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祖剂

卷之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越鞠丸

一名芎術丸。治六郁胸膈痞滿,或吞酸嘔吐,飲食不化。薛立齋方加山楂、麥芽。

蒼朮(米泔浸,炒)。撫芎。山梔(炒黑)。香附(醋炒)。神麯(炒香)

上各等分,為末,滴水丸,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沸湯下。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乃經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

按丹溪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蒼朮、撫芎,總解諸郁,隨證加入諸藥。凡郁皆在中焦,以蒼朮、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假如食在氣上,只提其氣,則食自降矣。又云:蒼朮、山梔,大能除郁。因食冷物,鬱火於脾胃中,脾胃屬土,伏火地中,此病多因血虛而得。又有胃虛過食冷物,郁陽氣於脾胃中者。

食鬱,越曲丸。

即越鞠丸加山楂、砂仁,治食噎膈。

茭山五郁湯。

即越鞠丸去蒼朮,加青皮、甘草,能解諸郁。

痰火,越鞠丸。

即越鞠丸加海石、南星、栝蔞、青黛,治痰因火動,令人𩞄雜。

火鬱,越鞠丸。

即越鞠丸加青黛。治七情拂鬱,吞酸,小便赤,脈來沉數者。

六郁湯。

即越鞠丸合二陳湯,加砂仁,治諸郁。血鬱,加桃仁、紅花、牡丹皮。氣鬱,加烏藥、木香。痰鬱,加南星、枳殼、小皂莢。濕鬱,加白朮,倍蒼朮。熱鬱,加黃連,倍山梔。食鬱,加山楂、麥芽、青皮,倍神麯。

氣鬱湯。

即越鞠丸無神麯,合二陳湯加貝母、蘇葉、木香、檳榔、生薑煎服。治因求謀不遂,或橫逆之求,或貧窘所迫,或暴怒所傷,或悲哀所致,或思念太過,皆為氣鬱,其狀胸滿脅痛,脈沉而澀者也。

濕鬱湯。

即越鞠丸無神麯、山梔,合二陳湯,白朮、厚朴、羌獨活。治因雨露所襲,或嵐氣所侵,或坐臥濕地,或汗出衣衫,皆為濕鬱。其狀身重而痛,倦怠嗜臥,遇陰寒則發,脈沉而細緩者是也。

血鬱湯。

用香附便制二錢,牡丹皮、赤曲、通草、山楂、麥芽、蘇木、穿山甲、降香(各一錢)、紅花(七分),水酒各半煎,去滓,入桃仁泥七分,韭汗半盞,和勻溫服。治七情鬱結,盛怒叫呼,或起居失宜,或挫閃致瘀,飢飽勞役,皆能致血鬱,其脈沉澀而芤,胸脅常如針刺者是也。

熱鬱湯。

即涼膈散去硝、黃,加麥門冬、鬱金、栝蔞穰,治非陰虛,非陽陷,亦不發熱,而常自蒸蒸不解者。或問:何不用蒼朮、香附、撫芎?曰:火就燥,燥藥皆能助火,故不用也。

枳朮湯。

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

枳實(七枚,苦寒)。白朮(二兩,甘溫)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耎,即當散也。潔古枳朮丸,用枳實麩炒四兩,白朮土炒八兩,為細末,荷葉煨飯,入湯杵膏,去滓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飲下,或用荷葉陳米煎湯發丸更妙。治胸膈痞滿,宿食不消,能強胃。

半夏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半夏(四兩),薑製。治食冷傷脾胃,胃中有痰。

橘皮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橘皮(四兩),治老幼元氣虛弱,飲食不消,或臟腑不調,心下痞悶。

橘半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橘皮、半夏(各四兩),寬中健脾。

木香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木香(二兩),破痰順氣,消化宿滯,開胃進食。

香砂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砂仁、香附(各二兩),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胸膈痞悶。

鞠柏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神麯、麥、柏(炒,各四兩。)治飲食過多,不能克化,以致心腹脹悶不快。

加味枳朮丸。

即鞠柏枳朮丸加半夏、山楂(各四兩)、薑黃、陳皮(各二兩)、木香(一兩),治痞消食,化痰止嗽,寬中利膈,助胃和脾。一方無半夏,名枳實丸,治積塊。一方無橘皮、半夏、木香,有砂仁。

橘連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橘皮、黃連(各四兩),治傷肉味痞滿。

三黃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黃芩、黃柏、黃連,清痰利胸膈。一方加陳皮、神麯,去黃柏,加大黃,治傷肉食麵食辛辣味厚之物,填塞胸中,致滿悶不快。

芩連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黃芩、黃連(各二兩),清心化痰。

平補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陳皮、黃連(各二兩)、白芍藥(三兩)、人參、木香(各一兩),減白朮(三兩)、枳實(三兩),平補氣血,去痰通氣。

木香乾姜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木香、乾姜(各二兩),破除寒食滯氣。

木香人參枳朮丸。

即枳朮丸加木香、乾姜、人參、陳皮,開胃進食。

枳實導滯丸。

即枳朮丸加大黃、黃連、黃芩、神麯、茯苓、澤瀉,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消化而作痞滿。

