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心肾不交失眠篇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李某某 男 33岁

入寐艰难,已有半载,症情忽作忽止,近月尤苦,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此由肾水亏虚,心阳独亢,唯施壮水制火,绞痛心肾之法。

处方:心俞(灸,双)肾俞(补,双)神门(泻,双)三阴交(补,双)

手法:心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提插补泻,不留针。

二诊:夜寐少安,然易惊醒,它症亦见改善,舌红脉细,仍予原治加减。

处方:厥阴俞(灸,双)肾俞(补,双)神门(泻,双)三阴交(补,双)内关(泻,双)太溪(补,双)

手法:厥阴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 内关 太溪:提插补泻,不留针。

三诊:已能酣然入眠,面现华色,精神大振,头晕耳鸣已除,口干心烦亦失,术后未有遗精,但尚乏力、腰酸,舌红少苔,脉细,再以交通心肾之法治之,佐以调补脾胃,益血养神,以图巩固。

处方:内关(泻,双)神门(泻,双)三阴交(补,双)脾俞(补,双)足三里(补,双)太溪(补,双)

手法:提插,不留针

按:新为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本例病者头晕、耳鸣、遗精、腰酸是肾精不足之征,口干心烦,是阴亏火旺之疾,舌红脉数皆虚火上炎之象。按脉论证,当是肾水衰亏,真阴不升,水火不济,心阳独亢,以致神不守舍而致。陆师治以壮水制火,交通心肾之法,灸心俞三壮,此为用灸法作泻。《灵枢·背俞》篇云:“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意在引导火气外出,一般灸1-3壮为宜,不须多灸。泻神门亦清心火,安神明之意。补肾俞(肾藏背俞穴)、三阴交(足三阴之会)以壮水源而制阳光,故一诊而寐少安。二诊改灸厥阴俞三壮,亦泻心藏有余之气火,并取内关用泻,以加强泻火安神之功效,更补太溪(足少阴之原),以强化滋水之力,故诊后睡眠转酣,诸恙消失。三诊停灸,而专用针法,并加用脾俞、足三里以调补脾胃,益营血而安神明。半载之病,愈在旦夕,足证灸有补泻之分,其功不亚于针刺,陆师精于此道,可见于此。

讨论:陆师认为失眠一症,其发病总是阳不交阴,神不守舍所致。虽症因不一,总不离外邪、里病两端。若因外邪而不寐者,如伤寒、疟疾等病,痛楚呻吟,夜难安寐,治当速祛其邪,攘外以安内,治愈不难。里病不寐者,或焦烦过度,而离宫内燃,法当竣泻其火,可取然谷、行间、支沟等火性穴位,紧提八八老阴之数,后安其神,取神门、内关,先紧提六六少阴之数,后紧按行三九少阳之数。或忧劳愤郁,而耗心脾,当养血安神,可补膈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以和胃生血,补神门、大陵以安阳神入舍。或精不凝神,而龙雷震荡,当壮水之主,以引火归源,可补太溪、复溜、照海、志室,施提插补法,佐以安神同前法。或肝血无藏,而魂摇神漾,当补肝血而安魂,可用肝俞、曲泉、三阴交、膈俞。或胆热心烦、而致神魂受扰、当清少阳郁热,泻阳陵泉、胆俞,而补厥阴以安神魂,取大陵、肝俞。因惊而致者,宜镇惊,可泻阴郄、神门、心俞。因怒而致者,宜疏肝,可泻行间、太冲。饮食停滞,胃不和而卧不安者,宜和胃导滞为先,佐以安神,可补足三里、神门,泻天枢、大横。新产、病后、虚烦不眠者,宜补益气血,灸足三里、关元、气海、膻中,缓图其本,而后才能安神。临诊者当以意领会,消息而运用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