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起丁亥黎聖宗光順八年冬十月盡庚寅黎聖宗洪德元年〉凡三年有奇。

冬十月,哀牢求內附,卻之。

哀牢自丘牢之敗,部落潰散,至是部黨呼籠始求內附。帝以其荒忽不常,卻不受。

註:哀牢,註見前編趙越王二年。

考諸軍武藝,賞罰有差。

凡考試武藝,準定三年一期,以冬天命官稽考,水步待候,并外兵講習。仍定賞格,連勝四遭,賞衣一領并使錢一貫五陌;三勝一平,賞衣一領;二勝二平,賞使錢六陌。一勝三平,賞使錢三陌;四平給飯,使錢二十文。負者罰亦如之。〇敕神武、游弩、神臂、羽林、五威等衛司:每上番宿直者,竝㪅班,專習武藝。五威衛及外衛銃、弩各所,竝停雜差,量定㪅守。餘皆專習武藝,班終考閱,賞罰如例。

註:使錢、古錢,黎貴惇芸臺類語:北人以百文爲一陌。本國三十六文爲一陌,謂之使錢。六十文爲一陌,謂之古錢。使錢十陌乃是古錢,六陌準爲使錢一貫,其古錢十陌乃使錢之一貫六陌四十文。使錢别名閒錢,古錢别名貴錢。奮威、震威、雄威、雷威、宣威,謂之五威衛,竝屬五府軍,註詳光順七年。

徙安邦鎭守軍營于排廩。

註:排廩,今無考。

淸化承政使進野繭成絲一筐,卻之。

註:淸化承政使,缺名。

明土酋孛璘侵下琅州。

明安平州土官孛璘,兵八千人、馬三百匹,來侵下琅州,戰敗奔還,分守界口。太原鎭守陶院、黎伯達等請移書于璘,問其興兵之由。帝許之。諒山總兵黎練馳報:「明廣西總兵調集兵馬十三萬,駐梧、潯等州,聲言修治沿海溪㵎橋路,進攻蠻賊於廉州。」帝命朝臣會議。太保阮耒等皆曰:「宜固守關隘,彼所爲不足憂也。」

註:下琅州,註見李太宗乾符有道三年。安平州,大淸一統志:安平州屬廣西省太平府。梧州、潯州,註見李太宗崇興大寶五年。廉州,卽太平軍,註見黎大行興統二年。諒山,註見光順十年。

百官上表請正尊號,不許。

初,太祖卽位,羣臣表上帝號,謙讓不受。凡有詔誥皆稱王,太宗、仁宗承之。及帝入承大統,禮部侍郎梁如鵠、阮廷美嘗以辰和年豐、民康物阜,請上尊號,不許。至是,大臣百官上表敦請。帝曰:「皇帝之號,朕未敢言。皇上之稱於羣臣,嗣皇之稱於太廟,亦足以別諸王之號。卿等當體此意,數年後,如見天順於上、民安於下,雨若風調,小懷大畏,尊號然後可議。」百官復表請曰:「陛下旣履至尊,宜正尊號。」不從。

謹按:黎貴惇大越通史:太祖順天元年,羣臣表上帝號,帝謙讓不受。凡詔器皆稱大王,則太祖辰之未稱帝已明。至如太宗、仁宗稱號,雖無明文,然聖宗卽位,至是八年矣,羣臣始請上帝號,則太宗、仁宗以前皆稱王號可知也。雖然,皇上之稱於羣臣,蓋通義也。嗣皇之稱於太廟,典于何取。其後又稱國皇,至與臣工制誥亦稱皇上,不經尤甚矣。所以建事貴于稽古者也。

十一月,錄囚。

敕宰臣錄囚。須有大理寺罪人鳴寃,令與辯折。〇都指揮阮復掌詔獄,不能速勘,獄多淹滯,帝命諫官陳鷟等按問之。

試儒臣于鳳儀堂。

召諸衙經中進士黎廷俊等,同秘書監梁世榮等三十人于鳳儀堂,帝命題試之。侍制楊如珠以學業不進,出爲鴻臚寺丞。

註:鳳儀堂,今失考。

復阮如堵官。

初,阮如堵爲吏部尙書,以銓註不明落職,至是召復之。〇阮如堵嘗請以敎授除縣職,帝曰:「敎授當久厥職,以責成才。爾職掌銓衡,敢有遷移,其罪不小。」〇阮如堵嘗請以管領黎卜爲總知,帝曰:「黎卜有風病,疲弱不堪,汝爲之再三陳乞,誠姦吏也。」