枳實消痞丸。

即枳朮丸加四君子湯。黃連半夏厚朴乾薑麥芽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脈弦者。

除濕益氣丸

即枳朮丸加神麯、卜子、炒黃芩、紅花,治傷濕面,心腹滿,肢體沉重。

白朮丸。

即枳朮丸加橘、半、神麯、黃芩、白礬,治傷豆粉、濕面、油膩。

香蔻和中丸

即橘半枳朮丸加木香、白豆蔻(各二兩),治痰食氣逆。如胃脘痛,加草豆蔻(四兩)。若氣升,加沉香(二兩)。

消飲丸。

用白朮(八錢)枳實麩炒,半兩茯苓去皮乾姜泡,各(三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治療酒澼停飲,痰水不消,滿逆嘔吐,目暗耳聾,脅下急痛,腹中水聲。

術香和中丸。

用白朮(一兩二錢)枳實麩炒(二錢半)半夏制陳皮去白(各一兩)厚朴(制,一兩)檳榔(四錢半)木香不見火(三錢半)甘草(炙,三錢半)上為末,薑汁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白湯送下。治病久虛弱,懨懨不能食,而臟腑或秘或溏。此胃氣虛弱人,常服則和中理氣,消痰去濕,厚腸胃,進飲食。

茯苓丸

即只術丸合六君子湯,加葛根、乾薑、肉桂,每味各一兩,如法炮製,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空心下。治妊娠阻病,心中煩憒,頭目眩重,憎聞食氣,嘔逆吐悶,顛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勝持。常服此藥,消痰水冷,能食,強力養胎,當先服半夏茯苓湯,次進此藥。

複方

枳朮二陳湯。

即枳朮湯合二陳湯。治脾胃痰飲,胸膈不利。

香連丸。

出兵部手集。治赤白諸痢,裡急後重,腹痛等症,其效如神。

宣黃連(苦寒)。廣木香(辛溫)

上二味等分,搗篩,白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飲下,日再服。久冷者,以煨蒜搗和丸之,不拘大人、嬰儒皆效。易簡方黃連用吳茱萸炒過(四兩)、木香麵煨(一兩),粟米飲丸。錢仲陽香連丸加煨熟柯子肉。治小兒冷熱痢,加煨熟肉豆蔻。又治小兒瀉痢,加白附子尖。又治小兒氣虛瀉痢腹痛。劉河間治久痢,加龍骨。朱丹溪治禁口痢,加石蓮肉。王氏治痢而渴者,加烏梅肉,以阿膠化和為丸。濟生方秘傳香連丸用黃連(四兩)、木香(二兩)、生薑(四兩),以姜鋪砂鍋底,次鋪連,上鋪香,新汲水三碗煮,焙研,醋調蒼朮糊為丸,如常服五次。韓飛霞四制黃連丸用黃連(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酒浸炒,一分用薑汁炒,一分用吳茱萸湯浸炒(一分),用益智仁同炒,去益智研末,加白芍藥酒煮切焙(四兩),使君子仁焙四兩,廣木香(二兩),為末,蒸餅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食前下,日三服,治五疳六痢,忌豬肉冷水。愚按:痢疾古名滯下,此濕熱之證也。蓋黃連性寒而燥,寒能清熱,燥能去濕,故治痢以之為君,佐以木香之辛溫以疏通鬱滯,使君臣相佐,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也。然治痢當分初中未三治,初宜用香連加檳榔、大黃等分為丸以順利之,中宜竟用香連或連用茱炒,若久而不止,方用訶子、肉蔻、龍骨等藥止澀,庶不失先後之序。

大香連丸。

用黃連去蘆毛(二十兩),吳茱萸去枝梗(十兩),同炒令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四兩八錢八分,為細末,醋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空心食前,日進二三服。治男婦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泄瀉煩渴,水穀不化,腹脹腸鳴,胸膈痞悶,脅肋脹滿,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夜起頻並,不思飲食,或小便不利,肢體怠惰,漸即瘦弱。薛立齋將黃連、茱萸二味,用熟水拌勻,入瓷器內,置熱湯中頓一日,同炒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未飲為丸。

戊己丸

用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等分,為細末,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空心下,日三服。治脾胃受濕,泄利不止,臍腹刺痛,米穀不化;亦治小兒疳氣下痢。

變通丸。

用川黃連去毛,吳茱萸湯泡過,各二兩,同炒香,揀出,各為末,以粟米飯和丸,如桐子大,各收。每服三十丸,赤痢用黃連丸,甘草湯下;白痢用茱萸丸,薑湯下;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此乃浙西河山純老方,救人甚效。

左金丸

用黃連(六兩)、茱萸(一兩)同炒為末,神麯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薛立齋用白朮陳皮湯下,治肝火脅肋刺痛,或發寒熱,或頭目作痛,泄瀉淋秘,一切肝又之症皆效。

黃連阿膠丸。

用黃連(三兩)、茯苓(二兩)為末,阿膠(一兩)炒末,水化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治脹,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裡急後重,腹痛口燥,煩渴便閉。

駐車丸。

用黃連(三十兩)、乾薑(炮十兩)、當歸去蘆(十五兩)為細末,另用阿膠(十五兩)炒珠為末,以醋煮成膏,和前末為丸。每服三十丸,食前水飲下。治下痢腹痛,無問新舊冷熱膿血,日夜無度者。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用黃連、黃芩、乾薑、人參。治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若食入口即吐者。

