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救急选方

上卷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諸卒死門

三物備急丸(金匱) 主心腹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

大黃(一兩) 乾薑(一兩) 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內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貯之。莫令泄氣。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如未差。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案古今錄驗。司空三物備急散。療卒死及感忤。口噤不開者。即本方為散。服如大豆二枚。)

還魂湯(金匱) 救卒死客忤死。

麻黃(三兩) 杏仁(七十個)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療諸感忤。裡實者。用備急丸。表實者。用還魂湯。(金鑑)

救卒死方(金匱) 雄雞冠。割取血。管吹內鼻中。薤搗汁灌鼻中。

又方(肘後) 半夏末。如大豆許。吹鼻中。(案此千金療五絕法。心下溫者。一日亦可治。)

又方(同上) 灸臍中百壯。 又方。令人痛爪其人人中取醒。 又方。以細繩。圍其人肘腕中。男左女右。伸繩從背上大椎。度以下行脊上。灸繩頭。(一云。五十壯) 又從此灸。橫行各半繩。此凡三灸。各灸三壯。即起。 又方。灸鼻下人中三壯。 又方。並兩足大指爪甲聚毛中七壯。此華陀法。一云。三七壯。

又方(秘方集驗) 燒炭火一杓。以醋澆之。令患人鼻受醋氣。即蘇。

救卒死而壯熱者。(金匱) 礬石半斤。以水一升半煮消。以漬腳。令沒踝。

救卒死而張目反折方。(金匱) 灸手足兩爪後各十四壯了。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金匱) 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洗之。又以牛洞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小兒卒死(本草附方) 無故者。取蔥白納入下部。及兩鼻孔中。氣通。或嚏即活。

卒死。或先有病痛。或居常倒僕。奄忽而絕。皆是中惡之類。(肘後)取蔥中央心。刺鼻令入七八寸無苦。使目中血出乃佳。一云。耳中血出佳。 又方。令二人以衣壅口。吹其兩耳。極則易人。亦可以葦筒吹之。並捧其肩上。側身遠之。莫臨死人上。 又方。以蔥刺耳。耳中鼻中血出者。勿怪。無血難療之。有血者是活候也。 又方。視其上唇裡弦。有青息肉。如黍米大。以針決去之差。 又方。以綿漬好酒。內鼻中。手按令汁入鼻中。並持其手足。莫令驚動也。 又方。取皂莢。如大豆。吹其兩鼻中。嚏則氣通矣。 又方。灸其唇下宛宛中。名承漿。十壯。大良。

備急。療卒死而口噤不開者。(外臺)縛兩手大拇指。灸兩白肉中二十壯。

集驗。療卒死而有脈形候。陰氣先盡。陽氣後竭故也。方(外臺)嚼薤哺灌之。驚怖卒死。(本草附方)溫酒灌之。即醒。

療火盜兵戈。驚氣入心。不能言語者。(危證簡便)密陀僧末一錢。清茶調下。驚則氣亂。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

小兒驚死(醫法指南)用生慈姑汁。和白蜜灌之。

偶見人斬血籍籍。驚愕卒死者。(本朝經驗) 溫酒灌之。釅醋亦可。

療火燒悶絕不識人。以新尿冷飲之。及冷水和蜜飲之。口噤絞開與之。(千金)

療因回祿煙薰致死者。(古今醫鑑)生蘿蔔搗汁頻咽。並嚼塗火瘡。

(附)免煙薰死法。(醫林集要) 居民逃避石室中。賊以煙火薰之。欲死。迷悶中。摸索得一束蘿蔔。嚼汁下咽而蘇。又炭煙燻人。往往致死。含蘿蔔一片。著口中。煙氣不能毒人。或預曝乾為末備用。亦可。或新水擂爛干蘿蔔飲之亦可。

又法(李樓怪症方) 一口呵地。即不死。

退煙散(本朝經驗方) 預服免煙薰死。 蒿雀數個。去腸實硃砂末。浸蘿菔自然汁一宿。取出。內瓦器中。鹽泥固濟煅存性。研末。每服五七分。白湯及冷水下。(又療產後血暈。止吐血衄血。) 又法。 葡萄多食免死。(成膏為備尤良。)

療笑死(壽域神方) 凡口有微氣。心下溫者。用食鹽成塊者二兩。火燒令通赤。候冷研細。以河水一大碗。同煮至三五沸。放溫分三次服之。後以鵝翎探於放喉中。吐去熱痰三五升。後服黃連解毒湯三二服。則笑自定。人可活矣。(案張子和。療一婦人喜笑不休半年。用此法。醫統云。黃連解毒湯。加半夏竹瀝薑汁。療喜笑不休。極效。) 喜笑欲死者。針列缺二穴。在手大指後。臂上三寸。及大陵二穴。在掌後橫紋中。針三分。立效。

療入井塚悶冒方。(外臺)取其水。灑人面。令飲之。又以灌其頭及身體。即活。若無水。取他水用也。

又方(壽世保元) 以水噀其面。並含水。調雄黃末一二錢。入水噀之。

又方(本朝經驗) 急解患人衣。偃臥濕地上。以醋噀其面。蓋以草荐。半時許即蘇。

救暈針法(針灸聚英) 假令針肝經氣暈以補肝經。針入復甦。 甘草一二錢。水煎灌下。(本朝經驗)

又方(玉機微義) 暈針者。奪命穴救之。男左女右。取之不回。卻再取右。女亦然。此穴正在手膊上側筋骨陷中。蝦蟆兒上。自肩至肘。正在當中。(醫學綱目云。在曲澤上一尺針入三分。)

針暈者。神氣虛也。不可起針。以針補之。急用袖掩病人口鼻回氣。內與熱湯飲之。即蘇。良久再針。甚者針手膊上側陷中。即蝦蟆肉上。惺惺穴。或三里。即蘇。若起針壞人。(入門)

入浴暈倒(本朝經驗) 以冷水噀面。及澆周身。苦酒一鍾。灌口鼻中。或醒後。衄者。蘇子降氣湯。調辰砂末飲之。

苓朮湯(三因) 治暑濕鬱發。或入浴暈倒。口眼喎邪。手足嚲曳。皆濕溫類也。

附子 茯苓 白朮 乾薑 澤瀉 桂心

上等分。水煎服。

凡人暴死。多是疔毒。急取燈遍照其身。若是小瘡。即是其毒。宜急用萬靈奪命丹之類。(瘍醫大全。方出疔瘡門)

中惡門

朱犀散(得效) 治中惡中忤鬼氣。其證暮夜或登厠。或出郊野。或遊空冷屋室。或人所不至之地。忽然眼見鬼物。鼻口吸著惡氣。驀然倒地。四肢厥冷。兩手握拳。鼻口出清血。性命逡巡。須臾不救。此證與屍厥同。但腹不鳴。心脅俱暖。凡切勿移動其屍。即令親戚圍繞。燒麝香安息香樟木之類。直候醒知事。方可移歸。

犀角末(五錢) 麝香 硃砂(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井水調下。如無前藥。用雄黃末。服一錢。煎桃枝湯調灌。

走馬湯(金匱附方) 療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

上二味。以綿纏。捶令啐。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小量之。通治飛屍鬼擊。

又方(外臺) 仰臥以物塞兩耳。以兩個竹筒。內死人鼻中。使兩人痛吹之。塞口傍無令氣得出。半日所。死人噫噫。勿復吹也。

又方(肘後) 灸兩足大拇指上甲後聚毛中。各灸二七壯。即愈。 又方。灸右肩高骨上。隨年壯良。

中惡之證。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頭旋暈倒。昏不知人。即是卒厥客忤。飛屍鬼擊。吊死間喪。入廟登塚。多有此病。蘇合香丸灌之。(方見中風)候稍蘇。服調氣平胃散。(要訣)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兩) 藿香 甘草(各八兩) 砂仁(四兩) 蒼朮(八兩) 厚朴 陳皮(各二兩)

上薑棗水煎。入鹽十捻。

五絕死門

療五絕死方(千金) 夫五絕者。一曰自縊。二曰牆壁壓迮。三曰溺水。四曰魘寐。五曰產乳絕。皆取半夏一兩。細下篩。吹一大豆許。內鼻中。即活。心下溫者。一日亦可活。(案夷堅續志。添無病卒死。為六絕死。亦主此方。又醫說。載劉大丞毗陵人。有鄰家朱之質。有一子。年三十一歲忽然卒死。脈全無。大丞取齊州半夏細末一大豆許。納鼻中良久身微暖。氣更蘇。人問卒死大丞單方半夏。如何得活死人。答曰。此南嶽魏夫人方。。此方三因。名半夏散。療五絕及諸暴絕證。)

救自溢死法(金匱) 旦至暮。雖已冷必可療。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陰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於晝。又熱。猶應可療。又云。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活。(醫學心悟曰。予嘗見自暮至旦。而猶救活者。不可輕棄也。)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令可少桂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乃稍止。兼令兩人。以兩管吹其兩耳彌好。(千金云。以氍毹覆口鼻。兩人吹其兩耳。)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又方(千金) 皂莢末。蔥葉吹其兩鼻孔中。逆出復內之。 又方。以藍青汁灌之。又極須安定身心。徐徐緩解。慎勿割繩。抱取心下猶溫者。刺雞冠血滴口中。即活。男用雌雞。女用雄雞。 又方。雞屎白。以棗許酒半盞和。灌口鼻中。即活。 又方。梁上塵。如大豆。各內一筒中。四人各一筒。同時吹兩耳鼻中。極力吹之。

又方(願體集) 凡自縊之人。若繩細痕深者。最稱難救。須急令人抱。將結解開。切勿割斷繩子。以手揉其項痕。捻圓氣管。並摩按胸腹。或用手捫其口鼻。或用口對口接氣。令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挽其發。常令扯急。不可使頭低下。再令一人。以膝蓋或手厚裹衣服。緊緊抵住穀道。婦人並抵陰戶。勿令泄氣。若手腳已經僵直。必須盤曲。如僧打坐之狀。急以兩管。吹其兩耳。再碾生半夏末皂角末。吹入鼻孔。以針尖刺鼻下人中穴。以艾灸腳心湧泉穴。男左女右。各三醮。男刺雌雞冠血。女刺雄雞冠血。滴入口中。以安心神。再以薑湯。化蘇合丸灌之。如無蘇合丸。以濃薑湯灌之。其一切治法。必待氣從口出。呼吸眼開。方可歇手。甦醒後。只宜少飲粥湯。潤其咽喉。不可驟與飯食。依此拯救。再無不活之理。(瘍醫大全云。必須心口尚溫。大便未下。舌未伸出者救治。)

