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吴门表隐

卷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蘇公祠在定慧寺後,向有蘇文忠公像,及所書《歸去來辭》碑,久廢。道光十四年,按察使李彥章、郡紳石韞玉、吳廷琛、顧沅倡建,總督陶澍、巡撫林則徐、織造豫堃、布政使陳鑾、按察使怡良、鹽運使俞德淵率屬捐廉助成。邑尉夏廷松、紳士徐僖、彭慶長、蔣賡塤、顧震濤、孔繼堯佐其事。沅復購鄰房創造園林,有嘯軒、蘇亭、雪浪軒、蘇軒、思無邪齋勝,祀文忠公軾。明巡撫周文襄忱、知府況鍾配,另祔宋判司王文罕、寺僧卓契順等。總陶澍題匾曰「心境奇絕」,書聯曰「吃惠州飯,和淵明詩,陶雲吾雲,書就一篇歸去好;判維摩憑,到東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來同。」巡撫林則徐題匾曰「緣並二邱」。書聯曰「嶺海答傳書,七百年佛地因緣,不僅高樓鄰白傅;岷蛾回遠夢,四千里仙蹤遊戲,尚名刹配黃州。」布政使陳鑾書聯曰「翰墨溯高風,輪扶大雅;椒馨薦遺愛,鼎峙前修。」按察使李彥章書聯曰「江海宿緣深,片石猶留古吳郡;軒楹遺址拓,辦香長溯舊蘇齋。」知沈兆法題聯曰「方外猶存傳墨妙,此間端合奉詩仙。」李彥章並輯《蘇亭小志》十卷行世,朱襄、趙廷熙序。

三山在太湖中,上有三峰,吳妃姊妹各居其一,有廟甚古。

五老七友二圖碑在滄浪亭名賢祠右廡。五老:潘京卿奕雋、吳太守雲、石廉訪韞玉、韓尚書崶、陶宮保澍。七友:顧銀台蓴、朱宮讚存、朱侍郎士彥、吳京卿廷琛、梁方伯章钜、陶宮保澍、卓府丞秉恬。(七人皆壬戌翰林。)朱存記,梁章钜書,孔繼堯畫,道光十年立。(三條郭鳳梁錄。)

趙園在李繼宗巷內,明大學士吳一鵬真趣園址,池中有臣石,鐫嘉靖時人詩。山塘有閣老廳,北濠有菊花亭,蓮花堰。國朝雍正初,趙成秩重修,今為戲園。

竹梧園在舊學前,明醉竹先生顧汝玉築,中有亭池樹石之勝。後改為父子鄉賢祠,祀汝玉子太保其志,孫節湣公繩詒,孝行廷錡瑾祔。(顧承錄。)

明孝子尚寶司丞申傳芳暨配黃、夏二宜人墓在吳山。(隸吳邑二都三圖曹界字圩。)

三閭大夫祠在黃埭鎮中塔橋堍,祀周屈原,庭有古柏,甚靈異,顧庭萱有詩稱八景之一。石崇大王廟在黃埭市東廟橋北堍。

孟良墩在蠡口北市梢河中。乾隆五十年旱,夜有光,眾異觀之,得古刀,未幾失去。(三條毛銑錄。)

寶積寺在塔兒巷,(原本作糜都兵巷,似誤。)即要離宅,故有廟。梁天監二年,改為寺,因祀為伽藍神。乾隆三十一年夏,雨壞牆,露出鐵炮六位,敗盔無數,鑄有「弘光二年」、「順治三年」等字,並有麵餅六,已朽。(顧公燮記。)寺中奉忠孝王伍員像,亦甚靈異。

陽山土皆赤,惟嶽園一區泥黑,產筍最肥,嫩香如蘭蕙。

明嘉定伯周奎賜第在吳衙場西。國朝順治四年,改為織造公署。(舊署即今北局。)故東有坤儀毓秀坊,南新局亦奎賜宅,別墅在香雪海左,俞鴻臚良史故宅,今尚有周家弄之名。

明周烈皇后祖墓在婁門外木香港內,贈光祿大夫三槐(後曾祖、)文學(後祖、)奎(後父)所葬。都督崇祀名賢祠,鏡、鉉、鐶、鉞、現銘、鍾、鐸、鑒皆祔,前有聖善發祥坊,及石香爐甚大而工。

