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三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一

宋 乐史 撰

关西道七

耀州

耀州华原郡今理华原县本雍州之地在秦为北地郡泥阳富平隶焉後为华原县汉魏至唐皆为畿甸唐末李茂贞据凤翔僭行墨制建制耀州仍为义胜军节度使割同州美原为鼎州以为属郡温韬为节度使梁贞明元年韬降於梁乃改耀州为崇州义胜军为静胜军又改鼎州为裕州依旧以温韬为节度使後唐同光元年改为耀州顺义军并割雍州之富平三原云阳同官美原以属焉三年降为团练州周显德中降为刺史皇朝升为感德军节度

元领县六

华原 富平 三原 云阳 同官 美原

州境

东西一百九十里 南北一百八十里

四至八到

正东偏南至东京一千二百里 正东偏南至西京一百六十里 东至同州一百八十里 西至汾州三水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永丰军一百六十里北至坊州一百八十里 东至华州一百八十里西至永兴军泾阳县界六十七里 东北至坊州

宜君县界八十三里 西北至邠州一百八十里户

旧户载雍州皇朝户主一万九千八百客六千一百八

风俗

与雍州同

人物

唐李靖本京兆三原人 田游岩 韩瑗并三原人柳公绰华原人弟公权

土产

栢板出云阳 啗马药出同官 芍药 石脂 青石出华原

华原县四乡本汉祋祤县地属左冯翊魏晋皆於其地置北地郡元魏废帝三年改为通川郡领泥阳县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宜州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大业二年省宜州县属京兆唐垂拱元年改为永安县天授二年又置宜州大定元年废神龙元年复为华原县後唐同光初於此置耀州县属焉 土门山在县东南四里水经注云宜水南出土门山西 祋祤故城在县东北一里汉县也宣帝神雀二年凤凰集祋祤城是也 汉步夀宫在县东北三里汉宣帝於祋祤凤凰集处得玉宝乃起步夀宫焉 漆水自东北同官县界来经邑界 沮水自邠州入县界合漆水入富平石川河 清水谷在县西三十五里十道志云即鬼谷先生所居也水自云阳界来 姚苌殿在县西北十七里晋书苌事苻坚为龙骧将军从坚子叡讨慕容泓为泓所败叡死坚怒苌惧奔此自称大单于秦王此殿即苌之所造也

富平县南五十里旧四十乡今十乡本汉旧县属北地郡前汉理在今灵州回乐县界後汉移於今宁州彭原县界晋又移於今县西南怀德城後魏大统元年自怀德城移於今理周闵帝二年於县置中华郡隋废郡县属雍州唐开元中又移於义亭城盖古之乡亭也後唐同光初割属耀州 荆山在古雍州境尚书禹贡曰荆岐既旅又曰导汧及岐至於荆山孔注荆在岐山东非荆州之荆山也汉志怀德县禹贡北条荆山在南下有强梁原帝王世纪禹铸鼎於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地有荆山今其山下有荆渠 漆沮水其下亦名石川水西北自宜州华原县界流入尚书禹贡曰导渭水东至於漆沮一名洛水出冯翊北 怀德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一里非汉怀德县也盖後汉末及三国时因汉旧名於此立县为名今有废城存 直市按三秦记云直市在富平西南十五里即秦文公所创物无二价故以直市为名 天乳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峯相对类乳形北卤川在县北五里 八公塠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其塠两畔各有小谷象公字中心有堆因以为名又有万户塠黄金塠 雨金堡在县东南三十里有一泊每有天雨流入似金色俗呼为雨金堡 咸泉在县东南五里 郑白二渠在县南二十里 魏献文帝陵在县西北一十三里 唐中宗定陵在县西北一十五里龙泉山 魏孝文帝陵後魏武帝陵二陵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後周太祖文帝陵在县西北一十三里 唐代宗元陵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檀山 唐顺宗丰陵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瓮金山 唐文宗章陵在县西北二十里 唐懿宗简陵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节愍太子陵在县西北十五里 王翦墓在县东一十七里 薄昭墓在县西一十三里薄太后之弟封轵侯 李光弼墓在县西十里顔鲁公为碑 重耳冢在县东三十里司马欣墓在县西二十五里章邯长史降项羽封为塞王

