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0副修身对联:好人半自苦中来世事多因忙里错

10副修身对联:好人半自苦中来世事多因忙里错

作者: 未知 时间: 2024-04-30 阅读: 49 次

1

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

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这是曾国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赠郭嵩涛的联语。

上联讲如何做“好人”。“好人”是品行端正的人,心地善良的人,思想先进的人。如何才能成为好人?”“好人半自苦中来”,即要做好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吃得苦,耐得劳,经受得起艰难困苦的磨练与考验,绝不能贪图方便、便利。上联中的“半”字用得非常巧妙,因为要成为完美的人仅靠吃苦耐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身品行端正,更要保持思想上进,这样才称得上好人。

下联讲如何做好事。“世事”,指世上的事。“多”字也用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世事纷繁,往往忙中容易出错。如何避免忙中出错?“且更从容”,即如古人所言“有事勿忘从容以俟之而已。”所谓“从容”,即举止行动有其常度,舒缓、泰然、大度、不紧迫。

从容之人做事心平气和,不急不慢、不躁不乱,井然有序,能从容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败不沮丧,胜不狂喜。从容,反映一个人的气度、修养、性格和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有利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有节律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应事接物,要从容以俟,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吕坤曾指出:“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躁急者多短。故烈风骤雨,无崇朝之威;暴涨狂澜,无三日之势。催拍促调,非百板之声;疾策紧衔,非千里之辔。人生寿夭祸福,无一不然。褊急者可以思矣。”又说:“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尽气也,从容者初气也。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2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这是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

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做,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

3

修德用十分功,自然神安梦稳;

做事退一步想,无不心平气和。

此联摘自清代朱应镐《楹联新话》。

上联说修德要用十分功,心神就自然会安宁,睡梦也会安稳恬适。修德为什么能够神安梦稳呢?因为修德不仅能够克服、消除许多不良的欲求、心态、习性,而且道德价值的实现、道德行为的完成,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有益于身心健康。

下联讲做事想问题,要学会“退一步想”,同自己境遇差的比,这样才会心满意足,知足常乐,心里才平和不躁。石成金《传家宝·联瑾》中有一副联语正是对“退一步想”的诠释: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

心若怠荒,即想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交不忘旧,言不崇华。

此联是嘉庆元年丙辰科状元赵文楷留给后世子孙的家训联。

上联意思是说恬静以修养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原文援引自诸葛亮《诫子书》,意在告诫子孙要善抑私心杂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勤俭节约,自觉涵养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下联是说一个人应该重情讲义,饮水思源,谨言慎行,遵守诺言,与品行端正的人比肩而立。

赵文楷(1760—1808年),字逸书,号介山,自幼聪明过人。赵文楷十二岁时,父亲面包因病去世。即使家境艰难,他仍旧砥砺奋进,苦读诗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考中举人。时隔八年,考中进士,殿试之后成为丙辰科状元。嘉庆五年,赵文楷奉旨出使琉球,不辱使命,荣光而归。赵文楷为国事殚精竭虑,因操劳过度,卒于任上,时年四十八岁。他为后世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交不忘旧,言不崇华”的家训联,成为赵氏后裔的家传至宝。

5

勤劳坚忍积极乐观为身心自强要道;

美景天籁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

这是当代左手书法家费新我(1903年—1992年)撰写的一副养生联。

上联从主体的意志品质和乐观情志方面道出了“身心自强要道”。意思是说,勤奋工作不怕艰苦,有坚韧不拔之志又积极乐观,不仅能成就事业,也是身心自强之道。

下联则从欣赏自然美景,倾听自然界声音,采纳阳光清气等方面指出了补益妙方。下联的良辰美景、天籁之声、和煦阳光,清新空气,正是大自然恩赐人类的补方。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环境,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加上科学的饮食起居,这就是书法艺术家费新我在联语中为我们介绍的“身心自强之道”,故他说:“药补不及食补,食补不及动补,锻炼还须乐观,独乐何如众乐。”

