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 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吕南公

吕南公(生年死年不详)字次儒,南城人,有《灌园集》。是曾巩的朋友,极推重韩愈。跟他同乡李觏都是科举不得意的,诗的风格也有点相近。

老樵

何山老翁鬓垂雪,担负樵苏清晓发。城门在望来路长,樵重身羸如疲鳖。皮枯亦复汗淋沥 [1] ,步强 [2] 遥闻气呜咽。同行壮俊常后追,体倦心烦未容歇。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 [3] 厉声唤。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刻才蒙酬与半。纳樵收值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爨 [4] 。

* * *

[1] 枯皮也榨得汗出。

[2] 勉强赶路。

[3] 两手笼在袖子里,在大门口一站。

[4] 音“窜”,烧饭;意思说等米下锅。“街东少年”和老樵家里的“病妇”两人各站在门口等他来,是个刺眼的对照。

勿愿寿

勿愿寿,寿不利贫只利富。君不见:生平龌龊南邻翁,绮纨合杂歌鼓雄,子孙奢华百事便,死后祭葬如王公;西家老人晓稼穑,白发空多短衣食,儿孱妻病盆甑干,静卧藜床冷无席 [1] 。

* * *

[1] 从“龌龊”两字看来,这首诗也是“贾客乐”的用意,而从《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所谓不是“长寿”而是“长受罪”这个新角度去写。

晁端友

晁端友(生年死年不详)字君成,巨野人。他的遗集共收了三百六十首诗,现在已经散失了。苏轼和黄庭坚都很称赞他 [1] ,下面一首是宋代传诵的。

* * *

[1] 《东坡集》卷二十四《晁君成诗集引》,《东坡续集》卷五《与晁君成简》,《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三《晁君成墓志铭》。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1]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2] 。小雨愔愔人假 [3] 寐,卧听疲 [4] 马啮残刍。

* * *

[1] 见吕祖谦《皇朝文鉴》卷二十八。济州就是巨野。

[2] 忽明忽灭。

[3] 晁端友的外孙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引了这首诗,“假”字作“不”。

[4] 《石林诗话》卷上,“疲”字作“羸”。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有《东坡集》、《后集》、《续集》。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1] 。从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后面一句说“豪放”要耐人寻味,并非发酒疯似的胡闹乱嚷 [2] 。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义,用苏轼所能了解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在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 [3] 。这正是苏轼所一再声明的,作文该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样的自在活泼,可是同时候很谨严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4] 。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 [5] 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沙士比亚式的比喻 [6] ,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在中国散文家里,苏轼所喜欢的庄周和韩愈就都用这个手法;例如庄周的《天运》篇连用“刍狗已陈”、“舟行陆、车行水”、“猿狙衣服”、“桔槔”、“柤梨橘柚”、“丑人学西施”六个比喻来说明不合时宜这一点,韩愈的《送石处士序》连用“河决下流”、“驷马驾轻车就熟路”、“烛照”、“数计”、“龟卜”五个比喻来表示议论和识见的明快这一点。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小雅》的《斯干》连说“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建筑物线条的整齐挺耸。唐代算韩愈的诗里这类比喻最多,例如《送无本师》先有“蛟龙弄角牙”等八句四个比喻来讲诗胆的泼辣,又有“蜂蝉碎锦缬”等四句四个比喻来讲诗才的秀拔,或像《岣嵝山》里“科斗拳身薤倒披”等两句四个比喻来讲字体的奇怪。但是我们试看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衬得《诗经》和韩愈的例子都呆板滞钝了。其他像《石鼓歌》里用六种形象来讲“时得一二遗八九”,《读孟郊诗》第一首里用四种形象来讲“佳处时一遭”,都是例证。词里像贺铸《青玉案》的有名结句把“烟草”、“风絮”、“黄梅雨”三者来比“闲愁”,就是“博喻”的佳例,最突出的是嫁名谢逸的《花心动·闺情》用“风里杨花”等九物来比好事不成(《全宋词》652页)。上古理论家早已著重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 [7] ;在这一点上,苏轼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苏轼的主要毛病是在诗里铺排古典成语,所以批评家嫌他“用事博”、“见学矣然似绝无才”、“事障”、“如积薪”、“窒、积、芜”、“獭祭” [8] ,而袒护他的人就赞他对“故实小说”和“街谈巷语”,都能够“入手便用,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 [9] 。他批评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10] ,这句话恰恰透露出他自己的偏向和弱点。同时,这种批评,正像李清照对秦观的词的批评:“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11] ,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那种创作风气里古典成语的比重。

