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四谛论

卷第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四谛论卷第四

婆薮跋摩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分别道谛品第六

经说道谛。云何此言。何所因起。若道能灭渴爱。则不应说行至苦尽。若不尔者。是言相违。若俱灭集苦。云何经中不具足说。若道能尽苦。修道办人应无品苦。若不尔者。则不应言行至苦尽。若有为法于无为中无有行至。云何说言行至苦尽正行义。言正行者八圣道是。决言何用圣名何义。云何但说道名为圣。不说余助道若道异分应说其相。若言道唯是分。则具分与分无有差别。道名何义。云何此经说于具分。余经不具。若道是有为。云何佛说。本昔已有。若是无为。云何说言有为。若道是一。一人修时余人应得。譬如衣等若不尔者。则不应说由此一道。若诸圣人同得一道。云何智慧不同。若智慧不同。云何解脱平等。若道非心。无情等物亦应有道。若心非心。法修则不具。若是心法。诸相违法云何一心并有。若道至除惑。则相违法一心并有。若不至者于他相续云何不除。若分俱起则有多作意。若次第起则但有一分。云何止立八分不增不减。云何不取欲等余法。云何一法作三种说。中道能灭福恶行至尽苦。云何说正见为初。云何说先行正见有何义。见者既无孰为能见正见。与十善正见两异云何。若由正见一时见谛应有多境。若不尔者非念念灭。若正见已了诸谛。余分何用。正觉何义。云何三法成一。若依二定证得流尽。正觉不具道分有阙。此义应救。正言何义。若有语言道修无定。何以故。佛说定以声为刺。若无不成道分。正业何义。一切分皆是正业。云何说一名为正业。若离名正业。离则非作。云何成业。离挝打等。云何不说名为道分。正业正命与十善正业正命两异云何。正命何义。正命若身口业摄。云何别立。何者正精进。何相何用何缘何义。若但灭恶是善则无二精进。若非善者灭谛则非善。若一心修正勤即具足者。则无四正勤。若次第修者。则助道修不具何者正念。何相何用何缘何义。诸有为法刹那不住云何成念。何以故。他见他忆无此义故。若一切诸法皆是念处。念根即是念处则义不相应若念。犹自不能守一法者。云何经说有念一守。云何有时能忆有时不忆。何者三摩提。何相何用何缘何义。正定若是定。须陀洹人应无欲嗔。若不尔者则违道理。

