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图经卷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历代沿革

望淳安县,本歙县东乡新定里之地。孙权既定山越,分歙置始新县,隶新都郡,而县为郡治。晋平吴,改郡曰新安,而县仍旧名,历宋、齐、梁、陈不改。隋开皇九年,郡废改县,曰新安,隶婺州。仁寿三年置睦州,县复隶焉,仍为州治。大业初,改县曰雉山,隶遂安郡,又为郡治。唐武德四年,郡复为睦州。文明元年,复改县曰新安。神功元年,州治自县徙建德。开元二十年,改曰还淳。永正(本字犯仁宗嫌名)元年,改曰青溪,历唐末五代及钱氏,讫国朝,无所改易。宣和三年,平方腊,诏改曰淳安。唐志为上县,国史《九域志》为望县。

县境

东西一百七十里。

南北一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建德县界八十里,以铜官岭为界。自界至建德八十六里。

西至遂安县界七十三里,以杨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四十五里。

南至遂安县界四十三里,以云濛山安硎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四十里。

北至临安府昌化县界,一百五十九里,以审岭为界。自界至昌化七十五里。

东南到寿昌县界七十五里,以辽岭为界。自界到寿昌五十里。

西南到遂安县界二十里,以桐桥为界。自界到遂安四十三里。

东北到分水县界八十六里,以塔岭为界。自界到分水六十里。

西北到徽州歙县界九十七里,以深渡为界。自界到歙县一百一十里。

水路

歙港水路在县南,西溯于徽州一百六十里;东沿至本州一百六十里。胜四百斛舟。

城社

《舆地志》云:郡城,贺齐所筑。自是讫唐神功,阅四百八十九年为郡治(郡废于开皇九年,至仁寿三年,即新安故城置睦州,其间不为郡治者十四年)。东面濠上,西面临谷,南枕新安江,北连冈阜,周回二里二百二十五步,今仍旧址。东距州一百六十六里,社坛在县西五里。

乡里

(旧经云:旧管乡二十四,今管十五。今据本县见管乡十四,与《九域志》合。)

开化乡管里七:存凤里、中节里、背叛里、龙亭里、四郭里、保安里、五龙里

进贤乡管理八:宣化里、□□□(缺)、□□□(缺)、富康里、歙口里、里湖里、公山里、仁孝里

梓桐乡管理八:仙坛里、召石里、慈口里、普慈里、云源里、富皇里、养村里、龙源里

仁寿乡管理十:云濛里、义合里、飞龙里、新期里、风潭里、赖爵里、方村里、浦首里、凌祐里、察源里

龙山乡管理六:永晖里、临津里、永宁里、合杨里、皎鉴里、成山里

蒙福乡管里八:感化里、布正里、元殊里、大明里、顺政里、轩渚里、马头里、小溪里

太平乡管里七:安平里、云烛里、丰家里、荡云里、现黄里、汪材里、石村里

清平乡管理九:寻凤里、舞卮里、临池里、富鸿里、从务里、口积里、槐岭里、岭北里、重硎里

昌期乡管里十一:青善里、遵孝里、招仁里、栅源里、鹤鸣里、富过里、三会里、西阳里、依源里、厌口里、富息里

常乐乡管里八:高贵里、上贵里、绫烂里、杨岸里、下诸里、龙源里、山下里、布山里

安乐乡管里六:安定里、塔岭里、丰源里、大有里、富昌里、郎洞里

长乐乡管里七:官田里、云潭里、喻口里、上寒里、桐山里、青源里、龙村里

永平乡管里十:洪下里、富财里、来人里、永平里、富至里、余叶里、始新里、湖头里、德教里、过村里

青溪乡管里七:千仞里、观停里、清义里、孤滕里、安顺里、字化里、富量里

户口

旧经载:晋太康户六百二十六,而不载国朝户口数。绍兴己未,户一万五千三百四十六,丁二万五千二百九十二。今户口:户一万八千七百二十六,丁四万五千七百九十七。

学校

至圣文宣王庙,在县西八十步。崇宁中,诏州、县建学,即庙为之,岁久颓圮。绍兴九年,县丞兼权县事汪仔,葺而新之,县人前太僕少卿方闻为之记。

廨舍

县衙:在县城正北(系京朝官知县事)。

丞廨舍:在县衙西。

主簿廨舍:在县衙西。

尉司:在县衙西南。

监税务官廨舍:在县衙西南。

监酒务官廨舍:在县衙东南。

港口巡检司:在县东南三十里。(国朝宝元二年创立,管土军一百人。)

