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一

辛二、品类建立2 壬一、广征

问:于如前所举、所开示出离地中,有几品类补特伽罗能证出离?云何建立补特伽罗?云何所缘?云何教授?云何学?云何随顺学法?云何瑜伽坏?云何瑜伽?云何作意?云何瑜伽师所作?几种瑜伽师?云何瑜伽修?云何修果?几种补特伽罗异门?几种补特伽罗?几种建立补特伽罗因缘?有几种魔?几种魔事?云何发趣空无有果?

如前所举所开示者:前说世间及出世间二离欲道,是名所举。彼二资粮,名所开示。

壬二、别答2 癸一、嗢柁南标

嗢柁南曰:

诸补特伽罗 建立所缘教 学随顺学法 坏瑜伽作意

瑜伽师作修 果门数取趣 因魔事无果 是皆当广说

癸二、长行释17 子一、补特伽罗品类差别4 丑一、标

补特伽罗品类差别有二十八种。

丑二、征

云何二十八?

丑三、列

谓钝根者、利根者、贪增上者、瞋增上者、痴增上者、慢增上者、寻思增上者、得平等者、薄尘性者、行向者、住果者、随信行者、随法行者、信胜解者、见至者、身证者、极七返有者、家家者、一间者、中般涅槃者、生般涅槃者、无行般涅槃者、有行般涅槃者、上流者、时解脱者、不动法者、慧解脱者、俱分解脱者。

丑四、释28 寅一、钝根3 卯一、征

云何钝根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成就钝根,于所知事迟钝运转、微劣运转,如前已说。

卯三、广

此复二种,应知其相。一者、本来钝根种性,二者、未善修习诸根。

成就钝根等者:谓或信根,或精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是名为根。如前安住种性中已说。(陵本二十一卷十三页1856)

寅二、利根3 卯一、征

云何利根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成就利根,于所知事不迟钝运转、不微劣运转,如前已说。

卯三、广

此亦二种,应知其相。一者、本来利根种性,二者、已善修习诸根。

寅三、贪增上3 卯一、征

云何贪增上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贪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

已修已习已多修习者:现行成就,是名已修。数数现行,是名已习。长时积集,名多修习。

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爱事,有猛利贪、有长时贪。

卯三、结

是名贪增上补特伽罗。

有猛利贪有长时贪者:谓于微劣所爱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后后、上品贪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如是说名有猛利贪。又此贪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如是说名有长时贪。如贪增上,如是下说瞋、痴及慢增上,说此二别,随应亦尔。

寅四、瞋增上3 卯一、征

云何瞋增上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瞋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憎事,有猛利瞋、有长时瞋。

卯三、结

是名瞋增上补特伽罗。

寅五、痴增上3 卯一、征

云何痴增上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痴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愚事,有猛利痴、有长时痴。

卯三、结

是名痴增上补特伽罗。

寅六、慢增上3 卯一、征

云何慢增上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慢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慢事,有猛利慢、有长时慢。

卯三、结

是名慢增上补特伽罗。

寅七、寻思增上3 卯一、征

云何寻思增上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其寻思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寻思事,有猛利寻思、有长时寻思。

卯三、结

是名寻思增上补特伽罗。

寅八、得平等3 卯一、征

云何得平等补特伽罗?

卯二、释2 辰一、举先因缘

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虽于贪、瞋、痴、慢、寻思,不修、不习、不多修习,而于彼法未见过患、未能厌坏、未善推求。

辰二、释得平等

由是因缘,于所爱、所憎、所愚、所慢、所寻思事,无猛利贪、无长时贪,然如彼事,贪得现行。如贪,瞋、痴、慢、寻思亦尔。

卯三、结

是名得平等补特伽罗。

未能厌坏未善推求者:未能修习净行所缘,是名未能厌坏。于彼所缘未能寻思六事差别,是名未善推求。净行所缘及六事差别,如下自说当知。

寅九、薄尘性3 卯一、征

云何薄尘性补特伽罗?

卯二、释2 辰一、举于贪2 巳一、举先因缘

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贪烦恼不修、不习、不多修习,已能于彼多见过患[1],已能厌坏、已善推求。

巳二、释薄尘性

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爱事会遇现前,众多美妙上品境中,起微劣[2]贪;于其中品、下品境中,贪全不起。

辰二、例瞋等

如贪,瞋、痴、慢、寻思应知亦尔。

卯三、结

是名薄尘性补特伽罗。

寅十、行向3 卯一、征

云何行向补特伽罗?

卯二、释3 辰一、标

谓行四向补特伽罗。

辰二、征

何等为四?

辰三、列

一、预流果向,二、一来果向,三、不还果向,四、阿罗汉果向。

卯三、结

是名行向补特伽罗。

谓行四向补特伽罗等者:谓如有一,纯熟相续,超过一切外异生地,入正性离生,若未证得初预流果,终无中夭,是名预流果向。又如有一,或世间道,倍离欲界贪已,趣入正性离生;或预流果,为断欲界上中品惑,修对治行;是名一来果向。又如有一,或世间道,先离欲界贪已,趣入正性离生;或一来果,进断欲界余烦恼故,修对治行;是名不还果向。又如有一,学已见迹,为断非想非非想地烦恼故,修对治行,是名阿罗汉果向。义如显扬论说。(显扬论三卷十页31,493c)

寅十一、住果3 卯一、征

云何住果补特伽罗?

卯二、释3 辰一、标

谓住四果补特伽罗。

辰二、征

何等为四?

辰三、列

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

卯三、结

是名住果补特伽罗。

谓住四果补特伽罗等者:永断一切见所断惑,最初证得逆流行果,名预流果。进断欲界上中品惑,极唯更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名一来果。尽断欲界一切烦恼,永不还来欲界受生,名不还果。永断三界见修所断一切烦恼,尽苦边际,不受后有,是名阿罗汉果。

寅十二、随信行3 卯一、征

云何随信行补特伽罗?

