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母后伊莉莎白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这次到伦敦时值8月1日,天气奇热,据说8月1日气温九十度是最高的纪录,为以前英伦所无。当日中午伦敦塔桥开拆半小时,这消息见诸报章,却又没有说明原委。到傍晚时分,爆仗声音震耳。我们想不出8月1日有何奇特之处。夜中看电视新闻才知道今年八一乃当今英国王太后、本国人士称为“母后”(queen mother)伊莉莎白的九十寿辰(当今皇后也名伊莉莎白)。开放吊桥乃是让王室的游艇上溯泰晤士河。伊莉莎白母女与群众关系良好,今年华诞虽然没有做到普天同庆“大酺”三日或五日的地步,只是也成了头条新闻。报纸上一律刊载了这位九十岁老太太的玉照,看来御躬抖擞,依然行动自如。同时各种刊物也顺便重印第二次大战期间德机轰炸伦敦,在警报尚未解除时她陛下和国王乔治第六巡视灾区的旧影,以表彰当今王室与一般平民共休戚的旨意。这时候旅游者如插足英伦各处书店,可以看到母后伊莉莎白的传记三数种同时成为了畅销书,被陈列在书店里显著的地位。

可是畅销书之成为畅销书,全靠顾客作主,其内容不能与官方之宣传依样画葫芦。我虽说没有翻阅过这数部母后外纪,只是从《伦敦泰晤士报》的节录介绍,已大致窥见其内容。一般提到的乃是母后伊氏爱赛马,即御马厩里的马也不时进出于赛马场。在英国人来讲,这早已不是奇闻,即当今英后伊莉莎白也爱赛马,间常见诸新闻镜头。本来英国人爱赌,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赌博之经营也是一种公开的企业。王子或公主诞生,臣下就预测其命名。当今王太子查理,王太孙威廉,其命名出于一般人预料之外,因此以此作赌而输赢者大有人在。足球赛之胜负成为赌博的对象,早已不在话下。而且气温也可以作赌。今年天气奇热,据说发赌票的希尔氏(william hill)因之坐输十五万镑。群情如此,则王室的参加,已如孟子所云,“王如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不能径自指斥其为“流连荒亡”了。况且赛马又与武艺攸关,欧洲的王室,一向出于武士传统,与中国文绉绉的态度大不相同。17世纪的英王查理第二就爱赛马,曾自任骑师。所以至今英国王后之伴王驸马爱丁堡公爵和王储查理仍爱玩马球。查理甚至坠马折臂,公主安妮也在赛马时作骑师,这只算得与民同乐,也只会增进王室的群众关系。

大凡宫闱间总不时有风流韵事流传于外。现在畅销书里传出一段故事则是,本世纪初期,王太后尚是一位窈窕淑女的时候,曾以苏格兰贵族华裔的身份做客于英伦。首先注意到她的并非后来成为英王的乔治第六,而是他手下一名骑侍(equerry)斯图亚特(james stuart)。他也是苏格兰的贵族,不仅年少翩翩,而且跳起舞来步伐轻捷,引起各界倾慕。他与伊小姐的交往也曾招致社交界注目。可是他听说主上对伊小姐有意,立即自动地退出圈外。乔治第六在家庭中名albert,昵称berrie,当时的约克公爵,为人多病,而且害羞成性,因之语言迟钝。要不是伊莉莎白予以青睐,其大婚之出处尚不可定夺,也必会影响到今日英国王室的世系。

而与伊莉莎白更有关系的一段交往,则为当日王储爱德华与辛普森夫人(wallis simpson)间的一段绯闻。爱德华本名大卫,是中外闻名的美男子,而且擅长于体育竞技。但不知如何将婚姻错过。有关人士百方设计的替他安排对象,而爱德华总是左右都不称意。大概年轻女郎家教过深不识风趣,或者承攀过度引起反感。因此王储年近四十,依然风采不逊于少年,成为世界上最高身价(most eligible)的未婚男子。可是他对妙龄女郎不感兴趣,对不少年齿稍高的已婚女人反又格外垂青,而且他们的交往又超过寻常的范围,不免引起议论,而议论得最露骨的乃是弟妇伊莉莎白。