小駐車丸。

用當歸去蘆(二兩)、訶子炮去核(一兩)、乾薑炮、黃連去須(各三兩)為末,用阿膠(一兩三分)水煎汁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二十丸,飯飲下。治小兒冷熱不調,乳哺失節,泄瀉不止,下痢鮮血,赤多白少,腹痛後重,腸胃虛滑,便數頻並,減食困倦。

太平丸

用天門冬、麥門冬並去心,知母、貝母、款冬花、杏仁去皮尖(各二兩),當歸、生地黃、黃連、熟地黃、阿膠蛤粉炒(各一兩半),蒲黃、京墨、桔梗、薄荷(各一兩),麝香少許另研,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睡細嚼,薄荷湯送下。治癆證久嗽肺癰,並宜噙服,決定除根。

二神丸

治脾胃虛弱,侵晨五更作瀉,或全思食,或食而不化。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二味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水煮熟,去姜,取棗肉和藥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愚按許叔微學士本事方雲:孫真人言補腎不若補脾。予曰: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虛弱,則陽氣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氣寒,令人胸膈痞塞,不進飲食,遲於運化,或腹脅虛脹,或嘔吐痰涎,或腸鳴泄瀉。譬如釜中無火,物終不熟,飲食何能消化?二神丸治脾胃虛寒泄瀉,用破故紙補腎,肉豆蔻補脾,二藥雖兼補,但無斡旋子,往往常加木香以順其氣,使倉廩空虛,則受物矣。屢用俱效,不可不知。

三神丸

即二神丸加木香(二兩),治見前。

四神丸

即二神丸加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為細末,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湯下。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瀉痢腹痛等證。一方用二神丸加木香、茴香炒(各一兩),一方用神麯、麥芽(各一兩),俱名四神,治脾泄腎泄。

青娥丸

用破故紙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薑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個),為末,以蒜搗膏(一兩),和丸桐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婦人淡醋湯下。治腎氣虛弱,風冷乘之,或血氣相搏,腰痛如折,俯仰不利,或因勞役傷腎,或濕痹傷腰,或墜墮敗傷,或風寒客搏,或氣滯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間如物重墜,起坐艱辛者,悉能治之。常服壯筋骨,活血脈,烏髭鬚,益顏色。

補骨脂丸。

用破故紙(十兩)揀淨去皮,洗過曝,搗篩令細,胡桃瓤(二十兩)湯浸去皮,細研如泥,更以好蜜和令如飴糖,瓷器盛之,旦日以暖酒二合,調藥一匙服之,便以飯壓,不飲酒入,以暖熟水調之,禁蕓薹羊肉,治陽氣衰絕,眾疾俱作,久服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添筋骨。此唐相國所傳,訶陵國舶主李摩訶方也。按:破故紙辛溫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克實,澀以治脫也。胡桃甘溫屬木,潤燥養血,血屬陰惡燥,故油物以潤之,佐破故紙,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語云: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

補骨脂丸。

用補骨脂(四兩,炒香)菟絲子(四兩)酒蒸胡桃肉(一兩,去皮)乳香沒藥沉香(各研,二錢半)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自夏至起,至冬至止,日一服。治下元虛敗,腳手沉重,夜多盜汗,縱欲所致。此藥壯筋骨,益元氣,其方乃唐宣宗時,張壽太尉知廣州,得之番人者。

養血返精丸。

用破故紙(炒,二兩)、白茯苓(一兩)為末,沒藥(五錢)以無灰酒浸(高一)指,煮化和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𥭕有人服此,至老不衰。蓋故紙補腎,茯苓補心,沒藥養血,三者既壯,自然身安。

金鎖正元丹

用破故紙酒浸炒(十兩)、肉蓯蓉洗淨焙乾、紫巴戟去心、葫蘆巴炒(各一斤)、五倍子、茯苓(各八兩)、龍骨、硃砂(各三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治元臟虛寒,飲食減少,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多異夢,心鬆盜汗,小便滑數,遺精白濁等症。

青木香丸

用破故紙炒香蓽澄茄(各四十兩)木香(二十兩)檳榔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另用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別搗取末一百二十兩,令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湯、熱水任下,食後服。每酒食後可服五丸或七丸。小兒一歲服一丸,懷妊婦人不得服之。能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中煩悶,痞塞腫滿,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並宜服之。

五味子丸

用破故紙炒人參五味子白朮(各二兩)山藥炒白茯苓(各一兩半)吳茱萸川巴戟去心,肉果麵裹煨(各一兩)龍骨煅(五錢)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治下元虛寒,火不生土,及腎中之土不足,以致關門不閉,名曰腎泄,亦名脾腎泄。

縮泉丸。

治小便頻數,此脬氣不足也。

留州益智子(鹽炒,去鹽)。天台烏藥

上二味等分為末,酒煮山藥粉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萆薢分清飲。

用前方加萆薢、石菖蒲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入鹽一捻,煎七分,食前溫服。治白濁頻數,淤面如油,澄下如膏,乃真元不足,下焦虛寒。按楊子建云:凡人小便頻數,不計度數,便時莖內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熱,不通水液,只就小腸,大腑愈加干竭,甚則渾身熱,心思水,如此即重證也。一方加茯苓、甘草。