威平洞巡检司:在县西,距县四十里。(旧名帮源洞,属万年乡。宣和二年,方腊据洞作乱,三年,讨平之。诏改洞曰咸〔威〕平,乡曰永平,置巡检司,管土军三百人。绍兴八年,省为一百五十人。)

馆驿

新安驿:在县城西(旧名青溪驿)。

仓务

县仓:在县衙内东偏。

酒务:在县衙东。

税务:在县衙西南。

土贡

绢四匹。

布三匹。

税赋(茶租、免役、和预买附。)

夏税 绢:旧额一万三千二百三十六匹七尺九寸;今收四千九百八十三匹有畸。 紬:旧额三千六百五十五匹二丈五尺一寸;今收二千五百六十二匹有畸。 绵:旧额一千一百六十四屯二两八钱;今收二千三百五十五两。

秋税 苗米:旧额四千七百九十三石五斗八升四勺;今收五千九百九十九石七斗有畸。

茶租钱:旧额三千五百七十七贯文;今额六千贯文。

免役钱:旧额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一贯三百四十五文;今额一万五千二百四十八贯六百七十二文。

和预买: 绢:旧额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五匹;今收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五匹。 紬:旧额五千四百匹;今收三千八百七十匹。 丝:旧额四千两;今收五千五百两。 生紬线:旧额八百两;今收一千两。

课利

递年批发,八十一万二千四百斤,计引钱一十三万七千一百八贯文;绍兴己未批发,九十四万四千一百斤,计引钱一十六万四百九十六贯文。今批发,九十三万四千一百斤,计引钱二十万五千五百二贯文。递年往卖五百斤,计引钱八十五贯文;今卖一千斤,计引钱二百二十贯文。

递年五十一万八千四百斤,计引钱二万二千三百八十六贯文;绍兴己未,卖五十三万五千二百斤,计引钱二万三千一百七十九贯文。今卖一百二十八万三千四百斤,计引钱八万九千八百三十八贯文。

无额

递年二百斤,计引钱三十贯文;绍兴己未,卖四百斤,计引钱六十贯文。今卖四百一十四斤,计引钱四十一贯四百文。

酒税

县郭酒务,旧系人户买撲,元额一界净利,钱六千四百一十贯文,每月课利,钱七十三贯三百二十五文。绍兴六年,知州胡寅请于朝,设置官酒务,认还各课钱外,以所得息钱充本州经费。计绍兴七年所收,除还外,为钱二万九千三百五十八贯三百三十三文。今额收一界净利,钱九千六百贯文,增添五分,钱四千五百三十贯文。每月课利,钱七十三贯三百二十五文。

村坊旧管一十二处,三处买撲,九处分认。元额一界净利,钱一万七百五十三贯九百七十四文;绍兴己未,每月课利,钱一百三十五贯五百七十一文。今四处买撲,八处分认,收一界净利,钱一万二十二贯八十一文,增添五分,钱四千五百六十一贯四十四文。每月课利,钱九十八贯七百三十九文。

税务租额,五千二百五十八贯文;绍兴己未,收五千四百一十九贯文。今收七千八十九贯九百六十五文。

牙契税钱租额,一千三百五十三贯文;绍兴己未,收二千四百九十七贯文。今收四千二百九十二贯三百四十二文。

寺观

天乐观:在昌期乡,汉乾祐元年建,名常乐观。耆旧相传:昔有道士徐姓,年八十一,梦大罗天赐诗云:“片善文章莫自轻,大罗天上望归程。银河别有乘槎路,月苑宁无折桂名。鸾鹤相迎归碧洞,烟霞接引到神京。使卿便作出游客,布德行恩救万灵。”明日白众,尸解而去。国朝宣和元年,诏天下宫观及三十间以上者赐额,州具以闻,遂赐今名。

