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鲁迅先生与中国文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迅先生自己在他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那篇文章里所写的这几段话,给予我们对鲁迅先生估价的便利:先生是“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底代言人,先生是“为人生而艺术”,先生是忠实的现实主义者,先生是改造社会的英勇的战士,伟大的革命家。

明白了这些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不致错误地估价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才能够了解为什么先生在中国文坛上有其无上的权威。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底第一个拓荒者。他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最原本的作家。他第一个用战斗的短篇小说的形式描写出中国“下层社会”的典型,道出他们的心事,代表他们说出自己的话语。有名的《阿q正传》,译成了英文、日文、俄文(有两种译本)、法文(得到罗曼·罗兰最好的称誉)——这一短篇在中国文坛上是划时代的作品,是直到现在仍为终不可及的、无比的、卓越的名著。

……我力避行文的唠叨,……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

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这个伟大的作家是如此其自己刻苦,工作,工作而又工作的——读了这些话也就很看得见了。这些都是作家们的金科玉律,这些都是非常符合于去世不久之高尔基为文字简洁、作品质量民众化而斗争的精神。

的确,在《呐喊》、《彷徨》几本集子内的许多篇作品,哪一篇不是在内容上有异常重大的社会意义,而在形式上和技巧上有至到的成功的。

有些中国人摇头摆尾地叹道:“写一点冷冷的杂文,就号称为中国的高尔基了……唉,我们的高尔基呢?……”——这是某些人对鲁迅先生的许多卷战斗的散文而发的讥刺和冷箭。可是这某些人愈放冷箭,却愈加证明鲁迅先生近二十年来的别一文学体裁之有力。

鲁迅先生是真正的有心人。中国国家社会这十多二十年来所发生的事变,差不多没有一件不在鲁迅先生的尖锐、严正、雄健、幽默的“杂文”里反映出来。先生不肯放松实际生活里的一件事或一个现象,而说出对这些现象和事件所要说的苦心话。每一篇文章都是“郁怒情深,兼而有之”(柳亚子先生评鲁迅的诗)。这没有别的,只因为鲁迅先生是有心人,“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是“为人生”。

读了鲁迅先生十余年来的这些著作,我要说,这些用血泪写成的著作,谁不感动、愤怒、兴起!?

在这国亡无日,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关头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特别表彰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他的渊博的学问,雄健的文章,他的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格。

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文坛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对于一般青年有如此伟大的威信——因为他永远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面,他真是老而益壮!

鲁迅先生是走过艰难困苦的道路的。

“五四”时代,鲁迅先生是反封建、反保守、反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一个健将。

一九二五——二七年大革命时代,鲁迅先生对那些昨天还参加革命,而今天便拿刀屠杀革命者的人们,表示着鄙视和憎恨。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许多人消极、退缩、畏馁、颓废的局面之下,鲁迅先生却特别英勇,特别雄健起来,积极起来了。——这正是鲁迅先生智勇过人的地方!

鲁迅先生由自由主义者、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者,到了一九二九——三〇年时已经进步到一个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底战士。他领导“左翼作家联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一切反动的文学派别“理论”作尖锐的斗争,为中国文坛开一新的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向全民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时,鲁迅先生首先拥护,加入这一联合战线。

“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那理由就因为我不但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中国人。”

“我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我以为在抗日战线上是任何抗日力量都应当欢迎的。”在这时候鲁迅先生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为了推动一向囿于普洛文学的左翼作家们跑到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上去”。(均见《作家》八月号鲁迅先生《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鲁迅先生是永远进步的!

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上又一最大的贡献是他多年以来竭尽心力所做的翻译外国文学的工作。在他《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里面第五点说:他“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的作品,也看日本作品”。又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的文章里说:“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俄国古典作家及现代苏维埃作家许多珍贵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的文坛和读者,鲁迅先生所出的力(自译、编校、出版)实在不少。中国文坛能受到最先进的苏联文学最好的影响,这不能不归功于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富于反抗精神,一向是辞严义正的。然而鲁迅先生对一般青年,对新起作家是极其诚恳,极其爱护的。中国现已成名的新起作家里面,就有不少都是亲受鲁迅先生之熏陶和栽培而来的。这些,都因为鲁迅先生是“为人生”是“想利用他(指小说——萧注)的力量,来改良社会”。鲁迅先生在这一点也就很像高尔基:对黑暗恶势力无穷地痛恨,对新生命、自由人无限地深爱。

鲁迅先生是有心人!

在世界文坛上,鲁迅先生处处可比之高尔基。现在“盖棺定论”,尤不能不肯定:“鲁迅是中国的高尔基。”

我们不久以前丧失了文豪高尔基。现在又失去了文豪鲁迅。这对于世界、苏联和中国的文坛是何等巨大的损失!

用集体的力量为弥补这一损失于万一——这是中国文学者在悲恸之余所应定出来的自己的任务啊!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原载巴黎《救国时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