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溫疫

銀翹散

溫病解表平劑。(吳鞠通)

銀翹薄桔甘草生,鼠黏荊豉竹蘆平,衄茅梔柏除荊豉,渴取蔞根咳杏仁,胸膈悶加藿香郁,咽疼項腫勃玄參,熱淫入里麥冬地,更合山梔知母芩。

連翹(一兩) 薄荷(六錢) 銀花(一兩) 甘草(五錢) 桔梗(六錢) 荊芥(四錢) 淡豆豉(五錢) 牛蒡(六錢) 竹葉(四錢)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煎湯代水。

治溫病脈動數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身熱自汗,或但熱不惡寒而渴,午後熱甚,肺氣鬱而火剋金也。遵《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之訓,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穢之說,用東垣清心涼膈散。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黃芩,勿犯中焦,加銀花辛涼、芥穗芳香,散熱解毒,牛蒡子辛平,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皆手太陰藥。胸膈悶者加藿香、鬱金護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項腫咽痛者加馬勃、玄參;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側柏炭、梔子炭;咳者加杏仁利肺氣;肺熱入里加細生地、麥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黃芩、梔子之苦寒,與麥冬之甘寒合化陰氣而治熱淫所勝。

桑菊飲

風溫解表輕劑。

桑菊翹荷甘桔杏,蘆根同煮渴花粉,熱芩喘入知母膏,舌絳玄參犀角穩,在血地黃玉竹丹,麥冬加入蘆荷省,辛涼解表並芳香,及上銀翹溫病診。

杏仁(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薄荷(八分) 菊花(一錢) 苦桔梗(二錢) 甘草(八分) 桑葉(二錢五分) 葦根(二錢)

治風溫咳嗽,熱傷肺絡也,身不甚熱微渴。桑葉善平肝風亦走肺絡而宣肺氣,菊花晚成甘芳能補金水二臟,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榮,加玄參二錢,犀角一錢;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麥冬、細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錢;肺熱甚加黃芩,渴者加花粉。經曰冬不藏精必病溫,又曰病溫虛甚死,可見病溫者,精氣先虛。凡治風溫溫熱溫疫冬溫當預護其虛。此銀翹散、桑菊飲之所以為妙,為清解肺胃治溫主劑,至外寒搏內熱及非時傷風皆可少投辛溫。

三仁宣痹湯

濕溫。

三仁宣痹濕溫宗,竹葉蔻仁厚朴通,半夏杏仁飛滑石,苡仁清利妙無窮,杏仁樸夏如刪去,加入苓翹白疹從。

杏仁(五錢) 滑石(六錢) 通草(二錢) 白蔻(二錢) 厚朴(二錢) 苡仁(六錢) 半夏(五錢) 竹葉(二錢)

甘瀾水煮。

治伏暑濕溫,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吾鄉俗名秋呆子。以三仁湯輕解上焦、宣通中焦,清熱利濕則諸證次第而愈。否則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如身出白㾦如疹,則去樸夏杏仁,加茯苓連翹清心。

新加黃龍湯

溫病陰陽俱憊。

黃龍邪實下難通,正氣虛無運藥功,歸地硝黃薑汁草,玄參人海麥門冬。(可以蔞仁代硝黃,恐其鹼寒傷胃。軒)

細生地(五錢) 生甘草(二錢) 人參(一錢五分,另煎) 生大黃(三錢) 芒硝(一錢) 玄參(五錢) 麥冬(五錢) 當歸(一錢五分) 海參(二條,洗) 薑汁(六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沖參汁五分,薑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不便候一二時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服第三杯即得便,止後服,酌服益胃湯,余參或可加入;證屬陽明溫病失下,正氣久耗,陰陽俱憊,下之不通為正虛不能運藥,危險難治。

附方:益胃湯

沙參(三錢) 麥冬(五錢) 細生地(五錢) 玉竹(一錢五分炒香) 冰糖(一錢)

陽明溫病,下後汗出,當復其陰,否(則)恐將來液虧燥起,而成乾咳身熱之怯證也。

甘露清毒丹

溫疫。(葉天士)

瘟疫流行消毒丹,熱淫濕勝木通干,荷翹蔻貝茵芩滑,廣藿菖蒲神麯含。

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藿香 射干 連翹 薄荷 白豆蔻(各四兩)

上各藥曬燥生研細末,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或以神麯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或連神麯生曬碾末,用鮮車前葶三十二兩煎湯泛丸。

