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古希腊史

第24章 雅典全盛时期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1节 提洛同盟和它的财产

自帝国建立以来与希腊本土敌人的首次重大海战爆发时,雅典采取了两项重要举措。第一项必然是确保自己免受大海引发的不测,即将提洛同盟的核心财产从提洛岛转移到雅典(1)。萨摩斯岛人指出这个神圣岛屿所处位置容易受到攻击,因而将巨额财产转移到雅典。萨摩斯岛人如果更警觉些,就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在雅典从“霸权”到帝国的路上,毫无疑问,萨摩斯岛人的建议帮助雅典又进了一步。将提洛同盟的共同财产从神圣的提洛岛迁走,此举模糊了提洛同盟原本的宗教和爱国属性。将存放地选在雅典则似乎是提洛同盟成员在向他们强大的保护者雅典进奉贡品。不久,雅典人就认为提洛同盟财产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对这笔财产的支取也纯粹是为了满足阿提卡的需求,和其他同盟成员的安康福祉并无关联。关于对提洛同盟财产的挪用和私吞,伯里克利和他的党羽义正严辞且理由充分。他们辩护道,雅典一度完全掌控着战争的全局,而其他城市实际上都已经放弃他们自己的使命:希俄斯岛、莱斯博斯岛和萨摩斯岛是唯一向同盟舰队提供船的成员,而其他同盟成员均将自己的战舰用于贸易。一直以来,雅典以最大的热情持续与波斯帝国作战,并投入大量财力。因此,就算雅典擅用了提洛同盟共同财产的盈余,也不过是在弥补自己先前的损失。此外,毋庸置疑的是,雅典完美地践行了提洛同盟的使命,不仅解放了薛西斯一世奴役下的所有希腊臣民,而且如今正让波斯帝国在埃及的行动举步维艰——波斯帝国再也无力对抗希腊了。如果说提洛同盟以较少的支出完成了初衷,那么这份功劳也应当归之于雅典。这份提洛同盟财产的盈余是雅典应得的奖励。

第2节 “长墙”的兴建

公元前458年发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雅典著名的“长墙”开始动工兴建。这项工程是受迈加拉的启发,尽管性质相同。迈加拉的工程规模要小得多。和迈加拉结盟后,通过建立两道城墙,雅典人将离海不过一英里的山地老镇和尼塞亚港连接起来,以确保两地间的安全通行。迈加拉人的“长墙”全长仅有七斯塔蒂亚(2)。而在雅典,自法勒鲁姆至比雷埃夫斯有两段全长分别为三十五斯塔蒂亚和四十斯塔蒂亚的城墙。旧城与海岸间全长四英里。修建这些城墙的伟大构想只会出于一个目的,即防止在陆上作战时遇到异常强大的敌军。一定是因为雅典人畏惧斯巴达武力干涉雅典,才实施了这些巨大的工程。“长墙”修建完毕后,雅典、比雷埃夫斯和法勒鲁姆形成一种巨大而坚固的三足鼎立态势。中间地带相当广阔,足以容纳阿提卡全部人口,甚至还能容纳他们的牲畜前来避难。若干年后,第二道城墙修建完毕。第二道城墙紧靠第一道城墙,与第一道城墙平行,一直延伸到比雷埃夫斯。这两道城墙让雅典也与它的港口的联系更加安全。即使法勒鲁姆城墙被攻破,从雅典到比雷埃夫斯依然畅通无阻。

雅典动工兴建“长墙”

兴建“长墙”

建成后的“长墙”

发生在塞隆尼克湾的两场恶战拉开雅典与科林斯及埃伊纳岛战争的序幕。第一场海战地点在临近阿尔戈利斯海岸的开克斐勒亚岛附近。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基本打成平手。

