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一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中風門

孫用和准四時虛實治風方證

竊觀自古聖賢治療有法,十有九驗。夫療病之法,必先准四時虛實,以詳中病之由。依繩墨拯濟,乃是解死脫厄之路。四時之病,春中時風,自東而來,名曰溫風,蓋時令不和而傷人也。浮而輕淺,可汗而解。敗毒散、羌活、細辛之類,更看發起在陰在陽,隨而得效若也。人自虛羸,從後而來,名曰虛風。中人煩悶,肢體攣痹不任,便可續命湯、八風湯成劑頓服。更加灸法,三五日間勢必減退,漸漸調和以求生路。如從前來,名曰實風。亦主人瞀悶,脈緊浮大。宜以伏神湯、西州續命湯求效。不用火劫,自使勢慢,須緩緩治之,故《千金》曰:「風者百病之長」,又曰:「治風不以續命湯治之,則不為治風」,斯以見聖人之心矣。更有後方,經驗頗多,並依四時、虛實治療。

小續命湯 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

麻黃 黃芩 芍藥 芎藭 甘草 杏仁 人參 桂心(各一兩) 防己(半兩) 生薑(五兩) 附子(一枚) 防風(一兩半)

上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更依前三五劑必瘥。取汁隨多少,輕重虛實也。有人腳氣,服此方至六十劑得瘥。有風疹,加大陰、節變,輒含之,可以防喑啞。凡古方用藥,其修制、炮炙之法皆如常,更不細說。

大防風湯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

善法寺僧如真師孫遂良,紹熙壬子年患痢之後,足履瘓弱,遂成鶴膝風。兩膝腫大而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而已。拘攣跧臥,不能屈伸,待人抱持而後能起。如此數月,分為廢人。淮東趙德遠參議之甥李二十七官人惠以此方,服之氣血流暢,肉亦漸生,遂能良行。不終劑,平復如故。真奇方也。

防風(去蘆) 白朮 白芍藥 川當歸 杜仲(去粗皮,炒絲斷,秤) 熟乾地黃 黃耆(微炙。秤各二兩) 羌活(去蘆) 牛膝(去蘆) 甘草(炒) 人參(去蘆。秤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川芎(撫芎不可用。各一兩半)

上拌為粗末,令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七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又有人教令煎四物湯,下四斤元,遂良既安,不曾服也。(四斤圓,治腳氣相搏,往來作痛。)

孫用和經進方七道

鐵粉牛黃丸 主心經留熱,安精神,化風痰,止心下忪悸,及治中風太過候,雖不涎潮厥倒,漸覺四肢不舉,語澀面疣,精而昏濁,形似醉人,日深攤拽,皆服之。土鬱心經,雖子不能親母,豈不逆乎?病後鬱塞,此名心脾太過中風候。更加通心氣,辰砂丸與同服,神驗無比。曾於嘉祐元年正月二十日召赴御藥院,押引入內,看診皇帝御脈,遂進此方。自晚進藥,至夜有效。數日之內,聖體安寧。效驗之速,其應如神,今目之為神應益聖丹方。

鐵粉(再研,水飛過,焙乾,二兩) 辰砂(別研,水飛過極細,焙乾,一兩) 天竺黃(一分,別研極細) 牛黃(半兩,細研,治急病加至一兩) 鉛白霜(一分,別細研)

上五味,煎糯米粥飰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人參湯下,日再服。糯米飯下亦得。

通心氣辰砂丸 治婦人一切風痰潮發,痰逆狂語,狀如心風者,大效。淡醋湯下尤妙。若無痰涎不可常服。

慶曆三年七月中旬,醫官院貼宿。二更以來,內中宣喚,當時看診中宮脈息證候,瞪目昏迷,不省人事。遂進辰砂丸、鐵粉牛黃丸同服,當時有效。至四更再進一服,尋便好安。

辰錦硃砂(半兩,別研極細,用水飛過,暴乾) 生白龍腦(半兩,別研細) 硇砂(半兩,通明者,別研如粉) 黃丹(炒,一錢,須是真品) 白芥子(二兩,微炒取末,一兩) 半夏(一兩,浸七遍,淨洗,片切焙乾,取半兩末) 天南星(一兩,湯浸軟,洗淨,切作片,焙乾,取半兩末)