汝问。经说道谛。云何此言何所因起者。答此问不为开智人说。何以故。由闻其名已了义故。从大悲所起辩涅槃道显隐覆义。欲广说言灯。为分别智弟子故佛自问。何以故。由先问后解多有利益。广辩缘起已如前说。复次受化弟子问诸外道闻种种道。未能决了是道邪正。为除疑倒无明等心故。佛自问自答。何者为道。是八圣道。如疑路人导之善道。汝问。若道能灭渴爱。则不应说行至苦尽。若不尔者是言相违者。答圣人从初发心是修行用欲除灭苦。为此起道故。说行至苦尽。是苦尽由因灭得成。是故除因。譬如师子。复次诸佛观一切众生堕于苦难。发心修道。为除他苦。是修行用如国譬经说。又余经说。苦尽是出家修梵行用。如七车譬经。又如来出世为三事故。令他苦尽。是最第一故。言行至苦尽。复次一切有为无常故苦。离有为法故说苦尽。如筏喻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复次由八圣道能除取阴。是故通说二灭言不相违。汝问。若俱灭集苦。云何经中不具足说者。答是渴爱灭由苦尽得显。复次因尽非是正用。以苦尽为正。复次圣道能灭有为及与取阴。故说苦尽通渴爱灭。汝问。若道能尽苦修道办人应无品苦。若不尔者。则不应言行至苦尽者。答依因缘尽故说苦尽。如说火尽名为灰尽。亦如根灭说为树灭。复次圣道能灭邪分别苦。而不除宿业报苦及界地及苦。譬如气嘘旃陀罗及优波斯那等。复次圣道于有余涅槃能灭心苦。于无余涅槃能灭身苦。复次圣道能灭后有阴苦。但宿行所作随逐未灭。如轮及箭。汝问。若有为法于无为中无有行至。云何说言行至苦尽者。答涅槃无行道亦无行。虽俱不由归向涅槃令得涅槃故。说行至苦尽。譬如国路。复次是方便言。如说诸流行没水渧行尽。流及水渧于尽中无行。而世说有行。行至苦尽亦复如是。汝问。正行何义。答由此了知实义故说正行。又以进趣为行。如说行一切处道。又能往安隐处故。说为正行。复次正是不背义。行是归向义。由此不背归向涅槃故名正行。汝问。正行者是八圣道。是决言何用者。答为反余道。为成立一切处行道。为显不往余处。复次能穷一切道苦。能遮一切烦恼业报烧热。能除自他恶骂重罚恶道死等怖畏。能除积骨如毗富罗山。能干乳血泪。以此功用故说决言。汝问。圣名何义者。答由体无流一味解脱众生。依此相续得名圣人。譬如善法。如经中说。是圣正见。复次圣人所行故名为圣。譬如王路。复次圣人所说。故名为圣。譬如师路。复次圣众所事。故名为圣。譬如牛路。复次令至极圣。故名为圣。譬如国路。如经说。圣正解脱。汝问。云何但道名为圣。不说余助道者。答同一相故。皆名为圣。譬如火性。复次同一解脱味故。譬如海水同一醎味。复次八道最为上首。能摄余助道。如象迹譬经说。汝问。若道异分应说其相。若言道唯是分。则具分与分无有差别者。答是具分与分差别之相。亦可见可说。譬如五分三昧。亦如五分比丘住五分处。道亦如是。与分有异。是分平等说名为道。何以故。是八种分若至平等位能除烦恼。若沈若起则不除惑。犹如调弦。复次是分圆满说名为道。能办事故。譬之如车。虽然若真实义分中说具分。譬如五分音乐及五分定。道亦如是。唯分为道今论所说。唯分是道六义证成。一说道。经言五根是道行至涅槃。此五根即是道分。故知唯分为道。二为经言。三身摄道。三身唯分。三由灭。经言。正见行于灭离道无灭。四由除。经言。若修习正见。能除欲等。若离于道则不能除。五由出离。经言。正见等诸分能出离此。若非道不能出离。六由清净道。经言。般若是道。为得清净。般若即正见。故知分是道。汝问。道名何义。答道以求觅为义。何以故。由此能得真实义故。亦以行为义故。亦以行为义者。如世间言。此道行向舍卫国等。道亦如是。归向涅槃。复次真实义门方便行生理。如此等皆是道义。汝问。云何此经说于具分。余经不具者。答法藏论说。假名有二种。一自在假名。二依他假名。说自体诸分名。是自在假名。如正见等道分。依他假者。如念等门及余助道分。何以故。此道品修非是散修。复次为胜逼故。念处等中随一法胜逼故。念处等中随一法胜余同一名。譬如醎酸等味。有诸余味随胜得名。又如诸界随一胜故。余随得名。复次于欲界中说道具分。色无色界或五或四。为灭自体。四对治故。余或增减。随界地故。以此义故有具不具。汝问。若道是有为。云何佛说是古昔道。若是无为。云何复说是有为法者。答由此古言道是有为。何以故。有为之法有新有故。譬如谷等。若是无为不应此言。譬如虚空及以涅槃。如说身是昔业而非无为。如说圣种及法诸师。是故由此古言道非无为。今论所辩道是有为。何以知之。由广分别故。如谛相应经及答达磨尘那。问由有为相故。如经言。依正思惟若道未生得生。已生得增长。有生长故知是有为。由舍除故。又如经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灭是无为则不可舍。缘内起故。如经言。是道依内起此归依难得。若是无为不依内起。由业名故。如经言。是道非黑白业能灭诸业。若是业者非无为法。由有食故。如经言。七菩提分以食为因。若无为者不须食因。以此义故道是有为。汝问。若道是一一人修时余人应得。譬如衣等。若不尔者则不应说由此一道者。答多道非一。何以故。果不同故。由道异故。故果有异。如路异故行异。复次体异故道异。谓见道修道等。亦如四苦乐迟速。复次根异故道异。谓九学九无学辟支佛佛。由根差别。是故有异。依种性故说由一道。如世说一谷。如经言。三世诸佛若观若说是此四谛。而苦等三谛体实不常。由一道言亦复如是。汝问。若诸圣人同得一道。云何智慧不同。若智慧不同。云何解脱平等者。答观一切一切种境界得成正觉。是故佛道不同二乘。如经言。若人当知一切一切种境界。当知是人名为世尊。通达平等道故。唯灭本惑三乘人等。如经言。解脱五阴与解脱无异。如多种火各烧然薪灰尽无异。由火不同热触光明威德有异。如是智慧差别。所灭惑除解脱是同故。佛定智威德及恩。由道差别难可思量。如大轮经说。汝问。若道非心法无情等物亦应有道。若心非心法修则不具。若是心法诸相违法。云何一心并有者。答心是生死分是世间法。道是出世法。两不相应。如法非法故。说道非心法。依境名心。求能名道。两若一体则自性自知。为免此失故。说道非心法。譬如寿命及无想无心等定。虽非心法而壁等中无道。亦如是。道虽有心非心处位。达皆有故无不具修。复次修有三种。谓守习研故无不具然。道亦可说是心法。何以故。与正思惟同生灭故。譬如一心。如经言。以心作增上故得一心。是名心定。即是道分。同一出离。同成一事。故共一心而不相违。汝问。若道至除惑。则相违法一心并有。若不至者于他相续云何不除者。答道不至惑而能除惑。如道不至破戒能除自破戒不除他破戒。除惑亦尔。于自他相续虽俱不至。但除自惑不能除他惑。分别部说。非至非不至此时除惑。以不生为灭故。譬如治病。苦受已至医不能治。何以故。不可转苦为乐故。苦受未至医亦不治。何以故。无所有故。若尔为何所治。但作违缘。令未生苦永不得起。道能除惑亦复如是。汝问。若分俱起则有多作意。若次第起则但有一分者。答由成一事故得俱起。非缘别境故。无多意相杂俱起。由功能故差别可见。譬如欲等。汝问。云何止立八分不增不减者。答此问不穷。是故置答。复次对治八邪分故说八分。

