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27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议会与查理一世决裂

精彩看点

查理一世与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妥协——爱尔兰北方地区发生暴乱——英格兰迫切需要一个政府来实现自我管理——《大抗议书》——查理一世决定逮捕反对派领导人

苏格兰方面传来的消息令人震惊。苏格兰当前的精神领袖是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虽然军事能力有限,但拥有非凡的政治才干。凭借出众的政治才干,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将苏格兰人民紧紧地团结了起来,共同抵制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年轻暴躁的苏格兰贵族蒙特罗斯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不服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私下勾结查理一世,告发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犯有叛国罪。但查理一世还未到苏格兰,蒙特罗斯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就被抓进了大牢。有传言说,蒙特罗斯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到爱丁堡不久,便开始密谋杀害或绑架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及其主要追随者,查理一世也是他的目标。虽然传言不可考证,但结果是查理一世选择了相信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苏格兰政府的所有职位全部换成了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的支持者。作为回报,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向查理一世保证,苏格兰绝不会再插手英格兰的宗教斗争。

阿盖尔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

蒙特罗斯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

与来自苏格兰方面的消息相比,1641年11月1日在伦敦流传的来自爱尔兰方面的消息更令人震惊。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离开爱尔兰后,爱尔兰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暴乱。曾深受压迫的凯尔特人将愤怒的情绪全部发泄到了英格兰移民和苏格兰的移民身上。谋杀甚至比谋杀更残暴的行为在殖民区轮番上演。虽然消息可能言过其实,但英格兰所有人都相信如下传言:柔弱的女人被剥光衣服扔到户外,在寒冬里活活冻死或饿死;其他女人被赶到河里活活淹死;无辜的儿童也和成年人一样惨遭屠杀;在屠杀中幸免于难的人流离失所,最终还是以死结束了所有痛苦。在这场浩劫中,英格兰受害者至少达三万人。

英格兰国内发出了强烈的复仇呼声,人们的情绪就像今天我们听到印度兵变[1]消息后的情绪一样。不过,人们愤怒的情绪中夹杂着对查理一世的质疑。一直以来,查理一世都在苏格兰做着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在爱尔兰还能干出什么好事来?他手里握有一支镇压爱尔兰叛乱的军队,人们怎么会再相信他?他很有可能会用这支军队武力推翻英格兰议会。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怀疑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是有事实根据的。毫无疑问,手握军队的查理一世是不会再容忍约翰·皮姆的,也不可能让福克兰勋爵卢修斯·凯里和爱德华·海德一直留在枢密院。现在的英格兰迫切需要一个政府来实现自我管理。组建这样的政府已不再是查理一世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他一贯独断专行,根本不考虑人民的意愿和情感;他对待温和派的态度就像对待最残暴的敌人一样冷酷无情。因此,除掉查理一世,换他人来治国,已经刻不容缓了。

然而,打蛇还须打七寸。那些一心想推翻查理一世的人应该睁大眼睛,找到查理一世的软肋后再下手。现在,他们只需发布一份宣言,揭露查理一世过去的斑斑劣迹即可。这样一来,英格兰人民就明白为什么查理一世不值得信任。于是,约翰·皮姆起草了《大抗议书》,向公众列举了查理一世登基以来犯下的种种罪行。其中,虽然有的罪行言过其实,有的罪行有待商榷,但总体上还是客观反映了查理一世登基十几年来的所作所为。人们一般会认为,过去表现如此糟糕的国王将来也不会治理好整个国家。当然不少人还一厢情愿地认为,查理一世一定会痛改前非,励精图治,变为明君。

同意《大抗议书》的内容实质上就是给查理一世投了不信任票。对此,下议院内部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辩论。从旭日东升到日薄西山,辩论一直持续着,没有最终结果。夜幕降临,议会大楼里点起了蜡烛。在英格兰历史上的危急关头,似乎没有人敢轻易说出早就想说的话。午夜过后,最终的表决时刻到了。十一位议员公开反对国王,其中一位议员提议马上印制《大抗议书》,并在人民中间散发,以呼吁人民支持下议院大多数议员不信任国王的决定。温和派议员明确表示反对该提议,这一前所未有的态度让整个下议院骚动起来。有的议员甚至从腰间拔出长剑,准备动武。约翰·汉普敦凭借自己的威望安抚了双方的情绪,事态才没有进一步恶化。