〈御批:旣知其姦,何猶復用之?〉

撿閱占戶。

太和閒,占人來歸男婦二百餘人,分置各道。至是,命撿閱其戶口多少,及定約束。禁官私,毋得用爲奴婢。

北道多蝗。

北道多蝗蟲,承政使黎文恪等不能舉奏,坐

視民瘼,降職各一等。〇帝以皇城卑陋,命東軍府右都督鄭公路等督五府軍築之。尋以歲饑米貴,遂停。

註:北道,註見太祖順天元年。

十二月,冬饗。初稱孝孫國皇。

〈御批:國皇二字,甚屬乖陋。何謂右文。〉

先是,廟祭祝辭稱嗣皇。至是,冬祭,稱曰孝孫國皇。國皇之號自此始。其頒給臣僚制誥,皆稱皇上制誥。制誥稱皇上亦自此始。

復黎舌官。

舌初爲西軍左都督,坐賍罷。至是,帝以才可用,命以前所收制命還之。

詔舉縣令剛直者。

命朝臣舉縣令剛直能觸邪者各一人。吏部尙書阮如堵以阮世美等八人應選,帝以爲皆新進常才。又命舉京官五品以下十人。太保黎念舉工科給事中梁世榮,都督鄭文灑舉戸科給事中鄧淑敎,尚書陳封擧尚寶寺卿楊海。帝覽其奏,多有居職不稱者。遂揀去梁世榮等姓名,止畱教授阮仁隨、知縣丁逋剛在選。仍批曰:「六部、六科、御史臺舉非其人,以降罷論。如得其人,必加重賞。」命中官以示,廷臣莫不服上之明察。

〈御批:當辰情狀如何難知,而徒云云,吾斯之未能信。〉

註:丁逋剛,淸漳高門人。

置宏詞科。

官員四品以下均得預試凡三十人,會于鳳儀堂,帝自命題試之。郎中阮詳、黎廷俊、知縣阮仁浹、陶舜舉、員外郎范如藍、陳季暄等均預選,竝入秘書監讀書。

註:黎貴惇見聞錄:宏詞試法,詩賦贊頌歌箴無定體。阮詳,新豐高岡人,光順癸未科進士。陶舜舉,超類淳康人,光順丙戌科同進士。

詔選內外官仁恕明允者,補刑司。

辰刑部郎中員外郎范禁、譚文通等審獄,多有寃濫,往往於公朝鳴訴。帝厭之,命阮如堵選內外員仁恕明允者,代除之。

註:范禁,彰德鄖內人,光順癸未科同進士。

傳國寳成。

先是,帝議刻傳國寶,以天南皇帝之寶等字示宰臣。權戶部尙書阮居道以爲:「天南二字,稍爲新創,不如順天承運之寳,於義爲確。」帝命羣臣共議。秘書監學士梁如鵠等上言:「考之文獻通考,應制皇帝受命之寶。」議遂定,告廟,鐫刻。至是寶成,再命太師丁列致告于太廟。

貶南道監察御史黎伯修爲知州。

黎伯修爲御史,上疏極言辰政闕失,忤旨,出爲北平府弄源州知州。

註:弄源州,李以前曰廣源州,黎光順改弄源州,洪德改廣淵州,今改爲縣,屬高平省。

開順化蓮港及淸化、乂安諸港。

註:蓮港,註見胡漢蒼開大二年,淸化諸港,玉甲港在廣昌縣,澟港、照白港竝在宋山縣,圍港在弘化縣,靈長港在厚祿縣,神符港在峩山縣,海晏港在東山縣,同和港、沈濛港,竝在玉山縣。乂安諸港,綽港、桑港竝在瓊璢縣,郿港在安城縣,鐵港、香蓋港、的港竝在興元縣,那港在錦川縣,樂港在奇英縣。

〈戊子〉九年〈明成化四年〉春正月,定邊莅銓除例。

先是,敕莅邊遠滿九年者,調京縣。至是敕定,凡官員莅邊遠嵐瘴地,有能撫字盡心,催科不擾,而稅課足者,限滿六年,準遷善地。若托疾規避,稅課多欠者,再轉邊遠,竢滿六年方準量移。

