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文学通论

二一 清梁茝林《退庵论文》两则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文笔  今人自编其所著之集,大概分诗与文两目而已。古人则不然:六朝以前多以文笔对举,或以诗笔对举。诗即有韵之文,可以文统之,故昭明《文选》奄有诗歌。笔则专指纪载之作,故陆机《文赋》所列诗赋十体,不及传志也。《南史·颜延之传》:“竣得臣笔,测得臣文。”刘勰《文心雕龙》云:“无韵者笔,有韵者文。”此以文与笔分言之也。《梁书·刘潜传》:“三笔六诗。”又《庾肩吾传》:“诗既若此,笔又如之。”杜少陵诗称“贾笔韩诗”,赵璘《因话录》称“孟诗韩笔”,此以诗与笔分言之也。《宋书·傅亮传》:“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滕演。”《魏书·温子昇传》:“台中文笔,皆子昇为之。”《北齐书·李广传》:“集其文笔十卷,魏收为之序。”《陈书·陆炎传》:“其所制文笔,多不存本。”《刘师知传》:“博涉书传,工文笔。”《徐伯阳传》:“年十五,以文笔称。”《北史·魏高祖纪》:“好为文章,诗赋铭颂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南齐书·晋安王子懋传》:“文章诗笔,乃是佳事。”《北史·萧圆肃传》:“撰时人诗笔为《文海》四十卷。”此以合文笔诗笔而为言者也。至梁元帝《金楼子·立言》篇:“以杨榷前言,抵掌多识者谓之笔;咏叹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又云“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摇会,性灵摇荡”云云,语尤分晰。今人于文笔二字之分,不讲久矣!

韵  或疑文必有韵之语为不尽然,不知此刘彦和之说也。《文心雕龙·总术》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无韵者笔,有韵者文。”彦和精于文理者,岂欺人哉!近人中知此理者颇鲜,阮芸台先生曾详言之,曰:“所谓韵者,乃章句中之音韵,非但句末之韵脚也。六朝不押韵之文,其中奇偶相生,顿挫抑扬,皆有合乎宫羽。故沈休文作《谢灵运传论》曰:‘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元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言之最为畅晓。昭明所选,亦不尽有韵脚之文,而奇偶相生,宫羽悉协。溯其原本,乃出于经。孔子自名其言《易》者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文言》固有韵矣,而亦有平仄声音焉。即如湿燥龙虎睹八句,上下何等声音!无论龙虎二句不可颠倒,若改作龙虎燥湿睹,即无声音矣。无论其德、其名、其序、其吉凶,四者不可错乱,若倒不知退于不知亡不知丧之后,即无声音矣。《文言》以后,以时代相次,则及于卜子夏之《诗大序》。《序》曰:‘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曰:‘主文而谲谏。’又曰:‘长言之不足,则嗟叹之。’郑康成释声成文为宫商上下相应,释主文为与乐之宫商相应。此子夏直指诗之声音为文,不指翰藻也。凡文,在声为宫商,在色为翰藻。即如《文言》云龙风虎一节,乃千古宫商奇偶之祖;非一朝一夕之故一节,乃千古嗟叹成文之祖。子夏《诗序》情发声成一节,乃千古声韵性情之祖。故曰:‘韵者,即声音也。声音,即文也。’然则今人所便单行之文,极其奥衍奔放者,乃古之笔,非古之文也。”沈休文之说,或可横指为八代之衰。孔子、子夏之文体,岂不衰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