复次为摄三身。复次为对治三刺三结三火三毒故说八分。复次藏论中说。能成八功德心故说八分。由得正见故心清净。由得正觉故心鲜洁。由得正言故心平但。由得正业故心无悔。由得正命故心软滑。由得正精进故心随教。由得正念故心安住。由得正定故心不动。汝问。云何不取欲等余法者。答但取胜法。或取强用。或取能任重担。或俱摄尽正言正业正命。是须陀洹分信为三摄故。须陀洹具四智信。欲即是信。

复次此信亦正见摄。须陀洹人得智信故。喜猗舍正定所摄。是故八分摄诸分尽。汝问。云何一法作三种说。或说中道能灭福恶行至尽苦者。答由三胜事故。譬如日能破闇名光。能分别昼夜名日。能分别刹那等故名时。本圣道亦尔。能离二边故名中道。能除黑白二业名灭福恶。拔除身心苦故。故说行至苦尽。或除三世道故说行至苦尽。汝问。云何说正见为初者。答为上首故譬于王。如经言。一切有为法中般若最胜。

复次能作胜功德故。若智慧胜诸德皆胜。如舍利弗由正见故不观他面。如首罗长者由正见故其心难动。如阿输柯王由此正见他不能引。如质多罗长者能拔除灾横本故。如经言。由明起故无明灭尽。是故正见为初。汝问。云何说先行者。答由得正见余分。得出世得无流得不共。或说由正见力余分得解脱道名。如经言。比丘是正见人。身口意业为得可爱胜美果故。如经广说。故以正见为先行。汝问。正见有何义者。答谓不倒证照为见。自所依止真实种类无倒证照。

复次真如名正观名为见。如实观圣谛故名正见。

复次正者可赞叹义。见者光明义。可赞光明故名正见。如经言。诸光明中此光最胜所谓正见。

复次胜德境智行。是名正见。何以故。是正定位说名正见。如种子譬经说。复次理足论说。由境正故智正。不由智正故境正。有为有流相相应故一切唯苦。决定知此是名正见。如佛为大迦旃延说。

