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之二

(◎上明妄想无性破遍计执竟◎下明心境惧亡以显圆成)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离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实之义。

(记曰。此亦蹑迹致问,将明心境俱亡,以显圆成实性也。由初卷佛斥外道不达诸法无性,妄于第一义作有无断常二见,执定一定异俱不俱等四句论。乃是愚痴妄想所行境界。非自觉圣智境界。故依他偏计斯兴,圆成不显。今大慧闻说第一义谛,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是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四句既离,百非俱遣。此非外道境界。乃自觉圣智所行境界也。但不知离四句外,圣智境界,究竟何如。意若了此,则二性顿祛,圆成实显。即可入于第一真实之义。故特兴此问,以明成自性也。)

诸地相续,渐次上上增进清净之相。随入如来地相。无开发本愿(唐译云。以无功用本愿力故。)譬如众色摩尼,境界无边相行。(魏译云。如如意宝,无量境界修行之相,自然行故。)自心现趣部分之相,一切诸法。(唐译云。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所现差别。)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一切众生一切安乐具足充满。

(记曰。此叙因法获益,所以致问之意也。谓若得了达离四句意,入于真实。则可渐增诸地,以致入如来地。以无功用行成就众生。如摩尼宝,随心变现,普应一切。悟唯心境,不独离外道见,抑离二乘于阴界入作自相共相妄想见也。斯则少施功用,疾得菩提。自利利他,法利充满。有此大益,所以请问。)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问我如是之义。多所安乐。多所饶益。哀愍一切诸天世人。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内外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自性,习因计著妄想。

(记曰。大慧请问离四句外,别求圣智所行境界。将谓实有四句可离,实有圣智可得。佛所答意,谓本无四句可离,亦无圣智可得。何者。以第一义妄真双绝故。且四句者,盖由愚痴凡夫,不达唯心所现如梦境界,妄取内外一切诸法实有自性,故妄生分别一异等见。此乃戏论习气为因,妄生计著耳。非是实有四句也。良以心境如空无所依。然所分别境界既无,而能分别妄心何有。苟一心不生,则万法自寂,岂实有四句可离。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若生圣解,即堕凡情。故亦无圣智可得。故唐译结云,当于圣智所证法中,离生住灭一异等一切分别。到此境界,言思路绝,方为极则。故僧问马大师,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某甲西来意。师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文殊问维摩居士不二法门,士默然。故世尊向下所答,但以十二譬喻借以发明。前七喻,喻境界本无,愚者妄生分别,显妄想非有,以明本无四句可离。后五喻,喻佛说法应机施设,本为破著,如以楔出楔,元无实法与人。故偈云。言教唯假名。彼亦无有相。以明亦无圣智可得。然此章所喻,虽若显而易见,其实深而难明。观者须善体会,务契佛心。所谓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智者深观之。)

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如是愚夫,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性,堕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妄见摄受。

(记曰。此喻通显境本无生,因心分别而执取也。夫阳焰本非是水。以群鹿渴逼,而作水想,妄生奔逐,而不知本撬病r钥鲆磺芯辰绫咀晕奚辔蘅捎r杂薹蛭奘继鞍肿酉捌谘荆夥11中校拾疲谝磺猩惩鹛扒罄钟j怯谖奚型稹v慈「砥鹘缒谕庵罘ām鹨灰斐n蕹5人木渫6恢咀晕奚4四送肷闶埽钦病?