6

啖淡饭,著粗衣,眷属团圆终岁乐;

伴幽兰,对佳菊,花枝烂漫满庭芳。

此联选自清代梁恭辰《楹联四话·卷一·酬赠》。清代文人陆子恒向友人乞要花种,因书联以赠。

上联写浙江临海(今临海市)许秀山的俭朴生活,吃清淡的饮食,着粗布衣裳,但一家老少团圆,终年和气欢乐。

下联写许秀山的情趣爱好,他喜欢种花,尤爱兰、菊。许秀山终日伴幽兰,对菊花,花枝烂漫时满屋溢香。联中的“满庭芳”不是指文学上的词牌名或曲牌名,而是指满屋的香味。

啖淡饭、著粗衣的澹泊生活,伴幽兰、对佳菊的情趣爱好,又有终岁乐、满庭芳的家境氛围,这样平淡美好的生活让人神往。

古往今来,人们爱兰,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正所谓“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色、香、姿、韵俱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多的实用价值,菊花象征纯洁、清雅、高节、长寿,与梅、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兰、菊等花木,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观赏花卉,还具有净化心灵,调节情绪的作用,伴幽兰、对佳菊的生活对人的身心大有裨益。

7

爽口物多易作疾;

快心事过必为殃。

此联引自宋代道学家、文学家邵雍《仁者吟》的颈联。

上联所谓“爽口物”,即指利口美食及个人喜食的食物,大多是膏梁厚味之物,这种爽口之物往往容易进食过多,所以明代医学家万全劝诫人们“凡有喜食之物,不可纵口。常言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下联所谓“快心事”,是指自以为乐的事情,或过度兴奋、喜乐无度,则心神散荡不藏,或意气用事,求一时痛快,则事过为殃。所以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说:“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总之,贪满意之食、爽口之味和喜乐太过,都对身心不利。那么如何掌握这个度呢?明人洪应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尺度:“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多损身败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8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不忧学盗忧。

上联告诫人们要净洁自处,清心寡欲。勤浴,意为勤沐浴,同时含有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之意。勤欲,指放纵私念欲望。作者认为节制欲望,清净淡泊,才是根本的祛病延年之道。明人余继登在《典故纪闻·卷一》中说:“人但能清心寡欲,使气和体平,疾病自少。”

下联中的“学道”是指追求“仁”“义”的道德实践。《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联语下半句即告诫人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守道不移则无忧:而贪婪学盗,只能贻害自己。联中“勤”“病”“学”“忧”四字重出,为同字同义相对,“浴”与“欲”、“道”与“盗”四字则是同音异义相对,经排比成联,读来尤觉笔转意绕,文情跌宕。

9

三餐适当其时不必服药;

一觉直睡到晓何须坐功。

这是一副养生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吕氏春秋》指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上联讲,一日“三餐适当其时”,“不可待极饥而食,候极饱而撤馔”。进食应遵循“朝不可虚,暮不可实”的原则,清代马齐《陆地仙经》曾强调“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下联则讲“一觉直睡到晓”的睡眠问题。睡得香,寿而康。睡眠,古人称为“眠食”。质量好的睡眠确实是一味有益身心的滋补品,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清戏曲理论家、养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壮筋”。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只要睡眠好,连坐功也可不要。

10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这是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允明的书斋联。

大禹闻善言则拜,作者闻善事则喜,足见作者有“见善思齐”之志;见到奇书,即不辞劳苦,亲手抄写,足见作者学习刻苦。明初有一代文宗之誉的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曾谈到他嗜学抄书的情景:“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此联同样表现了作者修身治学的良好心态和进取精神。重视好的见闻,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这是应有的良好心态。本联尽管文字平淡,却是劝人为善和培养高尚情趣的名言。

  • 上一篇: 10副智慧对联:粒米皆从辛苦出寸薪岂是等闲来
  • 下一篇: 20个充满禅理的对联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