「香雪海」在馬駕山,亦名朱華山。(汪琬記。)康熙三十五年,巡撫宋犖書三大字,鎊於石。(三條周湘錄。)

顧司空祠在虎邱花園弄內,(隸元邑九都十二圖垂字圩六十坵。)祀工部侍郎藻。(傳載《太倉州志》)康熙四十三年,巡撫宋犖建,並書「名卿芳俎」匾,上懸欽賜御製詩曰:「銅梁千里曙雲開,寶篆初從紫府來。天上已張新羽翼,世間無復舊塵埃。康熙三十三年五月十六日,賜內閣學士臣顧藻。」嘉慶初,知縣王有慶重修。(顧宗文記。)

明戶部侍郎申紹芳暨配丁夫人墓在蒼梧橋。(隸元邑九都十七圖劍字圩。)紹芳崇實學,敦內行,王敬臣高弟。崇禎五年,平海寇劉香亂,居家教育宗黨,父歿哀毀卒,配享王仁孝祠。

明詹事府主簿申薦芳墓在吳山薛家灣,薦芳篤於孝義,歲凶購粟施濟,鄉里賴之,逢疫延醫施藥,全活無算。(徐枋傳。)

明中翰申繹芳墓在虎嘯橋。繹芳博學能文,有聲復社。(三條申治安錄。)

水平王廟在銷夏灣水中。宋慶曆七年,知府胡宿建。神像幾龕皆石琢成,墓在太湖馬山分水嶺,後稷庶子佐禹治水,卒葬於此。

五百三十畝潭在甫裏,昔築張林山,起土成川,中有一墩,植桃柳、栽荷芰,頗佳。

金千戶祠在下堡鎮,祀元名賢宏業,子榮三、榮四配。道光八年,裔孫啟鎮建,並請襲奉祀生。(徐僖錄。)

明鄖陽巡撫崇祀吳郡名賢祠郭諫臣暨配徐華談夫人墓,在蠡口北邱巷。(隸長邑上十四都二十八圓厥字圩。)諫臣傅載史誌。(欽嘉枚錄。)司徒墩在胥口香山外。

蘆柴墩在沈墊橋北。

婚姻墩在橫金。昔有女子送葬,與人結姻於此。(《真率筆記》。)石韋馱在濂溪坊西民家,像高逾丈,宋初資壽尼寺故物。

太平窯在皋橋東民家內,陷穴甚曠,或云明初人造,防大火,以便納物。(二條殳心齋記。)

石獅在吉由巷名醫鄭氏門前,光明如鏡,有靈異,損一足,旁有古石盤磨一具,皆宋時舊物。一在郡廟西任錄功祠對門,甚古,亦損其足。石田螺在崦東菱蕩橋洞底,石遺跡猶存。(顧文耀記。)

元石礎在臨頓橋北,潘元紹舊物,有八。製作奇古,上有蟠螭六面,下列三獸,穿於螭首之下,高二尺許,圓四五尺。嘉慶初,郡紳潘奕雋取其四,藏須靜齋中,參軍錢泳取其四,藏報春亭下。(亭在金匱。)

梅花和尚錢堉墓,在虎邱山後,左右俱梅,自題石柱曰:「槐夢醒時成大覺,梅花香裹證無生。」育陰士人,善申韓學,能吟工草,畫梅尤妙。(二條錢泳《履園叢話》。)

孫春陽南貨店在皋橋西。其地明唐寅讀書處,有古梓樹一株,其大合抱,樹奉猶存。按春陽,寧波生員,萬曆初來吳開一小鋪於此,今為郡中之冠,有上用之物。(趙吉士《寄園記》、餘澹心《板橋雜記》、錢泳《履園叢話》合纂。)

東平王廟在光福南街,神即唐忠臣張巡。宋元豐初建,甚小。國朝嘉慶二十三年,巡檢胡鵬升、里人顧亮吉、顧壆祖等募建,顧震濤記。(顧純祖錄。)