五天后,查理一世回到了伦敦。伦敦市民中一部分人坚定地支持下议院中少数派的立场。在查理一世前往市政大厅赴宴时,他们夹道向他表示欢迎。查理一世必须让市民感到他是值得信任的,但人们对他的信任不久就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下议院向查理一世提出的条件极其苛刻。查理一世克制着情绪,听完《大抗议书》对他的控诉,但并未承诺将来会一改过去的做法,而且他的言辞中处处流露着不愿屈居议会之下的态度。1641年12月14日,下议院下令印发《大抗议书》。随后,查理一世就大多数清教徒关心的宗教改革问题进行了回答。不过,他的态度极其不屑和敷衍。

查理一世总认为民意是受少数别有用心之人诱导的,从来也不明白考虑民意有多么重要。一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吸取教训。他发现,反对派领导人的某些做法已经触犯了他内心的底线。上议院的金博尔顿勋爵爱德华·蒙塔古和下议院的约翰·皮姆、约翰·汉普敦、阿瑟·黑泽尔里格、霍利斯、斯特劳德等人与苏格兰人暗中勾结。从法律意义上讲,他们犯了叛国罪。1642年1月3日,查理一世命令总检察长埃德蒙·普里多在上议院审判他们。反对派领导人如果都被囚禁到伦敦塔,那么对查理一世的抵制就暂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金博尔顿勋爵爱德华·蒙塔古

人们一直认为查理一世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有问题的。他如果还不改变做事方式,就会在随后的抵制运动中丢掉王位。当下议院不同意逮捕上述反对派领导人时,查理一世决定在1642年1月4日亲自前往抓捕他们。亨利埃塔·玛丽亚王后一再鼓励他果断行动。她说:“快去吧,拿出点勇气来。揪住那些坏蛋的耳朵,把他们都拉出来。”查理一世带领着五百名武装随从赶到了下议院。他让随从留在门口,自己迅速走到议长威廉·伦索尔面前,说他来这里是抓叛国者的。涉及叛国案需要监禁嫌疑人时,议会无权为嫌疑人辩护。查理一世环顾四周后,没看到五名反叛者,于是就问下议院议长威廉·伦索尔那五个人在不在场。威廉·伦索尔恭敬地跪在他面前说:“陛下,我代表整个下议院告诉您,我虽有眼睛但什么也没看见,虽有舌头但什么也不能说。”查理一世气愤地说:“好啊,算你有种,不过没关系,我自己长着眼睛呢。”然而,经过一番搜查后他才知道自己这趟白来了。“我知道这几只鸟儿都飞走了。但我还是希望他们回来时你能把他们送来,否则我会亲自将他们抓捕归案。”查理一世走向门外时,议员们在他身后高喊着“赦免!赦免!”

威廉·伦索尔

威廉·伦索尔恭敬地跪在查理一世面前

毫无疑问,查理一世认为自己在合理地行使王权。他认为那些忤逆者不仅犯有叛国罪,实际上在破坏英格兰的宪政制度,妄图让下议院拥有高于王室的权力。但从法律角度讲,查理一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既然他能长期不听取议会的谏言而统治英格兰,为什么议会就不能抛开他去接管英格兰呢?约翰·皮姆对查理一世的判断要比福克兰勋爵卢修斯·凯里准确,即查理一世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接受新秩序。

查理一世企图用武力胁迫下议院的做法完全超出了民众的想象。被指控的反对派领袖提前得到消息,躲进了伦敦城内。所有下议院议员随后也进了伦敦城,每天都在市政大厅值守。几周前还在热烈欢迎查理一世的伦敦市民现在都坚定地站在了下议院议员一边,自发携带武器将他们保护起来。1642年1月16日,查理一世放弃抓捕行动,离开了白厅;他再次回来时,就将沦为阶下囚。下议院议员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威斯敏斯特。

现在,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形式非常简单。虽然英格兰没有常备军,但训练有素的民兵可以担负保卫家园的重任。一直以来,军官都是由国王任命的,但现在议会要求拥有提名军官的权力。接下来的好几个月,查理一世和议会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争辩。但双方争辩的焦点不是宪政制度,而是谁来管理英格兰的问题。双方均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认为只有自己的主张才有道理。

注解:

[1] 印度兵变是1857年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次重要起义。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为英国服役的印度士兵认为新式步枪使用的润滑剂是动物油,而动物油是印度教深恶痛绝的东西。这次起义极大地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译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