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南畿志

南畿志卷之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总志二

畿土世代表

考之南都畿土,括江、淮之南北,在天文房、心、斗宿之次。淮以南,古东南夷服,禹贡扬州之域。淮北域于徐、豫,皆州牧所统。春秋列国,鲁、宋、吴、虢之区。战国越灭吴、楚兼虢、越而有之。秦郡县天下,地分五郡。汉以后,置郡渐多。东晋失淮北,遂分为南朝。唐得十道之四,宋得二十三路之七。建炎以后,淮北又失于完颜。元隶于两省十六路。国朝攺集庆路为应天府,建都,其十三府四州为畿甸,直隶京师。乃并考其世代,作畿上世代表。应天、太平、池、宁国、徽、夏禹迹。扬州古荒服,安庆、广德、苏、常、松江、镇江、杨、庐、滁、和、濠。徐州古彭氏国,徐、不、宿、泗、豫州、亳、颖、寿。周职方扬州要服。应、窒、池、徽、宁国、檐卢,苏、常、松江、镇江、扬、淮、庐、濠、梁。滁、和、青州,古彭氏国。徐、邳、宿、泗、务州、亳、颍、寿。春秋列国。吴本徽、宁国、桐、涒、广德、衡、苏、夫椒、常、鸠、兹、润、娄、松江、蒲、扬、淮、鲁、泗、邳、宋、徐、宿、虢、奈、池、皖、国、庆、舒、卢、和、滁、橐是、凤阳、亳、寿,战国楚陵、徽、池、李、宁国、庆、广德、苏。常、镇江、松江推、扬、庐、凤阳、滁、和、鲁、淮。邳、宋、徐、宿、泗、亳,秦郡县。扬州鄣郡、应天、徽、宁国、池、窒、广德、会稽郡,苏、松、常、镇、九江郡,庐、凤、淮、扬、庆、和、滁、徐州、泗水郡。徐。

西汉扬州丹阳郡,应、徽、宁国、池、太平、广德、会稽郡,苏、松、常、镇、广陵国。扬、高、垂、淮、九江郡,凤、寿、和、滁、庐江郡、庐庆。徐州、临淮郡,泗、楚国。徐、宿、亳、东海郡,海、邳、豫州、汝南郡。颖。