上件藥同研,拌令勻,用麵糊丸,如綠豆大,細研硃砂為衣。每服十丸,與鐵粉牛黃丸十丸同服,空心,食前,溫服下,日二服。

硃砂法 主身體五臟百疾,養精神,安魂魄,益氣,通血脈。久服悅澤人面,不老輕身,仙方最為長生之寶。得此方,凡療病無不驗。

上好辰錦硃砂(十兩,打碎如皂子大,須通明如箭鏃者為上) 甘草(一兩) 訶黎勒(二兩,銼碎) 檳榔(二兩,捶碎) 遠志(淨揀,擇去心,二兩)

上銼草藥,以水一斗,煎取六升,去滓,絹袋盛硃砂於藥汁中掛。以微火煎,令汁盡,即取硃砂入銀盒中,置甑內,以二斗糯米蓋,藉以桑柴火蒸二日三夜,水盡即添暖水。春時一日文、二日武、三日盛武、三宿微火;夏時一日武、二日文、三日盛武、三宿微火;秋時一日盛武、二日文、三日微文、三宿微武;冬時一日微文、二日文、三日盛武、三宿微武。始終如法,日滿即開。取硃砂研如粉面,以楮子煎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服一丸,酒下。食後一丸,漿水下。合時入官桂少許,百無所忌,輕堅腰膝,治一切筋骨風虛。及有經驗贊:

硃砂有何功,偏治髓中風。

不惟延壽算,容易駐顏紅。

楮子煎法(楮實也)

楮子五升,六月六日採,以水一石,煮取五升,去滓,微火煎如餳,即湛用(並小斗升)。

生犀丸 治心虛,喜忘煩悸,風涎不利,聰明耳目。治諸風顫掉,及治三十六種風。益精神,壯心氣。或多健忘,寢寐足驚,心常似憂,或忪或慟,往往欲倒,狀類暗風,四肢顫掉,多生怯懼,每起煩躁,悲涕愁煎,並皆屬心,臟氣虧,宜服此以鎮心神。

生犀(一兩,屑為細末) 天麻(半兩,炙黃) 敗龜(半兩,酥炙) 牛黃(一分,別研) 茯神(去粗皮,一分) 遠志(去心,一分) 人參(去蘆頭,一分) 肉桂(一分,別研) 龍齒(酥炙黃色,一分) 硃砂(一分,別研) 麝香(半兩,別研) 龍腦(一分,別研) 石菖蒲(半兩,細銼一寸九節者) 金銀箔(各五十片) 羚羊角(半兩,屑為末)

上十五味搗研極細,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食後、臨臥、溫水化下二丸,或加至四丸至七丸。

解五毒丸

牛黃(一分,研) 金箔(小折七片,與眾勻研) 龍腦(半分) 麝香(半分) 硃砂(一兩,研) 犀角(一分,醋研) 膩粉(一分) 巴豆(一百五十個,去皮、心、膜,出油) 黃蠟(三分)

上件藥先化蠟為油,入諸藥和調勻便,丸如皂子大。每一丸療四人,食毒、酒毒、陰毒、陽毒、氣毒,並用龍腦、膩粉,水下一丸。如吐逆不定,用人血酒下;藥毒,人血酒下一丸。如是藥毒,仍先吃生油少許。此藥每取下惡物後,速撥取,以水淨洗,於地坑子內焙三日取出,用硃砂、麝香養之,再以解毒。每一丸可三次用。

菵草散 治中風涎盛,及氣嗝,不下粥藥者,立效。

菵草(一兩,生用) 枇杷葉(一兩,生用,去毛) 半夏(一兩,湯浸,焙乾)

上件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半,生薑一塊,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之,立效。

