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龙榆生杂著 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緑窗閒記二則

緑窗閒記(一)

龍陽才子易實甫(順鼎),才華横溢,尤擅詩歌。所爲《廬山詩》,最負重名。世謂李太白後,無此作手也。晚年旅寄舊都,託於歌酒以自放。其詩亦雜以詼詭,漸爲識者所譏。然其横放傑出之才,終不可掩。偶閲張次溪君所輯《哭庵賞菊詩》,内載《梅魂歌》云:“千古以來之名花。惟有菊花屬陶家。梅花屬林家。此外諸花皆非一家所能有,豈非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耶。可知天下之尤物。即是天下之公物。私尤物者災將及。公尤物者福可必。諸侯殃在寶珠玉。匹夫罪坐懷尺璧。惟有以菊屬陶梅屬林,此乃古今輿論全數贊成,不僅三分之二來出席。菊花何以能屬陶。以陶詠菊之詩亦與菊品同其高。梅花何以能屬林。以林詠梅之詩亦與梅意同其深。然而古今輿論勸進表雖上。陶家林家仍復東向三讓南向又再讓。有德居之尚不敢,無德居之豈非妄。元亮君復皆不敢自私。若謂吾之詠菊詩。吾之詠梅詩。乃是代表古今天下人民心理而爲之。若專屬我則謹辭。譬如議院推舉一總統。此議員者不過代表全國人民以示護與擁。豈能謂此總統乃我一人捧。菊魂我今且勿論。請論數千年來之梅魂。數千年來之梅魂。乃在梅郎蘭芳之一身。哭庵亦復代表全國之人民。來爲梅魂梅影傳其真。然則廿四世紀以前之梅魂,已失林家和靖守。廿四世紀現在之梅魂,已入易家哭庵手。哭庵又何敢自負,不過梅魂一走狗。吾友癭公乃云梅魂已屬馮家有。此語頗遭人擊掊。馮家馮家果何人,不過與我同爲梅魂效奔走。質之馮家固不受。詰之癭公亦引咎。梅花萬古清潔魂,豈畏世間塵與垢。何傷於日月乎,能損共冰雪否。謗我則可謗佛則不可,此語出自婁須先生吾老友。白璧之瑕梅本無,白圭之玷癭實有。唐突恐傷西子心,慎言宜戒南容口。請罰癭公酒數斗。更罰癭公再作梅魂之詩一百首。癭公昨和我詩勸我作詩先自剖。我今以盾刺矛亦勸癭公作詩先自剖。”(自注:婁須先生,奭召南也。)此殆胡適之所謂作詩如説話,亦近世白話詩之先河也。今易氏墓木已拱,前歲於滬瀆遇梅郎,亦垂垂老矣。比聞有入都之訊。不知重上氍毹,尚有代表全國人民爲之歌頌如哭庵其人者否。

緑窗閒記(二)

一夕狂風,桃梨飄盡,楊絲拂面,漸引閑愁。斗室無聊,偶閲東莞張次溪君(江裁)所輯《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所收自乾隆間之《燕蘭小譜》,下迄清末民初之作,凡三十八種。將男作女,巧錫花名,撲朔迷離,恬不爲怪。斯實情天之奇變,色界之異聞也。然有心之士,亦復藉此以澆塊壘,寓刺譏。其尤膾炙人口者,當推建寧張亨甫(際亮)之《金臺殘淚記》,其《自叙》云:“余居都門三載,深觀當世之故,頗能言其利而救其弊。無薦之者,既不敢獻策,復不敢著書,輒慟哭。遭家多難,顧影自悲,又慟哭。故人憐之,恐其傷生,每爲徵樂部少年,清歌侑酒,以相嬉娱,余於醉後則又慟哭。今將歸矣。偶理舊衣,見嚮時醉後淚痕猶在,迺歎曰:嗟乎。余之淚盡矣,此其殘痕。然一時之情也,不可忘。因譔次爲傳十篇,詩五十九首,詞三闋,雜記三十七則。燕本黄金臺舊地,故曰《金臺殘淚記》云爾。”觀此,其意趣可知。其《雜記》一則云:“《燕蘭小譜》所記諸伶,太半西北。有齒垂三十,推爲名色者。餘者弱冠上下,童子少矣。今皆蘇揚安慶産,八九歲,其師貲其父母,券其歲月,挾至京師,教以清歌,飭以豔服,奔塵侑酒,如營市利焉。券歲未滿,豪客爲折券析廬,則曰出師,昂其數至二三千金不等。蓋盡在成童之年矣。此後弱冠,無過問者。”此亦足見怪俗之一斑。亨甫詩集已刊行,獨其詞世不多見,因録其《疎影·用姜白石韻爲韻梅題畫梅》一闋如下:“嬋娟似玉。記那年舊夢,林下曾宿。唤醒羅浮,雙翠啼痕,斑斑欲化湘竹。僊雲不墮春仍晚,甚處問枝南枝北。恰夜來墨影横斜,又是月明人獨。  堪歎朱顔宛轉,抱清怨瘦損,眉嫵孤緑。可得東風,吹汝如花,只在空山茅屋。關河日夕愁煙暗,且莫聽笛中淒曲。便算他冷豔幽芳,也落生綃半幅。”

(載《同聲月刊》二卷四號)

徧行堂集詞跋

右《徧行堂集詞》三卷(本刊第二卷第一號誤作四卷),丹霞寺僧今釋澹歸撰。今釋俗姓金名堡,事見《南疆繹史》卷十三。略云:堡字道隱,浙江杭州人。明崇禎庚辰進士,授臨清縣,坐事罷。十六年,吏部鄭三復薦其才,未及用而都城陷,堡南還。乙酉杭州失守,堡偕里人姚志起兵山中。唐王立,堡入朝,授兵科給事中,旋坐讒辭謝。戊子冬,詣肇慶謁永明王,授禮科給事中。堡抗直有鋒氣,不畏强禦,遇事敢直言,甫受職即疏陳八事,劾慶國公陳邦傅十大罪,由是直聲大振。諸輕剽喜事者南陽伯李元胤等咸與交驩。永曆四年,御史朱統鑰等合疏論堡把持朝政,罔上行私,列朋黨誤國十大罪,下錦衣衛。瞿式耜聞之,再疏申救不聽。陳刑具用廠衛故事,嚴鞠之,拷掠慘酷。獄成,謫戍。已而元胤入朝。爲堡申雪,王意漸解。庶吉士錢秉澄因言堡被刑最劇,左足已折,相隨止一老僕,又墮水死。安能 躃萬里,遠戍金齒。乃改清浪衛,得移居桂林。是冬桂林破,薙髮爲僧,後二十餘年而終。堡有《徧行堂集》四十卷,清初刊,乾隆時遭禁燬。故人謝英伯先生得丹霞寺原鈔本,以詞集從無刻本,因從假録,并附述遺事以資考覽云。壬午長夏,龍沐勛識於秣陵。

(載《同聲月刊》二卷六號)