灵岩宫:在县东北四里。今废。

洞灵宫:在蒙福乡,系遂安县废额。绍兴八年,道士高大有,请于州,即灵岩山建。

灵耀宫:在进贤乡,旧为女冠所居,今废。

神景寺:在县西五里。唐大中元年建,系尼寺,久废。后移社坛于其地。

保安寺:在县衙西,晋天福八年建。

转教寺:在县西二里,齐昇平三年建。国朝天圣中诏重修,经方腊之乱不存。后稍葺之。

弥陀院:在县前溪南二里,唐广明二年建。

无碍院:在县西二里,治平三年建。

广明院:在县西二里,唐广明元年建。

灵瑞院:在县东四里,旧系灵岩道宫。相传汉乾祐二年,改为僧院,易今名。

圣德寺:在县东北。绍兴五年,僧昙素请于州,得桐庐县废额建。

永初院:在龙山乡。唐大中年建,名兴福新会院,国朝康定中赐今名。

法照院:在蒙福乡,唐咸通八年建,名大明院。国朝大中祥符九年,中书札子睦州十四处寺院未有,敕额赐今名。

石佛院:在仁寿乡,乾德元年建。相传有地名富常潭,石佛现,长六尺五寸,迎置于院,因以名。

普安院:在仁寿乡,建隆三年建。

冰洁院:在仁寿乡,建隆二年建。

富兴院:在太平乡,乾德元年建。

灵源院:在太平乡,晋天福八年建。

回向院:在太平乡,庆历中建。

某禇院:在清平乡,唐咸通八年建。

富洪院:在清平乡,唐大中六年建。

临池院:在清平乡,周广顺四年(按:当为显德元年)建。

富岩寺:在进贤乡,晋天福四年建。

灵耀院:在进贤乡,旧系女冠灵耀宫,后唐长兴四年改为僧院,仍其名。

栅源院:在昌期乡,不知所建年代。院有至道三年,知县事孙谠撰《重建殿宇记》,有云:越王勾践袭吴,兵行之际,于此源口立砦栅,千载而下,始有是寺,因地而称。又曰:寺有圣者像,乡民岁时旱暵,不待暴尫,祷必获应。又曰:院壁得咸通十三年沙门师鲁书。武宗诏毁天下佛寺,圣者之像岿然,曾不焦坏。洎像教复兴,邑人王璇得之于山坞泥潦之中,相好俨然,盖彰是教之不可泯。其大要如此。

三会寺:在昌期乡,梁大同三年建。

鹤鸣院:在昌期乡,唐武德元年建。

灵岩院:在常乐乡,唐咸通八年建。

龙泉院:在昌期乡,唐咸通七年建。院有泉一泓许,能出云雨,以苏旱乾,疑有龙在焉,因以名。国朝政和六年,县人裒钱一新,赠谏议大夫江公望为之记,具载龙泉之异。其略曰:一斛之水甚微,龙讬之而神濡为膏泽,以福于人,而佛祠讬之以兴。余不尽载。

静乐院:在常乐乡,唐正(本字犯仁宗嫌名)观元年建,国朝熙宁四年重见。见进士徐龟蒙所作记。

丰源院:在安乐乡,梁正(本字犯仁宗嫌名)明二年建。

沙硎院:在安乐乡,唐会昌六年建。(按武宗方毁天下佛寺,不应当时所建。或地僻乡民私立,不然年份传误也。)

新定院:在安乐乡,建隆二年建。

主教院:在长乐乡,后唐清泰二年建。

清泉院:在长乐乡,后唐长兴三年建。

龙华寺:在青溪乡,旧名永泰,不知所建年代。寺有宝大二年,乡岩将方邺等乞重修状,后判依执押字,及有宝大三年,睦州请僧住持帖,后系司空判军州事郭押。皆见存。(按宝大、宝正皆钱氏年号,别见事志。)国朝政和三年,以犯哲宗陵名,改今名。

