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41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王权复辟

精彩看点

驻苏格兰军队统帅乔治·蒙克率军返回英格兰——乔治·蒙克率军进入伦敦——长期议会彻底成为历史——民众呼唤君主制——发布《布雷达宣言》——查理二世复辟

一直不支持王权专制的人们对军队如此出尔反尔的霸道行为已忍无可忍。军队内部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英格兰在苏格兰驻军的现任指挥官是乔治·蒙克,他是个冷漠、寡言的人,工作态度不够积极热情。内战初期,他曾是王党军的将领,后来转投议会军。他对奥利弗·克伦威尔非常崇拜,甘愿为奥利弗·克伦威尔效犬马之劳。但他非常清楚,一个伟大王国的政府管理工作不应完全交给军队的统帅去做。约翰·兰伯特和约翰·雷诺兹似乎就不明白这一点。乔治·蒙克告诉自己,只要理查·奥利弗·克伦威尔做一天护国公,他就应该对他忠贞不二。后来,乔治·蒙克说:“是理查·奥利弗·克伦威尔自己放弃的,我没有违背对他父亲的承诺,我永远都怀念他。”

听说军队解散了理查·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政府后,乔治·蒙克准备采取行动了。在苏格兰议会的支持下,他筹集了一笔军费。1660年1月1日,他率军进入了英格兰边境。1660年1月11日,他率军抵达约克。在随后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的谈判中,他拒绝接受可能改变内战成果的任何变化。他不同意让普莱德肃清运动[1]中被驱逐的长老会派议员重返议会,也反对重新在英格兰拥立一位国王的计划,因为这两种做法均会破坏英格兰内战的成果,最终会激起现行秩序确立者的强烈不满。

乔治·蒙克

1660年2月3日,乔治·蒙克率军进入伦敦。在是否应该恢复王权一事上,他没有表现出十分明确的态度。他不反对组建新政府,也不排斥王权复辟。他只想先静观事态变化,再做判断。1660年2月8日,伦敦市民宣称,他们不会再给国家纳税了,因为掌握国家命运的四十二名议员中没有他们选出的代表;没有代表,就不该纳税。危机随之而来。乔治·蒙克奉命率军前往伦敦城内镇压抗税的市民。一开始,他对抗税市民毫不同情,还向他们不断施压。但后来,他发现残缺议会的所作所为确实过分,理应遭到市民的抵制。目睹民众的疾苦后,乔治·蒙克认为再也不能让残缺议会对英格兰发号施令了。

1660年2月10日晚,乔治·蒙克在伦敦城内召集自己的军官开会,讨论并通过了他写给残缺议会的一封信。信中,乔治·蒙克要求议会在八天之内发布增选议员的公文,以填补目前议会的空缺席位,并要求残缺议会于1660年5月6日前解散。1660年2月11日一早,消息便传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晚上,所有街道燃起了庆祝的篝火。这预示着残缺议会必将化为历史的灰烬。

然而,残缺议会并没有发布议员增选令,人们不得不另想办法。1660年2月26日,曾遭驱逐的长老派议员被重新召回议院,他们成了议会的多数派。解散当前残缺议会的决议顺利通过,新一轮议员选举即将开始。1660年3月16日,长期议会就以这样的方式走到了尽头。

王权复辟已是大势所趋。英格兰人民一心想摆脱军队控制政府的体制,最近接连更迭的几种政体形式均让他们感到失望,他们自然会怀念过去几个世纪一直能保证英格兰繁荣发展的君主制。君主制的暂时衰落是查理一世自身原因造成的,并非这种政治制度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布雷达宣言》的颁布宣告了斯图亚特王朝的成功复辟。在这份著名宣言中,查理二世表示:他将大赦所有革命参与者,不对他们定罪;他会保障革命期间各方人士所获土地和财产的安全;他保证在英格兰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布雷达宣言》体现了奥利弗·克伦威尔一再主张的政治观点:只要不危及英格兰的和平,任何人都有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不应该因发表不同观点或坚持不同信仰而遭到质问和迫害。

1660年4月14日,新一届议会召开会议。本届议会议员均经自由选举产生,曾受残缺议会排挤的王党派人士也有资格当选为议员。议会一致通过了召回国王的决定。1660年5月25日,查理二世抵达多佛港,受到民众热烈欢迎。1660年5月29日,查理二世在自己生日的当天进入伦敦。议会军在布莱克希思列队迎接他的到来。由于高层内部出现分裂,军队权力尽失,士兵们纷纷要求解甲归田,将管理国家的任务交给了别人。

查理二世抵达多佛港,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注解:

[1] 1648年12月,由托马斯·普莱德上校指挥的新模范军将所有不支持军队领袖的长老派议员强行从长期议会中驱逐,使议会沦为军队的工具,史称“普莱德肃清运动”。——译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