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邪從口鼻皮毛而入,病從濕化者,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胭,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閉,吐瀉腹痛,霍亂轉筋,痧閉瘧痢,淋濁瘡瘍,寒熱往來,重暑,重濕等證,並主水土不服。察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於此丹,若壯熱旬日不解,神昏譫語,斑疹,舌絳,干光圓硬,津涸液枯,寒從火化是邪已入營矣,用神犀丹。

附方:

當變其分兩,加砂仁水泛為丸,以治溫熱濕毒等症,久著神效。(軒)

黃芩(二兩) 廣藿香(二兩) 砂仁(六錢) 白蔻衣(八錢) 射干(八錢) 大貝母(一兩) 京菖(一兩二錢) 木通(一兩) 蘇荷(八錢) 茵陳(三兩) 飛滑石(三兩) 炒神麯(四兩) 連翹(二兩)

研末水泛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鮮車前湯送下。

神犀丹

溫熱暑疫,逆傳內陷。

神犀犀地板藍根,菖豉銀翹花粉芩,元參紫草同金汁,舌絳津干邪入營。

烏犀角尖(磨汁) 石菖蒲 黃芩(各六兩) 真懷生地(絞汁) 鮮銀花(各一斤搗汁) 糞清 連翹(各十兩) 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青黛代之) 香豉(八兩) 元參(七兩) 花粉 紫草(各四兩)

上各生曬研細,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

凡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干光,或紫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用此挽救,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別劑,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斑危證,暨痘疹後餘毒內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

清瘟敗毒飲

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王孟英)

清瘟桔梗湯去蘇荷,丹芍玄參知母俱,生地石膏犀角入,川連竹葉也相需。

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 小生地(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真川連(大劑四錢至六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一錢五分) 梔子 桔梗 黃芩 知母 赤芍 玄參 連翹 甘草 丹皮 鮮竹葉

先煮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藥,犀角磨汁和服。此十二經泄火之藥也,凡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狂躁煩心,口乾咽痛,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不論始終,以此為主方,重用石膏直入胃經使其敷布於十二經,退其淫熱;佐以黃連、犀角、黃芩,泄心肺火於上焦,丹皮、梔子、赤芍泄肝經之火,連翹、玄參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陽扶陰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絕之水,桔梗、竹葉載藥上行;使以甘草和胃,此大寒解毒之劑。若疫症初起,惡寒發熱,頭痛如劈,煩躁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泄,六脈沉細而數,即用大劑,沉而數者即用中劑,浮大而數者用小劑。如斑一出,即加大青葉,並少佐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此內化外解,濁降清升之法。秦皇士治斑用生地、黃連、升麻、丹皮、木通、甘草名升麻清胃湯,輕清涼血,亦是透化斑疹之妙法。誤食葷腥者,加山楂、砂仁。

附方:

局方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名桔梗湯,此易老法,亦即東垣清心涼膈散。

中風

加味桂枝湯

風中絡。(費晉卿)

加味桂枝湯勿差,川懷牛膝歸蠶砂,艽防中絡風邪治,肌肉不仁手足麻。

衛氣不能捍外,則風入於絡,故手指足趾麻木而肌肉不仁。

桂枝(八分) 白芍(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懷牛膝(二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蠶砂(四錢) 秦艽(一錢) 防風(一錢) 紅棗(五枚) 姜(三片)

養血祛風湯

中經。

養血祛風虎脛獨,歸牛木地苓艽續,棗薑朮芍桑桂枝,體重賊邪入經脈。

營血不能固內,則風入於經脈,故身體重著,步履艱難,治宜養血祛風。

生地(五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酒炒) 桂枝(六分)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 虎脛骨(一錢五分炙) 續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 秦艽(一錢) 牛膝(二錢) 木香(五分) 紅棗(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

加味竹瀝湯

中府。

加味竹瀝風中府,痰塞靈竅胃津阻,斛麥天麻姜瀝沖,殭蠶羚角橘星數。

胃為六府之長,職司出納,風入於胃,胃火熾盛,水穀之氣不生津液而化痰涎,痰隨火升,阻塞靈竅,故昏不知人。法宜清胃滌痰。

麥冬(二錢) 石斛(三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殭蠶(一錢五分) 天麻(八分) 淡竹瀝(半杯) 薑汁(一滴,同沖服)