如犍闼婆城。凡愚无智,而起城想。无始习气计著相现。(唐译云。无智之人,无始时来执著城种妄熏习故。而作城想。)彼非有城,非无城。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气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不能了知自心现量。

(记曰。此喻转释上意也。谓彼愚夫所以于非可欲中妄生贪著而所四句分别者,以不知一切境界唯心所现故。所谓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已,忆念。大慧。于意云何。如是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梦自心现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记曰。此喻总释上意也。谓外道不知自心所现如梦境界,妄生执取,贪著追求。于此横起分别一异等见。所以为愚痴恶见,非黠慧也。)

譬如画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来外道,恶见习气充满,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自坏坏他。余(唐译作于)离有无无生之论,亦说言无。(魏译云。而彼外道自坏坏他。说如是言。诸法不生不灭,有无寂静,彼人名为不正见者。唐译云。于离有无无生之论,亦说为无。)谤因果见。拔善根本。坏清净因。胜求者(二译俱作欲求胜法。)当远离去。作如是说。彼堕自他俱见有无妄想已。堕建立诽谤。以是恶见,当堕地狱。

(记曰。此喻外道邪慢固执恶见,返谤正法,拨无因果,切诫行人当痛绝之也。心如工画师,画出诸形像。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当体寂灭无生,无有高下。而彼外道自恃生灭恶见,矜己为高。返于佛法离有无无生之论,谤言为无。此谤因果,拔善根本,坏清净因。应知此人堕自他有无妄想,落断常二见。以是恶见,当堕地狱。故诫行人欲求胜法者,当速远离之。)

譬如翳目见有垂发。谓众人言,汝等观此。而是垂发毕竟非性,非无性。见不见故。(魏译云。譬如翳目见虚空中有于毛轮。为他说言,如是如是青黄赤白,汝何不观。大慧。而彼毛轮本自无体。何以故。有见不见故。)如是外道妄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诽谤正法,自陷陷他。

(记曰。此喻释上自坏坏他义也。谓彼外道自恃邪见,转教他人同己。正如翳目自见空中毛轮,返责他人不同己见也。然空中毛轮,唯病目者见,好眼不见。以况一异有无四句,但邪见所执,正见则离。且彼外道犹然坚执,自是非他,诽谤正法,展转教人。所谓从本以来,成事相承,熏习成化,自陷陷他,为法大害。所以切诫行人当速远离。意谓不但不亲其人。抑且不可作实有四句见。故以垂发比之。)

譬如火轮,非轮。愚夫轮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一切性生。

(记曰。此喻释本无四句义也。旋火非轮。但愚夫妄作轮想。以况法无四句,但外道邪执,妄起四计耳。故云一切性生。永嘉云。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作摩尼想,计著追逐。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习气所熏。于无所有说有生,缘有者言灭。

(记曰。此喻外道妄执四句因果非真也。水泡但似摩尼,实非摩尼。而愚小无知者遂取为真。智人明见,则不取也。以况外道四句,但似一似常,实非真常之道。由彼无智执亡为真。若了唯心现量者,则不取也。故云取不取故。然彼但为妄习所熏,乃于无生中妄见有生,故云于无所有说有生。于缘生诸法复执断灭,坏于因缘,故云缘有者说为灭。由是妄作四句横论。且因非真因,果非真果。妄执不真为真。故若小儿认水泡作摩尼想也。然彼四句,但妄想耳。若了妄想无性,则四句体空,无可离者。故前七喻,通明无四句可离。)

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各建立已。得圣智自觉,离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计著。

(记曰。此下明亦无圣智可得也。唐译云。立三种量已,于圣智内证离二自性法,起有性分别。魏译云。而作是言,实有圣者内证之法,离二自性,虚妄分别故。世尊意责大慧,谓我已为汝等立三种量五分论,楷定是非,令舍邪执矣。何以至此又于自证圣智离二自性法中,复起实有圣智可得之见耶。若圣智实有自性可得,亦是妄见。故论云。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谓若丝毫见处不忘,犹是生死岸头事。必若无智无得,方为究竟耳。三量者,谓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现即显现,谓分明证境,不带名言,无筹度心,亲得法体,离妄分别,而非错谬,故名现量。比量者,比即比类,谓以因由譬喻,比类量度而得知故。比量有三支。圣言量者,谓以如来圣教为准绳故。五分论者,即宗,因,喻,三支,并合,结,为五分。具载因明论。言已有三量五分建立者。即指前初卷一往所说,总不出三量五分也。如所云自心现自觉圣智等,皆现量也。所云如幻水月光影空华,及微尘泥团瓶等,以喻发明,皆比量也。所云一切诸佛如来皆先权后实,及法佛报佛化佛说法云云等者,皆圣言量。此皆三量建立也。所云我以如来藏第一义心为宗,外道以神我胜性等为宗,皆宗也。我以第一义自觉圣智等为因,彼以无始虚妄习气种子为因,及作无作生无生常无常等,皆因也。如虚空佛骨,及蕉芽破瓶等,皆喻也。此三支,就中自有合结之文,皆五分论。故云建立已。以佛说法,不出三量五分为楷式故。)