卯二、释2 辰一、标相

谓有补特伽罗,从他求请教授教诫,由此力故,修证果行。

辰二、遮简

非如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唯由随他补特伽罗,信而修行。

卯三、结

是名随信行补特伽罗。

非如所闻所受等者:如所施设、开示,领解文句差别,是名所闻。忍可其义,是名所受。无倒解了,名所究竟。若于彼法暂尔思惟,是名所思。若复于彼思量推察,是名所量。既推察已,如所安立复审观察,名所观察。彼随信行补特伽罗,于如是事自无力能,是故此中作如是说。

寅十三、随法行3 卯一、征

云何随法行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如其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不从他求教授教诫,修证果行。

卯三、结

是名随法行补特伽罗。

寅十四、信胜解2 卯一、征

云何信胜解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即随信行补特伽罗,因他教授教诫,于沙门果得触证时,名信胜解补特伽罗。

于沙门果得触证时者:证谛现观,名得触证。齐尔所时,安立信胜解名。

寅十五、见至2 卯一、征

云何见至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即随法行补特伽罗,于沙门果得触证时,说名见至补特伽罗。

寅十六、身证3 卯一、征

云何身证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于八解脱顺逆入出身作证,多安住,而未能得诸漏永尽。

卯三、结

是名身证补特伽罗。

于八解脱顺逆入出等者:三摩呬多地说:有八解脱,谓有色观诸色解脱等。又说:无间入诸等至,谓先顺次入乃至有顶,后逆次入至初静虑,由是当知顺逆及入出相。身者,意身故。作证者,由智断得作证故。如显扬论说。(显扬论四卷三页31,497c)多安住者,谓于彼定,其心昼夜能正随顺、趣向、临入,随所欲乐能正安住故。

寅十七、极七返有3 卯一、征

云何名为极七返有补特伽罗?

卯二、释2 辰一、显果证

谓有补特伽罗,已能永断萨迦耶见、戒禁取、疑三种结故,得预流果,成无堕法,定趣菩提。

辰二、释得名

极七返有天人往来。极至七返,证苦边际。

卯三、结

如是名为极七返有补特伽罗。

成无堕法等者:谓能毕竟不堕恶趣,是名成无堕法。从是以后善修圣道,故说定趣菩提。

寅十八、家家2 卯一、征

云何家家补特伽罗?

卯二、释2 辰一、辨二种类2 巳一、标列

谓有二种家家。一、天家家,二、人家家。

巳二、随释2 午一、天家家

天家家者,谓于天上,从家至家,若往、若来,证苦边际。

午二、人家家

人家家者,谓于人间,从家至家,若往、若来,证苦边际。

辰二、结显果证

当知此二,俱是预流补特伽罗。

寅十九、一间3 卯一、征

云何一间补特伽罗?

卯二、释2 辰一、显果断

谓即一来补特伽罗,行不还果向,已能永断欲界烦恼上品、中品,唯余下品。

辰二、辨得名

唯更受一欲界天有,即于彼处得般涅槃,不复还来生此世间。

卯三、结

是名一间补特伽罗。

寅二十、中般涅槃4 卯一、征

云何中般涅槃补特伽罗?

卯二、标

谓有三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

卯三、释3 辰一、于中有纔生位2 巳一、辨相

一、有一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从此没已,中有续生;中有生已,便般涅槃。

巳二、举喻

如小札火,微星纔举,即便谢灭。

辰二、于未趣生有位2 巳一、辨相

二、有一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从此没已,中有续生;中有生已,少时经停,未趣生有,便般涅槃。

巳二、举喻

如铁抟铤,炎炽赫然,锤锻星流,未下便灭。

辰三、于往趣生有位2 巳一、辨相

三、有一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从此没已,中有续生;中有生已,往趣生有,未得生有,便般涅槃。

巳二、举喻

如彼热铁,锤[3]锻星流,下未至地,即便谢灭。

卯四、结

如是三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总说为一中般涅槃补特伽罗。

寅二十一、生般涅槃3 卯一、征

云何生般涅槃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纔生彼已,便般涅槃。

卯三、结

是名生般涅槃补特伽罗。

寅二十二、无行般涅槃3 卯一、征

云何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生彼已,不起加行、不作功用、不由劳倦,道现在前而般涅槃。

卯三、结

是名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

不起加行等者:显扬论说:即此圣者,行少行已,及少精进,而证寂灭。(显扬论三卷十二页31,494b)由是当知此所说义,非全不起加行、不作功用,而作是说。

寅二十三、有行般涅槃3 卯一、征

云何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彼生已,发起加行、作大功用、由极劳倦,道现在前而般涅槃。

卯三、结

是名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

寅二十四、上流3 卯一、征

云何上流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不还补特伽罗,从此上生初静虑已,住于彼处,不般涅槃。从彼没已,展转上生诸所生处,乃至或到色究竟天,或到非想非非想处。

卯三、结

是名上流补特伽罗。

寅二十五、时解脱3 卯一、征

云何时解脱补特伽罗?

