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智觉普明国师语录卷第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宝幢开山智觉普明国师行业实录。

门人撰。

师讳妙葩号春屋。扁居曰芥室。又自称不轻子。甲州人也。俗姓平氏。母源氏。尝祷观音大士。一夕梦呑雷而孕焉。相者之老媪闻之曰。斯儿必有名大震天下。以萩原天皇应长元年辛亥十二月二十二日方诞。母无所恼。实梦窗正觉国师之甥也。

正和二年癸丑师甫三岁。母抱谒正觉师祖于净居曰。此儿颖异非常。不可处尘秽。宜投师为弟子。祖试口诵心经授之。师随而学之。祖叹曰。三岁儿尚如此。后不可测。能保养焉。

文保元年师方七岁。正觉师祖时隐于浓之虎溪。父母送师为童。祖授以莲经。日课一轴。师受了辄诵。人谓之神童。

后醍醐天皇元应元年己未。师年九岁。正觉师祖居三浦泊船庵。师复往而从焉。

元亨二年壬戌。归甲州依道满翁。翁痛激发。师由是勉强读书。拾枯当油孜孜不懈。

正中二年乙丑秋八月。师祖奉。敕赴京。路经甲州至浓之虎溪。暂滞留焉。师逐之而至。遂做大僧。

嘉历元年丙寅。师与诫默翁偕上京。谒祖于南禅。乃挂锡而留。是岁登坛具戒夏罢祖檛退。留师依元元翁。翁亦继席。师侍于汤药。时时研究宗教语脉。而多获其言论风旨。

二年丁卯。祖退净智移居瑞泉。师亦往而侍焉。

后醍醐天皇再祚建武元年甲戌秋。正觉师祖奉敕再董南禅。冬十一月。竺仙禅师视篆于净智。师为书状侍者。开堂日问禅缺人。师离位操元音以问话。一众惊叹。

乙亥夏。师特往京师参省正觉师祖。竺仙为偈送之。

丙子岁。后伏见第二皇子践祚。命清拙和尚。领南禅席。拙请师充典藏。结制为众秉拂。又请为悦众。故拙有一篇谢语。其略曰。烦归藏主寮。秉拂超拔。再命主纲维。众心悦可云云。师音声和雅。尝学音节于胤别传元古先。曲尽其妙故。丛林称之。

历应元年。戊寅冬。师绘正觉师祖寿相需赞。赞曰。咄个没刀刀汉。禀赋性于愚鲁。举措信彩不拘规矩。坐曲椂床无所成。强道。市中田貔虎。只将此破生涯。扶起泼天门户。

康永元年壬午。师年三十二岁秋七月。正觉师祖谢真如𠏉事。武州太守高师直。将使师补处住持。师誓而不肯。祖亦以师富春秋不令应命。竺仙和尚住天龙。请师充后堂首座。因秉拂。僧问。山是第一为甚么位居第二。师曰。二由一有。一亦莫守时以为名对。师游竺仙之门日久矣。故谢词曰。春屋既贞。非常德业与余道契久矣。抑且屡承赞佐。或侍书侍香。或纪纲众僧。烦其首众。而不就亦数矣。今乃就之行。当见其以摩诃衍布施于人也。

甲申岁。寓于西芳精舍而过一冬。唯纸被一张而已。

贞和元年乙酉岁。天龙寺将有开堂庆赞之胜会。师祖命师为纪纲。一日祖为众入室。祖问师曰。兴化因甚么打克宾。师曰。五逆闻雷。祖然之。由此嘉誉勃焉。秋九月纪纲职满。命师主云居庵。自是亲炙师祖左右。晨昏参扣。祖每以古德机缘诘之。师应答如响。师屡呈见解屡遭呵斥。且曰。汝趣向无差。只为知解所障耳。由此不事文笔。但随祖一向打坐胁不沾席。一日因看圆觉经。至居一切时不起忘念忽然有得。作二偈呈祖。祖颔之。因书居一切时等八句文付师。颂春屋号付之曰。百花本是一枝花。遂见众芳联我家。蓦地开门出和气。韶光从此遍河沙。又付以衣(天龙新开法堂日说法之衣也)。师后来每告人曰。我不证悟即先师洪恩也。若不遇真正善知识洎乎。为邪师所惑。一生自欺人去在。

贞和二年丙戌。无极和尚。奉旨补天龙席为第二世。特请名胜耆衲充两班。济铁舟居板首。师为后堂。序不迁记室谕默庵藏主冬节。秉拂亦一时胜集也。己丑岁。大元国育王雪窗光公本觉了庵欲公作师道号颂寄焉。南堂又为芥室歌。琦楚石金西白之辈。元朝名师咸以诗文相通甚伙矣。

观应元年庚寅春正月。师制愿文数十件。加以誓言而录呈正觉师祖。祖嘉叹久矣。粗加笔削。焚香供养而还焉。

辛卯秋。无极谢天龙事。开山师祖复据丈室。祖春秋已高。颇倦应接。故寺务施为。凡有以咨询师祖者。咸曰。去问葩首座。所以事无细大。皆由师成败。

文和癸巳。师亲具师祖行实撰年谱一卷。又请塔铭于前南禅东陵玙禅师。刻于云居塔之后壁。又尝所亲闻于师祖者。编之曰西山夜话。见行于世。

延文二年丁酉九月。值先国师七年忌。法仪尽善。观者倍信。是岁大将军源公。延师住京师等持寺。

戊戌正月。天龙寺罹郁攸之厄。于此师领干事。自执土木役。喜法社再兴。而舍田施园者。倍于昔也。未几寺宇崇成飞楼涌殿尽复旧贯。

康安元年辛丑冬十月。临川寺为丙丁所崇。于是同门耆宿咸谓。非师领寺务。难得兴复。便自公府起师于云居。师素不要出世。以故固辞再四而不允。钧帖荐至竟不可逭。十一月遂领住持事。十八日佛殿山门立柱。二十六日上梁又方丈毕功。三十日入寺。未周岁殿堂楼观凡所宜有者悉备。

贞治元年壬寅。蒙山和尚董天龙日。请师分座。是岁天子景慕先国师风仪。特召师受衣盂。既而将赐国号。师奏曰。先师道合三朝特赐徽号数矣。然而先祖佛光佛国二师未有国师之号。愿追谥二师以旌盛德之尊。上善其言。乃谥佛光曰圆满常照。佛国号应供广济。

癸卯。细河左典厩源赖之。于阿之补陀寺之侧创建光胜院。既而宝殿落成。请师庆赞。故二月赴阿州。先于补陀寺表开堂之仪。二十日就光胜院庆赞普说。于时国中大饥。涂多饿莩。师备饘粥施贫人乞者连日矣。太守以下官吏随喜而效之。依此苏息不寡。秋七月奉太上天皇圣旨住梵王山大光明寺。二十二日承旨。恭为国母光仪门院升座。上皇临筵而听。