迄至华丽丝·辛普森登场,以上的情形更急转直下。她为美国平民,已婚,又与和做下级军官的美国丈夫离婚,再嫁于在伦敦做证券交易的辛普森。据各种资料所叙,他们夫妇看清了爱德华的弱点,一意与皇储接近,但曾几何时,辛普森先生不再被提起,华丽丝及大卫倒反而俪影双双,出现于度假的公众场所。恰巧此时,1936年英王乔治第五去世,爱德华嗣位,只待正式加冕。而当时华丽丝·辛普森在伊浦斯微支(ipswich)法庭中进行离婚的程序,爱德华又要求政府将其大婚费用列入预算,于是掀起莫大的波澜,闹得全国鼎沸了。

正告国王如果坚持与辛普森夫人结婚,则必须退位者有首相鲍尔文(stanley baldwin)。但是鲍有王室的支持,而王室中最有力量的人物,则无过于约克公爵夫人伊莉莎白。王弟约克公爵也在紧急关头声明如果局面不可收拾,他自己愿意出头取而代之。这样坚决的态度不可能后面无公爵夫人的支持;是否出于伊莉莎白之怂恿,则无从考证。所以至今黄色新闻不说,即有声望的报纸亦强调两个女人都想做大英帝国之第一夫人,为以上纠葛的一大主因。最近《伦敦泰晤士报》即以best ofenemies,亦即“敌对中之强手”作标题,追叙1936年间的往事,并且将当日伊莉莎白及华丽丝的倩影摆在文字的上下两端,又在文中提起这两个女人不应当在同一星球之上存在,大有《三国演义》里周瑜痛恨诸葛亮所说“既生亮何生瑜”的情调。

爱德华退位之后与华丽丝结婚,称温莎公爵及夫人,但是封爵书内载明华丽丝非王室亲属。伊莉莎白及乔治加冕完成后,亦始终拒绝礼遇温莎夫人,是以爱德华终身流寓他邦。第二次大战爆发后,希特勒有意截留爱德华,看来也在希望将他家庭间的纠葛加以挑拨扩大,使他成为亲德人物的凭藉,但此计未酬,不过温莎公爵希望回国服务参加战时工作的愿望,也不能为英国王室接受。他除了一段短时间内以陆军少将的身份在法国为联络官外,即纵有好友丘吉尔为之周旋,亦只派得一个巴哈马群岛(bahamas)的总督,有同流放。评议者仍认为伊莉莎白的幕后阻挠是其主因。

当今母后个性坚强,言辞率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她与华丽丝·辛普森之嫉不相容也言之成理。只是将1936年的往事,当日称为“宪法危机”者,全摆在两个女人的虚荣及妒嫉的份上,则未免过度简化历史了。

在彻底认识这问题之前,我们必先看清当今英国王室是世界上帝裔绵延最长久者之一,在它整个历史里也分划为若干朝代。可是这与中国朝代的赵宋和朱明彼此的不相属不同。通常英国后一朝代出于前一朝代的旁支侧裔,或系女婿及外甥入承大统,纵不如后汉之于前汉,亦必如隋之于唐,在亲属关系上仍是一脉相传。可是在宪法史上讲,现今王室约九百多年的过程中,已经久历沧桑,帝系尽管依旧,可是王位的性质与功能业已前后不同。当中最重要的变迁,无逾于17世纪的内战及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所带来的后果。

16世纪及17世纪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简言之,工商业在社会上的比重加强,国际接触频仍,政府的功能和施政的范围需要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家泛称这是封建时代衍变而为资本家时代。其实当中争执的重点,不在阶级斗争,而在扩大行政范围、加强军备、增进税收的过程中,问题上应由国王作主或议会作主。如依前者则为君主专制,如依后者则为民主。只是当时人不如我们能够看到历史的纵深,双方都依成例争执,而事实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超过他们人身经验之外,于是才有内战。在国王及保皇党的立场来说,总还是希望假借于皇权神授说,于是加强教规甚至企图放弃宗教改革的成果,返回天主教的范围中去,以便增进管制。而议会派则有清净教徒的鼓励与支持。