卯二、释2 辰一、标有退

谓有补特伽罗,钝根种性,

云何时解脱补特伽罗者:谓时爱心解脱,此名时解脱。摄事分说:若阿罗汉根性钝故,于世间定是其退法,未能解脱所有定障,故名时爱心解脱。以退法故,时时退失,时时现前,故说名时。于现法乐喜欲证住,故说名爱。(陵本九十卷二十一页6849)此时解脱,准义应知。

于诸世间现法乐住容有退失,或思自害、或守解脱,励力勤修不放逸行。

辰二、随难释

谓防退失增上力故,或唯安住自分善品;或经彼彼日夜、剎那、瞬息、须臾,励力升[4]进,乃至未证最极猛利。

卯三、结

是名时解脱补特伽罗。

于诸世间现法乐住容有退失等者:显扬论说:成就如是软根,若思自害,不思自害,若放逸,若不放逸,俱可退失现法乐住。(显扬论三卷十二页31,494b)此说容有退失,准义应知。又复此中,言自害者,谓作是思惟:使我胜诸魔,不令诸魔胜我,如是思已,而思自害。亦如显扬论释。言守解脱等者,谓如下说,或唯安住自分善品,名守解脱;或复励力升进,是名励力勤修不放逸行。

寅二十六、不动法2 卯一、征

云何不动法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与上相违,当知是名不动法补特伽罗。

寅二十七、慧解脱3 卯一、征

云何慧解脱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已能证得诸漏永尽,于八解脱未能身证具足安住。

卯三、结

是名慧解脱补特伽罗。

寅二十八、俱分解脱3 卯一、征

云何俱分解脱补特伽罗?

卯二、释

谓有补特伽罗,已能证得诸漏永尽,于八解脱身已[5]作证具足安住,于烦恼障分及解脱障分心俱解脱。

卯三、结

是名俱分解脱补特伽罗。

子二、建立补特伽罗3 丑一、征

云何建立补特伽罗?

丑二、释4 寅一、标

谓由十一差别道理,应知建立补特伽罗。

寅二、征

云何十一差别道理?

寅三、列

一、根差别故;二、众差别故;三、行差别故;四、愿差别故;五、行迹差别故;六、道果差别故;七、加行差别故;八、定差别故;九、生差别故;十、退不退差别故;十一、障差别故。

寅四、辨11 卯一、由根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标

谓根差别故,建立二种补特伽罗。

辰三、列

一者、钝根,二[6]者、利根。

卯二、由众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众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标

谓众差别故,建立七种补特伽罗。

辰三、列

谓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劳策男、劳策女、近事男、近事女。

卯三、由行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释3 巳一、标

谓行差别故,建立七种补特伽罗。

巳二、列

谓若贪增上补特伽罗,名贪行者。若瞋增上补特伽罗,名瞋行者。若痴增上补特伽罗,名痴行者。若慢增上补特伽罗,名慢行者。若寻思增上补特伽罗,名寻思行者。若得平等补特伽罗,名等分行者。若薄尘性[7]补特伽罗,名薄尘行者。

巳三、广5 午一、贪行者相3 未一、问

问:贪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

未二、答2 申一、出彼贪缠2 酉一、明增上2 戌一、猛利

答:贪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爱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贪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

戌二、长时

又此贪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

于诸[8]微劣所爱事中至长时随缚者:此说猛利、长时二种贪相,如文可知。

酉二、出过患

由贪缠故,为可爱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爱法。

申二、辨随行相

诸根悦怿、诸根不强、诸根不涩、诸根不粗,为性不好以恶身语损恼于他,难使远离、难使厌患,下劣胜解,事业坚牢、事业久固,禁戒坚牢、禁戒久固,能忍能受,于资生具为性耽染,深生爱重,多喜多悦,远离颦[9]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

未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是名贪行者相。

诸根悦怿等者:此中诸相,多与瞋相相违。言难使远离、难使厌患者,谓于诸欲贪着受用故。言下劣胜解者,谓于欲界极下劣事生胜解故。

午二、瞋行者相3 未一、问

问:瞋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

未二、答2 申一、出彼瞋缠2 酉一、明增上2 戌一、猛利

答:瞋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憎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瞋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

戌二、长时

又此瞋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

酉二、出过患

由此瞋缠,为可憎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憎法。

申二、辨随行相

诸根枯槁、诸根刚强、诸根疏涩、诸根粗燥,为性好乐以恶身语损恼于他,易令远离、易令厌患,凶暴强口、形相棱层,无多胜解,事业不坚、事业不固,禁戒不坚、禁戒不固,不忍不受,多忧[10]多恼,性好违背,所取不顺,性多愁戚,性好粗言,多怀嫌恨,意乐惨烈,悖恶尤蛆,好相拒对,得少语言多恚多愤,憔悴而住,喜生忿怒,眉面颦[11]蹙,恒不舒颜,邪睛[12]下视,于他荣利多憎多嫉。

未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是名瞋行者相。

午三、痴行者相3 未一、问

问:痴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

未二、答2 申一、出彼痴缠2 酉一、明增上2 戌一、猛利

答:痴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愚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痴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

戌二、长时

又此痴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

酉二、出过患

由此痴缠,为可痴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痴法。

申二、辨随行相

诸根暗钝、诸根愚昧、诸根羸劣,身业慢缓、语业慢缓,恶思所思、恶说所说、恶作所作,懒惰懈怠,起不圆满,词辩薄弱,性不聪敏,念多忘失,不正知住,所取左僻,难使远离、难使厌患,下劣胜解,顽騃喑痖,以手代言,无有力能领解善说、恶说法义,缘所牵缠,他所引夺[13],他所策使。

未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是名痴行者相。

午四、慢行者相3 未一、问

问:慢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

未二、答2 申一、出彼慢缠2 酉一、明增上2 戌一、猛利

答:慢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慢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慢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

戌二、长时

又此慢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

酉二、出过患

由慢缠故,为可慢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慢法。

申二、辨随行相

诸根掉动、诸根高举、诸根散乱,勤乐严身,言语高大,不乐谦下,于其父母、眷属、师长不能时时如法承事,多怀憍傲,不能以身礼敬、问讯、合掌、迎逆、修和敬业,自高自举,陵懱他人,乐着利养、乐着恭敬、乐着世间称誉声颂,所为轻举,喜作嘲调,难使远离、难使厌患,广大胜解,微劣慈悲,计我有情、命者、养者、补特伽罗、生者等见,多分上品,多[14]怨、多恨。