治李維觀察二十日嗝吐,不下粥食,藥只此一服,效。

許學士二方治風虛驚悸。

真珠圓 治肝經因虛,內受風邪,臥則魂散而不守,狀若驚悸。

有董生者,患神氣不寧,每臥則魂飛揚,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無寐,更數醫而不效。予為診視,詢之曰:「醫作何病治?」董曰:「眾皆以為心病。」予曰:「以脈言之,肝經受邪,非心病也。肝經因虛,邪氣襲之。肝藏魂者也,遊魂為變。平人肝不受邪,故則魂歸於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肝主怒,故小怒則劇。」董欣然曰:「前此未之聞,雖未服藥,已覺沉疴去體矣。願求藥法。」予曰:「公且持此說與眾醫議所治之方而徐質之。」閱旬日復至,云:「醫偏議古今方書,無與病相對者。」故予處此二方以贈服,一月而病悉除。此方大抵以真珠母為君,龍齒佐之。真珠母入肝經為第一,龍齒與肝同類故也。龍齒、虎睛,今人例以鎮心藥,殊不知龍齒安魂,虎睛定魄,各言類也。東方蒼龍,木也,屬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屬肺而藏魄。龍能變化,故魂遊而不定;虎能專靜,故魄止而有守。予謂治魄不寧者,宜以虎睛;治魂飛揚者,宜以龍齒。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亦在夫人達之而已。

真珠母(三分,研細同) 當歸 熟乾地黃(各一兩半) 人參 酸棗仁 柏子仁(各一兩) 犀角 茯神 沉香 龍齒(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銀蔢苛湯下,日午、夜臥服。

獨活湯

獨活(黑者) 羌活 防風 人參 前胡 華陰 細辛 五味子 沙參 白茯苓 半夏曲 酸棗仁 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烏梅半個,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

啄木散 治暗風癎疾,諸藥不效者。

武昌都帥趙清老云:「軍中老醫甚珍此方,力求而得之。一年之間,已醫十餘人,喜而傳余。」

啄木兒(一枚,去觜、翅、尾、爪尖,用瓦罐子先鋪荷葉、荊芥穗一寸厚,次入無灰酒三升,方下啄木兒,更用荷葉、荊芥一寸厚,用紙封口,鹽泥固濟,炭火煅,青煙出為度。候冷取出,只用啄木兒。臘月者尤佳) 寒水石(二兩,火煅通紅,別研) 鐵粉(一兩,別研) 附子(一隻一兩者,炮,去皮臍取末) 牛黃(二錢半,別研) 麝香(二錢半,別研) 腦子(二錢半,別研) 硃砂(二錢半,別研)

上為細末,拌勻,每服一錢,溫酒調下,便就枕睡少時。發罷時服尤妙,常服,不拘時候。

舒荊湯 治臂痹痛。

自聞嘗苦左臂痹痛,或以為飲,或以為風、為濕。諸藥悉投,繼以針艾,俱不效。一日見陳異,即云其親嘗苦此,且年高,難用藥。有德清竹尉傳一方云:「可三服而愈。蓋是血氣留滯,經絡不行所致,非風非飲非氣非濕。但止能治腰以上疾,若腰以下則藥力不至也。服三服而愈。」余服之亦然。後來見王伯舉,因語及此,且恨不能治腰以下疾耳。伯舉云:「吾有方,謂之五痹湯,與此用藥一同,但添海桐皮、當歸、赤芍藥三味,各二兩。如腰以下疾,則食前服;腰以上疾,則食後服。」用之俱驗。

片子薑黃(四兩,《本草》之說不一,但當用老生薑切成片,如今所用染物者非) 甘草(一兩,炙) 白朮(二兩) 羌活(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

蕊珠圓 治心恙。

豬心(一個,取血) 硃砂(一兩,為末) 青靛花(一匙)

上件三味,先將青靛一匙,曝乾,次取豬心血,一處同研爛,次入硃砂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圓,茶酒下,不拘時候。甚者不過三服。

有陳氏常病此,因收治方甚多,在吳興日偶聞一染鋪之子苦斯疾,遂錄以教之,數服而愈。

許學士養血地黃圓 治筋脈拘攣,伸屈不得。

有人患風病,自午後發,黃昏時定,予曰:「此患必先從足起。《經》言: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少陰之筋,自足至項。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又曰:陽中之陰,肺也,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故《靈寶畢法》云:離至乾,腎氣絕而肝氣弱,肝腎二臟受陰氣,故發於是時。」予授此方,三服而愈。同官歙丞張德操,常言其內子苛患筋攣,腳不得屈伸者逾年,動則令人持抱,求醫於泗水楊吉老,老云:「此筋病,宜服下三方。」服一年而愈。

熟乾地黃(十分) 頑荊(一分) 山茱萸(五分) 黑狗脊(炙) 地膚子 白朮 乾漆 蠐螬(干之,炙) 天雄 車前子(各三分) 萆薢 山蕷 澤瀉 牛膝(各一兩)

