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吴门表隐

卷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蘇州城,周敬王六年,吳闔閭使伍員所築。周四十五里,長五千六百五丈,高二丈八尺,厚一丈八尺,樓六座,垛三千五十一個。

六門題字,太史顧嗣立書。閶曰:氣通閶闔。胥曰:姑胥擁翠。(尚在。)盤曰:龍蟠水陸。婁曰:江海揚華。齊曰:臣心拱北。葑曰:溪流清映。

三關,婁閶葑門皆有之,在城門洞下,古石黃潤,高二尺許,形如象鼻,惟婁門尚在。天心橋在塔兒巷東口,城之正中。

鄉厲壇,吳縣五百十所,長元兩縣七百四十一所,以祀境內孤魂。(俗稱孤魂壇。)明洪武元年,知縣宋敏文、蔣玉奉命建,向例與郡厲壇同日各裏設祭。

申明亭共五百十一座,城中四隅各一。諸鄉村每裏設一所,聽老人奉縣檄坐勘公事,明初建立。

郡城內三橫四直河道,明弘治六年通判應能所浚。嘉靖元年僉事蔡乾。三十四年巡撫周孔教、把總王之義,萬曆四十五年巡撫王應麟再浚,支河悉疏。

周逸民朱張墓在長邑蘇台鄉。(樂圃志。)

朱長巷即朱張巷,周逸民所居,元萬戶朱瑄尚居之。又乘漁橋有四夫人府,瑄妻楊氏居第也。

天庫在專諸巷中,門前有花石者最古,斷門檻者香火特盛。地庫在北寺中院,今有九處,惟大觀音殿旁最前,門外有琵琶街,形已失。陰雨時輒有聲,皆唐周真人隱遙為民禳災處。

石家堂在北寺山門左,四層,深鑿神像,元沈萬三所置。長腳家堂在白坊,村民吳姓世用之,形如竹櫥,祀穢跡金剛。

元沈萬三宅在周莊,甚小,弟萬四宅在黃墟。萬三名富,字仲榮,富甲江南。萬四名貴,工詩,先隱終南。富婿萬戶侯宋通,崇祀於鄉。貴曾孫玠,官戶部員外郎,有德望著。

七十二井在廖家巷底,張士誠屯軍所浚。

孤老院即吳縣舊倉址。乾隆二十五年,知縣介玉濤移建,中有土地,祀明嚴嵩,尤奇。

楓橋而東至婁關,明初河面甚闊,夾岸植芙蓉,故名芙蓉塘。行船最險,必禱於天後,故有娘娘浜。

白馬磵,越王養馬處,今尚有青石大馬槽一具。又有晉支遁養馬處,馬跡石存焉。映月草出寒山嶺上,專治血症。

吳市在樂橋幹將坊,即東市門。又東有盡市橋。(今名興市。)西市坊,即西市門,又西則市曹。橋,又有穀市橋,北小市橋。迮家園在保吉利橋南,古名笮裏,吳大夫笮融所居。

天宮寺在綠葭巷,唐光祿大夫許台捨宅建。初名武平院,門前直街名初春巷,南口有天宮坊,寺前橋底有古井。(覆以古石,俗呼魚王石,下有魚穴,歲有群魚朝寺之異,然浚河時亦未見。)山門有脫沙聖帝,裸裎周將軍,騎牛金剛。寺內有紫砂夾石,甚高;(此即名刹插旗,以集禪徒。)竹葉寶塔、拜墊石、卸甲韋馱,皆宋時物。大殿鐵藥師佛,明正統間,僧宏演墾土所得。傍列十二藥叉大將,頗偉異。萬曆十四年,僧通泉所塑,右首第二尊,康熙初忽自跳躍於地。活善財,宋初仙手所成,萬壽寺故物,亦是年通泉移供於寺。寺後橋,昔名九蠻涇,風波最險。明寺僧聽源、月江、印宗、水知、慧川、萬峰、元若嚴持戒律,兼善詩文,歸繼登有《七高僧傳》。

鉤玉灣金閶十字路口,明初刑人之所。晉隋以來,刑人於市曹仁德坊,因建周康王廟,以成康措刑之意。宋元刑人於樂橋,故有蕭王廟。明中更於閶門市中,滋索不已,乃移至香花橋。嘉靖二十六年,誅湖匪葉永春等,始至北寺後教場。

下津橋毛家牌坊,明中丞毛理宅,東有毛家棧、毛家園。(十五條皆顧公燮記。)