清心飲

中藏。

清心淡竹與黃連,菖遠丹星橘麥兼,琥珀牛黃風中藏,面紅舌硬口流涎。

心體純陽,風性飈舉,風火上擾,神明散亂,故舌不能言而口流涎沫,甚或神昏鼾睡面色油紅,此為難治。姑擬此方以備救急之一法。

牛黃(五分) 琥珀(五分) 黃連(五分) 丹參(三錢) 遠志(五分,甘草水炒) 菖蒲(八分) 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淡竹葉(二十張)

消風返正湯

口眼喎斜。

消風返正筋牽制,口眼喎斜麥冬蠍,羚角殭蠶斛粉羌,天麻貝母黃荊葉。

足陽明之脈夾口環唇,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胃有痰火,又風從太陽而來,兼擾陽明,故筋脈牽制而口眼歪斜,宜消風返正。

羌活(一錢) 天麻(八分) 蠍尾(五支) 殭蠶(一錢五分炒) 貝母(二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石斛(三錢) 花粉(二錢) 麥冬(二錢) 黃荊葉(五張)

黃耆九物湯

半身不遂。

黃耆九物氣虛餌,半身不遂手足弛,獨活防風薑棗煎,鹿膠牛膝四君子。

半身不遂,手足縱弛,食少神疲,不能步履,證屬氣虛。

黃耆(二錢) 防風(一錢) 黨參(五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鹿膠(一錢五分,角霜炒) 獨活(一錢,酒炒) 牛膝(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二枚) 姜(三片)

舒筋通絡湯

舒筋通絡血虛嘗,四物艽牛薑棗桑,枸瓜獨斷金毛楮,指屈能伸步履強。

筋節拘攣,手指屈而不伸,不能步履,證屬血虛,宜舒筋通絡。

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川芎(一錢) 枸杞(三錢) 木瓜(一錢,酒炒) 金毛脊(二錢,去毛切片) 楮實(二錢)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 牛膝(二錢) 秦艽(一錢) 紅棗(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

地黃飲子(劉河間)

治瘖厥風痱。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薑棗服。瘖厥風痱能治之,火歸水中水生木。(歌仍汪氏)

心火暴甚,腎水虛衰,卒倒無知,口噤身冷,四肢不收。治宜和藏府通經絡。

熟地 山茱肉 石斛 麥冬 五味子 石菖蒲 遠志(甘草水炒) 茯苓 肉蓯蓉 官桂 附子(炮) 巴戟天(各等分) 姜(三片) 棗(一枚) 薄荷葉(六張)

資壽解語湯(《沈氏尊生書》)

治風中心脾。

資壽解語治舌強,附子天麻甘草羌,酸棗防風羚角桂,衝來竹瀝與生薑。

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防風(一錢) 附子(一錢) 天麻(一錢) 官桂(八分) 棗仁(一錢) 羌活(五分) 甘草(五分) 羚羊角(八分) 竹瀝(兩大匙) 薑汁(兩滴,同沖服)

天麻丸(張潔古方)

治腎藏虛熱生風,筋脈牽掣,遍身疼痛,手足麻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以及寒痰相搏等證。

天麻地膝當歸附,羌獨玄參萆薢杜,因熱生風養血宜,酒丸通絡風兼去。

風因熱而生,熱盛則動,宜以靜勝其燥,養血通絡,兼去腎風。

天麻(四兩,酒浸) 牛膝(四兩,酒浸) 萆薢(四兩) 玄參(四兩) 杜仲(七兩) 附子(一兩) 羌活(三兩) 獨活(三兩) 當歸(十兩) 生地(一斤)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治溫病表裡實熱,心火膈熱,及中焦燥實,煩渴頭昏,目赤面毒,口瘡唇裂,舌腫喉閉,吐衄涎嗽稠黏,頷頰結硬,二便淋閉,胃熱發斑譫狂,諸風瘛瘲,手足搐逆,小兒急驚,痘瘡黑陷,一切藏府積熱等證。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歌仍汪氏)

連翹(四錢) 大黃(二錢,酒洗) 芒硝(二錢) 甘草(二錢) 梔子(一錢,炒黑) 黃芩(一錢,酒炒) 蘇荷(一錢)

上藥為末,加竹葉生蜜煎,若專治溫熱時行,則用竹葉;治感冒之證,則用蔥白、薑棗。張潔古於此方去硝黃,加桔梗,治上焦熱便不實者。

滋生青陽湯

肝風。(費氏)

