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僖公上

僖公元年(公元前六五九年)

今注

僖公:名申,庄公的庶子,闵公的哥哥,他的母亲是成风。根据谥法小心畏忌曰僖。

经 元年春王正月。

传 元年春,不称即位1,公出故也2。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3。讳国恶4,礼也。

今注

1 不称即位:不将即位写在《春秋》上。<

2 公出故也:僖公不在国都的缘故。

3 讳之也:避讳,所以不写。

4 讳国恶:避讳国家的坏事情。

今译

元年,春,不记载僖公即位,因为僖公不在国都。僖公离开国都以后又回来,也没有记载,这是讳避不写。讳避国家的坏事情是合于礼的。

经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传 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1。师遂逐狄人2,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3。

今注

1 出奔师:师是指驻于聂北诸侯的军队。邢人逃到聂北诸侯的军队中。

2 遂逐狄人:诸侯的军队于是追逐狄人。

3 师无私焉:诸侯的军队并没有私取邢人的财物。

今译

诸侯的军队去援救邢国,邢国人溃败,逃奔到诸侯的军队中,诸侯的军队于是驱逐狄人,收拾邢国的器用而帮助邢国人迁都。诸侯的军队没有私取邢国的器用。

经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传 夏,邢迁于夷仪1,诸侯城之救患也2,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3,礼也。

今注

1 夷仪:在今河北省邢台县西夷仪城。

2 诸侯城之救患也:各诸侯全给它修建城池,救邢国的患难。

3 救患,分灾,讨罪:救患难,分邢国的灾难,讨敌人的侵犯。

今译

夏天,邢国迁到夷仪。诸侯的军队帮助修筑城池,救助邢国的患难。凡是侯伯,救助患难,分担灾难,讨伐有罪的国家,都是合于礼的。

经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1,齐人以归2。

今注

1 夷:杜预注是鲁地。

2 齐人以归:齐国把她的尸首还给鲁国。传在闵公二年。

今译

秋天,七月戊辰,庄公的夫人姜氏在夷逝世。齐国人把她的尸首归还鲁国。

经 楚人伐郑。

经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

传 秋,楚人伐郑1,郑即齐故也2。盟于荦3,谋救郑也。

今注

1 楚人伐郑:由此经起,始改称荆为楚。

2 郑即齐故也:是郑与齐联合的缘故。

3 荦:音洛,就是经所谓的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境。《水经注》名为涝城。

今译

秋天,楚国人攻伐郑国,因为郑国联合齐国。鲁僖公会盟齐侯、宋公、郑伯、曹伯以及邾人于荦,为了谋划救郑。

经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传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1,虚丘之戍将归者也2。

今注

1 偃: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2 虚丘之戍将归者也:虚丘杜注称为邾地,但服虔注则称为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县界。此句指在虚丘戍守的邾国军队,将回邾而为鲁师所败。

今译

九月,鲁僖公在偃把邾国军队打败,打败的是戍守虚丘将要回国的邾国军队。

经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挐。

传 冬,莒人来求赂1,公子友败诸郦2,获莒子之弟挐3,非卿也,嘉获之也4。公赐季友汶阳之田5及费6。

今注

1 来求赂:求还庆父的贿赂。

2 郦:鲁地。

3 挐:音同拿。是莒子兄弟的名字。

4 非卿也,嘉获之也:一般只有关于卿的事情,才写在《春秋》上,挐不是卿,就因为鲁国欢喜逮获他,所以才加以记载。

5 汶阳之田:汶阳田在汶水以北,据《水经注》说:蛇水“迳汶阳之田,齐所侵也”。在今山东省宁阳县境。

6 费:音秘。在今山东省费县。

今译

冬天,莒国人来要求贿赂作为送庆父回鲁国的代价。公子友把莒国人打败于郦,捉获莒子的弟弟挐,他不是卿,本来不必记载,但鲁国因为嘉许季友逮获他,所以记载下来。僖公赐给季友汶水以北的田以及费邑。

经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传 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君子以齐人之1杀哀姜也,为已甚矣2!女子从人者也3。

今注

1 之:按:石经宋本、淳熙本、岳本、足利本“人”后有“之”字,即《四库丛刊》影宋本,而《十三经注疏》本无“之”字。

2 为已甚矣:是太过分了吧!

3 女子从人者也:女子嫁了以后就随从夫家。

今译

庄公夫人姜氏的丧柩从齐国来到鲁国。君子以为齐国的人杀哀姜,是太过分了。女子既嫁就听从夫家的处置。

僖公二年(公元前六五八年)

经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传 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1,不书所会,后也2。

今注

1 而封卫焉:因为卫懿公死,卫国又被敌人所灭,所以说等于重封卫国。

2 不书所会,后也:不写在《春秋》上,因为鲁国到会过迟。

今译

二年春天,诸侯修筑楚丘的城池,而重封卫国。没有记载会盟的事,因为鲁国到会过迟。

经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夏天,五月辛巳,安葬我鲁国的小君哀姜。

经 虞师、晋师灭下阳。

传 晋荀息1请以屈产之乘2与垂棘之璧3,假道4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5。”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6。”公曰:“宫之奇存焉7。”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8。且少长于君9,君昵之10,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11为不道,入自颠軨12,伐鄍13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14。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15,以侵敝邑之南鄙16,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17。”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18。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19。先书虞,贿故也20。

今注

1 荀息:晋大夫。

2 屈产之乘:在《左传》及《穀梁传》的注中皆以为是屈邑所产的马,唯独《公羊传》何休注说屈产是地名,为山西出名马的地方。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四里有屈产泉。

3 垂棘之璧:垂棘是地名,指垂棘所出的美玉,但垂棘今地名不详。

4 假道:虞国在晋国、虢国之间。古时路过旁的国,先商请假道。

5 是吾宝也:这是晋国的宝物。

6 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要能在虞国假道,则虞国等于晋国的外府。外府所藏亦等于是晋国物件,可随时取用。

7 宫之奇存焉:宫之奇是虞大夫。存焉是仍旧在。

8 懦而不能强谏:性情很懦弱,而又不能强力来谏诤。

9 少长于君:自幼年起就长于公的宫中。

10 君昵之:昵音逆。虞君很亲昵他。

11 冀:国名,为晋所灭。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十五里有冀亭。

12 颠軨: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七十里有颠軨,亦见《水经注》。軨音灵。

13 伐鄍:鄍是虞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二十五里。

14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冀国的衰弱,就是因为你,荀息恭维虞国,意在假道。

15 保于逆旅:逆旅是客栈。现在虢人占据各种客栈,以寇晋国的边邑。

16 南鄙:是晋国南方的边邑。

17 请罪于虢:询问晋国对虢国有什么罪状。

18 遂起师:就发军队。

19 灭下阳:下阳是虢邑,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二十里。

20 先书虞,贿故也:今《春秋》上写的虞在晋以前,就是因为虞国得到晋国的贿赂。

今译

晋国的大夫荀息请求用屈产所出的名马,以及垂棘所出的美玉,向虞国借路去攻伐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晋国的宝物呀!”荀息回答说:“若是能够得到虞国的道路,虞国就等于晋国的外府。宝物藏在外府,等于是藏在晋国。”献公说:“他们还有宫之奇在呢。”回答说:“宫之奇这个人,性情懦弱而不能强力诤谏他的国君,并且从小就和虞国国君一起生长于宫中,虞君对他很亲昵,他虽谏劝,必定不会听从。”于是派荀息向虞国假道,说:“从前冀国不守正道,从颠軨入侵你们虞国,进攻鄍邑的三门。冀国的衰弱,就是因为有你。现在虢国不守正道,派军队占据了客栈,以侵略我国南边的边境,敢请向你借条过路,以便向虢国请问晋国有什么罪状。”虞公允许了,并且请求由他先去讨伐虢国。宫之奇诤谏,虞公不听,就发动军队。夏天,晋国的大夫里克和荀息,率领军队会合虞国军队去攻伐虢国,灭了下阳。经上先写虞师,因为他接受贿赂。

经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传 秋,盟于贯1,服江、黄也2。

今注

1 贯:贯一作贳,宋地,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南十里蒙泽故城,即古贳国。

2 服江、黄也:江国在今河南新息县西南八十里。江国与黄国本来是服从楚国的,现在开始服从齐国。

今译

秋天,会盟于贯,说服江国与黄国亲向齐国。

传 齐寺人貂1,始漏师于多鱼2。

今注

1 寺人貂:寺人即太监,貂是他的名字。

2 始漏师于多鱼:始漏师是指开始泄露军队的计划。多鱼,必是齐地,杜注地名缺其处。

今译

齐国的太监貂,开始在多鱼泄露齐桓公的军事机密。

传 虢公败戎于桑田1,晋卜偃2曰:“虢必亡矣!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3,而益其疾也4。必易晋5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6。”

今注

1 桑田:虢田,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二十五里稠桑驿。

2 卜偃:晋大夫。

3 是天夺之鉴:鉴是铜镜子,所用以自照形状。此指天把镜子夺掉,使不能用以自照。

4 益其疾也:更增加他的疾病。

5 必易晋:必定轻视晋国。

6 不可以五稔:虢国的亡必不能过五年。

今译

虢公把戎人打败于桑田。晋国卜偃说:“虢国必定要亡国了。失去了下阳不加以戒惧,反而又有了战功,这是天把他的镜子夺掉,使他不能自照而知警戒,加重他的弱点。他必定轻视晋国,因而不安抚他的人民!不超过五年,虢国必会亡国。”

经 冬十月,不雨1。

今注

1 传见僖公三年。

今译

冬天,十月,没有下雨。

经 楚人侵郑。

传 冬,楚人伐郑,鬬章1囚郑聃伯2。

今注

1 鬬章:楚大夫。

2 聃伯:聃音耽。聃原是文王子聃季的封国,后来为郑国所灭。聃伯是郑大夫。

今译

冬天,楚国人攻伐郑国。鬬章俘获郑国大夫聃伯。

僖公三年(公元前六五七年)

经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

传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1。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2,不曰旱,不为灾也3。

今注

1 夏六月,雨:经作夏四月,不雨。石经则将六月作四月。

2 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十月不雨见于僖公二年的经。

3 不曰旱,不为灾也:不写在竹简上说旱,是因为未造成灾害。

今译

三年春天,没有下雨。夏天六月,下雨。从去年十月至今年五月,一直没下雨,而不说旱,因为没有造成灾害。

经 徐人取舒1。

今注

1 徐人取舒:徐在今安徽泗县北八十里徐城。舒在今安徽舒城县。此经无传。

今译

徐国人轻取舒国。

经传 六月,雨1。

今注

1 已见于传。

今译

六月,下雨。(传见“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

经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传 秋,会于阳谷1,谋伐楚也。

今注

1 阳谷:齐地。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三十里阳谷故城。

今译

秋天,会盟于阳谷,谋划讨伐楚国。

经 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传 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莅盟1。

今注

1 如齐莅盟:意思是受齐国的盟誓。

今译

齐桓公为了阳谷之会派人来鲁国寻求盟誓。冬天,公子友到齐国参加盟誓。

经 楚人伐郑。

传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1,孔叔2不可,曰:“齐方勤我3,弃德不祥4。”

今注

1 郑伯欲成:郑伯想讲和。

2 孔叔:郑大夫。

3 齐方勤我:齐国正帮助我们对付灾难。

4 齐德不祥:违背恩德是不好的。

今译

楚国人攻伐郑国,郑伯想要讲和,孔叔不赞成,说:“齐国正在帮助我们对付灾难,违背了恩德是不好的。”

传 齐侯与蔡姬1乘舟于囿2,荡公3,公惧变色4,禁之不可5。公怒归之,未之绝也6,蔡人嫁之。

今注

1 蔡姬:蔡国是姬姓,在另一节中说:“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

2 乘舟于囿:在花园中划荡小船。

3 荡公:摇动齐桓公。

4 公惧变色:齐侯害怕,脸上变了颜色。

5 禁之不可:禁止她摇荡,她也不听从。

6 未之绝也:并没有完全断绝关系。

今译

齐桓公和蔡姬在花园里的池中划船。震荡了齐桓公,桓公害怕,变了脸色,禁止蔡姬摇荡,她也不听。桓公非常生气,把她送回蔡国,并未完全断绝关系,蔡国人又把她嫁给别人。

僖公四年(公元前六五六年)

经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经 夏,许男新臣卒。

经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传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2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4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5?”管仲对曰:“昔召康公6,命我先君大公7,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9。’赐我先君履10,东至于海11,西至于河12,南至于穆陵13,北至于无棣14。尔贡苞茅不入15,王祭不共16,无以缩酒17,寡人是征18。昭王南征而不复19,寡人是问20。”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21,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22。君其问诸水滨23。”师进,次于陉24。夏,楚子使屈完如师25。师退,次于召陵26。齐侯陈诸侯之师27,与屈完乘而观之28。齐侯曰:“岂不穀是为29,先君之好是继30,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31,辱收寡君32,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33;以此攻城,何城不克34?”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35,谁敢不服?君若以力36,楚国方城以为城37,汉水以为池38,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39。

今注

1 以诸侯之师侵蔡:诸侯之师指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的军队。

2 楚子使与师言:楚成王派人与军队交涉。

3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你住在渤海左近,我住在南海,南海是指云梦泽,楚都郢在泽西。

4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牝牡相诱曰“风”,风马牛不相及,言虽马牛风逸,牝牡相诱亦不相及。比喻齐、楚距离甚远,本不相干。

5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涉是侵入。不想你侵入我的地方,什么缘故?

