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无逸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东坡曰:「人莫不好逸欲,而所甚好者生也。以其所甚好,禁其所好,庶几必信。然犹有不信者,以逸欲为未必害生也。汉武帝、唐明皇岂无欲者哉?而寿如此。夫多欲而不享国者,皆是也。汉武、明皇千一而已,岂可望哉?饮鸩食野葛者必死,而曹操独不死,亦可效乎?」此说善。

林氏曰:「宋文帝饯衡阳王,使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设馔,日旰不至,有饥色。乃谓曰:汝曹少长丰逸,不知百姓艰苦,今使汝曹识有饥苦,知节俭耳。唐明皇尝种麦于苑中,率太子以下亲往芟之,曰:此所以荐宗庙,不敢不亲,且欲使汝曹知稼穑艰难耳。」又曰:「深山穷谷之民,暴露劳苦,穷年不休,终身不知声色香味之可好,故其寿多至百年。其居于都邑者,有纷华之可乐,嗜欲之可玩,故多夭死。以是观之,人君之寿,岂不本于无逸乎?」又曰:「陶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百甓于斋内,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游,恐不堪事。侃之心,以一日之逸,其害如此。人君知此,则岂以今日耽乐为可哉!」皆善。新安王氏曰:殷二十九君,以甲名者六,曰太甲、小甲,在太戊之前。曰河袒甲、沃甲、阳甲,在武丁之前。又七世有帝甲。国语、司马迁帝纪以帝甲为祖甲,而孔氏以太甲为祖甲,盖孔氏因国语称帝甲乱之,七世而殒,意为帝甲必非周公所称者。又以「不义惟王」与太甲「兹乃不义」文相似,遂以此祖甲为太甲耳。其实不然。此书言「小人」,皆谓小民,非以为不贤也。况先言「不义惟王」,继言「旧为小人」语无语次作其即位,亦不见太甲复政思庸之意。国语说帝甲乱殷,又无可见之迹。且尧、舜之有朱、均,禹之有太康,岂可归罪于父祖,况七世之后乎?学者当舍传记而从经文可也。郑康成之说,虽未见其所据,要于经文为合耳。此说是。蔡氏曰:不应二人同称祖甲。陈氏曰:下文言「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及」云者,因其先后次第之辞也。则祖甲之非太甲明矣。曰:皇极经世历祖庚之后,又谱祖甲起癸亥,尽乙未,在位三十三年。袁氏曰:周公论三宗无逸,但说「不敢荒宁,不侮鳏寡」。盖古人所谓无逸,非谓于事为必躬必亲,只此心致敬,便是无逸。盖敬则战战兢兢,惟恐一毫不到,安得去逸乐?后世人主如衡石程书,皆是君代臣职,以此为无逸,乃是元首丛脞,何异于自纵逸者耶?是元首明哉!大抵古人之无逸,此心之无逸也;后世之无逸,事为之无逸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