未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是名慢行者相。

午五、寻思行者相3 未一、问

问:寻思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

未二、答2 申一、出寻思缠2 酉一、明增上2 戌一、猛利

答:寻思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寻思事,尚能发起最极、厚重、上品寻思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

戌二、长时

此寻思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

酉二、出过患

由此缠故,为可寻思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可寻思法。

申二、辨随行相

诸根不住、诸根飘举、诸根掉动、诸根散乱,身业误失、语业误失,难使远离、难使厌患,喜为戏论、乐着戏论,多惑、多疑、多怀乐欲,禁戒不坚、禁戒不定,事业不坚、事业不定,多怀恐虑,念多忘失,不乐远离,多乐散动,于诸世间种种妙事贪欲随流,翘勤无惰[15],起发圆满。

未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是名寻思行者相。

辰三、结

如是名为由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四、由愿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释2 巳一、广辨一切2 午一、列

谓或有补特伽罗于声闻乘已发正愿,或有补特伽罗于独觉乘已发正愿,或有补特伽罗于其大乘已发正愿。

午二、辨2 未一、种性别

当知此中,若补特伽罗于声闻乘已发正愿,彼或声闻种性,或独觉种性,或大乘种性;若补特伽罗于独觉菩提已发正愿,彼或独觉种性,或声闻种性,或大乘种性;若补特伽罗于其大乘已发正愿,彼或大乘种性,或独觉种性,或声闻种性。

未二、住舍别2 申一、别辨相2 酉一、举声闻

若声闻种性补特伽罗,于独觉菩提、或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发正愿,彼是声闻种性故,后时决定还舍彼愿,必唯安住声闻乘愿。

酉二、例余乘

独觉乘种性、大乘种性补特伽罗,应知亦尔。

申二、显决定

此中所有补特伽罗,愿可移转、愿可舍离,决定不可移转种性、舍离种性。

巳二、结简今义

今此义中,当知唯说声闻乘愿、声闻种性补特伽罗。

辰三、结

如是名为由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五、由行迹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行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释4 巳一、标

谓如所举、如所开示补特伽罗,依四行迹而得出离。

巳二、征

何等为四?

巳三、列

谓或有行迹是苦迟道[16],或有行迹是苦速道,或有行迹是乐迟道,或有行迹是乐速道。

巳四、释4 午一、苦迟道

当知此中,若钝根性补特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迟道。

午二、苦速道

若利根性补特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速道。

午三、乐迟道

若钝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乐迟道。

午四、乐速道

若利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乐速道。

辰三、结

如是名为由行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六、由道果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道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释3 巳一、总标

谓行四向及住四果。

巳二、别列2 午一、行四向

行四向者,一、预流果向补特伽罗,二、一来果向补特伽罗,三、不还果向补特伽罗,四、阿罗汉果向补特伽罗。

午二、住四果

住四果者,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

巳三、释义2 午一、向道

若于向道转,彼名行向者。由向道故,建立四种补特伽罗。

午二、道果

若得沙门果,彼名住果者。由道果故,建立四种补特伽罗。

辰三、结

如是名为由道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七、由加行差别4 辰一、征

云何由加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标

谓随信行及随法行补特伽罗。

辰三、释2 巳一、随信行

若随补特伽罗信,勤修正行,名随信行补特伽罗。

巳二、随法行

若于诸法不待他缘,随毗奈耶勤修正行,名随法行补特伽罗。

辰四、结

如是名为由加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八、由定差别4 辰一、征

云何由定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标

谓身证补特伽罗,于八解脱身已作证具足安住,而未获得诸漏永尽。

辰三、释

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于有色观诸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想受灭解脱,已能顺逆入出自在。

辰四、结

如是名为由定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九、由生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生差别建立补特[17]伽罗?

辰二、释

谓极七返有、家家、一间、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及以上流补特伽罗。

辰三、结

如是名为由生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十、由退不退差别3 辰一、征

云何由退不退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释2 巳一、退

谓由退故,建立时解脱阿罗汉,彼于现法乐住容有退失。

巳二、不退

由不退故,建立不动法阿罗汉,彼于现法乐住定无退失。

辰三、结

如是名为由退不退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卯十一、由障差别4 辰一、征

云何由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辰二、标

谓慧解脱及俱分解脱阿罗汉。

辰三、释2 巳一、慧解脱

慧解脱阿罗汉者,谓已解脱烦恼障,未解脱定障。

巳二、俱分解脱

俱分解脱阿罗汉者,谓已解脱烦恼障及已解脱定障,是故说名俱分解脱。

辰四、结

如是名为由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丑三、结

由此所举及所开示差别道理,如其次第,应知建立补特伽罗。

子三、所缘3 丑一、征

云何所缘?

丑二、释4 寅一、标

谓有四种所缘境事。

寅二、征

何等为四?

寅三、列

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寅四、释4 卯一、遍满所缘境事5 辰一、征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

辰二、标

谓复四种。

辰三、列

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四、所作成办。

辰四、释2 巳一、辨相2 午一、别辨四种3 未一、前二种2 申一、辨异相2 酉一、有分别影像3 戌一、征

云何有分别影像?