第3节 雅典与科林斯及埃伊纳岛的战争

但当双方舰队在埃伊纳岛对岸再次交会时,雅典人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至少七十艘科林斯和埃伊纳岛的船落入雅典人手中。在这场胜利中,最不可思议的部分就是雅典的二百艘战船当时还在埃及。因此,事实上,雅典以不到一半的兵力就战胜了被公认为“希腊第二”和“希腊第三”的海上强国科林斯和埃伊纳岛的联盟。

第二场战争过后,雅典人登陆埃伊纳岛,并以全部重装步兵围攻埃伊纳岛。科林斯人决定全力以赴拯救自己的同盟,并决定攻打迈加拉以转移雅典的视线。根据科林斯人的推测,雅典人的全部军力不是在埃及,就是在埃伊纳岛。因此,除非雅典人解除对埃伊纳岛的围攻,否则将无力派出兵力应战。但雅典人不可战胜的精神让科林斯人意想不到。因为适龄作战的男性均在国外,所以雅典决定征召未满入伍年龄或早已超过退役年龄的男子参战。米隆尼德斯率领全由男孩和老年男子组成的军队奔赴战场,解救迈加拉。米隆尼德斯处于守势,击退了科林斯的袭击。虽然伤亡并不惨重,但科林斯人接着就退回国内。迈加拉因此得救。然而,当战败的科林斯人得知打败自己的军队的真正成员时,来自同胞公民的奚落和嘲笑让他们难以忍受。于是,科林斯人再次前往迈加拉,实施报复。米隆尼德斯再次出战。当时,或许他已经得到迈加拉军队的增援,这场战争胜负分明。科林斯人彻底溃败,伤亡惨重。科林斯军队主体被逼入四周都是围墙的绝境。在乱箭之下,他们仅有一人幸存。为了表示对自己公民参战勇气的肯定,雅典认为这些战役的重要性仅次于马拉松战役。为纪念这些战争取得的成就,雅典人在克拉梅科斯竖立起纪念柱。纪念柱上写着:以此纪念在雅典攻陷塞浦路斯的同年,在埃及、腓尼基、阿尔戈利斯、埃伊纳岛和迈加拉阵亡的士兵(3)。

第4节 维奥蒂亚的战争

纪念柱上的碑文残片保存了下来,以唤起雅典人对雅典全盛时期光荣事迹的记忆。与此同时,第二场战争在希腊中部爆发。交战双方是福基斯人和维奥蒂亚联盟。维奥蒂亚的寡头统治集团对雅典深恶痛绝。因此,看起来福基斯人是在为雅典而战,而维奥蒂亚很可能会加入科林斯和埃伊纳岛的阵营。在这场战争中,福基斯人进攻并占领了福基斯以北的小部分地区。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这片地区居住着遗留下来的四支多利亚人社群,而其他多利亚人则入侵了伯罗奔尼撒半岛。战败的多利亚人向斯巴达乞求援助,因为斯巴达是所有血脉相连的城邦的天然保护者。当时,在与希洛人的长期作战中,斯巴达人已经开始取得进展。虽然伊索米山还没有收回,但斯巴达人认为自己有义务去支援同胞。斯巴达人全力筹措了一支由拉科尼亚和伯罗奔尼撒联盟成员组成的部队。他们乘船穿过科林斯湾,前往维奥蒂亚。部队共计一万一千人。维奥蒂亚,这支部队又加入底比斯人及其盟友的阵营,并一路行军到福基斯。在彻底击败福基斯人,并将他们逐出多利斯后,以斯巴达人为首的部队打道回府。然而,他们的归途需要经过迈加拉的领地。到达迈加拉边界后,他们被禁止通行。对于在维奥蒂亚出现一支斯巴达军队,雅典人满腹狐疑,认为战争已经在所难免,因而下定决心立刻直面危机,所以这支部队再次加入科林斯人的阵营。雅典人从阿尔戈斯调集一千重装步兵,从塞萨利获得大量马匹,并从迈加拉、普拉蒂亚和雅典派出所有兵力。雅典军队驻守在从维奥蒂亚到科林斯地峡间的关隘前方。据说,虽然不少雅典寡头团体一直向斯巴达人示好,但并没有出现叛国者。雅典军队一过边境,流放中的西蒙立刻出现在雅典军中,恳请作为志愿者代表自己的部落参战。统兵官拒绝了西蒙的请求。然而,在此之前,西蒙还是恳求自己的友人务必在战争中以身作则,以证明他们的党派中并无叛徒。双方军队在塔纳格拉相遇,接着就是一场恶战。战争一时难以决出胜负,但就在激战时,塞萨利骑兵抛弃了自己的盟友,雅典人因而战败。在西蒙的友人中,至少一百人战死沙场,用自己的英勇无畏证明了所谓的保守党叛国根本是无稽之谈。斯巴达人从不擅长乘胜追击。劫掠麦加里德后,他们的指挥官——斯巴达摄政王尼科梅德斯(4)洋洋自得,接着穿过当时无人设防的吉安尼亚山关隘,回到伯罗奔尼撒半岛。

