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再次膜拜|精编王志文主演神剧《天道》台词及观后感

再次膜拜|精编王志文主演神剧《天道》台词及观后感

作者: 未知 时间: 2024-04-30 阅读: 47 次

普及下基本知识:电视剧《天道》,改编于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我看了n遍电视剧,我的闺蜜在我影响下,看了无数遍

无数遍.......

一个大哥推荐我看文字的《遥远救世主》

对于读书

我就是这么听话,就是这么听话,就是这么听话

说了三遍为了平复心情,想到要整理这些,也是比较激动

也比较耗时

但是我是原创作者,会不会影响我的原创???

好吧,开始吧

这里面有一篇著名的《卜算子》,以小说中任务丁元英的口说出,体现了自己的境地,也足以体现作者深厚功底及人生感悟,但是在我粘贴这个之前,先放一个毛主席的,给大家欣赏,也是极美。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下面的是丁元英的

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丁元英《自嘲》

这段的剧情配合这个是比较有气氛的

首先是一个故意挑刺的朋友,故意让他难堪,让了几个文化人作陪,灌酒,诗词作兴,因为自认为觉得这个酒得喝,就连续喝了六杯。在主人提议作诗助兴之时,自己抛砖引玉了一下,看似自嘲,实则表明了气度及底蕴,是什么样的气魄,可以怒指乾坤错?台词很好,其中一个人说,如果我有这样的朋友,我是不会这样对他的。我听了好走心呐!

就在这个饭桌上

自嘲

介绍下男主的人物背景,是德国的著名私募基金的操盘人,持有人,接的资金盘两个亿起,虽然是电视,听听也是很过瘾的,面姐也接过资金盘子,200万起,嘿嘿嘿嘿。我理解的男主,是对精神追求到极高境界的人,曲高和寡的悲伤,没有人懂他的精神层面,瞻仰他的灵魂,以及佛学修养,文化属性。更多看到他世间的成就,这对一个对自己有极高追求的人,无疑是侮辱

所以台词说:“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老是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过去做不到,现在有了俩钱儿,有可能了”。

他的有可能,就是在一个小城市隐居了起来,极小的房间,简单的设备,听着40万的音响,还是在九几年,没有钱的时候,卖带着印章的唱片度日,或者是在这样氛围的潜移默化下,我也开始欣赏像《天国的女儿》,空灵的音乐,欣赏《流浪者之歌》,真正认真的去听《卡农》。

这种灵魂音乐传递出来的悲怆与怜悯,可能一百个人听有一百种感觉,但是我尽可能的去感受,台词上描述的:

“海飞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以他们3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较而言(装13神句)

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他对宗教,对文化,对境界,有着强烈的扭曲,扭曲不是不了义,而是通达了之后一种世间上的无力感,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几个好友,可以听得懂他的咬文嚼字

男女主

凄美的带有文化属性的爱情故事下篇文章再讲

例如他说:这叫什么境界?反感而屈服着。我自己都中庸圆融,又凭什么对老祖宗的道法品头论足?一品一论,我就更不是个东西了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咱们这些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闯入战场,得先活下来。等定下神,时代已经变了,真的是穷则思变了,可中国毕竟是政治文化搭台,传统文化唱戏,不知道老祖宗的那点东西还能把这条船撑多远?

对西方哲学也颇为深刻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评判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我不得不说,作者呢?作者在哪?面儿姐要拜一下

对于学佛的人,如我这样初学的人,最难面对的问题不是没有信仰的人,而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比如基督徒,我总是有一天畅想我要好好精进,用我通达的理论,来跟那个欧洲小伙讲清楚佛法,他是基督徒,信仰不同的感情我怕有问题,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被豆豆作者解决了。

大家自行带入画面:这是一个审讯犯人的场面,那个喝酒为难他的朋友,被他折服成了女朋友,她是一名刑警,审讯犯人时候,对方是基督徒,资深的且高智商的,并且是杀人犯,不开口,想0口供办案有点难,于是,有文化的男友传授了他一些关于圣经的理解,我看了很爽

《圣经》的理由是:因信着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有罪了,下地狱。用这种哄孩子、吓孩子的方法让人去信,虽有利于基督教的实践,却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贪婪的一面。这样的因果关系已经不给人以自觉、自醒的机会,人连追求高尚的机会都没有,又何以高尚呢?