宋高俅墓在橫塘。明萬曆中,上人趙應奎葬親黃山山北,掘地得古碣,雲其宅即今高師巷。(徐鳴時《橫溪錄》。)

北寺塔,梁僧正慧建,十三成。宋建炎四年兵毀,紹興未,金大圓重建九成,為浮圖之冠。

瑞光塔,赤烏十年,吳主孫權建,唐天福二年放光。凡善姓燃燈之夕,太湖漁人網捕無所獲。

雙塔,宋雍熙中判司王文罕建,並捨田五百八十畝。今祀文罕為伽藍神,兄弟三人並有像。其墓在寺內東隅,塚甚高,人不敢近,其地本名王判司巷。

虎邱塔,隋仁壽元年建。

靈岩塔,梁天監二年建,寺後並建塔。明萬曆二十八年雷火所灼,盡毀九成之木,今中空,惟存壘甓。海藏塔在甪直鎮,乾隆初魏斌募建。寒山塔在楓橋寒山寺中,宋孫承祐建,元末毀。

上方塔,隋大業四年九月,郡守李顯建,魏瑗書碑,下有雙冷泉。彭山塔在彭山頂,圮址存。

太湖兩塔,一在西山白塔堰內,有基突出水中;一在西華三洋洲,明初湮於湖。

稚兒石塔在虎邱半塘壽聖寺內,晉義熙十一年詔建,宋紹興七年,魏憲重修。

石塔有三,一在下專諸巷石塔廟,久廢為民家,另建石塔庵於傍;一在石湖南莫舍漊司馬庵中;一在寶帶橋北堍。

瓦塔在宋仙洲巷吉祥庵。宋景定間建,即大猛將堂。神姓劉名銳,端平三年,知文州,死元兵難,亦作劉武穆錡,馮班作劉信叔,又作劉鞈,又作南唐劉仁瞻。有吉祥上義中天王之封,旁列八蠟神像。左廡有神姓顧,稱管燭司。歲臘日及正月十三日,大府率屬致祭。一在江村橋西;一在六直西美橋北;一在盤門營內;一在橫塘;一在洞庭山楊灣;一在石匠巷北;一在盧師橋南;一在三條橋堍;其在穹窿塢者,尤顯應。村民舁像如飛,傾跌為敬,名曰迎猛將。此外士民屍祝,閭巷咸塑像祀之。夏秋之交,村民賽祀,名曰青苗會。其封神敕命碑,在靈岩山前豐盈莊,宋景定四年二月正書。

采蓮涇在府治南,今有南北東西四采蓮巷,中有河堰裹。錦帆涇,吳王掛錦以遊,今憩橋北至香花橋西,址多淤塞。洞庭西山有兔無雉,聖姑遺跡;東山有雉無兔。

閶門聚龍橋口無白鳥(即蚊蚋。)虎邱山塘無蠆。

北寺外木牌坊、寶林寺外木牌坊、陳湖磧砂寺藏經坊,鳥雀不敢宿,亦不暫止,或云鳳凰曾集之故。

封同知丁幻堂墓在跨塘橋南岸,直對福山口子峽,江令鉉祔。道光九年,後裔錦濤重修,題柱聯曰:「烏目靈山光映遠,源頭活水派流長。」

小獅林在白塔子巷褚氏宅內,為宋鄭虎臣舊宅。多美石,曾鑿池得古硯,因名天硯堂。諸生元圭孝友能文,以六王著名。慕少師天顏墓在穹窿塢內,有萬民留葬坊,甚高。

石鼓在道義街路側,唐時物,明永樂二年自鳴數日。(顧全記。)天池山石鼓每歲必一鳴,震驚山下。靈岩山石鼓二在鳥道旁,即石射棚,鳴則有兵。

城中七塔,第一在臨頓路白塔子橋東堍,名白塔。第二在孟子堂東,相傳月夜塔頂上巨蛛係絲於宮巷口塔上,人可共見。第三在朱長巷東口塔街,名虹塔。昔旁有古枸杞一株,或云下有玉狗。乾隆二年冬,將傾之前,自搖動數日而圮。(顧曰松記。)第四在司獄司署內,塔中有宋熙寧己酉葛蕃記碑。昔是尼庵,尼有淫行,致淫夫王賣肉死,改為署。(沈瓚叢殘。)第五在宮巷南口,名雄塔。宋嘉祐五年九月,沈文罕同男宥從建,勾當人周延祐、陳遇、街宗詠等同修,信女虞傅氏、妙喜隆興二年九月重修,有石銘一,磚銘二。(文載《圓妙觀志》。)或云下有玉鴨,人於塔下搖,塔能自動,鈴鐸齊鳴,(《七修類稿》。)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圮。(《吳門補乘》。)第六在濂溪坊上,有仰盂,名雌塔。宋靖康初,里人翁氏建。向在資壽尼寺內,相傳與雄塔於煙霧中,以線在塔中,兩人拽之,橫牽可過,並無滯礙。(《台瓠集》。)第七在望汛橋西,宋開寶間建,建炎兵毀。故地名七塔寺前巷。地即許氏石虹園,後為金幢庵。(顧瀛秀記。)