滋生青陽斛決明,丹麻地芍麥冬青,柴荷桑菊靈磁石,搖顫肝風眩暈平。

頭目眩暈,肢節搖顫,如登雲霧,如坐舟中。

生地(四錢) 白芍(一錢) 丹皮(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青黛拌) 石斛(二錢) 天麻(八分) 甘菊(二錢) 石決明(八錢) 柴胡(八分,醋炒) 桑葉(一錢) 薄荷(一錢) 靈磁石(五錢,整塊同煎)

滋腎息風湯

腎風。

滋腎息風巴戟天,天麻枸菟菊豨薟,地黃歸獨加薑棗,眩暈心驚恐怖痊。

頭目眩暈,心中懸懸,驚恐畏人,常欲蒙被而臥。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枸杞(三錢) 菟絲(四錢) 甘菊(二錢) 巴戟天(三錢) 豨薟(三錢) 天麻(八分) 獨活(一錢,酒炒) 紅棗(十枚) 姜(三片)

馴龍湯

心煩身顫,坐臥不安。

馴龍齒決羚羊菊,地斷薄荷歸芍獨,鉤沉紅棗治心煩,坐臥不安身顫服。

五心煩擾,自頭至腰,時時作顫,坐臥不安。

龍齒(二錢) 真珠母(八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杭菊(二錢) 生地(六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薄荷(一錢) 沉香(五分) 續斷(二錢) 獨活(一錢) 紅棗(十枚) 鉤藤鉤(四錢,後入)

甲乙歸藏湯

徹夜不寐。

甲乙歸藏齒丹參,薄荷柴地芍歸沉,夜交夜合珠紅棗,柏子同安不寐人。

飲食如常,惟徹夜不寐,間日輕重如發瘧,一載未愈,診其脈左關獨見弦數,系少陽與厥陰同病,互相膠結,故有起伏,而又延久難奏速效,連服數十劑乃愈。

真珠母(八錢) 龍齒(二錢) 柴胡(一錢,醋炒) 薄荷(一錢) 生地(六錢) 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夜合花(二錢) 沉香(五分) 紅棗(十枚) 夜交藤(四錢切)

中寒

茯神四逆湯

中寒。

茯神四逆真心痛,參茯香砂軒加共,白朮四逆苓棗參,身冷汗出心包奉,茴香四逆杜棗苓,故紙便清寒下用,溫劑回陽猝發宜,不是傳經是直中。

寒邪直犯君主,脘痛嘔吐身冷,手足青至節為真心痛,水來剋火,甚則旦發夕死,茯神四逆湯主之。

茯神(二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人參(二錢) 甘草(五分) 木香(六分) 砂仁(一錢)

或加沉香五分,牛膝二錢,水三鍾至一鍾,漱溫服。

白朮四逆湯

中寒發厥而心痛,雖在包絡,然已是心之外府,故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利,為厥心痛,甚亦朝發夕死,白朮四逆湯主之。

白朮(三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

茴香四逆湯

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為寒邪直中少陰,腎氣厥逆,茴香四逆湯主之。

小茴香(二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破故紙(二錢) 杜仲(五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

茱萸附桂湯

直中厥陰。

茱萸附桂芍歸香,白朮臺烏大棗姜,下利爪青手足冷,痛連腹脅厥陰傷。

肝氣厥逆,脅下及腹中絞痛,下利,手足厥冷,指爪皆青。

吳萸(七分) 附子(二錢) 肉桂(八分) 當歸(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白朮(一錢) 木香(六分) 烏藥(一錢) 棗(二枚) 姜(三片)

暑濕熱

赤芍連翹散

風熱剛痙。

赤芍連翹葛豉防,蔞根獨活草荷桑,風邪無汗成剛痙,熱盛項強弓反張。

剛痙,頭痛項強,手足搐逆,甚則角弓反張,發熱無汗,此風熱盛也。熱傷榮血,筋脈暴縮,風入經絡,肢節拘攣,風熱合而為病。

赤芍(一錢五分) 連翹(二錢) 葛根(二錢) 花粉(三錢) 豆豉(三錢) 防風(一錢) 薄荷(一錢) 獨活(一錢) 甘草(四分) 經霜桑葉(二十張)

白朮苡仁湯

濕熱柔痙。

白朮苡仁湯有汗,蒼歸薄芍苓翹辨,蔞根荷葉草同煎,柔痙能醫濕熱散。

身體重著,肢節拘攣,有汗而熱是為柔痙。暑熱為天之氣,其來甚速,其去亦甚速,體熏筋攣乃熱邪為濕所留,故有汗而熱不退也。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苡仁(八錢) 茯苓(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薄荷(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花粉(三錢) 甘草(四分) 鮮荷葉(一角)