烏沉湯。

用天台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爁,四兩)為末,每服半錢,姜鹽湯空心點服。治一切氣,一切冷,補五臟,調中壯陽,暖腰膝,去邪氣,冷風麻痹,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俯仰不利,風水毒腫,吐瀉轉筋,症癖刺痛,中惡心腹痛,鬼氣疰忤,天行瘴疫,婦人血氣痛。一方用香附子(二兩)烏藥(一兩)甘草(一分)為末,薑湯服,名小烏沉湯。

香烏散。

用香附、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一二錢。飲食不進,薑棗湯下。瘧疾,乾薑白鹽湯下。腹中有蟲,檳榔湯下。頭風虛腫,茶湯下。婦人冷氣,米飲下。產後血攻心脾痛,童便下。婦人血海痛,男子疝氣,茴香湯下。

四磨湯。

用人參、烏藥、檳榔、沉香各磨濃汁七分,合煎,細細嚥之。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

五磨飲。

即四磨湯去人參,加枳實、木香,治氣厥暴死。

六磨湯。

即四磨湯加木香、枳殼。一方無人參,有大黃,亦各六磨湯。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七香丸

用益智仁(炒,六十兩)甘松(炒,八十兩)香附(炒,去毛)丁香皮甘草(炒,各百二十兩)蓬莪朮煨,乘熱縮砂仁(各二十兩)為末,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薑湯、熟水任下。或氣脹滿,磨烏藥水煎湯下。或酒食過度,頭眩噁心,胸膈滿悶,先嚼二十丸,後吞二十丸,生薑、紫蘇湯下。此藥性溫平,不動臟腑,能溫中快膈,化積和氣。治中酒吐酒,嘔逆咽酸,氣膈食噎,飲食不下,冷涎翻胃,腹脹脾疼,遠年茶酒食積,眼臉俱黃,赤白痢疾,脾毒泄瀉,婦人脾血氣,小兒疳氣,並宜服之。元戎有木香。

集香丸

用烏藥、益智仁、白豆蔻、砂仁、藿香、丁香、白檀、沉香、人參、茯苓、陳皮、甘草。一法:噎食加柿霜。一法:加廣朮。一法:加香附子。一法:加乾薑。隨證定奪分兩,為末,點服。海藏云:損其氣者,以此藥接之。

五香散

用:木香丁香乳香藿香沉香(各等分)上渣後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食後溫服。能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導壅滯,發散邪熱。治陰陽之氣鬱結不消,諸熱蘊毒,腫痛結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惡心,寒熱氣惡。

七香丸

即五香散加檀香、零陵香各等分,人參、檳榔減半,為末,蜜丸梧子大,細嚼米飲下。治脈伏不見,心腹痛欲絕者。

勻氣散。

即五香散去沉、乳,加檀香、甘草、白蔻、砂仁,等分為末,白湯調服。治氣滯不勻,胸膈虛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脹滿噎塞,止嘔吐噁心。常服調順脾胃,進美飲食。

五膈寬中散。

用香附子炒去毛,厚朴去皮,薑汁炒熟(各十六兩)。甘草(五兩)。砂仁。丁香。青皮。陳皮(各四兩)。木香(三兩)。白豆蔻(去皮,二兩)為末,每服二錢,入生薑(二片),鹽少許,汁陽點服。治因憂恚寒熱,動氣傷神,致陰陽不,腑臟生病,結於胸膈之間,遂成五膈之病。一曰憂膈,胸中氣結,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短氣。二曰恚膈,心下實滿,噫輒醋心,飲食不消,大小便不通。三曰氣膈,胸脅逆滿,噎塞不通,噫聞食臭。四曰寒膈,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腹上苦冷,雷追繞臍痛,不能食肥。五曰熱膈,五心中熱,口中爛生瘡,四肢煩重,唇口乾燥,身體或熱,腰痛背疼,胸痹引,皆不能多食,及一切氣疾,並皆治之。明醫雜著名木香寬中丸。薛立齋云:脾胃虧損之症,不可多服,當與六君子湯兼服之。

蘇合香丸。

用白朮、青木香、烏犀屑、香附子炒去毛、硃砂研水飛、訶黎勒煨取皮、白檀香、沉香、麝香研、丁香、蓽茇(各二兩)、龍腦研、薰陸香別研各一兩,上為細末,另用安息香(二兩)別末,無灰酒一升熬膏,以蘇合香油一兩,入安息膏內,煉蜜和劑,每兩分作十丸,用蠟殼封裹,每服一丸,沸湯或溫酒化下。治卒中昏不知人,及霍亂吐瀉,心腹撮痛,鬼疰客忤,癲癇驚悸,或癲撲傷損,氣暈欲絕,凡是倉卒之患,悉皆療之。

安息香丸

用肉桂(去粗皮,二兩半)訶子(炮,取皮,二兩)阿魏細研,白麵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當歸湯洗,切片,焙乾乾薑炮,去皮肉豆蔻去殼川芎丁香皮縮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麵炒益智仁去皮白豆蔻去皮(各一兩半)硇砂酒半盞,化去石,入蜜中檳榔炮蓽澄茄芍藥莪朮三稜炮安息香酒半盞,化去沙,入蜜香附去毛茴香微炒,各半兩胡椒高良薑木香沉香乳香微研丁香各一兩上件藥,除安息香、硇砂外,並一處搗,羅為細末,用蜜(三十兩)入安息、硇砂於蜜中,煉熟劑上件藥,杵一二千下,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下,濃煎生薑湯下亦得,食前服。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噁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可思飲食。