不用说,笺注家纷纷给这种诗吸引。在北宋早有赵次公等五家注的苏诗,南宋到清又陆续添了十多家的注本,王文诰的夸大噜 而绝少新见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在清代中叶做了些总结工作;其他像沈钦韩的《苏诗查注补正》和张道的《苏亭诗话》卷五都算得规模比较大的增补。最可惜的是陆游没有肯替苏轼的诗集作注 [12] ,这跟杜甫和李白的“樽酒细论文”没有记录一样 [13] ,是文学史上的大憾事。

* * *

[1]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十《书吴道子画后》。

[2] 《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三《评杜默诗》。

[3]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十一章,歌德《我们贡献些什么》第十九章(纪念版《歌德全集》第九册第235页);参看孟德斯鸠《法意》第十一卷第三章(七星丛书版《孟德斯鸠全集》第二册第395页),黑智尔《哲学系统》第一部第二分第158节又《美学讲义》第三部第三分第二章(纪念版《黑智尔全集》第八册第348至349页又第十四册第182页)。

[4]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四十六《答谢民师书》、卷五十七《文说》。

[5] 陈骙《文则》卷上丙的第六种“取喻之法”,举《书经》和《荀子》的例句。

[6] 例如沙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五十二首。

[7] 《礼记》第十八《学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郑玄注:“‘博依’,广譬喻也”;参看亚理斯多德《诗学》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甲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8] 方回《桐江集》卷五《刘元晖诗评》,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七《艺苑卮言》,胡应麟《诗薮》内编古体中、近体上,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卷八《东坡诗选序》,王夫之《船山遗书》卷六十四《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见学矣然似绝无才”就是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九篇《文章》所谓“事繁而才损”。

[9]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

[10] 陈师道《后山先生文集》卷二十三《诗话》;参看施闰章《愚山别集》卷一的反驳,说苏轼诗里“堆垛”的材料太多。

[11]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

[12] 《渭南文集》卷十五《施司谏注东坡诗序》。

[13] 参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

和子由渑池怀旧 [1]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3]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4] 。

* * *

[1] 子由是苏轼的兄弟苏辙。

[2] “雪泥鸿爪”是苏轼的有名譬喻之一,在宋代就有人称道(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七、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三引《陵阳室中语》),后来变为成语。

[3] 苏辙《栾城集》卷一《怀渑池》诗有个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从前和尚死后,人家把他遗体烧化,造个小塔来埋葬他的骨灰。苏辙每每学他哥哥的诗(甚至哥哥用错的故典,兄弟会照错),例如《栾城集》卷三《秀州僧本莹净照堂》的“故山别后成新岁,归梦春来绕旧房”,就是模仿苏轼这一联。

[4] 二陵是河南崤山,在渑池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 [2] ,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 [3] ,风船解与月裴回。

* * *

[1] 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 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池,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3] 这句的意思说,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正是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诗所谓“青山久与船低昂”,和《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所谓“孤山久与船低昂”;参看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十《再渡胥口》:“两山波动对浮沉。”“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正如下面一句的“风船”等于“飘荡在风里的船”,并非指古代暑天用的满装了凉水的瓦枕或陶枕。

望海楼 [1] 晚景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2] 。

* * *

[1] 在杭州凤凰山上。

[2] 在浙江萧山近江边处。

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 [1]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2]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3] 。眼枯泪尽雨不尽 [4] ,忍见黄穗卧青泥!茆苫一月垅上宿 [5] ,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 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6]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7]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8] !