海綃説詞附記

右《海綃説詞》一卷,新會陳述叔先生遺著。述叔先生下世後,汪先生從其家屬取來,將爲壽諸梨棗。予從汪先生乞得録副,先載本刊,以餉藝林。述叔先生,於夢窗詞致力最深。往歲朱彊邨先生擬刊夢窗詞定本,欲并自著《夢窗詞小箋》,及述叔先生之《海綃説詞》,永嘉夏瞿禪君(承燾)之《夢窗詞後箋》,附刊行世,以爲研讀吴詞者之津筏。嗣以彊翁下世未果。予爲校刻《遺書》,乃取《説詞》之論夢窗者,附刊《滄海遺音集》後。其後江寧唐圭璋君,輯印《詞話叢編》,亦收《海綃説詞》一卷,乃從予借録。并取中山大學排印講義本,湊合而成。此卷爲“庚辰歲不盡十日,萬雄自大澳鈔寄”者,曾經述叔先生手加删訂。除論稼軒二則,夢窗三則(此三則爲舊刊所未有)外,全論清真,較《詞話叢編》本多過一倍。且所論亦時有出入,殆最後定本也。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龍沐勛録畢附記。

(載《同聲月刊》二卷六號)

玉谿生詩題記識語

孟劬翁所著《玉谿生年譜會箋》,版行已久。此題識若干則,爲翁手批玉谿詩原本,吴君丕績録以寄翁者。翁早歲即好玉谿詩,手批詳校,蠅頭細字,全書皆滿。《年譜》但詳事實,此兼論詩。當時舉以贈仁和孫益葊先生(德謙),旋歸吴下一藏書家,近爲吴君所得。後附汪衮甫(榮寶)、宗子戴(舜年)兩跋,推挹備至。爰爲揭載本刊,公之同好。他日吴君倘能全録評語,寄惠印布,俾研習玉谿詩者,有所取資,則尤詞林之大幸也。壬午初秋,龍沐勛附識。

(載《同聲月刊》二卷七號)

迎秋館雜綴五則

迎秋館雜綴(一)

義寧陳師曾先生(衡恪),爲散原翁長子。工書畫篆刻,餘力爲詩詞,至爲清迥。其女弟子江采蘋,曾爲手録遺詩,付諸影印,近亦尠見傳本矣。頃見其《慶清朝·詠海棠》詞云:“絶豔宜簪,倩魂易冷,幾回嚲裊東風。春嬌乍倚,曲欄獨映嫣紅。和醉重鳴怨瑟,無人處幽意誰同。斜陽外,斷霞作被,殘粉成叢。  獨憶故山步月,聽杜鵑啼夜,緑碎煙空。朱英數點,飛簾若爲詩工。鏡裏暗藏清淚,怕教零落亂雲中。深深院,濃愁未醒,争似花穠。”此字原鈔不易辨識 亦殊悽豔可喜也。

迎秋館雜綴(二)

《兼善齋録存》記湘潭王湘綺先生(闓運)莫愁湖聯云:“莫輕他北地燕支,看畫舫初來,江南兒女生顔色。儘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無恙,春時桃李又芳菲。”跋云:“同治十年,重新莫愁湖亭。桂薌亭司使邀遊索題。余按樂府詩,莫愁以河中人嫁盧氏,盧亦北方右族也。石城艇子,説者歧異。蓋麗質嘉名,流傳詞賦,如宋子齊姜之比,不宜儕於蘇小真娘也。故爲附引,以誌好事。”

迎秋館雜綴(三)

王伯沆先生(瀣),早歲授讀散原精舍,人品高絶,兼擅詩詞,爲散原先生所激賞,惟不肯輕以問世。前後教授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以迄中央大學,垂三十年。今老矣,病廢,無以贍家。予曾往城南造謁,先生扶病接談,長身玉立,風神散朗,令人俗慮都消。轉念詩人之窮,未能相助,又深愧歎耳。頃從姜君瑞書處,假閲近人某君所著《兼善齋録存》稿本,載有伯沆先生詩數首,亟爲迻録,以示世之知先生者。

《辛酉人日,謁泰州師於吴門。適齋中有並蒂水仙一株,因賦呈,並柬毛實老》云:“樂事今春二老同。雙花欹側照顔紅。清泉白石通幽夢,玉瓚黄流被聖風。蒜髮對摇香界影,瑞雲長護蕊珠宫。休疑邢尹如相避,取證靈山一笑中。”  又《雜詩》四首云:“貞林寒不解,鐘梵動其間。遂共同心者,拈花薄作閒。松沈銜鶴嗽,翠盛澤禽顔。隱隱空香際,諸天似未還。  四大皈寒碧,香林夢亦無。恬行融飯力,危坐禮琴孤。點石花長雨,資煙葉正枯。此中名利判,清浄復何途。  不知禪誦處,清磬鳥巢懸。百藥延春氣,羣峯侍法筵。澹遊如閲夢,空慮直賓煙。日暮松風起,雲霞共謖然。  水浄頓無體,素鮪如游空。頫視見春鳥,時翻藻荇中。”

迎秋館雜綴(四)

徐又錚將軍(樹錚),儒將風流,雅擅詞藻,與林琴南、姚叔節諸先生,爲文字交。遇難後,聞有人爲刊遺集,今猶未見行世也。頃見其《金盞子》詞,“題姚少師爲中山王作山水卷子”云:“風雨龍飛,望薊門煙樹,九邊雄闊。鵝鴨起軍聲,偏天道民心,老僧能説。那知畫裏功名,早客空飄忽,休更問金陵,大功坊畔,柳花如雪。銷歇。弔勛閥,揩倦眼,縱横王氣竭。無人願騎戰馬,難重遇天生病虎俠骨。坐看萬里江山,祗春風鶗鴂。泉寒悄,誰管細雨侵簾,燕子愁絶。”一種兀傲縱横之氣,猶隱現於楮墨間也。

迎秋館雜綴(五)

往歲散原丈爲予題《受硯圖》,有“彊邨侍郎詞,與其性情襟抱相表裏”之語。性情襟抱,迥異恒人,發爲詩詞,自然不同凡響。湘陰左文襄公宗棠,《同治元年,軍次龍邱,九日作》詩云:“萬山秋氣赴重陽。破屋頽垣闢戰場。塵劫難消三户撼,高歌聊發少年狂。五更畫角聲催曉,一夜西風鬢入霜。笑語黄花吾負汝,荒畦數朵爲誰忙。”氣韻沈雄,殊有不可一世之概。又清故兩江總督周玉山馥,《冒雪赴膠,入青島,愴懷時局,慨然有作》云:“朔風吹雪海天寒。滿目滄桑不忍看。列國尚尊周版籍,遺民猶見漢衣冠。是誰持算盤盤錯,相對枯棋着着難。挽日回天寧有力,可憐筋骨已凋殘。”詩未甚工,亦殊悽壯,所謂言之有物也。

(載《同聲月刊》二卷七號)

郘亭日記跋

右《郘亭日記》手稿一卷,分訂二册,自咸豐十一年正月初一日起,至是年五月廿八日止。皮紙朱絲欄,每半葉十二行,每行字數不等。卷首有“獨山莫氏圖書”(朱文)及“郘亭”(白文)二印。卷尾有“郘亭寓公”(白文)及“其名曰友”(朱文)二印。自四月初一以後,恒多空白,亦有忘書干支者。殆由事冗,欲補記未暇也。考是歲胡文忠公(林翼)方駐太湖督師,病勢日劇。以六月庚申,始還武昌。八月壬午,薨于武昌節署。郘亭自望江至太湖,旋赴武昌。所記多足與寧鄉梅英杰所編胡公年譜相印證。文忠公是時以疾痛垂死之身,值戎馬倉皇之際,猶復孜孜治學,汲汲求才。而郘亭亦得以周旋其間,不以世亂而廢其業,大賢之風度,誠足令人仰慕無窮哉。讀文忠《與李次青》書,謂有一二幾希之望,仍不如盡力幹去。譬之大海遭風,已知萬無可救。然苦無島嶼可望,行固不得活,不行亦必不得活也。因迻抄日記,遂及文忠全集,感而附記於此。壬午浴佛節,龍沐勛記。