丁沉煎丸

用丁香(十二兩)沉香(二兩)木香(一錢半)丁皮(一兩)白豆蔻(九兩半)上為細末,用甘草熬膏為丸。每服一丸,含化,空心食前服。治心胸痞悶,噫醋吞酸,嘔逆痰水,津液不收,兩脅刺痛,腹中堅滿,口舌無味,可思飲食。

蒼朮散。

治風寒濕熱,令足膝痛,或赤腫,骨間作熱痛,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痿躄腳氣等症。

蒼朮(用米泔浸一日夜,鹽炒)。黃柏(去粗皮,酒浸日夜,炙焦。各五錢)

上二味,作一服,用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日進二三服。一名二妙散。東垣云:黃柏、蒼朮乃治痿要藥,加牛膝名三妙散。

交加丸

用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米泔浸炒,一分鹽水浸炒,一分川椒炒,一分破故紙炒。黃柏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酒炒,一分童尿浸炒,一分小茴香炒,一分生用。揀去各藥,只取術、柏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下。能生水降火,消除百病。

坎離丸

用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川椒(一兩,炒,一分)破故紙(一兩,炒,一分)五味子(一兩,炒,一分)川芎藭(一兩,炒)口取術研末,川柏皮(四斤)分作四分,(一斤)酥炙,(一斤)人乳汁炙,(一斤)童尿(炙,一斤)米泔炙,各十二次,研末和勻,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白湯下。能滋陰降火,開胃進食,強筋骨,去濕熱。

交感丹

用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米泔、鹽湯各浸七日,曬研,川椒紅、小茴香(各四兩,炒)研,陳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治補虛損,固精氣,烏鬚髮。此鐵甕城申先生方也,久服令人有子。

不老丹

用蒼朮刮淨末,酒浸軟,切片四斤,一斤酒浸焙,一斤醋浸焙,一斤鹽(四兩)炒,一斤椒(四兩,炒)赤何首烏(各二斤)泔浸,竹刀刮切,以黑豆、紅棗(各五斤)同蒸至豆爛,曝乾,地骨皮(去骨,一斤)各取淨末,以桑椹汁和成劑,鋪盆內,汁高三指,日曬夜露,取日月精華,待乾,以石臼搗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一百丸,能補脾益腎,服之七十,亦無白髮。

曲術丸。

用神麯炒、蒼朮米泔浸一夜焙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能壯脾溫胃。飲食所傷,三味曲術丸。用神麯炒三兩,蒼朮泔浸三宿洗淨日乾炒一兩半,陳皮一兩,上為末,生薑汁煮神麯糊丸,薑湯送下。治中脘宿食流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等症。

草還丹

用蒼朮四兩,酒浸一兩,米泔浸一兩,醋浸一兩,鹽水浸一兩,並炒葫蘆巴酒浸破故紙(一兩)酒浸一宿覆盆子(二錢)茴香(一兩)鹽炒川烏(一兩)鹽炒川楝子(一兩)木香不見火,一錢山藥穿山甲酥炙地龍去土淨茯苓枸杞子牛膝酒浸,各三錢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乾物壓之。治益精髓,補腎經,固元陽,輕腰腳,安五臟,通丸竅,令人耳目聰明,延年益壽,乃仙家之良劑。

蒼朮地榆湯。

用蒼朮(三兩)地榆(一兩)每劑用水二盞,煎一盞,溫服。治腹中脹濕,下血痢。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噁心,噫氣吞酸,面色痿黃,肌肉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翻胃等症。

蒼朮(去皮,米泔浸,八兩)。厚朴(去皮,薑汁炒,三兩四錢)。陳皮(去白,三兩四錢)。甘草(炙,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入生薑(二片)、棗肉(一枚),煎至七分,去薑、棗,熱服,空心食前。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亦可。常服調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避風寒冷濕,四時不正之氣。

東垣加減法。

如小便赤澀,加白茯苓、澤瀉。如米穀不化,飲食傷多,加枳實。胃中氣不快,心下痞氣,加枳殼、木香。脾胃困弱,不思飲食,加人參、黃耆。心下痞悶,腹脹者,加厚朴,甘草減半。遇夏,加炒黃芩。遇雨水濕潤時,加茯苓、澤瀉。如有痰涎,加半夏、陳皮。凡加時,除蒼朮、厚朴,依例加之,如一服五錢。有痰,用半夏(一兩)。咳嗽,飲食減少,脈弦細,加歸身、黃耆。脈洪大緩,加黃芩、黃連。大便硬,加大黃(三錢)、芒硝(二錢)。先嚼麩炒桃仁爛,以藥送下。

海藏加減法

若溫疫時氣,二毒傷寒,頭痛壯熱,加連須蔥白(五寸)、豆豉(三十粒),煎二三沸,取微汗出愈。若五勞七傷,腳手心熱,煩躁不安,百節痠疼,加柴胡。若痰嗽瘧痢,加薑製半夏。若小腸氣痛,加茴香。若水氣腫滿,加桑白皮。若婦人赤白帶下,加黃耆。若酒傷,加丁香。若飲冷傷,加高良薑。若滑脫泄瀉,加肉豆蔻。若風痰四肢沉困,加荊芥。若腿膝冷痛,加牛膝。若渾身虛腫拘急,加地骨皮。若腿膝濕痹,加菟絲子。若白痢,加吳茱萸。赤痢,加黃連。若頭風,加藁本。若轉筋霍亂,加樟木皮。若七邪六極,耳鳴夢泄盜汗,四肢沉重,腿膝痿弱,婦人宮藏久冷,月事不調者,加桂枝。若胃寒嘔吐多,加生薑。一法:茯苓、丁香(各三兩)。若氣不舒快,中腕痞塞,加砂仁、香附(三兩)。若小腸氣痛者,加苦楝、蘹香。