内战后议会派得胜,克伦威尔当权,并且一度弑君成立民国,只是仍不能解决当日的问题,于是才有复辟的情事。而复辟后的国主查理第二及詹姆士第二,又有恢复天主教增强人身政治的趋向,于是才有光荣革命。威廉第三为荷兰人,但系英国国王的外甥,其妻又为英国公主,被邀率兵推翻詹姆士第二。是役兵不血刃,所以革命才称为光荣。可是至此名义上朝代依旧,国王实系经过选举而产生,时为1689年。迄至1701年,英国议会更进一步竟预先通过法案,在王族之中指定王位嗣承的序次,而且对嗣位者的身份提出若干要求。一般教科书没有讲明者,至此国王实由议会废立。以后虽按血缘的序次嗣位,但已非绝对或当然。况且嗣位者又必限为英格兰教堂的成员,其子女的教育也有若干限制。所以国王与王后纵非国民的雇员,所谓王权神授说,也早已置诸脑后了。

国王有职无权,在18世纪更是趋向明显。最初被邀而为国王者实系德国人,不谙英语。次之政党政治抬头,内阁制成熟,国王更无参与政治的必要。乔治第三企图打破其限制,任内则有美国独立。自此之后,国王更只是一个橡皮图章。

在17世纪之前,外交事项统属国王特权。迄至20世纪,国王已听命于内阁吩咐。1911年,英王乔治第五访问欧洲大陆,当日英德对立的情势紧张,欧洲的王室则又因联姻的关系彼此都是亲戚,所以国王的公开谈话,事前概受外相格雷(edward grev)指示,事后又得向后者交代。至今历史书内仍说明了国王接受内阁的“训示”,回国后向内阁“报告”。如此,政治立场上讲国王与政府的主从关系,早已前后颠倒了。

如此要他国王及王后何用?一则维持近千年的传统,二则使内阁制有所交代。而且也准备在非常情况之下可能发生作用。但是一般说来,皇冠只有象征式的功能。国王王后以及王储公主等,除他们自有私产之外,也仍由政府核发薪水和津贴。他们主持各项典礼则由宫内职员核定,几乎无日无之。这样一来他们虽属帝裔,除了遗传也和一般公仆大致相似了。

那么一到紧要关头,由民选的政府不会忘记他们乃是真实的雇主。生在20世纪,各人择偶,当然是自己的事,虽父母无从干涉。国王有外遇也不算新闻。爱德华及乔治的祖父爱德华第七即以此著名。但是国王偏要牵扯出来一位分外的女人,又是外国人来做王后,尚可以因以后的子嗣影响到大统,则又另当别论了。而最可以担心的则是,这一婚姻也可以将以前几世纪以来的成例抹煞。1936年,鲍尔文并没有绝对的公意作后盾,也有人民愿意漂亮英俊的君主和他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宪法危机更确切地存在。当日的母后玛琍,一向偏爱爱德华,她在乔治及伊莉莎白行加冕礼后,特别在媳妇亦即新王后面前行屈膝礼,表示天命已定,大统不容争辩。

伊莉莎白至今犹说乔治挺身而代兄做国王乃是一种“牺牲”,他自己也因此而短寿。实际上乔治登极后做了十六年国王,不能算是夭折。可是他不待劝进即自动出面,可见得其所表彰的不是名位问题,所谓危机实有其事。

所以无论伊莉莎白的动机如何,她帮助了20世纪的英国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她和女儿伊莉莎白的最大贡献乃是保持了王位的尊严。这有职无权的名位愈来愈与时代脱节。所谓传统也半含着抽象而不合实际的成分,因之愈难维持。怪不得今逢王太后九十华诞,眷恋往事的英国人要著书宣扬而且隆重的庆祝了。

1990年11月2日《中时晚报》时代副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