又藏论说。对治无智疑智倒智。能度苦等。真实此智名为正见。汝问。见者既无孰为能见者。答众缘聚集共成此见。无别一物为其见者譬如花果。又如偈说。

有见无能见  何法为见者

从缘和合生  见色言是虚

是法集时见  合散无能见

但因缘所作  如戾人无者

法从缘生。不可说属一。如佛为破求那说。我不说识为能识。何以故。此名具分假名所作故。汝问。正见与十善正见两异云何者。答俗智在十善。真智在八正。能感后生。以苦为果。观业为境。如此正见在十善法。能灭三有。涅槃为果。缘谛为境。如此正见在八圣道。汝问。若由正见一时见谛应有多境。若不尔者非念念灭者。答一时能成四事。故说一时。不为境异故。理足论说。修观行人以圣智慧。通达毛孔能断诸惑。

又余经说若通观三受。诸事已办。无更所作。由通相法谛无我相。是故一时通观四谛。如次第观中缘无常苦无我一时通苦谛。汝问。若正见已了诸谛余分何用者。答一切诸分能灭自对治。各各有用如吐下方。

复次一切诸分。于自事中各为上首共成一事。譬如车分及车车分。各有自事共成运载。道分及道亦复如是。汝问。正觉何义者。答未曾有计今日如生。是名正觉。

复次是平等法由想行缘起故。

复次体相境界果共相扶合。故名正觉。

复次如见随择不舍名为正觉。如牛呞食。汝问。云何三法成一者。答同一相故如余道分。

复次善听计平等故。譬如定分。

复次缘涅槃为境。如无相定故三成一。汝问。若依二定证得流尽。正觉不具道分有阙。此义应救者。答若依二定修八正道。但无初定觉观分。非无道分中觉。譬如初定及三摩提无有觉观。

复次由事成故说有正觉。不由体在故。如有学五根。

复次能拔除对治故说有正觉。譬如正言。汝问。正言何义者。答永受誓不破名为正言。如瞿师罗传。

复次是言清净。由除愿取垢灭故。

复次法然所得永善行。是名正言。正言戒有二种。

一不令知。如经言。是人离妄语等。二令知。如经言。是人时语实语等。汝问。若有语言道修无定。何以故。如佛说定以声为刺。若无不成道分者。答道分故非刺。譬如正觉喜觉分等。

复次声刺不定。如见女人。经言。数见女人为修梵行刺。然非阿罗汉刺。已除刺故。

又经言。大象说在定行立等亦静。若观行人正思说法。心则有定。不由有言故无定。经部师说。但离四言即是正言。如世间说。已离如正作。如说。此马快行此人善续。汝问。正业何义者。答经说。离身恶业名为正业。

又经说。是身业不析不流不颁。自在无取能生寂静。是名正业。

复次由观过失远离杀生。不作不行遮止不乐。是名正业。汝问。一切分皆是正业。云何说一名为正业者。

答若离此名别名不显。如法界法入等。非眼识等所缘故。不令他知。说名正业。一切诸业所依止故。譬如业基。汝问。若说离作名为正业。离则非作云何成业者。答不作故起恶业作守护善。应知是业。如经言。我说作我说不作。

复次能除黑白二业故说不作。能作对治业故说名作。

复次正业亦名正业除。由此名故作不作义。此名得成。譬如由眼说见由眼亦说不见。若不作云何知有此业。答有多因缘此业可知。由经言。色有三种。一有见有碍。二无见有碍。三无见无碍。又说有无流色。又说由七福德利故。又说由教他亦有十业道。又说比丘有法非十一入摄。谓无见无碍不说无色。

复次若无此业。八分圣道则不具足。何以故。正入观时不行三业故。难曰。是义不然。何以故。在方便中已修三业故。如经言。是人如是见如是知是正见。得修圆满及正觉精进正念正定。先时正言正业正命先已清净。答依世间离欲道戒故说此言。

复次波罗提木叉戒亦不应有。何以故。当受时有。后在异心不应说名比丘比丘尼。

又经说。此业名为堤塘。能遮破戒故。若无不能止恶。经部师说。此证殊多。甚为希有义不如此。何以故。汝言。由说三色故。知有无作者。是义不然。诸观行师目连阿尼楼驮等说。有定境色由定力得。此色非眼根境界故说无见。不障处所故名无碍。若汝言。若尔云何名色者。此与无作等故。还难汝义。汝言。由说无流色知有无作者。是义不然。此色亦是定力生。由定无流故色亦无流。