又方(管氏五絕治法) 徐徐放下。將喉氣管捻圓。揪髮向上揉擦。用口對口接氣。糞門用火筒吹之。以半夏皂角搐鼻。以薑汁調蘇合香丸灌之。或煎木香細辛湯調灌亦得。如蘇可治。繩小痕深過時身冷者。不治。

用救法活。卻用降氣湯三和湯蘇合香丸灌之。(居家必用)

救壓死法(三因) 以死人安著。將手袖掩其口鼻眼上。一食頃活。眼開。仍與熱小便。若初覺氣絕而不能言。可急劈口開。以熱小便灌之。打撲者亦用此。

療壓死。及墜跌死。心頭溫者。(奇效單方) 急扶起。將手提其發。用半夏末吹入鼻內。少蘇。以薑汁同香油。打勻灌之。次取藥服。

又方(萬全續方) 以雄雞一隻刺血。以好酒一碗。攪勻熱飲。外用連根蔥。炒爛傅上包裹之。冷再換。(余當與攧撲門互考。)

救溺死法(金匱) 取灶中灰兩石余。以埋人。從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李時珍云。用灶灰一石埋之。從頭至足。惟露七孔。良久即蘇。凡蠅溺水死。試以灰埋之。少頃即便活甚驗。蓋灰性暖。而能拔水也。)

又方(肘後) 取甕傾之。以死者伏甕上。令口臨甕口。以蘆火二七把。燒甕中。當死人心下。令煙出少入死者鼻口中。鼻口中水出盡。則活。蘆盡更益為之。取活而止。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甕。勿令甚熱。冬天常令火氣能使死人心下足得暖。若卒無甕。可就岸穿地。令如甕。燒之令暖。乃以死人著上。亦可。 又方。便脫取暖釜覆之。取溺人伏上。腹中出水。便活也。

又方(千金) 屈兩腳。著生人兩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負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又方。解死人衣。灸臍中。凡落水經一宿。猶可活。 又方。綿裹皂莢。內下部中。須臾出水。又裹石灰。內下部中。水出盡則活。

又方(得效) 用酒罈一個。以紙錢一把。燒放壇中。急以壇口覆溺水人口面上。或臍上。冷則再燒紙錢於壇內。覆口面臍上。去水即活。奈人不諳曉。多以為氣絕。而不與救療可憐。

又方(奇效單方) 將醋半盞。灌鼻中。(案本朝經驗。用熱醋一碗。奇效。)

凡遇溺水者。視其心坎尚溫。以圓器覆地下。置門一扇於上。令溺者仰臥。以鴨血灌之口中。或大小便出水。即蘇。(廣筆記)

凡人溺水。往往壁泥覆罨。或倒提出水。皆未全驗。惟用鹽。不拘多少。使強有力者。自頂及踵。四肢腹背用力摩擦。須臾水自百毛孔中出。良久漲消氣蘇。雖過時可活。(博聞類纂)

又方(本朝典藥寮方) 雄雞冠血。將一茶鍾灌之。少頃水出即活。神驗。

凡水溺之人。夏月可救。冬天難救。撈起時。切勿倒控。急急將口撬開。橫銜箸一雙。使可出水。以竹管吹其兩耳。碾生半夏末。吹其鼻孔。皂角末置管中。吹其穀道。如系夏月。用牛一隻。將溺人肚皮。橫覆牛背之上。兩邊使人扶住。牽牛緩緩行走。腹中之水。自然從口中並大小便流出。再用蘇合丸。化開灌之。或生薑汁灌之。若無牛以活人仰臥。令溺人如前將肚皮。橫覆於活人身上。令活人微微動搖。水亦可出。若一時無牛。兼活人不肯拯救。或覆鍋一口。將溺人覆於鍋上。亦可。如系冬月。急將濕衣解去。一面炒鹽。用布包熨臍。一面厚鋪被褥。取灶內灰。多多鋪於被褥之上。令溺人覆臥於上。肚下墊以綿枕一個。仍以灰將渾身厚蓋之。灰上再加被褥。不可使灰眯於眼內。其撬口銜箸。灌蘇合丸。生薑湯。吹耳鼻穀道等事。俱照夏天救法。冬天醒後。宜少飲溫酒。夏天甦醒後。宜少飲粥湯。(願體集)

溺水死。若五孔有血者。不活。(五絕療法)

救魘死法(肘後) 臥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齧其腳踵。及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則覺也。 又方。皂莢末。以竹筒吹兩鼻孔中。即起。 又方。以蘆管吹兩耳。

又方(外臺) 以鹽湯飲之。多少任意。 又方。雄黃細篩。管吹兩鼻中。

又方(千金翼) 灸兩足大指聚毛中。二十一壯。

救魘死。不得著燈火照。亦不得近前急喚。多殺人。若原有燈。即存。(得效。醫學心悟云。臥處原有燈。則存。如無燈。切不可以燈照其面。只可遠遠點燈耳。)

雄朱散(得效) 治魘死其證初到客舍。或館驛。及久無人居冷房中。睡覺鬼物魘魅。或聞其人吃吃作聲。便令人叫喚。如叫不醒者。此乃鬼魘。須臾不救即死。

牛黃 雄黃(各一錢) 硃砂(半錢)

上為末。和勻。先挑一錢許燒。次挑一錢用酒調灌之。

魘絕者。神虛氣濁。風痰客於心肺。所以得夢不覺。濁氣閉塞而死。氣動不蘇。面青黑者不活。急以搐鼻散。引出膈痰。次以蘇合丸。導動清氣。身動則蘇。若身靜色陷者。不療。(五絕療法)

搐鼻通天散

豬牙皂角(去皮弦一兩) 細辛 半夏(各五錢)

共為極細末。每用一二分。吹鼻中。得嚏則蘇。

救產乳絕法(救法。出下婦人急證門。)

卒中風門

療卒中法(直指) 天南星 木香 蒼朮 半夏 細辛 甘草 石菖蒲(各一錢)

生薑七厚片。水煎。乘熱調蘇合香丸三丸灌下。痰盛者加全蠍二枚炙。療一切卒中初作皆可用此。先以皂角。去弦皮。細辛或生南星半夏為末。揭以管子。吹入鼻中。候其噴嚏。即進前藥。牙噤者。中指點南星細辛末並烏梅肉。頻擦自開。 又方

木香(二錢) 南星(七片) 生薑(七片) 石菖蒲(二寸)

上水煎乘熱調木香末一錢。蘇合香丸三丸與之。

三生飲(易簡) 療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療痰厥飲厥。

南星(一兩) 川烏(半兩) 生附(半兩) 木香(一分)

上姜十片。水煎。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細辛。皂角。各少許。或只用半夏為末。以蘆管吹入鼻中。候噴嚏其人少蘇。然後進藥。痰涎壅盛者。每服加全蠍五枚。仍服養生丹鎮墜之。 一法。氣盛人。止用南星八錢木香一錢加生薑十四片煎兩服。名星香散。

生薑生附湯(三因) 療卒中風涎潮。昏塞不知人。

大附子(一枚)

上生薑一兩。水煎冷服。 一法。加沉香一錢。 一法。加辰砂末少匕。此藥能正氣消痰散風。神效。

療中風忽然昏若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風涎潮於上。鬲氣閉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本事)

豬牙皂角(四挺。肥實不蛀者。去皮。) 白礬(一兩)

上細末。研勻。輕者半錢。重者三字。溫水調灌下。不大嘔吐。但微微冷涎出一二升。便得醒。醒後緩緩調理。不可便大段。亦恐過傷人。

諸中卒倒。身體強直。口噤不語。脈沉或伏。應用蘇合香丸灌之。一時無藥。用皂莢末搐鼻。或瓜蒂為末。水調服吐之。 又方。用香油。或生薑自然汁灌之。即蘇。(萬全備急方)

中風口開。喘急如鼾。撒手遺尿。汗出不止。陽虛暴絕死證也。當以大劑人參附子救之。(萬全備急方) 又方。當急灸百會人中氣海。( 危證簡便方)

中風痰涎湧盛。昏不知人。應用四生散。(南星附子烏頭人參)若熱者。以膽南星三錢。木香一錢。水煎灌之。(萬全備急方)

凡中風昏倒。最要分別閉與脫。二證明白。如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即是閉證。用蘇合香丸。或三生飲之類開之。若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鼾肺絕。即是脫證。更有吐沫直視。肉脫髮直。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汗出如珠。皆脫絕之證。以人參(二兩)熟附。(五錢)煎濃灌下。及灸臍下。雖曰不理。亦可救十中之一。若誤服蘇合香丸之類。即不可救矣。(醫宗必讀)

口噤。用甘草二段。每段長一寸。炭火上塗麻油。炙乾。抉開牙關令咬定。約人行十里許。又換甘草一段。然後灌藥。極效。(醫宗必讀)

療初中風筋急口噤。牙關不開。不能進藥者。烏梅肉頻擦牙。牙關痠軟。則易開矣。(危證簡便方) 又方。天南星為末。中指蘸。擦左右大牙。各二三十指。其口自開。(一方。加片腦等分。一方。加烏梅肉細辛。揉和擦之。) 又方。白礬鹽梅等分擦之。涎出自開。

療中風中暑中氣中惡中毒乾霍亂。一切卒暴之疾。(心法附余) 生薑汁。與童便各半。和勻。徐徐灌之。立可解散。蓋姜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故也。

卒暴僵仆。不省人事。牙關緊急。喉中痰聲。須設法將藥灌下。或人銜藥汁於銅管中。努力吹。衝入咽嗌而下。妙也。服下不宜眾人亂嚷。益加恍惚。將患人兩掌摩之。及揉二中指。並掐鼻下人中。(醫經會元)

沉香半夏湯(針灸資生經) 主氣去痰。

附子(炮一隻) 沉香(等分) 人參(半兩) 半夏(二錢) 南星(一錢)

上生薑十片。水煎。

延年。療膈上風熱。心藏恍惚如醉。(外臺)

竹瀝(三升) 羚羊角屑(二分) 石膏(十分) 茯苓(六分)

上水煎。合竹瀝服。

獨參湯。加竹瀝薑汁。療氣虛有痰。(金匱鉤玄)

奪命散(青囊雜纂) 療卒暴中風。痰涎壅塞。牙關緊急。目上視等危證。大有神效。

青礞石(四兩。焰消煆過。)