黃連滌暑湯

中暑。

黃連滌暑山梔芩,粉葛甘翹夏茯苓,猝倒不知昏憒噤,熱邪內犯少陰經。

熱邪內犯君主,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熱口噤。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 茯苓(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四分)

三解湯

傷熱。

三解湯醫暑濕鬱,芩連梔粉通苓澤,大黃荷梗夏連翹,急下存陰痞渴釋。

暑濕氣合郁為大熱,五心煩躁,坐臥不安,渴飲胸痞,此三氣迭乘已成燎原之勢,宜急下存陰。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大黃(四錢) 梔子(一錢五分) 花粉(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木通(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青荷梗(一尺)

加味神術湯

傷濕。

加味神術蒼兼白,樸夏歸牛砂苡茯,佩蘭荷葉與生薑,胸痞食微肢倦服。

四肢倦怠,食少胸痞。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苡仁(四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炒) 半夏曲(三錢) 佩蘭葉(一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荷葉(一角) 姜(兩片)

四正散

嘔吐。

四正散用不換金,草除加入曲砂仁,茯苓竹茹生薑汁,外感食傷嘔吐寧。

飲食不節,兼感不正之氣而為嘔吐。

藿香(一錢五分)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 茯苓(二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神麯(三錢) 淡竹茹(八分) 薑汁(一兩,小匙沖服)

和中化濁湯

泄瀉。

和中化濁枳香砂,蒼樸青苓烏曲楂,芣苡煨姜荷一角,貪涼泄瀉效堪誇。

貪涼受寒,過食生冷,腸胃受傷,以致泄瀉。法宜和中化濁。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茯苓(二錢) 枳殼(一錢) 青皮(一錢) 砂仁(一錢) 木香(五分) 烏藥(一錢) 楂炭(三錢) 神麯(三錢) 車前(二錢) 荷葉(一角) 煨姜(三片)

化逆湯

霍亂轉筋。

化逆湯中用左金,木香藿樸蔻苓青,蒺藜瓜獨臺烏藥,肢冷筋抽吐瀉平。

暑月受邪,鬱於中焦,上吐下瀉,手足厥冷,筋脈抽掣,急宜化逆。

黃連(六分) 吳萸(三分) 厚朴(一錢) 青皮(一錢) 藿香(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 木香(五分) 白蔻(六分) 獨活(一錢) 烏藥(一錢) 蒺藜(四錢) 茯苓(二錢)

加味茵陳湯

發黃。(晉卿)

加味茵陳濕熱蒸,發黃通苡瀉苓青,薄荷茅朮車前樸,一尺荷葶仔細尋。

脾經受濕,胃經受熱,鬱蒸發黃。

茵陳(二錢) 木通(一錢五分) 赤芍(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苡仁(一兩)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薄荷(一錢) 青皮(一錢) 車前(二錢) 青荷梗(一尺)

牡丹皮湯

淋痛。

牡丹皮治小便濁,濕熱內移淋痛卻,車瞿瀉草苡仁湯,萆薢蔞根木通芍。

濕熱內蘊,移於下焦,小溲混濁作痛。

丹皮(二錢) 赤芍(一錢) 木通(一錢) 萆薢(二錢) 花粉(二錢) 瞿麥(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加味三才湯

淋濁。

加味三才淋不疼,體虛夾濕沙丹參,天冬地澤車前草,柏子萆甘藕苡仁。

體虛夾濕,淋濁不痛。

天冬(二錢) 生地(四錢) 沙參(四錢) 丹參(二錢) 柏仁(二錢) 萆薢(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

藕三兩,苡仁一兩,同煎湯代水。

三黃石膏湯(《六科準繩》)

治三焦熱濕火熾盛,與陶氏用麻豉兼解肌表法不同。

三黃石膏芩柏連,玄草梔知濕火然,不用麻黃及豆豉,名同實異水相煎。

濕火熾盛。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黃柏(一錢) 石膏(三錢) 元參(一錢) 山梔(一錢) 知母(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

水煎服。

秋燥

清金保肺湯

肺燥。(晉卿)

清金梨藕麥天冬,南北沙參斛玉充,杏貝茜蔞苓蛤粉,咳而熱甚喘遺紅。

肺受燥熱,發熱咳嗽,甚則喘而失血,法宜清金保肺。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南沙參(三錢) 北沙參(三錢) 石斛(二錢) 玉竹(三錢) 貝母(二錢) 茜根(二錢) 杏仁(三錢) 蔞皮(三錢) 茯苓(二錢) 蛤粉(三錢) 梨(三片) 藕(五片)

