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嘔吐門

治諸嘔吐發作所因證候

嘔吐,雖本於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熱、飲食、血氣之不同,皆使人嘔吐。據《論》云: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此亦一途,未為盡論。且如氣屬內因,則有七種不同;寒涉外因,則六淫分異,皆作逆。但鬱於胃則致嘔,豈拘於憂氣而已?況有宿食不消,中滿溢出,五飲聚結,隨氣翻吐,痼冷積熱,及瘀血凝閉。更有三焦漏氣,走哺,吐利,泄血,皆有此證,不可不詳辨也。

寒嘔證治

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即嘔吐,名曰寒嘔。或因飲食多,致傷胃氣,或因病,曾經汗下,致胃氣虛冷之所為也。

葉伯材處此數方,大有神效。

四逆湯 治寒嘔,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甘草(一錢,炙) 乾薑(三錢三字) 附子(六錢重,生,去皮、臍)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重,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靈液丹 治胃中虛寒,聚結痰飲,食飲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堅,心胸脹滿,惡聞食氣,婦人妊娠惡阻,嘔吐,不納食者。

硫黃(打碎,一兩) 附子(一兩,去皮、臍,切綠豆大) 綠豆(四兩,水一碗,煮乾,焙)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

熱嘔證治

病者胃中挾熱,煩躁,聚結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熱嘔。或因胃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濕阻之類,皆熱所為也。

小柴胡湯 治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澀,並宜服之。

柴胡(去蘆頭,秤半斤) 黃芩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各二兩) 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秤二兩半)

上五味,同為粗末,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痰嘔證治

病者素盛今瘦,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嘔,食與飲並出,名曰痰嘔。或因氣鬱,涎結於胃口,或因酒食甜冷,聚飲之所為也。

大半夏湯 治心氣不行,郁生涎飲,聚結不散,心下痞鞕,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吐。

半夏(二兩,湯洗十次,完用) 人參(三錢,切)

上分四服,每服水三盞,蜜二錢重,和水,揚令勻,水、藥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法有生薑七片。

治法曰:嘔家先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治屬支飲,無不取效。

食嘔證治

病者胸腹脹悶,四肢厥冷,惡聞食臭,食入即嘔,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嘔。此由飲食傷脾,宿穀不化之所為也。

大養胃湯 治飲食傷脾,宿穀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熱,四肢冷痹,三焦不調,及胃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厚朴(去皮) 生薑(銼。各二兩) 肥棗(三兩,銼,同上二味炒) 白朮 山藥(炒) 人參 川芎 橘皮 當歸 五味子 藿香 甘草(炙) 枇杷葉(刷去毛,用姜炙) 黃耆(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為細末,大湯調下亦快。

血嘔證治

病者心下滿,食入即嘔,血隨食出,名曰血嘔。此由瘀蓄冷血,聚積胃口之所為也。

茯苓湯 治憂怒兼併,氣攻血溢,停留胃管,噯聞血腥,嘔吐食飲,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惡聞食氣,病名惡阻。

半夏(三兩,湯洗七次) 茯苓 熟地黃(各一兩八錢) 橘皮 細辛 人參 芍藥 川芎 旋覆花 桔梗 甘草(炙。各一兩二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有客熱,煩渴,口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腹冷下利者,去地黃,入桂心(炒);胃中虛熱,大便閉,小便澀,去地黃,加大黃一兩八錢,黃芩六錢。

當歸湯 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因熱損發,或因酒發,悉主之。

當歸 乾薑(炮) 熟地黃 檗皮 小薊 羚羊角(鎊) 阿膠(炒。各三錢三字) 白朮 芍藥(各半兩) 黃芩 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一塊如指大,煎至八分,去滓,入伏龍肝半錢匕,頭髮灰半錢匕,蒲黃半錢匕,再煎至七分,不以時服。