研為末。每服半錢。酒調下。功效不可盡述。(案幼幼新書。用此散。療急慢驚風。痰涎壅塞咽喉。命在須臾。服此墜下風痰。乃療驚利痰之聖藥也。焰消用一兩。)

蘇合香丸(局方) 療卒中昏不知人。及霍亂不透。心腹撮痛。鬼疰客忤。癲癇驚怖。狐貍等病。或攧撲傷損。氣暈欲絕。凡是倉卒之患。悉皆療之。

香附子 青木香 烏犀角 白朮 硃砂(研水飛) 丁香 訶梨勒(煨取皮) 白檀香 安息香(別末。無灰酒一升熬膏。) 沉香 麝香 蓽茇(各二兩) 龍腦(研) 薰陸香(別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勺。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可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

養正丹(局方) 療元氣虛虧。陰邪交蕩。正氣乖常。上盛下虛。氣不升降。呼吸不旋。足頭氣短。及中風涎潮。不省人事。陽氣欲脫。

水銀 硫黃(研細) 硃砂(研細) 黑錫(去滓秤與水銀結沙各一兩)

上用黑盞一隻。火上熔黑鉛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杖子攪勻。次下硃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如粉極細。用糯米粉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粒。加至三十粒。鹽湯下。此藥升降陰陽。既濟心腎。空心食前。棗湯送下。神效不可具述。

暴中卒厥。卒然仆倒昏憒。痰涎壅盛潮作。若或口開手撒聲鼾遺尿眼合。此是臟絕。不理。若不全見。猶可。其有搖頭攛目。面妝髮直。吐沫汗珠。面黑遺尿。眼閉口開喘多。與夫吐出紫紅。此為不理之疴。(嵩厓尊生書)

卒中風不語者。用黃雌雞一隻。生破其腹。緊縛在臍上。即醒能言。亦神方也。(是法明人墨書。以偶得之附此。)

脫陽門

大固陽湯(得效) 療脫陽證。或因大吐大瀉之後。四肢逆冷。元氣不接。不醒人事。或傷寒新瘥。誤行房。小腹緊痛。外腎搐縮。面黑氣喘。冷汗自出。亦是脫陽證。須臾不救。

大附子(一兩) 白朮 乾薑(各半兩) 木香(一分)

上水煎。放冷灌服。 又方。桂枝二兩。好酒二升。煎至一升。候溫分作二服灌之。 又蔥白連須三七莖。細銼。砂盆內研細。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陽氣即回。生薑三七片。切碎研。酒煎服。亦效。仍炒蔥白或鹽熨臍下氣海。勿令氣冷。

久曠之人。或縱欲之人。與女交合。泄而不止。謂之走陽。其女須抱定。勿使陰莖出戶。急呵熱氣於口中。以指捻尾閭。即救矣。若女人驚而脫去者。十有九死。亟以童女接氣。灌以大劑獨參湯。亦可活者。(醫宗必讀。丹臺玉案此證亦名脫陽。用大固陽湯。及蒸臍法。)

色厥暴脫者。必以其人本虛。偶因奇遇。而悉力勉為者有之。相因相慕日久。而縱竭情欲者亦有之。故於事後。則氣隨精去。而暴脫不返。宜急掐人中。仍令陰人摟定。用口相對。務使暖氣噓通。以接其氣。勿令放脫。以保其神。隨速用獨參湯灌之。或速灸氣海數十壯。以復陽氣。庶可挽回。(景岳全書)

男女交接而死者。男子名走陽。女子名脫陰。男雖死陽事猶然不倒。女雖死陰戶猶然不閉。有夢中脫泄死者。其陽必舉。陰泄。容猶帶喜笑。為可證也。皆在不救。(證治匯補)

諸厥門

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金匱)菖蒲屑內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剔取左角發方一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崔氏。凡屍厥為病。脈動而形無所知。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榮衛不通。其狀如死。而猶微有息。其息不常。人乃不知。欲殯殮者。療之方。(外臺)急以蘆管吹其兩耳。極盡以氣吹之立起。若人氣極。別可易人吹之。 又方。灸鼻下人中七壯。又灸陰囊下。去下部一寸百壯。婦人灸兩乳中間。

又方(千金) 灸百會百壯。

硃砂丸(聖惠) 療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如死。不療三日當死。

硃砂 雄黃 附子(各三分) 桂心(一兩半) 巴豆(二十枚去油)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不知更下二丸。若利多即止之。

硫黃散(得效) 屍厥驀然死去。四肢逆冷。不省人事。腹中氣走如雷鳴。命在頃刻。

焰硝(半兩) 硫黃(一兩)

共為末。作三服。每服用舊酒一大盞煎。覺焰消起。傾於盞內蓋著。服如人行五里。又一服。不過三服。即醒。兼灸百會穴四十九壯。臍下氣海丹田三百壯。覺身體溫止。又方。用附子七錢。重包煨熱。去皮臍為末。作二服。用酒三盞。煎一盞服。如無附子。生薑自然汁半盞。酒一盞。同煎令百沸。並灌二服。仍照前灸。(惠濟不用焰硝。用馬牙硝。)

氣厥即中氣。因七情內傷氣逆為病。痰潮昏塞。牙關緊急。但七氣皆能使人中。因怒而中尤多。中氣之狀。與中風相似。所以別者。風中身溫。氣中身冷。急以蘇合香丸灌之。(要訣)

氣實而厥者。其形氣憤然勃然。脈沉弦而滑。胸膈喘滿。此氣逆也。理宜以四磨飲蘇合香丸之類。(景岳)

四磨飲(濟生) 療七情傷感。上氣喘急。

人參 檳榔 沉香 烏藥

上各濃磨水。和煎服。或服養正丹尤佳。(衛生家寶。不用人參。用木香。)

痰厥氣虛。身微冷。面淡白昏悶。不知人事。宜順元散。(即三生飲。烏附南星並炮。) 氣盛身熱面赤。宜星香湯。(即南星木香。見中風門。)又用生清油一盞。灌入喉中。須臾逐出風痰立愈。(得效方)

風涎暴作。氣塞倒僕。(本草衍義)用瓜蒂為末。每用一二錢。膩粉一錢匕。以水半合調灌。良久涎自出。不出。含砂糖一塊。下咽即涎出也。

痰厥者。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雞聲是也。用牙皂二根。白礬二錢。二味生研為末。吹入鼻中。即燒竹瀝薑汁少許。灌入喉中。須臾痰涎逐下立愈。(普渡慈航)

痰涎發厥。脈弦滑者。二陳湯。加竹瀝。挾寒。加生附子。挾火。加芩連山梔竹瀝。凡厥證。為顛。為眴僕。為妄見。或腹脹。二便不利。或嘔。或心痛。皆痰火鬱氣病也。(入門)

痰厥者。因氣逆痰壅。故忽然昏迷卒倒。咽中涎潮。如拽鋸聲。宜先以瓜蒂散吐之。後用順氣導痰之類藥。(證治大還)

痰厥起死回生方。(危證簡便)斗大石灰一塊。先入陰陽水。高一二指。候澄清。出水一小杯。研入麝香一分。撬開牙關。灌下立蘇。以尿出腸鳴為驗。

療痰迷不省人事。(危證簡便)

明礬(一兩) 硃砂(一錢)

共為一服。一錢白湯下。 又方。明礬末。打陰陽水灌之。再服再吐。極妙。

吐痰丹(危證簡便) 善吐頑痰。起死回生。牙關開後。即宜進此。

生雄黃(一錢) 膽礬(一錢) 生滑石(一錢)

共為細末。大人五分。小兒三分。白湯調下。一時即吐頑痰。

食厥者。醉飽過度。或感風寒。或著氣惱。以致填塞胸中。陰陽否隔。升降不通。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舉。若誤作中風中氣療之。必死。凡遇此等卒暴之病。必須審問曾否醉飽過度。有此。加以氣口脈緊盛。且作食滯療之。先煎鹽湯。探吐其食。吐之後。若別無他證。只用平胃散。加半夏曲糵之類調理。(醫碥)

血厥之證有二。以血脫血逆皆能厥也。血脫者。如大崩大吐。或產血盡脫。則氣亦隨之而脫。故致卒僕暴死。宜先掐人中。或燒醋炭。以收其氣。急用人參一二兩。煎湯灌之。但使氣不盡脫。必漸蘇矣。然後因其寒熱。徐為調理。血逆者血因氣逆。必須先理其氣。氣行則血無不行也。宜通瘀煎之類主之。候血行氣舒然後隨調理。(景岳)

通瘀煎(景岳)

當歸 山楂 香附 紅花(各二錢) 青皮(錢半) 烏藥(一二錢) 木香(七分)

水酒煎服。

還魂湯(醫統) 療血逆卒厥。併產後血厥。昏暈目閉口噤。惟婦人多有此病。

當歸 芎藭 肉桂 乾薑 芍藥 甘草 黑豆(炒) 紫蘇(各等分)

上水煎。或為末。酒調灌下。

芎歸養榮湯(玄珠) 有吐衄不知人而厥者。此血厥也。療之無論其脈。急用此湯。或獨參湯以救之。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黃柏 知母 人參 麥冬 枸杞子 甘草

上水煎服。

大怒載血。瘀於心胃。而暴死者。名曰血升。逐瘀行血。婦人產後經行。偶著恚怒。多有之。(證治匯補。案當考後產乳絕門)

寧神散(入門) 療失血過多。心神昏悶。言語失常。不得睡臥。

辰砂 乳香(各五錢) 酸棗仁 人參 茯苓(各一兩) 琥珀(七錢半)

為末。燈心棗子煎湯。調服一錢。

酒厥縱飲無節之人。多有此病。全似中風。輕者猶自知人。重者卒爾暈倒。忽然昏憒。或躁煩。或不語。或痰涎如湧。或氣喘發熱。或咳嗽。或吐血。大便乾燥。脈實。喜冷者。此濕熱上壅之證。進雪梨漿綠豆飲。以解其毒。(景岳)

綠豆飲(景岳)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任意飲食。若火盛。口甘。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

雪梨漿(景岳) 用清香甘大梨。削去皮。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柤。

酒厥生薑細搗。自然汁。溫灌喉中。立起之。(惠濟)