6 昔召康公:召康公即召公奭与周公共相王室。

7 大公:大音泰。大公(姜太公)是封齐的始祖,他当时从周武王灭商。

8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五等的诸侯及九州的伯爵,你全能管理他。

9 以夹辅周室:他同周公联合辅佐周王。

10 赐我先君履:履是代表可以管理的地方。赏给大公管理的地方。

11 东至于海:齐国东边是海。

12 西至于河:西到黄河。

13 南至于穆陵:穆陵在今山东临朐县南一百里大岘山上之穆陵关。南到穆陵关。

14 北至于无棣:无棣是齐邑,在今山东无棣县北三十里。

15 尔贡苞茅不入:苞茅是里束的菁茅,用以漉酒,这种为南方所产。此句乃是责备楚国不贡献苞茅。

16 王祭不共:不能供给王室的祭祀。

17 无以缩酒:因为没有苞茅,所以不能漉酒。

18 寡人是征:所以我向你索要。

19 昭王南征而不复:在昭王五十一年的时候,昭王南巡渡汉水,汉水的人以胶舟进,中流溶解,昭王及祭公皆淹死,这句话即指此事。

20 寡人是问:顾亭林说:“齐侯以为楚罪而问之。”

21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他承认不贡献苞茅是楚国的罪。

22 昭王之不复:关于昭王不回来的事。

22 君其问诸水滨:你去问汉水边上的人,因为彼时楚国力量尚未达到汉水的边界。

24 次于陉:陉音刑。楚地,在今河南郾城县境。军队驻在陉的地方。

25 楚子使屈完如师:屈完是楚大夫。楚成王派屈完到诸侯军队中来,观齐师的强或弱。

26 次于召陵:召陵故城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三十五里。军队驻在召陵的地方。

27 齐侯陈诸侯之师:齐桓公陈列诸侯的军队。

28 乘而观之:乘是共乘车。此指共乘车来看诸侯的军队。

29 岂不穀是为:不穀是诸侯的谦称,意思说诸侯并非为他自己。

30 先君之好是继:这是为的继续先君的旧好。

31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你给我们社稷的福祉。

32 辱收寡君:愿意收留我们的君。

33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拿这众多的军队作战,谁能够防御。

34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拿这些军队攻城,什么城池不被打下。

35 以德绥诸侯:要用德行安定诸侯。

36 君若以力:你要用武力。

37 楚国方城以为城:方城是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楚国以方城做城。

38 汉水以为池:楚国以汉水做护城河。

39 屈完及诸侯盟:屈完就同诸侯盟誓。

今译

四年春天,齐桓公用诸侯的联军侵入蔡国,蔡国溃败。于是讨伐楚国。楚成王派人与联军交涉说:“你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海,我们距离这样远,就是马牛风逸,牝牡相诱亦不相及。没料到你侵入我的地方,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国的先君姜太公说:‘五等的诸侯及九州的伯爵,你全能征讨他们,以与周公共同辅佐周室。’赐给我国的先君管理的地方,东边到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应进贡的苞茅没有送来,不能供给周王的祭祀,无法漉酒,我为此来向你索要。昭王南巡而没有复回,我为此来向你质问。”楚国的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送进,是我楚君的罪过。怎敢不供给周室之用?昭王没有复回,你且去问汉水边上的人。”诸侯的联军便进军,驻扎在陉。夏天,楚成王派屈完到联军去观看联军的强弱。联军退到召陵驻扎。齐桓公阵列了诸侯的联军,与屈完乘车检阅。齐桓公说:“诸侯支持我,并非为我个人,这是为了继续先君的旧好,你认为楚国和我同心和好如何?”回答说:“你给我们社稷带来福祉,愿意收留我们的国君,这是我君的意愿。”齐桓公说:“用这样多的军队作战,谁能抵御;用这样多的军队攻打城池,没有城池打不下。”回答说:“你若用德行抚绥诸侯,谁敢不服从?你若用武力,楚国用方城做城,用汉水做护城河,军队虽众多,也没有用处。”屈完和诸侯盟誓。

经 齐人执陈辕涛涂。

传 陈辕涛涂1谓郑申侯2曰:“师出于陈、郑之间3,国必甚病4。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5,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矣6!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7。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8,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9,执辕涛涂10。

今注

1 辕涛涂:陈大夫。

2 申侯:郑大夫。

3 师出于陈、郑之间:军队要经过陈国与郑国交界处。

4 国必甚病:陈国同郑国因为供应烦费,必定甚受苦。

5 观兵于东夷:观兵是显示他的军队很雄壮,为的给东夷看。东夷是指郯、莒、徐夷诸国。

6 师老矣:军队很疲倦,不堪再用。

7 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由东方返齐国,遇见敌人,恐怕不可以作战。

8 共其资粮屝屦:供给食物同草鞋。

9 虎牢:郑制邑,在今河南泗水县西。

10 执辕涛涂:齐国遂将辕涛涂捕获。

今译

陈国的大夫辕涛涂对郑国的大夫申侯说:“军队经过陈国和郑国交界的地方,我们两国必定甚受其苦。若是经过东方,让东方的夷人观看军队的雄威,然后沿着海边回来,这样才可以。”申侯说:“好极了。”涛涂把这个意见告诉齐桓公,桓公答应了他。申侯也去见齐桓公说:“军队已经疲倦了,若是经过东方而遇到敌人,恐怕不可以打仗。若是经过陈国、郑国的交界,充分供应军队的粮食和草鞋,这样才可以。”齐侯很高兴,把虎牢赐给申侯,而把辕涛涂抓起来。

经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传 秋,伐陈,讨不忠也1。

今注

1 讨不忠也:因为陈辕涛涂不忠于齐国,故讨伐他。

今译

秋天,讨伐陈国,声讨他的不忠。

经 八月,公至自伐楚1。

今注

1 公至自伐楚:因为告于宗庙,所以写在竹简上。此经无传。

今译

八月,鲁僖公讨伐楚国之后回到鲁国。

经 葬许穆公。

传 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1。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2,死王事加二等3,于是有以衮敛4。

今注

1 葬之以侯礼也:许是男爵,而以侯礼来葬加一等。

2 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诸侯命有三等,公为上等,侯及伯为中等,子及男为下等。

3 死王事加二等:为王战死就加二等来葬敛。

4 有以衮敛:衮音滚。是公的衣服,凡加二等者,可以用公的衣服来殡敛。

今译

许穆公在军中逝世,用侯爵的礼节来葬他。凡是诸侯在朝会时逝世,用加一等的礼节,为周王战死,用加二等的礼节,于是,可以用公的衣服来殡敛。

经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传 冬,叔孙戴伯1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2,归辕涛涂3。

今注

1 叔孙戴伯:公孙兹,叔牙子,戴是谥号。

2 陈成:陈国要求讲和。

3 归辕涛涂:因为陈服罪,所以归还其大夫。

今译

冬天,叔孙戴伯率领军队,会合诸侯的军队侵入陈国,陈国人要求讲和,于是把辕涛涂送回陈国。

传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1;筮之吉2,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3。且其繇4曰,专之渝,攘公之羭5,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6,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及将立奚齐7,既与中大夫成谋8。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9。”大子祭于曲沃10,归胙于公11。公田12。姬置诸宫六日13,公至,毒而献之14。公祭之地,地坟15。与犬,犬毙。与小臣16,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17。”大子奔新城18。公杀其傅杜原款19。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20。”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21。君老矣,吾又不乐22。”曰:“子其行乎23?”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24,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25?”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26,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27。

今注

1 卜之不吉:用龟来占卜,不吉。

2 筮之吉:但是用筮草来占卜,则吉兆。

3 筮短龟长,不如从长:筮草短而占卜的龟象长,还是应当从龟的占卜。

4 繇:音同昼。卦兆的占辞。

5 专之渝,攘公之羭:渝是变,音俞。若专心爱骊姬,必然发生变乱,必能夺掉献公的美德。

6 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薰是香草,指申生等;莸是臭草,指骊姬等;香与臭共居,十年尚留下臭味。

7 立奚齐:立奚齐为太子。

8 与中大夫成谋:中大夫据《国语·晋语》所说指里克。《晋语》:“里克曰: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

9 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因为献公梦见申生的母亲齐姜,必定赶紧去祭她。

10 大子祭于曲沃:申生往曲沃去祭祀。

11 归胙于公:胙是祭肉。送祭肉到献公处。

12 公田:献公正在打猎。

13 姬置诸宫六日:骊姬把祭肉搁在宫中六天。

14 公至,毒而献之:献公回来以后,骊姬就下毒于祭肉上,而献给献公。

15 公祭之地,地坟:献公以肉祭地,地就隆起。

16 与小臣:晋朝韦昭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17 贼由大子:指奸谋弑逆实由太子。

18 新城:曲沃。

19 杜原款:是申生的师傅。

20 子辞,君必辩焉:你说明祭肉已存六天,献公必然要查考这件事。

21 我辞,姬必有罪:我要辩护,骊姬必定得罪而死。

22 君老矣,吾又不乐:献公已老,如骊姬获罪,是我又使他不快乐。

23 子其行乎:你还是逃奔他国吧!

24 君实不察其罪:献公不细察我犯的罪。

25 人谁纳我:谁还会接纳我。

26 二公子:指重耳与夷吾。

27 重耳奔蒲,夷吾奔屈:蒲与屈皆见庄公二十八年注。

今译

起初,晋献公想要以骊姬做夫人,用龟来占卜,不吉利。用筮草来占卜,吉利。晋献公说:“依照筮草占卜的结果做吧!”卜人说:“筮草之数短而龟象长,不如依照长的。并且卜辞说:‘若是因专爱而生变乱,就要破坏了公的美德。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十年还留下臭味。’必定不可以依照筮草占卜的吉兆。”晋献公不听,就立骊姬做夫人,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等到后来将要立奚齐为太子,已经和中大夫商量过,骊姬对太子申生说:“献公梦见了你的母亲齐姜,必要赶快去祭她。”太子申生就到曲沃去祭,把祭肉送回给献公。献公正在打猎,骊姬把祭肉放在宫中六天。等献公回来以后,就下了毒药,然后才献给献公。献公把肉放置在地上,地就隆起。把肉给狗吃,狗就死了。给小臣,小臣也死。骊姬哭泣着说:“奸谋弑逆实由太子。”太子出奔到新城。献公杀了他的师傅杜原款。有人告诉太子说:“你若说明祭肉已搁了六天,献公必然要查明这件事。”太子说:“献公若没有姬氏,他住不能安适,吃不能饱。我若说明,姬必定有罪。献公老了,我这样做又让他不快乐。”别人又说:“你姑且出奔他国吧!”太子说:“献公实在不察明我的罪,担负着企图弑父的罪名出奔,谁会容纳我?”十二月戊申,太子就在新城自缢。骊姬于是就说其他二位公子的坏话,说:“他们都知道太子的阴谋。”重耳就逃奔到蒲,夷吾就逃奔到屈。

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

传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1。公既视朔2,遂登观台以望,而书3,礼也。凡分、至、启、闭4必书云物5,为备故6也。

今注

1 日南至:周的正月,是现在农历的十一月,南至即是冬至。

2 公既视朔:每月初一,告朔日于庙,名曰视朔。

3 遂登观台以望,而书:观台是在台上建筑屋子,以备远望,而书是指把此事记下来。

4 分、至、启、闭:分是指春分及秋分;至是指冬至及夏至;启是立春同立夏;闭是立秋同立冬。

5 云物:表示云彩的变换。

6 为备故:为的是可以预先察知祥瑞与否。

今译

五年,春,周王历正月,辛亥,初一这一天是冬至,太阳在最南端。僖公既亲自告朔于宗庙以后,就登上观台去瞭望,记载这件事称许僖公的合于礼。凡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节气,都要记载云彩的转变,以备预先察知妖祥,早做准备。

经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传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初1,晋侯使士 为二公子2筑蒲与屈3,不慎置薪焉4。夷吾诉之,公使让之5。士 稽首6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7。无戎而城,仇必保焉8。寇仇之保,又何慎焉9?守官废命,不敬10。固仇之保,不忠11。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唯宁,宗子唯城12。’君其修德而固宗子13,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14,焉用慎15?”退而赋曰:“狐裘尨茸16,一国三公,吾谁适从17?”及难18,公使寺人披19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20。”乃徇21曰:“校者,吾仇也22。”逾垣而走,披斩其袪23,遂出奔翟24。

今注

1 初:是追述早几年的事情。

2 二公子:指文公重耳与惠公夷吾。

3 蒲与屈:注见庄公二十八年。

4 不慎置薪焉:筑城的时候不谨慎,把薪材搁置在里边。

5 让之:让是责让。

6 稽首:古人坐在席上,拜头至地。

7 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没有缘故而忧虑,忧必立刻就来。

8 无戎而城,仇必保焉:没有兵戎而修城池,仇敌必加强他的防卫。

9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这是为了寇仇加强他的防卫,这又有什么可慎重的呢?

10 守官废命,不敬:若不坚筑城池,则有官守而废君的命令,那就是不恭敬。

11 固仇之保,不忠:若筑的城池坚固,就是为寇仇加强他的防卫,就是不忠。

12 怀德唯宁,宗子唯城:出《诗·大雅·生民之什·板》篇。意思是说怀德以安宁,则宗子像城一样坚固。

13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你只要修德行而使宗子坚固。

14 三年将寻师焉:三年以后将用兵。

15 焉用慎:何必谨慎呢?

16 狐裘尨茸:狐狸的皮裘很杂乱。尨茸是杂乱貌,尨音蒙。

17 吾谁适从:我听谁的话好?这是士 自己作的诗。

18 及难:等到骊姬发祸难的时候。

19 寺人披:寺人等于太监,披是寺人的名字。

20 君父之命不校:对君父的命令,不能反对。

21 徇:是号令于众。

22 校者,吾仇也:要是来抵抗的,就是我的仇人。

23 袪:音驱,袖口。

24 翟:翟就是狄,在今山西省汾阳与太原两县之间。

今译

晋献公派人把杀太子申生的理由来告诉鲁国知道。起初,晋献公派士 为重耳及夷吾两位公子修筑蒲和屈两城,筑城时不谨慎,把柴薪放在墙里。夷吾把这件事告诉献公,献公派人去责备士 。士 拜首而回答说:“我听说过,没有丧事而哀戚,忧患必立刻到来;没有战事而筑城,必使寇仇加强他的防卫。结果使寇仇加强防卫,有什么可谨慎的呢?若不坚筑城墙,既受了官职而不听国君的命令,就是不敬;然而使寇仇加强防卫,就是不忠。失去了忠心与恭敬,还用什么服侍国君呢?《诗经》说:‘怀着德行以安宁国家,同宗的子弟必如城池一样坚固。’国君只要修整他的德行而使宗子坚固,何必筑城呢?三年以后将要用兵,现在何必谨慎呢?”士 退而赋诗道:“狐裘毛色杂乱,一国有三个主人,我听谁的话才好?”等到骊姬发难的时候,献公派寺人披讨伐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反对。”就向众人发布命令说:“抵抗的人就是我的仇人。”他自己就跳过城垣逃走。寺人披赶上切断了他的衣袖,重耳于是出奔到翟。

经 杞伯姬1来,朝其子2。

今注

1 伯姬:是鲁庄公的女儿。

2 朝其子:等于其子来朝。此经无传。

今译

伯姬来鲁国归宁,她的儿子同来朝见。

经 夏,公孙兹如牟。

传 夏,公孙兹1如牟2,娶焉3。

今注

1 公孙兹:是叔牙之子,即叔孙戴伯。

2 牟:牟音谋。在今山东省莱芜县东二十里。

3 娶焉:他借着聘问就在那里娶妻。

今译

夏天,公孙兹到牟国聘问,并且在牟国娶妻。

经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传 会于首止1,会王大子郑2,谋宁周3也。

今注

1 首止:杜注卫地,但《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以为应该是宋地。在今河南省睢县。

2 会王大子郑:会周王的太子,名郑。

3 谋宁周:惠王将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故齐桓公率诸侯会王太子以安定他的位置。

今译

诸侯会于首止,会见周王的太子郑,谋求安定太子郑在周的地位。

传 陈辕宣仲1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2,故劝之城其赐邑3,曰:“美城之,大名也4。子孙不忘,吾助子请5。”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6也。”申侯由是得罪。