* * *

[1] 贾收字耘老,极佩服苏轼,造过一个“怀苏亭”,做过一卷诗叫《怀苏集》。

[2] 幸亏不多几天就是秋季了。

[3] “杷”通“钯”;这句写农具因潮湿不使用而发霉生锈。

补注:戴鸿森同志指出,“杷”是打场用的竹或木杷子,因久雨潮湿而“出菌”。

[4] 这句可以参看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5] 在田边搭了一个茅草棚,住宿在那里救稻。

[6] 卖了牛去纳税,拆下屋来烧饭,只想救眼前的急。

[7] 王安石的“新法”施行以后,国家赋税收钱不收米,造成钱荒米贱的现象;农民把米贱卖了换钱来纳税,结果钱和米都没有,像黄庭坚的《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诗说:“今日有田无米食”,“正苦无钱刀”,都是写当时这种情况。苏轼这首诗是熙宁五年做的,那时候宋神宗要灭西夏,采用王韶的“平戎三策”,花了不少钱粮去“招抚”“沿边”的羌人部落,所谓“熙河之役”正开始。(朱弁《曲洧旧闻》卷六有熙河用兵岁费的记载)

[8] 龚遂、黄霸是汉代两个有名的好官。“河伯妇”是《史记·西门豹传》里的故事:巫婆藉口说水神结婚来向人民敲诈,西门豹为民除害,把巫婆掷在河里。在这里“龚黄”是说反话;“作河伯妇”是借用,等于说苦得无路可走,还不如干脆投河自尽。

法惠寺 [1] 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2] ;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幽人起朱阁 [3] ,空洞更无物;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4]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5]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6]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 * *

[1] 在杭州。

[2] 一名胥山,又名城隍山。这两句说,白天看见的山是长长的一道,黑夜里看不周全,只见高高的一堆。

[3] 古代寺院里的楼阁常常是红颜色,所以红楼朱阁不但指妇女的闺阁,也可以指和尚寺;唐人像白居易、李益、僧广宣、段成式等的诗里都讲到安国寺的“红楼”,李涉《早春霁后发头陀寺》诗也说:“红楼金刹倚晴岗”。

[4] “千步冈”就指吴山;意思说,阁里什么陈设都没有,只有一座山挡在窗外,仿佛是遮窗的帘子;“东西”等于自左到右。

[5] 看了杭州的景物,就想起故乡四川的锦江和峨眉山来了。

[6] 等于“池台化草莽”。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

* * *

[1] 西子就是战国时有名的美女西施。这也是苏轼的一个传诵的比喻,后来许多诗歌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例如南宋建都杭州,荒淫奢侈,亡国以后,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四《问西湖》就说:“谁将西子比西湖?旧日繁华渐欲无。始信坡仙诗是谶,捧心国色解亡吴!”苏轼似乎很自负这首诗,所以把它的词意几次三番的用:“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次韵仲殊游西湖》);“西湖真西子”(《次韵刘景文登介亭》);“只有西湖似西子”(《次韵答马中玉》);“西湖虽小亦西子”(《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书双竹 [1] 湛师房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雪打窗。

* * *

[1] 杭州广严寺,别名双竹寺。

中秋月 [1]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 ?

* * *

[1] 这是熙宁十年的中秋,苏轼在徐州。

[2] 这个意思在苏轼诗里屡次出现,例如《十月十五观月黄楼席上次韵》:“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又《和子由山茶盛开》:“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端午遍游诸寺 [1]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流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 [2]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3]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4] 。

* * *

[1]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的端午,苏轼在湖州。

[2] 素斋。

[3] 卞山在浙江乌程北,震泽就是太湖。

[4] 佛前的长明灯陪伴着打坐的和尚。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 [1]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 [2] ,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 [3] 馀春。

* * *

[1] 在黄州。

[2] 花已落得一干二净,影踪也没有。

[3] 收梢、结尾。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

东风未肯入东门 [2] ,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3]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4] !

* * *

[1]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正月,苏轼在黄州。

[2] 因此城里还无春色,须出郊寻春。

[3] 这一联也是苏轼有名的比喻,参看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恨如秋草多,事与孤鸿去”;辛弃疾《稼轩词》卷三《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有意地来个翻案文章和补笔:“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4] 朋友们不用可怜他的贬斥而设法把他内调。

南堂 [1]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 * *

[1] 在黄州,下临江水。这首诗也误收入秦观《淮海后集》卷上。

题西林 [1] 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

[1] 乾明寺,在庐山。

春日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 [2] ?家在江南黄叶村。

* * *

[1] 李世南字唐臣;这是他画的《秋景平远》。

[2] 据邓椿《画继》卷四,“扁舟”应作“浩歌”;李世南原“画一舟子张颐鼓枻作浩歌之态,今作‘扁舟’,甚无谓也!”