三原县正南五十里旧二十四乡今十四乡本汉池阳地始因苻坚於嶻嶭山北置三原护军以地南有酆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是为三原【山在今县西北六十里】後魏太平真君七年罢三原护军置三原县属北地郡明帝孝昌三年萧宝寅逆乱毛洪宾立义栅扞贼永安元年於此置北雍州俗呼洪宾栅其故城在县北五十五里又割北地郡之三原县於此置建忠郡以旌其功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雍州後唐割属耀州 天齐原在县西北二十五里西连嶻嶭山 尧门山在县西北三十二里 嶻嶭山水自云阳县界流入一名鬼谷昔苏张师事鬼谷先生即在此谷中也 太白渠在县南一里黄白城在县南十五里後汉李催辅政天子东迁三辅饥歉乃移保黄白城即此地 秦曲梁宫在县西南十五里黄白城内 永安故城亦名洪宾栅在县北五十五里即後魏北雍州城是也周地图记明帝孝昌三年萧宝寅逆乱关右洪宾立义栅以扞贼永安元年於此置北雍州以洪宾为刺史故俗呼为洪宾栅其年又割北地郡之三原县於此置建忠郡属北雍州又按北魏书毛遐洪宾兄也亦有功於魏故肃宗诏曰改三原县为建忠郡以其兄弟功也孝武永熙元年移北雍州於今宜州仍於城中置永安镇 唐高祖献陵在县东一十八里 唐武宗端陵在县东十里 唐景宗庄陵在县西北五里 唐永康陵在县西十八里 于谨墓在县北十八里