夏四月,旱。

定書契式。

國初,民閒書契未有定式。至是,敕禮部議定民閒文契體式頒行。

秋八月,幸藍京。

帝與皇太子及祈郡公黎念、從臣黎弘毓、杜潤、郭廷寶等君臣賡歌,作英華孝治詩集。

註:黎弘毓,雷陽海歷人,開國功臣黎文靈之子。杜潤,金花人,光順丙戌科同進士。

冬十月,陳封以罪下吏。

辰黎逋犯賍罪,論黥,陳封乞許贖。帝謂朝臣曰:「陳封乞贖賍罪,是富者多賄而免殃,貧者無錢而得罪。敢違祖宗之法,擅作威福,以誤國也。其令法司按治如律。」陳封爲人好諛侫。辰帝元妃父阮德忠、舅阮煙,權幸無比,封諂事之。一日,逼於眾論,糾阮德忠之非。晚造家謝過,常請婚於煙,庭拜終日,煙乃許之。帝謂阮如堵等曰:「陳封爲人,色厲內荏,輕易發言。至若諂事權貴,舐德忠之痔,吮阮煙之疽,此封所以爲好官之長策也。」

以太子侍講范溥爲指揮。

溥初舉進士,歷官太子侍講。至是,三上奏章,願充武職。帝嘉其志,故以不次除之。進士除武職自此始。〇溥欲固權位,阿附女官徽人、同桃,求納己女于宮中。帝諭朝臣曰:「溥,國之賊臣爾。」卒罷其官。

註:范溥,平陸安排人。徽人,洪德官制:徽人,內命婦官銜,秩從一品。

十一月,宦者潘禎有罪,下獄死。

辰宦者阮書、朱德大、楊明豐、吳閼、潘禎等受賂。法司論潘禎死罪,阮書等各從寬減。御史陳鷟、阮文質等言:「阮書、潘禎等俱以近習受賂,法司持平,罪當死。今議阮書等得從寬减,而潘禎獨復罪,是不信於天下。」帝曰:「阮書等受賍,罪固宜死。予今不殺,尚冀他日改過,以備驅使。若潘禎爲宦官賢之假子,及賢死,乃奪其婦,前年又與宫女交狎,二罪俱重,死固宜矣。」

〈己丑〉十年〈明成化五年〉春閏二月,禁私藏兵器。

帝諭文武官:「朕嗣守鴻業,于今有年。海宇謐寧,兵革不試。其令天下不得家藏兵器。」〇敕諭天下軍民等:「甲胄之屬,所以壯軍容。如水麻笠、朱漆笠,乃親軍所戴以宿衛。今市肆民間多有賣買,無以分別軍色,宜禁止之。」〇敕諸衛司所:「器械有損缺者,均就武庫如式修造。毋得擅在城外廨宇軍舍各所修作,違者治以流罪。」

定制誥敕例。

舊制,敕㫖恩命,文一品用制,武一二品、文二三品用誥,武三品、文四五品用敕,餘竝給勘合。至是敕定,凡公侯伯給制命,文武百官二品以上給誥命,三四五品給敕命龍箋,大七品給敕命黑爛,八九品給勘合。

註:龍箋,黃紙銀湘畫龍。黑爛,黃紙周圍黑畫。勘合,白紙黑寫,猶今給憑也。

三月,帝幸平灘,遂征盆蠻。

註:平灘,註見陳仁宗紹寶四年。盆蠻,註見仁宗太和六年。

占人寇化州。

定天下版圖。

定十二承宣版圖。淸化領四府十六縣四州。乂安領八府十八縣二州。順化領二府七縣四州。改南策爲海陽,領四府十八縣。天長爲山南,領十一府四十二縣。國威爲山西,領六府二十四縣。北江爲京北,領四府十九縣。安邦領一府三縣四州。宣光領一府二縣五州。興化領三府四縣十七州。諒山領一府七州。改太原爲寧朔,領三府八縣七州。又改中都府爲奉天,領二縣。