上細末,煉蜜和,杵如梧子大,每服五十圓,溫酒下,空心、夜臥。

凡中風用藥速效者。

排風湯 續命湯引竹瀝諸湯,及神精丹、茵萸酒之類,更加以灸,無不愈者。然此疾積習之久,非一日所能致,皆大劑久而取效。

《唐書》載:王太后中風,喑然不語,醫者蒸黃耆數斛以熏之,得瘥。蓋此類也。今人服三五盞便求效,貴醫也,亦速矣。孟子曰:「七年之病,三年之艾,久而後知爾。」

白茯苓(去黑皮) 獨活(去蘆頭) 麻黃(去根節。已上各三兩) 白鮮皮 白朮 芍藥 芎藭 當歸(去蘆頭) 桂(去粗皮) 防風(去蘆頭) 杏仁(去皮、尖,只仁者,麩炒令黃色) 甘草(銼炒。已上各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續斷湯 治久年病風不瘥。王思和用此方一月而愈。思和名醫,寓儀真時,人少知者。後至都下,聲名籍甚,為醫官。

續斷 杜仲 肉桂 防風 甘草 牛膝 白茯苓 細辛 人參 當歸 白芍藥(各一兩) 川芎 秦艽 熟乾地黃 川獨活(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

勝金圓 治中風吐痰即愈。

張醫博子發,授此方得省。

生蔢苛(半斤) 豬牙皂角(二兩,捶碎,水一升,二味一處燒,取汁慢火熬成膏) 瓜蒂末(一兩) 藜蘆末(一兩) 硃砂(半兩,研)

上將硃砂末一分,與三味研勻,用膏子搜和,圓如龍眼大,以余硃砂為衣,溫酒化一圓,甚者二圓,以吐為度。得吐即省,不省者不可治。

必用方論中風無吐法,引金虎碧霞為戒。且如卒暴,涎生,聲如引鋸,牙關緊急,氣閉不行,湯藥不能入,命在須臾,執以無吐法可乎。但不當用銀粉藥,恐損脾,壞人四肢爾。予每用此二方,每每有驗。

茶調散 治偏正頭風,諸藥不愈者,宜服此。

李全總領云:此天下第一頭風藥。

香白芷(二兩半,炒) 川芎(一兩,銼,炒) 甘草(一兩,銼,炒) 川烏頭(半兩,炮,銼)

上四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好茶少許,薄荷三葉,沸湯調下。如暴傷風頭疼,可加蔥白二寸,細切和茶下。

芎香散 治頭風。

解防禦用此得效。

川芎 大香附子(炒,去皮、毛。等分)

上為細末,空心熱酒調下二三錢,食後服。茶清調,亦得明目。又治婦人血風。

七烏圓 治風痹之疾,遍身走注,服諸藥不效。

《素問》論痹云:風寒濕三氣而合為痹。風氣盛者行痹,上下左右無留,隨所至耳。惟服此藥,不終劑而愈。亦治風濕腰痛、腳氣之疾。有風氣人大宜服此,活血駐顏,壯筋骨。

大川烏(二兩,去皮、尖) 草烏(二兩,去皮、尖) 赤何首烏(二兩) 豬牙皂角(二兩) 黑豆(半升) 烏梅(五十個,捶破) 天台烏藥(二兩,銼)

上用無灰酒二升、米醋二升,用砂糖瓶浸一宿。煮將干,取出。用炭火焙,碾細末,用酒醋煮薄麵糊為圓,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病上食後,病下食前,溫酒、鹽湯下。腳氣,木瓜湯下。些小瘡瘍,數服見效。

竇朝議經進仙酒方 治大風及偏風、一切風疾,延年益壽。

牛蒡根(一斤) 牛膝(一斤) 秦艽(二兩) 鼠黏子(二兩) 枸杞子(炒,一斗) 蒼朮(蒸爛,二斤) 防風(二兩) 蠶沙(二兩) 大麻子(一升,炒,去殼,別研) 桔梗(二兩) 羌活(二兩)

上為銼散,無灰酒二斗,淨瓷器內浸,密封七日開,開時不得對瓶口。日進三服,每服一大盞,溫服。常令面有酒色,甚者不過一斗。忌麵食並魚肉、動風物。

御風膏 治口眼喎斜。

向來臨安得醫家傳。有人中風,傳入陽明經而口眼喎斜者,宜用蓖麻子去殼碾細,塗在手心,以一盂子置在手心蓖麻子上,以熱水置盂中,口正則急取盂。左癱塗右手心,右癱塗左手心。口眼才正,急洗去藥。昨在鄉邑,亦常療人,妙哉。此方又治生產難者,爛研塗兩腳心。才生,便急洗去腳心藥。