(載《同聲月刊》二卷九號)

玉谿生詩評附記

張孟劬先生曩撰《玉谿生年譜會箋》,由吴興劉氏刊版行世。辯證博洽,見重詞林。近從錢仲聯兄假得吴君丕績過録孟劬先生手批義山詩集,蠅頭細字,丹黄俱滿。於詩中奥藴,抉出靡遺。尤於紀評,多所駁正,洵爲玉谿生之曠代知己,亦治李詩者之寶筏也。原書用何義門、朱竹垞、紀曉嵐三家評朱鶴齡箋注本,兹爲便於讀者,凡有張氏新評,仍將原詩録出,間亦附以紀批,以便參證。總題曰《玉谿生詩評》,從年譜會箋例也。玉谿詩最稱難讀,元遺山已有“詩家總愛西崑好,苦恨無人作鄭箋”之語。孟劬先生致力於此者,二三十年。予懼其湮没無傳,而思予來者以津逮,遂命舍姪旭光,爲加校録,次第載入本刊,想亦海内文壇之所欲快覩也。壬午仲冬,沐勛附記。

(載《同聲月刊》二卷十一號)

荒雞警夢室雜綴三則

荒雞警夢室雜綴(一)

頃讀高密李石桐懷民《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説》,其論張爲原作主客圖云:“余嘗讀其詩皆不類,所立名號,亦半强攝。即如元白張劉,當時統謂元和體。爲乃獨以元稹屬白居易,而張籍、劉禹錫,更分承之李益、武元衡,誠不知其何所見。以韋應物之冲淡,獨步三唐。宋人論者,惟柳宗元稍可並稱,而乃僅入孟雲卿之室,且與李賀、杜牧比肩,何其不倫耶。其他不可勝舉。至其所標目,適如司空表聖二十四品。但彼特明體之不同,非謂人專一體。且即六者亦不能盡體矣。是蓋出奇以新耳目,未爲定論也”云云。李書以張籍、賈島爲二大宗派,極見卓識。其書刊於乾隆甲午,傳本絶稀,金陵大學有油印本,大足爲研究唐人律詩之助也。

荒雞警夢室雜綴(二)

日本人士,喜爲漢詩者甚多。獨於填詞,不甚措意。予來白下,獲交今關天彭先生(壽麿),屢爲稱道其邦人竹田先生有填詞圖譜之作。比承以所藏田能村竹田全集見贈,則圖譜在焉。其《自序》云:“宋人以爲詞者詩之餘也。詩既爲文章中之一途,又以餘稱之,最戔戔者也哉。況於本邦固爲無用物耶。士人不敢專攻其業,殆束閣焉。然於古人中要之,有前中書親王《憶龜山》之詞。蓋王夙好文學,才藻典麗。罹時不淑,退隱西山,掩關却掃,因製此詞,寄調《憶江南》也。讀之辭致悽惋,世與《菟裘》諸賦并傳。當推以爲我邦開山祖也。有祖無傳,爾後絶響,一千年于兹。憲也稟性碌碌,躬遇泰運之日。進則無任官之能,退亦無耕野之業。拘拘乎雕蟲刻鵠之末,偷生於藝林菁華之際。往日養病竹田書屋,湯藥餘暇,輯諸圖譜,參訂斟酌,綜爲六卷。摘句選聲,娱樂遣日。人或嘲之,因自解曰,憲也稟性碌碌,爲斯戔戔者。原是本分内之事,復奚疑焉。若夫竊論其志,則嗣龜山之音,以代華封之頌。欲明文治之象,弘彙萬類,毫末無遺也。勿謂靡音麗語,以爲閒散逸豫,燕賓誇客之資矣。”於此可略窺其旨趣。竹田自爲詞,有《清麗集》、《秋聲館集》、《竹田布衣詞》各一卷,自署紅豆詞人,令慢皆備,固一大作家也。

荒雞警夢室雜綴(三)

頃從太疏樓獲觀宜興任豁庵先生所藏包慎伯世臣書《白真真女士蕪湖留仙亭題壁詞》。小真書極似《道囚碑》,後有周止庵濟小字題記,亦精勁可喜,爰爲迻録如下。慎伯題署“嘉禾”,下鈐“包十五”小印,知者亦殊鮮也。

題蕪湖留仙亭壁 并序

吴中女士白真真著

嗟嗟阿真,秀育香徑。劫歷笄年,幼嗜弦歌。長通緗帙,州里稱豔。玉帛時營。然而筐實刲羊,字貞皤馬,不逢元禮,未許乘龍。必覩世忠,尚堪撾鼓。求賢良難,斯言信矣。遭家不造,所天早棄。葉落似水,身寄如萍。琵琶過司馬之舟,閨中不乏柳下。絲桐發求凰之操,文君翻作男兒。千里飄零,舉目悽斷。固越禮之是羞,尤同心之未接。有憾同于白蓮,無言殊乎穠李。能發皓齒,甘委朱顔,肝鬲之要,託諸短什云爾。

吴門楊柳不藏雅,看遍靈巖山裏花。却被紛紛游冶子,等閒認得碧油車。 閒情却訪虞山老,唯見七條泉緑澄。尺半鯉魚依淺藻,不知萃尾上誰罾。 金焦仡立如雙户,不鎖長江萬里流。若得踢翻横截住,便應灣作一湖秋。 莫愁湖上三間屋,分與中山置一枰。休怨金釵行十二,更誰早製阿侯綳。 不問蟂磯事有無,西風吹浪没蒲菰。誰憐江上懸帆客,只爲無郎弔小姑。

嘉慶十年乙丑春正月二十日,嘉禾爲保緒書。

此在揚州時所書。是日同人小集湖上,余書晉卿《金陵述懷詩一百均》貽慎伯,慎伯以此爲報,嗣即由揚州入都。道中往往唫諷,感其恉趣,爲絶句十首仿之,不能似也。今年在蘇州,與璇衡爲天平之游,劇飲十日。偶從行笈中爲所見,輒欲得之。近人小真書絶少合作,余所見翰風、古香兩三輩而已。翰風之堅勁廉悍,古香之縈紆委備,俱自成一家。而慎伯尤力求頓挫跌宕。余從慎伯受筆訣,三年于今,間有得手之處,終以未能妥貼爲憾。此紙余所貴重,璇衡實知慎伯書,故肯以爲贈,因并爲作此跋。亦可知作書之難,以予之好慎伯書,且親受口訣,心慕手追,既耑且久,而相去若此也。嘉慶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濟跋于洑溪之聽雨樓,即日將復之蘇州尋慎伯。

(載《同聲月刊》二卷十二號)