調氣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烏藥砂仁白豆蔻木香檀香藿香。治中惡。

草果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草果,治寒熱瘧疾,愈後調理。

貫眾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貫眾為末。治女人陰蝕癢痛,用豬肝煮熟拌藥末(二錢),納入戶內即愈。

藿香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藿香、砂仁、神麯,治內傷飲食,嘔吐不已。

參苓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人參、茯苓。一法用棗肉為丸,小豆大,薑湯下五十丸,常服調氣暖胃。

生料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神麯、麥芽,治宿食不化,吞酸呃臭。

香砂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香附、砂仁,治病後胃虛少食。

萬安散。

即平胃散加常山、檳榔,治一切瘧疾初起氣壯者。

柴胡調胃散。

即平胃散加柴胡,一方加藿香,治瘧疾。

茯苓調胃散。

即平胃散加茯苓、丁香、白朮。一方加藿香、半夏,治痹濕。

不換金正氣散。

即平胃散加半夏、藿香。治山嵐瘴氣,諸般瘧疾,及四時傷寒,頭目肢節疼痛,腹脹嘔吐,痰嗽痢疾等症。

普賢正氣散。

即前方合四君子加草果,治虛人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不堪攻發者,服之厚覆取汗,謹避外風,自然解散。一方去蒼朮、白朮,加枳殼、砂仁,名避瘴飲子,遇瘴厲時行,服此則不傳染。

太無神朮散。

即平胃散加藿香、菖蒲。一方以香附易藿香,治症同前。及四時瘟疫。夫嵐氣乃山谷瘴霧濕土敗阜之氣也,由鼻而入,流於百節,故壯熱而一身盡痛。用平胃散以平其敦阜之氣,加辛香之品以匡正避邪也。

人參養胃湯。

即不換金正氣散。加人參、茯苓、草果。治虛瘧。加桂。治感寒發瘧。寒多加乾薑、附子。熱多加苓、連、柴胡。

和解散

即平胃散加藁本、桔梗。治四時傷寒,寒熱頭痛,吐利煩躁,自汗咳嗽,及瘴病初作,胸腹滿悶。

檳榔煎。

即平胃散加檳榔、草果、煨姜,治山嵐瘴氣。

消風百解散。

即平胃散去厚朴,加荊芥、麻黃、白芷,治傷風咳嗽,頭痛鼻塞聲重者。

厚朴湯。

即平胃散加乾薑。

吳茱萸湯。

即生料平胃散,冬月加吳茱萸、川椒、乾薑、桂,治飲食進退。

藿香正氣散。

即不換金正氣散去蒼朮,換白朮,加白芷、桔梗、紫蘇、大腹皮、茯苓、薑、棗煎服。如欲汗,去棗,加蔥白三莖,熱服,溫覆取汗。吳綬曰:此乃宋人所制,非正傷寒之藥也。若病在太陽經,頭疼發熱,骨節痛者,與此方全無相干。如妄用之,先虛正氣,逆其經絡,雖汗出不解,變成壞證多矣。凡傷寒發熱脈沉,與元氣素虛,並夾陰傷寒發熱者,切宜戒之。吳山甫曰:風寒客於皮毛腠理,則宜解表。若四時不正之氣,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裡,故不用大汗,而以芬香利氣之品,以避不正之氣;佐以白朮、茯苓甘平之品,以培養中氣也。用者宜慎之。

順氣木香散。

即藿香正氣散加木香、玄胡索,治心腹痛,嘔惡。

二香湯。

即藿香正氣散加香藿、扁豆、葛根。治暑月熱病,兼有內傷生冷,飲食停滯,嘔吐噁心,中脘痞悶,或憎寒惡風,手足拘急者。

棗肉。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生薑紅棗(各二兩)上伴銼碎拌勻,以水浸過面上半寸許,煮令水乾,取出焙燥,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鹽湯點,空心食前服。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噁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隋嗜臥,體重節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及五噎入痞,膈氣反胃,並宜服之。

複方

白朮附子湯。

即平胃散合四苓散,去甘草,加半夏、桂、附,治勞倦所傷,量虛實加減。

對金飲子。

一名胃苓湯。即平胃散合五苓散。治傷暑泄瀉煩渴,小水不利,霍亂吐瀉,及產後遍身浮腫。

黃白散。

即平胃合六一散。治泄瀉煩渴,及傷暑小便不利。

柴平散

即平胃合小柴胡湯,治濕瘧手足沉重,寒多熱少,一身盡痛者。

除濕湯。

即平胃合二陳湯加白朮、藿香。治風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藿薷湯。

即藿香正氣散合黃連。香薷飲。治暑。

術香交加散。

即藿香正氣散合六和湯,治痢。

烏梅丸。

治傷寒靜而時煩者,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得食而嘔吐蛔者。

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當歸(四兩)。黃連(一斤)。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去汗)。桂枝(六兩去皮)。人參(六兩)。黃柏(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二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按成無己云: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之酸以收肺氣。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參之甘以緩脾氣。寒淫於內,以辛潤之,以苦堅之,當歸、桂、椒、細辛之辛以潤內寒。寒淫所勝,平以辛熱,姜、附之辛熱以勝寒。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