惠崇 [1] 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 。

* * *

[1] 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2] 苏轼《游桓山,会者十人,得“泽”字》诗也说:“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参看孟郊《春雨后》:“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又杜牧(一作许浑)《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下,梅迳香寒蜂未知。”

[3] 这首诗前三句写惠崇画里的事物,末句写苏轼心里的想像。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参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四论梅尧臣诗),因此苏轼看见蒌蒿、芦芽就想到了河豚。鸭在惠崇画中,而河豚在苏轼意中。“水暖先知”是设身处地的体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荔支叹 [1]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2] ;颠阬 [3] 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 [4] ,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 [5]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6]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 [7] 充官茶。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洛阳贡花,自钱惟演始 [8] 。

* * *

[1] 这是宋哲宗赵煦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苏轼贬斥在广东惠州时所作。他这一次才吃到荔枝,作了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诗,极口称赞,把荔枝的颜色比“红纱中单白玉肤”和“ 虬珠”,把它的滋味去配“江鳐玉柱”和“河豚腹腴”。但是他想到这件好东西也是个祸根,因此又作了这一首。帝王骄奢淫欲,官吏谄媚迎合,各地出产的好东西像广东的荔枝、福建的茶、洛阳的牡丹花,都得进贡,当灾受苦的是人民。苏轼宁愿天地间不生这种稀罕美物,省得害人,同时批评地方官的牺牲人民向皇帝讨好。这些人想出新鲜花样,找土产进贡,一开了个例,从此变为牢不可破的常规了,所以苏轼的自注里着重“始于……”和“自……始”。他同时诗人唐庚《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采藤曲》说:“吾皇养民如养儿,凿空为此谋者谁”,也是这个意思。

[2] “置”和“堠”都是站,见苏轼自注。

[3] “阬”通“坑”。

[4] 车子过山快得像老鹰飞过海;一说“海鹘”是一种快船。

[5] 永元是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交州是广东、广西等地方,涪州在四川,子午谷是四川和陕西间的交通要道——唐代的京都是陕西长安。李林甫是唐玄宗的宰相,有名的“口蜜腹剑”的权奸。

[6] 福建武夷山,出产茶叶。宋代把茶叶制成饼形,上面印龙凤花纹,有“龙团”、“凤饼”的名目。丁谓是宋真宗的宰相,以奴颜婢膝、捣鬼撒谎著称。蔡襄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茶事专家,写过《茶录》。“笼”指收罗,因为采茶用竹笼,保藏茶叶用箬笼(陆羽《茶经》《二之具》,蔡襄《蔡忠惠公集》卷三《采茶》、卷三十《茶录》;《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载蔡襄《北苑焙新茶》诗也讲到“篮笼”,那首诗是《蔡忠惠公集》漏收的)。“加”是抢先压倒。

[7] 当时有比赛茶叶的会,所谓“茗战”。

[8] 钱惟演是西昆体诗人之一,吴越王钱俶的儿子。钱俶对宋不战而降,死后博得宋太宗的“以忠孝而保社稷”这句鉴定(《宋史》卷四百五十),所以苏轼说“忠孝家”(参看《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五十五《表忠观碑》)。钱惟演在洛阳做过留守,是欧阳修的上司,苏轼《仇池笔记》卷上说:“钱惟演作西京留守,始置驿贡洛花,识者鄙之,此宫妾爱君之意也。”钱惟演曾说牡丹是“花王”而“姚黄”又是牡丹之王。

澄迈 [1] 驿通潮阁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观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2]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3] 。