疫厥(亦名瘟疫暴亡) 凡人感瘟疫。視其證脈。尚不至殞命不救。而突然無氣。身直。甚至無脈。且不可驚慌。視為告終。此疫厥也。急用臘月雄狐膽。溫水研灌即活。若牙關已緊。即攪開灌之。雄狐膽。必臘月預為構收為妙。松峰曰。如得此症。不論有無狐膽。總宜先針少商穴。並十指甲上薄肉。攝出惡血。並用好豬牙皂末吹鼻。可活(松峰說疫。案無狐膽。用真熊膽。亦得。)

色厥(見於脫陽門)

乳厥(見於婦人門)

癲癇門

(是多屬緩證。然其發卒暴。故收載一二應急之方。常與小兒驚風門互考。)

沉香天麻湯(拔萃) 療癇瘈筋攣。

沉香 益智 川烏(各二錢) 天麻 防風 半夏 附子(炮各三錢) 羌活(五錢) 甘草 當歸 姜蠶(各一錢半)

生薑三片。水煎。(案此方。原出衛生寶鑑。療小兒驚癇。多服寒涼之劑。復損傷元氣。動則如癡。)潔古云。晝發灸陽蹻申脈穴。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際是也。夜發灸陰蹻照海穴。在於足內踝下陷中是也。先灸兩蹻各二七壯。然後服前藥。

五生丸(永類) 療癇有神效。

南星 半夏 川烏 白附子(各一兩) 大豆(去皮秤二錢半)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不得過七丸。薑湯下。

熊參湯(本朝經驗) 療元氣虧損。癇厥掣瘲。 熊膽。豆粒許。煎人參湯化開灌之。

柴胡加牡蠣龍骨湯(傷寒類方) 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以之療癲癇必效。(即仲景原方)

柴胡 龍骨 生薑 人參 茯苓 鉛丹 黃芩 牡蠣 桂枝(各一兩半) 半夏(二合) 大棗(六枚) 大黃(二兩)

上水煎。

鉤藤湯(錦囊) 療諸癇。

橘紅 鉤藤 膽星 天麻 姜蠶 人參 遠志 犀角 石菖蒲

加燈心水煎。臨服加牛黃。

清心湯(統旨) 療心熱痰迷胞絡。

茯神 黃連(各二錢) 酸棗仁 石菖蒲 遠志(各一錢) 柏子仁 甘草(五分)

上水煎。痰壅。加南星薑汁竹瀝。

禹攻散(袖珍) 療癲癇卒暴昏憒。不知人事。牙關緊硬。藥不可咽。

牽牛頭末(一錢) 茴香(二錢半)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調藥少許。灌之入鼻立醒。一方用黑牽牛木香妙。

墜痰丸(衛生寶鑑) 療風癇。 天南星(九蒸九曝)

上為末。姜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參湯下。菖蒲麥門冬湯亦得。

鐵粉散(神巧萬全) 療風癲癇。

鐵粉 天竹黃 辰砂 鉛霜(各一兩)

上細研如面。無時以竹瀝調下半錢。

二白丸(元戎) 療癲與癇。白礬一兩。以濕麵包蒸熟。去面。入輕粉三五分。量虛實加減。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

療諸癲癇證。俗呼為牛癲馬癲羊癲豬癲等證。(危證簡便) 白礬末五錢。辰砂末一錢。共為細末。臨發時。以物撬開口。熱酒一鍾。和前藥灌之。立時一吐而愈。屢驗。(三因二味等分。名鎮心丹。煎人參湯下。療狂證。)

五癇膏(本草附方) 療諸風取痰如神。 翹頤大皂莢半斤。去皮子。以蜜四兩塗上。慢火炙透捶碎。以熱水浸一時。援取汁。慢火熬成膏。入麝香少許。攤在夾紙綿紙上。曬乾。剪作紙花。每用三四片。入淡漿水一小盞沖洗淋下。以筒吹汁入鼻內。痰涎流盡即愈。立效。(案瑞竹堂方。來蘇膏。不用蜜及麝香。療遠近風癇心病風狂。牙關不開。痰涎潮塞。將小竹管盛藥。扶病人坐定。微抬頭。以藥吹入左右鼻孔內。良久扶起。涎出為效。欲要涎止。將溫鹽湯。令服一二口便止。)

中寒凍死門

中寒之證。由平素體氣虛弱。冬月出外。一時為嚴寒所中。則口噤失音。遍體拘急。四肢厥冷。畏寒腹痛。脈息沉微。昏沉不知人事者。宜急用熱酒入生薑汁。和而灌之。候少甦醒。然藥用姜酒。脈出者生。不出者死。更覆手取之。而無脈則絕矣。(危證簡便)

灸法(危證簡便) 命蒂穴(即臍中) 丹田穴。關元穴。用艾火。各灸三七壯。手足暖脈至。知人事。汗出即生。如無汗。手足不暖。不省人事者死。

乾薑附子湯(三因) 療中寒卒然暈倒。或吐逆涎沫。狀如暗風。手腳攣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復燥熱。

乾薑(炮) 附子

上水煎。

救凍死方(肘後) 以大器中多熬灰使暖。囊盛以薄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氣通。目則得轉。口乃開。可溫尿粥清稍稍含之。即活。若不先溫其心。便持火炙其身。冷氣與火相搏。則死。

凡冬月凍倒人。急與冷水一二口。扶在溫暖處。不得與熱湯。如便與熱物。及向火炙必死。雪泥中行。便近火即腳指隨落。(奇效良方)

又方(願體集) 用厚綿被。將凍人捲住睡臥。使二人推來轉去。候血脈和通。身上漸溫。則活。如無綿被。氈單草荐亦可。

又方(救急易方) 用前法。更以熱酒。或薑湯。或粥飲少許。灌之即活。

療凍死已經救活者。(奇效良方) 宜用生薑帶皮。搗碎。陳皮捶碎。用水三碗。煎一碗。溫服。

冬月溺水之人。及被凍極之人。雖纖毫人事不知。但胸前有微溫。皆可救。倘或微笑。必為急掩其口鼻。如不掩。則笑而不止。不可救矣。切不可驟令近火。但一見火。則必大笑。不可救藥。(洗冤錄)

凍倒人。不得近火。近火即逼寒氣入心。而死矣。北方之人。手足凍僵。若湯浴火炙。則肢節脫落。須緩緩搓之。候其回暖。或反以雪搓之引出寒氣。氣舒暖回。乃愈。即其理也。(醫碥)

中暑暍死門

中暑悶倒。急扶在陰涼處。切不可與冷。當以布巾衣物等。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續以湯淋布上。令徹臍腹。暖即漸醒。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於臍。以多為佳。冷即易。古法道塗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上。仍撥開作窩子。令人更溺於其中以代湯。續與解暑毒藥白虎竹葉石膏湯。凡覺中暑。急嚼生薑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亂。悶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醒。(三因)

中暑為證。面垢悶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瀉。切不可以冷水。及用十分冷劑。蘇合香丸用湯調灌。或剝蒜肉入鼻中。或研蒜水解灌之。初覺中暑。即以日曬瓦。或布蘸熱湯。更易熨其心腹臍下。急二氣丹末。湯調灌下。(要訣)

二氣丹(局方)

硝石 硫黃(各等分)

上為末。於銀石器內。火炒令黃色。再研。用糯米糊丸。如梧桐子。每服四十丸。新井水送下。

道路城市間。中暑昏僕而死者。此皆虛人勞人。或飢飽失節。或素有疾。一為暑氣所中。不得泄。則關竅皆窒。非暑氣使然。氣閉塞而死也。大蒜一握。道上熱土。雜研爛。以新水和之。濾去滓。刔其齒灌之。有頃即蘇。(避暑錄話)

又方(千金) 張死人口令通。以暖湯。徐徐灌口中。小舉死人頭。令湯入腹。須臾即蘇。 又方。使人噓其心令暖易人為之。 又方。灌地漿一盞。即愈。

又方。濃煮蓼。取汁三升。飲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乾薑橘皮甘草。煮飲之。稍稍咽。勿頓使飽。

又方(壽域) 連皮生薑一塊。搗爛。熱湯灌下。即蘇。急卒不得熱湯。以冷水亦可。

又方(澹寮) 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溫水調灌之。

療暑證諸藥不救者。(居家必用) 硃砂研細。水調灌下。

有本於陰虛。復遇暑途。飢困勞役。暴僕昏絕者。此暑邪乘虛而犯神明之府。生脈散加香薷。(證治匯補)

生脈散(辨惑論)

麥門冬 人參(各兩) 五味子(十五粒)

上水煎。

蘇後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煩悶多渴者。宜香薷飲。蘇後為醫者。過投冷劑。致吐利不止。外熱內寒。煩躁多渴。甚欲裸形。狀如傷寒陰盛隔陽。當用溫藥。香薷飲加附子浸冷服。(要訣)

香薷飲(局方)

白扁豆(微炒) 厚朴(各半斤) 香薷(一斤)

上水煎服。

曾有客人。中暑迷悶。四肢厥冷。冷汗如雨。裸形欲投水中口吻涎沫流溢。此中暑已深。陰陽離絕難除。(要訣)

霍亂門

霍亂有兩種。一名干霍。一名濕霍。干霍死者多。濕霍死者少。俱繇飲食不節。將息失宜。干霍之狀。心腹脹滿。攪刺疼痛。煩悶不可忍。手足逆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須臾不救。便有性命之慮。濕霍之狀。心腹亦攪痛。諸候有與干同。但吐利無限。此病始得。有與天行相似者。亦令頭痛骨肉酸楚。手足逆冷。四體發熱。干霍大小便不通。煩冤欲死。宜急與巴豆等三味丸服之。服取快利。(外臺許仁則論)

巴豆等三味丸 即三物備急丸。但用巴豆(百枚) 乾薑(三兩) 大黃(五兩) 初服三丸如梧子大。

鹽吐法(千金) 療乾霍亂心腹絞痛。欲吐不吐。欲下不下。

先以極鹹鹽湯一盞頓服。候吐出令透。不吐再服。吐訖復飲。三吐乃住靜止。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須先用之。

姜鹽飲(直指) 療乾霍亂。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痰壅腹脹。

鹽(一兩) 生薑(半兩)

上同炒。令色變。以童尿兩盞。煎一盞。分為二溫服。

厚朴湯(奇效) 療乾霍亂。

厚朴 枳實 良薑 朴硝(各七錢半) 大黃(炒一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服。

吐利不止。元氣耗散。病勢危篤。或水粒不下。或口渴喜冷。或惡寒戰掉。手足冷逆。或發熱煩躁。欲去衣被。此蓋內虛陰盛。卻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為熱。宜理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不效則四逆湯。並宜放十分冷服。(要訣)