註:淸化四府:紹天府領瑞原、永福、東山、雷陽、安定、錦水、石城、廣平八縣;河中府領弘化、淳康、莪山、宋山四縣;靖嘉府領農貢、玉山、廣昌三縣;淸都府領壽春一縣,關椰、良政、蠶岑四州。乂安八府:德光府領天祿、羅山、眞福、淸漳、香山、宜春六縣;演州府領東城、瓊璢二縣;英都府領興元、南塘二縣;河花府領石河、奇花二縣;茶麟府領祈山、襄陽、永康、會寧四縣;葵州府領中山、翠雲二縣;玉麻府領鄭皋一州;臨安府領歸合一州。順化二府:肇豐府領丹田、金茶、思榮、海陵、武昌、奠盤六縣,順平、沙盃二州;新平府領康祿、麗水二縣,明靈、布政二州。海陽四府:上洪府領唐豪、唐安、錦江三縣;下洪府領嘉福、四岐、靑沔、永賴四縣;南策府領靑河、靑林、先明、至靈四縣;荊門府領�山、東潮、安老、宜陽、金城、水棠、安陽七縣。山南十一府:常信府領淸潭、上福、富川三縣;應天府領靑威、彰德、山明、懐安四縣;莅仁府領南昌、金榜、維先、靑廉、平陸五縣;快州府領東安、金洞、僊侶、天施、芙蓉五縣;天長府領南眞、膠水、美祿、上元四縣;義興府領大安望瀛、天本、懿安四縣;太平府領瑞英、附翼、瓊瑰、東關四縣;新興府領御天、延河、神溪、靑蘭四縣;建昌府領舒池、武僊、眞定三縣;長安府領嘉遠、安謨、安康三縣。天關府領奉化、安化、樂上三縣。山西六府:國威府領慈廉、福祿、安山、石室、丹鳳五縣;三帶府領安朗、安樂、白鶴、先豐、立石、扶康六縣;臨洮府領山圍、靑波、花溪、夏花四縣;端雄府領東蘭、西蘭、山陽、當道、三陽五縣;沱陽府領三農、不拔二縣;廣威府領美良、明義二縣。京北四府:慈山府領東岸、安豐、仙遊、武江、桂陽五縣;順安府領嘉林、超類、文江、嘉定、良才五縣;北河府領金花、洽和、安越三縣;諒江府領鳳眼、右隴、安勇、保祿、安世、陸岸六縣。安邦一府:海東府領花封、安興、榄蒲三縣,新安、萬寧、雲屯、永安四州。宣光一府:安平府領安福一縣,收物、陸安、渭川、大蠻、保樂五州。興化三府:歸化府領鎭安、安立、文振三縣,文盤、水尾二州;嘉興府領靑川一縣,符花、木州、越州、枚州、順州五州;安西府領萊州、倫州、瓊崖、昭晉、合肥、謙州、綏阜、黃巖、醴泉、嵩陵十州。諒山一府:長慶府領祿平、文淵、脫朗、七泉、文蘭、安博、温州七州。寧朔三府:富平府領平泉、普安、洞喜、司農、大慈、富良、文朗七縣,武眉、定化二州;通化府領感化一縣,白通一州;高平府領上琅、下琅、石林、廣淵四州。奉天一府:領壽昌、廣德二縣。按:淸化,古雄王九眞部,秦屬象郡,漢爲九眞郡,吳及晉、宋因之,梁武帝改九眞爲愛州,隋復爲九眞郡,唐分置愛州、九眞二郡,丁、黎爲愛州,季改爲寨,天成二年改爲淸化府,陳元豐六年復爲寨。紹豐年閒復改爲路,分置淸化、九眞、愛州三府。光泰十年置淸都鎭,以三府隸之。閏胡改淸化府爲天昌府,并九眞、愛州爲二輔,號曰西都。屬明復合爲淸化府。黎順天元年改隸海西道。紹平二年,屬府紹天、河中、静嘉、淸都、長安、天關,凡六。光順七年置爲淸化承宣。至是,摘長安、天關二府改隸山南。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稱爲鎭。中興後爲淸花內鎭,以山南之長安、天關二府隸之,曰淸花外鎭。僞西以淸花外鎭隸北城。本朝嘉隆初年,仍曰鎭,以淸花外鎮隸之。五年,改外鎭爲淸平道。明命二年,改爲寧平道。十年,别爲寧平鎭。