云阳县西南七十里旧十一乡今七乡本汉旧县亦为美阳县地方有云阳宫即秦谓之林光宫汉谓之甘泉宫也亦是匈奴金人祭天之所按地理志云昭帝立此县属左冯翊後汉末省县西北八十里故城即汉理也魏志曰司马宣王抚慰关中罢县置抚夷护军及赵王伦镇长安复罢护军後氐羌反又立护军刘石苻姚因之後魏罢护军更於今理别置云阳县隋因之唐武德元年分云阳县仍於县治南十五里水冲城以安之贞观元年废泉州改石门县为云阳县至八年废云阳入池阳县仍改池阳县为云阳武后垂拱二年改为永安县天授二年於云阳置鼎州以三原泾阳醴泉等四县属焉久视元年废州县仍隶府焉神龙初复旧为云阳县後唐同光初割属耀州 嶻嶭山在县东北十里一名慈峩山俗名嵯峩山王褒云阳宫记东有慈峩山今土人谓之嵯峩顶上有云起即雨里人以为候昔黄帝铸鼎於此山 甘泉山一名石鼔原俗云磨石岭关中记云甘泉宫在甘泉山上按汉书云单于烽候以应甘泉即此山也又有甘泉水经县北 中山史记云汉武帝获宝鼎於汾隂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曣?有黄云盖焉徐广云关中亦有中山非冀州者也金泉云阳宫记泉有数穴清澈无底按雍州记云有人饮此泉水见有金色从山照水往取得金故有此名五龙谷泉水经注五龙水出云阳宫西南 洷水水经注东流历峡谓之洷浃 冶谷云阳宫记冶谷去云阳宫八十里封襌书所谓谷口是也其山出铁冶铸之所因以为名入谷便洪潦沸腾飞泉激射两峯皆峭壁孤竖横盘坑谷檩然凝沍常如八九月中朱明盛暑当昼暂暄凉秋晚候緼袍不煖所谓寒门者也又云入冶谷二十里有一槐树树北有泉名曰金泉今按此树犹存在金泉西南百步谷中今有毛原监 云阳宫按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关中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故县西北甘泉山上周回十余里三辅黄图云甘泉宫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回十九里汉仪注曰甘泉宫去长安二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以来圜丘祭天处开山图曰云阳先生之墟也中有神书铁券玉石之记又曰武帝於甘泉宫更置前殿始广宫室有芝生甘泉殿房内中汉旧仪又云芝有九茎金色緑叶朱实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三辅黄图曰汉武帝起紫殿雕文刻镂以玉饰之成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郊秦畤神光降於紫殿今按甘泉谷北岸有古槐树在故宫之南云阳宫记甘泉宫北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二三百年木色青葱耆旧相传咸以为此树即杨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者也 黎园云阳宫记车箱坂下有黎园一顷树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 通天台史记武帝元封二年公孙卿言於帝曰仙人好楼居帝乃使卿持节候神作通天台汉旧仪云通天台高三十丈云雨悉在其下去长安城三百里望见长安城武帝祭天上通天台舞八岁童男女三百人置祠具招仙人祭天己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仙天神既下见有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行宫望拜汉仪注上有承露仙人掌擎玉杯承云表之露元凤间台自毁椽桷皆化为龙凤随风雨飞去西京赋云通天訬以竦峙径百常而茎擢上辬华以交纷下刻陗其若削 郑国渠按始皇元年韩闻秦好兴事欲疲之乃使水工郑国间说令凿泾水自仲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国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成渠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关中无凶年命为郑国渠後至武帝元鼎六年一百三十六岁倪寛为左内史又奏请穿六辅渠以益溉郑渠旁高卬之田後十六岁赵中大夫白公又奏穿泾水注渭中溉田四千五百余顷人得其饶而歌之唐永徽六年雍州长史长孙详奏言往日郑白渠溉田四万余顷今为富啇大贾兢造碾磑止溉一万许顷於是高宗令分检渠上碾磑皆毁撤之未几所毁皆复广德二年李吉甫之父文献公为工部侍郎复陈其弊代宗亦命文献拆去私碾磑七十余所岁余文献出牧常州私制如初至大历中水利所及才六千二百余顷 太白渠汉沟洫志武帝大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 径路神祠汉志云阳县有休屠金人径路神祠三所音义云匈奴祭天处在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後徙休屠故地郊祀志径路祠神祭休屠王也 钩弋陵者汉武帝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昭帝即位追尊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起云陵邑三千户列仙传钩弋夫人齐人姓赵少好酒病卧六年右手拳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召到姿甚佳武帝披其手得玉钩而手寻展遂生昭帝後武帝害之及殡尸香一月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彩履云阳宫记钩弋夫人至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思之为起通灵台於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止 汉武帝庙在县西北一百里 唐宣宗贞陵在县西北四十里 唐德宗崇陵在县北一十五里嵯峨山李陵母冢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古石蛇在县西北

四十里 流金冶在县东北十里

同官县东北五十里旧六乡今四乡本汉祋祤县地属左冯翊晋为频阳地苻坚於祋祤城北置铜官护军属北地郡後周除金字作此同字属宜州隋大业二年省宜州县属雍州唐贞观初又属宜州十七年州废还京兆府後唐割属耀州 白马山在县西北 铜官川在县北五十里水经注铜官水出祋祤东北西南迳同官川谓之铜官水 女华夫人祠在县北三十里女华山上其山高峯秀出每有大风雷多从华岳至此故老传云华岳女君在此山上因立祠每水旱祈祷有验焉美原县正东三十里旧十乡今四乡秦汉频阳县地旧县在今县南三里故城是也因界内频山取名属左冯翊本秦厉公置苻秦时置土门护军後魏太平真君七年割入同官县景明元年分同官县置土门县因频山有二土门状如门故曰土门大业二年省义宁二年再置贞观十七年又省咸亨二年复置仍改为美原县即今理後唐同光割属耀州 频山在今县西北十一里秦厉公於此山之南置频阳县又秦将王翦即此县人也护鼎按汉书宣帝时扶风美鼎县民得鼎献之下

有司议多以宜荐见宗庙如元阳时故事京兆尹张敞议今鼎出周都之地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旗鸾黼黻琱戈尸臣拜手对扬景命以臣详之即周赐大臣之鼎不足以见宗庙制曰京兆尹议当 频阳故城在今县南三里汉为县後魏省今废城存 义林旌义二乡唐元和三年勅割隶富平县以奉丰陵 玉女山在县西三十五里 明月山在县西北二十里