东汉扬州丹阳郡,应天、徽、宁国、池、奈、广德、吴郡,苏、松、常、镇、苍、九江郡,凤、寿、庐、和、滁、庐江郡,安檐。徐州广陵郡,淮、扬、高邮、东海郡,海。下邳国。邳、泗、彭城国,徐、宿、沛郡。亳。三国。孙吴丹阳郡,应天、夫、池、徽、宁国、广德、吴郡,苏、常、镇、松、江。曹魏广陵郡,扬、淮、九江郡,庐、凤、滁、和、寿、东海郡,海、下邳郡,邳、泗、彭城郡,徐、沛郡,亳、庐江郡、安庆。西晋扬州丹阳郡,应天奇、新安郡,徽、宣城郡,宁国、池、广德、吴郡。苏、松、毗陵郡,常、镇、广陵郡,扬、淮南郡,凤、寿、庐、和、滁、庐江郡,安、安庆。临淮郡泗、高邮、东海郡海。徐州、下邳国,邳、淮、彭城国。徐、豫州、谯郡、宿、亳、汝阴郡、颖。东晋扬州丹阳郡,应天奈,新安郡,徽、宣城郡、宁国、池、广德、吴国。苏松、毗陵郡,常、庐江郡,卢,历阳郡,和。徐州、海陵郡,扬、临淮郡、淮安、淮南郡、庐、凤、寿、滁、东海郡海。南燕、下邳郡、邳、泗、彭城郡,徐、谯郡、宿、亳。南朝扬州丹阳郡,应天、吴郡,苏松、新安郡,徽、淮南郡。窒北徐州、钟离郡凤,南徐州、南彭城郡徐、临淮郡、泗、晋陵郡,常、南东海郡,镇。南豫州南谯郡,滁、庐江郡、庐、安庆、宣城郡、宁国、广德、池、历阳郡和。南兖州、山阳郡,淮、下邳郡,邳、广陵郡。扬。高脚。南畿志徐州、东海郡海。北朝北扬州丹阳郡,应,豫州、汝阴郡颍,东徐州、下邳郡邳、泗。扬州淮南郡寿,安丰郡凤,南兖州、谯郡、宿、亳。徐州、彭城郡徐,合州、庐江郡庐,海州、东海郡海,淮州、山阳郡淮,谁州、临滁郡滁、和、盐。隋扬州丹阳郡应天鞍、新安郡,徽、宣城郡、宁国、池、广德、同安郡,安庆、吴郡。苏松、毗陵郡常,江都郡,镇扬、滁、淮、钟离郡凤,庐江郡,庐,淮南郡,寿、历阳郡,和。徐州、彭城郡徐、下邳郡仰,东海郡海。唐江南东道升州、江宁郡、应天。润州、丹阳郡,镇江、苏世、吴郡、苏竺。常州、晋陵郡。常,江南西道。池、世、池、宣州、宣城郡。宁国在广德。歙州、新安郡。徽、淮南道:楚州、淮阴郡。进、扬州、广陵郡,扬、滁州、永阳郡,滁、和州、历阳郡,和、庐州、卢江郡、庐州、寿州、寿春郡,凤阳、舒州、同安郡。声。河南道:徐十、彭城郡、徐、邳、泗州、临淮郡、泗、宿州、宿、濠州、钟离郡、凤阳、亳州、谯郡、亳、颖州、汝阴郡,颖、海州、东海郡。海。五代南唐升州、应天、润州、镇江、常州、常、宣州、宁国、广德、太平、歙州、徽、池州、池、濠州、凤阳、泰州、泰、海州、海、恚州、寿、庐州、庐、舒州、安庆、和、世和、滁州、滁、泗州、泗、楚州、后安、扬、廿扬、通州、通、吴越、苏州、苏松、广德州、广德、石晋、徐州、徐、宿州、宿、亳州、亳、颖、世、颖。宋、江南东路江宁府、应天、太、干州、革也州、池、言州、官国、徽州、徽、广德军、广德、淮南东路楚州、准、扬十扬、泰州、泰、通州、通、直州、仪真、高琅军、高邮、泗州、泗、宿州、宿、亳、世亳、滁州、滁、淮南西路庐州、庐、六安军、六安、无为军、无为、点虮人。寿春府、寿、濠州、凤阳、怀远军、凤阳、和州、和、安庆军、安庆。两浙路平江府、苏、华亭、松、常州、常、镇江府、镇江、京西北路,顺昌府、颖、京东西路、徐州、徐、南宋、江东路建康府、应天、太平府、太平、宁国府、宁国、徽州、徽、池十。池、广德军、广德、浙西路平江府、苏、华亭、松、常十。常、江阴军、江阴、镇江府、镇,淮东路扬十府,扬、泰州、泰、通州、通、真州、仪真、高琅军、高脚、宝应十宝应、滁州、滁、淮安州、淮安、淮西路、庐、世、庐、六安军、安、无为军、无为、镇巢军、巢、濠州、凤阳、和州、和、安庆府、安庆。京西路、徐州、徐、金。山东西路徐州、徐、邳州、邳,山东东路、海州、海、南京路,寿州、寿、亳州、亳、颖州、颍、宿州、宿、泗州、泗,江浙行中书首,集庆路、应天、太平路,奈、江南道,池世路、池、广德路、广德、江东建庚道,宁国路、宁国、徽州路、徽州,江南浙西道,平江路苏、松江府、松、常州路,常、江阴州、法阴、镇江路,镇江者江、荇事者,淮安路、淮、江北、淮东道,扬州路、扬、高脚府、高邮、滁州、滁、泗州、泗,河南琵道、庐十路,庐、安丰路、凤阳、宿州、宿、亳州、亳、颖州、颖、徐州、徐、和州、和。安庆路、安庆、邳州。邳。国朝南都。应天府完章、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直隶。凤阳府、凤阳、怀远、定远、临淮、五河。虹、颖州、颖上、太长亳泗州,肝胎天长寿十霍云蒙城。宿州、灵璧、苏十府,长洲、吴、嘉定、常熟、昆山、吴江、崇明、太仓也。松江府、华亭、海。常州府武进、无锡、阴、宜兴、靖江。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扬州府江都、泰兴、仪真、高邮、宝应、兴、通州、海门、秦皋。淮安府阳、盐城、清河、桃源、东、沭阳、海州、赣榆。面州,宿迁、睢宁。庐十府,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子甾县。六州。英、霍山。安庆府、怀宁茫、宿松、桐城、潜山、太湖。太平府、当涂、芜湖、繁昌。宁国府、宣城、宁国、奈、南陵、泾、旌德、池十府,贵池、铜陵、青阳、石埭、建德、东流。徽州府、歙、休宁、绩溪、智、黟、务源。广德州。建于、和州、含山、滁州、来安、金、徐十。萧、沛、丰、砚山。天文分扬州、斗、宿、应天、太平、野、池、徽、宁国、安庆、广德、淮安、庐、扬、镇江、常、苏、松江、滁、和、凤阳、徐州、房、徐、泗、豫。此邳、宿、亳。

