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绪言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它继承了曾国藩、李鸿章等出卖国家和反人民的罪恶事业,又替蒋介石政权提供了军事独裁的可耻榜样。在它的统治下,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另一方面,它的黑暗统治却又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醒和革命斗争,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力量就是在这个时期生长和发展起来的。

北洋军的前身是“新建陆军”。从一八九五年“新建陆军”产生至一九二八年北洋军阀的末代统治者垮台,前后共计三十三年。

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前后共计十七年,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袁世凯当权时期:从一九一二年袁氏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取得临时大总统,到一九一六年洪宪帝制失败毙命新华宫止,前后共计五年。

第二阶段,袁的继承者皖系首领段祺瑞当权时期:一九一六年段任内阁总理后,对内执行“武力统一”政策,对外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北洋派内部因权利之争分裂为直皖两系。一九二〇年爆发了直皖战争,段氏兵败下台,前后共计四年。

第三阶段,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当权时期:一九二〇年直系战胜皖系后,实际上已控制北京政府。一九二二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又打败了奉系军阀。一九二三年曹锟以贿选当上了总统,其实权则移于部下吴佩孚之手。一九二四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系打败,直系政权瓦解,前后共计四年。

第四阶段,从一九二四年奉系首领张作霖战胜直系,实际上控制北京政府,到一九二八年为南方军所败,逃回关外,在沈阳附近皇姑屯被炸身死,为期也近四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方(主要在西南方面)还存在地方军阀,不受北京政府的管辖,所以北洋军阀实际上不能控制全中国。北京政府总统也不一定由北洋军阀担任,但其实质上是北洋军阀的工具。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十七年中,北京政府前后更换了十三任总统[1],四十六届内阁。这种走马灯式的政府,是北洋军阀内部争权夺利的反映,帝国主义争夺中国势力不平衡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反映。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世凯及其继承者们,坚持“武力统一”政策,发动过几次南北战争,他们所炫耀的北洋派的武力,由于内部分化而日益削弱,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以致北不能统一北,南不能统一南,并由此发展为北与北战,南与南战的军阀混战之局。最后北京政府政权为国民党新军阀所取代。

北洋军阀各派系都有其帝国主义的背景。一般说来,袁世凯亲英美,段祺瑞、张作霖亲日,曹锟、吴佩孚又亲英美。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袁世凯想做皇帝,由于欧战发生,西方国家无力相助,袁就不惜以国家的主权命脉献给日本,以交换日本不干涉中国帝制;张作霖入关做了“大元帅”,又想联英美以反对日本的独霸之局。这些变化说明了一个真理,主子与奴才的关系,也是以当前的利害为转移,不是一成不变的。

历史不能分割。要了解北洋军阀产生的历史背景,必须从清政府后期西方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开始对清政府给以沉重的打击,而当清政府完全就范之后,又转而利用清政府作为间接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这一时期说起。

一八四〇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肮脏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揭开了资本主义列强掠夺中国资源、奴役中国人民的序幕。一八四二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订立了《南京条约》,开辟了五口通商,并使香港由英国占据。

与此同时,美国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也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一八四四年,美国派第一任驻华公使顾盛带领战舰四艘来华,威逼清政府与之签订《望厦条约》,用“最惠国待遇”的条文,取得了英国以武力在中国所取得的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和领事裁判权等权利。

一八五六年,英国派遣舰队驶入广东省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舰队开在前面掩护它们前进。清朝炮台守兵看见是中立国的船只,不便开炮轰击,致使英国舰队得以安全前进,由此发生了炮打广州城和焚烧城外民房数千家的大暴行。

一八五八年,英法联军再犯广州前,曾邀美国参加。美国总统布加南决定中立,但又派遣美国舰队随同出发,准备在适当时机出面来“调停”。是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美国轻而易举地与清政府订立了《天津条约》,分尝了胜利的果实。

一八五九年,英法联军由大沽口驶入白河,被中国守兵击沉英舰四艘,英国舰队司令霍布中弹受伤。美国舰队司令达特纳尔令所部水兵向白河两岸开炮,掩护英法两国舰队退出白河,驶回上海。同时,美使华若翰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线,从北塘入京,换约而返。

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毁了圆明园。此后还发生了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以及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件。这些战争和暴行,一次又一次地暴露了这批文明强盗的本来面目,从而促进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

帝国主义能够打败腐朽的清政府,但是打不败英勇的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门户的一天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前赴后继的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这些斗争又随着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而日益发展。

先是,一八五一年,中国南部崛起了太平天国革命,起义军很快地推进到长江流域和淮河以北。太平天国虽在一八六四年被国内外联合起来的反动势力所镇压,但它严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威信,并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一九〇〇年,帝国主义联军以屠杀焚掠等残酷手段扑灭了北方义和团的反帝运动,占领了中国首都北京,但终于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是不可被征服的,因而感到利用清政府作为间接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既省力而又惟一可行的办法。它们在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就范之后,就转而积极地支持这个政权。

同时,清政府对外不能进行抵抗,对内又害怕人民的力量发展起来将要推翻它的统治权,就悍然不顾地采取了“宁亡于外寇,不亡于家奴”的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一道,残酷地镇压本国人民。

自一九〇〇年以后,清政府对帝国主义采取了有求必应和来者不拒的态度,甚至主动地求助于帝国主义,共同镇压中国人民。至于对外赔款与丧权辱国的一切损失,则都转嫁在人民身上,皇帝与贵族却仍然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

由此可见,当时帝国主义已从打击清政府转变为利用清政府,清政府已从盲目排外转变为投降媚外,帝国主义与封建王朝在反人民的共同点上结合起来了。

在这一新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农村经济受到极大破坏,全国成为帝国主义工业品的倾销市场,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贫困和破产。这些痛苦的实践教育了中国人民,要救国必须打倒帝国主义,而要打倒帝国主义,就首先必须打倒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封建王朝。打倒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双重政治任务。

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总目标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矛盾。因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手段。有些时期,某几国结成一伙来对付另外的一伙,有些时期,由于利害一致,成立了联合侵略阵线来共同宰割中国。

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存在于从南方侵入中国的英国与从北方侵入中国的帝俄之间。英国刚开始是与法国结成一伙的,后因法俄有军事同盟关系,而帝俄对东北和华北又有独占的野心,它就找到日本代替法国作为抵制帝俄和侵略中国的得力助手。美国对中国则以伪善的姿态出现,但也企图利用日本作为进攻中国和侵略亚洲的跳板。于是英、美、日三国所形成的一伙与俄、德、法三国的一伙互相对立,因此引起帝国主义之间的一次战争——一九〇四年的日俄战争。

为了具体描绘北洋军阀的全貌,我们就从北洋军阀的开山老祖袁世凯从军发迹写起。

* * *

[1] 包括临时总统、临时执政、摄政内阁、大元帅等不同的称谓。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