大慧。心意意识身心转变,自心现,摄所摄诸妄想断,如来地自觉圣智。修行者不于彼作性非性想。(唐译云。诸修行者,转心意识,离能所取,住如来地自证圣法,于有及无,不起于想。)若复修行者,如是境界性非性摄取相生者,彼即取长养,及取我人。(唐译云。诸修行者,若于境界起有无执,则著我人众生寿者。)大慧。若说彼性自性自共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说,非法佛说。又诸言说,悉由愚夫希望见生,不为别建立趣自性法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者分别显示。

(记曰。此责大慧不应于自证圣智法中起有无见,以明本无圣智可得也。谓诸修行人,既转心意识离能所取,安住如来自证境界。岂可复于彼自觉圣智中作有无想耶。若于此中起有无执者,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见矣。所谓存我觉我,俱名障碍。正如圆觉所明微细四相。由存证悟,未忘能所故。若说彼性自性下,妨转难也。谓转难言,真如,自性,涅槃,证得,佛种缘起等,皆是佛说。何以今言无智可得。世尊答言。若说彼自证圣智法中,实有自性以待缘生者,此乃化佛所说,非法佛说。然化佛作如是说者,亦非本怀。盖为众生愚痴希望有所证得,取以为果,方肯趣进。若说无我无智无得,则生恐怖。故不得已,而随顺机宜,方便施设,本非实法。故云悉由愚夫希望见生。不是为发心趣进自性法修如实行得自觉圣智三昧乐住上上根人分别显示也。意谓今此顿教大乘,特为上上根人顿示离心意识自觉圣智境界。乃法佛所说真实之法。岂得执彼权说希望证得耶。问曰。真如法性,何故亦言自相共相。答曰。诸法自体,唯智证知,言说不及,当体如如,是谓自相。若法体性,言说所及,假智所缘,不得自相,是为共相。今此顿教大乘宗中,顿为显示第一义心,离言说相。唯有自相体。都无共相体。自相唯现量得。故云为趣自性法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者分别显示。问曰。化佛所说自相共相,何也。答曰。化佛所说真如自性凝然不变,谓之自相。随染净缘成一切世出世法,谓之共相。今大慧将谓实有圣智可得者,正执缘因佛性,待缘而显,有所证得,故也。)

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彼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形。如是外道见习所熏,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现量。

(记曰。此下五喻,以显本无圣智可得也。此喻佛现身如水中影。水喻众生心。树喻佛法身,菩提身,愿身。良以法身非身,乘愿力现。故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言其所现,原是众生本有法身自心现量,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但是一心,故影树俱非。外道不达唯心所现,故妄执一异等见。)

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如是外道恶见自心像现,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记曰。此喻佛无心应物,随缘成事,应机差别,如镜现像。魏译云。有缘得见。无缘不见故。)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记曰。此喻佛说法,乃缘击而发。如风水和合而后有声。故一切声教本无实法。愚者妄以为实。故唐译云。譬如谷响。)