今注

1 辕宣仲:即辕涛涂。

2 召陵:注见僖公四年。

3 故劝之城其赐邑:所以劝他修理齐桓公所赐他的虎牢。

4 美城之,大名也:将城修得甚美,这是一件出名的事情。

5 吾助子请:我帮着你来请求。

6 将以叛:这是为着造反。

今译

陈国的大夫辕宣仲怨恨郑国的大夫申侯在召陵反对他,就劝申侯修筑他所得到的城邑,说:“将城修得华美,这是一件出名的事情,你的子孙将不会忘记你,我愿帮助你去申请。”于是,就为他向诸侯请求,把虎牢修筑得很华美,然后就向郑文公说申侯的坏话:“他把他得到的城邑修得华美,为的是将来借以叛变。”申侯因此得罪。

经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

传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1,辅之以晋,可以少安2。”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3,故逃归不盟。孔叔4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5,失亲患必至6,病而乞盟,所丧多矣7!君必悔之8。”弗听,逃其师而归。

今注

1 吾抚女以从楚:女音同汝。我安抚你,以便你追随楚国。

2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再以晋国相辅助,可以稍微安定。

3 而惧其不朝于齐也:而又怕没有到齐国朝见。

4 孔叔:郑大夫。

5 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国君不可以轻佻,轻佻则丢掉亲党。

6 失亲患必至:丢掉了亲党,祸患必定来到。

7 病而乞盟,所丧多矣:有祸患再求盟于人,所损失的必定更多。

8 君必悔之:你必定很后悔。

今译

秋,诸侯会盟于首止,周惠王派周公去召见郑文公,对他说:“我安抚你,以便你随从楚国,再以晋国辅助,这样你就可以稍微安定。”郑文公心喜周王的命令,又惧怕自己没到齐国朝见,所以就逃开而不参加会盟。孔叔阻止他说:“国君不可以轻佻,轻佻就要失去亲党的支援;失去了亲党的支援,祸患必会到来。等到祸患到来再乞求参加盟会,所损失的必定很多。你一定会后悔的。”郑文公不听,逃离他的军队,自己先回国。

经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传 楚鬬穀於菟1灭弦2,弦子奔黄3,于是江4、黄、道5、柏6方睦于齐,皆弦姻也7。弦子恃之而不事楚8,又不设备,故亡。

今注

1 鬬穀於菟:楚大夫,即令尹子文。

2 弦: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南有弦城。

3 黄:古国名,子爵。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十二里有黄城。

4 江:江国在今河南省新息县西南八十里。

5 道:在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北二十里有道城。

6 柏:国名。在今河南省西平县西南有柏亭。

7 皆弦姻也:全是弦国的姻亲。

8 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弦子仗着他们,又不侍奉楚国。

今译

楚大夫鬬穀於菟消灭了弦国,弦子逃奔到黄国。这时候,江国、黄国、道国、柏国正好都与齐国亲睦,他们又都是弦国的姻亲,弦子仗着他们,而不服侍楚国,又不准备防御工事,所以亡国。

经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九月,戊申,初一,发生日食。

经 冬,晋人执虞公。

传 晋侯1复假道2于虞以伐虢。宫之奇3谏曰:“虢,虞之表4也,虢亡,虞必从之5。晋不可启6,寇不可玩7。一之谓甚,其可再乎8?谚9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10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11:“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12,大王之昭13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14。虢仲,虢叔,王季之穆15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6。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17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8?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9?”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20。”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21。故《周书》22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23。’又曰:‘黍稷非馨,明德唯馨24。’又曰:‘民不易物,唯德繄物25。’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26。神所冯依,将在德矣27。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8?”弗听,许晋使29。宫之奇以其族行30,曰:“虞不腊矣31,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2。”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33。问于卜偃34曰:“吾其济乎35?”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36云:‘丙之晨,龙尾伏辰37,均服振振38,取虢之旂。鹑之贲贲39,天策焞焞40,火中成军41,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42奔京师43。师还,馆于虞44,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45,以媵秦穆姬46,而修虞祀47,且归其职贡于王48。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今注

1 晋侯:即晋献公。

2 假道:要求借路。

3 宫之奇:虞大夫。

4 表:外表。

5 虞必从之:虞必定追随着它。

6 启:启是启他的贪心。

7 寇不可玩:玩音完,谓相习而不经意。对于敌寇不可以疏忽也。

8 其可再乎:这一件已经不可以,还能再来吗?

9 谚:是民间俗谚。

10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辅是指面颊,车是指的牙床骨。这是说虞如牙齿在里边,虢如嘴唇在表面,所以去一不可。

11 公曰:虞君说。

12 大伯、虞仲:大音泰。他们全是周大王的儿子。

13 大王之昭:大王的儿子在昭位,因为在祖先系统中,每隔一代相同,所谓昭生穆,穆生昭。

14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因为大伯不听从大王的话,所以他没有接着大王做君。

15 王季之穆:是王季的儿子在穆位。

16 勋在王室,藏于盟府:他们是在王室有功,而藏在盟府。盟府是周室管盟勋的官。

17 桓、庄:是指桓叔同庄伯的族人,对于晋献公为从祖的兄弟。

18 不为偪乎:《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晋献公患桓、庄之族的压迫,尽把他们杀掉。

19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虽然亲近的人,但是他有势力,就生压迫,所以把他诛戮,何况国家呢?

20 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我的祭祀非常丰满,神必保佑我。

21 唯德是依:唯独对有德的才凭依。

22 《周书》:是逸书。

23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没有亲近的人,只有对有德的人才辅助。

24 黍稷非馨,明德唯馨:祭祀所用的谷物,不一定是香的,唯独君的明德,方能馨香远闻。

25 民不易物,唯德繄物:物指祭祀用的物品。民不能够改变祭品,唯人君的明德方能与祭品有关。

26 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如此则要不是明德,民就不能和善,神也不能享受。

27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神所凭依的,皆在于明德。冯音及意皆同凭。

28 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晋国有明德,以馨香来祭祀,神还能不吃,吐掉它吗?

29 许晋使:允许晋国的假道。

30 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与他的全族,全都离开虞国。

31 虞不腊矣:虞不能再举行腊祭。腊是每年过年时举行的。

32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在这一次,晋可以成功,晋不必再举兵。

33 上阳:是虢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陕县。

34 卜偃:晋大夫。

35 吾其济乎:我能够成功吗?

36 童谣:儿童的歌谣。

37 丙之晨,龙尾伏辰:丙之辰是丙日的朔旦。龙尾是星名。日月的相会叫作辰,因为太阳在尾星上,所以尾星不见。

38 均服振振:均服是黑衣服,为行军所用。振振是很兴盛的样子。

39 鹑之贲贲:鹑是火星,贲贲是鹑星的形状。

40 天策焞焞:天策是传说中的星星。焞焞是星星没有光耀。

41 火中成军:于是在鹑火中,军事能成功。

42 虢公丑:丑是虢公的名字。

43 京师:是周朝的都城。

44 馆于虞:住在虞国。

45 井伯:是虞大夫。

46 穆姬:是晋献公之女,嫁于秦穆公者。

47 而修虞祀:代表虞国祭祀境内山川的神。

48 归其职贡于王:把他的职贡归于周王朝。

今译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以攻伐虢国。宫之奇向虞公进谏说:“虢国,等于是虞国的外表,虢国亡了,虞国必随之灭亡。晋国的贪心不可开启,对于敌寇不可疏忽。一次已经可说是太过分了,难道还可以再有第二次吗?谚语所说,颊骨和齿床互相依赖;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受寒。这种说法,就是指着虞和虢而说的。”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他难道会害我吗?”回答说:“大伯和虞仲都是大王的儿子,大伯因为不听大王的命令,所以不能嗣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他们做文王的卿士,对王室有功勋,功勋记载在盟府典藏的简册里。然而,晋国将要把虢灭掉,它对虞国又有什么爱护?而且,虞国能够比桓、庄之族更亲于晋国吗?就说晋国爱护虞国,但是桓、庄之族有什么罪状,而为晋献公所杀尽,不是因为他们对他最亲近,使他感觉压迫吗?虽然是亲近的人,但因其得宠而逼迫,都是要加以杀害。何况是就国家来说呢?”虞公说:“我供奉祭祀的东西很丰美洁净,神必定会保佑我。”回答说:“我听说,鬼神并不是亲于人,只有德行才是唯一的依据。所以《周书》说:‘天没有亲近的人,它只是辅佐有德的人。’又说:‘黍稷不是馨香的来源,只有光明的德行才能馨香远闻。’又说:‘人民不能改变祭物,只有人君的德行关系祭物的效用。’这样说来,那么若是没有德行,人民不和谐,神也不享用祭品。神所依据的,将在于德行了。若是晋国取得了虞国,而用光明的德行去供荐馨香,神难道会不接受吗?”虞公不听,答应晋国使臣的要求。宫之奇带着他的族人离开虞国,说:“虞国今年将不能举行腊祭了。在这一次,晋国就可成功,不必另外再出兵。”八月,甲午,晋献公包围上阳,问卜偃说:“我可以成功吗?”回答说:“你能攻克。”献公说:“什么时候?”回答说:“童谣唱道:‘丙日的清晨,看不见尾星。同色的军装,多么壮盛,打着取虢的旗帜。鹑星光耀地出现,天策星暗而无光;当火星高升,军事成功,虢公将要出奔。’这样说来,将在九月十月之间吧。丙子日的早晨,太阳在尾星附近,月亮在天策星附近,鹑星正在南方,必定是在那时候。”到了冬天,十二月,丙子朔,晋国消灭虢国,虢公丑出奔到京师。晋国军队回国时,驻扎在虞国,于是就偷袭虞国,消灭了它,抓住了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派他护送献公的女儿穆姬出嫁到秦国。晋国代表虞国祭祀境内山川的神,并且把它的职贡送给周王。所以经上记载说:“执虞公。”以数落虞公的罪状,并且说明晋国灭虞的容易。

僖公六年(公元前六五四年)

经 六年春王正月。

今注

此经无传。《左传》的规则,凡四季必书,不管有事或无事。

今译

六年,春,周王历正月。

传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1伐屈,夷吾不能守2,盟而行3。将奔狄,郤芮4曰:“后出同走,罪也5。不如之梁6,梁近秦而幸焉7。”乃之梁。

今注

1 贾华:晋大夫。

2 夷吾不能守:夷吾没有方法守住屈。因为在僖公五年,晋侯伐蒲的时候,重耳就说:“君父之命不校。”可见他不是不能守。

3 盟而行:与屈人盟后逃走。

4 郤芮:晋大夫。

5 后出同走,罪也:较重耳后逃出,而逃到同一国,这岂不是罪过。

6 之梁:往梁国。

7 而幸焉:得到秦的亲信。

今译

六年,春,晋献公派贾华讨伐屈城,夷吾不能守住屈城,就和屈人订盟而后逃走。他将要逃奔到狄人的地方,郤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走,而同逃到一个地方,这岂不是表示与重耳同谋吗?不如到梁国去,梁国邻近秦国而且为秦国所亲幸,可借以求秦国的帮助。”于是夷吾到梁国去。

经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经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1,故也。围新密2,郑所以不时城也3。

今注

1 首止之盟:在僖公五年。

2 新密:即现在的新城。

3 所以不时城也:所以不按着该修城的时候。

今译

夏,鲁僖公会合诸侯各国讨伐郑国,因为郑国逃避首止之盟,所以讨伐。诸侯的军队包围了新密,但经上说是新城,这是因为郑国在不适当的时候修城。

经 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

传 秋,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1。

今注

1 乃还:楚子就回国。

今译

秋,楚成王出兵围攻许国,以救郑国,诸侯援救许国,楚成王才退回。

经 冬,公至自伐郑。

今注

此经无传。

今译

冬,鲁僖公在讨伐郑国之后回到鲁国。

传 冬,蔡穆侯1将许僖公2以见楚子于武城3,许男面缚衔璧4,大夫衰绖5,士舆榇6。楚子问诸逢伯7,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8。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9,焚其榇10,礼而命之11,使复其所12。”楚子从之。

今注

1 蔡穆侯:名盼,哀侯献舞的儿子。

2 许僖公:名业,穆公新臣的儿子。

3 武城:楚地,一名武延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县北。

4 面缚衔璧:面缚是让手绑在后面,使人只能看到他的面部,所以称之为面缚。衔璧是因为手被捆着,故用口衔着玉石,以为挚见之礼。

5 衰绖:衰音崔,绖音蝶。衰绖是丧服。

6 舆榇:榇音衬,用车拉着棺材。

7 逢伯:楚大夫。

8 微子启如是:微子启是纣的庶兄,他曾经行过这种礼节。

9 受其璧而祓之:祓音服,拔除不祥的礼节。此句谓受他的玉璧而为他行拔除不祥的礼节。

10 焚其榇:将他的棺材烧掉。

11 礼而命之:用礼节命令他。

12 使复其所:使回到他原在的地所。

今译

冬,蔡穆侯陪着许僖公在武城见楚成王。许僖公叫人把他的手缚在背后,用口衔着璧,又叫许国的大夫穿着丧服,士用车拉着棺材,一起进见楚成王。楚成王向逢伯请问这件事的道理,逢伯回答说:“从前周武王克服了殷朝,微子启就是这样做的。武王亲自解开他捆着的手,接受了他的璧,而为他行拔除不祥的礼节,烧掉那棺材,用礼节命令他,使他回到他原有的地方。”楚成王就依照逢伯的话去做。

僖公七年(公元前六五三年)

经 七年春,齐人伐郑。

传 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1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2?’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3,国危矣4!请下齐以救国5。”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6。”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7?”

今注

1 孔叔:郑大夫。

2 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心就不能强,何必畏惧于疾病。

3 所以毙也:这种情形,所以必要死掉。

4 国危矣:国家很危险。

5 请下齐以救国:请投降齐国,以救郑国。

6 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我知道为什么原因,你姑且稍等我。

7 朝不及夕,何以待君:现在早晨不能等到晚上,怎么样等着你。

今译

七年,春天,齐国人讨伐郑国。孔叔对郑文公说:“谚语说:‘心志本来就不强,何必畏惧柔弱的表现呢?’既然不能坚强,又不能柔弱,这就是死亡之道。我们的国家已经危急了,请你投降齐国,以救国家。”郑文公说:“我知道齐国来攻伐的原因。你姑且稍微等一下。”回答说:“现在我们不能从早上等到晚上,我们怎么能等你呢?”