燃松園在光福石觜墩,明顧文康公鼎臣建。

埋海掁在光福南街,向有元朝小庵,久圮。道光十一年,裏士顧誌祖、李恒、徐文椿、顧壆祖等呈官創立。上建三一閣,祀大士、鬥姆、文昌、呂祖四像。

培善堂在潭東。嘉慶二十二年,紳士范來宗、顧誌祖、黃鑄、顧維埴、黃钅方等呈官創立。施棺代葬。顧震濤記。東山白豸嶺,康熙中,里人未必掄甃以石。

光福崦東迂裏二大石路,明萬曆十一年,里人李佳捐甃,以便行旅。崇禎十七年,佳孫之宏再修。國朝道光四年,之宏元孫恒重築,石工甚巨。監其事者,恒子宗沆、侄孫希綱、道士馬良玉。先後李氏三築,皆甲申年,尤奇。(顧文祿記。)

宋處士徐棋墓在峙崦嶺下。子忠臣揆祔。棋字汴湖,汴人,為徐氏南渡始祖。(每年祭埽,有千丁之盛。)

徐公祠在光福南街。祀宋處士棋,宣教郎靖節公揆,太學博承事郎曰綸,明處州知府復。乾隆二十三年裔孫立,維煥等建,沈德潛記。道光十八年,祠裔重建。(徐文椿錄。)

北寺前香花橋水底,更有一橋疊之。嘉慶初,開河竟見橋麵石。元和縣倉前河底亦有一橋。

北寺塔中一小碑,有刻「嘉靖二十五年,比邱如金募施,王鎮修塔」十六字。按明弘治十三年,僧德旻修,陳公琦記。隆慶初,郡紳嚴恪、錢邦彥,僧德壽、性月修。萬曆十年,申時行、韓世能修,僧佛日監之,王世貞記。三十一年僧洪恩修。三十八年徐申修。國朝康熙五年,金之俊、僧剖石修。十五年,僧石樹修。道光十八年,潘師乾、潘筠浩修,僧巨峰監之。

光福方塔,梁大同初,顧氏建。唐光啟二年,顧在鎔修。宋乾道五年,顧清璨、沈彥榮修。明萬曆二十年,董份重建。國朝乾隆二十一年,徐堅等修。

太康磚,乾隆五十年,太湖涸,見井,得磚數百塊。其文有「太康七年七月十七日,吳賀作」十三字。

宋朝散大夫李鼻暨配周夫人墓在安山湖灣,鄭清之志。鼻字元之,吳興人,寶慶中,鎮守銅坑,因家焉。至元孫慶移居迂裏,至今聚族甚繁。

李巡尉祠在光福迂裏,祀宋朝散鼻,後裔咸祔。明萬曆十六年,裔孫佳等建,自為記。國朝康熙三十年,十八世孫桐重建,汪琬記。乾隆六年承烈修,道光十八年,沅、宗沆、希綱等修。

明隱士李佳墓在元墓山奉慈村,徐顯卿誌。佳字半溪,篤孝敦倫,設義塾,助役田,築石路,善施濟,王敬臣弟子,配享仁孝祠。

太史李鍼暨配馮孺人墓在官山塢,黃之雋誌,鍼傳載誌書。(四條《迂溪李氏家乘》。)

怡園在光福河亭橋,向有石榴園,榴樹甚多。嘉慶二十二年,觀察潘奕璵建,中有思原堂,潘奕雋書。

三家村在平江路北。張士誠時,止存仰、胡、沈三姓,聚族死守婁門。(汪美基記。)野芳濱古名新涇。(毛埕記。)

三千六百釣台在臨頓橋北,明徐柯隱居處,門聯有:「第五司空不妄詣,斛斯校書翻倒懸。」其室聯有:「酩酊思中山千日,突兀見廣廈萬間。」(瓜涇譜傳。)

胥門向有吊橋,紫石甚古,明嘉靖時,嚴嵩愛而拆去,今在袁州城外,亦名萬年橋。(董國華記。)曆多覆溺之虞,官民惑於風水,將二百年之久。至國朝乾隆五年,知府汪德馨,力辟邪說重建,名曰萬年,並建吳中第一橋坊,巡撫徐士林記。任其勞者,通判王延熙、驛丞高世傑、紳士鄞培基、汪令焞、張鳳翔,李世權。

明少師姚恭靖公廣孝祠,在相城妙智庵內。江婆嶺在陽山,元江婆所開,以便行旅。(《百城煙水》。)

宋集賢殿修撰王文輝墓在西山涵村,建炎中敕葬。(《林屋民風》。)

