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新昌县志卷第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知新昌县事古庐陵虚岩刘作梁纂。

水利志

砩堤、桥梁。

两浙为东南泽国,郡邑每获水利,惟新不通舟辑,鱼盐之利无有,而山溪暴涨,复多冲啮。宋令林安宅筑堤防捍,患去而利兴焉。惟孝行一砩,可灌夹路田百十顷,岁久渠淤溪深,此今日所当丞浚者。志水利。

孝行砩。在县南一里。宋知县林安宅所开。自虎隧岭导流入东南洞门,绕南门而西,由大佛桥绕于三溪,砩长十余里,溉田一万三于余亩,附郭居民皆仰给焉。后因水决虎隧砩源,致长堤或淤或坏,知县涂相、宋贤相继修理之。后因水利不均,民莫肯修筑,砩就崩颓,田惟爷顿,雨泽日就荒芜矣。万历三年,岁旱,田琯视之,得其故,乃谕民协力修濬,水通为之均分,又虑其非经久之策也。万历五年,复募民增修,相度砩源栅久,湖田溪水比砩为低,因教民采木石筑长癣堰,溪不入砩,又沿砩加土坚筑,甃以石板,于大佛桥泄水之处,设巨闸以防旱涝,建窦以杜透漏,立均水牌以均灌溉,而典史朱琳亦分督焉。明尚书何鉴有祥溪砩记,口知县田琯有修筑南堤砩记。附教论莫旦邑人吕光化石氏风水辨。

醴泉砩、在四都。青山砩、在四都。鼓山砩、在四都。青泉砩、在五都。谷陈砩、在五六都。梅渚砩、在七都。下意砩、在九都。龟岩砩、在八九都。左于砩、在八九都。左过砩、在十都。穿岩砩、在十都。津溪砩、在十二都。染口砩、在十二都。大用砩、在十二都。磕山砩、在十二都。练使砩、在十三都。长照砩、在二十都。吴崴砩、在二十都。奇岩砩、在二十四都。中溪砩、在二十七都。三坑砩、在二十七都。新泽砩、在二十九都。丹坑砩、在三十三都。□林砩、在三十三都。小溪砩、在三十三都。支浅砩、在三十八九都。螺□砩、在三十八九都。马郎砩、在三十八九都。茹葫砩。在三十八九都。

按新昌在万山中,地势歆仄,故无圩塘、陂荡、沟浍之类,止溪流三泒,斡令枝分,旧于□势注□,凿沟分水,引以溉田,名曰砩渠。砩□□长提领之,水利官亲董其事,□时则督田户能力修潜灌溉,以均民利赖。之。迩来砩颇圯坏,水道多污,而豪强之徒□曲防装确以专利焉。噫,利一巳以害□民,彼专利者弗恤矣,为司牧者,可不为之导利耶?右山川之名具矣。面堤砩记载独详者,以水利害所关也,观者母忽焉。

□堤在县东,袤延三里。初,溪水直冲邑□,民常患水。宋知县林安宅始筑堤以□水□。后知县□时、吴均佐、赵师同、乐□相乐修之。正统间,水□虎□岭,坏民田,成□时淹没县治,毁□宫门庑,为患尤甚。知县李楫谋修□固。至弘治□,知县唐夔筑大堤,起自龙山,按旧堤高广视昔为倍,而邑尚书何鉴始为御史时,实持其议,水寻复坏堤。知县杨琛累石塞之,增筑子堤,高广视昔且三倍,而尚书何鉴实与方伯雍某相替成之。嘉靖间,水涨堤决,复坏民居。邑给事中俞朝妥协,署□□判□轼,臼于当道,委推官陈让、知县吴希孟□□役,仍旧址增筑,高广坚厚,民奠厥居。知县万□□□之。知县萧敏道修其少坏,捐俸金三十,募工修筑,而邑尚书吕光洵、潘晟亦赞成之焉。乙修撰钱福文,祭酒李杰文,有记。后溪堤。在县西十里,为洪水所冲,膏腴百顷,皆成砂碛。知县田琯,令典史朱琳督工修筑,以捍水患。

桥梁

潘家桥、在县东北,半□。观政桥、在县西门外。西郊桥、在县西门外。回澜桥、在吕水,因处内有半□□。石鼓桥、在县西五里。镇洋桥、在县西七里。三溪桥、在县西十五里,邑人吕天章建。钟楼桥、在县北一里。渡王桥在三十九都。广济桥、在七都。栖雾桥、在二十一都。迎仙桥、在二十都。丁公桥、在县南三十里。小芧桥、在县南四十二里。怀仙桥、在县西四十里。天姥桥、在县东五十里。皇渡桥、在县东七十里。司马悔桥一名落马桥在十九都。唐司马承祯隐天台桐柏山,被征至此,大悔,因以为名。见浙江通志。平川桥、在县东五里。渡津桥、在二十都。桂香桥、在二十都。步云桥、在铜坑坑。西桥、在三十四都。古松桥、在三泾,当台、宁三水交冲之地,下叠以石,中铺以版,上架以屋,车舆可通,如登楼阁。都人刘炳倡义所建,人因以其号名桥。黄泥桥、在县西二十里嵊界。济川桥、在县北溪。邑人潘复宠等建。有济川庵,置田赡僧以守之。光霁桥。在县治内东北。

水利总论,论曰:古作邑者,度其川原,相其流泉,地利民用,两相济也,而后乐利以兴。新邑三大溪流,三时排注,以滋农亩,而行桴以运土物,利在水也,而害因之。有宋东堤之筑,修者接踵,可恃以无患。行潦时至,病涉多有。规广狭而成梁,则皆其方之民力为之,虽费弗恤也。独是城傍孝行一砩,灌田百十余顷,田侯为之创始,巳而就圯。后有修者,徒费而冈功,其可惩噎而废食哉!

水利志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