潤肺降氣湯

潤肺湯因受燥涼,功兼降氣咳無妨,沙參旋覆蘇蔞杏,歡郁姜皮共橘桑。

肺受燥涼,咳而微喘,氣鬱不下。

沙參(四錢) 蔞仁(四錢) 桑皮(二錢) 蘇子(二錢) 杏仁(三錢) 旋覆花(一錢,絹包) 橘紅(一錢) 鬱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鮮姜皮(五分)

涵木養榮湯

肝燥。

涵木養榮生榮地,棗仁紅棗桑枝系,麥味參艽歸芍瓜,爪干筋縮肝枯治。

肝受燥熱則血分枯槁,筋縮爪干,宜涵木養榮。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木瓜(一錢) 秦艽(一錢) 人參(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五味子(五分) 紅棗(一枚) 桑枝(一尺)

女貞湯

腎燥。

女貞湯用膝草前,萆薢歸苓斛地龜,淡菜蔞根腰腳健,腎家燥熱痛淋痊。

腎受燥熱,淋濁溺痛,腰腳無力,久則成為下消。

女貞子(四錢) 生地(六錢) 龜板(六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石斛(二錢) 花粉(二錢) 萆薢(二錢) 牛膝(二錢) 車前子(二錢) 大淡菜(三枚)

清燥潤腸湯

大腸燥。

清燥潤腸歸二地,麻蔞郁李三仁濟,斛枳青皮橘餅加,藏陰枯槁肛門秘。

大腸受燥熱則藏陰枯槁,腸胃不通,大便秘結,宜清燥潤腸。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麻仁(三錢) 蔞仁(四錢) 郁李仁(二錢) 石斛(三錢) 枳殼(一錢,蜜水炒) 青皮(一錢五分,蜜水炒) 金橘餅(一枚)

清燥救肺湯(《醫宗金鑑》)

治諸氣膹郁諸痰喘嘔。

清燥救肺參草麻,石膏膠杏麥枇杷,經霜收下干桑葉,解鬱滋干效可誇。(歌本陳氏)

桑葉(二錢) 石膏(二錢) 甘草(一錢) 人參(七分) 麻仁(一錢) 阿膠(八分) 麥冬(一錢五分) 杏仁(七分) 枇杷葉(一斤)

痰多加貝母、瓜蔞;血枯加生地;熱甚加羚羊角。

膹郁,音憤役,氣滿而奔迫也。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氣膹郁皆屬於肺。

火症

潤燥瀉肺湯

肺火。(晉卿)

潤燥瀉肺玉蔞桑,杏貝沙苓麥苡良,梨汁沖加喘滿治,肌膚燥癢渴煩忘。

肺火自本經而發者,緣燥氣相逼,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氣焦滿微喘而咳,煩渴欲飲,鼻端微紅,肌膚作癢,宜潤燥瀉肺。

玉竹(四錢) 蔞皮(三錢) 桑皮(三錢) 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 黃芩(一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苡仁(四錢) 梨汁(半杯沖服)

加味丹梔湯

肝膽火。

加味丹梔地夏枯,通歸龍膽芍柴胡,燈心芣苡平肝膽,脅痛耳聾淋濁驅。

肝膽火盛,脅痛耳聾,口苦筋痿,陰痛或淋濁、溺血此湯主之。

此即局方龍膽瀉肝湯去黃芩、澤瀉,加丹皮、夏枯也,引用燈心,赤實則瀉其子之意。

丹皮(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龍膽草(一錢) 夏枯草(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木通(一錢) 車前(二錢) 燈心(三尺)

附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治肝膽經實火,脅痛耳聾,膽溢口苦,陰腫陰痛,白濁溲血)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合,肝經濕熱力能排。(歌本汪氏)

龍膽草(一錢) 黃芩(一錢) 山梔仁(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木通(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生地(三錢) 柴胡(一錢) 甘草(五分) 車前子(二錢)

一方無柴胡、山梔;一方加赤苓或生薑。醫宗金鑑治纏腰火丹加連翹,便秘加生大黃。費晉卿曰肝膽火盛,濕熱鬱蒸者,此方為宜,下部發瘍者尤妙。

加味瀉黃散

脾火。

加味瀉黃粳一撮,梔防膏斛苓甘葛,易飢荷葉脾火清,口燥唇乾肌熱脫。

脾有伏火,口燥唇乾,煩渴易飢,熱在肌肉。

防風(一錢) 葛根(二錢) 石膏(四錢) 石斛(三錢) 山梔(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甘草(四分)