雲起軒詞鈔序附語

文芸閣先生詞,以光緒三十三年春二月,由其門下士南陵徐乃昌刊入《懷豳雜俎》,題曰《雲起軒詞鈔》。民國丙子,上海開明書店彙印《清百名家詞》,即據徐本重印。江寧王氏娱生軒,曾出其家藏先生手稿,攝影上石,於是世乃獲見芸閣先生詞之别本。亂後影印手稿本散落市間,徐刊本亦少流布,爰以客居之暇,取兩本細加參校,互有出入。雖並不能據以編年,而手稿勝處爲多。復得溧水王伯沆先生瀣 手批徐刊本,評騭頗精審,足爲讀芸閣先生詞者之一助。遂據以寫定爲《重校集評雲起軒詞》,序次一依手稿本。其同時諸家酬和之作,並爲博采附刊焉。其爲手稿本所無,而見於徐刊或他人撰述者,則别次爲《補遺》一卷。又雜録近人論及雲起軒詞之語,彙爲《文芸閣先生詞話》,以便省覽云。壬午浴佛節後三日,萬載龍沐勛謹識。

(載《同聲月刊》二卷十二號)

竟無小品附記

《竟無小品》一卷,宜黄歐陽先生手稿。予於金陵兵燹後獲之,珍護有年矣。今年二月二十三日,先生示寂江津。予擬爲詩文以寫哀,皆不就,蓋由其所學之精微博大,與夫奮迅勇猛之精神,未易形容於萬一也。伏中稍暇,因將此册分類排比,手録一通。友人陳柱尊先生,亦得其雜稿三册。其間書札,足爲他日研治近代佛教流通史之資料。爰并篋中舊存各稿,依類編入,别加按語,仍題曰《竟無小品》,以廣其傳云。予之獲識先生,約在民國二十年前後。每自滬入京,輒往内學院請益。當予南游嶺表,先生特備素筵相餞,并成七律二章贈行。(因置滬寓,不及編入此册。)臨别以國士相稱,所以期許之者特厚。予既鎩羽北還,先生亦經亂入蜀。四年前猶復時通問訊。迨予重來白下,則舊時講學之地,已化瓦礫之場。回首前游,萬端感愴。先生之絶業,自有傳人爲之發揚光大。嘗一滴而知大海味,則此《小品》倘亦爲海内學者所共關心歟?癸未盛夏,萬載後學龍沐勛謹識。

(載《同聲月刊》三卷五號)

張孟劬株昭集跋

右詩小樂府十三首,七絶二十九首,五律二十四首,七律二十八首,排律二首,都凡九十六首。中惟《無題》十五首,是感逝之作,其餘則大都豔情。或有所寓託之篇,今亦不復區别,分體編之。遯堪居士詩,初宗虞山二馮,繼學西崑。以專於詞,遂不復作。晚遘世屯,流離瑣尾,嘗自謂髣髴韓冬郎居南安時,始寫定此少作一卷。所謂古之傷心人别有懷抱,異時當有好之者。爰爲揭載本刊,以代雕版。廣平梅花之賦,忠簡黎渦之詩,讀者但賞其幽憶怨斷,可以澡雪性靈,不必與《疑雨》諸集,等量而交譏也。癸未夏日,沐勛附記。

(載《同聲月刊》三卷五號)

北遊瑣記二則

北遊瑣記(一)

予舉辦《同聲月刊》,相助最力者,一爲新建夏吷庵丈,一爲德清俞階青先生。階翁爲《同聲》撰文,蓋由江陰夏閏庵丈之介,予故未曾一瞻丰采也。今夏北游,始獲謁翁於老君堂寓宅。所居殊僻左,疎疎庭院,棐几筠簾,蕭然有出塵之致。翁豐額廣顙,年七十有八。雖稍重聽,而娓娓清談,令人生温然如春之感。曾留共飯,有炖肉絶佳,蓋猶是春在堂中遺製,外間無此烹調法也。翁勤於撰述,所評選歷代詩詞,積稿盈尺,輒取以相示。有女弟子蔣慧,擅丹青,翁笑謂有出藍之譽云。哲嗣平伯先生,予亦因周知堂先生之介,獲與相識。豐額廣顙,一似乃翁,望而知爲曲園老人苗裔。其沈默寡言,别具一種風度。予私告知翁,北游所識當代賢豪,當以平伯狀貌爲特異云。

北遊瑣記(二)

俞階青先生所撰《樂静詞》,爲哲嗣平伯先生寫刊本,鐫刻絶精。既檢一册相貽,復出手寫續稿,屬爲題句。予攜之行篋,把玩不已。原有夏閏枝丈題二絶句云:“鼓鼙聲裏賦閑居。白紵紅牙樂有餘。移贈試拈山谷語,身閒心苦一舂鉏。 課畫青衣有異才。秋窗幽思筆端開。鄭家詩婢徒牙慧,那識烟雲供養來。”卷首有蔣慧女士畫《樂静居填詞圖》,故末語及之,亦詞林一佳話也。

(載《同聲月刊》三卷七號)

芸閣先生書牘跋

右文道希先生遺札若干通,皆致于晦若先生者。承葉遐庵先生録以見寄。爰分二卷,揭載本刊。書中所稱順德學士即李文田,樂初即長善,伯愚、及穎皆即志鋭,仲魯、及陶皆即志鈞,張延秋即張鼎華,巽之即張孝謙,蘭臺即葉衍蘭,藹卿爲張樹聲之子。書中備見二公交誼,而關心世變,尤足使人興起。文字亦别具風格,非特足供留心晚清史料者之參稽而已。原鈔略有訛誤,無從校改,姑仍其舊,而附紀數語於此。癸未季秋,萬載後學龍沐勛謹識於金陵寓舍。

(載《同聲月刊》三卷七號)

忍寒零拾

友人徐澐秋先生,頃以鄭叔問先生致其西席書數通,自吴門見寄。其一云:“蔾舫仁兄先生侍史,昨竟日未辱惠臨,懸盼已極。想因雨阻。敝處僅一輿夫,未能敬迓,此心闕然。小兒正在求其放心之際,近作稍有可觀者。詳考察之,皆非己出。昨《論後生可畏》一篇,終日伏案弄筆,直無一句通順,不知其所學何事。實深灼焦。或此等虚題未易著手。此後仍乞以論人論事命題,俾免枯窘。並切求及時嚴課,令其多讀古文,熟誦四子書及史略諸要件。即函丈爲之改本,亦須飭其講習,明白於心。所用典語,必使之字字得其解,庶無囫圇吞没之弊。昔人所謂讀書不放一字過也。小兒既不善學,又不善問,以中人之資,懵然泛騖,何異求馬於唐肄也。曩之塾師,往往見好於學徒,不肯令其多改,一味潤色。或改本典故,皆非所素知。深文大意,轉致迷誤。無所取材,甚非語上語下之道。近屢諭小兒,日課原稿,務留置備覽。而始終忘卻,不知所謂。敢乞諄誨,令將課草全留,不得棄置。鄙人得有所考察,以覘進退。是所至禱,匆匆倚裝。敬頌道安。小弟焯白疏。十八日。”於此見老輩課子之嚴。叔問詞人,雖名士習氣甚重,而對此事卻不肯放鬆。讀此書,令人有淵明責子詩之感也。

(載《同聲月刊》三卷八號)

淮海集箋長編跋

疚齋先生,耆年篤學,撰述不倦。嘗謂兩宋江蘇人,詩以陳后山爲巨擘,詞以秦少游爲巨擘。故於撰成《後山詩箋》,付商務印書館刊行之後,復欲爲《淮海詞箋》,未果。頃承以《長編》見示,喜其採摭之富,有裨於研習秦詞者之參稽也。亟爲載入本刊,以見老輩致力學術之勤,與淮海之流風遺韻,歷時既久,猶彰彰在人耳目云。癸未季冬,龍沐勛謹識。