戌二、释2 亥一、标

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18],或见、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毗钵舍那行观察拣[19]择、极拣择、遍寻思、遍伺察。

或听闻正法等者:若随法行补特伽罗,彼以听闻正法为所依止;若随信行补特伽罗,彼以教授教诫为所依止。现见世间自他种种衰损,或复传闻,或内觉知,是名或见、或闻,及或分别。由是种种为因缘故,于自心中极善取相,如现领受胜解而转,齐尔所时,名所知事同分影像。此为所缘,由等引地如理作意,观察彼彼功德过失。于观察时,若正思择尽所有性,是名拣择。若复思惟如所有性,名极拣择。由慧俱行有分别作意,取彼相状,名遍寻思。审谛推求,名遍伺察。如是名为四种毗钵舍那,义如下说。(陵本三十卷十一页2518)

亥二、广2 天一、所知事2 地一、列

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麤性、上地静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地二、结

是名所知事。

谓或不净等者:如是诸事,或为净行所缘境事,或为善巧所缘境事,或为净惑所缘境事,如下广说应知。

天二、所知事同分影像2 地一、释得名2 玄一、释2 黄一、由胜解

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知事而起胜解。

黄二、明同分

彼于尔时,于所知事,如现领受胜解而转。虽彼所知事非现领受和合现前,亦非所余彼种类物;然由三摩呬多地胜解,领受相似作意、领受彼所知事相似显现。

玄二、结

由此道理,名所知事同分影像。

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等者:七作意中,最初了相作意,能令彼所知事现前;由此作意犹为闻思间杂,是故说言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为所依止。从此以后,超过闻思,唯用修行,于所缘相发起胜解,是即胜解作意。由是说言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知事而起胜解。

地二、明方便

修观行者,推求此故,于彼本性所知事中,观察审定功德过失。

戌三、结

是名有分别影像。

修观行者推求此故等者:此谓影像,是所知事相似种类故。彼谓本性,即所知事自相、共相故。

酉二、无分别影像4 戌一、征

云何无分别影像?

戌二、标

谓修观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复观察拣择、极拣择、遍寻思、遍伺察。然即于此所缘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静其心,即是九种行相令心安住。

戌三、释

谓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彼于尔时,成无分别影像所缘,即于如是所缘影像,一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复观察拣择、极拣择、遍寻思、遍伺察。

戌四、结

是名无分别影像。

不复观察拣择等者:此中义显,于所缘境不舍、不取,名无分别影像。谓于所缘修观行已,还舍观相,复于所缘思惟止行。由于所缘止行转故,不名为舍;即于所缘不作相故,无分别故,不名为取。如下自说。(陵本三十一卷十一页[20]2583)义应准知。

申二、列异名

即此影像,亦名影像,亦名三摩地相,亦名三摩地所行境界,亦名三摩地口,亦名三摩地门,亦名作意处,亦名内分别体,亦名光影。如是等类,当知名为所知事同分影像诸名差别。

未二、事边际性2 申一、征

云何事边际性?

申二、释3 酉一、标列

谓若所缘尽所有性、如所有性。

酉二、随释2 戌一、尽所有性3 亥一、征

云何名为尽所有性?

亥二、释

谓色蕴外更无余色,受想行识蕴外更无有余受想行识;一切有为事,皆五法所摄;一切诸法,界处所摄;一切所知事,四圣谛摄。

亥三、结

如是名为尽所有性。

一切诸法界处所摄者:若有为,若无为,若种子,若现行,是名一切诸法应知。

戌二、如所有性2 亥一、征

云何名为如所有性?

亥二、释

谓若所缘是真实性、是真如性,由四道理,具道理性。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

酉三、总结

如是若所缘境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总说为一事边际性。

未三、所作成办3 申一、征

云何所作成办?

申二、释2 酉一、出所作事2 戌一、依止清净

谓修观行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若修、若习、若多修习为因缘故,诸缘影像所有作意皆得圆满。

于奢摩他毗钵舍那若修若习等者:摄异门分说:若修者,谓由了相作意故。若习者,谓由胜解作意故。多修习者,谓由余作意故。又若修者,谓于所知事而发趣故。若习者,谓无间、殷重修加行故。多修习者,谓于长时熟修习故。(陵本八十三卷二十页6338)此说修相,义应准知。

此圆满故,便得转依,一切粗重悉皆息灭。

此圆满故便得转依等者:此谓定地。转舍身心粗重,转得身心轻安,名得转依。

戌二、所缘清净

得转依故,超过影像,即于所知事,有无分别现量智见生。

有无分别现量智见生者:此说心入根本定已,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如实知见一切所知,名无分别现量智见。当知此说意受现量,唯世间摄。

酉二、显所行境

入初静虑者,得初静虑时,于初静虑所行境界;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者,得第二、第三、第四静虑时,于第二、第三、第四静虑所行境界;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者,得彼定时,即于彼定所行境界。

申三、结

如是名为所作成办。

午二、结名遍满2 未一、初义

如是四种所缘境事,遍行一切,随入一切所缘境中,去来今世正等觉者共所宣说,是故说名遍满所缘。

如是四种所缘境事等者:此说四种所缘境事,谓即有分别影像,乃至所作成办。如是四种,于所知事次第现前,是名遍行一切。于净行所缘乃至净惑所缘,随应能入,是名随入一切所缘境中。

未二、后义2 申一、释

又此所缘,遍毗钵舍那品、遍奢摩他品、遍一切事、遍真实事、遍因果相属事,故名遍满。

申二、配

谓若说有分别影像,即是此中毗钵舍那品。若说无分别影像,即是此中奢摩他品。若说事边际性,即是此中一切事、真实事。若说所作成办,即是此中因果相属事。

巳二、引教2 午一、证2 未一、契经2 申一、指说

如佛世尊曾为长老颉隶伐多说如是义。

申二、显义2 酉一、颉隶伐多问

曾闻长老颉隶伐多问世尊言:大德!诸有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所缘安住其心。为何于缘安住其心?云何于缘安住其心?齐何名为心善安住?