我真的不懂,有基督徒请指正或者找原著,但是作为一个作品真的很棒,至少能看懂这些道理。

确实如信徒所说,如果神计划管理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那么饥饿、灾难、罪恶也该是神计划之中的事,所以人就有理由怀疑神是要拯救人还是要折腾人。如果神也是左手施舍的时候不让右手知道,那么全能的主就不需要这个永远的计划了,只需要以他的全能改变人性的罪性,注入人性的善性,人类就得以拯救了。但神没有这样做,神不想做无名救主,神是需要报恩。

这就是《圣经》神学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圣经》的教义如果不能经受逻辑学的检验,可能在实践上就会存在障碍。如果经受了逻辑学的检验,那表明神的思维即是人的思维,就会否定神性。换一种说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么人还需要神吗?

《圣经》神学是关于人类精神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灵魂净化、升华,人的行为高尚、正典的学说。一味地攻击或捍卫神的真实性与否,都是愚昧的表现。前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后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真正境界。”

人类历史要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基督教体现的社会价值,在对信徒的应许不以现实利益为交换,不参与社会利益的分配,这使得她能适应不同的生存空间,而她对信徒的道德要求无疑具有社会价值。”

用用哄孩子、吓孩子的方式?来进行道德约束,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于是,基督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有了神的关于天国与火湖、永生与死亡的应许,让凡夫俗子因为恐惧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约。这是智与善的魔术,非读懂的人不能理解。但《圣经》告诉世人了,要进窄门。”

那么,什么是窄门呢,作者阐述说,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耶稣为拯救世人甘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狱,是灵魂的天堂。基督徒的得救缘于神的‘约’,缘于神的应许。但进不得窄门也同样缘于‘约’,缘于神的应许。窄门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

“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听到这,杀人犯也只能说一句:“自愧弗如。”

《路加福音》里说:主啊,原谅他们,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但此时此刻有一点你是知道的,你的生命需要一个让你的人性本能可以接受的句号。”

几句话,最后说到了佛学,道家的形态,道德经说:道法自然。佛学讲:所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理解的他的心情,神学和道家都是包含佛学之内的,神既是道,道法是自然规律,但是最后,还是无所从来。对照《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句如来,让我心生信心。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这首偈也是极好,说了因果,说了福报,说了空性

这是男主和朋友去拜方丈,朋友拿了2万做敲门砖,被驳回

男主写了这首偈,老和尚开门迎客,并有了下面的对话

大师问这偈的意思

“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

那么“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男主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大师的意思:是他没有像面儿姐一样,处处不敢说话,引经据典,但是在这个作品中的人,是有了体悟的人,不敢说证悟吧,毕竟是虚拟的,说到这还是想找作者,作者太牛了。这段文字如果还是经文的对照:依然是金刚经“一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觉得豆豆应该是对金刚经参悟的比较深刻的人

大师回复了一首偈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大师回复这一首,道尽了因果,因缘注定,所有的事情,不是平白无故经历或者遇见,都是宿世的因缘,因缘聚合才能形成一个事件,如同我们不能决定什么时候生,生在哪,也不能决定什么时候死,更不能决定无时无刻的无常,但是能决定的我们的生死,福报的是业力和善力。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再与大师探讨传统文化上,也是开了有面儿姐的脑洞。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略微思忖了一下,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拜佛的门外

韩楚风(一起拜佛的朋友)因为先前不了解情况,所以一直没有参与谈话。此时听了智玄大师一番话心生感慨,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我犹豫五分钟时间,删不删这段,是不是给韩同学太多出场时间,导致我篇幅过长)

大师对韩楚风笑了笑,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大师沉默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男主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这段对话,是我保持的未删减版,遵循原意的完整呈现作者的见地

对男主的评价,作者借大师之口,总结了

“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佛学是出世间法,生活是世间法,但是生活中的苦恼,也要我们痛苦转为道用,有佛法就有办法。学佛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砸钱拜佛,在家居士依然可以闻思修行,婚姻美满,这是不冲突的。

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们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看大好河山是大好河山。

  • 上一篇: 柯南21年,那些感动我们的100句经典台词!
  • 下一篇: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经典台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