火杴草圓 治一切風疾。

張忠定公經進。臣本府有僧智堅,年八十餘歲,顏色紅潤,行步如飛。臣怪如此,因問其由,云久服火杴草丸使然。令就其房,錄此方。臣當年修合,服食未久。臣家有老僕,年七十歲,舊患冷痛風,已數年不瘥。忽一日,厥疾痊愈。問其損,云臣付婢竊臣所服火杴草丸,與之頓覺強健。臣不住令病僕空心服之。臣莊在山口,鎮約八十里,當令幹事,一日能往返。因知此藥大有神效。

上草於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悉不拘多少,先於急流水中灘上淨洗,去根及土。入甑,灑紅酒或無灰酒,蒸一頓飯大,取出,於向日曬,生絹袋盛於當風處掛。一斤為末,用白硔蜜一斤和勻,搗七千下,不犯鐵器,圓梧子大,瓷合收。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湯使干後。虛冷,空心、鹽湯、酒下;婦人血風,艾醋湯下;渾身疼痛經年不瘥,骨碎補酒下;產後敗血不散,性命難保,姜酒下;中風手足攣,口眼喎斜,天麻酒下;腎臟下注,腰腳廣腫,行步不及,豆淋酒下;無力,顏色萎黃,飲食減少,薑湯下;賁豚、小腸氣,茴香酒下;食積、胸膈脹滿,橘皮湯下;連年久嗽,黃耆湯送下;赤白痢及水瀉,薑湯下;氣疾、攻刺,威靈仙酒下;冷勞痼疾,石斛酒送下。

有婦人二十歲,偶食中吃驚,發搐涎塞,不省人事,牙關緊急。以白梅擦牙,次用冷水茶調常山細末二錢服下,吐出涎而省,後投局方烏沉湯而安。吐法壯實者可用。

有人忽然不省人事,身體軟弱,牙關不緊,涎不潮塞,招數醫皆言中風。投雄珠丸、星附之屬,病者轉昏。僕診其脈皆濡,氣閉隔絕,所以脈濡。受以局貨木香流氣飲,煎熟,入麝香少許,兩服而痊。

有人病頭旋。《經》云:眊為眼花,眩為眼黑。眩暈,頭旋,不省人事,皆是陽虛。又云:上虛則眩,下虛則厥。令服局方俞山人蘇子降氣湯、養正丹、來復丹、如聖餅子而安。

有一室女,每經候欲行如風之狀,發搐,不省人事。診其脈,心脈浮,衝任脈沉,此因經行伏驚致此。服局方黑神散,入硃砂、燈心、麥門冬煎湯調下數日,自後經行如常,前病不作。若腹痛,加大聖散服。

有一婦人,腳趾赤腫,痛不可忍,加檳榔木瓜煎、局方香蘇飲,三服而痊。

有人每遇天陰,覺渾身重疼無力,此乃濕氣。香蘇飲與平胃散各一貼,和分四服,加木瓜煎,大有神效。治腳隱痛、行步艱辛,只平胃散加赤曲,同煎服最妙。

有人常覺左眼瞤動,忽然左邊口喎,食則不能收,求醫。僕診其脈,浮而澀,氣口脈遲而澀。遂授之局方香蘇飲和藿香正氣散加南木香、薑、棗同煎,次以小續命湯加天麻,磨沉香水同煎,下局中養氣丹,數服痊安。

有人四十已上歲,平日好食麵、飲酒。苦右臂不能舉。授以局方五積散加木瓜檳榔煎,又用生附子一兩,去皮、臍,南木香二錢半,㕮咀,分作三服,水二盞、生薑十大片,同煎一盞,去滓熱服,數服而安。

有人誤服風藥多,遍身麻,吐瀉,致脈厥。一醫欲投丹藥。偶一道人乞至門,見云:此是中草烏之毒,用晉釩、青黛二味細研,用貫眾煎湯調下便省,吐瀉亦止。若中巴豆毒,芭蕉根煎湯服,極妙。

又方療中風藥毒,齏水調蛤粉尤奇。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