诸有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者:修瑜伽师略有三种。一、于作意初修业者,是名初修业瑜伽师。此中作意,谓了相作意。二、除了相作意,于余乃至加行究竟五作意中已善修习,是名已习行瑜伽师。三、已超过加行方便所修作意,安住加行究竟果作意位中,是名已度作意瑜伽师。如下自说。(陵本二十八卷十三页2371)此说修瑜伽师随应当知。

酉二、佛告2 戌一、赞问许说

佛告长老颉隶伐多:善哉!善哉!汝今善能问如是义。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吾当为汝宣说开示。

戌二、正广开示2 亥一、答所问2 天一、标

颉隶伐多!诸有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所缘安住其心。或乐净行、或乐善巧、或乐令心解脱诸漏,于相称缘安住其心,于相似缘安住其心,于缘无倒安住其心,能于其中不舍静虑。

或乐令心解脱诸漏者:世间离欲、出世离欲皆此所摄应知。

天二、释4 地一、于相称缘安住其心3 玄一、征

云何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称缘安住其心?

玄二、释3 黄一、为修净行2 宇一、贪行

谓彼苾刍若唯有贪行,应于不净缘安住于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

宇二、瞋等行

若唯有瞋行,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若唯有痴行,应于缘性缘起安住其心;若唯有慢行,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唯有寻思行,应于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

黄二、为得善巧4 宇一、蕴善巧

颉隶伐多!又彼苾刍若愚诸行自相,愚我、有情、命者、生者、能养育者、补特伽罗事,应于蕴善巧安住其心。

若愚诸行自相等者:诸行自相及有情事唯五取蕴。于此取蕴,或执为我,或复执我有种种相,迷之不了,是故名愚。

宇二、界善巧

若愚其因,应于界善巧安住其心。

若愚其因者:谓执不平等因、或无因故。

宇三、处善巧

若愚其缘,应于处善巧安住其心。

若愚其缘者:谓执实有触者及受者故。

宇四、缘起及处非处善巧

若愚无常、苦、空、无我,应于缘起、处非处善巧安住其心。

若愚无常苦空无我者:谓起常等四颠倒故。

黄三、为令解脱2 宇一、世间

若乐离欲界欲,应于诸欲粗性、诸色静性安住其心;若乐离色界欲,应于诸色粗性、无色静性安住其心。

宇二、出世间

若乐通达及乐解脱遍一切处萨迦耶事,应于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安住其心。

若乐通达等者:意地中说:若于一处有染欲,即说于一切处有染欲。若于一处得离欲,即说于一切处得离欲。(陵本二卷二页111)是即遍一切处萨迦耶事。欲证现观,名乐通达。欲永出离,名乐解脱。

玄三、结

是名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称缘安住其心。

地二、于相似缘安住其心3 玄一、征

颉隶伐多!云何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似缘安住其心?

玄二、释2 黄一、由胜解

谓彼苾刍,于彼彼所知事,为欲拣择、极拣择、遍寻思、遍伺察故,于先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事,由见闻觉知增上力故,以三摩呬多地作意,思惟分别而起胜解。彼虽于其本所知事不能和合现前观察,然与本事相似而生,于彼所缘有彼相似唯智、唯见、唯正忆念。

然与本事相似而生等者:此中说二相似,义有差别。一、谓影像与彼本事相似,二、谓能缘唯智、唯见、唯正忆念与彼所缘影像相似。

黄二、由止观

又彼苾刍,于时时间令心寂静,于时时间依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勤修观行。

玄三、结

是名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似缘安住其心。

地三、于缘无倒安住其心3 玄一、征

颉隶伐多!云何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缘无倒安住其心?

玄二、释

谓若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所缘境安住其心,随应解了所知境界,如实无倒能遍了知。

玄三、结

是名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缘无倒安住其心。

地四、能于其中不舍静虑3 玄一、征

颉隶伐多!云何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其中不舍静虑?

玄二、释2 黄一、明修相

谓若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如是于缘正修行时,无间加行、殷重加行,于时时间修习止相、举相、舍相。

如是于缘正修行时者:谓如前说,于相称缘安住其心,于相似缘安住其心,于缘无倒安住其心,即于所缘正修应时加行,是名如是于缘正修行时。应时加行者,如下自释。(陵本三十一卷八页2571)

黄二、显随证

由修、由习、由多修习为因缘故,一切粗重悉皆息灭,随得触证所依清净。于所知事,由现见故,随得触证所缘清净。由离贪故,随得触证心遍清净。离无明故,随得触证智遍清净。

一切粗重悉皆息灭等者:此中义显修瑜伽者四种瑜伽所作。何等为四?一、所依灭,二、所依转,三、遍知所缘,四、爱乐所缘。此说一切粗重悉皆息灭,即所依灭。此说触证所依清净,即所依转。此说由离贪故,随得触证心遍清净,是即爱乐所缘。此说离无明故,随得触证智遍清净,是即遍知所缘。由此二种所缘,用所依清净而为上首,是故此说于所知事由现见故,随得触证所缘清净。义如下说。(陵本二十八卷十三页2369)

玄三、结

是名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其中不舍静虑。

亥二、答略义

颉隶伐多!为此苾刍于所缘境安住其心,如是于缘安住其心,如是于缘安住心已,名善安住。

为此苾刍于所缘境安住其心等者:此中结答前三种问。前说于相称缘安住其心,此答初问,是即为此于所缘境安住其心。前说于相似缘安住其心,于缘无倒安住其心,答第二问,此即如是于缘安住其心。前说能于其中不舍静虑,答第三问,是即于缘安住心已,名善安住。

未二、重颂2 申一、第一颂2 酉一、举说

世尊此中重说颂曰:

行者行诸相 知一切实义 常于影静虑 得证遍清净

酉二、配释4 戌一、第一句

此中说言:行者行诸相者。由此宣说修观行者,于止、举、舍相,无间修行、殷重修行。

戌二、第二句

若复说言:知一切实义者。由此宣说事边际性。

戌三、第三句

若复说言:常于影静虑者。由此宣说有[21]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

戌四、第四句

若复说言:得证遍清净者。由此宣说所作成办。

申二、第二颂2 酉一、举说

此中世尊复说颂曰:

于心相遍知 能受远离味 静虑常委念 受喜乐离染

于心相遍知等者:思所成地亦引此颂,彼第四句说:受无染喜乐。谓受解脱喜乐及无染乐,此应准释。

酉二、配释4 戌一、第一句

此中说言:于心相遍知者。谓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以心相名说;事边际性,以遍知名说。

戌二、第二句

若复说言:能受远离味者。由此宣说于其所缘正修行者乐断乐修。

戌三、第三句

若复说言:静虑常委念者。由此宣说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常勤修习、委练修习。

戌四、第四句

若复说言:受喜乐离染者。由此宣说所作成办。

午二、结

当知如是遍满所缘,随顺净教,契合正理。

辰五、结

如是名为遍满所缘。

卯二、净行所缘4 辰一、征

云何名为净行所缘?

辰二、标

谓不净、慈愍、缘性缘起、界差别、阿那波那念等所缘差别。

辰三、释5 巳一、不净所缘4 午一、征

云何不净所缘?

午二、标

谓略说有六种不净。

午三、列

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劣不净,四、观待不净,五、烦恼不净,六、速坏不净。

午四、释2 未一、别辨相6 申一、朽秽不净5 酉一、征

云何名为朽秽不净?

酉二、标

谓此不净,略依二种。

酉三、列

一者、依内,二者、依外。

酉四、释2 戌一、依内3 亥一、征

云何依内朽秽不净?

亥二、列

谓内身中,发、毛、爪、齿、尘垢、皮、肉、骸骨、筋、脉、心、胆、肝、肺、大肠、小肠、生脏、熟[22]脏、肚、胃、脾[23]、肾、脓血、热痰[24]、肪、膏、肌[25]、髓、脑、膜、洟、唾、泪、汗[26]、屎、尿。

亥三、结

如是等类,名为依内朽秽不净。

戌二、依外3 亥一、征

云何依外朽秽不净?

亥二、列

谓或青瘀、或复脓烂、或复变坏、或复膨胀、或复食啖、或复变赤、或复散坏、或骨、或锁、或复骨锁、或屎所作、或尿所作、或唾所作、或洟所作、或血所涂、或脓所涂、或便秽处。

亥三、结

如是等类,名为依外朽秽不净。

酉五、结

如是依内朽秽不净及依外朽秽不净,总说为一朽秽不净。

申二、苦恼不净3 酉一、征

云何名为苦恼不净?

酉二、释

谓顺苦受触为缘所生,若身、若心不平等受,受所摄。

酉三、结

如是名为苦恼不净。

若身若心不平等受受所摄者:此说苦受,名为不平等受。如是苦受复有二别,谓身及心,与彼俱有及相应法,名受所摄。

申三、下劣不净3 酉一、征

云何名为下劣不净?

酉二、释

谓最下劣事、最下劣界,所谓欲界。除此更无极下、极劣、最极鄙秽余界可得。

酉三、结

如是名为下劣不净。

申四、观待不净3 酉一、征

云何名为观待不净?

酉二、释2 戌一、标

谓如有一劣清净事,观待其余胜清净事,便似不净。

戌二、例2 亥一、有色待无色

如待无色胜清净事,色界诸法便似不净。

亥二、生死待涅槃

待萨迦耶寂灭涅槃,乃至有顶皆似不净。

酉三、结

如是等类,一切名为观待不净。

申五、烦恼不净2 酉一、征

云何名为烦恼不净?

酉二、释

谓三界中,所有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一切名为烦恼不净。

申六、速坏不净3 酉一、征

云何名为速坏不净?

酉二、释

谓五取蕴,无常、无恒、不可保信、变坏法性。

酉三、结

如是名为速坏不净。

谓五取蕴无常无恒等者:摄事分说:剎那剎那坏,故无常。自体系属有限住寿,故无恒。寿量未满,容被缘坏,非时而死,故不可保。乃至尔所时住,于其中间不定安乐,故变坏法。(陵本八十六卷一页6486)此应准知。

未二、总料简2 申一、总说一切2 酉一、显义2 戌一、标建立3 亥一、显方便

如是不净,是能清净贪行所缘。

亥二、辨所治

贪有五种。一、于内身欲欲欲贪,二、于外身淫欲淫贪,三、境欲境贪,四、色欲色贪,五、萨迦耶欲萨迦耶贪。是名五贪。

贪有五种等者:此中贪相略别为二,一、欲,二、贪。摄异门分说:欲者,谓于未得、已得,希求获得及受用故。贪者,谓于受用喜乐坚着故。(陵本八十四卷十六页[27]6401)言五种者,三唯欲界,一唯色界,一通三界,如文可知。希求当来人天乐异熟果,乐着现在已得自体,不离欲界起欲贪故,名于内身欲欲欲贪。余文易了。

亥三、明所为

为欲令此五种欲贪断灭、除遣、不现行故,建立六种不净所缘。

戌二、配对治5 亥一、于内身欲欲欲贪

谓由依内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内身欲欲欲贪,心得清净。

亥二、于外身淫欲淫贪3 天一、标

由依外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外身淫欲淫贪,心得清净。

天二、释2 地一、广分别3 玄一、总标

淫相应贪复有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承事贪。由依四外不净所缘,于此四种相应淫贪,心得清净。