姜附湯(濟生) 療霍亂轉筋。手足厥冷。多汗嘔逆。(方出中寒門)氣乏。加人參。利不止。加肉豆蔻。

附子粳米湯(千金) 療霍亂四逆嘔多。

附子(一枚) 粳米(五合) 半夏(半升) 大棗(十枚) 乾薑 甘草(各一兩)

上水煎。

回生散(百一) 療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無不回生。

藿香 陳皮

上等分。水煎溫服。 加良薑甘草。名良薑散。(直指)療霍亂神效。

四順湯(千金) 療吐瀉過多。手足逆冷。六脈沉細。氣小不語。急服。

附子 乾薑 人參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霍亂轉筋。理中湯。如凍膠一錢。(活人書加附子)令其縶縛腿脛。若筋入腹。及通身轉筋者。不可療。轉筋者。以蓼汁暖熱浸。或用濃鹽湯浸。(要訣。當與後轉筋門參看)

四片金(衛生家寶) 療霍亂上吐下利。心下懊憹。其證因形寒飲冷。飢飽乘舟車露走。動傷胃氣。頭旋手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緩。須臾不救。命在頃刻。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半兩)

上三味。同炒令焦。先用磁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前件三味炒藥。同煎至二升已下。傾一盞。冷熱當隨病人意。與服藥。入咽喉即止。

鹽熨方(直指) 療霍亂吐瀉。心腹作痛。炒鹽二碗。紙包紗護。頓其胸前。並腹肚上。截以熨斗火熨。氣透則蘇。續又以炒鹽熨其背。則十分無事。

灸法(千金) 上脘(療煩悶急脹。) 臍中(同上。以鹽內臍中灸上。二七壯。) 中脘(療腹痛) 天樞(療洞下。) 關元(療繞臍痛急。) 大都(療下利不止) 湧泉 隱白 承山(並療轉筋。)

療霍亂神秘起死灸法(千金) 以物橫度病人口中。屈之。從心鳩尾度以下。灸度下頭五壯。橫度左右。復灸五壯。此三處。並當先灸中央畢。更橫度左右也。又灸脊上。以物圍令正當心厭。又夾脊左右一寸。各七壯。是腹背各灸三處。

華佗。療霍亂已死。上屋喚魂者。又以諸療皆至。而猶不差者法。揍病人覆臥之。伸臂對。以繩度兩肘尖頭。依繩下夾背脊大骨空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壯。無不活者。所謂灸肘椎。空囊歸。已試數百人。皆灸畢即起坐。(外臺)

霍亂諸法不效。灸大椎。即效。已死但有暖氣者。灸承筋七壯。立蘇。(醫學綱目)

霍亂務在溫和將息。若冷則遍體轉筋。凡此病定已後。一日不食為佳。仍須三日少少吃粥。三日以後。乃可恣意食息也。七日勿雜食為佳。所以養脾氣也。(千金)

霍亂之後。陽氣已脫。或遺尿而不知。或氣少而不語。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皆不可療。(要訣)

攪腸沙門

療攪腸沙。發即腹痛難忍。陰沙腹痛手足冷。看其身上紅點。以燈草蘸油。點火燒之。陽沙。腹痛手暖。以針刺其十指背近甲處一分半許。血出即安。仍先自兩臂捋下其惡血。令聚指頭。血即出為好。(衛生易簡) 痛不可忍。須臾能令人死。古方乾霍亂。急用鹽一兩。熱湯調灌口中。鹽氣到腹即定。又將石沙。炒令赤色。令水淬之。良久。澄清水一合一服。或用香油茶吐之。

又方(拯急遺方) 上患痛之人。兩臂腕中有筋。必致黑色。急敲磁器。務取鋒尖者一塊。即劈竹箸一隻。微開露磁鋒夾定。以線縛牢。就虛按於左腕中筋之上。卻將尺或匙擊之一下。必紫血即出。待食一碗飯間。若痛止。以手摩臂屈之。其血即止。若痛不止。卻再於右腕中脈之上。如前法擊之。即可。

又方(衛生易簡) 陳樟木 陳皮(醫林集要用陳艾) 東壁土(各等分)

上水煎。去滓。連進三四服。即愈。 又方。用苧麻。劄十指尖。以針挑出惡血。

又方(醫林集要) 先以艾湯飲之立吐。方是其證。用白礬為末。白湯調一錢。泡起服之。

又方(壽域神方) 用白蜜馬糞。不拘多少。擂碎。新汲水化下。去滓頓服一碗。雖曰穢汙。卻有神效。

又方(滋德堂方) 以手蘸溫水。於病人膝腕。用力拍打。有紫黑處。以針刺去惡血。

絞腸沙。垂危將死者。尿屎已出。急用芋艿一斤。放在病人口中咽汁。下喉即醒。醒後再吃幾片。亦可生。(秘方集驗) 胡椒二十四粒。綠豆二十四粒。同研。熱酒調服。即愈。鹽少許。置刀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飲。即死者亦蘇。

凡痧脹夏月多患此證。面色紫赤。腹痛難忍。使飲熱湯。便不可救。即溫湯亦忌。如遇此證。速取生黃豆。咀嚼嚥下。約至數口。立刻止痛。平人食生豆。最引噁心。止在痧脹人。食之反覺甘甜。不知腥氣。此方既可療病。且可辨證。真奇方也。(葉天士方)

案攪腸沙。始見於危氏得效方。云乾霍亂。俗謂攪腸沙是也。而此所載。別是一種病。名同而其候殊異。乾霍亂。得吐下而愈。此證則不爾。明末亦呼為鬼箭。蔣示吉曰。其人衛氣素虛。腠理不密。賊風乘虛而入。客於經絡。經絡閉塞。閉塞則榮衛不通。不通則大痛作。若有鬼以射之也。故服藥之外。用挑血法。總令氣血宣通之意。(詳出痧脹玉衡。今不繁引。

腳氣衝心門

凡小覺病有異。(謂頑痹不仁。或腳脛腫。或緩縱不隨。或屈弱不能行。或行卒屈倒。或酷冷疼煩。或覺轉筋等候。) 即須大怖畏。決意急療之勿緩。氣上入腹。或腫。或不腫。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療也。但看心下。急則氣喘不停。或白汗數出。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皆死也。(千金)蘇長史曰。脈沉緊者多死。洪數者並生。緩者。不療自差。(外臺)

茱萸湯(千金) 療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 文仲云。毒氣攻心。手足脈絕。此亦難濟。不得已。作此湯。十愈七八。(外臺)

吳茱萸(六升) 木瓜(兩顆切)

上水煎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熱悶即瘥。此起死回生方。

廣濟。療腳氣急上衝心悶欲死。(外臺)

檳榔(三顆細末) 生薑汁(三合) 童子小便(二升新者不須暖)

上攪頓服。須臾即氣退。若未全差。更服最佳。利三兩行無所忌。

文仲。療腳氣冷毒悶。心下堅。背膊痛。上氣欲死。(外臺)

吳茱萸(三升) 檳榔(四十枚) 木香(二兩) 犀角(三兩屑) 半夏(八兩) 生薑(六兩)

上水煎服。大效。破毒氣。尤良。

又腳氣入腹心悶。(外臺) 濃煮大豆汁。飲一大升。不止更飲。大驗。

又療腳氣入心。悶絕欲死者。(外臺)

半夏(三兩) 生薑汁(二升半)

上二味。內半夏。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

養正丹(易簡) 腳氣之患。入腹衝心。或見嘔吐之證。無法可療。不若用此。更須多服。以大便流利為度。此有利性。服之無疑。

杉木節湯(盧氏續易簡方) 腳氣毒勝痰逆。悶絕喘急。汗流昏塞。搐搦咬齒。上視致垂死者。惟此湯為至妙。百發百中。垂死復生。

杉木節(斫碎一握) 大腹子(連皮剪碎七個) 青橘葉(銼碎一握無葉以皮代之)

分二服。童子小便一小碗。同煎。絞汁半碗服之。未通再服。其方出外臺及董汲總論許氏本事等方。但庸醫不透。棄而不用之。

三將丸(盧氏續易簡方) 腳氣入腹。奔上絞痛嘔吐。用此最捷。

吳茱萸 木瓜 大黃(各等分)

上細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未應多加丸數。蓋茱萸木瓜。已是理腳氣要藥。又賴大黃。領而宣泄之。為至巧也。(得效方云。大黃隨其病加減。)

大戟丸(聖濟) 療腳氣攻注。心腹脹滿。小便赤澀。

大戟 芫花 葶藶(各炒兩半) 巴豆 續隨子(各炒二錢半)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十丸。燈心湯下。(案二便閉塞。心腹脹急悶亂欲死。屬大實者。用此宣泄。)

唐侍中。療苦腳氣攻心。此方甚散腫氣。極驗(外臺)

大檳榔(七枚) 生薑(二兩) 橘皮 吳茱萸 紫蘇 木瓜(各一兩)

上水煎。 衛生良劑方。以此方名檳茱湯云。療風濕毒氣。中於足經。遂為腳氣。下注兩腳。腫脹疼痛。履地不得。及內攻心腹。手足脈絕。悶亂煩喘。氣不得息。極有神效。(性全萬安方)

蘇長史云。腳氣盛發時。自腰以上。並不得針灸。當引風氣上。則殺人。若氣上擊心不退。急灸手心。(案即勞宮穴)三七炷。氣即便退。若已灸腳。而胸中氣猶不下滿悶者。宜灸間使五十炷。兩手掌橫文後。一云。三寸。兩筋間是也。若胸中氣散。而心下有脈。洪大跳。心急忪悸者。宜以手按捻少腹下兩傍。接髀大斜文中。有脈跳動。(案即氣衝穴) 便當文上灸三七炷。跳即定。灸畢皆須灸三里二十炷。以引其氣下也。 若心胸氣滿。已灸身脛諸穴。及服湯藥。而氣猶不下。煩急欲死者。宜急兩足心下。(案即湧泉穴)當中陷處。各七炷氣即下。此穴尤為極要。而不可數灸。但極急。乃灸七炷耳。凡灸不廢湯藥。藥攻其內。灸泄其外。譬如開門驅賊。賊則易出。(外臺)

諸卒失血門

側柏散(衛生家寶) 療吐血下血。其證皆因內損也。或因酒食太過。勞損於內。或心肺脈破。血妄行。其血出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側柏葉(一兩半蒸乾) 人參(一兩) 荊芥(燒灰一兩)