十二年,分轄以內鎭爲淸花省、外鎭爲寧平省。紹治三年,改內鎮爲淸化省。乂安,古雄王屬越裳地。秦屬象郡。漢隸九眞郡咸驩縣。吳分九眞,置爲九德郡。晉宋因之。梁分置爲德州、利州、明州。隋開皇八年,改德州曰驩州、利州曰智州。大業三年,倂明、智二州于驩州,改隸日南郡。唐武德分日南郡,置爲南德州、潦州、明州、驩州。貞觀元年,改德州復曰驩州,其故驩州改爲演州。十六年,廢演州,合于驩州。天寶初復改驩州,隸日南郡。乾元以後,復曰驩州,廢智州而倂隸焉。廣德二年,分驩州置演州龍池郡,又曰演水郡。丁、黎爲驩州,李改爲寨。天成二年改曰乂安,而演州别爲州。陳元豐六年,復爲寨。隆慶三年,改演州爲演州路,分驩州爲日南。乂安南北中四路亦曰乂安府。光泰十年,改乂安爲臨安鎭、演州爲望安鎭。閏胡改演州爲靈源府,與淸化、九眞、愛州爲四輔。屬明復爲演州、乂安二府。黎順天元年,屬海西道。光顺七年置爲乂安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改爲鎭。僞西改爲中都,又曰義安鎭。本朝嘉隆初年,復爲乂安鎭。明命十二年,分置爲乂安、河靜二省。嗣德六年,改河靜省爲道倂合于乂安。二十九年,復舊置河靜省。順化,古雄王爲越裳國。泰屬象郡。漢爲日南郡。晉爲林邑國。隋大業元年,改置比景郡。隋末,復沒于林邑。唐貞觀綏懐林邑,復改爲南景州。宋爲占城,地哩、麻令、布征、烏州、里州皆其地也。李太宗親征占城,占主獻地哩、麻令、布征三州。仁宗改地哩爲臨平州、麻令爲明靈州、布征爲布政州。陳英宗興隆十五年,取烏、里二州,置爲順州、化州。睿宗隆慶三年,臨平改新平。明辰分置爲新平、順化二府。黎初改爲新平、順化二路,屬海西道。光順七年,定爲順化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領新平、肇豐二府。洪順中,稱爲鎭。本朝太祖嘉裕皇帝撫有南服,建都順州。熙宗孝文皇帝取南布政之地,置布政營,以𤅷江爲界,北布政隸乂安。景興四十七年,鄭人來侵,置爲順化處。嘉隆元年,分置爲直隸廣平、廣治、廣德三營。明命三年,改廣德營爲承天府。八年,改廣治營爲廣治鎭、廣平營爲廣平鎭,均省直隸二字。十二年,改廣治鎭爲廣治省、廣平鎭爲廣平省。嗣德六年,改廣治省爲道,併合于承天府。二十九年復舊,置廣治省。海陽,古雄王陽泉部。秦屬南海郡。漢屬交阯郡。吳屬交州。唐置海門鎭,又稱洪州,丁分爲道,黎、李因之。陳改爲洪州上下、南策上下等路。光泰十年,改爲海東鎮屬。明改隸諒江、新安二府。黎順天屬東道。延寧年閒,分爲南策上下二路。光順七年,置南策承宣,至是爲海陽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改爲鎭。偽莫以宜陽爲陽京,摘京北之順安、山南之快州、新興、建昌、太平等府隸之。黎光興年閒,復改從原鎭。景興二年,分爲上洪、下洪、東潮、安老四道。僞西以荊門府改隸安廣。本朝嘉隆元年,復以荊門隸原鎭,屬北城。明命三年,改上洪爲平江、洪爲寧江二府,東潮、安老爲二縣。十二年,分轄改爲海陽。山南,古雄王屬交阯部。秦屬象郡。漢復屬交阯郡,吳屬交州,晉置南定縣,梁、隋屬寧海郡,唐武德改置爲隆州、宋州,貞觀分置宋平、南定二縣,貞元并入南定縣,丁分爲道,黎改爲路,李因之。陳天應政平初,天長路又分建昌、安暹二路,復改爲潢江、山南、龍興、快州等路。