经 夏,小邾子1来朝。

今注

1 小邾子:即郳犁来,始得王命而来朝。因是邾国的分封,所以称小邾子。此经无传。

经 郑杀其大夫申侯。

传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1,且用陈辕涛涂之谮2也。初,申侯申出3也,有宠于楚文王4。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5,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6,予取予求,不女疵瑕7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8,女必不免9。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10。”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11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12。”

今注

1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郑伯杀申侯,以使齐桓公高兴。

2 谮:怎(四声),以谗诬的话来害人。

3 申侯申出:出是指由申国君的姐妹所生。此意是说申侯是申国的外甥。

4 楚文王:名熊赀,是武王熊通的儿子,他开始迁都于郢。

5 使行:使他往旁国去。

6 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女音义同汝。只有我深知道你,你只喜欢利益而没有满足。

7 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你跟我要钱财,我不以你为罪累。疵,词(一声),毁谤的意思。

8 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将来接着我做君的,将对你要求甚多。

9 女必不免:你必不能逃避。

10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不要到小国去,小国将不能容纳你。

11 子文:即令尹子文,是鬬穀於菟的字。

12 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没有比君再能知道臣的,这句话不能改变。

今译

夏天,郑文公杀了申侯,以取悦于齐桓公,而且利用陈国大夫辕涛涂所说的坏话做借口。起初,因为申侯是申国国君的姊妹所生,所以得到楚文王的宠爱。文王将要死的时候,给申侯一块璧,叫他离开楚国,对他说:“只有我知道你最深,你只喜欢得到利益而且永远不满足。你向我索取,向我要求,我并不以为是你的过失。将来接着我做国君的人将认为你的要求过分,你必定不能免于罪。我死了,你必定要快快离开。不要到小国去,因为小国必定不能容纳你的。”楚文王下葬以后,申侯就出奔到郑国,又为郑厉公所宠。这时,楚国的令尹子文听到申侯被杀的消息,就说:“古人有一句话说,没有比国君更能知道臣子的了。这句话实在不能改变的。”

经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

传 秋,盟于甯母1,谋郑故也2。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3,怀远以德4,德礼不易,无人不怀5。”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6。郑伯使大子华7听命于会8,言于齐侯曰:“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9,实违君命,君若去之以为成10,我以郑为内臣11,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12,而以奸终之13,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14之谓礼,守命共时15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16。今苟有衅17,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18,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揔其罪人以临之19,郑有辞20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21,何以示后嗣22?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23。记奸之位24,君盟替25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26。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27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28,未可间也。”齐侯辞焉29。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今注

1 甯母:鲁地。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二十里谷城镇。

2 谋郑故也:商讨对付郑国的办法。

3 招携以礼:招抚不服从的人用礼貌。

4 怀远以德:怀柔远人用德惠。

5 德礼不易,无人不怀:德与礼保持不变,就没有人不怀念你。

6 诸侯官受方物:诸侯官员接受齐侯命令,规定各国应该贡献天子的物品。

7 郑伯使大子华:郑伯是郑文公,名捷。大子华是郑伯的大子。大音泰。

8 听命于会:到会中来听候命令。

9 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皆郑大夫。

10 君若去之以为成:你若把他们三族去掉,就可以讲和。

11 我以郑为内臣:我以郑国为你的臣子。

12 君以礼与信属诸侯:你以礼貌和信实使令诸侯。

13 而以奸终之:而以邪谋来终了。

14 子父不奸:奸同干犯,儿子与父亲不相干犯。

15 守命共时:守君命以恭敬当时的事情。

16 未捷:未能打胜。

17 今苟有衅:现在假如敌国有隙可乘。

18 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用德行来安抚他,再加上教训。

19 揔其罪人以临之:揔是率领。率领他的罪人(指子华)以威胁他。

20 郑有辞:郑国很有理由回答。

21 会而列奸:开会而把奸佞列入。

22 何以示后嗣:怎么能传给子孙。

23 无国不记:没有一国不记在竹简上。

24 记奸之位:把奸人(指子华)记在位子上。

25 君盟替:你的盟会就失败了。

26 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做事情而不记载在竹简上,这不是很好的德行。

27 求介:求获得力量。

28 三良为政:三良即指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为政是掌握政治。

29 齐侯辞焉:齐桓公也就辞谢子华的建议。

今译

秋天,在甯母会盟,为了商讨对付郑国的办法。管仲对齐桓公说:“我听说过,招抚离心的人要用礼;怀柔远方的人要用德。德和礼始终不变,没有人不感怀你。”齐桓公就对诸侯各国以礼相待,诸侯各国的官员领受了齐桓公发给他们的命令,规定他们所应贡献给天子的物品。郑文公派太子华到会,听取齐桓公的命令,太子华对齐桓公说:“洩氏、孔氏及子人氏三族,实在是违背你的命令,若是你把他们除掉,作为讲和的条件,我愿意以郑国做齐国的内臣。对你也不是没有好处。”齐桓公将要允许太子华的要求,管仲说:“你以礼和信用联合了诸侯,而以奸计来结束,这不是不可以的吗?儿子与父亲不互相干犯,叫作礼;坚守命令以恭敬的态度处理当时的事情,叫作信。违背了这两个原则,就是莫大的奸逆。”齐桓公说:“诸侯曾讨伐郑国而没有成功,现在郑国若有衅隙,趁机收拾它,不是很好吗?”管仲回答说:“你若以德行安抚他,再加以教训他的辞令,而后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将为了挽救覆亡而无暇他顾,难道还敢不怕?你若是率领了郑国的罪人去威胁它,郑国就有话可说,还有什么要怕的呢?并且联合诸侯是为了尊崇道德,会盟而使奸佞同列,怎么能传示子孙呢?诸侯的会盟,有关的德行、刑罚、礼节、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把这些事情记载下来。各国记载了奸佞与列的事,那么你所召集的盟会也就失败了。所做的事不记载在竹简上,并不是盛德。你且不要允许他才好。郑国必定会接受盟约。而那个子华既做了太子,反而向大国求援,以削弱自己国家的力量,他也必将不免于祸患。郑国现在有叔詹、堵叔、师叔,这三个好人掌理政治,是没有机会可以利用的。”齐桓公拒绝了子华的要求。而子华因此得罪于郑国。

经 曹伯班1卒。

今注

1 曹伯班:即曹昭公。此经无传。

今译

曹昭公逝世。

经 公子友如齐1。

今注

1 盟誓以后而去聘问,表示招待不周。此经无传。

今译

公子友到齐国去聘问。

经 冬,葬曹昭公1。

今注

1 曹昭公:即曹伯班。此经无传。

今译

冬天,安葬曹昭公。

传 冬,郑伯使请盟于齐1。

今注

1 郑伯使请盟于齐:郑伯要求与齐国盟誓,此即前文管仲所说:“郑必受盟。”

今译

冬天,郑文公派人到齐国请求与齐国盟誓。

传 闰月1,惠王崩,襄王2恶大叔带之难3,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4。

今注

1 闰月:古代的方法,把闰月必安置在年终,所谓“归余于终”。

2 襄王:是惠王的太子郑。

3 大叔带之难:大叔带是襄王的弟弟。惠王的皇后很想立他做王。难是指患难。大音泰。

4 不发丧而告难于齐:在没有发丧以前,就派人告患难于齐桓公。

今译

闰月,周惠王驾崩。周襄王因为担心太叔带要发难,害怕而不敢立,就不发布惠王丧事的讣闻,而把太叔带将发难的事向齐国报告。

僖公八年(公元前六五二年)

经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

传 八年春,盟于洮1,谋王室2也。郑伯乞盟,请服也3。襄王定位,而后发丧4。

今注

1 洮:曹地。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五十里。

2 谋王室:因为襄王深惧太叔带会作乱,所以诸侯会盟以加以计谋。

3 郑伯乞盟,请服也:郑伯请加入盟誓,这时方才服从齐国。

4 襄王定位,而后发丧:襄王的位置定了,而后发布惠王的丧事。

今译

八年,春天,鲁僖公会合王室的代表,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以及陈世子款盟誓于洮,为的是商讨安定王室的计谋。郑伯乞求参加盟誓,至此才服从齐国。襄王的王位稳定以后,才发布惠王的丧事。

经 夏,狄伐晋。

传 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1,以败狄于采桑2。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3。”里克曰:“惧之而已,无速众狄4。”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5。”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6。复期月7。

今注

1 梁由靡御,虢射为右:梁由靡、虢射皆晋大夫。

2 采桑:在今山西省乡宁县西,大河津济处。

3 狄无耻,从之必大克:狄人不以逃走为羞耻,追逐他必定大胜。

4 惧之而已,无速众狄:把他们打败为的只是让他们有所畏惧,不可引发众多狄人来进攻。

5 示之弱矣:表示晋军很衰弱。

6 报采桑之役:这是为的报复釆桑的战役。

7 复期月:不止一年,并且一年又过了一个月。

今译

晋国的里克率领了军队,梁由靡为他驾着战车,虢射做车右,在采桑把狄人打败。梁由靡说:“狄人不以逃走为可耻,我们从后追逐,必定可以大获胜利。”里克说:“把他们打败为的只是让他们有所畏惧,不可引发众多狄人来攻击我们。”虢射说:“一年以后,狄人必定会来攻,因为这一次已表现了晋军的薄弱。”夏天,狄人攻伐晋国。这是为了报复采桑那次战役。在釆桑之役一年又一个月以后,应验了虢射的话。

经 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

传 秋,禘而致哀姜焉1,非礼也2。凡夫人不薨于寝3,不殡于庙4,不赴于同5,不祔于姑6,则弗致7也。

今注

1 禘而致哀姜焉:禘音同弟,古时重大祭典。祭太庙而使哀姜入庙。

2 非礼也:这不合于礼制。

3 凡夫人不薨于寝:凡是夫人不死在寝宫。

4 不殡于庙:不在庙里出殡。

5 不赴于同:不将讣闻送到各同盟国。

6 不祔于姑:因为古代夫妻两个人图腾不相同,所以她不能够袝在她丈夫的庙中,可是照原则说,两个图腾的人,必须为交换婚,所以下一代的夫人同上一代的姑恰是同图腾,可以相祔。祔音附。

7 则弗致:四件不符合,则不入庙。

今译

秋天,举行禘祭于太庙,以安置哀姜的神主。这是不合礼的。凡是夫人不在寝宫逝世,不在太庙出殡,不将讣闻送到同盟的国家,不祔祭于她的姑,那么就不能安置她的神主在太庙中。

经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传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1也,是以缓。

今注

1 难故:太叔带之难的缘故。

今译

冬天,周王的人来报告惠王的丧事,因为有太叔带之难,所以延缓。

传 宋公1疾,大子兹父2固请曰:“目夷长且仁3,君其立之。”公命子鱼4。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5。臣不及也,且又不顺6。”遂走而退。

今注

1 宋公:即桓公御说。

2 兹父:是桓公的嫡子襄公。

3 目夷长且仁:目夷是兹父的庶兄。他年长而且仁厚。

4 子鱼:即公子目夷。

5 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能拿国家来礼让,再没有比这种仁更大的。

6 且又不顺:因为立庶不立嫡,是不合于礼。

今译

宋桓公病得很厉害,太子兹父坚持向桓公请求说:“目夷比我年长而且仁厚,请你立他继承君位。”桓公就命子鱼继位,子鱼推辞说:“能够把国家让给别人,再没有比这种仁德更大的了。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地位不合于继任为君。”于是就走开了。

僖公九年(公元前六五一年)

经 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传 九年春,宋桓公卒1,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2。凡在丧,王曰小童3,公侯曰子4。

今注

1 宋桓公卒:即是宋公御说卒。

2 襄公会诸侯,故曰子:襄公就去会盟诸侯,所以称他为子。

3 凡在丧,王曰小童:凡是未葬,王就叫作小童。

4 公侯曰子:公或侯皆称为子。

今译

九年春天,宋桓公逝世,尚未下葬,而宋襄公就会见诸侯,所以称他为“子”。凡是在丧事未完以前,王就称为“小童”,公侯都称为“子”。

经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传 夏,会于葵丘1,寻盟,且修好2,礼也。王使宰孔3赐齐侯胙4,曰:“天子有事于文、武5,使孔赐伯舅胙6。”齐侯将下拜7。孔曰:“且有后命8。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9,加劳赐一级,无下拜10。”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11,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12,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13,敢不下拜?”下拜登受14。

今注

1 葵丘:在今河南省考城县东三十里。

2 寻盟,且修好:重申从前的盟约,并且重修旧好。

3 宰孔:即宰周公,为天子宰。

4 赐齐侯胙:胙音作,是祭祖先用的祭肉。因为周代行封建制度,所以将亲戚列入同姓,杜预说:“尊之比二王后。”是他不明白周代的封建制度。赐齐侯胙是以祭肉赐齐桓公。

5 有事于文、武:谓有祭祀于周文王、周武王。

6 赐伯舅胙:是天子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见于《礼记》。但经我细研究,何人须称伯舅及何人须称叔舅,并不是看这个人年纪的长幼,而是看始封的诸侯,对当时的天子长或幼。赐伯舅胙亦指赏给齐桓公祭肉。

7 将下拜:将到阶下来拜谢。

8 且有后命:更有以后的命令。

9 耋老:耋音叠,年八十曰耋,见《说文》;而《左传》杜预注七十曰耋。耋老是高年的意思。

10 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因为你辛苦,所以加赐一等级,不必下台去拜谢。

11 天威不违颜咫尺:皇帝的威严不离开我的颜面过远。咫等于八寸,天是指皇帝。

12 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小白是齐桓公自称。此句指我哪里敢贪图天子的命令,不下台去拜谢。

13 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恐怕天威颠坠到台阶的下边,使天子蒙受羞耻。

14 下拜登受:下台拜谢,然后上堂受祭肉。

今译

夏天,诸侯会见于葵丘,重申过去的盟约,续修旧日的和好。这是合于礼的。周襄王派他的宰孔把祭肉赐给齐桓公,对他说:“天子祭文王和武王,所以派孔来赐祭肉给伯舅。”齐桓公将到阶下拜谢,孔就说:“且慢,还有一个命令。天子派我来曾说道,因为伯舅年事已高,所以加赐一级,不必下阶拜谢。”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在我的面前不远。我,小白,若是敢贪图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阶拜谢,我恐怕天威颠坠到下面,而使天子因而蒙受羞耻。我怎敢不下阶拜谢呢?”于是就到台阶下拜谢,然后到堂上领受祭肉。

经 秋七月,乙酉,伯姬1卒。

今注

1 伯姬:是鲁僖公的长女。据《公羊传》《穀梁传》说伯姬未嫁人。此经无传。

今译

秋天,七月乙酉,僖公的大女儿逝世。

经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传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1。”宰孔先归,遇晋侯2,曰:“可无会也3。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4,故北伐山戎5,南伐楚6,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7,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8。”晋侯乃还。

今注

1 言归于好:言归于好四字以上为盟誓之辞。

2 晋侯:晋献公,也来参加葵丘之会。

3 可无会也:不必去聚会。

4 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齐桓公不讲究德行,而做远的侵略。

5 北伐山戎:见庄公三十一年。

6 南伐楚:见僖公四年。

7 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往东边做什么我不知道,往西边则绝对不会侵略。

8 君务靖乱,无勤于行:你务必安定晋国的乱,不必勤勉于外国的行动。

今译

秋天,齐桓公会盟诸侯于葵丘。他说:“凡是与我同盟的人,既然盟誓以后,要弃绝任何不和的事而归于和好。”天子的宰孔首先回去,在路上遇到晋献公,对晋献公说:“可以不必去会盟。齐侯不讲求德行而努力于遥远的侵略。所以他向北边讨伐山戎,向南边讨伐楚国,在西边他召集了这次会盟。我不知道他向东边要做些什么事,但是他将不会向西边侵略的。晋国的乱事还在吗?你务必要安定晋国的内乱,不必勤勉地从事国外的活动。”晋献公于是回国。

经 甲子,晋侯佹诸卒。

传 九月,晋献公卒,里克、 郑1,欲纳文公2,故以三公子之徒3作乱。初,献公使荀息4傅奚齐5,公疾6召之,曰:“以是藐诸孤7,辱在大夫8,其若之何?”稽首9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10,加之以忠贞11。其济,君之灵也12;不济,则以死继之13。”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14。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15。”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16,秦晋辅之17,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18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19?虽无益也,将焉辟之20?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21?”