譬如大地,无草木处,热焰川流,洪浪云涌。(唐译云。日光照触,焰水波动。)彼非性,非非性。贪无贪故。如是愚夫,无始虚伪习气所熏,妄想计著,依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缘自住事门,亦复如彼热焰波浪。

(记曰。此喻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故如大地无草木处热焰川流洪浪云涌。然法性无生。于无生法妄见生灭。故唐译云。于圣智自证法性门中,见生住灭一异有无俱不俱等。)

譬如有人咒术机发,以非众生数。(唐译云。机关木人,无众生体。)毗舍阇鬼方便合成,动摇云为。(毗舍阇,此云啖精气。唐言颠鬼。)凡愚妄想计著往来。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戏论计著,不实建立。

(记曰。此喻佛身非身,但以无作妙力成就众生,本无去来出没之相。凡愚不了,妄以为实。)

大慧。是故欲得自觉圣智事,当离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恶见妄想。

(记曰。此结观行人,当离如上一异等四句恶见妄想,自然得入自觉圣智也。良以众生如,佛如,一如无二如。若观三界五蕴虚幻不实,当体如如,即是自觉圣智。若于自证圣智法性门中,起佛见法见,分别一异等,即堕外道邪见。以于寂灭一心所现境界,起四句见,但妄想耳,非实法也。故本无四句可离。苟一念不生,情忘执谢,本自如如。所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故亦无圣智可得。到此凡情圣解,一齐荡尽,方为自觉圣智究竟事。但有丝毫见处不忘,即堕外道恶见。然外道有三种不同。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一外外道者,本源有三种。一迦毗罗,此云黄头,计因中有果。二沤楼僧佉,此云休睺,计因中无果。三勒沙婆,此云苦行,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又入大乘论云。迦毗罗有计一过。谓作与作者一。相与相者一。如是等名为计一。沤楼僧佉计异。迦楼鸠驮计亦一亦异。若提子计非一非异。一切外道异计,皆不离此四。从此派出枝流。至佛出时有六大师。一富兰那迦叶,计不生不灭,此常见也。二末伽梨拘赊梨子,计众生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此断见也。三那阇夜毗罗胝子,计众生时熟得道,缕丸数极。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计罪报之苦,以投岩拔发代之。五迦罗鸠驮迦旃延,计亦有亦无。六尼犍陀若提子,计业所作定不可改。总之不出有无断常二见。此佛法外外道也。二附佛法外道者。起自犊子方广道人。自以聪明读佛经书,别生一见,附佛法起,故得此名。犊子读舍利弗毗昙,自制别义,言我在四句外,不可说藏中。云何四句,外道计即色是我,离色是我,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四阴亦如是。合二十身见。大论破二十身见成须陀洹,即此义也。今犊子计我,异于六师。又非佛法。诸论皆推不受。便是附佛法邪人法也。三学佛法成外道者。谓执佛教门而生烦恼,不得入理。大论云。若不得般若方便。入阿毗昙,即堕有中。入空,即堕无中。入毗勒,堕亦有亦无中。中论云。执非有非无,名愚痴论,倒执正法,还成邪人。故学摩诃衍四门,不得般若意,即堕四谤。为邪火所烧,还成邪人法。故小乘执假实二边。大乘执空有二边。小乘执心外有法,是著有。大乘拨菩提涅槃悉无,是著空。故为学佛法成外道见也。总皆不达唯心现量境界,故妄起斯计。今经摧邪显正,一切并破。故前段七喻,破外外道,并附佛法外道四计,以显自觉圣智本无四句可离。后五喻以破学佛法成外道,以证寂灭一心,故无圣智可得。若诸见消亡,一心自显。观者应知,勿厌其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幻梦水树影   垂发热时焰

如是观三有   究竟得解脱

譬如鹿渴想   动转迷乱心

鹿想谓为水   而实无水事

如是识种子   动静见境界

愚夫妄想生   如为翳所翳

于无始生死   计著摄受性

如逆楔出楔   舍离贪摄受

如幻咒机发   浮云梦电光

观是得解脱   永断三相续

于彼无有作   犹如焰虚空(唐译云如空中阳焰)