偶讀南海鄺露所著《赤雅》,其“烏蠻國”條云:“又十里爲海棠橋,有秦少游筆蹟。”因并録於此。沐勛再識。

(載《同聲月刊》三卷九號)

蓴鄉詩鈔跋

右《蓴鄉詩鈔》一卷,錢唐張沚蓴先生所著,余從其嗣君孟劬處録副者也。先生有《吴漚煙語詞》一卷,已刊行。其事蹟詳《兩浙詞人小傳》。詩格在漁洋、竹垞之間,而不墮嘉道以來性靈惡派。久官畿輔,晚年挂冠僑吴中,與王半塘、鄭叔問、朱古微諸先生以詞相唱和。生平於詩不自留稿,故身後所存者僅此。自項中原板蕩,故家遺籍,半委灰燼,及今不爲搜孴,恐將有玄陸俱沉之歎。爰爲商諸孟劬,先登本誌,以廣其傳。聞先生尚有駢體文數十篇,容異日訪得,再行次第刊布云。甲申秋日,萬載龍沐勛附識。

(載《同聲月刊》四卷一號)

張孟劬歷史五講跋

孟劬先生此文,乃去夏講稿,由及門張君記録者也。適中法研究所主者見之,擬登載所創辦之《漢學雜誌》。排印甫畢,乃因手民關係,遲延半年,至今未能出版。今春沐勛北游,訪先生於大覺胡同寓齋,得見最後改本,語意較前稿更爲完善。竊以爲先生此文,乃天下之公言,非一家之私言也。其是其非,自當予天下人以共見。輒援章實齋《言公》之例,先行轉載本刊。異日《漢學雜誌》出版,前後兩稿,不妨並行於世。立言不爲一詩,識者諒之。甲申重九前十日,龍沐勛識。

(載《同聲月刊》四卷二號)

雙照樓詩詞未刊稿跋

汪先生《雙照樓詩詞稿》,前有曾仲鳴氏仿宋聚珍本,斷手於十九年六月,題曰《小休集》。其後續有所作,改題《掃葉集》,久未續刊。自予創辦《同聲月刊》,因從先生乞得未刊各稿,分期刊布。已而日本人黑田君,及上海中華日報社,並有排印本,《小休》、《掃葉》兩集俱備。澤存書庫主人陳人鶴君,復從先生乞取删定本,壽諸梨棗,藉爲先生六十祝嘏之資,仍題曰《雙照樓詩詞稿》。予曾與校訂之役,世行諸本,蓋以此爲最善云。後此有作,時時手寫寄予,予爲載入《月刊》,然亦偶有未備。自先生下世,曹少巖、屈沛霖兩君,爲理董遺稿。予從假得録副,以校澤存本,亦續有增改。因特補録,并爲校記如上。容更商諸人鶴,爲謀續刊。其已載《同聲·今詩苑》諸篇,亦仍重録,以免後先失次。嗚呼!先生往矣。每念數載以還,深宵昧旦,吟興偶發,輒飛箋相示,賞音契合,既感先生年來用心之苦,未嘗不躍然以喜,悄焉以悲也。青簡尚新,而其人已亡,孤燈恍然,如見顔色。而國家興亡之痛,從容文酒之歡,夢影前塵,直同天上矣。乙酉季春,龍沐勛謹記。

(載《同聲月刊》四卷三號)

海日樓遺札跋

右沈乙庵先生寄謝復園遺札一卷,松生從兄從謝君哲嗣伯衡迻録,擬輯入《海日碎金》者。適上虞羅奉高君,亦從旅順傳寫一本見寄。參校小有出入,因彙存之。復園名鳳孫,字石卿,湖北漢川人。曾列乙庵先生門下,誠樸爲先生所喜。故書中奬誘之意特多云。乙酉春,龍沐勛謹識。

(載《同聲月刊》四卷三號)

海日樓日記跋

右日記殘稿二葉,書於《讀藏經筆記》之前,爲先生官京朝時作,當屬光緒季年也。當日京朝士大夫,飲宴無虚日,亦足見一時風氣,與夫聯誼之雅,物值之廉。以今日視之,真有此曲祇應天上之感矣。録畢悵然。乙酉初夏,龍沐勛附識於金陵寓宅。

(載《同聲月刊》四卷三號)

海日樓詩注序跋

按孟劬先生此序,初稿已載《學海月刊》。予於客臘北遊,先生手出定稿見示,頗復自負,又悽然謂精力已盡,殆不復能從事於載筆矣。執别依依,以身後遺文爲託。孰料余南歸未旬日,遽傳先生於人日下世,儒林文苑,遂閟靈光,傷已。先生在時,於本刊贊助最力,屬望最殷,屢勸不可中斷。今幸復刊,而先生已不及見。爰將先生絶筆,重載於此,亦聊表哀慟之私云爾。乙酉春盡日,龍沐勛謹識。

(載《同聲月刊》四卷三號)

忍寒漫録四十二則

忍寒漫録(一)

往年予居滬上,舉辦《詞學季刊》,頗主蘇辛,謬欲以壯音轉移風氣。老友大厂居士,方持嚴律之説,於四聲陰陽虚實,一一篤守,以爲必如此,乃得與填詞之“填”字,名實相符也。是時胡展堂先生,方臥病香港,與予及大厂以詩歌相酬答,藉遣煩憂。胡先生以予二人交誼極深,而論詞相左,終乃以調人自處,爲詩兩解之。今胡先生下世數年,而大厂窮愁客寄,音書阻絶,歲寒濡呴,悵憶前游,不禁感喟交集矣。偶檢《不匱室詩鈔》,轉録有關於詞學之作如次:

《讀榆生教授論學詞文,九疊至韻寄之》云:“藝事非苟然,矩矱有必至。治詞嚴四聲,如詩争半字。抑亦傷心人,甘自縳才思。式穀念後生,時復祝我類。奄奄二百年,蘇辛幾擯棄。詞派闢西江,感深興廢事。照天騰淵才,奔走呼號意。樂苑耿傳鐙,豈奪常州幟。邁往足救亡,斯言可終味。”

忍寒漫録(二)

《不匱室詩鈔》,又有《十疊至韻,續寄榆生教授》云:“我不能倚聲,感興亦嘗至。去家三萬里,懷人一百字。歸示嶺南客,謂有東坡思。内慙竭吭吻,敢望齊品類。冒易三折肱,嬲索使勿棄。漸於此道嫻,當識甘苦事。君爲多士言,慷慨非常意。依然託體尊,不廢異軍幟。高調取自娱,何如有同味?”

又《榆生以答大厂作見示,二十八疊至韻,率呈兩君》云:“大辯在無言,有言皆篤至。同住海之涯,煑石復煑字。一心儀廣樂,萬態約微思。但患遠於人,不患出其類。居士固嘗云,泛愛無所棄。賢哉朱彊翁,何止藏山事。託體有必尊,救時亦深意。我如聾者歌,敢樹調人幟。冷暖祇自知,一滴大海味。”

時予與展堂先生,尚未謀面,而聲氣之相投如此。救時私願,何日稍酬?區區文字之微,亦聊盡我心而已!