今注

1 郑:晋大夫。

2 欲纳文公:希望请公子重耳来做君。

3 三公子之徒:谓申生、重耳、夷吾的党徒。

4 荀息:晋大夫。

5 傅奚齐:为奚齐的师傅。

6 公疾:病重叫疾。

7 以是藐诸孤:这是一个比我旁的儿子全小的儿子。

8 辱在大夫:这是屈辱你。

9 稽首:古人坐到席上,稽首而拜,就是叩首至地。

10 臣竭其股肱之力:我用我的四肢的力量。

11 加之以忠贞:再加上忠心同贞正。

12 其济,君之灵也:如果成功,是你的保佑。

13 不济,则以死继之:要不成功,则接着尽死。

14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于公家有利的事,所知道的没有不做,就是忠。

15 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往是死者,居是生者。此句意思是送死者,侍奉生者,皆无所怀疑。这就是贞正。

16 三怨将作:就是三公子的党徒将发作。

17 秦晋辅之:秦国同晋国全都帮他的忙,反对奚齐。

18 荀叔:即荀息。

19 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能把说的话收回,而专门来爱自己的身体吗?

20 虽无益也,将焉辟之:虽然没有好处,哪能躲避他?

21 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我想着没有二心,岂能希望旁人有二心。

今译

九月,晋献公逝世。晋国的大夫里克和 郑想要接纳公子重耳做国君,所以借着三位公子的徒众作乱。起初,晋献公派荀息做奚齐的师傅。当献公病重的时候,召唤荀息来对他说:“这个儿子比旁的儿子都小,这是屈辱了你,将怎么办才好?”荀息深深地低头叩拜回答道:“我愿意用尽我全身的力量,加上我的忠心和贞正。如果成功,是您的保佑;如果不成功,我就尽死效力。”献公说:“什么叫作忠贞?”回答说:“凡是对公家有利的事,知道的,没有不做,叫作忠。送死和事生,两方面都没有猜疑,叫作贞。”等到里克将要杀奚齐,先告诉荀息说:“三位公子的徒众将要举事,秦国和晋国要辅佐他们,你将怎么办呢?”荀息说:“我将死。”里克说:“没有用处的!”荀息又说:“我已经对先君说过了,不可以改变。怎能收回已经说了的话,而贪爱自己的身体呢?虽然没有用处,哪能逃避呢?况且人们想要做好,谁不像我一样呢?我自己愿意没有二心,而能够说别人可以有二心吗?”

经 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传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1,书曰:“杀其君之子2。”未葬也。荀息将死之3。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4。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5。’荀息有焉6。”

今注

1 次:是居丧所住的地方。

2 书曰,杀其君之子:写在《春秋》上说,杀了他的君的儿子。

3 荀息将死之:荀息就要自杀。

4 立公子卓以葬:立公子卓为君,以办理献公的丧礼。

5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此诗出《大雅·荡之什·抑》篇。假设很白的玉石有缺点,尚可以磨治;如果一句话有缺陷,就没有方法再磨治。玷音店,是玉之缺点。

6 荀息有焉:荀息能够实行他的诺言,这等于《抑》篇所说。

今译

冬天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他居丧的地方。《春秋》上记载说:“杀他的国君的儿子。”因为晋献公尚未下葬。荀息将要死。有人说:“不如立卓子而辅佐他。”荀息就立了公子卓,以办理献公的丧礼。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廷,荀息就为了效死而自杀。君子说道:“《诗经》上说:白的玉圭上有缺点,还可以磨掉;所说的话有缺点,就没有办法了。”荀息的行为就是含有这种意义。

传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1而还,讨晋乱也。令不及鲁2,故不书。

今注

1 高梁:《水经注》:汾水,南迳高梁故城西,在扬县之南十八里。则高梁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之南。

2 令不及鲁:命令不达到鲁国。

今译

齐桓公用诸侯的军队讨伐晋国,到了高梁就回师,为的是声讨晋国的乱事。出师的命令没有到达鲁国,所以鲁国的史书没有记载。

传 晋郤芮1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2,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3?入而能民,土于何有4?”从之。齐隰朋5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6。秦伯7谓郤芮曰:“公子谁恃8?”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9。夷吾弱不好弄10,能斗不过11,长亦不改,不识其他12。”公谓公孙枝13曰:“夷吾其定乎14?”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15。《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16。文王之谓也17。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18。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19。今其言多忌克,难哉20!”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21。”

今注

1 郤芮:是晋大夫,郤克的祖父。

2 重赂秦以求入:重音众。加重贿赂秦国,以求进入晋国。

3 人实有国,我何爱焉:这个国家是人家的,我对它有什么舍不得?

4 入而能民,土于何有:进到晋国,而能够治理人民,土地又算什么?

5 隰朋:齐大夫。隰音习。

6 晋惠公:即夷吾。

7 秦伯:即秦穆公。

8 公子谁恃:公子仗着什么人。

9 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我听说逃亡的人,必定没有党派,有了党派必定有仇人。

10 弱不好弄:他年幼的时候,并不喜欢戏弄别人。

11 能斗不过:他每回同人斗争的时候,也不求过于胜利。

12 长亦不改,不识其他:到了年长,也不改变他的性格,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13 公孙枝:字子桑,是秦大夫。

14 夷吾其定乎:夷吾入晋,能否安定晋国。

15 唯则定国:根据法律,就可以安定国家。

16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出《诗·大雅·文王之什·皇矣》篇。帝是指天,则是指法则:他虽然不明白天的法则,但他自然能够推行。

17 文王之谓也:这就指文王。

18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出《诗·大雅·荡之什·抑》篇。僭是过差,贼是伤害。不过差,也不伤害,没有不能为人法则的。

19 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忌是猜忌,克是好胜。此指不偏好,也不怨恶,就是不猜忌不好胜的意思。

20 今其言多忌克,难哉:现在他的话,多猜疑好胜,这真难于安定国家。

21 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猜忌则多招致怨恶,又如何能够制胜?这是对我很有利的。

今译

晋国的大夫郤芮建议夷吾加重贿赂秦国,以求帮助他进入晋国,对他说:“这个国家实在是别人的,我对它有什么舍不得?但若是进入晋国而能治理人民,又何必怕没有土地呢?”夷吾就听从郤芮的话。这时,齐国的大夫隰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国的军队,将使晋惠公(即夷吾)回晋国。秦穆公对郤芮说:“公子倚仗什么人呢?”回答说:“我听说亡命的人没有党派,有了党派必定有仇人。夷吾年幼时不喜欢戏弄别人,和别人打斗也不求胜;他长大了以后,这些习性都没有改变。我只知道这样,不知道其他的事。”秦穆公对公孙枝说:“夷吾将能够安定晋国吗?”回答说:“我听说,只有法律能安定国家。《诗·大雅》说:‘虽然不认识也不知道天的法则,但能顺着去做。’这是指着文王而说的。《诗》又说:‘不过分也不伤害,没有不能作为法则的。’这就是说没有偏好也没有怨恶,不猜忌也不好胜的意思。现在我看夷吾的话,多猜疑而好胜,恐怕很难吧!”穆公说:“他好猜忌就会多招怨恨,又怎么能够制胜?这对我是有利的。”

传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1为仁2,使为左师3,以听政4,于是宋治。故鱼氏世为左师5。

今注

1 公子目夷:目夷即子鱼。

2 为仁:宋襄公以他为仁让。

3 左师:是官名。

4 以听政:管理政治。

5 故鱼氏世为左师:鱼氏是目夷的后人。所以目夷的后人代代做左师的官。

今译

宋襄公即位以后,因为公子目夷的仁让,就派他做左师以管理政事。于是宋国政治上轨道。所以鱼氏就世代做宋国的左师。

僖公十年(公元前六五〇年)

经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十年,春天,正月,鲁僖公到齐国去。

经 狄灭温,温子奔卫。

传 十年春,狄灭温1,苏子无信也2。苏子叛王即狄3,又不能于狄4,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5。

今注

1 温:温县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三十里。

2 苏子无信也:苏子没有信用。

3 即狄:同狄人联合。

4 又不能于狄:又不能够与狄人和好。

5 苏子奔卫:苏子为周武王司寇苏公之后,他封邑在温,所以苏子就逃到卫国。

今译

十年春天,狄人消灭了温国,因为苏子不讲信用。苏子背叛周襄王而与狄人联合,但他又不能与狄人和好,所以狄人讨伐他。周襄王不去救他,所以灭亡。苏子逃奔到卫国。

经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今注

此经的传已见于僖公九年,而经却写在今年春天,概从赴告。

今译

晋国大夫里克弑了他的国君卓,以及大夫荀息。(传在九年)

经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夏天,齐桓公和许僖公北伐山戎。

经 晋杀其大夫里克。

传 夏,四月,周公忌父1、王子党2会齐隰朋立晋侯3,晋侯杀里克以说4。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5。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6?”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7?欲加之罪,其无辞乎8?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 郑9聘于秦,且谢缓赂10,故不及。

今注

1 周公忌父:即周国卿士。

2 王子党:周大夫。

3 晋侯:是晋惠公。

4 以说:自为解说,不是篡位。

5 微子,则不及此:要不是你,我就不能得君位。

6 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做你的君,不是也很难吗?

7 不有废也,君何以兴:要不是废除旁人,你怎么能够兴起。

8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要想加罪状给我,你不怕没有说辞。

9 郑:是晋大夫里克党羽。

10 谢缓赂:为晋国缓交贿赂致歉。

今译

夏天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合齐国大夫隰朋立晋惠公。晋惠公杀了里克以自为解说。将杀里克时,惠公先派人对他说:“若是没有你,我就不能有君位。虽然如此,但是你弑杀了二个国君和一个大夫。做你的国君的人,不是很为难吗?”回答说:“若不废除了旁人,你怎么能兴起?你想要加我罪状,不怕没有话说。我遵命就是了。”伏身就着剑自杀了。这时候, 郑正到秦国去聘问,并且对缓交贿赂表示歉意,所以没有连累到。

经 秋七月。

今注

此经无传。《左氏春秋》习惯,虽无事亦必书四季。

今译

秋天,七月。

传 晋侯改葬共大子1。秋,狐突适下国2,遇大子,大子使登仆3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4,将以晋畀秦5,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6,民不祀非族7,君祀无乃殄8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9,君其图之10!”君曰:“诺!吾将复请。七日11,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12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13。”

今注

1 改葬共大子:共音同恭。共是太子申生的谥号。改葬是改行葬礼的意思。

2 狐突适下国:狐突是重耳舅父。适下国是往曲沃。

3 登仆:登车为仆去驾车。

4 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也:所谓夷吾无礼,不止一端,故很难详细知道。“贾逵云:烝于献公夫人贾君,故曰无礼。马融云:申生不自明而死,夷吾改葬之,章父之过,故曰无礼。”余得请于帝是说我已经请示过上帝。

5 将以晋畀秦:畀音同敝,赐与。将把晋国送给秦国。

6 神不歆非类:歆是享受。若非我族类的人来祭祀,神也不享受。

7 民不祀非族:人民也不祭祀非我族类的人。

8 君祀无乃殄:殄音同腆,灭绝的意思。你的祭祀不就绝灭了吗?

9 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并且人民犯什么罪,因怒夷吾而滥施刑罚于人民,又把晋国给秦国而自绝祭祀。

10 君其图之:那么你还是深思熟虑吧!

11 七日:七天以后。

12 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新城是指的曲沃。在曲沃城里的西边,将有一个巫人,你就由他可以见到我。

13 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上帝已经答应我,将惩罚那个有罪的人,使他在韩地打败仗。韩即韩原,为晋地。《一统志》:“在陕西韩城县西南八里。”江永说:“就秦伯之军涉河作战,及晋侯曰寇矣而言,应在山西河津万泉之间。”故韩地应在今荥河县东北,万泉县西。

今译

晋惠公改葬太子申生。秋天,狐突到曲沃去,遇到太子,太子叫他驾车,而告诉他说:“夷吾无礼,我已经向上帝请求过,将把晋国给秦国,秦国将要祭祀我。”狐突回答说:“我听说过,神不享受不同族类的祭祀,人民也不祭祀不同族类的神。你的祭祀不是要断绝了吗?况且人民有什么罪,你向他们滥施刑罚,又断了自己应享的祭祀。你且好好考虑吧!”太子申生就说:“好吧!我将再向上帝请求。七天以后,在新城的西边,将有巫人,你可以由他见到我。”狐突答应他,太子就不见了。到了预定的日期,狐突就到城西边太子告诉他说:“上帝允许我处罚有罪的人,将让他在韩打败仗。”

经 冬,大雨雪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冬天,下大雪。

传 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1曰:“吕甥、郤称、冀芮2实为不从3,若重问以召之4,臣出晋君5,君纳重耳,蔑不济矣6。”冬,秦伯使泠至报问7,且召三子8。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9。”遂杀 郑、祁举10及七舆大夫11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皆里 之党也12。 豹13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14,民弗与也,伐之必出15。”公曰:“失众,焉能杀16?违祸,谁能出君17?”

今注

1 秦伯:秦穆公。

2 吕甥、郤称、冀芮:吕甥等三人是晋大夫。

3 实为不从:他们实在不肯给你贿赂。

4 重问以召之:问是聘问的布币。若加重他的布币以召到秦国。

5 臣出晋君:我就把晋惠公驱逐出境。

6 君纳重耳,蔑不济矣:你就把重耳纳回晋国,没有不成功的。

7 泠至报问:泠至是秦大夫。报问是报答晋国的聘问。

8 三子:是吕甥、郤称、冀芮三大夫。

9 币重而言甘,诱我也:用的布币很多,而说的话甜蜜,这是引诱我。

10 祁举:晋大夫。

11 七舆大夫:是管侯伯七命的副车,共七乘。其后所举左行共华以下七人,即七舆大夫的名字。

12 皆里 之党也:全都是里克、 郑的党羽。

13 豹:是 郑之子。

14 背大主而忌小怨:违背大主,大主指秦穆公。小怨指里 等。

15 民弗与也,伐之必出:人民不会赞成他,若秦国伐他,则晋国人必驱逐他的君。

16 失众,焉能杀:如果失掉众人,安能杀里 的党羽。

17 违祸,谁能出君:你是躲避祸乱,谁还能驱逐君出晋国。

今译

郑到秦国去聘问,对秦穆公说:“吕甥、郤称和冀芮三个人,实在是他们不给你贿赂。若是加重送他们聘问的布币,召他们来秦国,我就把晋惠公驱逐出境,然后你把重耳纳回晋国,绝对不会不成功。”冬天,秦穆公派泠至到晋国去报聘,并且召请三位大夫。郤芮说:“用的布币很多而说的话甜蜜,这是为了引诱我。”于是就杀死 郑、祁举以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七人,都是里克和 郑的党徒。 郑的儿子 豹逃奔到秦国,对秦穆公说:“晋惠公背叛了大的恩主,而忌恨小的仇怨,人民不会拥护他的。你讨伐他,必定可以把他赶走。”秦穆公说:“他如果失去了众人的拥护,怎么能杀死里克、 郑的党羽?你既是逃避祸事而来的,谁还能驱逐你的国君呢?”