* * *

[1] 澄迈县在海南岛北部。

[2] 《楚词》的《招魂》里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命令巫阳去叫它回来。

[3] 《东坡后集》卷十五《伏波将军庙碑》也说:“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发耳”,这也是在海南岛写的。参看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第六首:“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高邮人,有《淮海集》。在苏轼苏辙兄弟俩的周围有五位作家,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陈师道,所谓“苏门”。张耒和晁补之都有诗把这一“门”五口儿描写在一起,仿佛是来了个“合家欢” [1] 。不用说,一家人之间也往往分个亲疏厚薄,陈师道就觉得苏轼待秦观比待自己亲热,后人还代他抱不平 [2] 。这五位诗人并不模仿苏轼的风格,而且除掉陈师道受黄庭坚的影响以外,彼此在创作上各人走各人的路。晁补之的诗最差。只有一点值得提起:宋代对李白虽然推崇,不像对杜甫那样的效法;晁补之和同时的徐积、郭祥正也许是欧阳修、苏轼以后仅有的向李白学习的北宋诗人。徐积甚至说杜甫比起李白来,就像“老骥”去追赶“秋鹰”、“霜鹘” [3] 。

秦观的诗内容上比较贫薄,气魄也显得狭小,修词却非常精致;只要看李廌《师友谈记》里记载他讲怎样写律赋的许多话,就知道他对文字的琢磨工夫多少细密,怪不得朋友说他“智巧饾饤,只如填词”,又说“铢两不差,非秤子上秤来,乃算子上算来”。他的诗句“敲点匀净”,常常落于纤巧,所以同时人说他“诗如词”、“诗似小词”、“又待入小石调” [4] 。后来金国人批评他的诗是“妇人语”、“女郎诗” [5] ,其实只是这个意思,而且不一定出于什么“南北之见”。南宋人不也说他的诗“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么 [6] ?“时女游春”的诗境未必不好 [7] 。艺术之宫是重楼复室、千门万户,决不仅仅是一大间敞厅;不过,这些屋子当然有正有偏,有高有下,决不可能都居正中,都在同一层楼上。

* * *

[1] 《柯山集》卷十《赠李德载》第二首、《鸡肋集》卷四《同苏翰林先生追和陶渊明》第二十首。

[2] 《后山先生文集》卷十一《秦少游字序》,吴儆《竹洲文集》卷八《代陈无己述怀》。

[3] 《徐节孝先生文集》卷一《李太白杂言》、卷十六《和蹇受之》第一首。

[4] 陈师道《后山先生文集》卷二十三《诗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又卷五十一引《王直方诗话》,参看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

[5] 元好问《中州集》卷九引王中立语、《遗山诗集》卷十一《论诗》第二十四首。

[6] 《南宋群贤小集》第十二册敖陶孙《臞翁诗集》卷首《诗评》。

[7] 参看瞿佑《归田诗话》卷上、郭麐《灵芬馆诗话》卷一驳斥王中立和元好问。

泗州 [1] 东城晚望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 * *

[1] 在淮河边,所以当时又称泗州临淮郡。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 [1] ,霁光浮瓦碧参差 [2]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3] 。

* * *

[1] 指雨说。

[2] 指绿琉璃瓦说;“浮”字描写太阳照在光亮物体上面的反射,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所谓“池光不受月”的“不受”也许是“浮”字的好解释。

[3] 这两句写一宵雷雨之后花草的姿态,“春泪”指未干的雨点。

秋日 [1]

霜落邗沟 [2] 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 [3] ,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 * *