烏梅散。

用烏梅肉黃連當歸附子炮熟艾(各七錢半)阿膠炒肉豆蔻赤石脂(各一兩)甘草(半兩)上為細末,不拘時,粥飲調下(二錢。)治霍亂嘔吐。

薏苡附子散

治胸痹緩急者。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薏苡。附子。敗醬散。

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服之小便當下。

葦莖湯。

用葦莖(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以水一斗,先煮葦莖湯五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再服當吐如膿。

秘方換腿丸

用薏苡仁、附子炮去皮臍、石楠葉、天南星洗薑製炒、川牛膝酒浸焙、肉桂去粗皮、當歸去蘆、天麻去苗、羌活、防風去叉、石斛去根、萆薢微炙、黃耆蜜炙、續斷(各一兩)、蒼朮(米泔浸一兩半)、檳榔(半兩)、乾木瓜(四兩),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溫酒或木瓜湯吞下,日進三服。治腎經虛弱,下注腰膝,或當風取涼,冷氣所乘,沉重少力,移步遲緩,肋脈攣痛,不能屈伸,腳心隱痛,有妨履地,大治乾濕腳氣,赤腫痛楚,發作無時,呻呤難忍,氣滿喘促,舉動艱難,面色黧黑,傳送秘濕,並皆治之。

天雄散

治虛勞,男子失精,女子夢交等證。

天雄(三兩,炮)。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玉霜丸

用天雄(十兩)長大者,以酒浸七日,掘一地坑,以半秤炭火燒坑通赤,速去炭火令淨,以醋(二升)發於地坑內,候乾,承熱便投天雄在內,以盆合土擁之,經宿取出,去皮臍。白龍骨(一斤)黏舌者,細研如粉,以水飛過三度,日中曬乾,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以夾絹袋盛,日曬乾。磁石醋淬七次。硃砂飛研。澤瀉洗,酒浸一宿,炙。牛膝去苗,酒浸,焙乾。石斛去根,炙。蓯蓉去皮,酒浸一宿,炙乾。巴戟穿心者,各二兩。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各一兩)。家韭子微炒。菟絲子酒浸一伏時,蒸過,日乾,杵羅為末,去輕浮者,各五兩。牡蠣火煅。紫梢花(各三兩)。鹿茸酒浸,半兩上一十六味,搗羅為細末,煉酒蜜各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溫酒下。治真氣虛憊,下焦傷竭,臍腹弦急,腰腳軟痛,精神困倦,面色枯槁,或亡血盜汗,遺瀝失精,大便自利,小便滑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久服續骨聯筋,秘精堅髓,延年保命,卻老還童,安魂定魄,換肌秘氣,輕身壯陽,益壽住世。

文蛤散

治傷寒病在陽,應以汗解,反以冷水噀之,其熱被劫,彌更肉上粟起,意欲飲水者。

文蛤(五兩)

上一味為散,以沸湯和一方寸匕,取。

文蛤湯。

用文蛤石膏(各五兩)麻黃甘草生薑(各三兩)杏仁(五十個)大棗(十二枚)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治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兼主微風,脈緊頭痛,汗出即愈。

太乙紫金丹

用文蛤(捶破,淨,研,三兩)。山慈菇(去皮,淨,二兩)。千金子(去殼,研,去油,取霜,一兩)。紅牙大戟(去蘆,洗淨,焙乾,一兩半)。麝香(三錢)。另研上除千金子、麝香外,三味為細末,卻入研藥令勻,用糯米煮濃飲為丸,分為四十粒。每服一丸,研生薑、薄荷汁、井華水研服。干薄荷濃煎湯,冷磨服亦佳。通利水兩行無妨,只用溫白粥止住。合時宜用端午、七夕、重陽日合,或遇天德、月德日亦佳。合時要在淨室焚香,至誠修制,毋令婦人、雞、犬見,效驗不可具述,宜珍藏之。喻良能云:裴丞相傳此,以為濟世衛生之寶。兒人居家或出入,不可無此藥。如毒最多,若遊宦嶺表,才覺意思不快。治一切毒,如被狐貍毒、鼠莽毒、惡菌河魨毒、食疫死牛馬肉毒,或犬、惡蟲所傷。又治癰疽發背,及療魚臍瘡,人多不識,喚作癰疽,致命殺人者。反治諸風癮疹,赤腫瘤等。

柏葉湯。

治吐血不止者。

柏葉。乾薑(各三兩)。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熬,取一升,分溫再服。

四生丸

即柏葉湯去乾薑,加懷生地、小荷葉等分,丸如雞子大一團,水煎服,治吐血。愚加小薊、茅根,名六生丸,治血更捷。

蒲黃散。

即柏葉湯加蒲黃(三合)乾地黃桑耳甘草芒硝茯苓人參阿膠(各二兩)禹餘糧黃連(各一兩)赤石脂(一兩二錢半)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作五服。治血痢。