九月。营天龙开山十三年忌佛事。十一月天龙寺虚席。时鹗荐争聘。于是山中老宿窃议曰。吾山将为妄庸所敚。不如奏于官府使云居塔主补处。乃差英衲五六辈。往诣官府请之。遂赍钧帖来起师。师虽以靖退为事。终不获已领之。一日上堂。自叙出世始末略曰。予三十有二居南禅后板。适自思惟。光阴欻忽。不觉到今日。予自妙年入明眼宗师室。不专究明此事。虚过此生。可不惜乎。痛生感激。职满往寓西芳寺。先师亦有喜色。仅经一冬。于时将有天龙寺庆赞胜会。先师命予就于纪纲职。玆会乃朝廷睿额。文武官僚相共经营。次年九月事毕矣。既而复有云居洒扫之命。予心甚悦。谓幸而见许同住一房。今若不究决。更待何日。封彼不卧。朝请暮参。每有谆谆提耳之训。才呈见解。面目严冷。威风不可触。如是经两三月。偶阅圆觉经至居一切时八句文。忽然有得。乃作二偈相呈。先师细看。卷而还之。藉此知予见解不错。以何知之。先玆举佛光师祖行。致问曰。一夜三更听得首座寮前板响。本来面目现前。作颂子与先师无准老和尚。见了亦不道好。亦不道不好。但撇掉在地上。我自收了归僧堂。但知法身广大。亦不领老和尚钩头意也。我疑。宗师安接人之际。须纵夺分晓。为什么不道好不道不好。先师曰。见地已到故不道不好。大机未明故不道好。汝岂不知佛鉴禅师灭后七年。在大慈持净。登井楼打水。牵动辘轳。不觉百千三昧皆在我手头之事乎。当此时明得佛鉴平生所垂手。予别先师已十余年。虽未明识得先师垂手之处。年来掌寺门营造。万事纷扰。而不被纷扰所转。又迫不获已出来胡说乱道。是则亲炙先师之力也。大元前灵岩恕中愠公有寄师偈。序曰。宗社寥落天下一律。窃闻和尚慨然有振兴之志。深有喜焉。云云。

甲辰春二月。西山景德寺成矣。细川源公请师开室庆赞。夏四月师到大光明寺。于时光严法皇闻师来大悦对语终日遗嘱甚多。六月赐御书曰。窃以达磨一宗只在修禅定。禅定若不修。教外之宗扫地而尽矣。是以曾发小愿。灭后将平生一钵资缘。永代用充专好坐禅者粥饭。切莫违我愿为幸。依此天龙别置常牧寮安十六员僧。至今不绝。诸方亦多效之。又建上皇寿塔于寺东扁金刚院。上皇喜其勋续有旨。永使师门派主焉。秋七月。光严法皇登霞。五七尽七御讳。皆奉敕升座。

丁未春。高丽国特遣朝臣来请通好。公府馆之于西山。师怜其远来待遇甚厚。千户金龙等二十五员。仰师仁慈皆受衣盂执弟子礼。三月天龙寺复毁。公府请师再住。师重执寺务百废具举。防之不动山有佛国禅师开山之古寺曰永兴。仅丈室一宇而已。太守玄峰居士钦师道望。广其基趾新彼殿堂。而使师之徒甲乙住持今列甲刹。

备后州尾路县万代氏道圆居士。鼎新海云山天宁寺。请师为开山。遂白公府齿位于诸山。永为门叶继踵之场。豫州安国羽州崇禅。皆以师为开山始祖。

应安二年己酉。南禅寺新建山门。颇犯延历教寺之故地。延历僧侣诣公府请毁之。师因语百执事源赖之曰。南禅乃皇家重崇之场。而禅林第一伽蓝也。且大将军世秉国钧。素归仰宗门。然听教寺之逆诉。非唯吾宗陵替。抑亦皇家武门俱失威福之权必矣。公深思之。百执事许诺。然而延历之徒嗷嗷不已。百执事不克栏止之。故南禅一众拂衣散去。由是师与百执事有间。潜居胜光庵。自称西河潜子。

辛亥岁。公府将复南禅旧规。特令百执事亲赍公帖来扣师室再三。师坚闭不出。百执事含愤而归。冬十月。师以屡拒官命隐于丹丘。途中有偈曰。一钵生涯天地宽。满身风雪几云山。多年苦屈今方述。铁树也须春上颜。又曰。放舍万缘唯得闲。乾坤把作一蒲团。既无余债可消遣。拄杖卧云何处山。师所寓之寺改号云门。盖慕妙喜遗风也。有偈曰。丹阳山下云门寺。白发倚窗江雪深。水鸟浮沉云断续。渔舟载得一间心。又曰。海岛风轻钓艇横。枯丛岸岸月华明。十年京洛红尘梦。一夜寒潮拍拍声。其间首尾九白。四方学徒趍风来参。又先国师会下饱参宿衲。咸喜师处间静。而幢幢来访。师唯通夕地炉烧叶。商确古今鞭励后学。靡有一语以及世相。贴膀曰。曹溪门下不容俗谈。尔来代别拈语往来酬酢颇多矣。门人编曰云门一曲。大明国使赵秋可庸朱本本中题其序跋。时赵朱二公馆防之大内。与丹阳相去十数日程。虽然修途艰险。书问来往六七回。又天宁阐仲猷。瓦官勤无逸。奉使同来侨于博多。因托寿椿庭书曰。虽未及见已闻大名。乃以杬扇石印印篆聊表信意。椿庭亦寄以周伯温杨彦常所书春屋芥室篆字琦楚石所题师寿像之赞。丙辰岁大明愠恕中。闻师居天龙东席。寄书曰。神足禀禅人至。就问起居。乃知挝退养闲。以古道自处。良可敬也。谩成山偈为寄。兼简古剑贤友共发一笑耳。天龙初散席。高卧世无双。和气熏春屋。天光彻梦窗。住声传异域。美行播乡邦。古剑难为弟。机锋两未降盖禀往江南时。师犹在云居

康历元年己未。公府遣使召师。师辞以老病。使坚请。不获已而起。闰四月至京师复主云居。六月有旨住南禅寺。师一住未终岁。僧堂库院东司易地新之。冬皇帝请师于道场。亲受衣盂戒法。明年正月二十六日。中使赍诏入山。特赠国号。圣旨曰。天下太平兴国南禅禅寺住持春屋和尚。乃为正觉国师之上足也。亲受国师付嘱。深明心法根源。道着一代。德被万邦。所谓僧中之龙。法中之王者也。朕辱迎内殿。受付衣之仪。而执弟子之礼。闻法恩大皇天罔极。爰加智觉普明国师之号。以旌皇天之下一人上之尊云。大丞相奉旨命师任天下僧录。本朝僧录之职。盖始于师也。从师居僧录。凡主法社者。戒行道德有一乎斯莫不登庸。虽山林岩穴。皆搜求不遗。诸方丛社咸起废救弊。而规制一新。且如东福寺者。其边地尝为豪贵所据有年矣。师自奏官而复焉。寺后溪涧深邃。而与开山祖塔阻绝。众病之久矣。师亲相攸芟榛除荒。新开径直大路。而架桥梁于其上。扁曰通天。作偈贺之曰。挥却风斤支落霞。虹霓千尺截奔波。通霄一路脚跟下。来往人从鸟道过。众咸和之。又升普门寺列于十刹。于是惠峰一众议曰。当山乃虽曰一泒相继而不容余流。国师大勋无地谢之。且夫同漱龙渊之正泒。谓之异流不可也。不如以主席而延之。即奏官而来请。师辞而不就。再三而后止矣。今玆大丞相一夕梦。有异人告曰。相公今年必有大患。公若兴建伽蓝名大福田。奉安宝幢菩萨观音大士多闻天王。则延命增福。由此创寺于城西。名曰觉雄山大福田宝幢寺。命师为开山。既而宝殿落成。相公入山。请师开堂演法。有雨花之瑞。相公增倍信心。寺后创一小院。为开山塔所。扁曰鹿王。盖缘彼庄田有白鹿现之。