忍寒漫録(三)

張孟劬先生於研經紬史之暇,餘力爲詩詞,别具風標,婉麗獨絶。十數年來,每有所作,輒以見寄。予既爲寫定《遯盦樂府》,頃正付刊。又擬編次所爲詩,别繕清本,藏諸篋笥。偶於舊肆,得民國初年蔣箸超君所輯之《民權素》雜誌,有先生所爲七律三首,詞十數首,皆未經見之作,想先生亦不復省憶及之矣。特爲轉録三詩如下:

《春感》:“眼昏四海仍兵氣,心似孤雲爲底忙?越客高吟動寥泬,吴天遠色亟青蒼。看花已恨春無主,止酒寧聞醉有鄉。如此滄江堅一臥,何須季主卜行藏。”

《歲闌口占二首》云:“一爐團坐各搘頤,天遣勞人慰所思。豈有蛾眉畏謡諑,絶憐鶴骨太清奇。腸澆苦茗愁堪滌,夢憶寒梅俗可醫。手拓軒窗聊一笑,殘年飽飯欲何爲。”“十日曾無一事成,愁聽臘鼓鬧年聲。宦情似繭重重縛,客味如醪細細傾。欲把大醇還宇宙,敢忘小忍就功名。諸公莫訝狂奴態,坐擁殘書亂一檠。”

忍寒漫録(四)

亂後偶於金陵小肆,以法幣三圓,買得休寧程孟陽(嘉燧)摹王叔明山水小幅,愛其氣韻渾厚,因亟求孟陽《松圓居士集》,以一讀爲快。託人訪諸燕市滬濱,久無消息。最後始由友人曹靖陶君,爲覓得鄧氏風雨樓重印本《松圓浪淘集》十八卷,《偈庵集》二卷。予最愛其題畫絶句,歎爲淒涼怨慕,得未曾有。漫録數首如下:

《題畫(題帕二絶)》云:“清溪百疊遠含風,樵路漁源望欲通。一段鄉愁何處著,傷春無味夕陽中。”“客路無媒類轉蓬,人間薄命是丹楓。胭脂縱似桃花色,難挽春光二月紅。”(自注:比玉畫“霜葉紅于二月花”,索詩與伎。)

《憶金陵雜題畫扇》云:“最憶西風長板橋,笛床禪閣雨瀟瀟。只今畫裏猶知處,一抹寒烟似六朝。”

《許儆韋白下寄丙午所畫〈秦淮秋雨〉索題》云:“六年光景未題詩,畫得如塵似夢時。斷雨濕雲休細看,看來容易鬢成絲。”

忍寒漫録(五)

往年讀上元宗原翰《水雲樓詞續跋》,有“婉君亦以死殉鹿潭;瀕死,向陳百生再拜乞佳傳”之語,因徧求陳傳不可得。頃偶於冷攤見陳百生《遺集》四卷,亟購歸讀之。泰興朱銘盤爲撰序及墓表,略稱:“廬江吴武壯公,嘉君之文,以賻賵之貲,命予爲刊布之。君家在東臺,去吾縣幾二百里,家又無張户之子,久不相通問,獨其詩日陳於予前,時時得諷誦之。”此《遺集》四卷,爲著易堂仿聚珍版印,僅有其詩,所爲婉君傳,殆不可復見矣。百生名寶,東臺人,同治辛未進士,授翰林院檢討,以光緒四年八月十七日,卒於京師館舍,年四十有二。予以鹿潭故,求百生文不得,乃得讀其詩,亦在沈埋幽翳中,然則百生翻藉鹿潭以傳矣。集中有《哭蔣鹿潭》詩四首,亟爲録出,以供讀蔣詞者之參稽焉。

《哭蔣鹿潭》:“拾橡逢狙怒,乘軒爲鶴謀。一身成長物,無處著扁舟。湖海幾人識,水雲餘此樓。冷楓江上淚,多事又千秋。”“瀰迤津亭暮,箜篌最可哀。青山吴市鍤,白酒耒陽杯。斷送嗟何計,牢愁政爲才。衆人方笑汝,魂在莫歸來。”“切切琵琶語,勞勞燕子家。三生空夢裏,半照忽天涯。螺黛貧先減,鸘裘冷更賒。小紅原未嫁,何處馬塍花。”“江寒雨雪多,獨夜鬢須皤。别路疑吴楚,悲心雜嘯歌。宦餘差結客,情至倦驅魔。何日要離冢,呼君出女蘿。”

忍寒漫録(六)

頃於吴下,得桐西漫士編《聽雨閒談》稿本,有記日本詩人竹添漸卿一則,所舉諸詩,並饒情韻。不知其人仍健在否?思求其全集讀之。特將《閒談》所紀,轉録如次:

日本詩人竹添漸卿,工詩古文詞。光緒丙子,挾貲游隴蜀,著有《棧雲峽雨日記》。年近三旬左右,好學不倦,洵東國之傑出也。《泊鄧家沱》詩云:“久爲巴蜀客,又向楚天過。村古蛟聲集,江開日色多。淫祠仍故俗,夜舫自蠻歌。搔盡星星鬢,羈愁奈汝何。”《潯陽》云:“淪落天涯白髮生,荻花楓葉又秋聲。琵琶聽徧江南北,纔到潯陽便有情。”《白家店雨夜》云:“石氣蒸作雲,吹送千峯雨。客子倦不歡,冷火掩蓬户。夜黑林有風,惡夢忽逢虎。”斷句如“一澗白雲人影淡,千林緑雨客衣涼”,“衣帶棧雲疑有雨,日蒸峽樹欲生烟”,“輕燕受風忙似客,垂楊委地懶於春”,皆清雋可誦。

忍寒漫録(七)

武進沈生,以其先德子佩(昌宇)先生所著《泥雪堂詩詞鈔》見贈。其詞有《惋秋》、《草間》、《過江》、《錦瑟》、《轉蓬》等五集,各自爲卷,共得一百十三首。仁和譚復堂(獻)先生,曾選入《篋中詞續》,又爲點定全集,附以短跋云:“子佩已矣!才高失職,侘傺不平,身世之故,託於倚聲,皆商音也。”清代常州詞派,自茗柯出而大啓門庭,作者輩出。子佩先生承其鄉先哲之餘緒,又值咸豐兵事,故多激昂慷慨之音。所謂“流别甚正,家數頗大”者也。爰録二首如下:

《醉太平·紫琅晚眺》云:“平沙遠洲,斜陽小樓。微茫一葉輕舟,到長江盡頭。  鄉關早秋,江山暮愁。繁華轉瞬都休,只寒潮自流。”

《水調歌頭·自題燈昏酒醒圖四首》之一云:“却坐黯無語,殘照閃虚幃。美人遺我長劍,云可斷相思。我試低頭拂拭,淬水蓮花灩灩,手滑不能持。恐作不平嘯,誤我少年時。  遊仙夢,迷弱水,路逶迤。千秋萬歲魂魄,相見杳無期。纔聽杜鵑啼血,又見慈烏頭白,宛轉唤歸棲。君看酒襟上,都化淚痕滋。”

忍寒漫録(八)

温飛卿以“金荃”、“握蘭”,名其詞集,取其香而弱也。在歌詞盛行之世,金尊檀板,取便珠喉,抽祕騁妍,固宜香弱。然思不越乎閨房之内,語不離乎兒女之情,陳陳相因,亦復令人生厭。況詞樂久亡之後,詞已變爲長短不葺之新詩體,不有沈雄邁往之氣,瑰偉奇麗之辭,亦何足以開拓萬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傑乎?元遺山稱東坡詞有因病以爲妍者,豈與夫縛於聲律,窘若囚拘者,所可同年而語也?