木香散

即柏葉湯去艾,加木香。甘草炙黃芩(各半兩)當歸炒白朮干熟地黃(各七錢半黃連炒,五錢)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服。治冷熱痢,虛損腹痛,不能飲食,日漸乏力。

斷下湯。

用乾薑(炒,五分)艾葉醋炒人參去蘆熟地黃(各一錢)海螵蛸燒灰當歸洗,各二錢川芎(七分)阿膠蛤粉炒成珠,七分半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煎至八分,食前服。治婦人衝任氣虛,崩中漏下,經脈不調,每遇月候將來,臍腹腰腳先痛,漸減飲食,四肢乏力,及帶下三十六疾,悉能療之。

茅根湯。

療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啘者。

茅根。葛根(各半升)

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啘止則停。茅根橘皮湯用白茅根(一升)。陳皮(三兩)。桂心(三兩)。葛根(二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每服三合,數連服之,盡後合,啘止而停耳。微有熱,減桂二兩。忌生蔥。療春夏天行傷寒,溫病於胃,冷變呃。

枇杷飲。

用枇杷葉去毛、茅根(各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飲之,呃止則停。療瘟病有熱,飲水暴冷而呃。

茅根湯。

用白茅根(八兩)瞿麥白茯苓(各四兩)葵子人參(各二兩)蒲黃桃膠滑石甘草(各一兩)紫貝(十個,燒)石首魚枕石煅上銼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燈心(二十莖),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亦可為末,木通煎湯調下。治產後諸淋。

通草湯。

用茅根通草葵子王不留行蒲黃炒桃膠瞿麥滑石(各一錢半)甘草(炙,一錢)上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治諸淋。

如聖散。

用白茅根、馬藺花、麥門冬去心、車前子、甜葶藶、苦葶藶炒、檀香、連翹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煎熱服。如渴,加黃芩同煎,入燒鹽少許服。治沙淋,小腹脹滿。

酸棗仁湯。

治虛勞虛煩不得眠者。

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芩(二兩)。芎藭(二兩)。(深師)有生薑(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茯神湯。

用酸棗仁炒、遠志去心各一錢二分,茯神去皮木一錢半,石菖蒲、人參、白茯苓(各一錢)、黃連、生地黃(各八分)、當歸(一錢)、酒洗甘草(四分),水二鍾,連子七枚,捶碎,煎八分,食前服。治欲心大熾,思想太過,夢泄不禁,夜臥不寧,心悸。

龍齒補心湯。

用酸棗仁炒白茯苓去皮龍齒另研煅人參去蘆熟地黃洗焙當歸酒浸焙乾桔梗去蘆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皮麥門冬去心綿黃耆蜜炙遠志水浸去心,薑製炒枳殼麩炒半夏曲白朮(各一錢)甘草(炙,半錢)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粳米(一撮),煎一鍾,服無時。治諸虛不足,虛熱潮來,心神驚惕,睡臥不寧,小便油濁。

大茴香丸

用酸棗仁炒、大茴香、破故紙炒、白朮、白茯苓、左顧牡蠣碢鍋內慢火煆爆為度、益智仁、人參各等分,為細末,用青鹽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溫酒或米飲下。治小便白濁出髓條。

旋覆代赭湯。

治傷寒發汗吐下後,心下痞,噫氣不除者。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薑(五兩)。代赭石(一兩)。甘草(三兩)。半夏(半升)。大棗(十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

旋覆花湯。

用旋覆花(三兩),蔥(十四根),新絳少許。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治婦人半產漏下。

五飲湯。

用旋覆花去梗、人參去蘆、半夏湯泡、甘草炙、枳實麩炒、茯苓去皮、白朮、厚朴薑製、豬苓、澤瀉、前胡、桂心、芍藥、陳皮去白,以上各一錢。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十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或因酒多,加乾葛、砂仁。治一留飲心下,二澼飲脅下,三痰飲胃中,四溢飲膈上,五流飲腸間。凡此五飲,酒後飲冷過多,故有此疾。

芎菊散

用旋覆花草決明蟬蛻洗,以上各一錢芎藭甘菊花(各一兩)白殭蠶炒細辛去葉防風去皮羌活(以上各三分)天麻密蒙花荊芥穗甘草(炙,以上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七分,食後溫服,湯點亦可。治諸陽受風,頭目旋運,目視昏暗,肝氣不清。

礬石丸。

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者。

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丸棗核大,內藏中,劇者再內之。

硝石礬石散。

用硝石、礬石燒等分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治女勞疸,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服之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候也。腹滿者難治。千金用滑石、石膏,治症同,不知孰是。

礬石湯。

用礬石(二兩)上下班一味,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治腳氣衝心。

玉龍丸。

用礬石硝石滑石硫黃(各一兩)用無根水滴為丸。治一切暑毒伏暑,腹脹疼痛,神效。

大黃龍丸。

用:礬石。雄黃。滑石(各半兩)。硝石。舶上硫黃(各一兩)。白麵(四兩)上五味研末,入面和勻,滴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新井水下。管見云:有中暍昏厥,灌之立蘇。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煩渴嘔吐,昏悶不食。

玉液丸

用礬石枯碾細,半夏湯洗為細末,各十兩,寒水石煆令赤出火毒水飛過,二十兩。上研和勻,用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治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目,止咳嗽,除煩熱。

白頭翁湯。

治傷寒熱利下重者。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即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各三兩),治產後下利虛極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