永德元年辛酉。镰仓都元帅。以建长请师。公府既赐钓帖。师行有日。于是大丞相谓师曰。先正觉国师三十三白远忌在近。宜辞建长而主天龙。师不果行。

壬戌二月。师复住天龙。

癸亥秋九月。预命禅教律大小寺院。为正觉师祖营辨法事。二十八日大丞相官旆入山。是日转经伶伦奏乐。自云居庵至藏殿。次第转送经函。罢至大殿前。公卿咸操乐器秘舞奇曲。尽一时壮观。感二星下降。一会法仪不遑枚举。冬十月旦。退居金刚院。大丞相语师曰。吾发誓愿。将建大伽蓝。便请和尚为开山。而成就吾愿。师辞曰。向者使老拙领宝幢事。以钧命之厚不克逃之。犹以过当。况其洪其乎。因举当代尊宿显著者两三辈让之。相公不允。师曰。然则追请正觉先师以为开山始祖。而予领住持事。相公曰。宜任师意。乃创寺于京北。十二月师徙而居焉。相公自般土筑基。诸州大守以下咸莫不服役者。

至德元年甲子。大佛殿成。山名万年。寺曰相国承天。冬十月奉太上天皇圣旨。就大光明寺。恭为国母阳禄门院三十三白。升座转经舞乐。其仪孔盛。普说上皇甚叹其博辩。

乙丑春二月。相公升宝幢寺。位齿于刹。

三年丙寅春二月。命嗣子佐汝霖补宝幢席。入寺之日。官旆入山作证。玆日相公长子方诞。相公以为嘉兆。

嘉庆元年丁卯秋九月。师有病移居鹿王院。冬十二月十二日。请龙湫和尚。为本尊释迦弥勒安座点眼。斋罢与师共话先国师在世旧因。且论今时法道盛衰。闻者感叹流涕。

戊辰秋八月十二日暮夜。师语侍僧曰。吾世缘已尽。与若等永别。黎明怡然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六十四。即日午时奉全身窆于鹿王之塔。万众恸哭如丧考妣。分平生所剪爪发。塔于南禅之龙华相国之大智建长之龙兴。师天资纯粹而襟度豁如也。望之俨然。近则和气薰人。道德高一代。故王臣庶士靡不钦仰者。师神异甚多。尝诵虚空藏求闻持咒时。舍利如雨。又一昼夜之间。持曼殊五字洛叉。米粒盈坛。于时碧潭和尚证之为胜相。师不屑之。扫而投池中。如此之类不可枚举。门人不欲流布焉。师平日所为。身行口言意思。其事殊别。而一次辨之。人以为异焉。所度四部弟子。籍其名者凡八千五百余员也。

智觉普明国师行业实录(终)。

日本国智觉普明国师塔铭并序。

永乐元年冬十有二月。日本使天龙住山沙门坚中密公。奉皇帝命还国。访予南屏山中。款洽信宿。避席而请曰。吾乡邦普明国师。道契王臣具大福德。唱灭之后窣都波未有铭。其嗣子中渊等慕中国文且知师名。具状托(某)来乞铭。归勒诸坚珉。以示子孙传之无穷。幸勿靳焉。予辞不可。遂摭其梗概以复之。师讳妙葩。字春屋。甲州平氏子。母源氏梦呑雷而孕。暨生师而体无恼。甫七岁辄不茹荤血。父母知其无处俗意。送往依正觉国师梦窗石公学出世法。石乃师之从祖也。时隐居浓州古溪。一见而器之。授以法华。日诵一轴。人谓之神童。得度后。一日看圆觉经至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忽然有省。偈呈梦窗。梦窗闻而益喜之。年二十四侍竺仙仙公香于净智。二十六典清拙澄公藏于南禅。三十二竺仙继南禅席复归后板。盖南禅为日本国第一禅林也。秉拂次僧问。此是第一山。因甚位居第二。师答曰。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众骇异。由是名播诸方。又三岁梦窗建天龙寺成。设庆赞会。因师有音声。屈为堂司表宣佛事。复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师曰。五逆闻雷。梦窗点首。后每以古德机缘诘之。随问而答。无所凝滞。遂目衣钵传之。临川寺灾。寺僧知师能起废。请出世补席。不数月而还旧观。国主大喜。特赐僧伽黎衣。欲并赐国师号以宠异之。师辞曰。先师正觉道契三朝。蒙赐徽号宜矣。先祖佛光佛国。其功行与某日劫相去。尚未蒙赐号。而(某)何敢当之。国主嘉其言。遂先赐二国师号。其佛光曰常照。佛国曰广济云。时年五十一也。越二年迁主天龙。化风益盛。大明国恕中愠公。闻师名寄以偈文。高丽国王遣使。赠以金缕大衣。仍命绘像。归国瞻礼。是岁国主命总僧录司事。久之又命主南禅寺事。一日延入内道场。说法称旨。乃赐智觉普明国师之号。相公一夕梦。异人告曰。今岁国有难。宜建伽蓝乞福禳之。乃出内帑。卜觉雄山胜地创寺。曰大福田。迎师为开山第一祖。别创一院为开山塔所。名鹿王。盖其地有白鹿现也。若京师之相国。备州之天宁。豫州之安国。羽州之崇禅。亦皆师为创业初祖。足见其道化之盛。而本国异邦之君。交相倾向之至焉。师性行慈忍。不面折人。故所至之学者如市。又自号不轻子。而禅燕之室曰芥室。某年八月十二日夜。语侍僧曰。吾世缘已尽。不可无语。与若永别。乃索笔疾书云。幻生七十有余年。了却先师未了缘。一国黄金收拾去。古帆高挂合同船。天明怡然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六十四。门人奉全身窆于鹿王院。分平生所剪爪发。塔于南禅之龙华相国之大智建长之龙兴。化四部弟子八千五百余人。其得法上足。前相国万宗。讳中渊。前建仁祥庵。讳梵云。前宝幢圆鉴。讳梵相。未出世若干人。皆卓然有所成立者。是可铭已。铭曰。

拈华得旨始自饮光。

接大乘器达磨来梁。

洪惟圣教此翕彼张。

后五百载盛于搏桑。

天生异材匪一而足。

究彻心宗是为春屋。

提破沙盆传持正续。

为王者师善彼东国。

空室贶偈新罗赠衣。

名扬四海学者如归。

腾波出日大用生机。

钦于世世资以发挥。

大明永乐元年岁次癸未冬十二月既望。武林南山净慈禅寺住持沙门释四明道联撰。

智觉普明国师语录拾遗。

愿文。

日本国山城州灵龟山云居庵寄住小比丘(妙葩)。谨焚妙香九拜奉请。南无十方常住佛陀耶。南无十方常住达磨耶。南无十方常住僧伽耶。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当来导师弥勒尊。及尽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两部界会诸尊圣众。大慈悲父圆通大士。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摩诃萨等。尽虚空界一切诸大萨埵。已说今说当说包虚空界大毗卢法宝一切诸修多罗藏。回心向大五百应真。西天东土诸大祖师。及尽十方诸贤圣僧。伏愿影现道场。证明妙葩所发愿。复次焚香至心奉请。两部界会诸大明王诸大天童。金刚会上八大金刚。护法摧邪诸大金刚。浮幢刹海功德尊天。辩才尊天。帝释尊天。四大天王等。护法一十八尊天。天界列位一切仙众。地界无量诸大神祗。水界无数诸大龙王。三界应祷圣聪十方无极玄造。