上三味。為末。每服二錢。入飛羅面二錢相和。用新汲水。調如稀糊。啜服。血如湧泉。不過二服。即止。(拯急遺方。去荊芥。。此方原出中藏經。)

花蕊石散(十藥神書) 療五內崩損。噴血出斗升。用此療之。

花蕊石煅存性。研如粉。以童子小便一鍾。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調服三錢。甚者五錢。能使瘀血化為黃水。後以獨參湯補之。

療諸般吐血(聖濟) 硃砂 蛤粉(等分) 為末。酒服二錢。

療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藏。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用鄉外人家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一錢。(劉長春方)

暴驚風。九竅出血。其脈虛者。(直指)靈砂百粒。分三次。人參煎湯下。此證不可錯認。血得熱則宣流。妄用涼藥誤矣。

療人大驚。九竅四指岐。皆血濺出。乘患人勿知。忽以井華水。猛噀其面即止。此法。又療衄血。如神。(本草)

療大衄久衄。及諸竅出血。(聖惠)人中白一圍。雞子大。綿五兩。燒研。每服二錢。溫水服。(醫說不用綿。只用人中白味。)

凡耳目鼻血出不止。以涼水浸足。貼囟貼項。噀面。薄胸。皆妙。(本草)

山梔子散(本事) 山梔子不拘多少。燒存性。末之。搐入鼻中。立愈。

鼻衄過多。昏冒欲死。(本事)用香墨。濃研。點入鼻中。

補肺散(楊氏家藏) 療暴吐損肺。吐血不止。成煉鍾乳粉。

上每服二錢。煎糯米湯調下。立止。如無糯米。只用粳米。

瀉心湯(金匱) 療心氣不定。吐血衄血。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上水煎服。 加生地犀角。名犀角地黃湯。療熱甚血積胸中(拔萃)

吐血不止。就用吐出血塊。炒黑為末。每服三分。以麥門冬湯調服。蓋血不歸元。則積而上逆。以血導血。歸元則止矣。(諸證辨疑)

衄血不止。用白紙一張。接衄血令滿。於燈上燒灰。作一服。新汲水下。勿用病人知。(聖濟)

或吐血。或心衄。或內崩。或舌上出血。如簪孔。或鼻衄。或小便出血。並用亂髮灰。水服方寸匕。(聖濟) 肺疽吐血。發灰一錢。米醋二合。白湯一盞調服。(三因)

鼻血眩冒欲死者。亂髮燒研。水服方寸匕。仍吹之。(本草附方)

人參湯(直指) 療吐血咯血。 新羅人參。慢火煎服。

凡一切手足皮膚。偶然血出不止。或槍刀刺傷。或傷破血管。血出不止。急用手指緊捺患處。或麻繩扎住半日。或一日。即住。內急服補氣之藥為妙(危證簡便)

婦人產後去血多。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未止。心中懸虛。心悶眩冒。頭重目暗。耳聾懣。舉頭便悶欲倒。宜且煮當歸川芎各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即定。展轉續次。合諸湯療之。(千金。案此節局方三因。名芎歸湯是。)

耳目口鼻竅中。一時出血。藥不及煎。死在旦夕俄頃。用冷水。當面噀幾口。急分開頭髮。用粗紙數層。蘸醋令透。搭在囟門。血即止。次以當歸一兩。煎好。磨沉香五錢。加秋石三錢服之。如無秋石。以童便和服。亦可。(急救丹方。瘍醫大全。用沉香降香各五錢。不用秋石。唯用童便云。服之血自歸經。然後以四物湯。加人參黃蓍五味麥門冬。為湯服之。可收萬全之功。)

卒心腹痛門(附卒疝奔豚 積氣鬱冒)

卒心急痛。牙關緊閉欲絕。以蔥白五莖。去皮須。搗膏。以匙送入咽中。灌以麻油四兩。但得下咽即蘇。少頃蟲積皆化黃水而下。永不再發。累得救人。(瑞竹堂方)

陰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縮。六脈欲絕者。用蔥一束。去根及青。留白二寸。烘熱安臍上。以熨斗火熨之。蔥壞則易。良久熱氣透入。手足溫有汗即瘥。乃服四逆湯。若熨而手足不溫。不可療。(活人書)

必效療蜎心痛方。(外臺)熊膽如大豆。和水服大效。

附子建中湯(易簡) 療或吐或瀉。狀如霍亂。及冒涉濕寒。賊風入腹。拘急切痛。即小建中湯。加附子。去膠飴。

神仙沉麝丸(蘇沈良方) 療一切氣痛。不可忍者。

沒藥 血竭 沉香 麝香 辰砂(各一兩) 木香(半兩) 甘草(二兩)

上為末。熬甘草為膏。搜和。每服一丸。姜鹽湯嚼下。

小品解急蜀椒湯(外臺) 主寒疝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自汗出欲絕。

蜀椒(二百枚) 附子(一枚炮) 粳米(半升) 乾薑(半兩) 半夏(十二枚洗)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一兩炙)

上水煎。療心腹痛困急欲死。解結逐寒。上下痛良。

卒得諸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絞痛。自汗出欲死。此名寒疝。亦名陰疝。張仲景飛屍走馬湯。亦佳。(外臺方見中惡)

姜鹽湯(入門) 食物填塞心胸作痛。宜吐之。(當與乾霍亂互考)

返魂丹(十便良方) 療腸內一切卒暴百病。(即三物備急丸。當與乾霍亂互考。)

香附散(得效) 療心脾疼不可忍者。

良薑 香附(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米飲調下。

療暴心痛。面無顏色欲死方。(千金)以布裹鹽。如彈丸大。燒令赤。置酒中。消服之。利即愈。

療急心疼(劉長春方) 用定粉二錢。蔥白二寸。研爛。蔥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好酒送下。立效。

絳雪散(劉長春方) 療諸心氣痛。不可忍者神效。

硃砂(一錢) 金箔(三葉) 明礬(一兩枯)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輕者一錢。空心白湯送下。

療諸心氣痛(儒門事親) 用生礬一皂子大。醋一盞。煎七分服。立止。

療腹中疼痛。或寒或熱。或積良。或積血不辨。藥不能施。有起死回生之功。(危證簡便)生薑三四斤。搗爛。略擠去汁。入鍋炒熱。用布袱兩個。先以一個。包姜一半。熱鋪痛處。候熱氣蒸熨。冷即易之。勿令間斷。如姜炒乾。以所擠出薑汁拌之。須輪流換熨。痛止乃已。

療卒厥逆上氣。淹淹欲死。此謂奔豚病。(肘後)

生薑(一斤) 半夏 吳茱萸(各一升) 桂心(五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上水煎。 千金。名奔豚湯。療大氣上奔。胸膈中諸病。發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便悁欲死。

積氣從臍左右起。上衝胸滿。氣促鬱冒。厥者。先用醋炭法。熊膽小豆大。白湯化開。調辰砂末五七分。灌之。立醒。(本朝經驗)

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日夜疼悶欲死。(千金)以布裹椒包囊下。熱氣大通。日再易之。以消為度。

陰核入腹。急痛叫呼欲死。(本朝經驗)以手挽陰囊。令不上縮。山茶實不拘多少。銼細。水煎服奇效。

急喉痹門

喉痹垂死。止有餘氣者。巴豆去皮。線穿。內入喉中牽出。即蘇。(千金)

喉痹口噤不開。欲死。(本草附方)

草烏 皂莢

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擦牙。並搐鼻內。牙關自開。

又方(嚴氏)

草烏 石膽

等分為末。每用一錢。醋煮皂莢汁調稀。掃入腫上。流涎數次。其毒即破也。

解毒雄黃丸(局方) 解毒。療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僕。失音不語。或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鬱金 雄黃(研飛各二分) 巴豆(去皮出油十四個)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用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頭猶熱。灌藥不下。即以刀尺鐵匙斡開口。灌之。(拯急遺方。為末。用每服半字。如口噤咽塞。用小管吹入。)

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曏者。此為肺絕之候。用獨參湯。加竹瀝薑汁。又咽痛有陰氣大虛。陽氣飛越。脈必浮大虛。亦服此。(醫學綱目)

小便急閉門

凡飽食後。或忍小便。或走馬。或忍小便大走。及入房。皆致胞轉。臍下急滿不通。亂髮急纏如兩拳大。燒為末。醋四合。和二方寸匕。服之。(千金。三因云一法。與葵子等分為末。飲服一錢。)

凡尿不在胞中。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脹津液大通。即愈。(千金)

療胞轉小便不得。(千金)

蔥白(四七莖) 阿膠(一兩) 琥珀(三兩) 車前子(一升)

上水煎服。

療小便難小腸脹。不急療殺人。(本事)用蔥白三斤。細銼炒令熱。以帕子裹。分作兩處。更替熨臍下。即通。

療小便不通立效方。(聖惠)

燈心(二束) 生薑 黑鉛(各半兩錯為末)

上用井華水一大盞。煎取五分。去滓。以蔥一枚。慢火燒令熱。拍破。先安在臍內。後頓服。

療小便不通。腹脹氣急悶。(聖惠)

滑石(搗研) 自己腳手爪甲(燒灰細末)

上以水一大盞。煎滑石。至五分。去滓。調指甲灰服之。

螻蛄麝香散(聖濟) 療小便不通。諸藥無效。

螻蛄(活者一枚)

生研入麝香少許。新汲水調下。立通。

蔥白湯(得效) 療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膨急。氣上衝心。悶絕欲死。此由暴氣乘膀胱。或從驚憂。氣無所伸。鬱閉而不流。氣衝胞系不正。

陳皮(三兩) 葵子(一兩) 蔥白(二莖)

上水煎。

導氣除濕湯(蘭室) 療小便急閉。乃血澀致氣不通。而竅澀之證。

知母(酒洗) 澤瀉 黃柏(酒洗各二錢) 茯苓 滑石(為末各三錢)

上水煎。

療胞轉不得小便。(外臺)

吸芥真琥珀(一兩) 蔥白(十四莖)

上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蔥白末琥珀。細篩下湯中。溫服一升。日三服。(衛生易簡。不用琥珀。用滑石。)

療小便不出。胞轉膨滿欲死者。(衛生易簡)用亂髮。燒灰。冷水調下方寸匕。 又方。用發灰二錢。滑石末一錢。桃白皮煎湯調下。

小便不通。臍下狀如覆碗。痛悶難堪。療法有二。如氣不能化而不通。則陳皮茯苓湯。調木香沉香末二錢。空心服。兼用吐法以提之。如血汙於下而不通。則用桃仁承氣湯之類破之。(醫學綱目)