城中八幢,形方如塔,層層供佛,非石幢也。一在孔副使巷中,亦名方塔;一在裝駕橋南堍,向有寶幢寺,久廢;一在洙泗巷南口;一在石塘橋北小橋頭;一在桃花塢石幢弄底;一在因果巷陳氏清佘堂西南隅,餘未詳。

九饅頭混堂,或云六城門左近各一,此外一在飲馬橋石家灣,一在府治東首,一在北寺前,一在天庫前,竟有十餘處,今皆改去無存。脫沙金剛在婁門普福寺,輕能舁行。

長洲縣治露台西台堦石,即明典史蕭思腆仗儀英風之碑,正德中巡撫吳廷舉立。(《堅瓠集》。)思腆曾祔禮復舊祠。

神仙廟西節孝木坊為明生員蔣垣妻盛氏立,建後經大火十餘次,四際皆燼,獨存孤坊。大節凜然,子孫科第甲於吳中。砂石,天池山最佳。

華山小池中蓴菜味甚美。梅灣出茭白,頗佳,名呂公茭。明殉節交阯指揮崇祀名賢祠陶俊墓,在獅山左首索山。明指揮潘留孫墓在東彙虹橋浜內。

議敘道潘文起墓在木瀆東黑魚浜內。文起孝友敦行,屢修學校,孳孳為善,德孚鄉里者。

晉朝大銀杏在半塘寺天王殿東,大可十抱,竺道生所植。(《半塘志》。)

半塘壽聖寺石幢鐃《陀羅經》,均王龍德二年九月,江夏黃氏十五娘造,正書。道巾店在小日暉橋北,俞氏世業,巾有七種。

朱家莊在義慈巷西南,僅一廣場,遊人麇至,百戲競陳,貨郎蟻集。(《清嘉錄》。)

宋道士、敕封衝和妙素法師鄭知微墓在梅灣及字圩。(《崇真宮志》。)

錦峰書院在滸墅,道光十三年,織造豫創建,延廣文尢崧鎮主講席為始。

吟香閣在銅坑梅花最深處,宋高士顧鳳建。明王文恪鏊、顧文康鼎臣繼修,久廢。嘉慶四年,裔孫翰欲建不果。繪圖征和宋高士韻詩,時大中丞汪日章、紳士吳俊、范來宗、韓葑、徐華嶽、顧紹無俱有和章。翰與震濤輯《吟香閣倡和詩》行世。後震濤又乞許堯民、顧宗瀚、蔣寶齡、孔繼堯、金淳各繪一圖,顧翔雲、顧承、莫頤並撰記,藏於家。

珍珠丸在盤門新橋巷沈氏流蔭堂,世傳專治小兒腹臌諸症。叫哥哥(蟲名)行,楓橋王路庵戴氏世業。

顧皮蛋在仁孝裏,明末諸生顧嗣芳得秘製,有佳味。花紋透入蛋內,世傳其法,治手足麻瘼及四肢腫痛如神。獅子油,孫鬥南無世所遺,價值千換,專治膈氣,今已無考。

空青膏治目疾如神,東白塔子裏趙淵世傳。其九世祖容,正統初遇仙所遺,並有推雲片妙方,今惜失傳。

滕疳藥在西美巷。宋滕伯祥得仙授方,治疳甚驗。門外有古石獅,亦宋時物,今子孫尚守其業。

孝子顧鳳山墓在胥門外三鄉廟側。鳳山父充永六安州生,乙酉殉節婁門下。孝子冒鋒鏑尋父屍於積胔中,得血衣葬此,廬墓終身,哀感行人。土人稱大樹墳,沒即祔葬之。

唐張夫人墓在葑門皋陶村。明萬曆己卯,村民鋤地得古碣,其文有「夫人,清河人也,以貞元十一年十月葬於皋陶村」云。(《桐下聽然》。)