日本国伊势大神宫。八幡大菩萨。贺茂大明神。松尾大明神。平野大明神。稻荷大明神。春日大明神。北野天满。大自在天神等。六十六州诸大权现诸大明神。伏愿光降道场。洞鉴(某甲)所发誓愿。于是恭闻。佛慈广大法力宏深。天道昭昭神功浩浩。愿应我请俯鉴卑情(妙葩)。错出觉城长困迷域。惟夫根绪不自外来。但依一迷妄想相续。以相续故妄见自他。执取计名业果相报。犹油救火无有休期。内因增长无明烦恼三毒四相。外感致于妒忌怨害恶骂捶打。由是人间八苦天上五衰。畜生修罗地狱饿鬼。但时现起依正区分。出没四生自见升坠。流浪三界无解脱时(妙葩)。偶得人身幸值正法。无始幻妄此生不除。幻业相持复历多劫。今日作誓愿语仰乞三宝证明。惟愿上所奉请道场成就我愿。明王金刚天龙神祗。同加覆护无诸魔事。

我见悭贪。当愿众生速得成就檀波罗蜜。

我见毁禁。当愿众生速得成就戒波罗蜜。

我见瞋恚。当愿众生速得成就忍波罗蜜。

我见懈怠。当愿众生速得成就进波罗蜜。

我见散乱。当愿众生速得成就禅波罗蜜。

我见愚痴。当愿众生速得成就慧波罗蜜。

依般若力。当愿众生地狱天宫化成佛道。

依禅定力。当愿众生降伏魔外常转法轮。

依清进力。当愿众生摄化阐提归依三宝。

依忍辱力。当愿众生令瞋恚者入无诤域。

依净戒力。当愿众生令毁禁者转恶趣果。

依布施力。当愿众生令饥渴者与法食乐。

然以观音大悲为利生之因。以文殊大智为方便之门。以普贤大愿为助道之品。常游戏自他平等真如境。亦复(妙葩)。未悟以前宁行大乘法永劫受轮回。不肯求出离堕二乘地。宁在佛法中蒙昧经劫数。不肯乐生天人外道种。宁在佛法中不虞失身命。不可以世情离善知识。宁在佛法中却作愚痴者。不可贪世智学内外书。宁在佛法中自受诸厄难。不可顺人情党破法徒。宁在佛法中应受寒饿苦。不可为利养受檀越供。宁在佛法中长作孤陋身。不可以谄佞媚权势人。宁在佛法中被人所谗害。不可生嗔恨报他冤仇。宁在佛法中长作贫病身。不可贪身命破清净戒。宁在正法中受万人非谤。不可贪世褒作不义事。宁在正法中逢众口骂詈。不可徇世情弃公道言。宁在佛法中长作贫践者。不可违佛制贮畜长物。宁在佛法中长作粥饭僧。不肯耽名利作法社主。夫偷盗妄语世礼尚以坚禁遏之。况为释氏乱行杀淫等。酒是发狂。若人狂乱。何重不犯。过莫大焉。肉断慈悲。荤发淫嗔。为疗幻病。宁死不犯金言。长病时节除非时食。总别誓愿非唯今生。尽未来际不可毁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譬如网目随大纲举。根本深固花果自成。愿我念念住在般若。总别誓愿皆悉圆满。生生世世乘戒俱急。以此深心将报佛恩。若有违逆所发誓愿(妙葩)。现身乃被上所奉请三宝诸天幽谴冥罚。今生乃作白癞黑癞。在在处处被人唾骂。违斯愿故获罪如是。或复即作卑人乞者。当乏衣食受饥寒苦厄。犯斯愿故获罪如是。我见诸佛异口同说一乘结缘如食金刚。纵犯斯愿现身获罪。依斯愿故转重受轻。当来必须成今日愿。

上来誓愿功德。并用回向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六道四生一切有情。平等忏悔。无始以来诸业障海。当念清净见性成佛。专愿(妙葩)及与法界众生。行愿坚固如金刚山。智慧宏深似香水海。尘尘刹刹建立法幢。世世生生绍隆佛种(妙葩)。纵未开悟遭诸魔难。以大愿心当下泯绝。彼如黑闇亦如猛风。我愿如空亦如赫日。彼如片雪亦如坚冰。我愿如汤如大火聚。如火聚故片雪不留。归大热汤坚冰即泮。赫日现处黑闇全无。空性无为猛风不动。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法性有边。我愿无际。四恩三有平等报资。普度迷流到涅槃岸。

贞和六祀岁次庚寅春二月改且启祚令辰。

(妙葩)九拜谨书斯文。

秉拂警策。

法道醇漓。弘之实在吾宗识见高明之士而致然也。秉拂小佛事之类。略为疏陈其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乎。秉拂提纲不必押韵。但据平生参学所见。滔滔地说将去。所贵宗眼正手段高。如临济德山赵州云门。可以为法则。若能如是。古风可复。古来但云说禅不言做禅。叙谢住持。多则八字。少则四字。务简要。前辈云。头首叙谢住持。谢辞繁杂乃反辱住持。此最没道理。化皆无宗门高见之流。籍叙谢言多为长。败坏宗教无甚于此。久立厌听。自今叙谢住持两班耆旧。不许多谈。小佛事不须押韵。但要正有收有放。除疑破执。解粘去缚。七通八达得大自在。自然纵放可观。切勿以难学为辞。习熟自不难也。清拙曰。秉拂叙谢不必多矣。多则非礼。古来传曰。能置谢词不过八字。凡除首尾礼话之外。二句四以至六句也得。今时间有以词少谓无才者。实是好笑夫。上人叙谢下则以多为礼。具尽其德也。下之赞叹上则以少为礼者。盖管见不可窥苍苍之义耳。且复彼此久立之劳。岂不虑之乎。近代如赵子昂序韵府。天下美其十六字尽焉曰。上涉群经。下苞诸子。贤于回溪史韵多矣。如序之文。犹以简为得。其简最为难能焉。亦祭无准和尚之文。复用七字曰。呜呼呜呼又呜呼。美以大文而能尽哀。天下判曰。古来哀词无出之者。饰词作文非真实之哀矣。大礼如此。敢烦首座。报诸头首以为向后法矣。