如是知诸法   则为无所知

(记曰。此通用诸喻先颂本无四句可离也。魏唐二译,皆先举五蕴,后举三界不实如影如幻等。盖谓众生于一五蕴身心,不能了达如影如幻,妄计为实,故于三界生死不能解脱。然五蕴诸法,本自无生。今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故譬如渴鹿,于无水处妄作水想。如是众生,皆由业识种子习气熏发。故凡夫妄见生死。外道二乘妄见涅槃。故云动静见境界。斯皆愚夫妄想所生。犹如翳目妄见空华。故于无始生死妄计执取,将谓实有自性,故起一异有无断常等四句恶见。世尊愍彼群迷,说离四句法,破彼贪著之心,如逆楔出楔,故令舍离贪摄受,非是实有四句可离也。然彼诸法本无有作,亦非实事,故如幻咒机发浮云梦电阳焰而已。所谓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若能作如是观,则诸法当体寂灭,了无生死涅槃之相。故云,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由无所知,则诸见自亡,四句顿遣,即名自觉圣智。)

言教唯假名   彼亦无有相

于彼起妄想   阴行如垂发

如画垂发幻   梦犍闼婆城

火轮热时焰   无而现众生

常无常一异   俱不俱亦然

无始过相续   愚夫痴妄想

明镜水净眼   摩尼妙宝珠

于中现众色   而实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   如画热时焰

种种众色现   如梦无所有

(记曰。此颂亦无圣智可得也。唐译云。诸蕴如毛轮。于中妄分别。唯假名施设。求相不可得。谓五蕴诸法,本无所有,虚假不实,如幻梦等事。由凡愚不达唯心,妄起分别,故兴四计。若了彼诸法唯心所现。如明镜止水净眼摩尼。虽现众色而本自无生。当体圆明。即是自觉圣智。此外更无圣智可得。◎上通破二见以显圆成已竟◎下结显离过绝非)

复次大慧。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离于有无建立诽谤分别。结集真谛缘起道灭解脱。如来说法,以是为首。(魏译云。如来说法,依实际因缘寂灭解脱故。)非性。非自在。非无因。非微尘。非时。非自性相续。而为说法。

(记曰。此结答问意,以显离过绝非也。以大慧请问离一异有无等四句,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佛答但于五蕴诸法了达唯心,不起分别,则当下如如,本无四句可离,亦无圣智可得。故此结云,如来说法所以离如是四句者,以依实际因缘寂灭解脱而说,不比外道妄指性自在等邪因而说法,所以永离诸过也。)

复次大慧。为净烦恼尔焰障故。譬如商主,次第建立百八句无所有。善分别诸乘及诸地相。

(记曰。此妨难也。难曰。如来说法既离四句,则无法可说,何又次第建立百八句及分别诸乘地相耶。故此释云。为净众生烦恼所知二种障故。譬如商主,为引导众人至宝所故,设诸方便。如来说法亦若此。非是实有所说也。故经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亦非绝然不说也。宝镜云,虽非有言。不是无语。前云百八句依三界二十五有邪正四句建立,义见于此。◎上辩行中初总示正行之方已竟◎次略示邪正因果相分四◎初略示二因◎先示外道二乘邪因褝)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璅,无常,苦,不净相,计著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唐译云。如是观察,坚著不舍。)前后转进,相不除灭。(唐译云。渐次增进,至无想灭定。)是名愚夫所行禅。

(记曰。次略明邪正二因,初示外道二乘邪因也。然如来说法所以不同外道者,以因行不同故。故此特言四种褝以拣别邪正二因,欲令行人知所择也。褝者入理之方便,所谓因行是已。二乘外道不达自心现量真无我理。虽观我空,以取著未忘,愈增我见,故相不除灭。以因地不真,故果招迂曲。所以涅槃亦非真实。是名愚夫所行禅。)