石牛在山塘通貴橋西,唐時物。宋咸淳六年,僧志珍建石牛庵於旁,明殉節諸生許炎墓在焉。石狗在社壇白雲庵東,唐時物。

石龍莊烏鵲橋東,名龍壇,闔閭所造。今為五龍堂。庭外池中,以石板覆五井。或云厭太湖水怪,遇旱啟板即雨。乾隆二十四年大旱,巡撫陳文恭宏謀禱而啟板,立應。相傳郡中逢亢旱,有司以虎骨投之,能暴雨不止。

石馬在蒲林巷西口河側,地名石馬彙,梁孫瑒妻妙嚴公上墓前物,幕布閭邱坊巷,今息園內。中有七阜,上有妙嚴台。(顧蓴書。)禪興寺大悲閣有公主像,或云隋文帝女。又云閭邱坊巷有娘娘墳,宋徽宗妃為金兵迫,死於眢井,葬之。馬即其墓物,並立廟於此,名石馬庵。石馬歲久成精,赴河飲水,人見之,故墜河干,因鑿隕之。太史顧嗣立於依園中浚池,見石壙,並得宋磁水盂等物,疑即宋妃葬處。

石蓮花在臨頓路縣橋麵石上,一株隆起,花實葉莖宛然。虎邱出虎鬚草,為席最佳。

吉由巷內古石甚峻,明名醫鄭欽諭字三山所築,世有醫名,謂之假山鄭。子青山至元孫開山尚居之。至今吳中醫家,有鄭山、王林、劉泉、夏石之目。後裔表字必同下一字。

七步蛇出府學前,齧人不出七步即死。兩頭蛇出穹窿山顧家宕,一身兩頭岐出。雞冠蛇出婁門外柳仙堂後,頭上生雞冠,能啼。

落星墳,陳鄉賢顧野王暨配賀夫人墓,在石湖下周村。(隸吳邑,一都二十八圖禍字圩。)平地起山,穴後一石如屏。旁有石如幾如印,上有古松,禱可療疾。右有鐵佛,唐初得之土中。左有星石如舟。土人相誡云「寧可赤腳奔,莫踏顧公墳」之諺。從無人侵一草一木,聚塢支後裔世守之。西北一隅,明中為勢家所占,屢訟未復。(至道光十年,裔孫禮璜、錫周、兆熊、松承、祿、沅、偉烈、震濤、汝燦,捐資贖歸。)

十八魚池在朱家園,皆宋朱勔所浚,棄田壞室,甚侈。

閶門下塘江西會館、陶家池、花埠、十房莊、六房莊、桃花墩,皆明尚寶徐履祥宅。(工部溶之祖。)徐富甲三吳,長船浜即其泊帳船處。其墓有三,一在一雲山,有千畝;一在東龍池,有三百餘畝;一在堯峰山,亦千畝外。吳中大墓莫過此。(八條皆顧公燮記。)

東園在花埠,明太僕徐泰時建,今為劉觀察恕寒碧山莊。

西園在陸宅巷,明工部徐溶建,崇禎八年捨為戒幢律院,中有五百羅漢殿,佛像迥異。放生池盡畜巨龜。

西園大殿後銅香爐上有雙龍,隆起,見金色。中有巨珠,珠已失,窠猶存。東園石屏高三丈,闊二十丈,玲瓏峭削,周時臣物。

瑞雲、紫雲、觀音三峰玲瓏高聳。宋朱勔所得,後歸郇陽董氏,移置東園徐氏。瑞雲峰,乾隆四十四年移之織造府西行宮內。紫雲峰久失,觀音峰今屹立半邊街踏坊外。

斛子店,長洲在齊門路,元和在馬公堂東,吳縣在楓橋,隻此三家。百窗樓在高師巷,明文待詔徵明建,四面皆窗。

鴛鴦樓在四通橋西,戚氏書樓。(小說所雲石戚子卿行。)明名姬穆素徽亦居之,故名穆鴛鴦樓。穆名美,居秀野堂側。(嚴德門錄。)西樓在溫將軍廟西,亦穆素徽建。

明鄉賢蔣太守彬祠在溫將軍廟內,即其故宅。歲重陽,後裔一祭之。

羅祖廟在馬醫科東城整容匠公所,亦名剽行,把羅祖,以陳七子祔。西城公所,在百蓮橋南。周朱季冉奔吳,依閶闔洪基,即今小邾弄。

鐵瓶在仁德坊東,唐初有仙,曾作枕臥所遺。明義夫馬路家藏,後歸金氏,近屬汪氏,有鐵瓶書屋。

南、北在堯峰山胡巷,元顧阿瑛所築。(《堯峰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