住山比丘(妙葩)拜白。

佛牙舍利缘起。

涅槃经云。佛告帝释。我今与汝牙舍利。于天上起宝塔可供养。令福德无尽。帝释至荼毗处受佛牙。是时二捷疾罗刹。随帝释后往取一牙。众皆不见之。太平广记云。道宣律师问北天王太子张琼曰。我闻捷迅思于涅槃会上拔佛牙走。北天王追落之。此事实欤。答曰。实也。其佛牙今何在。答曰。我持之。宣求瞻礼。琼便献牙舍利。北天王名是毗沙门。领捷疾罗刹。佛祖统记云。唐代宗问纲律师曰。先师所秘之佛牙今何在乎。纲曰。我传之。即迎朝拜瞻。历代会要志云。仁宗迎禁中拜瞻。得分舍利制赞笼塔中。佛海禅师住灵隐寺。宋孝宗正月八日。幸灵隐烧香。亲持舍利捧额敬之。召对佛海禅师问舍利因缘。师演说曰。汉朝已前不知佛。东汉孝明帝永平七甲子年。帝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至殿庭。于是召群臣令占梦。通人传毅奏曰。臣按。周书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西域有圣人生。暴风起宫殿舍宅悉震动。夜有五色光。尔来今至一千一十年也。今所梦是乎。西域圣人年长谓之佛。佛长丈六。帝闻之信。即遣王遵秦憬等十有八人于月氏国求佛末孙。遂遇迦叶摩腾竺法兰。携之归洛阳。驮经白马来。所以建寺号白马。与腾兰居是。帝乃幸其寺。腾兰问曰。此寺东何馆。帝曰。夜有光。民呼为圣冢。摩腾曰。阿育王分如来舍利八斛四斗藏天下。凡八万四千处。于支那震且十有九处。是其一也。帝大惊即幸拜之。忽圆光现冢上。呼侍卫万藏。帝喜甚。壬申正月朔日。道士一千三百余人。上表诽谤释门。于是腾兰曰。佛经与余经烧之要见火验。即正月十五日。集余经凡七百四十余卷。白马寺筑坛置之。褚善信费叔才之徒。焚香持咒。火之则悉成灰。见之褚费自害而死。次积释门经。火之则曾不烧。神变希有。自是佛法犹流布天下。于此日本相州镰仓都督右府将军源实朝梦。度大宋国到一寺。则长老升座说法。实朝向僧问此寺号。答曰。能仁寺。又问长老名。答曰。道宣律师。又问。律师入灭年久。何得现在。答曰。圣者生死无差别。今有律师再诞。汝知之乎。答曰。不知。僧曰。日本镰仓实朝将军也。又问。左边侍者是谁。僧曰。镰仓良真僧都。实朝梦觉成奇异想处。良真梦此趣。寿福寺开山千光和尚亦梦之。三梦依相同。实朝信之。尔来希拜瞻张琼所献道宣律师之牙舍利。乃作大船。积美木金银货财等。度十二人于大明国。到京师能仁寺。则众皆问曰。因何到此哉。使者窃说梦。由是来献此美木金银货财。愿一年可借赐佛牙。明年复积美木金银货财来献。应返谢舍利。一众议而以借与使者。传受之归朝。乃立飞脚报实朝。实朝甚欢。出馆待小田原。奉载舍利于神舆归镰仓。便建寺名大慈安舍利。每岁以十月十有五日为会。萩原天皇后醍醐天皇。虽有可进上旨。依为镰仓镇守不献之。圆觉寺建舍利殿。迁大慈寺舍利以祷国家安宁。

然处。后光严院法皇。佛牙舍利事。敕梦窗国师有拜瞻求。国师达敕命旨于圆觉寺。重而被成下纶旨。是时竟奉献斯舍利。

应安七年甲寅正月十七日。法皇诏对拙叟直赐此牙舍利。何赐如之。因以贻之后代儿孙妙葩。

鹿王院遗诫。

本寺住持请所以。辱承源相公祖祢三代顾问。其位升五山之最。其号加一国之师。岂非恩渥之至者哉。况亦本寺开基之兆。出尝感瑞梦。此则伏三宝覆护之力者也。然则凡在本寺僧众。外严戒律内修禅定专能精进勿致怠慢。特祈国家安泰而增檀越之福寿。此则报恩之至者也。是以凡请住持时。先本院主与门中老宿相议以撰其人。而后可承大檀越尊意矣。

本院塔主宜小师之中请以道为念以戒修身以公道辨事者。塔主进退宜以三十六之月为限。若也众缘不合。须信其意。

守塔侍者并免僧。宜于常住小师之中请之。莫以客僧充之。免僧宜乎随从院主以管领院中事。不得信意漫游。如有别事可辨请暇。则可请余人也。

每日晨昏常住讽经之次。院中僧众诣释迦窟前。诵大悲咒一遍。以表报师恩及资小师僧尼亡魂之仪。又诵大悲咒一遍。以奉资大檀越诸位尊灵及信男信女幽魂。日中之时。院中僧众可就院主客堂读诵金刚经一卷·心经五卷·大悲咒·消灾咒奉祈佛法繁昌国家安稳。

院中事无大小。院主与主事僧和合而行焉。若有大事难辨。则本寺长老与门徒老宿相俱评议而断之。庄园管领亦不可自专焉。

院中人数莫过七员(中塔院主。侍者。免僧一人。行者一人。人力二人。常住打给钱)。此外不费常住。别养四五人。以充院中禅诵之众。佛前每日(行者捧来侍者献之)两塔日日灵供并同前(行者二人。人力三人。以院中常住养之)。

常住临时打嚫(佛前中塔院主。侍者。免僧)。共五钱可请之。每日佛供临时嚫物两塔供具等。二人行者为承仕而受用之(两行者虽为承仕。亦宜奉事院主。院主钱行者一人。人工一人免之)。院主得钱宜参拾六贯。主事僧拾贰贯。守塔侍者参贯六百。此外塔主主事侍者等。诸寮炭油及院中细细资具并修理等。宜用当院公物也。当院资缘若有阙乏时。须系常住辨焉。资缘若有余剩。亦宜资常住。莫效寻常以论本寺塔头之异(本寺在园等一千余贯钱。以山僧管领地所寄附也。院中僧外若有公界耆旧老宿寄栖。则其寮炭油自常住可送之。但如而今常住土贡寺家受用不足安众。况有余剩乎。然而各别檀那寄附田地多矣。若获入手。丰足有日。思之)。

佛光国师年忌(九月初三)佛国国师年忌(十月二十日)如祖师忌院中辨之植儿孙福。

正觉国师年忌(九月三十日)如祖师忌常住可辨之。月忌灵供就院中可辨之。

大檀那百年后年忌月忌等。须如法精修。若别有田园。宜月月书写法华以严饰仙驾结清众缘。切莫怠慢(此事系常住)。

寻常塔头守塔侍者。于影像前晨昏表奉事之仪。其理宜然。古者云。事死当如事生矣。虽然先师平生尚不要烦人。灭后亦略之。矧于老拙乎。东西两塔年忌月忌及旦望讽经之时。两序宜在佛前中央立班。佛国先国师忌辰讽经时。须挂其顶相于中塔内老僧影像前而立班其前。诸忌佛事并不得庄严堂内圆寂潇洒是真佛事也。

老拙灭后中阴百日小祥大祥等诸忌。只要随家丰俭做之。不须僧俗小师各出资财役役营为。每月忌斋亦不许遗弟轮番以作之。一切须以先师遗诫为本。别莫立规绳。

老拙影像左右各挂一枚大牌。小师之中不问存亡。书其名字以资亡殁诸灵。兼祈存者福寿。旨趣载前。若有檀那为大牌所载亡魂作佛事。则假书其位牌安卵塔阶。或为本院有大功者。于大小刹作长老者。或尊贵异常之人。别安其牌。其余切莫安之。恐牌上迫窄。后者无所容焉。大牌(右比丘信男。左比丘尼信女)。

本寺并末寺契券等正文。宜收院中。院主能护持勿令散失。

守口摄意勿致斗诤。既是以道聚头。纵是法谈。如及诤论则不可。矧为闲事长无明乎。然彼此同是凡夫。瞥喜瞥瞋难得而禁。如有小纷争。则劝令和合。及于相骂相打。则不论理非两俱出。若复有不好者构虚言烦清众。结徒作党损人以图己利者。事既露脱。则永摈出门徒。若有与他者。罪以同前。固可守之。

本寺规矩须取要而行之。不必效大丛林。只须省万事而专道行矣。愚拙见先师灭后后生晚进。以先师云看经诵咒犹闲事而为证。饱食安眠徒过日者。往往有焉。争奈先师谓之衣架饭囊。愚拙愍斯辈。每月以初四十八两日。看读大般若经一部·普门品一卷·大悲咒一遍·消灾咒三遍。专祈伽蓝镇静。火盗潜消。僧众安宁。道业圆就。又初五十九两日。如前看诵经咒。以祈天下太平。国土丰稔。檀那福寿。与道俱长。用报答四恩。拔济三有。至于未来际莫令退转。若有懈怠者。须除本院众数。院主固可制之。回向语别不可制之。