又诸师解。阿罗汉色亦是无流。非流依止故。难曰。此义不然。如经言。何者有流法。谓一切眼一切色等。此色非流对治故说有流。若尔此色或有流或无流。答若尔何有。难曰。相相杂故。答如有流相无流相。不知有何相杂。复次若色入一向有流。云何经中偏简择说不通途说。经曰。有流色者。谓有取心坚覆藏所依故。名有流色。汝言。由七福德利故知有无作者。此义不然。经部师说。如汝受用施主施物。由受者功德被利益故。施主虽在异心。由前施作意熏修相续次第转胜。由此胜故能生未来随多少报。依此相续说施主功德生长。若汝言。由他相续胜负及随用故。若在异心是相续转胜。云何得成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与无作等故汝执无作。由他相续胜负。及随用因他相续。云何得成。问不增长福德种类中无教云何恒生。答由数习缘戒定作意故。乃至眼中增长随逐。问若尔郁伽长者经其义云何。经言。若比丘持戒行善。受用施主衣食等。已修无量心定。身证此定入林中住。由此受用施主福德善乐增流无量。应当信知。此中有何作意。故知相续转胜是正道理。汝言。若无作无教如他作业业道。云何得成者。经部师亦作此说。由此教故。他或离或受杀害等苦故。能教者于微细相续善恶增胜。由此转胜能生未来随多少报。若人自作随事成时相续转胜。名为业道。是义应知。果假因名故。是身口事果。假身口名义亦如是。如意身口无教。有大德说。依众生取阴。由三时作意。得杀生罪。谓当为我杀正杀杀已。此解亦不然。虽有三意业道未必得成。何以故。未断母等命根。起三意人无逆罪故。若人自害他命。由此三意得罪可然。难曰。等不可见。何故憎嫉诽谤无教而信受相续转胜。答无此憎嫉。但由心运身业道事成。若谓行者有别法异心。我所不喜。由心加行是事得成。此事成故相续转胜。是义可喜。何以故。由心相续果得成故。汝言。法入佛不说无色知有无教者。此义已答。如定境界色。汝言。若无此业八道不成故知有无教者。此义应辩。朋友汝应为说。入谛观人正言正业正命。云何得有。此人在观为有言说作业。求觅四事故有此三。为当不尔。答不然。何者正在观时。得此三种无教。由此得故。若出观后不在邪言等中。但住正言等。是故因中假得果名。故说无教名正言等。论主答是中何不执如此。若正在观中离于无教。得在如是意。得如是依。由得此故。后出观时不在邪言等中。但住正言等。是故因中假得果名。故说相续转胜名正言等。以此义故。道有八分。

又上座部说。但不作恶名为三分。何以故。由圣道力法决定不作。依止无流道故名无流。未必一切处被数法。皆真实有如八世法。谓得不得名无名誉毁乐苦。是中不得更无别法。

又余师说。波罗提木叉戒。是三道分。依先方法作信受意。由此作意能防身口遮所作恶。说名波罗提木叉戒。若汝言。人在异心则无守护者。是义不然。由数习故。犯戒缘来作意即至。说此作意名为堤塘。何以故。由忆先誓差不作恶。为有此用故须受戒。

复次若如汝立。有别无教能遮破戒者。则不应有失念犯戒。不须广辩。若尔不尔。决定应知。八正道中戒有三分。为道基故。譬之如地。以先行故。譬如王。能度生死蕀刺稠林故譬足。可爱香故如天檀叶。清净传传能到涅槃。如七车譬。又余师说。引经为证。是道果故。恭敬利养因缘故。非守护对治故。翻令知所得故。知有此戒。又余师说。云何无教是色而非身受。答无教属身口业。为色所摄。身受者与心相应。为名所摄。