志命官

古以州牧统领诸侯,后置刺史。隋置大总管,复统州。唐置节度使、授访使,分部诸道。宋置总管、转运、经略、安抚、招讨诸使。元有行省,领宜尉、廉访使,分统诸路诸军,皆为监司。国朝分首于外,直隶于内,有事于郡县,则以尚书、侍郎、卿、都御史巡视其地,终事则还台部。后乃专设都御史、巡抚,御史巡抚。直隶本畿甸,其仓货、兵刑、水利、漕挽,各有司存,不独监司也作命。

官志

都御史五人,北台四人,南台二人。总督漕运兼巡抚一人,治淮安。国初,舳胪侯朱寿航海候张赫领海运,又置漕运使。永乐中,罢使职,专命武臣总之。景泰闲,始命尚书或右都御史或侍郎、副佥都御史总督漕事,兼抚淮、扬、凤、庐、徐、滁、和七郡。以侯、伯克总兵官,挂漕运印,兼镇淮南。锦衣指挥充参将,协同近都御史。或惟副佥,总兵惟都督,参将惟都指挥者。总理粮储兼巡抚二人,治京府,绕制太平、池、徽、宁国、安庆、广德、松江、苏、常、镇江,兼理浙西杭、嘉、湖。粮总督,储赋一人,储巡抚治,专督三十六卫军出纳,及浙江、江西、湖广、直隶刍敩。督治江防一人,即南台治。见戌备总志。总理河道一人,治济宁,以工部侍郎兼都御史总理漕河。自仪真直抵卫河,近或无工部衔者。监察御史十有一人,北台五人,南台六人。巡按郡县三人,一治大平,按六府一州。一治泗州,按四府,三州,一治苏州,按四府。提督学校一人,治都城内,按畿内郡县诸学,以作多士。治鹾法一人,治扬州,察鹾奸,禁私则治。屯田一人,南台任之,察诸卫屯种之弊。清戎二人无常任,多以南台任之。江防二人,以南台分治,一治安庆,一治镇江。见戎备总志。监储一人。以南台者督治凤阳诸郡仓储,近监催。户曹主事五人,监督三人。一治徐州洪厂,一治淮安清江厂,皆北曹;一治浦子城,以南曹者治之。税二人。一治扬州,一治苏州。浒墅皆设关,征筭商舡料针,岁输于京。刑曹主事一人,司理一人,治淮安,理督漕台院之刑。工曹郎中一人,主事七人,总理漕河一人,治高邮,非定治也,以郎中任之。漕艎厂一人,治淮安司造艎料,治洪间。四人,一治徐州洪,一治吕梁洪,治漕艎之险;一治沛县监间,皆北曹。一治淮安板间,兼筭商舡料钓,以南曹者任之。甎病一人,治仪真,江南造城甎积于此。每公私舡过,间坝,计舡为多寡,借运于京师,以南漕者任之。棺木税一。人治芜湖,取齐木之税,岁输近以南漕者任之。按察分司治畿内者四人。浙江按察副使,治兵备兼治水。利一人,治石仓州。山东按察副使治兵备一人,治徐州。河南按察佥事治兵备一人,治颍川。江西按察副使,治兵备一人。治九江,并见戎备志。武臣五人,漕运总兵官一人,参将一人,并治淮安,见前。守备都指挥三人。见戎备志。部使之绩不详老,盖有司失红成,逾年而迁者,绩不显著,皆不得书,谨以可考者具名于左。