光泰十年改諸路爲鎭。屬明爲鎭蠻、奉化、建昌、交州等府。黎順天隸南道,光順七年置天長承宣,至是爲山南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稱爲鎭,僞莫以太平、建昌、龍興、快州等路隸海陽。黎景興二年分爲山南上下二路,以長安、天關二府爲淸花外鎭。僞西改爲山南上下二鎭。本朝嘉隆元年,以上下二鎭隸北城,眀命三年改上鎭爲山南鎮、下鎮爲南定鎮。十二年,析南定先興府之興仁、延河、神溪三縣,山南快州府之東安、金洞、天施、僊侶、芙蓉縣,設爲興安省。山南之應和、里仁、常信三府,山西國威府之慈廉縣,改隸懷德府,設爲河內省。以南定之天長、義興、建昌、太平四府,山南先興府之靑關縣,改隸建昌府,設爲南定省。山西,古雄王屬朱䳒部。秦屬象郡。漢屬交阯郡。吳置爲新興郡,屬交州。晉改爲新昌郡。宋、齊因之。陳置興州。隋改爲峯州。唐復置爲交州,屬南道。丁、黎、李爲沱江道。陳分置為三江、三帶、廣威、國威等路。光泰十年,改諸路爲鎭。黎初爲國威上、中、下等路,屬西道。光順七年,改爲國威承宣道,至是置爲山西承宣道,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爲鎮。本朝嘉隆元年隸北城。明命十二年改爲山西省,摘慈廉縣隸河内省、三農縣隸興化省。京北,古雄王武寧部,秦屬象郡地,漢屬交阯郡,吳屬交州,晉、隋、唐因之,丁改爲北江道,黎改爲路,李因之。陳曰北江路,又曰京北路。光泰十年改爲鎭,屬明爲北江、諒山二府,黎順天元年隸北道,紹平年閒曰北江上下二路,光順七年置北江承宣,至是改爲京北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稱爲鎭,僞莫以順安府改隸海陽,黎光興十六年復從舊鎭。本朝嘉隆元年仍爲京北鎮,隸北城。明命三年,改爲北寧鎮,十二年改爲北寧省。安邦,古雄王寧海部。秦屬南海郡,漢屬交阯郡,吳屬交州,梁爲黄州海寧郡。隋曰寧越郡,唐曰陸州玉山郡,丁、黎以前曰潮陽鎭。李太祖順天十四年,改潮陽鎭爲永安州。英宗大定十年,立雲屯庄。陳太宗天應政平十一年,爲海東路。裕宗紹豐五年,設雲屯鎭。屬明隸新安府靖安州。黎順天初曰安邦,属東道。光順七年,置安邦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曰處。洪順中稱爲鎭。僞莫以石昔、粘浪二州古森、澌廩、金勒、了葛四峝獻于明。黎中興後,避英宗諱,改爲安廣。僞西以海陽鎭之荊門府隸之。本朝嘉隆元年,復以荊門隸海陽,仍以海東一府爲安廣鎭,隸北城。明命三年,改爲廣安鎭。十二年,分轄曰廣安省。宣光,古雄王屬武定部,秦屬南海郡,漢屬交阯郡,吳屬交州,唐爲陽州,丁分爲道,黎、李因之。陳屬國威路,曰宣光州。光泰十年改爲鎭。屬明爲宣光府。黎初屬西道。光順七年,置爲宣光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改爲明順鎭。本朝嘉隆初年,復曰宣光鎭,隸北城。明命十二年,改爲宣光省。興化,古雄王新興部,秦屬象郡,漢屬交阯郡,吳屬交州,隋、唐爲芝州,丁分爲道,黎、李爲臨西、登州二州,陳屬沱江道。光泰十年改爲天興鎭。屬明置嘉興、歸化二州。黎順天置嘉興、歸化二路,屬西道。