复次无教是身业故属身。受是心法故属心。

复次无教亦戒亦色色阴所摄。身受心法受阴所摄。今论所辩此法心业所依故。由身口成就假得其名。此法与受何异。答受阴所摄此法通诸阴摄。何以故。依相续故。汝问。离挝打等云何不说为道分者。答有学圣人未寂静故。譬如制罪。以不遍故如非梵行。以不定故。如布疏陀分。为资粮故譬如施等。今论所辩分明八戒。此中说名三圣道分。汝问。正业正命与十善正业正命有异云何者。答可坏除不可坏除。从出世正见起。无流甘露为果。从世正见起有流取阴为果。能生福德是名业道。能离福德名为道分。汝问。正命何义者。答正命有二种。一白衣离五种贩卖。二出家人出离五种邪命。复次依理求觅受用衣食等四缘。复次知足无失圣种所摄。及守护身口。复次先因智慧远离身心邪具。是名正命。汝问。正命若身口业摄。云何别立者。答通在二摄。由义异故。别立可知。譬如诸阴通是行摄。由义异故别立四阴。复次体有二故。譬如身观。经言。于身观身住。复次正命异前二分。譬如惑数。汝问。何为精进者。答行于处处随地差别。为得种种善法。策起身心不舍荷负。复次为灭恶法证于善法。常行勇猛。是名精进。复次修行是处不倒身心勤力。是名精进。汝问。何相何用何缘何义者。答策起身心为相。不退堕为用。起精进类为缘。藏论中说。精进者勇猛为相。不沈为用。四正勤为缘。胜利行为义。若懈怠人行无胜利行。

复次难胜力故。若人有精进。于烦恼战斗有难胜力。若懒惰人则无此事。复次此行能散破除舍。是精进义。汝问。若灭恶是善则无二精进。若非善者灭谛则非善。答灭恶者唯是无物。善则不尔。故精进有二。复次灭恶名真实善。所余即三善。何以故。有四善故。离破戒臭名为灭恶。戒香发起名为生善。譬如热静异于冷生。汝问。若一心修正勤即具足者。则无四正勤。若次第修者则助道修不具。答一心得修四正勤。譬如一心通观四谛。何以故。由此修故。未生诸恶不得生。已生诸恶不得住。善法未生得生。已生得坚住。是故精进由体故一。由用故四。又分别部说。若持戒观行人。为除定对治修四正勤。已生之恶能障定。由精进故灭。未生破戒后不得生。未生定得生。已有净戒得坚固住。以是义故。精进唯一事用有四。复次有说。四正勤次第起。譬如得定。何以故。有正勤但能破上心惑。有余正勤能拔随眠惑。又有正勤。能生未生根。又有正勤。能令已生坚固。故道品修非是散修。有正勤故。汝问。何者正念者。答不忘先所知境。是名正念。犹熟取相。如经言。心悎心系等是名为念。汝问。何相何用何缘何义者。答境界后忆为相。心境不离为用。六念为缘。自忆令忆名为念义。譬如菩提自觉令觉。复次藏论说。心澄净为相不忘失。若失还现。复次能守境界是智依止。故名为念。复次念有四种。一随执名句味。二能随所执义。三能随所思义。四能随通达所思义。今论所辩正明第四。汝问。诸有为法刹那不住念云何成。何以故。他见他忆无此义故者。答若知者异念则不成。如张见王忆。若智相续异念亦不成。如见牛不忆马等。若智一念亦不成。无后智故。及此三义则名为念。又释若不相关则他见他不得忆。如此人见彼人不忆。若因缘相关则他见他得忆。譬如童子少壮老弱智念得随逐生。复次譬如种子。不相关故。麦种不生谷芽。若因果相关而有异者。是谷类等种子芽茎支节叶位得随逐生。若一念亦不成。因果不立故。如种子恒一芽则不生。由相关不异不一故念得成。汝问。若一切诸法皆是念处。念根即是念处则义不相应。答今论所辩。念根即四念处。但不以境界分别根故。譬如智根智量。

复次念处有三种。一自性念处。但生忆念譬如王。二杂念处。若法能助于念。亦名为念。如王臣佐亦得王名。三境界念处。由念缘此起。亦得名念。如王住处。是故念根即是念处。义不相违。汝问。若念独自不能守一法者。云何经说。有念一守者。答念是守护中第一增上缘。故说一守。譬如王胜。如经言。一切诸法念为增上缘。为守护故。复次一念能护一切行。故说一守。如经言。是念行一切处。复次一切念能守六根。如当门人。复次是念能录一心。如人手捻阴阳筒口。复次能守一相续故名一守。如护一子。复次六根被系。于一念柱不散住自境。如六众生同系一柱。是故经言。有念一守。汝问。云何有时能忆有时不忆者。答有三因缘故能生念。一数习。由数习身口意如梦中见。二相。由顺逆相忆。似不似境。三澄清。由心澄净念即得起。如净器水得见面像。若反此三则不得忆。又临死及初生重苦所逼。忘失本念故不忆宿命。复次有六因缘能生于念。如偈言。