惠明院:在仁寿乡云濛山,旧名云濛庵。绍兴元年,僧楚月诣行在所陈,请得临安府废额归,以名其院。院有保宁庵庆寿堂。见宣和六年县人方闻所题石刻。

神景尼寺:在县东,唐大中元年建。

龙岩尼寺:今废。

静居尼寺:今废。

祠庙

城隍庙:在县内东偏。

真应庙:在县内,其神方储。相传后汉时,以贤良方正仕和帝,后为洛阳令,卒赠黟县侯,立庙名洛阳。唐垂拱四年,为狄梁公焚毁,后邑人复立之。国朝政和七年,县人方适、方奕与父老,状其灵异,列于转运使,转运使为请于朝,赐今额。其后裔方訚、方闻,今皆历显官。

南部行事庙:在县西。相传为方储之兄名侪,后汉时封关内侯,补南部行事。在任有恩及民,因为立庙。

都督庙:在县前渡南濒江。相传为方储弟俨,后汉时为大都督,既死为立庙。其后见梦于人,人为更庙于南山,因名都督山。

五龙庙:在县东五里。相传其神为方储之子,名观之。

宋齐邱相公祠:在昌期乡,相传齐邱尝避地居此,终焉。按:齐邱晚为李璟放于青阳,缢而死。不知此何据,且为何神也。今一乡之宋姓,自言皆其后裔。祠有灵异,乡民岁时祷祀焉!

乌龙庙二:

一在清平乡寻凤里。按:章泯所作《乌龙山庙记》载:邵仁祥之先,因石勒之乱渡江,有名敷者,尝为东阳太守。敷之孙曰坦,仕为新安令,〔南朝〕宋元嘉二年卒,葬青溪邑之现王山。时有相其墓者曰:后当有王侯之封。宋、齐间,使望气者占之,因断其地脉,复有相者云:犹当出阴中王。唐正(本字犯仁宗嫌名)观中,仁祥以处士为建德令周光敏所害,后为乌龙山之神,卜宅之吉,至是果验。本庙在乌龙山下,而此庙之神,疑为坦也。庙有碑,刻元祐三年,乡民邵宗旺等,捨山林以奉远祖仁安灵应王.盖指为仁祥别庙也。

一在太平乡,庙亦有碑,大中祥符五年所刻。载仁祥清平乡人,既被害,归其柩寻凤里葬焉。前庙乃即其地,此庙为邵诏者所建,亦仁祥之后裔,其文词浅俚不足录。今两乡岁时,各于其庙奉祀焉!

何侍郎庙:在安乐乡,庙亦有碑,载神为何姓而不著名。谓其先从晋过江,卜居新安,仕陈文宣帝,位吏部侍郎,以谗见戮。太建二年立庙。按陈文帝之后为宣帝,宣帝即位,改元太建。今曰仕文宣帝而以立庙于太建,其说乖戾,余载年代尤差互,皆不足考计。后列何姓者数人,当是共立庙以祀其先,借为此官称尔。然传世既久,亦不必毁云。

项仙姑庙:在蒙福乡。耆旧相传:项氏姊妹,自其家归宁,临流欲渡无船,因以帔为梁而过。后人名其地为渡渎。

雉山:在县西南一里,周回七里四十步。旧经载《新安记》云:郡西南渡水一里余,有山如凤立雉蹲,因以为名。隋尝取以名县。

都督山:在县南,即方俨尝所居也,山因以得名。

灵岩山:在县东北六里,周回十二里。旧经载《地理志》云:吴永安五年,黄龙见于此,因名龙山。唐元和元年,观察使牒改今名。

迈山:在县西北六里。旧经载《新安记》云:其山重叠,迈于诸山,故以名。今观山形,盘礴连延,四面诸山,皆若相向。

南来山: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山势自北来南,故以名。

东泉山: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旧名覆船,取山形之似。其南出泉三脉,并东注。唐元和中,观察使牒改今名。