第5节 雅典征服维奥蒂亚

当时,雅典政策的最后一步是将斯巴达和维奥蒂亚联盟加入敌对名单。如果不迅速行动起来,那么维奥蒂亚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全军集结时,就是雅典溃败的时候。当务之急的第一步就是要结束雅典党派的长期斗争。在塔纳格拉之战中,西蒙所在党派的英勇表现赢得了雅典人的信任。伯里克利本人建议撤销对他的劲敌西蒙的放逐令。接着,战争还没有到来,米隆尼德斯就率领雅典全军突袭维奥蒂亚。这次突袭出人意料,因为冬天还没有结束。虽然当时没有科林斯和斯巴达的援助,但在阿索波斯河流域的奥诺斐塔的底比斯人和维奥蒂亚城市的支持者们还是与雅典入侵者正面交锋。然而,在激烈交战后,底比斯人战败了,维奥蒂亚因而完全暴露在雅典征服者的铁蹄之下。米隆尼德斯一路势如破竹。维奥蒂亚每个城市中都有一个对寡头集团深恶痛绝的党派。这些民主制的支持者加入雅典人。接着,维奥蒂亚的所有城市纷纷打开城门,甚至连寡头党派的中心城市底比斯也落入了雅典人手中。接着,米隆尼德斯在每个城市建立起民主政体,并将各城市政府转交到当地拥护雅典民主制的政党手中,而这些城市的世族大家多数选择流亡国外。

看起来,维奥蒂亚联盟似乎已经解体。雅典分别同每个城邦签订条约。不管怎样,所有城市——无论大小——完全自主权有了保障,而底比斯在该地的主导地位被完全摧毁。维奥蒂亚落入雅典手中时,奥普斯的洛克里斯人也摆脱了寡头政体,并将本国的一百位大家族成员关押在雅典做人质。与底比斯交战的福基斯人也乐意加入雅典联盟。因此,仅此一役,雅典就成为陆上强国。雅典疆域远到伊蒂山地区。此外,在每个城邦,雅典都拥有一支党派的支持。这些党派认为自己在本国的主导地位与雅典的胜利休戚相关。

第6节 埃伊纳岛的陷落

与此同时,围攻埃伊纳岛的行动已经接近尾声。虽然在希腊大陆上军事行动不断,但雅典人丝毫没有放松对埃伊纳岛的封锁。历经九个月的等待后,埃伊纳驻兵的补给终于开始短缺。伯罗奔尼撒半岛除增援埃伊纳岛三百重装步兵外,没有给出任何其他援助,而埃伊纳岛本土资源已经快要消耗殆尽。作为雅典的宿敌,埃伊纳岛不得不向雅典求和,而条件就是要摧毁城墙,交出战船,并作为朝贡成员加入提洛同盟。