乾州

乾州今理奉天县本京兆奉天县唐末李茂贞建为乾州乾宁中以覃王出镇建为威胜军割奉天好畤武功盩厔醴泉等五县以隶焉至庄宗同光年中改为刺史属凤翔其武功醴泉二县还京兆府盩厔入凤翔只领奉天好畤二县至明宗天成三年又割好畤还京兆府只领奉天一县皇朝乾德二年割好畤永夀二县属焉

领县三

奉天 好畤 永夀

州境

东西八十九里 南北一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一千四百五十里 东至西京一千三百里 东至长安一百八十里 西至凤翔一百十八里 南至武功县五十里 北至邠州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永兴军平县七十里 西北至凤翔府一

百一十里 西南至永兴军武功县五十里 东北至永兴军醴泉县七十里

旧户载京兆府皇朝管户主七千三百六十九客一千七百五十六

风俗

与长安同

土产元无

奉天县旧十九乡今六乡本汉醴泉县地唐光宅元年以高宗乾陵在县西北一十三里武后分醴泉始平好畤武功新平郡之永夀五县之地以置此额奉陵寝属京兆府因名奉天至建中初有术士桑道茂请城奉天其後朱泚反车驾幸焉兴元元年升为赤县乾宁中置乾州於此今为果下郡 莫谷水在州西北从永夀县麻亭岭流入至县界西南流入武功 甘泉在州东北从永夀县温秀岭流至县界却入醴泉合泾河 乾陵唐高宗皇帝与则天同一陵在州西北五里 靖陵唐僖宗皇帝陵在州东北一十里与乾陵相隔豹谷 陆贾墓在州东北二十里岑阳甘雨两河西原 妲己墓在州西五里莫谷河西半崖波内 好畤故城在州东岑阳乡一十五里 五味坡在邑界 梁山即禹贡云壶口治梁及岐又古公亶父踰梁山至於岐下及秦立梁山宫皆此山也

好畤县西北三十五里旧七乡今三乡本汉旧县畤者神明所依止也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泰畤以郊上帝诸神祠皆聚焉後汉省故县在今县东南四十三里奉天县界好畤故城是也晋元康中复於汉好畤县城东南二里再置好畤县周建德三年并入莫西县隋开皇十八年又改莫西县为好畤大业三年省唐武德二年分醴泉县置因汉旧名属雍州三年改属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县仍属旧二十一年移於废上宜县置即今理也其上宜县隋开皇十八年废後唐同光中割好畤属凤翔长兴元年却还京兆皇朝乾德四年割属乾州 梁山史记周本纪曰古公亶父去豳渡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即此是 岐下秦有盗缪公马於此而食缪公饮之酒与野人相接 梁山宫史记秦始皇三十五年幸梁山宫即此也 莫谷水经县界 苏武冢在县东三十里今里名守节焉 武亭河自凤翔麟游县界流过当县入武功县界 石门山在县西美川乡一十五里 明月山在县西一十五里与凤翔扶风县分界

永夀县西六十里旧十一乡今六乡盖豳国之地公刘之居汉为漆县地後魏大统十四年於今县北广夀原上置广夀县周大象元年改为永夀隋开皇三年省入新平唐武德二年又分新平县南界於今县北永夀原西置县因原立名属邠州四年又南移於义丰塠置贞观二年又南移於今理神龙三年割属京兆府景龙元年复属邠州兴元元年又南移於顺义店皇朝乾德中割属乾州 高泉山在今县北三十里郦道元水经注甘泉即高泉山也 温修山一名温秀山开山图云温修山实三阳山也谓之温秀盖习俗相讹耳 永夀原名广夀原避隋炀帝讳改为永夀原在县西北 莫谷水其源出高泉山名安阳泉南流历莫谷改名莫谷水後魏於水西制县因名莫西县也 南故城後魏时所筑在县北据山其东西南三面险絶实控御之地齐难故城齐难即姚兴将名也屯军筑垒在今县西其南西北三面一如南豳之险 莫营关後魏所置在县西南 泾水自新平县界流入醴泉苑在县东北十里并宫并周所立後废唐贞观四年置醴泉监兼置屯五所隶司农寺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