宋礼,工部尚书。初,海运告病,永乐中,礼请疏会通河,成而海运遂罢,漕河之利称永赖,实礼之功为第一。

金纯刑部尚书。永乐九年,自汴城北开黄河故道,分流达鱼台入漕。卒,赠山阳伯。

夏原吉,湘阴人。永乐中以尚书治水于苏各地,江南之民实赖之。浚黄浦,导淫水以归于海,水患乃息。奏发廪米三十余万石,以赈饥民,全活者众。至今父老言治水必称夏尚书。

陈瑄,合肥人。都督通爵平江伯。永乐初,督运漕,后开淮浦,导湖水,有利,于运道实多。薨,追封平江侯,谥恭襄,有祠。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甲申进士。宣德中工部侍郎,巡抚南畿。均赋税,虽恤民隐,而国计无损。在苏、松,躬至闾阎,问民间利害,故深得其情,江南之民实赖之。至今妇女小儿未有不知周巡抚者。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文襄。陈泰邵武人。景泰中以佥都御史巡抚。时论江南富室田多轻额,重坐于贫。泰以文襄之法广之,以五升之田倍其赋,而官田之重者止取正额,时皆便之。

王竑,陜西河州卫人。景泰初,以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有懋功。徐州大饥,浤尝发仓以汞民,至今能道之。

李秉,曹县人。正统丙辰进士。天顺初,以佥都御史巡抚。时岁饥,秉出官库银克运费,易在仓米以账民,所全活其众。罢黜赋吏,郡县肃清。

徐有贞,吴人。景泰间以右都御史约理漕运,有经济才。河决张秋,既塞,后作沙湾一路河防,功甚伟焉。

崔恭广宗人。天顺中以副都御史巡抚。时米价腾涌,恭出粜以取其直,米价遂平。吴淞江湮塞八十年,恭督工闻,浚万余丈,下流遂通。又浚漕家沟、蒲汇塘、新泾、大盈浦诸水,至今为利。民因目漕家沟为都亭浦,以识不忘。刘孜万安人。天顺中副都御史,巡抚松江。有荒田四千七百余顷,皆重额,久废不耕,税加于见亡。孜奏请召民开佃,不论原额,肥田亩税米三斗,瘠者二斗,谓之官租,不起科,不加耗,民𬤰趋之,无秽尽辟。召佃始于周文襄,而成于孜。立法周密,至行行之。陈濂鄞人。成化间副都御史,督漕运。尝治邵伯湖石堤,至今无泯漫之患。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以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兴利去害,郡县吏闻风解缓,声望赫著。马文升钧州人。成化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浑,门无私谒,时漕卒之亡者皆归焉。刘天夏,华容人。弘治初,河决张秋,大夏以本都御史往治之,河手改张秋为安平镇。孙鼎,卢陵人。举乡贡,任江浦儒学教谕,有学行,善诲诸生。转松江府学教授,士亦赖所成就。后拜监察御史,督学南畿。严毅公恕,大服士子。之江,江浦人。张瑄守吉安,荐鼎可为国学师,言孝行可及曾参。未报而卒。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庚辰进士,拜御史,督学南畿,首黜淫薄,令士子从根本立学,不尚华藻,士习一变。戴珊,浮鿄人。天顺田申进士,拜御史,督学南畿。惟公而恕,士服其心。陈琳,清田人。丙辰淮士,拜御史,督学南畿。当严霜酷虐之余,而被之以和风甘雨,士心感激,久而不能忘。

南畿志卷之二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