第7节 斯巴达平息希洛人起义

虽然斯巴达看似毫不关心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外盟友们的遭遇,但在对伯罗奔尼撒半岛内部事务的处理上,其努力终获成功。十年叛乱后,希洛人终于陷入绝境。残余的希洛人被围困在伊索米山,最终与斯巴达达成协定:希洛人可以离开,但条件是永远离开伯罗奔尼撒半岛。当时,在杜尔密德的率领下,一支雅典舰队正在劫掠麦西尼亚海岸地区,战败的叛乱者被带上雅典战船。不久,杜尔密德就攻占了埃托利亚海岸的诺帕克特斯镇。杜尔密德将流亡的麦西尼亚人和他们的家人安置在诺帕克特斯镇,将诺帕克特斯镇作为雅典在科林斯湾的前哨阵地。

虽然攻占了伊索米山,但这场胜利似乎不足以让斯巴达迅速恢复实力,更不要说争夺希腊大陆的霸权地位。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斯巴达从未强攻麦加里德或攻打雅典。斯巴达甚至无力保卫伯罗奔尼撒半岛,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己在捷修姆的海军武器库被烧毁。得知西锡安和埃皮达鲁斯的多利亚属地被劫掠时,斯巴达仍然束手无策。斯巴达甚至无法阻止特罗曾与阿哈伊亚沿海城市公然加入雅典联盟。似乎阿尔戈斯一国就足够牵制住斯巴达,而雅典可以无所顾忌地开疆拓土。

第8节 雅典人在埃及战败

如果不是一场可怕灾难的介入,那么人们将无法知道雅典开拓疆域的尽头止于何处。公元前454年,一支强大的雅典远征军再次进入埃及,这支舰队至少由二百艘战舰组成。雅典海军前往埃及协助伊纳鲁斯国王对抗波斯帝国。迈加比佐斯率领波斯军队入侵埃及,并且兵力异常强大。在波斯帝国历史上,这次入侵埃及的规模前所未有。雅典舰队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行军到孟斐斯。由于离海洋太过遥远,在撤退时,雅典舰队被截断后路,最终和他们的埃及同盟一起被围困在普洛索披提斯岛。尼罗河的一条支流环绕着这个小岛。迈加比佐斯绕道而行,徒步登上小岛。紧接雅典军队和波斯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在烧毁波斯人的船后,雅典军队的主力部队全被屠杀。由于雅典幸存者们负隅顽抗,波斯人只好宽恕了他们。七零八落的少部分亡命徒穿过沙漠来到昔兰尼,将战败的消息带到了雅典。

孟斐斯遗址

公元前452年年底,希腊的交战双方陷入僵局。在西蒙的斡旋下,斯巴达和雅典及它们各自的盟友即计划达成五年的停战协定。而科林斯拒不承认雅典新边界的举动让和谈不了了之。因此,基于当下诸多城邦间的实力对比,协商的结果仅是休战。该情形标志着雅典权力的高峰。在麦加利斯、维奥蒂亚、洛克里斯、福基斯、阿哈伊亚和特罗曾,雅典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阿尔戈斯是雅典坚定的盟友。在陆地上,雅典的版图与斯巴达不相上下;而在海上,从埃伊纳岛到拜占庭,爱琴海及马尔马拉海的所有城市纷纷臣服于雅典(5)。

斯巴达与雅典控制的地区示意图

第9节 西蒙的最后一战

从与斯巴达的战争中解脱出来后,雅典人开始为在埃及的战败复仇。西蒙再次回到雅典,重获大权。西蒙发现,要说服自己的同胞为普洛索披提斯大屠杀复仇易如反掌。接着,他获得一支拥有两百艘船的舰队,并且得到准许,可以随心所欲地攻打波斯帝国的任何一处土地。西蒙决心突袭塞浦路斯地区仍然效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腓尼基各城市。因此,西蒙围攻了基蒂翁。在基蒂翁城前驻兵时,西蒙突然染病倒下,并深感自己大限将至。然而,在弥留之际,西蒙下达的指令让雅典两次大获全胜。腓尼基舰队前来解除基蒂翁之围,却在萨拉米斯港的临近地区战败。不久后,腓尼基的一支陆军也在海岸彻底失败。之后,痛失首领的雅典远征军回国,不再攻打亚细亚。