常牧寮僧众。以道行为本。亦不废看经。其旨趣别记之。二时粥饭。直饶及本院阙乏。切莫缺之。诸庄园结算。宜以前勘为本。若兴隆地产增土贡庄主。虽五年法复须再任。若檀那始寄附田地。则择耐烦廉直之仁。可以检点下地调进目录。盖以最初之帐为未来法耳。切须慎焉。若庄主奸曲事露现。则不问年纪不论前功。急须改替焉。

老僧灭后忌斋。载前段制之。虽然遗弟不问耆旧老幼。一年一度月月排之。轮以充之。否则必有未来忘父祖恩者。念之(其资二斤四斤六斤。东关小师于龙兴院辨之。关西徒弟于南禅龙华辨之。嵯峨小师聚会鹿王院辨之)。凡诸余科条具见临川家训三会遗诫。故不敢重叠也。

至德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春屋老叟梵相揭。

附录。

梦中像记。

昌树书记。

林泉野释子弱岁时。父教兄谕。你长必行唐土。自受其训。区区不忘。虽然夙缘不到耳。数载夷洛之间。卒未曾梦见已久矣。然而今丹丘寓居。正当大明洪武十六年。始梦入其国。此何征也。不审不审。

予住庵余十年。岁已耳顺也。永德壬戌正月十七日夜。五鼓之后恍然入瞌睡三昧。忽梦至一萧寺。荒寒索寞。廊卷风叶。仰观废额。四祖大医禅师道场也。予欣然而徐步入云堂。有僧出迎莞尔云。何来暮耶。相语移刻。予问其人者。昨朝赴五祖之请云云。

次至一所。有白衣先生。抚几朗吟。予请送行之偈。先生泚毫即作长篇语。书尾空楮。某也假其笔以书八分字二三行。先生冰哂颔之而已矣。又至一所遇悟庵南堂。手展八帧子。俾予睹之。悟庵所画山水甚绝妙也。堂云。我将持之归本国矣。

又至一所。楼阁峥嵘殿宇肃严。而不见人。自念言。是妙喜世界。予凝远熟视。中岩和尚堆垩榻。而为众谈大慧普说。时众未集。某近前。岩以手指中央一幅画像。予就其指看却曰。阿谁。岩且颔。引声哢云。彼者言大慧之人也。予云。不然。岩矍然曰谁。予曰。是吾国师。岩诘其故。予见大智普明四个字在其上方。而指以为证之。顷忽开静板鸣。惊觉抚枕正垩追绎焉。

昔大惠禅师。绍兴辛酉之夏。贬衡移梅。凡十七年矣。乙亥冬蒙恩北还。明年春复僧。谢恩云。青毡本是吾家物。今日重还旧日僧。珍重圣恩何以报。万年松上一枝藤。同六月却饶州荐福之命。以偈云。万死一生离瘴网。前程来日苦无多。收拾骨头林下去。谁能为众更波波。寻领朝命住四明育王山。问道者万二千指。百废并举。寔六十九岁也。

老师应安辛亥之冬。谢事寓于丹之海屿古云门寺。凡九年矣。康历改元之孟夏。俄得钧翰上洛。寻被旨。同六月初二日。特奉敕住南禅第一山。王公贵人缁素争竞瞻礼。咸谓一佛出世。开堂后百废具举。师年亦六十九岁也。噫昔祖今师进退住院。年方同一而殆冥合者何也。又次年庚申正月二十六日。特赐智觉普明国师。兼大僧录。宠荣至矣。盛矣哉。

禅师七十岁。正月初十日。被旨迁住径山。

国师七十岁。退归未几而有旨再住龟山。

禅师七十三岁。四月谢事径山。五月初一日。遂所请知省。李公伯和施钱重建明月堂。为师佚老之居云云。

国师七十三岁。九月三十日。奉为先师开山国师三十三回之忌辰。大作佛事。至晚退居于金刚院云云。

门人(昌树)。董以纪梦。并装池缃缥之轴。如所梦像自写照。焚芗拜呈。就需着语。辄赐采览。而为予赞。赞曰(赞词见于本录)。小师道隐书记。记梦中梦请赞。特赐智觉普明国师兼僧录(妙葩)。

树子携此轴拜辞而去。仲冬初吉也。同五日赍洛之冷泉信先居士宅。玆木皇元诸大老宿之墨迹普应国师万一山诉笑隐月断二江古林了庵无际八员也。居士又启一奁子出一书。俾余观之。即玉几奚翁手泽也。谨薰读其帖云。宗杲比者得得入城见庙堂求退。未启口间。左相先以不得言退院之语为言。遂不敢再三。又且㦬懡而归云云。右此赞中㦬懡二字甚恰好了也。又楚石琦和尚跋其帖。又书㦬懡云云。盖大智普明四个字者。所梦之方寸墨字也。而今以金泥书于黑椅子上。别有意趣欤。同八日遂卷而怀之。以归丹丘林泉旧隐矣(昌树)。焚芗拜书于其真里耳。如今新裱之。时丙子应永三龙集春三月二十五日。年七十三岁。重志之(树)。倾背之后必可收于京师西山鹿王院库藏者也。

普明国师赞。

祖芳禅师。

道重丘山。行昭日月。以大海为境界者七十八年。将万像作辩舌兮炽然演说。黑竹篦不立圣解凡情。烹金炉锻尽顽铜钝铁。千载振其高风。四众仰其芳烈。磊磊落落作师日本天王。巍巍堂堂飞声大明天阙。正所谓天柱中立狂澜障回。象王行处狐踪屏绝者是矣。

智觉普明国师春屋和尚遗像。其徒弟昌缮请赞。

永乐二年岁在甲申春正月初八日。武林净慈住山拙逸叟道联书。

同。

大通禅师。

颔下眉兮顶门眼。大日月轮破群昏。全是不是犹难测。凤林吒之那堪论。幸希延禅延命去。待得再兴于世乞一言。祝。

灵山而则笑花。少林而能分髓。王者轨范超古人。唯我金刚大士耳。

同。

绝海国师。

国师之德不可得赞。国师之道不可得穷。据万乘师表之极位。恢三代祖父之家风。瞻彼龟山龙阜法席。岿然睹史夜摩天宫。覆一篑以壮万年之基业。插茎草以建宝幢于觉雄。福慧兼备宗说共通。若非古佛降迹来致宗教尊崇。则奚以如是之隆耶。森森乔木西山麓。潭北湘南气象同。

云门一曲轴跋。

大通禅师。

且夫某何者。也遇而尤野。埋没而随百草者。不在辩矣。然得之之可贵者。某唯斯一轴乎。所以留在山中。则使来者咸知绝唱之高妙慈育之不弃物也。不知则已。知则予愿足矣。颂曰。