僖公十一年(公元前六四九年)

经 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 郑父。

传 十一年春,晋侯使以 郑之乱来告1。

今注

1 郑之乱来告:所以《春秋》上写明,晋杀其大夫 郑父。

今译

十一年春天,晋惠公的使者把 郑的乱事通告鲁国。

传 天王使召武公1、内史过2赐晋侯命3,受玉惰4,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5!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6,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7;敬,礼之舆也8。不敬则礼不行9,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10?”

今注

1 召武公:周卿士。

2 内史过:周大夫。

3 赐晋侯命:赐晋惠公的圭章。

4 受玉惰:他接受圭章时,行礼很懒惰。

5 晋侯其无后乎:晋惠公恐怕没有子孙。

6 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王给他命圭,而他接受的时候很懒惰。

7 礼,国之干也:礼是国家的根本。

8 敬,礼之舆也:敬是礼的车辆。

9 不敬则礼不行:不恭敬则礼像没有车辆不能走。

10 何以长世:那怎么可以使后代增长。长音掌。

今译

周襄王派召武公和内史过赐命晋惠公。晋惠公接受玉圭时,行礼懒惰。内史过回去告诉襄王说:“晋侯将没有后嗣的吧!王赐命给他,而他懒于接受祥瑞的玉圭,自己先就自弃了,还有什么继嗣的希望呢?礼,是国家的根本;敬,是礼的车舆。不恭敬,礼就不能推行;礼不能推行,上下的秩序就混乱,怎么能够延长后世呢?”

经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1。

今注

1 阳谷:齐地。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五十里。此经无传。

今译

夏天,鲁僖公和夫人姜氏在阳谷与齐桓公会面。

传 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1,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2。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3。

今注

1 扬拒、泉皋、伊、雒之戎:江永《春秋地理考实》:“今河南洛阳县西南,有前城,有戎城,即泉皋也。”又扬拒去偃师不远,昭公二十二年,刘子奔扬。疑即此。伊水洛水之间,河南雒阳县西南有戎城。

2 王子带召之也:王子带就是甘昭公,召戎来相助,准备夺周的王位。

3 晋侯平戎于王:晋侯使人在周与戎之间讲求和平。

今译

夏天,居住在扬拒、泉皋及伊水、洛水附近的戎人,共同攻伐京师。进入周王的都城,焚毁东门。因为王子带召戎人来相助,准备篡夺王位。秦国和晋国出兵讨伐戎人以救周室。秋天,晋惠公调停戎人,使他们与周王保持和平。

经 秋八月,大雩1。

今注

1 大雩:是祭名。此经无传。

今译

秋天,八月,举行大雩求雨的祭典。

经 冬,楚人伐黄。

传 黄人1不归楚贡2,冬,楚人伐黄3。

今注

1 黄人:黄,嬴姓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十二里。

2 不归楚贡:不归献楚国的贡物。

3 楚人伐黄:黄人依仗齐国的支持,所以楚国就派兵征讨黄国。

今译

黄国人不向楚国进贡,冬天,楚国人就讨伐黄国。

僖公十二年(公元前六四八年)

经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1,日有食之。

今注

1 庚午:不书朔,史官记载的有错误。此经无传。

今译

十二年春天,周王历三月庚午,日食。

传 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1,惧狄难也。

今注

1 楚丘之郛:郛是外郭。楚丘是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六十里。

今译

十二年春天,诸侯修筑卫国楚丘城的外郭,因为怕狄人来侵犯。

经 夏,楚人灭黄。

传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1,曰:“自郢2及我九百里3,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今注

1 不共楚职:不供给对楚国的供物。

2 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十五里,是为纪郢。

3 及我九百里:他来到我这里,相距九百里。

今译

黄国人依恃着诸侯各国与齐国亲睦的情势,就不供应对于楚国的贡物,说道:“从郢都来到我这里有九百里,怎么能侵害我呢?”夏天,楚国消灭了黄国。

经 秋七月。

传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1。秋,王子带奔齐。

今注

1 讨王子带:王子带前年曾召戎来伐周国。讨伐王子带。

今译

周襄王为了戎人来侵王城的缘故,讨伐王子带。秋天,王子带逃奔到齐国。

经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传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1,使隰朋平戎于晋2,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3,管仲辞4曰:“臣贱有司也5,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6,若节春秋来承王命7,何以礼焉8?陪臣9敢辞。”王曰:“舅氏10余嘉乃勋,应乃懿德11,谓督不忘12,往践乃职,无逆朕命13。”管仲受下卿之礼14而还。君子曰:“管氏之世祀15也,宜哉!让不忘其上16。《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17。’”

今注

1 平戎于王:使周王与戎和平相处。

2 平戎于晋:使晋惠公与戎和平相处。

3 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因为管仲是齐国下卿,周襄王为加礼,故以上卿的礼节款待他。

4 辞:恳辞。

5 臣贱有司也:我是职位卑下的官吏。

6 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国是国归父,高是高傒,皆是天子所命的上卿。有天子所派的上卿国子与高子都在。

7 若节春秋来承王命:若按着春秋的时节,来听承王的命令。

8 何以礼焉:又如何以礼节对待他。

9 陪臣:是诸侯的臣向天子自称。

10 舅氏:因为他是伯舅的臣子,故称他为舅氏。

11 余嘉乃勋,应乃懿德:我嘉勉你的功勋,而报答你的美德。

12 谓督不忘:督是真正。此句是说真正不忘。

13 往践乃职,无逆朕命:你就去做你应当做的事,不要违背了我的命令。

14 管仲受下卿之礼:据王引之说:管仲以下,受以上,应当有一终字。此句指管仲受本位的礼节。

15 世祀:世守其祀。

16 让不忘其上:谦让不忘他上边的人。

17 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此诗出《大雅·文王之什·旱麓》篇。恺悌等于乐易。此句指乐易的君子,是神所欢迎的。

今译

冬天,齐桓公派管夷吾去调停周襄王与戎人的关系,使他们和平相处。派隰朋去调停晋国与戎人的关系,使他们和平相处。周襄王用上卿的礼节款待管仲,管仲推辞说:“我不过是职位卑下的官吏,齐国还有天子的守臣国子和高子,若是他们在春秋时节,来听承王的命令,要用什么礼节对待他们呢?我只是诸侯的臣子,敢请辞谢。”周襄王说:“你,伯舅的使臣,我嘉许你的勋劳,报答你的美德,为了表示真正不忘,请你履行你的职务,不要违背我的命令。”管仲终于接受了下卿的礼节而后回国。君子说:“管氏的后世,世代守着他的祭祀,不是应该的吗?他能谦让而不忘记在他上面的人。《诗·大雅》说:‘那和乐安易的君子,是神所欢迎的’。”

僖公十三年(公元前六四七年)

经 十有三年春,狄侵卫1。

今注

1 狄侵卫:传在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

今译

十三年春天,狄人侵犯卫国。

传 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1聘于周,且言王子带2,事毕,不与王言,归复命曰3:“未可,王怒未怠4,其十年乎5?不十年,王弗召也。”

今注

1 仲孙湫:齐大夫。

2 且言王子带:见僖公十二年“秋,王子带奔齐”。意思说想使王子带回到周国。

3 归复命曰:归到齐国以后,又回答齐桓公说。

4 王怒未怠:王的怒气还没有止息。

5 其十年乎:必须要等到十年以后吗?

今译

十三年春天,齐桓公派仲孙湫到周去聘问,并且同周王谈王子带的事。聘问的事情完毕以后,仲孙湫并没有同周王谈起王子带的事,回到齐国后,向齐桓公报告说:“还不能说,王的怒气还没消,大概要等十年吧?不到十年,王不会召王子带回去的。”

经 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

传 夏,会于咸1,淮夷病杞故2,且谋王室3也。

今注

1 咸:卫地。今河北省濮阳县东南六十里有咸城。

2 淮夷病杞故:淮水的夷人侵犯杞国的缘故。

3 且谋王室:并且因为保卫王室。

今译

夏天,鲁僖公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咸,因为淮夷侵犯杞国的缘故,并且谋求保卫王室。

经 秋九月,大雩1。

今注

1 雩:是指祭祀。杜注说因为过了时,写在《春秋》上。此经无传。

今译

秋天九月,行大雩(求雨)的祭典。

传 秋,为戎难故,诸侯戍周1,齐仲孙湫致之2。

今注

1 诸侯戍周:诸侯派人去戍守周都城。

2 致之:率领他们。

今译

秋天,为了戎人侵犯王室的缘故,诸侯派兵戍守周王城,由齐国的大夫仲孙湫率领他们。

经 冬,公子友如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冬天,公子友到齐国去。

传 冬,晋荐饥1,使乞籴2于秦。秦伯3谓子桑4:“与诸乎5?”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6?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7。携而讨焉,无众必败8。”谓百里9:“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10,救灾恤邻,道也11。行道有福。” 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12。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13?”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14相继,命之曰汎舟之役15。

今注

1 荐饥:荐饥是屡次的谷不熟。荐是重或厚的意思。

2 乞籴:籴音同笛,谓买入谷类。乞籴是要求买谷类。

3 秦伯:即秦穆公。

4 子桑:即公孙枝,是秦大夫。

5 与诸乎:是否给他。

6 重施而报,君将何求:假设施舍很重而得到厚报,你当然很满意。

7 其民必携:晋国的人民必定不满意而叛。

8 携而讨焉,无众必败:人民叛乱,再加以讨伐,他没有人民,必定失败。

9 百里:秦大夫百里奚。

10 国家代有:各国全都轮流地有。

11 救灾恤邻,道也:救灾害,帮助邻国,这是合于道德的。

12 请伐晋: 豹欲替其父 郑报仇,所以请求伐晋国。

13 其君是恶,其民何罪:他的君不好,他的人民有什么罪呢?

14 雍及绛:雍是秦国都,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七里。绛是晋国都,在今山西省太平县南二十五里。

15 汎舟之役:因为船全都相连接,所以称为汎舟之役。

今译

冬天,晋国屡次发生饥荒,派人到秦国去请求籴买谷物。秦穆公对大夫子桑说:“要给他吗?”回答说:“若是你施舍厚重而得到厚报,你还要求什么呢?若是你施舍厚重而得不到回报,晋国的人民必定离心。他的人民离心而你去讨伐他,他没有众人的支持,必定要失败。”秦穆公又问百里奚,要不要卖谷物给晋国,百里奚回答说:“天灾流行,每一个国家都轮得到,救助灾害,体恤邻邦,这是合于正道的。实行正道的人将享有福气。” 郑的儿子 豹正居留在秦国,请秦穆公讨伐晋国。秦穆公说:“他的君主不好,但是他的人民有什么罪?”秦国于是就把粟输到晋国。从秦国的国都雍至晋国的国都绛,一路舟楫相继不绝,所以就称这一次为汎舟之役。

僖公十四年(公元前六四六年)

经 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

传 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1而迁杞焉2,不书其人,有阙3也。

今注

1 缘陵:杞地,故城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七十里。

2 而迁杞焉:把国都城迁到缘陵。《史记·陈杞世家》,杞,姒姓国,夏禹之后,武王封东楼公于杞,居雍丘。在今山东省安邱县东北三十里有杞城镇。

3 不书其人,有阙:不写修建缘陵的人,因为器材不完备,城池未坚固。

今译

十四年春天,诸侯修筑缘陵城,而把杞国都迁到缘陵。没有记载修城的人,因为器材短缺,城池修得不坚固。

经 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传 鄫季姬来宁1,公怒止之2,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3,而使来朝。

今注

1 鄫季姬来宁:季姬,鲁国的女儿,为鄫国的夫人,来省视母家。鄫是姒,姓子爵国,在今山东省临沂县西南一百一十里。

2 公怒止之:鲁僖公恼怒了,就叫她住在鲁国。

3 防:鲁地,在今山东省曲阜县东二十里。

今译

鄫国的夫人季姬来鲁国归宁,鲁僖公不高兴地阻止她,因为鄫子不来朝见的缘故。夏天,季姬和鄫子在防相遇,就要鄫子来朝见。

经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传 秋八月辛卯,沙鹿1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2。”

今注

1 沙鹿:江永云:“卫地。”而杜预说是晋地,“不言晋沙鹿者,凡有灾害系于所灾所害之处,不系于所属之国,故不系晋也。”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四十五里。

2 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在一年之内将有大的凶灾,几乎亡了国家。

今译

秋天,八月辛卯,沙鹿山崩,晋国的卜人偃说:“在一年之内将有大的凶咎,几乎将使国家灭亡。”

经 狄侵郑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狄人侵犯郑国。

经 冬,蔡侯肸1卒。

今注

1 蔡侯肸:蔡穆侯名肸。肸音西。

今译

冬天,蔡穆侯肸逝世。

传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1。庆郑2曰:“背施无亲3,幸灾不仁4,贪爱不祥5,怒邻不义6,四德皆失,何以守国7?”虢射8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9?”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10?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11!”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12,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13?”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今注

1 晋人弗与:晋人不给秦谷。

2 庆郑:晋大夫。

3 背施无亲:背施忘恩,就是不亲善。

4 幸灾不仁:以旁人的灾害为幸,这是不仁的。

5 贪爱不祥:贪爱自己的物品,不以分救有灾害的人,是不祥的。

6 怒邻不义:使邻国发怒,这是不义的。

7 四德皆失,何以守国:四德是亲、仁、祥、义;皆失是都没有了。何以守国,是指用什么方法来守国家。

8 虢射:是晋大夫,为惠公的舅父。射读音亦。

9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是表示晋惠公所许秦国的列城五,毛是表示晋国借给秦国的谷。此句指重要的事还没有办理,次要的事办也无用。

10 弃信背邻,患孰恤之:失了信,背叛邻国,发生患难,谁能够抚恤他?

11 是则然矣:这是必然的事。

12 无损于怨而厚于寇:对于结的怨不能减少,而加厚寇仇的力量。

13 近犹仇之,况犹敌乎:近处的人,犹能变成仇敌,何况有怨的敌人。

14 君其悔是哉:你对于这件事,必定后悔。

今译

冬天,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去请求籴买谷物。晋人不给。晋大夫庆郑说:“背弃了别人施舍的恩惠,就是不亲善。庆幸别人的灾害,就是不仁。贪爱自己的物品,不以救助别人,是不祥的。使邻国发怒是不义的。这四种德行都做不到,怎么能守得住国家?”虢射说:“皮都没有了,毛要附着在哪里?”庆郑又说:“失去了信用,背弃了邻国,一旦发生祸患,谁来帮助他?因为无信而发生祸患,失去了援助必定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了。”虢射又说:“既然不能减少秦国的怨恨,输送谷物反而是加厚敌人的力量,不如不要给他。”庆郑就说:“背弃了人家施舍的恩惠而庆幸他的灾害,这是人民所要反对的。亲近的人都要仇视他,何况有仇怨的敌人呢?”但是晋侯不听。庆郑也就退下,说道:“你对于这件事必定要后悔!”