西蒙的意外早逝——他仍处于壮年时期——让他再没有机会看到接踵而来的灾难已经开始降临到他的祖国。雅典陆上帝国瓦解的速度与它建立的速度一样迅猛。像维奥蒂亚人这样的宿敌永远不会轻易忠诚于雅典;在各地建立起的民主政府也越来越失去民心。这些民主政府让人深恶痛绝。维奥蒂亚的爱国人士认为它们就是雅典的傀儡。此外,民主政府治国无方且面目可憎。最终在公元前447年,在维奥蒂亚北部城市,反对民主党派的叛乱爆发了。所有流亡在外的寡头集团迫不及待地回国加入叛乱者的队伍,并将大本营设在奥尔霍迈诺斯。雅典人派出一支不足一千人的重装步兵给杜尔密德,以支援维奥蒂亚的民主人士。然而,当杜尔密德沿着地处哈利阿图斯和科洛奈阿之间的科派斯湖湖畔向前行军时,遭遇了寡头政府军队的突袭。寡头政府军队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彻底击败了雅典军队。杜尔密德本人战死沙场,而他的几百士兵成了俘虏。为了挽救他们的性命,雅典人不得不与获胜者签订条约,承诺自此不再干涉维奥蒂亚内政。当支持雅典的民主党派纷纷从各个城市被驱逐出国时,雅典也只得袖手旁观,而维奥蒂亚各个城市的旧制再次回归,寡头政体复辟。底比斯重获维奥蒂亚联盟管理者的旧职。洛克里斯立刻效仿维奥蒂亚,宣布脱离雅典的掌控。

第10节 埃维亚岛的叛乱

事态发展远没有停下。一直以来,埃维亚岛的各个城市在提洛同盟中显得寡言少语且恭顺驯服。但在当时,它们认为解除与雅典关系的时机已经来到。希斯提阿伊亚、埃雷特里亚、斯塔拉、卡利斯托及埃维亚岛上的其他城市也一同起义。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伯里克利亲自带领一支陆军匆匆赶到,希望重新征服埃维亚岛。然而,还没有登陆,伯里克利就被召回。因为雅典收到一则灾难性的消息:迈加拉也已经反叛。迈加拉当初自愿加入提洛同盟,有了同盟的援助才免于在科林斯的强攻下陷落。然而,背信弃义的迈加拉人不仅断绝了与雅典的关系,而且突袭并屠杀了迈加拉城内的全部雅典军队。聊以慰藉的是,迈加拉港口尼塞亚仍然处于雅典掌控之中。科林斯、埃皮达鲁斯和西锡安纷纷出力援助他们反叛的多利亚亲族。雅典的不幸不止于此。与斯巴达的五年停战协定马上就要到期,而不祥之兆就是伯罗奔尼撒半岛正在为开战做准备。这个担忧不无道理。雅典的困境就是斯巴达的时机。五年一过,斯巴达立刻宣战。

公元前446年的春天,斯巴达年轻的国王普莱斯托莱克斯和他的监护人克里安得里达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从伯罗奔尼撒半岛出发,进入麦加里德,准备攻打阿提卡。抵达艾留西斯时,斯巴达大军突然停住,又在几天后返回国内。不久,谣言四起,传言说贿赂发挥了作用。斯巴达将领贪赃枉法早就臭名昭著。因此,以下传言很可能属实:伯里克利与斯巴达人暗中交易,向克里安得里达行了巨额贿赂,很有可能还同时向普莱斯托莱克斯国王行贿,条件就是让他们为此次远征的失败寻找借口。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伯罗奔尼撒大军一回国,监察官们就逮捕并审问了普莱斯托莱克斯国王和他的监护人克里安得里达。普莱斯托莱克斯和克里安得里达均获罪并被流放。