頃讀趙氏惜陰堂新刊《道援堂詞》,明遺民番禺屈翁山先生(大均)撰。中多邊塞之作,闢前賢未有之境。蓋先生自明亡後,嘗歷游秦隴,觀山河之勝,慨然有興復之志,與顧亭林氏如出一轍,故其磊落悲涼之概,一發於詩詞,迥異凡響也。兹特迻録數首,與同好共賞之。

《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雲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淒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鑪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并州門户。且莫弔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忍寒漫録(九)

屈翁山《道援堂詞》,又有《意難忘·自宣府將出塞作》云:“山轉雲中。問花園上下,蕭后遺宫。鴛鴦雙濼在,木葉四樓空。洋河雪,紇干風,愁不度居庸。恨一春戰雲慘淡,直接遼東。  揮鞭且莫悤悤。愛笳吹兜勒,邊女唇紅。駝鞍眠正穩,馬乳飲還濃。休出口,奮雕弓,更奪取胡驄。料數奇,徒然猿臂,白首難封。”

《滿江紅·陰山道中》云:“只赤陰山,黄水外,龍堆相接。最愁見,邊雲羣起,牛羊無别。白草已將青草變,平城並與長城没。倩蘆笳吹出漢宫春,梅休折。  天斷處,沙如雪。天連處,沙如月。總茫茫冰凍,未秋寒徹。柳未成條風已斷,鶯將作語春頻歇。勸行人莫殢紫游繮,教華髮。”

《八聲甘州·榆林鎮弔諸忠烈》云:“大黄河萬里卷沙來,沙高與城平。教紅城明月,白城積雪,兩不分明。恨絶當年搜套,大舉事無成。長挹秦時塞,付與笳聲。  最好榆林雄鎮,似駱駝横臥,人馬皆驚。更家家飛將,生長有威名。爲黄巾、全膏原野,與玉顔、三萬血花腥。忠魂在,願君爲厲,莫逐流螢。”(自注:榆林鎮,流寇號爲駱駝城,馬見而畏。)

右録各詞,皆噴薄而出,讀之使人神王。

忍寒漫録(十)

永福黄任,字莘田。予弱冠任教廈門,嘗從閩縣陳石遺先生(衍)問詩學。先生於清人絶句,最喜稱道樊榭“萬頃吴波摇積翠,春寒來似越兵來”,及莘田所作《春日雜思》:“百折紅闌不見人,小池風皺緑鱗鱗。夕陽大是無情物,又送牆東一日春。”“橘花和露落青苔,鏡檻無風暗自開。涼月不知人已散,殷勤猶下畫簾來。”屢於廣坐誦之,謂堪師法也。迄今二十年,始獲讀莘田《秋江集》。集爲乾隆刊本,有許廷鑅、陳兆崙、桑調元三序。陳序稱“莘田以康熙壬午舉於鄉,屢擯禮部。中間流寓姑蘇,頗事聲色,不自顧藉,大病而歸。踰年宰粤東四會,兼攝高要。高要故領端溪三洞,而莘田有硯癖,喜過其望。又長於吏幹,爲上官所器。高要本劇邑,迎刃以解,四會恢恢耳。風葉雅措,聲聞日隆,遂有忌之者讒於當軸,以嬾嫚不親政罷去。莘田既廢,而嗜硯益篤。家居構精舍,榜曰‘十研軒’,招三數密友,歌嘯其中。然終以負冤謗未究施設爲恨,故多託於美人香草,繚戾抑塞之音。抑或禪榻茶煙,撫今懺昔,往復折挫,情辭哀到而韻彌長”云云。全書六卷,古體少而近體多,尤以絶句爲最擅勝場。低徊掩抑,一唱三歎,如《楊花》云:“行人莫折柳青青,看取楊花可暫停。到底不知離别苦,將身還去作浮萍。”又《三月十六夜作》云:“傳語吴棉半臂添,楝花風到晚來尖。如何香霧濛濛溼,愛忍春寒不下簾”,皆悽婉可誦。

忍寒漫録(十一)

南海潘若海先生(之博),雅善倚聲,夙爲彊邨先生所推許。梁令嫻女士,曾採其詞十餘闋入《藝蘅館詞選》。彊翁復爲删定遺稿,與順德麥孺博先生(孟華)所作合刊爲《粤兩生集》。二氏詞並多激昂慷慨之音,信不愧爲抑塞磊落之奇才也。頃承張孟劬先生檢寄潘氏遺詞二闋,特爲迻録於此。惜案頭無《粤兩生集》,不省曾否收入集中耳。

《西河·壬子八月遊頤和園作》:“深静地,宸遊當日曾記。逶迤御宿比昆明,翠華慣蒞。瑶池王母望依稀,仙山樓閣飛峙。  閬風夢,易吹墜。斜陽暗换人世。波漂菰米黑沈雲,半池賸水。牙檣錦纜幾飄零,白鷗時自驚起。  偶來眺賞不自意。怯高寒危闌愁倚。漠漠黍禾無際。感興亡漫洒西風殘淚。如見銅駝荆棘(作平)裏。”

《霜葉飛·宿開平鎮署和清真韻》:“接天衰草。荒山戍、夕烽光照林表。戰雲羣馬猛嘶風,動四城悽悄。漸獵獵旌旗蕩曉。譙樓低挂寒星小。便縱不聞雞,也起舞須臾,尚喜燭影留照。  因笑皂帽青衫,江南倦客,此間何事來到。白頭幕府厭趨迎,感杜陵懷抱。況戰伐乾坤未了。邊笳猶作淒涼調。看夜徂干戈裏,萬事低迷,恨添多少。”

忍寒漫録(十二)

客居無俚,稍稍留心於清人詞集。所得約近百種,大抵皆中葉以後小名家也。偶感於彊邨先生“枉抛心力作詞人”之句,已覺悔遲。而又惜此劫灰鼠蠹之餘,並爲作者畢生心血所寄,相憐同病,奚忍令其湮没無傳。而或者索值稍高,未能悉得,則姑從坊間假閲,略記其卷帙内容,而舉原本還之。他日將彙編爲《清詞經眼録》,俾喜談近代詞學者有所採焉。

《淮海秋笳集》一卷,咸豐庚申冬遲雲山館刊本。前有甘泉李肇增序。凡選録十二家:儀徵張安保石樵《晚翠軒詞》七首,甘泉范凌 膏庵《冷灰詞》二首,儀徵吴熙載讓之《匏瓜室詞》五首,儀徵汪鋆硯山《梅邊吹笛詞》二十首,甘泉李肇增冰署《冰持庵詞》一首,甘泉王菼小汀《受辛詞》二十首,儀徵張丙炎午橋《冰甌館詞》四首,樂平黄涇祥琴川《荳蒄詞》五首,江都郭夔堯卿《印山堂詞》六首,江都馬汝楫濟川《雲笙詞》十首,甘泉黄錫禧子鴻《棲雲山館詞》二十二首,蓋平姚正鏞仲海《江上維舟詞》二十二首。又附刻通州白桐生《書亭詞》二首,類皆朋游唱酬之作,亦足覘彼時淮海詞風云。

《琴隱樓詞集》四卷,别題《畫梅樓倚聲》,武進湯貽 雨生撰,光緒初曹愷堂重刻《琴隱園詩集》附刊本。貽 風流文采,大節凜然,事詳清史本傳,及《國朝常州詞録》。與同邑董士錫善,嘗共論詞,亦常州詞人中之健者。其集初經曹氏授梓,旋成煨燼,今傳世者率爲重刊本也。