顺逆及数习  一处共会聚

定力及因力  此六为念因

顺者。如见他似儿便忆自子。逆者。由触热故忆昔时冷。数习者。如所串行事自然忆。一处会聚者。如人见庵罗树忆其酸味。定力者。如得三明人忆宿住事。因力者。犹如圣人及大行善人忆过去生。汝问。何者三摩提。答经说心定住静名三摩提。又阿毗达磨藏说。能摄法不散。名三摩提。复次是心相续。烦恼恶风所不能动。如密室灯。复次三摩提有二种。谓世间出世间。世间者。能生世间果报。与觉分相离。能伏上心惑。出世间者。能令度离世间与觉分相应。能拔随眠惑。今论所辩。是出世定。汝问。何相何用何缘何义者。答心定住为相。伏对治为用。依心学为缘。复次藏论说。一心为相。不散为用。四定为缘。安心令直为义。如箭师调簳。世间说为三摩提箭。此言调直箭。如是调直心相续名三摩提。如偈言。

心跳掷散动  难守亦难遮

智人使调直  如箭师调簳

复次能安心平等。譬如驭车取平坦路避险曲道。观行人亦如是。能安置心于平等处门境相行。能遮不平等恶故。名三摩提。复次五盖病销。如人不病名三摩提。汝问。正定若是定。须陀洹人应无欲嗔。若不尔则违道理者。答所对治定在。由得果故验其得定。譬如五根。复次专心向定故。譬如蜂虽系秽处心慕莲花。故知恒在花处。圣人亦尔。虽处欲尘心乐寂静。故知恒在定。复次如须陀洹人。无明虽在而明不失。复次如佛婆伽婆。虽有觉观不出散心。恒在定故。须陀洹人定亦尔。故不违理。问圣道八分次第云何。答由能依理观圣谛故。先立正见。于所观法执视不舍。次立正觉。从此次立正言正业正命。于所观法为离为得。次立精进。于所离得永不忘失。次立正念。由念不失。于所见境心不散动。次立正定。

复次若八法俱起则无次第。而次第说不无道理。若人欲起涅槃。应先求正见。如人欲行必须有眼。如所见理执视简择。次立正觉。如所择说次立正言。何以故。若有语言。依觉观故。如言而行次立正业。此二清净。次立正命。是人住戒。若起勤策次立精进。有精进故则念不失。次立正念。由有念故心一不散。次立正定。

复次阿毗达磨藏说。此行以智慧为根本。何以故。四谛境深非智不了故。先立正见心触此境。次立正觉。由此二分。于四谛中对自令知。次立正言由前二分如言发行。次立正业。由前两分。口说身行受用四谛。次立正命。身心勤策为进谛理。次立精进。由此精进。于四谛境心用澄净。次立正念。由此正念。于四谛境心及诸法永不散动。次立正定。复次由正见故。是观行人不堕增上慢中。能如实分别自所得故。由正觉发起正言。是自所得能传至他。由此正言能立能破能决。令他信有智慧。由有正业宁舍寿命不犯非法。故令他信有圣所爱戒。依法如量求用四缘故。由正命令他信有圣种知足。复次由正见正觉。及因正言能师子吼。由正业正命能显所说义。由正精进未得令得。未灭令灭。由有正念沈起平时不忘三相。故定无障。由有正定灭除定障。能引六通诸德故后俱解脱。

复次阿毗达磨藏说。由正见故说信根信力及欲。何以故。由有智慧信欲成故。由精进故。能摄正勤及精进根力觉分。由正定故摄心如意足。及定根定力喜猗舍定觉分等。以是义故。当知三十七品。是八道内摄。复次正见及正念。是毗婆舍那分。由此灭无明故。慧解脱为果。所余道分属奢摩他分。由此离欲故。心解脱为果。是故略说道有二分。一毗婆舍那。二奢摩他。复次藏论说。正言业命三为戒聚。由有此戒拔除嗔恶根本。正觉精进正定三为定聚。由此拔除贪欲恶根。正见正念二为慧聚。由此拔除无明恶根。以此义故。道有三分。