[1] 第一首写船上,第二首写家里。

[2] 江苏扬州南北的漕河。

[3] “月团”指茶饼,“花瓷”指茶碗。

金山晚眺

西津江口月初弦 [1] ,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 * *

[1] 金山是江南名胜,下临长江,“西津”就是西面摆渡口,“初弦”指农历每月初八日前后的月亮。

补注:吴宗海同志指出,“西津渡”在古镇江城西门外,处金山东南。

还自广陵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自号柯山,亳州人,有《柯山集》。在“苏门”里,他的作品最富于关怀人民的内容,风格也最不做作装饰,很平易舒坦,南北宋的诗人都注意到他这一点:“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开百花” [1] ;“晚爱肥仙诗自然,何曾绣绘更雕镌” [2] ,他受白居易和张籍的影响颇深;而读他的七言律诗常会起一种感觉,仿佛没有尝到陆游七律的味道,却已经老早闻著它的香气,有一小部分模仿杜甫的语气雄阔的七律又好像替明代的前后“七子”先透了个消息。可惜他作的诗虽不算很多,而词意每每复出叠见,风格也写意随便得近乎不耐烦,流于草率。张籍的诗正如王安石《题张司业诗》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白居易的诗稿是张耒亲眼看到的,上面也是翻来覆去的修改 [3] 。张耒似乎没有学他们这种榜样,看来他往往写了几句好句以后,气就泄了,草草完篇,连复看一遍也懒。朱熹说他“一笔写去,重意重字皆不问” [4] ,还没留心到他在律诗里接连用同一个字押韵都不管账 [5] 。

* * *

[1] 晁补之《鸡肋集》卷十八《题文潜诗册后》。

[2] 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读张文潜诗》。

[3]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八引张耒语;宋人看到白居易诗稿的都这样说,例如王正德《馀师录》卷二引张舜民语,周必大《省斋文稿》卷十六《跋宋景文公〈唐史〉稿》。

[4] 《语类》卷一百四十。

[5] 例如《柯山集》卷十六《京师废宅》、卷十七《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第六首。

感春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雨馀尘埃少,信马不知远。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 [1]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 [2]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 * *

[1] 指洛水。

[2] 天气暖了,桃花李花的骨朵儿都要开了。

劳歌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深堂无人午睡馀,欲动身先汗如雨 [1]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2]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 [3] ,谁知不如牛马福 [4] !

* * *

[1] 也许可以附带说,张耒是个大胖子,黄庭坚《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诗里就取笑他“六月火云蒸肉山”。

[2] 老是使劲用力,仿佛是要把十石硬弓拉满的样子。

[3] 老天爷生下一个人来也很费时候,很不容易。“天工”就是“天公”,例如《有感》第三首:“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工供尔良独难!”“公”强调天的尊严,而“工”强调庄子所谓“天运”或“造化”,例如刘禹锡《问大钧赋》:“有工其神”、“工赋其形”、“工居其中”等等,“大钧”即天。

[4] 辛苦出力而被作践的人通常也称“牛马”,张耒涵意说比牛马还不如。

有感

群儿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翁出坐曹 [1] 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2] 。

* * *

[1] 上衙门去坐大堂,审判案件。

[2] 这是讽刺官僚只知道装模做样,作威作福,把职务当儿戏,可是儿戏又不彻底:虽然办事等于开顽笑,虐害人民倒是很严肃认真的。

海州 [1] 道中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桨。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河边守罾 [2] 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 [3] 。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逃屋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 * *

[1] 江苏东海。

[2] 鱼网。

[3] 意思说田没人耕种,长满野草,就是下面所谓“逃屋无人草满家”。

和周廉彦 [1]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2]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修禊 [3] 洛滨期一醉,天津 [4] 春浪绿浮堤。

* * *

[1] 周锷字廉彦,鄞县人。

[2] 这一联可以跟梅尧臣《中秋新霁,壕水初满,自城东偶泛舟回》的“夕阳鸟外落,新月树端生”比较。宋人说张耒模仿唐人郎士元《送杨中丞和番》的“河阳飞鸟外,雪岭大荒西”(《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这一条也见于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这话不甚确切。郎士元的一联跟无可《送僧归中条》的“卷经归鸟外,转雪过山椒”一样,都是想象地方的遥远,不是描写眼前的景物;梅、张的写法正像岑参《宿东溪王屋李隐者》:“天坛飞鸟边”,杜甫《船下夔州别王十二判官》:“柔橹轻鸥外”,姚鹄《送友人出塞》:“入河残日雕西尽”,以至文徵明《题子畏所画黄苑小景》:“遥天一线鸥飞剩”等,把一件小事物作为一件大事物的坐标,一反通常以大者为主而小者为宾的说法。

[3] 古代在清明前后到河边去野祭和洗去“晦气”,这种风俗叫“修禊”,后来变成春游的借口。

[4] 桥名,在洛阳。

夜坐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初见嵩山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福昌 [1] 官舍

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 * *

[1] 河南宜阳之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