玄二、别释4 黄一、于显色贪

若于青瘀、或于脓烂、或于变坏、或于膨胀、或于食啖作意思惟,于显色贪令心清净。

黄二、于形色贪

若于变赤作意思惟,于形色贪令心清净。

黄三、于妙触贪

若于其骨、若于其锁、若于骨锁作意思惟,于妙触贪令心清净。

黄四、于承事贪

若于散坏作意思惟,于承事贪令心清净。

玄三、总结

如是四种,名于淫贪令心清净。

地二、引教证2 玄一、举教

是故世尊乃至所有依外朽秽不净差别,皆依四种憺怕路而正建立。

玄二、配说4 黄一、显青瘀等

谓若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尸,死经一日,或经二[28]日,或经七日,乌鹊、饿狗、鵄鹫、狐狼、野干、禽兽之所食啖,便取其相,以譬彼身亦如是性,亦如是类,不能超过如是法性。此即显示始从青瘀乃至食啖。

黄二、显示变赤

若复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尸,离皮肉血,筋脉缠裹。此即显示所有变赤。

黄三、显骨锁等

若复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骨、或骨、或锁。此即显示或骨、或锁、或复骨锁。

黄四、显示散坏

若复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骨,手骨异处,足骨异处,髋骨异处,膝骨异处,臂骨异处,肘骨异处,脊骨异处,髆骨异处,肋骨异处,颔轮、齿鬘、顶髑髅[29]等各各分散,或经一年,或二[30]、或三,乃至七年,其色鲜白,犹如螺贝,或如鸽色,或见彼骨和杂尘土。此即显示所有散坏。

天三、结

如是依外所有朽秽不净所缘,令于四种淫相应贪,心得清净。

亥三、于境欲境贪

由苦恼不净所缘,及下劣不净所缘故,令于境相应若欲若贪,心得清净。

亥四、于色欲色贪

由观待不净所缘故,令于色相应若欲若贪,心得清净。

亥五、于萨迦耶欲萨迦耶贪

由烦恼不净所缘,及速坏不净所缘故,令于从欲界乃至有顶诸萨迦耶若欲若贪,心得清净。

酉二、结名

是名贪行净行所缘。

申二、显所说义2 酉一、结前说

如是且约能净贪行,总说一切通治所摄不净所缘。

酉二、明今义

今此义中,本意唯取朽秽不净,所余不净亦是其余净行所缘。

所余不净亦是其余净行所缘者:所余苦恼不净乃至速坏不净,亦是能净其余贪行所缘,由是六种总说名为不净所缘。

巳二、慈愍所缘2 午一、征

云何慈愍所缘?

午二、释4 未一、略辨相2 申一、标义

谓或于亲品、或于怨品、或于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乐,能引下中上品快乐定地胜解。

申二、释名

当知此中,亲品、怨品,及以中品是为所缘;利益意乐、能引快乐定地胜解,是为能缘。所缘、能缘总略为一,说名慈愍所缘。

未二、配经说4 申一、慈俱心

若经说言:慈俱心者。此即显示于亲怨[31]中三品所缘利益意乐。

申二、无怨无敌无损害2 酉一、标显

若复说言:无怨、无敌、无损害者。此则显示利益意乐有三种相。

酉二、逐释

由无怨故,名为增上利益意乐。此无怨性二句所显,谓无敌对故、无损恼故。不欲相违诤义,是无敌对。不欲不饶益义,是无损害。

申三、广大无量2 酉一、标显

若复说言:广大无量者[32]。此则显示能引下中上品快乐。

酉二、随释

欲界快乐名广,初二静虑地快乐名大,第三静虑地快乐名无量。

申四、胜解遍满具足住

若复说言:胜解遍满具足住者。此则显示能引快乐定地胜解。又此胜解,即是能引快乐利益增上意乐所摄胜解作意俱行。

未三、广差别2 申一、能缘

若于无苦无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与其乐,当知是慈。若于有苦、或于有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欲庆其乐,当知是悲、是喜。

申二、所缘

有苦有情是悲所缘,有乐有情是喜所缘,是名慈愍所缘。

未四、显方便

若有瞋行补特伽罗,于诸有情修习慈愍,令[33]瞋微薄,名于瞋恚心得清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六

[1] 「患」,磧砂作「思」。

[2] 「劣」,磧砂作「妙」。

[3] 「鎚」,大正作「椎」。

[4] 「昇」,大正作「勝」。

[5] 「已」,磧砂作「色」。

[6] 「二」,磧砂作「一」。

[7] 「性」,磧砂作「住」。

[8] 「諸」,披尋記原作「彼」。

[9] 「顰」,磧砂、陵本作「頻」。

[10] 「憂」,磧砂作「愛」。

[11] 「顰」,磧砂、陵本作「頻」。

[12] 「睛」,大正作「精」。

[13] 「奪」,磧砂作「奮」。

[14] 「多」,磧砂作「身」。

[15] 「惰」,磧砂作「隋」。

[16] 「道」,大正作「通」。後皆同此。

[17] 「特」,陵本作「脫」。

[18] 「止」,磧砂作「上」。

[19] 「揀」,大正作「簡」。後皆同此。

[20] 「十一頁」,披尋記原作「一頁」。

[21] 「宣說有」,大正作「有宣說」。

[22] 「熟」,磧砂作「孰」。

[23] 「脾」,大正作「髀」。

[24] 「痰」,磧砂作「淡」。

[25] 「肌」,磧砂作「肥」。

[26] 「汗」,陵本作「汙」。

[27] 「十六頁」,披尋記原作「六頁」。

[28] 「二」,磧砂作「三」。

[29] 「髑髏」,陵本作「觸(角婁)」。

[30] 「二」,磧砂作「一」。

[31] 「親怨」,磧砂作「怨親」。

[32] 磧砂、大正、陵本無「者」字。

[33] 「令」,陵本作「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