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64 本居宣长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契冲与假名应用

在江户时代,日本文学和日语学再次兴盛起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为数众多之人中,首先让我们从北村季吟开始说起吧。季吟是近江人,宽永元年(1624)出生,比山崎暗斋晚六年,比山鹿素行晚两年。这个人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日本文学古代经典的注释工作。有名的作品包括《源氏物语湖月抄》《枕草子春曙抄》《徒然草文段抄》等,除此之外他还完成了《大和物语》《和汉朗诵集》《土佐日记》《伊势物语》《百人一首》《八代集》等书的注释工作,他为开拓古代经典讲读的道路所做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为了进行这些研究和著述,他的生活很艰苦,不过在六十六岁的时候得到了幕府的照顾,得以幸福地度过晚年,于宝永二年以八十二岁谢世。

圆珠庵的阿阇梨契冲,晚于季吟生于宽永十七年,早于季吟在元禄十四年以六十二岁去世。契冲本姓下川,原来是侍从于加藤清正、领有一万石的名家,不过在加藤家灭亡之后,据说契冲的父亲出仕于尼崎城主青山氏,得俸二百五十石。契冲虽然出生于有身份的武家,却自幼进入真言宗的寺院作为僧侣修行,甚至一度烦闷到想要自杀的地步;不过他跋涉于深山幽谷之间以锻炼身心,后来闭关于久井,沉湎于佛典与汉籍的研究;三十九岁的时候,出任大阪今里妙法寺的住持,受水户家委托注释《万叶集》,晚年住在大阪高津的圆珠庵整理著述,最后在元禄十四年以六十二岁故去。

契冲的著述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万叶代匠记》,此书是受水户的德川光圀委托对《万叶集》进行的注释,是非常重要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契冲为了注释《万叶集》而在考察《古事记》《日本书纪》《延喜式》《古今集》等古籍的时候,有了不得了的发现。契冲意识到在古时候假名用法的规则已然确立,“い”和“ゐ”,“え”和“ゑ”,“お”和“を”之间存在着不允许被混用的区别,而这才是日语正确的形态。日语明明是非常美丽的样子,但是自从中世以来世间混乱,以至于日语与学问同时衰微,规则被遗忘,用法趋于混杂。必须将这一规则重新找回,恢复日语美丽正确的样子,为此契冲写作了《和字正滥钞》。这是元禄六年的事情,自《古今集》成书的延喜五年起,大概八百年。整理出了在这足足八百年的时间里被世间大乱所扰乱的日语的原本形态的契冲,就这一点上来说,不得不说是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也有人针对契冲的这一说法,特地写下八卷本著作 [1] 进行反驳,主张古代的假名用法确定的说法缺乏事实根据,其并不存在什么法则。看到这些之后,契冲非常愤慨,立即执笔写就五卷本著作 [2] ,将其痛批驳斥了回去。古代经典的正确形态、日语的美丽姿态,实际上是通过契冲才得以发现并被教习传播的。所谓历史性的假名用法,以此为原点开始发展。

说到发展的话,契冲的研究还不能说是足够的,需要等待后来学者的补正。特别是重要的内容,即五十音图在数百年的乱世中,“お”与“を”的位置都是错的,即便是契冲也将其位置认定为:

あ い う え を

わ ゐ う ゑ お

而将其中的“お”与“を”位置调换,恢复为以下正确排序的,就是本居宣长。

あ い う え お

わ ゐ う ゑ を

宣长作《字音假名用格》一书,将这一点明确下来,这是安永四年(1775)的事情。自此往后又过了六七十年,到天保十三年(1842),若狭的一位叫义门的人作《男信》一书,针对到当时为止“ん”和“む”之间没有区别这一点,通过对古代经典的精细调查,公布了“む”的尾音是m,属于ま行,“ん”的尾音是n,应转为な行这一非常精彩的发现。随随便便地使用日语,破坏其正确的形式,打破其魅力的姿态,这是不行的。我们的先祖在遥远的过去,创造出了规则非常正确、十分优美的语言。而它在中世变得杂乱无章,契冲出现,宣长出现,之后义门出现,发现了原本的法则,最终恢复了它原本的形态。