療實熱小便不通。(入門)砂糖水。調黑牽牛末一二錢。服探吐之。

又方(危證簡便) 食鹽三兩。火煅。和溫水二升。服之探吐。上竅通則下竅自利。妙法也。

附子散(醫統) 療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乃陽虛故也。曾服通利之藥不效者。宜服此。

附子(一個) 澤瀉(一兩) 燈心(二十莖) 水煎。

琥珀散(準繩) 療虛人心氣閉塞。小便不通。 用琥珀為末。每服一錢。濃煎人參湯下有驗。

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諸藥不效者。不過再服。(聖濟)用續隨子。去皮一兩。鉛丹半兩。同少蜜。搗作團。瓶盛埋陰處。臘月至春未。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湯下化破尤妙。病急亦可旋合。

又方(本草附方) 蓖麻仁三粒。研細入紙捻內。插入莖中即通。 又方。濕紙包白鹽燒過。吹少許入尿孔中立通。 又方。蚯蚓搗爛浸水。濾取濃汁半碗服立通。

小便不通。百藥無效。(危證簡便)大蒜甘遂。同搗作餅。貼臍上。以艾火灸二七壯極效。

小便急閉。下部脹痛悶亂。(本朝經驗)琥珀油(西洋來者)蘸紙捻。徐徐插入莖中五六寸許。良久抽出。尿從而通。此法甚捷。

卒暴雜證

(轉筋 牙關緊急 舌卒腫 目睛突出 落下頦 卒聾卒瘂 暴肓 瘡毒內攻 傷寒並熱霍亂)

轉筋入腹欲死者。(葉氏) 上以四人。捉手足。灸臍左邊二寸。十四壯。 又方。生薑一兩。擘碎。酒五盞。煮濃頓服。 又方。醋煮衣絮令微溫。裹轉筋處。 又方。濃煮鹽湯。通手足。洗胸脅間。

轉筋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其乳近兩旁。此千金妙訣也。甚則舌卷卵縮者。難療也。(醫學集成。案此法出千金。療霍亂轉筋。)

孫尚藥療腳轉筋疼痛攣急。(醫學綱目)

松節(三兩細銼如米粒) 乳香(一錢)

上藥。用銀石器內。慢火炒令焦。只留一分性。出火毒。研細。每服一錢。至二錢。熱木瓜酒調下。同是筋病。皆療之。 轉筋而疼。灸承山而可療。(針經指南)

療人呵欠口不能合。及卒然牙關緊急。水不能入。以致不救即死。(拯急遺方)

上用鹽梅二個。取肉擦牙。即當口開。若開又不能合。再用鹽梅肉。擦兩牙注。候開合當止。卻須服療風藥調理。

舌卒腫起。如吹泡。滿口塞喉。須臾不療殺人。(葉氏原出外臺)上以指刮破舌兩邊皮。或刀破。次用釜下墨煤。和鹽塗舌上。用酒調。亦得。

眼睛突出一二寸者。以新汲水灌漬睛中。數易之自入。(本草附方)

物傷睛突。輕者臉胞腫痛。重者目睛突出。但目系未斷者。即納入。急搗生地黃。綿裹傅之。仍以避風膏藥。護其四邊。(聖濟。本朝經驗。以唾塗睛納入。最妙。)

落下頦拿法。患者平身正坐。以兩手托住下頦。左右大指入口內。捺槽牙上端。緊下頦。用力往肩下。捺開關竅。向腦後送上。即投關竅。隨用絹條。兜頦於頂上。半時許去之。即愈。(正宗)

凡伸欠頰車蹉。但開不能合。以酒飲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即自正。(三因)

笑脫下頦。用線纏綿球二個。塞於左右牙床後。用手托上妙。(壽域)

療患乍瘂。用杏仁三分煎熬。別研。桂一分。和搗如泥。每用如杏核大。綿裹含。徐徐熱之。日五夜三服。最妙。(壽域) 又方。用皂莢一挺。去皮子。蘿蔔三枚。切片。水二盞。煎一盞服之。不過三四服。其聲即出。

耳卒聾閉。芥子末入乳汁。和以綿裹塞之。(外臺)

又方 巴豆一粒。紙裹。針刺孔通氣。塞之取效。(本草附方) 又方。蚯蚓入鹽安蔥內化水。點之。立效。

暴盲氣虛者。用大劑人參膏。血虛者大劑黃蓍當歸煎湯。調服人參膏。濕者。白朮為君。黃蓍茯苓陳皮為臣。附子為佐。最忌金石墜鎮之藥。以其神氣浮散於上。犯之必死。(張氏醫通)

瘡毒入腹心。上衝逆滿。(元戎)

綠豆粉(半錢) 干胭指(三分) 澱粉(三錢)

為細末。新水調下。神效。

追毒散(宣明) 療生瘡發悶。吐逆霍亂。

螺兒青 甘草(各一兩) 白礬(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立止。

療惡毒腫。或著陰卵。或著一邊。疼痛攣急。引入小腹。不可忍者。一宿殺人方。(千金)取茴香草。搗汁飲一升。日三四服。滓傅腫上。冬月闕生者。根亦可用。此是外國神方。起死回生神驗。

忽喘悶絕。不能語言。涎流吐逆。牙齒動搖。氣出轉大。絕而復甦。名傷寒並熱霍亂。(得效)

大黃 人參(各半兩)

上水煎熱服。

婦人急證門

芎歸膠艾湯(金匱) 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此湯主之。 集驗。療頓僕失踞。胎動不安腹痛。(外臺)

芎藭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 乾地黃(各四兩)

上水酒煎服。

佛手散(本事) 療妊孕至五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已。口噤欲絕。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此藥催生神妙。

當歸(六兩) 川芎(四兩)

上水酒煎服。口噤灌之。

奪命丸(大全良方) 專療婦人小產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增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汗。喘滿不食。或食毒物。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牡丹皮 茯苓 桂心 桃仁 芍藥

上各等分。為細末。以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淡醋湯送下。速進兩丸。至胎腐腹中危甚者。立可取出。(即金匱桂枝茯苓丸)

羚羊角散(濟生) 療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脈攣急。言語蹇澀。痰涎不利。或發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癇。

羚羊角 獨活 酸棗 五加皮(各半錢) 薏苡 防風 當歸 芎藭 茯神 杏仁(各四分) 木香 甘草(各二分半)

上生薑五片。水煎。

療諸痙子癇絕。起死也。當速辨竹作瀝汁。(外臺)

芩連四物湯(方考) 療子癇陰虛火亢。 四物湯黃芩黃連半夏(各等分)

生薑水煎。

鉤藤湯(大全良方) 療妊娠八九月。胎動不安。心腹㽲痛。面目青。冷汗出。氣欲絕。此由勞動用力傷胎宮。宜急療之。

鉤藤 當歸 茯神 人參(各一兩) 苦梗(一兩半) 桑寄生(半兩)

上水煎服。煩熱加石膏二兩半。臨產月。加桂心一兩。 孕婦忽然顛仆抽搐。不省人事。謂之子癇。用此湯。(金鑑)

二合湯(壽世保元) 療妊娠忽然口噤吐沫。不省人事。言語錯亂。 四物湯。合二陳。加麥門遠志石菖竹茹。

黑神散(大全良方) 療胎死腹中。緣兒死身冷。不能自出。服之暖其胎。須臾胎即自出。 本方有附子。無蒲黃。(本方見後)

加味芎歸湯(幼幼集成) 催生及產後。最為穩當。功亦鉅大。

當歸(一兩) 芎藭(五錢) 上青桂(二錢)

催生。但用此三味。水煎酒對服。立下。預防血暈。以本方加酒炒荊芥二錢。先將此藥煎好。俟胞衣已下。隨即服之。永無血暈之患。

脫花煎(景岳) 凡臨盆將產者。宜先服此藥。並療難產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 肉桂(一二錢或二錢)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一錢半)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亦妙。 水煎加酒對服。若胎死不下。及胞衣不來。再加芒硝五錢。氣虛困劇者。加人參二三錢。更加附子二錢。無不下者。此方比平胃散加芒硝。(出良方下死胎)功勝百倍。(幼幼集成)

療產難及橫生逆產。或血海乾枯。以致胎死不下。惶惶無措。死在須臾。(幼幼集成)

皮硝(五錢) 熟附子(一錢五分) 好酒 童便(各半杯)

同煎三沸溫服。立下。百發百中。

趙和叔傳下死胎方。(本事)

桂心末(二錢) 麝香(一個)

上同研。溫酒調服。須臾如手推下。何氏方。無麝香。每用桂末二錢。痛陣密時。用溫童子小便調下。名觀音救生散。兼療產難。及橫倒生。

奪命丹(產育集) 療胞衣不下。或惡血湊心。其證心頭迷悶。胎衣逆上衝心。須臾不救。其母即死。

附子(半兩炮) 牡丹皮(一兩) 乾漆(一分碎之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以釅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淡醋湯吞下。須臾又進二服。其胎衣立下。(拯急遺方。去牡丹。云。此藥可預先合下。備急為奇。)

產乳暈絕。含釅醋噀面即愈。凡悶即噀之。(千金)

黑神散(局炒) 方療產後血暈。神昏眼黑口噤。瘀血諸疾。血暈。胸腹脹痛氣粗。外證兩手握拳。牙關緊閉。此血逆也。宜此方。無脹無痛者屬虛。大劑芎歸湯。加肉桂。 黑豆(炒去皮半升) 熟地 當歸 肉桂 炮姜 甘草 芍藥 蒲黃(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半盞。童便半盞。同煎調下。

清魂散(產育) 療產後血暈極甚者。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

澤蘭葉 人參(各二錢半) 荊芥(十錢) 川芎(五錢)

上為末。溫酒調一錢。急灌之。下咽即開眼。氣定省人事。

牡丹散(產育) 療產後血暈。悶絕狼狽。若口噤則拗開灌之。

牡丹皮 大黃 芒硝(各一兩) 冬瓜子(半合) 桃仁(三七粒)

上水煎服。(即腸癰大黃牡丹湯是。)

獨得散(大全良方) 療產後血暈。昏迷不省。衝心悶絕。 五靈脂(二兩半炒半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口噤者。拗開灌之。入喉即愈。