荷葉一角,粳米一撮。煎湯代水。

玉液煎

胃火。

玉液煎中蔗白茅,地黃石斛麥冬膏,葛根玉竹蘇荷桔,胃熱牙宣面赤消。

胃火熾盛,煩渴引飲,牙齦腐爛或牙宣出血,面赤發熱。

石膏(五錢) 生地(五錢) 石斛(三錢) 麥冬(二錢) 玉竹(四錢) 葛根(二錢) 桔梗(一錢) 蘇荷(一錢) 白茅根(八錢) 甘蔗汁(半杯,沖服)

槐子湯

大腸火。

槐子湯醫大腸火,二冬橘餅芝麻煮,蘇杏麻蔞甘枳葳,肛門腫痛人知否。

肺經之火移於大腸,大便硬秘或肛門腫痛。

槐米(三錢) 蔞仁(三錢) 枳殼(一錢,蜜水炒)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玉竹(三錢) 麻仁(三錢) 蘇子(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四分) 金橘餅(一枚) 白芝麻(三錢)

消風散火湯

風火。

消風散火清上焦,玄茯二冬桔薄翹,蟬蛻桑麻柴蒡子,蔞皮竹葉手陰澆。

風助火勢,其性上升,面紅目赤,口燥咽疼。法當清潤上焦使陽邪不能侵犯,兼用輕揚解散之品,俾上升者一舉而熄。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元參(二錢) 茯苓(二錢) 桔梗(一錢)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蟬衣(一錢) 桑葉(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牛蒡子(三錢) 蔞皮(二錢) 竹葉(十張) 黑芝麻(三錢)

清火滌痰湯

痰火。

清火滌痰柏杏仁,菊蠶麥茯貝丹參,橘紅膽瀝和薑汁,語亂躁狂頑濁行。

痰為頑濁之物,一得火勢,其性愈劣,甚則陽狂煩躁,語言錯亂,宜清火滌痰。

丹參(二錢) 麥冬(二錢) 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貝母(二錢) 化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殭蠶(一錢五分炒) 菊花(二錢) 杏仁(三錢) 淡竹瀝(半杯) 薑汁(一滴,沖服)

雪乳湯

燥火。

雪乳湯中乳一杯,二冬二地藕當歸,葳蕤芍味懷山藥,枯燥咽乾營血虧。

血能養氣則氣不妄動,而陰陽得其平,營血一虧,則內失所養,而藏府皆燥火亦隨生,令人毛髮衰脫,肌膚枯槁,身熱咽乾。

生熟地(各三錢)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肥玉竹(四錢) 五味子(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 山藥(三錢) 人乳(一大杯) 藕汁(一大杯)

水二鍾煎服。

解鬱合歡湯

鬱火。

解鬱合歡鬱火平,沉香薄芍郁丹參,茯神柏子柴胡棗,橘餅當歸山梔仁。

所欲不遂,鬱極火生,心煩慮亂,身熱而躁。

合歡花(二錢) 鬱金(二錢) 沉香(五分)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茯神(二錢) 紅棗(五枚) 橘餅(四個)

黃金化毒湯

毒火。

黃金化毒川連薄,粉貝銀翹甘菊芍,丹皮竹葉渴而煩,腫痛癰瘍初起作。

癰瘍初起,腫痛大熱,煩渴引飲。

黃連(五分) 金銀花(二錢) 赤芍(一錢) 丹皮(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大貝母(二錢) 花粉(二錢) 菊花(二錢) 薄荷(一錢) 甘草(五分) 淡竹葉(二十片)

甘露飲(《局方》)

治胃中濕熱,口舌生瘡,吐衄齒血。

甘露二冬二地均,枇杷芩枳斛茵倫,合和甘草平虛熱,口爛齦糜吐衄珍。(歌本陳氏。)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甘草 枇杷葉(等分)

每服五錢。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

又本事方加犀角。

導赤各半湯(《張氏醫通》名導赤瀉心湯)

治熱傳手少陰神昏。

導赤各半芩連犀,知梔滑麥草參齊,茯神薑棗燈心入,不飲不言如醉癡。

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口乾,不飲水,與粥則咽,不與勿思,形如醉人,熱在上而不在下,病在氣而不在血也。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犀角(五分) 知母(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茯神(二錢) 甘草(五分)