日本国学的发展

比契冲正好晚三十年,荷田东丸出生于伏见稻荷神社的神职家族。宽文九年出生,元文元年(1736)去世,他六十八岁的一生都花在了振兴日本国学这一大目标之上了。到当时为止,研究日本古代经典的人虽然逐渐出现,不过大多秉持着从儒学或佛教抽出一部分精力来学习日本国学的态度,直到东丸这里,才首次脱离了儒学和佛教,并与上述二者相对立,为了将日本国学这一学问独立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而投入极大的热情。东丸曾咏唱和歌一首:

ふみわけよ 大和にはあらぬ 唐鳥の

跡を見るのみ 人の道かは

(遍踏大和寻无路,唯见唐鸟不见人。)

更清楚地反映他的见识与追求的,是他向幕府提出的申请创立国学校的意见书。这篇文章用非常漂亮的汉文写成,由此可知东丸汉学教养之深。在文中,东丸哀叹神皇之教衰微,国家之学荒废,沦为从属于儒学和佛教之形骸,通过复兴六国史、三代格、万叶集和古今集之学问而促进皇国之道的兴盛势在必行,为此希望在京都伏见或者其郊外建皇国学校以培养学者,遂向幕府申请援助。虽然这一计划很不幸并未被允许实行,不过东丸的见识和抱负本身实际上促成了国学的独立和后辈的奋起。在申请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古语不通则古义不明焉,古义不明则古学不复焉。先王之风拂迹,前贤之意近荒。一由不讲语学。

这对于一直试图探究日语本意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激励。

东丸所设想的国学校虽然没能实现,不过东丸还是培养出了了不起的弟子,那就是贺茂真渊。真渊于元禄十年生于滨松郊外,三十七岁的时候来到京都并成为东丸的门生,接受其教导四年,在四十二岁的时候前往江户,在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教授门生。他的人生可以说都奉献给了《万叶集》的研究,其著述有《万叶考》《冠辞考》《国意考》《歌意考》等。真渊住在日本桥的滨町,因其家宅名“县居”(あがたい),因此也被称作“县居之翁”,不过他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全都如同古人一般,被认为心中连一点后世的东西都没有留下。真渊在江户生活了三十余年,在明和六年(1769)十月以七十三岁故去。

真渊的门人中,有加藤千荫、村田春海、楫取鱼彦、内山真龙等相当多优秀的人才,不过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还是本居宣长。宣长是在宝历十三年的时候,拜访了偶然前往伊势旅行、留宿在松坂宿屋的真渊,并接受了其一夜的教导。当时真渊六十七岁,宣长三十四岁。虽然两人直接面对面地言语相交的经历,只有这一夜而已,不过这对于宣长来说,却是其七十二年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夜晚。宣长在感动于与真渊这样的学术巨擘相接触的同时,也受到其硕学之启发,立下了专心研究《古事记》这一当时最为难读难解之古代经典的决心。于是宣长正式成为真渊的门人,并于其后通过书信接受教导;后来宣长着手写作《古事记传》,耗费三十余年的心血,最终完成了《古事记传》四十四卷(合算附录及目录共四十八卷)。由荷田东丸发起的日本国学,经贺茂真渊到本居宣长这里,完成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暂且可以说是大成了。宣长除了《古事记传》之外,还留下了《源氏物语玉小栉》《初山踏》《玉胜间》等为数众多的著述,于享和元年(1801)九月以七十二岁逝世。他自画肖像画,并自书赞词一事相当有名,赞曰:

敷島の やまと心を 人間はば

朝日に匂ふ 山ざくら花

(人生敷岛大和心,朝日熏染山樱花。)

宣长门人众多,遍布全国,通过弟子们日本国学得以扩展至四方,其中他去世之后才成为其门人的平田笃胤(天保十四年即1843年去世,六十八岁)和伴信友(弘化三年即1846年去世)是最为优秀的学者。世人所称的国学四大人,就是指东丸、真渊、宣长以及笃胤。东丸曾拜托幕府创建国学专门学校,真渊在江户出仕于德川一门的田安宗武,宣长也是性格温和之人,他们都没有考虑过对幕府提出尖锐的批判,但是从《源氏物语》《古今集》《万叶集》到《古事记》,一旦古代经典的研究得以推进,追寻日本的古典精神,明确上古之道的话,对于有心之人来说,由此一转而批判现实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 * *

[1] 即橘成员所著《倭字古今通例全书》。——译者注

[2] 即《和字正滥通妨抄》。——译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