重坑山:在县东八十里,山有二坑,故以名。

蔗山:在县东四十二里,中间平地二顷。故老相传云:昔人于此种甘蔗,因以名山。

云濛山:在县南十八里,高五百丈,周围七十里,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先见云雾,滃然濛其上,故以名。(山下有庙,相传为汉时建,而无年代可考。又谓旧封护国府君,后封钱国王,谓是国朝仁宗时,亦无可据。)

水(溪滩津渡附)

新安江:在县南。出徽州,自歙县深渡入县界,至白马砂入建德县界。湍险迅急,春夏涨滥,中流不可行舟。秋冬澄澈见底,故沈约诗云:“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李白亦云:“青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东溪:在县东一里

深渡滩、息滩、慈滩、龟石滩、黄石滩、顾珉滩、赖雀滩、麻车滩、浪渴滩、卢堪滩、额赖滩、罗顶滩、义里滩、小溪滩

津渡

县前渡:在县南。

召石渡:在县西九里。

息滩下渡:在县西三十里。

轩渚小溪渡:在县东五十一里。

古迹

锦砂村:在县西八里。旧经据《新安记》云:林木森耸,波流澄澈,映石如锦,故以名。《寰宇记》云:傍山依壑,素波澄映,锦石舒文。冠军吴喜闻而造焉,鼓枻游泛,弥旬忘返,叹曰:名山幽谷,故不虚赏,使人丧朱门之志。

轩清溪:在县东五十一里。《新安记》云:洛阳令方储,乘鹤轩至此登船,遂以名溪,后人复立庙以祀。仙翁名轩驻,言鹤轩堂驻此也。

时里石门:在县西四十里。《舆地志》云:石门关者,神门也!常为雾塞,无人得见。孙和太子避难,至此逢大雨,平地尽没,即以白牛、白马祠祭天地神祗,三日士歇,见有石门。今验见存。

废昌亭:在县东十里。《舆地志》云:梁天监二年,郡守任昉,于此亭送许由。

右建德府府境图,东西三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十里。东至临安府三百一十里,西至徽州三百七十里,南至婺州一百五十里,北至临安府二百七十里。东南到婺州一百八十里,西南到衢州二百一十里,东北到临安府三百一十里,西北到徽州三百一十里。其水路,东沿浙江至东梓浦入临安界,一百三十三里,南溯东阳江至三河湍入婺州界,五十里,西北溯新安江至街口渡入徽州界,二百五十里。

图经卷第三终。此卷板心,原标一百二十九页,至一百四十九页。

爽秋六兄属,从文澜抄景定严州续志十卷,以寄京邸。阁本即从宋刊《新定续志》而出。“四库总目”续志条下,载有“绍兴旧志,今佚”之语。按之《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新定续志》夹注:《严州图经》为严姓物,严于数年前得之于昆山,价止青趺三两三钱。藏金纸面装,四册止存三卷一百二十八页,云是太仓金元功家物。及检叶文庄《菉竹堂书目》,载有《严州图经》,无卷数、册数,当是叶传之金,而金又散出者也。先是书友携是书来,索值百千余,未及还价而即取去。后严持示钱竹汀先生,先生以为世无二本,当宝爱之。故近日欲请观,每讫言为友借去,不能再见。然属书友及与严素识者往探消息,总以议价定妥,然后索归。惜余买书金尽,未能如数与之,致书不能复合云云。乱后,此书为陆存斋所得,今借而影抄。卷端有严豹人小印,的为严氏旧藏。惟首卷页数,为书(估)〔贾〕改填,以顺次第,其实尚阙十数页,其后五卷更不可考矣。既抄藏于八千卷楼,复抄寄爽秋,以冠景定之续。爽秋方佥理各国事务,重洋绝域,山川风土,商贾互市,罔不归之译治。近年,日本、高丽旧刊古籍,日出不穷,礼失求野,安知后阙五卷不更为爽秋搜得,而合延津之剑,以慰桑梓之思乎!光绪壬辰闰六月三日,钱塘弟丁丙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