云何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已。(唐译云。谓知自共相人无我已。亦离外道自他俱作。)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唐译云。于法无我诸地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

(记曰。此名菩萨修行方便,以示正因也。从三贤已去直至七地行相,皆在此列。所谓分别二障极喜无。法执俱生地地除。故云,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

云何攀缘如禅。(魏译云。观真如禅。唐译云。缘真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攀缘如禅。

(记曰。此明八地已上至解脱道行相也。唐译云。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念不起。谓若分别实有二无我理,即是妄想。故云妄想二无我妄想。若称实而观,人法本无,今何无二,平等如如,分别不起。故魏译云。不住分别心中,得寂静境界,是名观真如禅。此上乃三乘行相也。)

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

(记曰。此最上一乘行相也。所言如来禅者。非如来所行禅。乃以如来果地觉为本因心。所谓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故云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即前云修行者大方便也。上二种禅,虽云正行,犹属渐修。此则顿悟一心,顿登佛地,三德秘藏,一念顿得。即能成就众生不思议事。故名如来清净禅。此正达磨所传禅宗。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心印。此经宗趣意在于此。岂外道二乘邪禅,及妄想攀缘作证者,所可比耶。故欲令行人必以此为真因,方得如来无上大涅槃果。以因真果正,此其所以如来说法不与外道恶见共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愚夫所行禅   观察相义禅

攀缘如实禅   如来清净禅

(记曰。此通颂四种褝相。下拣别邪正。)

譬如日月形   钵头摩深险

如虚空火尽   修行者观察

如是种种相   外道道通禅

亦复堕声闻   及缘觉境界

(记曰。此颂外道二乘邪禅行相,诫令行人不可误堕。谓外道所计神我,故入定时观见如日月之形明净朗耀,或见如红莲华在于海中,以此为真。二乘妄计五蕴实有自共相,故作无常苦空等观,[厂@火]身泯智同于虚空,如薪尽火灭以为涅槃。故诫云。修行者观察。纵见如是种种境相,绝不可误堕其中也。)

舍离彼一切   则是无所有

一切刹诸佛   以不思议手

一时摩其顶   随顺入如相

(记曰。此颂显正行也。意令行人不但舍彼外道二乘邪禅不可亲习。若依佛教门了达唯心现量,即观察缘如二种渐行,亦不必亲习。故云,舍离彼一切,则是无所有。以依无所有观,则能顺入真如,是名如来清净无相禅。行人依此方名正行,则能顿契佛心。故即感十方诸佛,以不思议手一时摩顶。◎上略明邪正因行不同◎下略明邪正果相不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说何等法谓为涅槃。

(记曰。上明因行不同,此明果相亦异也。大慧闻因行不同,遂闻世尊既以如来清净禅为因行,不知以何等法为果相。故此请问涅槃,以显果德不同。)

佛告大慧。一切自性习气藏意意识见习转变,名为涅槃。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

(记曰。此明转生死为涅槃,以显如来真果也。唐译云。一切识自性习气及藏识意识见习转,我及诸佛说名涅槃,即是诸法性空境界。谓一切识自性习气及心意识见习无明,皆生死因。意若了彼性空,即生死当体转为涅槃,即是诸法性空境界。不若外道二乘妄有证得执为涅槃。以彼因地不真,故所取涅槃亦非究竟,以不离生死因故。)

复次大慧。涅槃者圣智自觉境界。离断常妄想性非性。云何非常。谓自相共相妄想断,故非常。云何非断。谓一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故非断。大慧。涅槃不坏不死。若涅槃死者,复应受生相续。若坏者,应堕有为相。是故涅槃离坏离死。是故修行者之所归依。