灵根同气不同条。每恨身因何所招。一曲顿令忘彼我。德音岂假九成韶。

示葩侍者。

竺仙和尚。

祖师门下无一毫之事可言。然拟欲道个无字。早已事生。争得无事。事不得已。未免捋下面皮且从无事事上说个无事底事。者个无事之事不是今日之事。自从无量空劫已前至于今也。尽大地人与彼昆虫草木之类莫不承恩力。而说之者不在摇唇鼓舌方为之说。所谓尽大地十方三世一切水鸟树林墙尘瓦砾。靡不炽然演说。无有间歇。而昧之者无知觉耳。所以烦他上祖。离兜率降阎浮。出母胎处王宫。逾禁城入云山。起道树诣鹿苑。如是特地已成几许节文了也。复于鹭池鹫岭甸庵园。三百余会观机垂教。口唠唠地说之不少。亦不知是几许科断了也。于其中间亦靡不间以示之机关。而及举金色波罗华。以迦叶破颜乃成付授。一扫四十九年特地周遮。从是而下递代相承不涉廉纤。单单直面提持。投机透关堪任其事者。然后付嘱。谓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化将东。乃有香至国王季子。微自辨珠。至破六宗。如转圆石于千刃之冈。洎来震旦。道个不识。直得乾坤黯黑江汉波干。见者闻者未曾有也。亦不知是何言句。次第历涉。乃有奇人承其玄猷。至曹溪从平地上涌出涛澜涨满天下。可谓东土大乘根机在于玆乎。遂出南岳青原石头马祖百丈黄檗洎诸大宗师具大眼目者。皆奋发大机恢张大用。传佛心宗以接来者。非性□名相言说科断拟议思量之可及也。诚所谓譬如一滴师子之乳迸散六斛驴乳。又自是而下分流四海。各擅门风。而变通逸格冲楼跨灶。回天转地换斗移星。雷厉风飞龙驰虎骤者。何其盛欤。而其用处各各不同。验其旨归一一无异。掬其源流探其端绪。皆得从上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个一着子入手而能变化不测。之若是也。只个一着子匪从人得。于己成见。在其阐发善与不善之耳。谓其善者。惟在俊流。不论懵底。象季渐微人心淡薄。俊流难得宗门寂寥。观之先哲。何其哀飒一至于是耶。当此之时欲求其人。傥非宿有灵骨禀大愿力乘大行轮。行玆大道得无颠覆。何故丁玆运浇世途转见迂曲世相。方外嚣薄世利既已浓厚。世故故乃熏人。傥其根浮力浅行愿不深。于方寸中稍不端正。不被其欺而夺之者未之有也。既被其夺。乃成封滞不能瞥脱矣。但区区孜孜不肖之心。无他谋惟利已自养荣迁胜人而已矣。与其伍者遂成魔党。以此而出家身心果安在哉。既成其魔。凡有言说及其行事悉是魔事。况其言说从本不正。及其行事从本不中者耶。傥堕于此。虽有智惠。果何用哉。傥不堕此。而坚刚之志存。端直之心不屈。虽今生现世福力不迨未能整其颓纲。而亦于后来世断断不入于邪魔外道之类。随其所堕受三涂苦。正念不忘善根不败。一出头来。必为端人正士也。维侍者俊敏学问过人。岂一世二世刮垢磨光能至是耶。更须照带。勿流于世智辩聪。无益妨道。冀以念于祖门颓圯。当力辨扶树之心。一归于道可也。而佛祖天龙亦岂不为之赞助哉。且道是甚么道墙外底。个事奇特叵测。解之者胡乱举觉。无有不是。无有不中。直是天回地转水涌云兴。不同小小。所谓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也。若更全体作用。直饶虚空亦须迸裂。岂有近傍处。若未解者。任尔差排搜索求奇拈出人前。悉皆不是更有者。见人容易便乃乱统。正所谓丑妇效颦也。达磨曰。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此谓欤。然若据本分。饶尔达磨到者里。亦未能放过在。今夫临济德山用底。靡不知为棒喝也。然只知其为棒喝。而不知其为棒喝也。然使其知。曷有其人哉。且此家常茶饭耳。若其大开东合罗列明窗事。果孰能向之。在智者不可不审。今之参学者不肯信有教外别传底奇特事。但得少为足。不穷其大。谓止如是。却多错会却好事。如宗师家拈槌竖拂。或指个目前境界以示学者。而不知其落处。于是或错会之者。便谓此是附物显理。即色明心。理事融通色空无碍。举一尘毛全体发露。无不是也。屈哉。审如是则无过教乘中所显说明文。而又教外别传果奚为耶。而况教亦谓理事皆障也。石头云。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此盖就其下者而言之。若论其至。直饶契理契事。至于理事不涉脱体无依。赤洒洒净裸裸出没自由变化无方。亦只是个饭盆里老鼠。未知有向上一窍在。而其执理以为极则可乎。据实而论。诚为大病。况其于理而未能契。于其学者置之勿言。岂知有巍巍而堂堂底汉。公然据其师位者。亦如是欤。抑且夸诞自负以盗其名位。正如白昼攫金不见其人。而不知其有且评者也。是固夏虫不可语井冰。乌足为言之。然达磨一宗欲堕地矣。将若之何。在于英杰切宜深究究而得之。却曰。果然多少人错会却好事。而我即向伊道。好事不如无。

因热戏成示葩侍者。

不知今日如何热。呼着南薰不肯来。幸然座中有好客。解衣携手登高台。东溟在眼南岳远。苍波有路青天开。只消坐地游八极。一尘不动心悠哉。春屋闻此亦抚掌。飕飂万木声喧豗。

送葩侍者之京省师。

古今道不得底句。道得不在多言语。不见灵山会上人。一笑迦文便分付。我玆欲写长长篇。检点将来何错误。只么相看无一词。已成狼藉河沙数。然而放去收来。何似舒开捏聚。或曰一向不住。何似一向不去。汝师宗门主中主。之子游行应绝侣。汝师有道塞穹宇。之子毋辞振今古。曰佛曰祖只是人。为圣为贤无异路。汗衫脱去清风生。纸袄着来淋墨汗。何如倒挂百衲衣。等闲笑作三台舞。青山拍手为和歌。响遏行云动天府。天府开击天鼓。就跨行云作霖雨。霖雨施洽下土无不普。然后正好。移腔换调入市廛。听教千人万人睹。我亦有一曲。十成无律吕。唱起赠君行。嘱君着眼觑。不曰折柳枝。岂云离别苦。绿阴遍地何处无。架满蔷薇泣香露。此曲人间天上无。去觐师颜为师举。

贞和之秋。春屋座元示以看圆觉经十颂。披而读之。其文彩粲然珠玉夺目。意致深宏溟海难测。可谓至矣。余欲谩依高韵。以免于见义不为之刺。而沉吟累日。唯得其初首之一篇耳。又沉吟数日。或得句而不得意。或得意而不得句。终不能成章。余之知几乎。盖是师旷之枝策。惠子之据梧。之谓耶。然而不得巳录呈一首。亦是有臆无心之语也。伏乞照恕。

龙湫和尚。

看经曾未解条时。放大光明两眼皮。为报文殊师利等。密王三昧密王知。

和春屋首座温泉诗。

师兄近自汤山返。示我佳篇意甚深。句句纳新而吐故。言言举古以明今。才声共备唐灵彻。道德双全宋死心。密语就中藏不得。满籯倾出四知金。

和春屋首座早春上普明阁。

义堂和尚。

禅翁也解以诗鸣。新句时闻大雅声。笔底锦文翻蜀水。眉间剑气出丰城。逢春喜见棣华秀。瑞世伫看昙萼生。清兴偶然吟上阁。落霞孤鹜眼增明。

次韵春屋首座(本四十首。今取其六)。

辛卯春。吾兄春屋首座有病中作。同病诸公递相赓和。或五首十首乃至二三十首。愈出愈奇。一时之盛作也。周信亦效其颦。凡四十首。此内或赠答或时事或题咏或纪行。余时有温泉之行。遂及之云。奉酬春屋葩公法兄首座。