光順七年,改爲興化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改爲鎭。景興中,嵩陵、醴泉、黄巖、合肥、綏阜、謙州沒于雲南省。本朝嘉隆元年,仍爲鎭,隸北城。明命十二年,以山西之三農隸之,改爲興化省。諒山,古雄王陸海部,秦爲南海郡,漢屬交阯郡,吳屬交州,隋、唐因之。丁分爲道。黎、李爲路,陳初爲諒江路。光泰十年改爲鎭。閏胡割祿平州五十九村隸于明之思明州。屬明爲諒山府。黎初屬北道。光順七年,置爲諒山承宣。洪德二十一年,改爲處。洪順中改爲鎭。本朝嘉隆元年,仍爲鎭,隸北城。明命十二年,改爲諒山省。寧朔,古雄王武定部。秦屬象郡,漢屬交阯郡,唐爲武莪州。丁分爲道,黎、李爲太原州。陳光泰十年,改爲太原鎭。屬明爲府。黎初屬北道。光順七年,置太原承宣。至是改爲寧朔承宣,以北平府隸之。洪德中改高平府,仍隸寧朔。永治二年,莫平,高平四州悉定,別置爲高平鎭,惟富平、通化二府隸太原鎭。本朝嘉隆初年,仍爲鎭,隸北城。明命十二年,改太原鎭曰太原省、高平鎭曰高平省。奉天,古雄王屬交阯部,秦屬象郡,漢改屬龍編,吳爲交州治,唐置爲安南都護府。丁、黎屬交州道。李順天於此建都曰昇龍城,又曰南京。陳紹寶爲中京,後改爲東都。屬明爲交州府,治曰東關城。黎復都,曰昇龍。光順七年,置中都府,領廣德、永昌縣。至是改爲奉天府。僞西曰北城。本朝嘉隆元年,置北城總鎭,奉天隸焉。四年,改昇龍曰昇隆、奉天府爲懷德府。明命十二年,摘山西國威府之慈廉縣改隸懷德府,屬河內省。紹天府,今紹化府。永福縣,今永祿縣。廣平,今廣地縣。又改廣濟、淳祿縣,今厚祿縣。淸都府,今分爲廣化、壽春二府。關椰州、蠶州、岑州,今竝隸觀化州,竝屬淸化省。奇花縣,今奇英縣。河花府,今河淸府,屬河靜省。茶麟府,今襄陽府。玉麻,今鎭邊、鎭定二府。臨安,今鎭靜府。眞福縣,今眞祿縣。會寧縣,今會元縣。英都府,今英山府。永康縣,今永和縣,竝屬乂安省。順化,今承天、廣治、廣平地。丹田縣,今廣田、豐川二縣。金茶縣,今香茶、香水二縣,思榮縣,今富榮、富祿二縣,竝屬承天府。武昌縣,今登昌縣。明靈州,今明靈、由靈二縣,竝屬慶治省。康祿縣,今豐祿、豐登三縣。北布政州,今平政、明政二縣。南布政州,今布澤縣,竝屬廣平省。上洪府,今平江府。下洪府,今寧江府。嘉福縣,今嘉祿縣,竝屬海陽省。應天府,今應和府。莅仁府,今里仁府,竝屬河內省。芙蓉縣,今芙蕖縣。新興府,今先興府,御天縣,今興仁縣,竝屬興安省。望瀛縣,今豐盈縣。靑蘭縣,今靑關縣,竝屬南定省。長安府,今安慶府。安康縣,今安慶縣。樂土縣,今樂安縣,竝屬寧平省。三帶府,今永祥府。扶康縣,今扶寧縣。花溪縣,今錦溪縣。夏花縣,今夏和縣。東蘭縣,今雄關縣。西蘭縣,今西關縣。明義縣,今從善縣,竝屬山西省。京北,今北寧省。北河,今多福府。嘉定縣,今嘉平縣。金花縣,今金英縣,竝屬北寧省。安邦,今廣安省。花封縣,今堯封縣,屬廣安省。保樂州,今底定、永奠二縣,屬宣光省。靑川縣,今靑山縣。符花州,今扶安州,竝屬興化省。七泉州,今七溪縣。文蘭州,今文關縣。安博州,今安博縣,竝屬諒山省。寧朔,今太原省。平泉縣,今平川縣,屬太原省。高平府,今高平省。上琅、下琅、廣淵三州,今竝改爲縣,屬高平省。奉天府,今改懷德府。廣德縣,今永順縣。永昌縣,今壽昌縣,竝屬河内省。