加燈心薑棗煎。清包絡之熱,解肺胃之煩難,無導赤散中藥味而功效備。

普濟消毒飲(東垣)

治大頭天行。

普濟消毒芩連鼠,玄參甘桔藍根侶,升柴馬勃連翹陳,殭蠶薄荷為末咀,或加人參及大黃,大頭天行力能御。(歌仍汪氏)

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黃芩(一錢) 黃連(五分) 廣皮(一錢) 甘草(五分) 元參(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馬勃(五分) 薄荷(一錢) 板藍根(三錢) 牛蒡(二錢) 殭蠶(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一錢) 桔梗(一錢)

水煎服,便秘加大黃。

人參清肌散(《類證普濟本事方》人參散)

治一切血熱虛勞,去黃芩名人參柴胡散即此方。治午前發熱,氣虛無汗,若入滑石、木通又可治汗出不止。

清肌散治午前熱,氣虛無汗薑棗覓,四君夏葛芍歸柴,汗出不止軒加益。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炙草(四分) 半夏曲(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柴胡(一錢) 葛根(二錢)

加薑棗煎。

消斑青黛飲(陶節庵)

治胃熱發斑。

消斑青黛梔連犀,知母玄參生地齊,石膏柴胡人參草,便實參去大黃躋,薑棗煎加一匙醋,陽邪裡實此方稽。(歌仍汪氏)

熱邪傳裡,裡實表虛,陽毒發斑。

青黛(五分) 黃連(五分) 犀角(五分) 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 玄參(一錢五分) 梔子(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薑棗煎加醋一匙和服。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

勞傷

來蘇湯

腎勞。(晉卿)

來蘇茜貝杜牛充,二芍二沙二地冬,沙苑靈磁蓮杏子,腎勞咳血此方宗。

真陰久虧,或房室太過,水竭於下,火炎於上,身熱腰疼,咽乾口燥,甚則咳嗽吐血是為腎勞。

天冬(二錢) 麥冬(二錢)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南沙參(三錢) 北沙參(三錢) 白芍(一錢) 赤芍(一錢) 沙苑(三錢) 貝母(二錢) 磁石(四錢) 杜仲(三錢) 茜草根(二錢) 牛膝(二錢) 杏仁(三錢) 蓮子(十粒,去心)

沖和湯

怒傷。

沖和湯治鬱火生,脅痛心煩寐不成,酸棗山萸歸芍茯,苑藜橘餅棗甘參。

怒甚則脅痛,鬱極則火生,心煩意躁,筋節不利,入夜不寐。

山萸肉(二錢) 棗仁(二錢,炒研)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人參(二錢) 茯神(三錢) 甘草(五分) 沙苑(三錢) 蒺藜(三錢) 紅棗(五枚) 橘餅(四錢)

萱草忘憂湯

憂傷。

萱草忘憂桂鬱金,芍甘夏貝合歡陳,茯神柏子憂愁過,瀝淅寒熱痰不清。

憂愁太過,忽忽不樂,瀝淅寒熱,痰氣不清。

桂枝(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鬱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貝母(二錢) 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金針菜(一兩)

煎湯代水。

大安湯

驚傷。

大安湯取治驚傷,心悸筋惕龍牡嘗,酸棗柏苓參芍味,地瓜金器壓浮陽。

驚則氣浮,真陽外越,真陰不守,心悸筋惕。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五味子(五分) 牡蠣(四錢,煅研) 龍齒(二錢) 木瓜(一錢,酒炒) 棗仁(二錢,炒研) 地黃(五錢)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柏仁(二錢)

金器一具同煎。

酸棗仁湯(《金匱》)

治虛勞虛煩不得眠及盜汗。

酸棗仁湯出玉函,川芎知母茯苓甘,陰虛腦熱難成寐,涼胃疏肝夜不煩。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川芎(一兩)

天真丸(《御藥院方》)

治一切亡血過多,形體消瘦,飲食不進,腸胃滑泄,津液枯竭。

天真丸用天門歸,山藥蓯蓉羊肉煨,白朮參耆糯米飯,噓枯澤槁奪春回。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 肉蓯蓉(十兩) 當歸(十二兩) 山藥(十兩) 天冬(一斤,去心焙)

上四味為末,安羊肉內,用陳酒四瓶煨,令酒盡加水二升,煨候肉糜爛,再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二兩,白朮末二兩,糯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早晚各服一百丸,溫酒送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