迦叶师兄相弗穷。有时微笑脸生红。春风棣萼群芳上。腊月莲华五浊中。渊默未容金粟佛。语言还许雪峰空。吾皇为法求人切。伫听云雷起蛰虫。

再酬春屋首座。

赓酬未觉语言穷。叠叠裁成锦段红。忽见真珠生掌内。也应美玉入怀中。鹰鹯奋击百禽尽。骐骥嘶鸣凡马空。无奈词锋来逼我。伤人毒气甚沙虫。

三酬春屋首座。

诗垒战酣筹已穷。词锋重淬迸殷红。解牛已试庖丁手。飞鸟安逃羿彀中。七子文章应盖世。一人声价欲辽空。涪翁不解杜陵句。夜宿招提见羽虫。

四酬春屋首座。

炙毂才饶语莫穷。歌词或拟满江红。宝珠光透蚌胎外。明月晕生犀角中。笔卷波澜呑巨海。气冲星斗薄曾空。追攀顾我岂无分。愚闇从教比裸虫。

赴温泉途中作。寄天龙春屋首座。

回望西山缥缈处。落霞映日暮天红。不知一别来天外。尚觉相陪在座中。诗诵鹡鸰金掷地。赋吟鹦鹉笔摩空。何当借得阳和力。腐草生辉化作虫。

游法泉寺读春屋首座旧题采其词成章云。

想见吾兄逸群态。渥洼声气珠汗红。高名已出青霄上。妙偈仍留白社中。古殿一灯明照夜。幽庭老树翠参空。漫将芜语押高韵。计拙输他撼柱虫。

追和云居春屋师韵(本十一首。今取其一)。

火后修造。

勤扫劫灰无几年。愿心坚似铁山然。蒺藜园作优昙国。瓦砾场开睹史天。龙献宝珠来座侧。鸟衔花片落禅边。惭吾百计皆成拙。白蹈东西缺助缘。

次韵奉寄天龙春屋。

蔽障魔高万万寻。如何只手护禅林。将慈作甲非关铁。以法为城不用金。潜子上书成剩语。韩公排佛却知音。遥知独坐云居顶。下视重重业海深。

用韵上云居春屋和尚。

北斗低边天上寺。禅翁定起出禅扉。魔云扫尽天如洗。佛日回光不待挥。

上春屋和尚隐居侑以光祖帖。

才入丹山深处栖。便应李下已成蹊。比来西望长安眼。今日长安西更西。

法幢到处道惟尊。踪迹休将隐显论。八万四千毛孔里。一毛孔里一乾坤。

流行缺止任前缘。鼻祖银钩尚宛然。送上丹山供一览。三千里外笑掀天。

寄春屋和尚大通禅师。

自云居下主临川。便拨劫灰开法筵。百万众前承密付。二十年后显单传。速追旧观黄金殿。平布元基白玉砖。不费腕头些子力。变灾却作好因缘。

近体一首奉寄前天龙芥室禅师。

金衣昔厌缁尘染。无乃如今慰此心。芥室奇营呑朔漠。云门幽筑挹山阴。参玄诸子凤仪集。四海一翁龙蛰深。但愿沛然甘露再。祖宗薄蚀在平沈。

次丹丘芥室和尚述怀韵。

老禅方丈日如年。落得细论文字禅。刮膜须还金色佛。炼丹岂若地行仙。梦中荣辱有何命。毫末功名未必天。风月打开无尽藏。破沙盆内煮山川。

和普明国师雪韵。

圆智禅师(观中)。

云间朱袖帝乡声。唤起胡僧耳朵生。解释春愁三万斛。不知庭雪与腰平。

智觉普明国师赞。

常光国师(空谷)。

芥室三千界。云居四十年。举念现楼台于平地。开眼兴云雨于晴天。始道不为虫豸。防关太过。后却看弄胡孙。放行何偏。扶桑国内戴发含齿之类。争入我正觉罗网。但师驱逐之鞭挞之所使然。从此破沙盆价直不半文钱。

普明国师大祥忌大智院请。

此香寻之佛国土。得之正觉山。拈向瑞龙发祥光。裨皇家萝图。灼就灵龟现神兆。断衲子性命。仙境藏千岁之嘉运。帝城起五色之非烟。七十有八来年已是过去。五十六亿万载犹是未来。灭后三周八月十三日正是现在。今当此时大智禅院守塔比丘中渊。烧此宝香供养前住南禅后住当山特赐智觉普明国师。直得融三际于一念接十虚于毫端(插香)。试于香烟起处见。国师分身百亿。入百亿国土。说三世平等法门。度脱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诸众生众。而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诸佛菩萨诸贤圣众。同此证明。诸人还信得及见得彻么。若能信得及见得彻。桂子月中落。其或未然。天香云外飘。

题通天桥和偈十九首。

康历庚申八月初吉。谨和高韵奉贺常乐新作亭桥。

新作亭桥高且大。任他溪涧起风波。路穿螮蝀腰间去。人履虚空背上过。

龙湫周泽。

万丈彩虹横玉涧。千年神物卧苍波。满身风露青冥外。蹈断天关掉臂过。

性海灵见。

半千衲子蹑烟霞。步步由来不犯波。三道宝阶非别路。地居宫殿尽穿过。

日田利涉。

虹影远横天末霞。不同略彴卧溪波。脚头脚尾通霄路。这畔人从那畔过。

瑞岩义麟。

堪笑步虚仙饮霞。龙渊龙子渡鲸波。天台五百诸尊者。借路凌霄峰顶过。

日峰士东。

界破碧云兼赤霞。大梁高架拍空波。脚头路断四天下。步步元从这里过。

起山师振。

行雁斜横松岭霞。饥虹偃饮水天波。迷流度尽归常乐。超得非非想定过。

大方源用。

雌霓横空饮彩霞。巨鲸截海跨洪波。一条活路须弥顶。日月远从脚下过。

大仲礼制。

长虹贯日彻云霞。截断银河万丈波。天上人间无别路。圣凡高自这边过。

菊庄有恒。

彩虹一抹出红霞。高起龙渊万刃波。要向凌霄峰坐断。先须从者里难过。

直心是一。

天然架汉似丹霞。步步登高平地波。一颗明珠在驴脚。行人容易莫蹉过。

南堂处薰。

高耸云端凌晓霞。斜横溪上唾澄波。忽然架起通天路。忉利夜摩亲历过。

无尘至清。

石梁斜映赤城霞。台岭迢迢隔海波。今日凌霄通一路。人天交接截流过。

竺芳超昙。

万丈晴虹截断霞。千寻玉涧激扬波。唤他下界众生起。俱自通天一路过。

东辉祖旭。

国师题品句干霞。诸老继声扬楚波。从此通天祖道大。几孙可折桂枝过。

长安演大。

卧云影映十灵霞。偃月光涵万壁波。中有通天广大路。往还人自普门过。

天裕利闻。

夹截赤城映日霞。穿开银汉浸星波。自从透出两头路。三十三天拂袖过。

万峰祖灯。

度生未了那伽定。永作津梁历烟波。独步丹霄条活路。直从这里截流过。

则川玄三

那伽定久千松塔。恰似鸡峰迦叶波。桥号通天良有以。时时梵释共来过。

振岩芝玉。

此录未曾锓梓。大行于世已久矣。恐其漫灭。玆命工为活板以广流通。惜乎年代辽远。或蠹损或舛讹。而今且据旧本不敢订正。复编拾遗暨附录一卷并刊。以辉遗德于无穷。是乃随得辑录。而未悉其次第。庶后之览者补焉。伏愿佛种不断。世世建金刚幢。祖印亲传人人开大智藏。

宝永乙酉仲夏。

相国东堂小比丘祖缘谨题。

相国东堂南禅前住比丘显灵。

相国东堂南禅前住比丘集仗。

相国东堂比丘祖桂。

相国住持比丘梵竺。

等持前住比丘承颐。

真如前住比丘乾祐等校雠。

宗言。

中珣。

周留。

绍永等参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