复次道有四。一方便道者。由此无碍道生。无碍道前皆名方便。二无碍道者。正能除障碍对治故。惑不碍故。名为无碍。三解脱道者。解脱无碍道所碍之惑。初起名为解脱。四胜道者。从解脱道后所余诸道。皆名胜道。问此四云何名为道。答由此进至涅槃故名为道。若尔解脱及胜云何名道。答道种类故。转胜故。令前至后故。能至无余涅槃故。说名为道。复次道有四种。一苦道迟智。二苦道速智。三乐道迟智。四乐道速智乐道者。谓依止四定具分故。定慧平等故。无功用行故。以是义故。名为乐道。离此皆名苦道。谓依止未来定中间定三空定等。不具分故。定慧不等故。有功用行故。未来定者有慧少定。三空有定少慧。中间定者分不具故。定慧皆少。以是义故名为苦道。此之二道。若信根人得名为迟行。若智根人得名为速行。是八分圣道。约定约根故有四行。复次圣道或说三十七助觉。何法为觉。以尽智无生智名之为觉。由三种人成三品觉。谓声闻菩提。辟支菩提。无上菩提。能灭无明令无余故。是自事已作不复更作。如实觉故。是名为觉。助者。三十七法随从尽智无生智故名为助。由名故说三十七。不由于体。今论所辩体唯有十。谓信精进念定慧喜轻安舍戒觉。阿毗达磨师说。体有十一。即开戒为二。所谓身口。复有阿毗达磨师说。体有十三。谓足欲及心故。经一切所得法。皆是助觉。但此十既胜故偏举之。言三十七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八圣道。七觉分。问此七科助觉安立何处。答凡有四位。一初发行位。二通达位。三见位。四修位。问次第云何。答是观行人已住于戒。已能了别生死过失涅槃功德。离四谛观无别方便。能了知此过失功德。为摄多境散心令住一处。为生对治伏四颠倒。令心如理入四谛观。是故在先观四念处。由四念观已别诸法可取可舍。为取善舍恶故。次修行正勤。因四念观正勤得成。由正勤观惑障已净。助法已立心随意住故。次立四如意足。由此定力。于不疑境心有增上。由此信故。于不懈怠心有增上。由此精进所得善心。有助无障。于不忘境心有增上。由此念故摄在一境。于无散中心有增上。由此定故。如实观境心有增上。由当体增上故。于不退位。心有增上。由不退故。于通达分心有增上故。次立五根。是五根增长至最上上品故。下惑不能破故。余世间法不能胜故。无流心次第缘故。不退圣位故。以是义故。次立五力。已见彼此得失。已得真路。已得决心。已得眼。已得足。由五力故得出世行。故次立八圣道。由八圣道破见谛惑已。得近尽智无生智故。转此道名七觉分。是故次第立三十七。四念处观是初发行位。即解脱分。四正勤名忍位。四如意足是名位。五根名相位。五力名第一法位。此四通名决了位。八圣道名见位。七觉分名修位。尽智无生智名究竟位。是果非因故。不立为道。复次此道或说名梵轮。梵轮者。佛世尊及弟子所转故。此圣道有六种义。譬之如轮。一速疾行。谓或一心。或十二心。或十五心。遍行三界四谛故名速疾。二舍此到彼。谓舍世间到出世间等。三上下行故。谓或在法忍。或在类忍等。四从此至彼。谓从师师相续解。至弟子相续解。五毂辐辋相似故。戒有三分为毂。正见正觉正精进正念为辐。正定为辋。六圣王轮。未伏能伏。已伏能守护。由无碍道能伏。解脱道能守。以是义故。名为梵轮。复次此八圣正见有五分。戒有六种。谓三业教无教。精进有九分。正念有八分。正定亦八分。此圣道若广说则有三十七分。若中说则有八分。若略说或三分。或二分。偈言。

若人求涅槃  灭止及妙离

应常行精进  听思修四谛

四谛论卷第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