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篇 诚菴纂要经验录序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尝思济世之道,莫先于医。斯言诚有误矣。试观今之业医者,恍兮惚兮,读古书而不探其旨;杳兮冥兮,照古法而不究其宗。及其临证诊视,恰似婴儿匍井;立方用药,俨若瞎子弹琴临岩。因而病不合方,方不利病,误人多矣。济世何为?余也幼读古人医书,诸贤著述颇多,纷纷莫辨,泛泛难明。承师训诲,所谓诸书有益,必须择其要旨,究其本宗。若探其旨者,一言而终。不究其果者,流散无穷。故又得师耳提面命,将人之性命、生死情形、阴阳转变,机关授予参悟。从兹朝夕废寝,熟炼深思,心领神会,数载苦研,即知仲景六经,何方不备,何法不宜。

按: 中医所蕴含之医道,不同于现代医学,读者不必深究,但自揣摩便可。因此,廖氏在此书中多次强调:医者,必有所本,其学必有源头。其本源何处?岐黄、仲景之书、之法也。然其所用,则更重于仲景六经之理。

盖六经者何?三阴三阳是也。三阴三阳者何?乃一阴一阳是也。始知医道一而已矣。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物得一以亨。而医不得一,不可以为医。医不识一,不可以为明医。

按: 欲解阴阳,需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伤寒六经辨证,三阴三阳,乃阴阳之三分而已,具体到临床,又涉及表里虚实寒热,即今所言辨证之八纲。其根蒂处,仍是阴阳为纲,故说“其义一也”。牢固建立这种认识,对进入中医之门极为有益。

医道者,固是以通仙道也。奈予也,医道之理稍知,而儒门之学早弃,不能寻章摘句,焉敢著笔传书?幸有云亭夫子,有继往开来之志,怀仁抱义之心,不忍庸医害世,生民罔死,见予医学异俗,古法无殊,命予将古书所传之奥旨,得心应手之法究,细细述明,以觉后知。故予也不惜鄙陋,因将阴阳变动之理、病症效验之方、平生救人之案,草创数卷,聊呈夫子而修□之,以待高明者鉴。吾愿业斯道者,复有天资高广之儒、学力精纯之士,穷究六经本旨,辨别阴阳根宗,阐发前圣之真传,以振后人之伪作,使学者临证诊视,庶几病在何经,经传何病,病用何方,有凭有据,有经有权,不啻了如指掌,方不误人之性命矣。若斯者,成己成人,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庆幸苍生有待,活人无虚,方不负先圣而流传此道也。方不负流传此道,而莫先于济世也耶,是以为序。

按: “儒门之学早弃,不能寻章摘句,焉敢著笔传书?”廖太医居然有如此想法,更况吾辈!小中医之校注,时时忐忑,处处小心,前后十余次,仍觉不十分满意,怎奈才力如此,奈何奈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