(记曰。此示涅槃相也。以涅槃乃自觉圣智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妄相境界。离断常有无分别故。以离凡夫假我,及外道神我,故非常。以离外道豁达,及二乘断灭,故非断。以不坏,故不灭。不死,故不生。不灭,故为众圣之灵府。不生,故为群生之安宅。故云一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修行者之所归依也。此中凡夫妄认五蕴假我为自相。外道妄立神我主谛为共相。)

复次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是名涅槃。

(记曰。此结示涅槃正义也。良以三乘妄见取舍,外道妄执断常一异,总属妄见分别。如来自性清净大涅槃相,离此诸过,一切皆非。故六祖云。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幻梦。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观六祖说涅槃相,如掌中视庵摩勒果。此所谓转心意意识见习为涅槃,入诸法性空境界者也。)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涅槃者。觉自相共相。不习近境界。(唐译云。舍离愦闹。)不颠倒见。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涅槃觉。

(记曰。此言二乘涅槃假果也。二乘虽超外道邪见,而亦未为究竟。所谓但尽生死谓为解脱故。魏译云。声闻辟支佛,非究竟处生涅槃相。◎上示二果竟◎下略示当转二性)

复次大慧。二种自性相。云何为二。谓言说自性相计著。事自性相计著。言说自性相计著者,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计著生。事自性相计著者,从不觉自心现分齐生。

(记曰。此释上一切自性习气相,略示当转二性,以明果德不同之所以也。然如来涅槃所以不同外道二乘者。以如来转一切自性习气为涅槃。外道二乘执有自性为涅槃。所以不同。故此特示二种自性相,欲令知所转也。言说自性者。法华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三界本无实法。唯以名言为体。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以凡夫外道不知名言性空。妄计言说音声有实自体。依之分别造种种业。从来旧矣。故云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生。若了音声如响,则言说性空。风树窍号,太虚寂灭。分别不起,则法性湛然,唯一圆明,了罔尘习。此所谓转言说自性而为涅槃。外道不知出此,妄起诸见。故彼所计涅槃,皆从计著言说自性无始虚伪习气所生,非真实也。事自性者。经云。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以诸法唯心所现。如镜中像,本非实有。但是一心,更无别法。二乘不了唯心,心外取法,妄计诸法实有自体。以不达诸法本来寂灭相故,妄见有生死可厌,涅槃可证。故彼所证涅槃,皆计著事自性相,从不觉自心现分齐所生,非真灭也。由因非真因,故果非究竟。此如来说涅槃所以不同外道也。◎下略示感应二征)

复次大慧。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唐译云。神力加持。)菩萨摩诃萨,顶礼诸佛,听受问义。云何二种神力建立。谓三昧正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及手灌顶神力。

(记曰。次略示感应二征也。言行人内具真因,外感胜缘。由藉二种神力加持,所以不堕外道声闻辟支佛地。意令行人生决定信,趣究竟果耳。观夫正法住世诸大菩萨,皆久植善根,亲承佛足,且凡所行证,皆仗如来神力加持。况末法乎。悲夫。去圣时遥,魔强法弱。吾辈善根浅薄。苟不仰凭诸佛愿力加持,欲出生死,破魔冤,盖亦难矣。加持有二。一诸佛大愿力。二行者大信力。法华云。若有修行此经法者,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等。此佛愿力也。楞严云。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邱清净禁戒。颂此心佛所说神咒。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此行人信力也。此经虽单说愿力,意令增决定信力耳。又加持有二。一冥。二显。此二显加也。言三昧正受为现身面言说等者。盖是行人入三昧中,方得二种神力加持。殆非散心可得。故前云。舍离彼一切,则是无所有。一切刹诸佛,以不思议手,一时摩其顶。随顺入如相。)

大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唐译云。十方诸佛普现其前。)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习善根之所成就。