宋知武昌州軍顧珽玉暨配盛令人墓,在光福紫微山,(俗名幼裏山。)王安石誌。

三石佛,在西山廟橋西興福庵內,宋嘉泰二年,吳淨心琢造,甚古。

吳丞相陸遜墓,在東山白沙塢。順治初,村人墾地得石槨阝,有古碣題「東吳左丞相陸遜墓」八大字,遂掩之。(《家山逸響集》。)或云郡廟後高阜逾丈,即陸遜墓。

石屏風、木耳躲在五聖閣前。明末潘氏仙授鐵屑丸招牌,鍛鐵為丸,治腹痛、食滯如神。馬盤井巷,路傍有古石磨盤一,古井一,皆宋時舊物,以鎮里中,不可移動。(李鍼記。)

圓妙觀東嶽殿,晉咸寧二年建,元元貞元年修。明成化二十三年,道士韓執中、姚宗源、張日新、張鶴峰繼修。嘉靖三十八年,葛楠建,黃省曾記。國朝順治四年,里人魯芳建。康熙五年,席□重建。道光六年,曹元潛、李慎安、李起堂、王絅庵,道士謝應德、程炳元、陳瑞基等重建,潘世恩記。

全真道院在光福迂裏村,(見誌。)宋淳祐初建。明萬曆十二年,裏士李佳重修。本朝康熙十九年,道士黃清靜募建。道光十六年,道士馬良玉重修,郡紳韓崶、蔣慶均、顧錦雲、錢棠、朱綬等皆有題,顧震濤記,並輯小誌行世。曹文麟書清淨經石刻藏此。

性天堂在北園沙河塘,有文昌閣。乾隆中,裏士張雲山、霍南炳等建施棺、惜字、放生義局,太史邱惠寧記。

歸順州巡檢吳田文暨配朱氏、副室欽旌烈婦崔氏墓在西跨塘。(隸吳邑下五都四圖萬青字圩。)子憲旌孝子祔祀復舊祠,鶴翔祔,鶴翔傳載郡誌。

遊宮浜在社壇巷廣生庵後,斜達圓妙觀中,順治十三年道士施道淵所塞。

照應廟在南北局,神姓歐陽,名倫,張士誠婿。北局謂其府第,架木皆古楠,故稱駙馬府。公主好畜貓,今案上有泥貓,為機杼財帛局神,機匠崇奉香火,又在黃石橋左,為土穀神。

大成坊巷中、喬司空巷口義井,井闌石刻有「大宋國平江府長洲縣上元鄉竹□□□居住,父張成,母黃氏六娘,夫顧份捨錢開義井一口,諸為亡女張氏□□□早□□界。紹興□□謹題。」又一面刻有「寄居平江府吳縣□□□□力施財,重新甃砌□街,自穀市橋至太平橋,及□□井一口。時皇宋寶祐□年,歲次丙□中元後□日建。」又一面刻有「義井,嘉定改元六月朔□□幹緣造。」(下闕。)

湖田青蓮庵內,有古桂甚大。又東虹橋雲隱庵內,亦有古桂,皆宋人手植。

桃李園在南濠談家巷興隆橋內,明某貴人葬此。不敢起屋,僅存一場,尚有古樹一株。

夜叉浜在百祿橋西。浜中有大蚌如舟,冷氣逼人,人不能近。(八條吳鶴書記。)

明處士顧思枚墓在潛涇,(隸長邑東六都下十二圖。)子椿年祔。思枚有隱德,分潛澣涇支顧。

贈光祿大夫顧汝璧墓在善人橋堯子塢。(隸吳邑十一都三十五圖大奉字圩。)前有玉音「長康天逸」、「闓澤長流」二坊,子錫潢、孫溥祔。

工部侍郎顧藻暨配宋夫人墓在山。(隸吳邑十九都十三圖欲難字圩。)賜葬前,有康熙四十一年,遣布政使馬逸嬰諭祭文碑。

舉人封主事顧奕榮暨配欽旌節孝吳宜人墓在五嶽浜。(隸長邑東六都上北五圖情倪字圩。)子助教嘉熹,配俞、朱二恭人,孫贈郎中思任,曾孫鴻臚寺少卿德懋皆祔。(四條顧誌祖錄。)