僖公十五年(公元前六四五年)

经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十五年春天,周王历正月,僖公到齐国去。

经 楚人伐徐。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传 十五年春,楚人伐徐1,徐即诸夏2,故也。三月盟于牡丘3,寻葵丘之盟4,且救徐也。孟穆伯5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于匡6以待之。

今注

1 徐:是嬴姓国,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八十里。

2 即诸夏:即是接近。诸夏指中原各国,对蛮夷而言。

3 牡丘:《钦定春秋传说汇纂》谓牡丘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北七十里。

4 葵丘之盟:在僖公九年。

5 孟穆伯:鲁大夫。

6 匡:卫地。《山东通志》载:“匡城在鱼台县南十五里凤凰山北,即次于匡之地。”

今译

十五年春天,楚国人攻伐徐国,因为徐国亲近中原诸夏各国的缘故。三月,诸侯各国会盟于牡丘,重申葵丘之盟约,并且商讨援救徐国。鲁大夫孟穆伯率领鲁国的军队,和诸侯各国的军队一起去救徐国,诸侯停留在匡城等候。

经 夏五月,日有食之。

传 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朔与日1,官失之也2。

今注

1 不书朔与日:不写明是初一与某日。

2 官失之也:这是记载人的疏忽。

今译

夏天,五月,发生日食。没有记载初一和某日,这是负责记载的史官的疏忽。

经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传 秋伐厉1,以救徐也2。

今注

1 厉:姜姓国,在今湖北省随县北四十里。

2 以救徐也:因为厉是楚的盟国,为的是救徐国。

今译

秋天,齐国军队与曹国军队攻伐厉国,为的是救徐国。

经 八月,螽1。

今注

1 螽:音同忠。为蝗类的总名。此经无传。

今译

八月发生螽灾。

经 九月,公至自会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九月,僖公参加牡丘之会后,回到鲁国。

经 季姬归于鄫1。

今注

1 此经无传。去年,季姬来归宁,不书在《春秋》上,这次反书有记载,是因为表示与季姬已经断绝关系。

今译

僖公的三女儿回到鄫国。

传 晋侯之入1也,秦穆姬属贾君2焉。且曰:“尽纳群公子3。”晋侯烝4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5。晋侯许赂中大夫6,既而皆背之7,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8,东尽虢略9,南及华山10,内及解梁城11,既而不与12。晋饥,秦输之粟13,秦饥,晋闭之籴14,故秦伯伐晋。卜徒父15筮之,吉。涉河,侯车败16,诘之17。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18,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19。’夫狐蛊,必其君也20。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21。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22,实落材亡,不败何待23。”三败及韩24。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25,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26?”公曰不孙27。卜右28,庆郑吉,弗使。步扬29御戎,家仆徒30为右,乘小驷31,郑入32也。庆郑曰:“古者,大事33,必乘其产34,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35,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36,唯所纳之,无不如志37。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38。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39,进退不可,周旋不能40,君必悔之。”弗听。九月,晋侯逆41秦师,使韩简42视师43。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44。”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45,入用其宠46,饥食其粟47,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48。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49。”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50?”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51。君若不还,无所逃命52。”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53。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54。苟列定矣,敢不承命55。”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56。”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57。公号庆郑58。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59。”遂去之。梁由靡60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将止之61。郑以救公误之62,遂失秦伯。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63。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64?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65。”晋大夫三拜稽首66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67。群臣敢在下风68。”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䓨、弘69,与女简璧70登台而履薪焉71。使以免服衰绖逆72。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戌。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73”乃舍诸灵台74。大夫请以入75。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76,既而丧归,焉用之77?大夫其何有78焉?且晋人戚忧以重我79,天地以要我80,不图晋忧,重其怒也81。我食吾言,背天地也82。重怒难任,背天不祥83,必归晋君。”公子絷84曰:“不如杀之,无聚慝焉85。”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86。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87,且史佚88有言曰:‘无始祸89,无怙乱90,无重怒。重怒难任,陵人不祥91。’”乃许晋平。晋侯使郤乞92告瑕吕饴甥93,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94。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95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96。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97,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98。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99。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100 !”众说101。晋于是乎作州兵102。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103。史苏104占之曰:“不吉。其繇105曰:‘士刲羊,亦无 也106。女承筐,亦无贶也107。西邻责言,不可偿也108。’归妹之睽,犹无相也109。震之离,亦离之震110,为雷为火,为嬴败姬111。车说其輹,火焚其旗112,不利行师,败于宗丘113。归妹睽孤,寇张之弧114,侄其从姑115。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116,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117”。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从史苏之占,吾不及此夫。”韩简侍,曰:“龟,象也118;筮,数也119。物生而后有象120,象而后有滋121,滋而后有数122,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123!史苏是占,勿从何益!《诗》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职竞由人124。’”

今注

1 晋侯之入:晋惠公回国时。

2 秦穆姬属贾君:秦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贾君是晋献公的次妃。属是属托。

3 尽纳群公子:凡晋献公驱逐出国的各公子,皆使他们回晋国。

4 烝:娶其父妾曰烝。

5 穆姬怨之:穆姬因而怨望他。

6 许赂中大夫:中大夫指晋国的执政者,如里克、 郑等。许赂是以前许给他们贿赂。

7 既而皆背之:后来不久全都违背了。

8 河外列城五:河外是指着黄河环曲的南面,其中有五个城。

9 东尽虢略:东边一直到今河南省嵩县西北。

10 南及华山: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南十里。

11 内及解梁城:解音同懈。一直到晋的内地解梁城。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晋县西南五姓湖北之解城。

12 既而不与:后来又全不给他。

13 晋饥,秦输之粟:见僖公十三年。

14 秦饥,晋闭之籴:见僖公十四年。

15 卜徒父:是秦国掌占卜的大夫。

16 侯车败:晋侯的车战败。

17 诘之:询问他。

18 其卦遇蛊 :蛊音古,是卦名。此指遇见蛊卦 。

19 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千乘指军队而言。晋国的军队失败了三次,失败后,抓获到它的雄狐。雄狐指晋君而言。

20 夫狐蛊,必其君也:狐又遇见蛊卦,这必指着它的君。

21 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内卦为贞,外卦为悔,巽为风,秦象;艮为山,晋象。

22 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现在已经是秋天,我得到他的果实又得到他的木材,所以必定战胜。

23 实落材亡,不败何待:果实也落了,木材也没有了,那必定会战败。

24 三败及韩:晋惠公军队果然三度失败,一直败到韩地。韩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南。

25 寇深矣:敌寇已经深入。

26 君实深之,可若何:你召秦国使他的军队深入,这有什么办法呢?

27 不孙:孙与逊音意皆相通。此指不能逊顺。

28 卜右:古人对职位必定占卜,占卜须以何人为车右。

29 步扬:晋大夫,是犫的父亲。

30 家仆徒:晋大夫。

31 小驷:马名。

32 郑入:郑国所贡献给晋国的。

33 大事:成公十二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云大事,系专指戎事。

34 必乘其产:必定乘用他自己国家所产的马。

35 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它生在合于它自己水土的地方,而又明知它的国家的人心。

36 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安于其国的教训,而认识其国的道路。

37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必定听从乘车人的指导,没有不听从他的志向。

38 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这种乘坐异国所产的马,以从事兵戎战事,到了临战畏惧而变化的时候,他同人心不一样。

39 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在乱的气氛中,使马发生狡猾的动作,于是它的血脉浑身环绕,它的脉搏也兴奋起来,外边样子好像很强,但真正并无力量。

40 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到那时想要它进或退皆不能,要它回旋也不能办到。

41 逆:迎接。

42 韩简:晋大夫。

43 视师:来侦察秦国的军队。

44 师少于我,斗士倍我:秦国的军队比晋国少,但是能作战的人却超过我国一倍。

45 出因其资:由晋国逃出的时候,用他的资助。

46 入用其宠:入晋国的时候,用他的帮助。

47 饥食其粟:晋国饥荒的时候,就吃秦国的谷米。

48 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秦国施舍三次,而没有得到晋国的报答,所以秦国就来了。

49 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现在晋国又攻击秦国,我国懈怠,而秦国奋发,不止加倍的力量。

50 一夫不可狃,况国乎:一个人还不可以习惯不以为意,何况是一个国家。

51 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我没才干,只能合我们的军队,而不能使他们分散。

52 君若不还,无所逃命:你要不回去,我只好跟你作战。

53 君之未入,寡人惧之:你没有来到晋国以前,我很怕你不能进入。

54 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你已经进去,而位置没有完全定,这仍旧是我的忧愁。

55 苟列定矣,敢不承命:假设位置已经定轨,我敢不接受你的命令吗?

56 吾幸而得囚:我要是被囚虏,这还是幸事。

57 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在韩的平原上作战,晋侯的马车陷入泥淖中旋转不前。泞是泥也;还是便旋也。韩原是晋地,江永谓“就秦伯之军涉河作战,及晋侯曰寇深矣而言,应在山西河津万泉之间”。

58 公号庆郑:晋惠公就号呼庆郑来救援他。

59 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愎音同必,谓意气自用,不受他人劝谏。此句谓不听庆郑的谏言,又违背了占卜,只有求得失败,又何必逃走呢?

60 梁由靡:晋大夫,梁由是姓,靡是名。

61 辂秦伯,将止之:辂音同路,为车軨前横木。此句谓用手拉着秦穆公车前的横木,将擒获他。

62 郑以救公误之:庆郑以救晋侯,使他错过时机。

63 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晋国的大夫们使头发散乱,毁坏衣服,故意表示忧戚以追从在秦国的军队后面。

64 二三子何其戚也:春秋时代的贵族互称为子,若是多数时,则称为二三子。何其戚是说你们为什么如此悲伤。

65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妖梦指申生所说上帝准许他罚有罪的话。此句指我追随着晋君西往秦国去,这也是为的实践晋国的妖梦,哪里敢有旁的意思。

66 三拜稽首:三次跪拜,并且首至地。

67 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天地全部听到你所说的话。

68 群臣敢在下风:群臣在君的下边听着。

69 大子䓨、弘:大子䓨是秦穆公子康公;弘是䓨的同母弟。

70 简璧:是秦穆公女。

71 登台而履薪焉:杜注:“古之宫闭者,皆居之台以抗绝之。穆姬欲自罪,故登台而荐之以薪,左右上下者皆履柴乃得通。”

72 使以免服衰绖逆:免音读问,袒免的衣服。使迎接秦伯的人穿着丧服。

73 上天降灾………唯君裁之:按《正义》云,《左传》本无此言,后人妄增之,今定本亦无。叶抄《释文》云:“此凡四十二字,检古本皆无。寻杜注亦不得有,是后人加也。”《正义》作使我两君两见不以玉帛,与诸本亦异;并且杜预对于婢子亦无注,直到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方有注。

74 乃舍诸灵台:灵台即周之灵台,在今陕西省鄠县。

75 大夫请以入:秦国的大夫请执晋侯以入秦国。

76 获晋侯,以厚归也:我执晋侯以归,以表示厚获俘囚。

77 既而丧归,焉用之:假设夫人因而自杀,这是以丧归,我又有什么用处。

78 大夫其何有:你们又何所得。

79 且晋人戚忧以重我:晋人表示戚忧以加重我的罪状。

80 天地以要我:用天地以要挟我。

81 不图晋忧,重其怒也:要不管晋人的忧戚,就加重晋人的愤怒。

82 我食吾言,背天地也:我收回我说的话,那岂不是违背了天地。

83 重怒难任,背天不祥:晋人的怨恨使我担当不起,违背上天的意思,是不吉祥的。

84 公子絷:秦大夫。絷音直。

85 不如杀之,无聚慝焉:慝音同特,恶念,隐恶的意思。不如把晋侯杀掉,不要使他回到晋国相聚为恶。

86 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如果把晋侯送回去,而把他的太子留在秦国为人质,必能有大的成就。

87 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晋现在无法把它灭了,而杀了它的君,恰好成为罪恶。

88 史佚:是周武王时太史名佚。佚音逸。

89 无始祸:不要为祸乱的开始。

90 无怙乱:不要利用人家乱的时候,使自己得到利益。

91 重怒难任,陵人不祥:使人更增加怒难于担任,欺侮人是不吉祥的。

92 郤乞:晋大夫。

93 瑕吕饴甥:即吕甥也。姓瑕吕,名饴甥,字子金,为晋大夫。

94 朝国人而以君命赏:召见国人在朝上,而以君的命令赏赐他们。

95 其卜贰圉:可以占卜,立圉为君。圉是惠公太子怀公。

96 爰田:将公田的税收分赏于众人,名曰爰田。

97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出亡而不自怜恤,只是忧虑群臣。

98 征缮以辅孺子:征是赋税,缮是甲兵,以辅佐太子圉。

99 群臣辑睦,甲兵益多:臣全都和睦,军队也更多。

100 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喜欢我的人就得到劝助,恨我的人更害怕,这或者对我有好处。

101 众说:说音义同悦。

102 州兵:五党为州,州等于二千五百家,每州各缮治甲兵。

103 遇归妹 之睽 :兑下震上谓之归妹,兑下离上谓之睽,归妹变成睽卦,之是变。睽音葵。

104 史苏:晋国卜筮的史官。

105 其繇:繇音宙,是卦兆的占辞。

106 士刲羊,亦无 也:刲音亏,割也。 音荒,血也。士人割羊,也没有血。

107 女承筐,亦无贶也:女人拿着筐,亦无所得,贶音况。

108 西邻责言,不可偿也:西邻责备的话,不可以报答。

109 归妹之睽,犹无相也:归妹卦变成睽,也没有方法相辅助。

110 震之离,亦离之震:震变成离,也是离变成震。

111 为雷为火,为嬴败姬:震为雷,离为火,结果嬴姓打败了姬姓。

112 车说其輹,火焚其旗:輹是车下缚。震为车,离为火,车脱开了绳索,火就焚烧了他的旗子。

113 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宗丘等于宗邑。作战不利,所以没出国就战败。

114 归妹睽孤,寇张之弧:归妹孤绝失位,故遇寇敌的弓矢,这是睽卦上九爻的意思。

115 侄其从姑:侄子就跟着姑姑走,这是说子圉为人质于秦国。

116 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六年的工夫,就要逃回晋国,而子圉放弃了他的夫人秦女怀嬴。