(记曰。此现身面言说神力也。而云登地方加,三贤不受加者,以未入真如无相三昧故。然一登初地即便加者,盖以多劫积习善根之所成就,非特尔也。故从上诸祖,虽一念顿悟自心,不从人得。盖以多劫积习般若善根,久为诸佛护念,以内熏功足,故外感加持。岂浅薄者所可得耶。)

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薝卜日月光明。诸最胜子从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座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是名菩萨手灌顶神力。

(记曰。此灌顶神力加持也。法身流转五道,号曰众生。以二障所缠,故法身隐而不显。是则但有执持之力,而不能感加持之力。今行人入大乘照明三昧。以三昧力,顿断粗重二障,证平等真如,得法性身,与十方佛气分交接。故即感诸佛现身说法,神力加持。由内外交熏,净治微细二障究竟无余,一念顿证二转依果。以法性圆明,与十方佛同体无二。故感灌顶神力加持也。)

大慧。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神力。若菩萨摩诃萨住二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

(记曰。此结二种加持,以明三种佛性义也。佛性有三种者,谓正因,缘因,了因也。众生各各虽具正因佛性。若不遇真善知识方便善巧助发,亦不能得了了明见。譬如王求箜篌之声,断弦裂木求之,毕竟不得。以无善巧方便缘故。彼外道二乘亦同禀正因。但由恶见熏习,妄执二种自性以为涅槃。虽欲求之,转增邪执。毕竟不能明见佛性。故云若不如是则不能见。意明外道二乘若果是真果,必得如此感应加被之力。今果既不真,故不能见。法华云。若得做佛时。具相三十二。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今既不然,足知非真灭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凡所分别三昧神足说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来二种神力。(唐译云。诸菩萨摩诃萨,入于三昧现通说法,如是一切,皆由诸佛二种神力。)大慧。若菩萨摩诃萨离佛神力能辩说者,一切凡夫亦应能说。所以者何。谓不住神力故。

(记曰。此言菩萨能明见佛性,故凡所动静云为,皆住如来二种神力也。一切凡夫同禀佛性而不能说法者,以日用而不知故。由不知,特不住神力耳。非不加也。以如来不舍一众生故。老庞云。野老负薪归。村妇连宵织。看他家事忙。且道凭谁力。问渠渠不知。特地生疑惑。伤嗟今古人。几个知恩德。故华严四十二种法门,皆菩萨承佛神力而说。至若异生皆能说法,各得一种法门,由住如来二种神力故也。)

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

(记曰。此返显如来非不加被终生,但众生不了自心,故不得如来真实受用耳。殆非如来弃众生也。故云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由是观之。无情被加尚出音声。况彼外道二乘有情者耶。故云,舍善根一阐提,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此非毕竟不加也。譬如日光,于生盲人无不利益。)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及胜进地灌顶时,加其神力。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

(记曰。此承上问也。大慧意谓如来既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何独言加地上菩萨,而不言其余众生耶。故世尊答云。以登地菩萨,初入真见道,有相观多,若不加持,则堕魔业。故华严云。菩萨有十种魔。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是为魔业。是则初地不加,则堕魔业。七地菩萨,未离心量。若不被加,则堕外道邪径。八地菩萨,纯无相观,味著三昧,不起度生之心。故十方诸佛三加七劝,拔出寂定。云,起,善男子。勿得乐住三昧。汝之三昧,二乘亦得。故此不加,则堕二乘禅,不能到如来自觉地故。十地已上,金刚喻定,尚有最极细微二障。故胜进不加,不能顿断极微二障,不能顿得无上菩提。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以余地前非真修,故不摄也。嗟彼外道二乘,既不能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又不得蒙十方如来神力加持。如何能的究竟真常之果。此其所以甘堕沉沦,乐为鄙事,宜矣。是则圆觉三期,楞严坛场,非徒设也。行人宜深识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神力人中尊   大愿悉清净

三摩提灌顶   初地及十地

(◎已上略示邪正因果相已竟◎此下广释邪正因果差别相)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