產後血暈(便產須知) 鹿角(燒灰出火毒)

上為細末。好酒調下。即醒。行血極快。

氣脫證。產時血既大下。則血去氣亦去。故昏暈不省。微虛者少刻即蘇。大虛者竭絕即死。但察其面目。如眼閉口開。手撒手冷。六脈微細或浮。此即氣脫證。速用。 人參(五七錢至三十錢)

加入炒米煨姜紅棗煎湯。徐徐灌之。但得下咽。即可救活。若少遲延。則無及矣。(幼幼集成) 若兼口鼻氣冷。手足厥冷。此為真虛挾寒。速宜溫補。每用人參兩餘。而以姜附佐之。庶得回春。不可忽也。(醫學心悟)

一婦面白形長。心郁。半夜生產。侵晨暈厥。急於氣海。(臍下一寸五分)灸十五壯。而蘇。後以參朮等藥。服兩月而安。(丹溪纂要。案此氣脫證)

血運求療。極宜靜肅。喧叫則死。(簡明醫彀)

六味回陽飲(幼幼集成) 凡真元已敗。氣血既亡。陰陽將脫。非此莫能挽回。誠迴天贊化。第一之功。此景岳新方。知者尚少。

人參(一二兩) 附子(二三錢) 甘草(一二錢) 炮姜(二三錢) 熟地(五錢) 當歸(三錢)

上水煎。加鹿茸數錢。功更捷。

參蘇飲(大全良方) 療婦人產後。血入於肺。面黑髮喘。欲死者。(方見攧撲門) 產後氣喘。極危證也。因下血過多。孤陽上越。用參附湯。若因惡露不行。敗血上攻。面色紫黑。宜此方。(金鑑)

愈風散(中藏) 療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急。手足瘈瘲。如角弓狀。亦療血暈四肢強直。不省人事。或心眼倒築。吐瀉欲死。 荊芥穗(輕炒過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豆淋酒調下。用童便。亦可。其效如神。口噤者灌。齒齦噤者吹鼻中。皆效。(本草。名舉卿古拜散是。) 加當歸等分。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灌之。下咽即有生理。不問多少便服。不可以藥味尋常忽之。屢用救人有效。(十便。入門名古荊歸湯此清神氣通血脈。其效如神。)

乳自出如湧泉。甚而昏暈者。名乳厥。先以獨參湯灌之。更以十全大補湯。服數十劑方安。(證治大還)

小兒急證門

凡有臍風撮口。胎風撮口。鎖肚撮口。瘹腸撮口。卵疝撮口。皆出結鬱於腸胃。閉不得通。腹中滿脹。肚上青筋。撮口不乳。最為惡候。一臘內見之尤急。用紫丸子利之。才通疾去兒和。用者敬信而已。(直指)

紫丸(千金)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兩) 巴豆(三十枚) 杏仁(五十枚)

上為末。巴豆杏仁別研為膏。相和。更搗二千杵。入少蜜。同搗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兒服如麻子大一丸。與少乳汁令下。

龍膽湯(千金) 小兒初出。面目悉黃。而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皆是血脈不斂也。

龍膽 鉤藤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 甘草(各六銖) 大黃(一兩)

上水煎灌之。(原方有蜣螂二枚今依神巧萬全方。嬰童百問等去之。)

療小兒胎熱撮口。(聖惠)

牛黃(細研一錢) 竹瀝(一合)

上令勻。時時與少許服之。

瓜蒂散(袖珍小兒方) 療臍風撮口。吹入鼻內。啼則可療。又療小兒三歲。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則變為黃病。不急療殺人。

瓜蒂(七枚) 赤豆(七粒) 秫米(七粒)

上為末。用一豆許。吹兩鼻內。令黃水汁出。殘藥未盡。水調服之。得吐黃水。即瘥。

臍風一成。必有青筋一道。上行至肚。而生兩岔。宜灸筋頭三壯。截住。若見兩岔。即灸兩岔筋頭各三壯。十活八九。遲則上行攻心死矣。又法。以小艾炷。隔蒜灸臍中。(歐氏保嬰錄)

急驚屬實熱。宜用清涼。慢驚屬虛寒。宜用溫補。二病若霄壤之相隔。療法若冰炭之相反。而諸方書。多用一藥。以療二病。何其謬妄之甚也。(活幼心法)

嚏開散(活幼心法) 半夏(生用一錢) 皂角(五分)

上為細末。用一小豆許。用管子。吹入鼻立醒。

稀涎散(活幼心法) 每服二匙。白湯調下。若牙關緊不可開。即從鼻灌之。(方出中風門)

此二方。姑存以備驚風急用。

龍膽湯(千金) 療急驚身熱。面赤搐搦。上視牙關緊硬。口鼻中氣熱。痰涎潮壅。忽然而發。發過容色如故。有偶因驚嚇而發者。有不因驚嚇而發者。然多是身先有熱。而後發驚搐。未有身涼而發者。此陽證也。(方見前)

肘後療驚癇瘲掣。(幼幼新書) 上取熊膽一兩豆大。和乳汁。及竹瀝汁服。並良。得去心中涎效驗。

柴胡加大黃湯(袖珍小兒方) 療急驚風。最利痰熱。 即小柴胡湯。加大黃。(量虛實加之)

救急驚神方(滋德堂方) 生白石膏研末十兩。辰砂研末五錢。二味和勻。每服一歲至三歲一錢。四歲至七歲一錢五分。八歲至十二歲二錢。十三歲至十六歲二錢五分。用生蜜調下。

黑附湯(直指) 慢脾風之候。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不開。困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溫。而四肢冷。其脈沉微。陰氣極盛。胃氣極虛。十救一二。(活幼心法云。慢脾風者。即慢驚失理而甚者。其實難大分別。)

附子(炮三錢) 木香(一錢半) 白附子(一錢) 甘草(炙半錢)

上生薑五片。水煎。以匙送下。加人參一錢半。名黑附子湯。(保嬰撮要)

虛風湯(幼幼新書) 療慢驚多因吐瀉。或因久瀉而得之。身冷麵或白或黃。不甚搐搦。目微微上視。口鼻中氣塞。大小便清白。昏睡露睛。筋脈拘攣。此危證也。

黑附子 南星(各一個) 白附子(七個) 全蠍(一個)

上水煎。

肘後療卒得癇方。(外臺)

鉤藤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如小棗大。

人參牛黃散(總微論) 療小兒驚熱。

牛黃 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以薄荷水調下。最佳。

琥珀散(嬰童百問) 療小兒急慢驚風。入口立效。驚癇發作。常服除根。

辰砂(一錢半) 琥珀 牛黃 天麻 殭蠶 全蠍 白附子 乳香 蟬蛻 代赭石(煆醋淬七次各一錢) 麝香 片腦 牛膽南星(各一字)

上為末。薄荷湯下。慢驚加附子一分。(薛氏撮要。去龍麝。)

紫金錠(類萃) 療一切驚風癇證。痰涎壅盛。功過牛黃等劑。(即萬病解毒丸。加雄黃辰砂。方出中飲食毒門。)

暴喘。俗傳為馬脾風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用牛黃奪命散。後用白虎湯平之。(醫學綱目) 馬脾風。在百日內者。不理。

牛黃奪命散(綱目) 療小兒肺脹。喘滿胸膈起急。兩脅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喝。聲嗄而不鳴。痰涎潮塞。俗云馬脾風。若不急療。死在旦夕。

白牽牛 黑牽牛(各一兩半生半熟) 大黃 檳榔(各一兩)

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加蜜少許。(幼幼集成。去檳榔。加枳實。)

無價散(綱目) 療風熱喘促。悶亂不安。俗謂之馬脾風。

辰砂(一錢半) 輕粉(五錢) 甘遂(麵裹煮焙乾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用溫漿水少許。入滴油一點。挑藥在上。沉下去卻。以漿水灌之。立效。(入門。名馬脾風散。)

又一法(綱目) 小兒喘脹。俗謂之馬脾風。又謂之風喉者。以草莖量病兒手中指里。近掌紋。至中指尖截斷。如此二莖。自乳上微斜直立兩莖。於梢盡頭。橫一莖。兩頭盡頭點穴。灸三壯。此法多曾見愈。

小兒生下。有走馬候。甚即遍沾作崩砂候。牙邊肉腫。爛齒齦紫色。口內氣臭。身微有潮熱。吃食不得。齒縫出鮮血。齒動似欲脫。肉爛自漏落。此候因肚中疳氣盛。而奔上上焦。熱蒸得牙如此。若先落齒一個即死。不活。先以淡鹽湯洗口內。次摻藥。

譚氏殊聖療走馬疳方。(幼幼新書) 上用尿桶內白。不拘多少。焙乾為末。入麝香少許。研細揩牙立效。

聖散子(新書) 療小兒走馬疳。

膽礬 龍膽草(各一兩)

上同於瓦瓶中。煅煙盡。略存性。貼瘡上。(入麝香少許。名黑神散。)

雄黃散(新書) 療走馬疳。

雄黃(半兩) 水銀 銅綠(各半錢) 麝香(半字)

上先將雄黃。同水銀研。令星盡。次入銅綠麝香。研勻細。先用鹽漿水揩患處。搵冷干。次貼藥。有涎吐之。先翦去死肉。貼藥。其效甚捷。

檳榔散(新書) 檳榔 大黃 青皮(各一分) 黑牽牛(一錢) 木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蜜水下。

牛黃散(新書) 甘草(二兩) 鬱金(一兩) 馬牙硝(半兩) 硃砂(二錢)

上為細末。袞伴令勻。每服一錢。或半錢。新汲水調下。 上二方。並療走馬疳。

黃連解毒湯(兒科方要) 療牙疳。清血中之熱。瀉胃中之火。

黃連 甘草 玄參(各一錢) 射干(一錢半) 貝母 桔梗 連翹(各七分) 生地(八分) 犀角(水磨一錢藥熟入)

水煎服。

三黃犀角地黃湯(本朝經驗) 走馬疳宜速服之。 即三黃湯合犀角地黃湯。

療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臍上下左右。去臍各半寸。並鳩尾骨下一寸。凡五處。各灸三壯。仍用酒和胡粉。塗其腹。(得效)

小兒暴腹滿欲死。半夏不以多少。微火炮為末。酒和為丸。如粟米大。三五粒。淡薑湯。或蜜湯下。(得效)

小兒中惡暴死。蔥白納下部。及鼻中立活。或用菖蒲著舌底。及吹入兩鼻兩耳中效。(得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