117 高梁之虚:晋地,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东北三十七里。

118 龟,象也:龟甲所以象示事情。

119 筮,数也:筮草所以代表气数。

120 物生而后有象:事物生了以后才能象示事情。

121 象而后有滋:象示以后就滋生其他的事物。

122 滋而后有数:滋生而后有气数。

123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晋献公失德的地方,还能够数出数目吗!言甚多,不可尽数。

124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职竞由人:出《诗·小雅·十月之交》篇。此句意思是小民的妖孽并非降自上天,因为对谈则相和,背则相怨,这种原因皆由人而来。

今译

晋惠公回国时,秦穆公夫人嘱托他照料晋献公的次妃贾君,并且说:“要全部接纳诸位公子回国。”后来,晋惠公娶了贾君,又不接纳诸位公子回国,因此秦穆公夫人怨恨他。晋惠公曾许诺把贿赂给晋国执政的中大夫里克和 郑等人,后来也都违背诺言。又用黄河环曲南面的五个城贿赂秦穆公,这五个城东边一直到虢国的边境,南边到华山,一直到晋国境内的解梁城。后来,也全不给。晋国发生饥荒,秦国输送粟米给晋国。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关闭秦国籴谷的市。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秦穆公讨伐晋国。秦国的卜人徒父用筮草占卜,说道:“吉利:渡过黄河,晋侯的车战败。”秦穆公进一步询问他,回答说:“这乃是大吉大利的。打败晋侯的军队三次,必定可以捉获晋的国君。占卜遇到蛊卦 ,蛊卦的卦辞说:‘千乘的车队出战失败三次,三次以后,就可捉获它的雄狐。’那蛊卦的雄狐必定是它的国君。蛊的内卦为贞,代表风;外卦为悔,代表山。现在岁时已到秋季,我们是风,吹下了他山上的果实,而且取得他的木材,所以我们必定战胜他。果实落了,木材也没有了,晋国只有失败。”后来晋惠公的车队果然失败三次,一直退到韩地。晋惠公对大夫庆郑说:“敌寇已经深入了,怎么办呢?”庆郑回答说:“实在是因为您的缘故,才招致敌军深入,这有什么办法呢?”晋惠公说:“你对我不逊顺。”接着,惠公占卜车右的人选,结果是庆郑合于吉兆。但惠公因他对自己不逊而不用他。而使步扬驾戎车,家仆徒为车右,乘用郑国所献的马——小驷。庆郑因此说道:“古时候凡是有战事,必定乘用自己国家所产的马,因为土产的马生在它的水土,而知道它的人心;安于它的教训,而熟习它的道路。乘车的人有所命令,没有不听从他的志向。现在乘用外国所产的马,以从事于战争,等到马畏惧而生变的时候,将与人的命令不一致。在纷乱的气氛之下,马受扰乱刺激,于是它的血脉环绕全身,血脉亢张,脉搏加快,外表看似强健,实际则没有力量。既不能进攻退守,又不能周旋应战,您必定要后悔的。”晋惠公不听他的话。到了九月,晋惠公迎战秦国的军队,派大夫韩简侦察秦军,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国的军队比我国少,但是能战的斗士超过我国一倍。”晋惠公说:“这是什么道理?”回答说:“您出国逃亡的时候,利用他的帮助;您回国的时候,又利用他的宠爱。晋国饥荒,吃秦国的粟米,三次施给您恩惠而您不报答,因此来攻伐。现在又出兵攻击秦国军队,我军懈怠,而秦军奋勇。恐怕他的力量不止比我国多一倍。”晋惠公说:“即使是一个平凡的人,都不能使他习惯于别人的退让,何况一个国家呢?”于是就派韩简去请秦军出战,说道:“我没有才干,只能结合我的军队,而不能使他们分离。您,秦国的君主,若是不退回去,我只好跟你作战。”秦穆公派公孙枝回答说:“您还没有进入晋国以前,我怕您不能进入;您进入了而还没有定位以前,我还是担忧。假使您的位置已经定了,我敢不接受你的命令吗?”韩简退回来,说道:“我若是被俘了,还算是幸运的。”壬戌,晋军和秦军交战于韩地的原野。晋惠公的战车和马掉进泥泞中旋转不前。惠公呼叫庆郑,庆郑说:“刚愎而不听谏言,违背占卜的吉兆,固然只有得到失败,又何必逃避呢?”于是就不顾而去。梁由靡驾着韩简的战车,虢射为车右,迎战秦穆公,拉着秦穆公车前的横木,将擒获他。庆郑叫他们去救晋惠公,因而失去了擒获秦穆公的机会。秦国终于捉获了晋惠公而回。晋国的大夫们散乱着头发,毁坏了衣服,追随在秦国军队的后面。秦穆公派人劝他们说:“诸位先生为什么这样悲伤呢?我带着晋君到西边去,也不过是为了实践晋国的妖梦,哪里敢有别的意思!”晋国的大夫们三次跪拜,叩头到地,说道:“您脚踏着后土,头顶着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您所说的话。我们敢请在下面听着。”秦穆公夫人听说晋惠公将要到了,就带着太子䓨和他的弟弟弘,妹妹简璧,登上高台,踏着预先叫人铺好的柴薪,以表示处罚自己的罪。派人穿着丧服去迎接秦穆公,并告诉他说:“上天降下灾祸,使两位君主不以玉璧丝帛相见,而以发动战争相见。若是晋君早上进入秦国,那么我就在晚上死;晚上进入,我就早上死。完全听您的裁决。”秦穆公就把晋惠公留在灵台。秦国的大夫请求执着晋惠公进入国都。秦穆公说:“俘获了晋侯,原来是表示厚获而归,假如晋侯进入,而夫人自杀,反而带着丧回国,有什么用处呢?诸位大夫又能得到什么呢?况且晋国人悲伤忧愁以加重我的罪状,用天地的威灵要挟我。若是不考虑晋国人的忧愁,就会加重他们的愤怒。我若是背弃了诺言,就是违背了天地。加重了晋国人的愤怒,我将难以担当,违背了天意则是不祥。还是要送晋君回国才好。”公子絷说:“不如杀了晋君,使他不再能聚众作恶。”子桑说:“送他回国,而把晋国的太子留在秦国做人质,必定可以有大成就。晋国还不可以消灭,而杀了它的国君,恰好成为罪恶。而且周武王时的太史佚曾说过:‘不要惹起祸乱,不要以别人的乱事为自己的利益,不要加重别人的愤怒,加重了愤怒,难以担当。欺侮别人是不吉祥的。’”于是就允许晋国讲和。晋惠公派郤乞去告诉瑕吕饴甥,并且召他来迎接。瑕吕饴甥就教郤乞说:“你要召国人来朝廷会集,而用惠公的命令赏赐他们,并告诉他们说:‘我虽回国,已使国家受辱了。不如占卜,另立圉为国君。’”众人听了都哭起来。晋国于是就在这时创立爰田的制度,把公田的税收,归惠公所有的部分,分给众人。吕甥就说:“国君对于自己的存亡不关心,而忧虑诸位大臣的福利,这是最高的恩惠,我们要怎样报答国君呢?”众人就说:“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吕甥回答说:“征收赋税,修缮甲兵,以辅佐太子。诸侯听说,我们晋国国君虽出亡在外,但国内有国君主政,并且所有的臣子都和睦,军队也增加。对我友好的国家因此得到劝谏,对我敌视的国家因此得到戒惧,这样也许才有益处。”众人都很悦服,晋国于是就在这时成立了州兵的制度。起初,晋献公用筮草占卜,把大女儿嫁到秦国,遇到归妹 卦变到睽 卦。史苏占卜说:“不吉利。归妹卦辞说:‘士人割羊,也没有血;女子拿着筐承接,也无所得。西边的邻人将有责让的话,也不能报偿。’由归妹卦变到睽卦,也是得不到帮助。因为震卦变到离卦,也等于是离卦变到震卦。震代表离,离代表火,这是表示嬴姓打败姬姓。车脱了绳索,火焚烧了旗帜,这是表示不利于军队行动的,并且暗示将在宗邑附近打败仗。由归妹卦变到睽卦,遇到孤绝之象,故将遇到张着弓弧的敌寇。然后是侄儿随从姑母,六年之后,他将逃亡,回到晋国,而放弃他的家室。第二年,将死于高梁之虚。”等到晋惠公被执留在秦国,他说:“先君若是听从史苏的占卜,我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吧!”韩简侍候在旁,说道:“龟甲占卜以象征事物,筮草占卜以代表气数。事情发生了以后才有现象,有了现象又滋生其他事情,事情滋生然后才能决定气数。先君败坏德行的事迹,还可以尽数吗!史苏那次占卜,虽然他不听从,并不因此增加你的灾难。《诗·小雅》说:‘一般人的妖孽,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对面谈和,背后相嫉,都是由人自己造成的。’”

经 己卯晦,震夷伯之庙。

传 震夷伯1之庙,罪之也2,于是展氏有隐慝3焉。

今注

1 夷伯:鲁大夫。

2 罪之也:以他为有罪。

3 展氏有隐慝:展氏有不明显的恶处。展氏是夷伯的后人。

今译

地震震坏了夷伯的庙,这是惩罚他的罪。从此,夷伯的后人展氏有了隐藏的罪恶。

经 冬,宋人伐曹。

传 冬,宋人伐曹,讨旧怨也1。

今注

1 讨旧怨也:是庄公十四年,曹与诸侯伐宋的旧怨。

今译

冬天,宋国人讨伐曹国,为的是声讨旧的仇怨。

经 楚人败徐于娄林。

传 楚败徐于娄林1,徐恃救也2。

今注

1 娄林:徐地,在今安徽省泗县东北。

2 徐恃救也:徐仗恃齐国的救援。

今译

楚国把徐国打败于娄林,因为徐国仗恃着齐国的援救。

经 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

今注

杜注:壬戌是九月十三日,因为“传”是根据晋国用的夏正,而“经”所说的十一月是周正,周正的十一月恰好与夏正的九月相等,此事已见前引之传文。

今译

十一月壬戌,晋惠公和秦穆公战于韩。秦国俘获了晋惠公。(传见前。)

传 十月,晋阴饴甥1会秦伯,盟于王城2。秦伯曰:“晋国和乎3?”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4,不惮征缮以立圉5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6;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7,曰必报德,有死无二8。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9,君子恕,以为必归10。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12?’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12。’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13;服者怀德,贰者畏刑14;此一役也,秦可以霸15。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16,秦不其然17。”秦伯曰:“是吾心也18。”改馆晋侯,馈七牢焉19。蛾析20谓庆郑曰:“盍行乎21?”对曰:“陷君于败,败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22,臣而不臣,行将焉入23?”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24。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25。且吾闻唐叔26之封也,箕子27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28?姑树德焉,以待能者29。”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30。

今注

1 阴饴甥:即吕甥。

2 王城:秦地。在今陕西省朝邑县东。

3 晋国和乎:晋国内部和睦吗?

4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小人们以丢掉他的君为羞耻,而又丧悼他的亲人为秦所杀。

5 不惮征缮以立圉:不厌烦征兵并修城以立太子。

6 必报仇,宁事戎狄:宁可事奉戎狄,必定报秦国这仇怨。

7 以待秦命:等待秦国的命令。

8 必报德,有死无二:必定报答秦国的恩惠,就是死也没有二心。

9 小人戚,谓之不免:小人阶级发愁,以为晋君不免于死。

10 君子恕,以为必归:君子阶级宽恕,以为晋君必回晋国。

11 我毒秦,秦岂归君:我忘记秦的恩惠,秦国安能将晋君归还?

12 我知罪矣,秦必归君:我已经知道罪状了,秦国必定将晋君归还。

13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他有二心,就把他逮起来;他要服从就把他饶恕。这种德没有再比这个更厚的,刑罚没有再比这种威重的。

14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服从的人就感激他的德惠,有二心的人就怕刑罚。

15 此一役也,秦可以霸:这一战事,秦可以称霸主。

16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纳进晋君而不决定,废晋君又不立,把恩德变成怨恨。

17 秦不其然:秦大概不至于如此。

18 是吾心也:这正合于我的心。

19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更改晋侯的馆舍,赠送给他七牢。牛、羊、豕各一为一牢;七牢是七牛、七羊、七豕。

20 蛾析:蛾音同蚁,是晋大夫。

21 盍行乎:何不出走呢?

22 陷君于败,败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这是指着韩地之战,由于晋侯呼庆郑,而庆郑不往救,“陷君于败”,但是国君被打败以后,自己又不能死,逃往他处,使晋君不能杀戮他,所以“非人臣也”。

23 臣而不臣,行将焉入:做人臣而不守臣的规则,逃亡将到哪里去?

24 又饩之粟:又送给他谷子。

25 吾怨其君而矜其民:我很怨恨它的君,而哀怜它的人民。

26 唐叔:是武王子,晋始封的君。

27 箕子:是殷王帝乙之子,纣的庶兄。

28 “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他的后人必定光大,晋国是不可以谋取的。

29 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姑且在那里树恩德,以等待能干的人来。

30 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秦国开始设官以征晋国河东的赋税,这就是惠公以前所许赠送给秦国的河外列城五。河东是晋地,指今山西省永济、荥河之间。

今译

十月,晋大夫阴饴甥会见秦穆公在王城盟誓。秦穆公问:“晋国内部和睦吗?”回答说:“不和睦,小人们因为失掉了国君感到耻辱,并且因他们的亲人为秦国人所杀而感到悲痛。不惮烦征赋治兵以立圉为君,发誓说,宁可侍奉戎狄,也必要报仇雪耻。君子们则爱护他们的国君,而知道他的罪行。不惮烦征赋治兵以等待秦国的命令,说道,必定要报答秦国的恩德,只有效死而无二心。因此两种人并不和谐。”秦穆公问:“全国的人对国君的态度怎样?”回答说:“小人们忧戚,认为国君不免于死;君子们宽恕,认为国君必能回国。小人们说:我们对秦国恶毒,秦国难道会送我们的国君回国?君子们说:我们认了自己的罪,秦国必定送回我们的国君。他有二心就把他逮起来;他服罪,就把他放回。没有比这更厚重的德行了,没有比这更威严的刑罚了。服从的人感恩这种德行,有二心的人畏惧这种刑罚。就靠这次战役,秦国就可以称霸。若是送晋君归国而不安定他的地位,废了他而不立为君,把恩德变成怨恨,料想秦国不至于这样做吧!”秦穆公说:“这正是我的心意。”于是更换晋惠公的馆舍,赠给他七副太牢。晋大夫蛾析对庆郑说:“你何不出走呢?”庆郑回答说:“我使国君陷于失败,打败了又不效死,逃到他处,使国君不能施刑。这不是为人臣子所应做的。为人臣子而不守臣道,逃亡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十一月,晋惠公回国。丁丑,杀了庆郑,然后进入国都。这一年,晋国又发生饥荒,秦穆公又送粟米给晋国,说:“我怨恨它的国君,而哀怜它的人民。并且我听说唐叔的受封,箕子曾说:‘他的后代必定昌盛。’晋国难道是可以希冀的吗?我姑且建树德行,以等待能干的人吧!”于是在这时候,秦国开始在晋国河东之地征税,设置了官职,掌管其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