第11节 雅典征服埃维亚岛

危机过后,伯里克利率领五十艘船和五千重装步兵,匆匆赶到埃维亚岛。雅典军队的主力——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留在雅典城内,以防科林斯或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袭击。伯里克利带着雅典军队大获全胜。他重新逐个夺回所有城镇,直到征服整个埃维亚岛。最后,伯里克利在埃维亚岛设立了第二个军事殖民地,以强化雅典从陆上对埃夫里普全境的控制。这一军事殖民地的土地是雅典从希斯提阿伊亚被流放的寡头手中夺来的。

第12节 《三十年和约》

然而,埃维亚岛仅仅是雅典注定要收回的众多失地中的一个。不利条件太过强大,就连伯里克利本人一想到继续战争都不免望而却步。他将雅典准备和谈的消息传到斯巴达,并承诺放弃陆上帝国的霸权。当雅典发现谈判可行时,便派出一支由卡里亚斯带领的使团与斯巴达监察官们协商。雅典使团满足了斯巴达及它的盟友在陆上的所有要求,交战双方因此达成《三十年和约》。雅典承认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而斯巴达承诺不干涉提洛同盟的事务;所有边远城邦——譬如阿哈伊亚和特罗曾——与雅典的结盟关系全部废除。雅典在尼塞亚及某些外围要塞的驻军纷纷撤离。迈加拉和维奥蒂亚成为自由自治的城邦,并加入斯巴达联盟。总而言之,根据我们得知的情况,这场和谈的条件就是雅典放弃一切陆上霸权,而只要不触动自己的海上霸权,雅典别无他求。

《三十年和约》达成后不久,雅典又完成了另一项重要协定。既然西蒙已经去世,雅典国内就没有人希望与波斯帝国继续无休止的战争。雅典因为在埃及大败,伤亡惨重,所以也不会再发动陆上袭击。而在海上,波斯帝国已经失去一切。因此,在斯巴达成功完成和谈任务的卡里亚斯又被派往苏萨,向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提出和约条件。雅典人的虚荣自负让后人对此次和谈胡编乱造。传言卡里亚斯对波斯人恶意敲诈。甚至还有更离谱的传言杜撰道,卡里亚斯让波斯人做出不再向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尽头的库阿尼恩礁岩以西及吕西亚的克里顿尼亚角派出战舰的承诺。但事实上,双方并没有达成官方协定。卡里亚斯回国后遭到控诉。他的罪名是在协商中故意出错。雅典人与小亚细亚总督们签订合作协议,从而实现了妥协。雅典人及其盟友放弃对波斯边境的攻击。波斯总督在内陆安然处之,不再企图收回海岸地带。尽管如此,向波斯帝国君主进贡的名册上还是出现了波斯帝国失地伊奥尼亚和卡里亚的名字。波斯帝国正伺机重新夺回一切。

* * *

(1) 一些人认为转移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55年或公元前454年。

(2) 古希腊的长度单位。各地每斯塔蒂亚长度不一致。在雅典,一斯塔蒂亚约等于一百八十五米。

(3) 阿尔戈利斯的战役是雅典人对哈利埃伊斯(halieis)的突袭,以失败告终。雅典人在塞浦路斯和腓尼基战役的胜负则取决于他们前往埃及的伟大远征。——原注

(4) 保萨尼阿斯的儿子——幼王普莱斯托莱克斯(pleistoanax)统治斯巴达时,尼科梅德斯任斯巴达摄政王。——原注

(5) 在伊奥利亚,阿德拉米提乌姆海湾(bay of adramyttium)的地区中断了雅典联盟在亚细亚构建的连续阵线。——原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