周宣靈王廟在寶林寺西。(見誌。)神姓周名雄,(字仲雄,杭之新城人。在宋銳誌恢復,抑鬱以歿。)一作姓繆名宣。(少授仙指,後之武源,失足死於水。)宋淳祐元年,始封王爵,(《小知錄》。)立廟於此。一在光福虎山,神姓周名吉。

黃華涇北百歲坊,明萬曆三年,為張思本妻薛氏給帑建。汲水橋百歲坊,乾隆三年,為徐元來妻高氏給帑建。洞庭西山百歲坊,乾隆十一年,為蔡軒明妻殷氏給帑建。

胥門百歲坊,乾隆二十三年,為金旭陽給帑建。坊柱鐫沈德潛題聯曰:「天心默眷,大年齊秦地河山。皇極用敷,景福錫吳門壽考。」(《養病閑記》。)

虎邱南岸百歲坊,嘉慶四年,為戴培本妻陸氏給帑建,並旌貞節。三鄉廟東百歲坊,嘉慶十年,為金德英妻汪氏給帑建。

亞智積菩薩衣缽塔在靈岩山道傍,形方如幢。(俗呼西施梳妝台,每年上巳,為智積誕辰,群嫗有角黍會。)

明太學徐璿墓在永昌,子魁、孫熿、曾孫東泉、元孫萬鍾、五世孫銓,世有隱德,子孫聚族墓傍甚盛。六世孫龍溪字躍卿,學於王敬臣之門,以文行著,配享仁孝祠,俱祔。

吳縣三十一都,地皆坍入太湖。

滄浪亭堂聯,有鐫於木曰:「三秋剛報賽,休辜良辰美景;請先生閑坐談談,問地方上士習民風,何因何革。五簋可留賓,何用張燈結彩;教百姓都來看看,想平日間競奢鬥靡,孰是孰非。」乾隆四年,巡撫徐士林書題,今失。

荸薺出葑門外灣村,色黑;出華林,色紅,味皆甘嫩。玉蝶梅出螻村大梅庵,一在寒山法螺庵,並宋人所植。柵子燈,魚行橋盛姓所製。

孝子監生沈仁業墓在竺山。仁業傳載郡誌,祔祀復舊祠。祔葬遠祖明鄉賢沈傑墓次。

職監贈資政大夫汪文瑋暨配欽旌節孝貝夫人墓在唯亭。(隸元邑中十九都四圖助字圩。)

明倡義諸生劉羽儀墓在白馬磵,(隸長邑一都六圖克字圩。)久被陳姓築墓。道光十年,郡石韞玉、韓崶、尤興詩、顧沅等清理界址,呈官立碣。羽儀傳載郡誌,祔祀復舊、忠介等祠。

東倉妙濟堂,乾隆四十五年,紳士潘文起倡捐。屠璿、殷在天同里人等請官建立,地即報恩庵。元延祐時,僧寂慶建。明改靜德庵,鄭敷教記。(顧文栐錄。)

長洲倉王廟在妙濟堂側,明宣德五年,知府況鍾、僧愧庸建。國朝道光十二年,知縣陳玉成重建。

酒仙堂在東禪寺東。宋僧林遇賢多異跡,祥符五年上元日,化後即以肉身塑像,稱辟支佛,禱雨最驗。寺中有棋枰街、蟹眼井,皆酒仙遺跡。

中央賢聖廟在陸墓陸家橋,宋元豐三年建。神姓璩,名佰玉,保障諸村最為顯應。(村民社會,有輪叉高蹺之妙。)

「劉公墩」三大字圓石碣在山塘青山橋堍。明長洲丞劉幹(修武人,崇祀名宦祠)有德於民,士庶乞留衣冠葬此,樓文穎記,久廢。道光十九年,紳士顧沅等清理募修。

雙忠廟即天壇傳奏司廟,在盤門三都橋。神姓劉名鼐,為靈岩鄉上穀神。又神姓張名鰵,為順濟龍王。按二人汴人,從南渡,守平江盤門拒金兵。劉死於陣,張死於水,里人立祠祀之。明永樂初重建,俞楨記。國朝乾隆中再建,彭紹升記,嘉慶十三年□□重修。

大中丞坊在白鶴觀西側,大光祿坊在褚家場,並為明萬曆間章煥立。初建時。童謠曰:「大中丞完了就問軍,大光祿燒得光禿禿。」坊甫成,煥果以事逮戍,光祿坊至康熙間鄰火所毀,數已早定。(《堅瓠集》。)