氣嘔證治

病者心膈脹滿,氣逆於胸間,食入即嘔,嘔盡卻快,名曰氣嘔。胃者,足陽明,合榮於足。今隨氣上逆,結於胃口,故生嘔病也。

茱萸人參湯 治氣嘔,胸滿,不納食,嘔吐,涯沐頭疼。

吳茱萸(湯洗數次,五兩) 人參(三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三枚,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藿香湯 治心下虛滿,飲食不入,時時嘔吐,惙惙短氣,大病將理不復,胃氣無以養,日漸羸弱。

藿香 人參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朮(各半兩) 茯苓(半兩) 枇杷葉(十片,去毛) 半夏(一兩,湯洗,用薑汁製)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炒薑絲一分,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噦逆治法

橘皮竹茹湯 治咳逆嘔噦,胃中虛冷,每一噦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至於驚人。

橘皮(二兩) 人參(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茹一小塊,姜五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大藿香散 大治一切心肺、脾胃氣變為萬病,服之皆愈。

盛季文傳於賀方回,云:頃在河朔,因食羊肝,生脾胃泄瀉、膿血,仍發脾氣,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時出冷汗,四體厥逆,殆不可忍。邑宰万俟湜懷此藥,煎以進,再服即定。既而求其方,常服尤能和氣進食。

藿香葉(一兩) 木香 陳皮(去白) 肉豆蔻(麵裹,煨) 訶子(煨,去稜) 人參(去蘆) 大麥糵(炒) 高良薑(炒) 神麯(炒) 白茯苓 甘草(炒) 青皮(去瓤,麵炒) 厚朴(薑汁製炒。以上各一兩) 白乾薑(半兩,炮)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吐逆瀉痢不下食,或嘔酸苦水,翻胃噁心,並用水一盞,煨生薑半塊,拍破同煎,鹽一捻,安盞中,候煎藥及七分,熱呷。

安脾散 治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日吐黃水,曾經諸方不瘥者,服之神效。

頃者以事至臨安,寓止詹翁店。詹翁年六十餘,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側。予往別去,其翁已不能言。及再自淮上歸,過其門訪問,此翁已出迎揖,見其顏色極紅潤,甚驚異之。問其所以,乃云:有一川官來歇,得藥數服遂無事。其後授得此方。昨以在建康醫朱機宜新婦,及近日醫圓通觀維那,皆作效,其妙不可具述。詹承宗書。

高良薑(一兩,以百年壁上土二三合敲碎,用水二碗煮乾,薄切成片) 草果(麵煨,去殼) 南木香 胡椒 白茯苓 白朮 丁香(懷干) 人參(去蘆) 陳皮(去瓤。已上各半兩) 甘草(一兩半,炙)

上同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空心、食前、米飲,入鹽點服,鹽酒亦得。

半夏圓 治翻胃及不忺飲食。

楊叔子知府傳,甚效。

半夏(湯洗十遍) 胡椒

上等分,為細末,薑汁為圓,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圓,薑湯下。

丁香圓 治嘔吐。

無為徐醫。

半夏(七個,湯洗去滑) 丁香(十四粒) 胡椒(二十一粒)

上同為細末,生薑自然汁圓如大雞頭大。每用一圓,以干棗一枚擘破,去核,入藥在內,以濕紙裹,煨熟,放溫,以米飲湯爛嚼送下。

丁香溫氣湯 治胃寒,嘔吐涎沫,甚妙。

張上舍傳,云其母常服有效。

丁香(一兩) 白茯苓(二兩) 人參(一兩半,去蘆) 黃耆(二兩,去蘆) 白朮(一兩半) 附子(二兩,炮,去皮、臍) 桂心(一兩,去粗皮) 高良薑(一兩半) 吳茱萸(一兩,湯浸,微炒) 半夏(一兩半,沸湯泡十次) 甘草(七錢,炙) 沉香(少許) 訶子(麵煨,去核,三分)

上件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