冬十一月,大赦。

大赦,改元。以明年爲洪德元年。

十二月,詔府縣勸課農桑。

帝畱意民事。先是,命戶部隨勢疏塞田閒水道,勿使淹沒乾涸。再移文各處承司,詳勘河堤,有淹沒禾穀及田土荒廢者,以聞。至是,詔府縣相視田疇原濕,勸督農桑。

〈庚寅〉洪德元年〈明成化六年〉春正月,申禁喪婚違禮者。

先是,敕官吏諸色有陞除者,吏部先察訪其人,果有行婚嫁如禮,方準除授。若非人者,問以墨徒。至是,又敕三年通喪不得徇情悖禮。子居父母喪,而妻妾懷孕,與縱觀戲場不避者,均以流罪論。妻居夫喪,而與人私通婚嫁,及娶之者,均以死罪論。如有娶惡逆之妻女及蠻人,烝亡兄弟妻妾,官吏受賂徇隱者,竝抵罪。〇帝以辰俗婚嫁多不循聘禮,旣定,或經三四年方親迎。乃命禮部議定:凡嫁娶,先從媒妁定親,繼則納幣行聘。禮成,擇日親迎,明日見舅姑,三日見祠堂,毋得違越。辰又敕官員及百姓:繼今家非賓筵不飮,妻非犯罪不應出。違者罪之。

二月,帝幸藍京,遂謁淳茂堂。

帝初卽位,建淳茂堂於洞滂,以爲外家吳氏祠,傍建福光堂、皇太后㪅衣殿。至是,帝幸藍京,因奉皇太后往謁焉。

註:福光堂,在安定縣洞滂社,光順閒聖宗所建,後川人卽堂爲祠,奉事光淑皇太后。

秋八月,占城寇化州。

初,占城尸耐人槃羅茶悅弑其主摩訶貴由而自立。傳其弟茶全,凶暴淫虐,侮慢自賢,不修職貢,屢爲邊患。於是遣使求援于明,親率水步象馬餘萬來襲化州。守將范文顯與戰,弗敵,閉城拒,飛章以聞。

謹按:明史外國占城傳:明景帝景泰三年,遣使封摩訶貴由爲占城國主。舊史載:茶悅弑其主賁田,賁田乃貴由之誤,今正之。

註:占城,卽林邑,註見前編屬晉穆帝永和九年。尸耐,註見陳睿宗龍慶五年。化州,詳見陳英宗興隆十五年。

冬十月,遣使如明。

辰帝遣阮廷美、郭廷寶以占城襲邊事告于明。

十一月,帝自將伐占城。

帝將征占城,乃命選黃丁十五歲以上充補軍伍,徵精兵二十六萬。〈御批:當辰封疆未廣,兵數豈能至此。〉又敕山南承政使增徵軍吏、生員每人米十五筒,黃丁、老人米十二筒,以充軍餉。於是下詔親征,頒軍令二十四條子營衛。命太師丁列、太保黎念爲征虜將軍,領東南北三府衛水軍先發,右都督黎景徽畱守。辛巳,奏告于太廟,親率大軍繼進。是日小雨,有風從北方來。帝因賦詩看云:「百萬師徒遠啓行,敲篷雨作潤軍聲。」蓋記其實也。〇帝在行間,嘗與杜潤,語及道理二字,謂:「道者,當然之事,明白易知;理者,所以然之故,微妙難見。朕嘗作此二詩,積日而成。〈御批:非理卽非道,過於分別,恐未必然。〉」杜潤對曰:「皇上理學緝熙,於混然之中有燦然之别。精微藴奧,形諸詩聲,非學者窺仰所及。」〇帝至鐵山,丁列、黎念等水軍先發,軍中失火,死傷三十餘人。按察丁叔通、阮才等露章劾之。帝賜敕諭曰:「六師勝敗之事,懸於將軍。一營利害之機,責歸按察丁列軰。兵無紀律,殆同兒戲。卿等能劾之,誠可褒奬。」特賜錢有差。

註:鐵山,在乂安省興元縣北有鐵港山,麓有鐵礦,土人於此掘取生鐵。丁叔通,嘉遠觀榮人。阮才,四岐香橘人。竝光順四年癸未科進士。山南,註見光順十年。

十二月,定考課法。

凡內外官初試以事,三年稱職無過者,方得陞授。若不稱職者,黜之。〇諭曰:「考課之法,所以甄别賢否,振起治功。唐虞三載考績,行其黜陟,成周三歲計治,行其誅賞。今內外諸衙,在職滿三年,各將事狀詳與上司考察具奏,毋得稽滯。上司如有徇隱者,抵罪。」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