扇子井在雍熙寺大殿後西首,吳周瑜故跡,久旱不竭。

禁蛙堂在北禪寺內,此處無嗚蛙。門外有禁蛙池、雨華堂,皆元大德中,詩僧餘澤,字天泉。(傳裁誌書。)天泉說法,天雨寶花,以朱點蛙,使之不鳴。今遺像在寺中,禱雨屢驗。

北憚寺大通閣,宋皇慶初,僧德普、裏士陸應祥夫婦所建,久廢。國朝乾隆五十二年,僧祖印重建,工曆八年,費及巨葛。(《吳門補乘》。)

陳相公廟在滸墅關。神姓陳名平,周顯德四年建,為彭華鄉土穀神。國朝嘉慶七年重建。

銅墩廟在楓橋西。神姓孔,名宣元。至順元年建,為彭準鄉上穀神。

烈土神廟在郭港,神姓薑名□,明洪武三年建,為尹山鄉土穀江河神。

東山廟即古短簿祠,在虎邱山浜,神姓王名旬,為武邱鄉土穀神,後唐時建。傍有東山副司,神姓葛名成,向在東嶺。國朝乾隆三十五年,裏士任德章等移建今所。(《虎邱志》。)一在北濠水溝弄內。

西山廟在虎邱山西,神姓王名瑉,為武邱鄉土穀神,宋崇寧二年建。一在唐錫作巷底,名下塘西山,一在桐涇內,名上塘西山。

韓蘄王廟在歸涇橋西,神姓韓名世忠,為胥台鄉土穀神,明嘉靖二年建。國朝乾隆六年,裏士侯君祥,捨草香庵改建。一在婁門周和山,明嘉靖九年建,為依仁鄉上穀神。一在滄浪亭。(見誌。)一在靈岩山前。(見墓誌。)

觀音泉在光福寺內,道光十八年四月,墾土丈餘,得見山壁鎊此三大隸字,西面有滿月二大正字,下有泉,泉中得古碣,刻正書有云:「有府(疑附字)郭居人沈彥榮睹焉新建銅像觀音寶殿未有聖泉,遂發信心,命工穿鑿於井,致於三丈七尺,不能見土。俄然水現,寺眾相之,此是觀音妙力,賜其泉矣。凡眾生得飲中水者,恭願身氣清涼,無諸熟惱,心悟真常,頓明般若。時大宋乾道五年正月二十五日畢工,平江府光福寺幹造觀音殿僧智瓊立於井內,當寺行者顧清璨恭書。」計百二十八字。(顧文浚錄。)

泮池諸生墓在吳縣學內杏壇下,甲申之變,有衣巾十餘人,哭赴泮池死,惜姓名無傳,後人浚池起骨,盛甏瘞此,設位祔祀忠義祠。(王岱東記。)

元墓山寺銅鍾其大,明洪武九年僧奕持募鑄。(鍾裹有金銀首飾石片之露,鍾表鑄陰文校卐全部《法華經》,僧性湣所書。)崇禎七年,僧法藏性貢重建鍾樓。(郭鳳翥錄。)

梧桐園,吳夫差所建,在甫裏塘楓莊。

婁門永安橋,宋慶元時建。明萬曆九年,堅紳蔣二南重建。(見誌。)國朝康熙十九年,僧惟悅、蔣德竣倡建。道光元年,里人重修。十六年,石韞玉、程仁藻、仁霈、吳蔚林、曹文熙、俞孝庭、包汝霖等捐募重建,顧震濤記。

婁門永寧橋,宋崇寧初建。明弘治十一年,裏紳盧珪重建。萬曆五年,顧豫、蔣二南、莫懷月等倡修。國朝乾隆元年,里人重建。道光十八年,把總宋天培等重修。

錢氏三園在木瀆,嘉慶十八年,徵士錢炎,字杏圃,始得斜橋西汪氏廢圃構之,名曰潛園。中多蘭菊,有奇石古樹之概。仲弟字端溪,於北岸更葺一園,疊石浚池,多樓台廊廡之勝,名端園。季弟煦,字千舟,於潛園之西,得薛氏舊園,重新之,名息園。一時題詠頗盛。顧震濤有《兄弟咫尺三園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