忍寒漫録(十三)

《聚紅榭雅集詞》二卷,咸豐丙辰閩刊本。前有黄宗彝序,及謝章鋌小引。悉爲社課之作,限題不限調。卷一題爲“海棠”、“春雨”、“春月作弔柳會”、“春夜聞笛”、“葬花”、“春柳”、“范蠡泛西施”、“春夢”、“垓下”、“春燕”、“紅豆”、“殘棋”、“鐵佛”。卷二題爲“柳青女史圖”、“櫛髮”、“過小西湖”、“蠹魚”、“登烏石山”、“《琵琶記》題後”、“秃筆”、“鸚鵡洲弔禰正平”、“瓶花”、“團扇”、“書燈”、“驅蚊”、“荷露”、“曇花”、“射虎”、“詞債”、“燈花”、“七夕”、“秋蘭”、“秋雨”。作者有錢塘高思齊文樵,長樂謝章鋌枚如,侯官宋謙已舟,劉三才壽之,閩縣劉勷贊軒等五人。除章鋌負盛名,有《賭碁山莊詞話》等行世外,餘皆不甚爲世所知者也。黄序略稱:“純鼻之音,惟吾閩尚存,乃千古一綫元音之僅存於偏隅者。漳泉人度曲,純行鼻音,則尤得音韻之元矣,夫豈崐山弋陽所可及哉,豈可以南蠻鴂舌外之哉。且江韻中字,古多與東冬同用。其偏旁从工,空舂童農丰 悤從宗龍等字,皆東冬部。設文以之取聲,閩音得之。四方人讀江如姜,遂合爲江陽韻,乃俗音,非古音也。先仙韻中字,如天田等字,半入真部。尤侯幽韻中字,如劉流留樓投頭矛浮猴等字,半入肴部。此皆閩音之有合於古者也。兒字古近日平聲,吾閩獨存,四方將笑爲里語者矣。大字古近代字音,吾閩獨存,四方將誚爲土諺者矣。至重脣音之轉爲輕脣,舌頭音之轉爲穿齒,吾閩依然三代之前之本音也。”此可爲研究古音及方音之參考,特節存之。

忍寒漫録(十四)

《香草詞》一卷,南通周曾錦晉琦撰,民國十年排印周晉琦遺著本。晉琦少孤,既以優行試京兆不第,愈恣意詩詞,與里中諸子結大鏞詩社,以酬唱爲樂。又工弈,精篆刻,卒年三十八。詞雖頗傷率易,未足名家,而天趣盎然,亦才人之筆也。《如夢令·送綬伯回揚》云:“試問玉堂金馬。何似竹籬茅舍。送子上雕鞍,我亦布帆將挂。歸也歸也。相見水邊林下。”《七娘子》云:“扁舟蕩入西湖裏。隻身來訪孤山寺。不見梅花,杳無仙鶴,孤山此際真孤矣。忽然雨作東風起。冥濛一片天連水。處士墳邊,小青墓下,悤悤展罷無留意。”可見其詞格之一斑。曾錦又有《臥廬詞話》一卷,其論魏伯子(際瑞)詞云:“伯子本不以詞名家,其詞不衫不履,然頗有俊快之筆。《蝶戀花》云:‘妾本城南楊淑女。小字留姑,自小南門住。門對桃花三四樹,春風日日花叢駐。那日門前曾一遇。郎自多情,特地回頭覷。妾本無情仍未許,等閒花裏窺郎去。’又‘獨立蒼苔東望久。明月黄昏,恰上西園柳。幾陣宫鴉歸去後,碧天雲樹空搔首。漫説破愁須是酒。影落深杯,越看成清瘦。淚迸銀盤如散豆,翠微峯上人知否。’又‘年少風流人第六。小扇新詞,字字蠅頭緑。扇手一時同似玉,玉人何必何平叔。我欲爲君歌一曲。我唱君酬,歌斷心相續。但願無情無眷屬,無愁無恨無孤獨。’”曾錦謂小時誦之,至今不忘,亦足徵其蘄嚮之所在矣。

忍寒漫録(十五)

予前草《論常州詞派》一文,於常州作者之得失利病,妄有論列。旋讀《復堂類稿》,喜其先獲我心,特爲摘録日記二條,以補拙稿之未備。其一則云:“閲王氏《詞綜》四十八卷,二集八卷。王侍郎(昶)去取之旨,本之朱錫鬯,而鮮妍修飾,徒拾南渡之瀋,以石帚、玉田爲極軌。不獨珠玉、六一、淮海、清真皆成絶響,即中仙、夢窗深處,全未窺見。予欲撰《篋中詞》,以衍張茗柯、周介存之學。今始事王選,所掇者百一而已。”又一則云:“閲黄燮清韻珊《詞綜續編》。填詞至嘉慶,俳諧之病已浄,即蔓衍闡緩貌似南宋之習,明者亦漸知其非。常州派興,雖不無皮傅,而比興漸盛。故以浙派洗明代淫曼之陋,而流爲江湖。以常派挽朱厲吴郭(頻伽流寓)佻染餖飣之失,而流爲學究。近時頗有人講南唐北宋,清真、夢窗、中仙之緒既昌,玉田、石帚,漸爲已陳之芻狗。周介存有‘從有寄託入,以無寄託出’之論,然後體益尊,學益大。近世經師惠定宇、江艮庭、段懋堂、焦里堂、宋于庭、張皋文、龔定庵多工小詞,其理可悟。”吾前以復堂所輯《篋中詞》,實受常州影響,觀此足證吾言之尚非大謬矣。

忍寒漫録(十六)

英夷盤據香港,瞬及百年。自鴉片戰争,此彈丸荒島,經我國割讓,遂爲英夷侵略遠東之根據地。傾全國之膏髓,填他人之慾壑。彼所謂高等華人,竄伏其間,受其穿鼻,死而無悔者,真不解是何心肝也。今者形勢轉移,回思舊事,猶有餘痛。偶閲閩縣郭蟄雲先生《清詞玉屑》,有關於鴉片戰役之詞料,因亟録出,以供留心世運者之考覽云。《清詞玉屑》卷四:“海氛肇自焚煙一舉。林文忠以江督奉使涖粤督其事,與粤督鄧嶰筠有笙磬之契。嶰筠賦《高陽臺》云:‘鴉度冥冥,花飛片片,春城何處輕煙。膏膩銅盤,枉猜繡榻閒眠。九微夜爇星星火,誤瑶窗多少華年。更那堪一道銀潢,長貸天錢。  星楂恰到牽牛渚,歎十三樓上,暝色淒然。望斷紅牆,青鸞消息誰邊。珊瑚網結千絲密,乍收來萬斛珠圓。指滄波細雨歸帆,明月空舷’,即述搜檢鴉片事。文忠和云:‘玉粟收餘,金絲種後,蕃航别有蠻煙。雙管横陳,何人對擁無眠。不知呼吸成何味,愛挑燈夜永如年。最堪憐,是一丸泥,損萬緡錢。  春雷歘破零丁峽,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然。沙角臺高,亂帆收向天邊。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更應傳,絶島重洋,取次回舷。’二詞俱盛傳於世。又因防海,於中秋夕同登沙角礮臺絶頂晾樓,月輪湧上,海天一色,以《月華清》詞相唱和,嶰筠詞有云:‘卻料通明殿裏,怕下界雲迷,蜃樓成市。訴與瑶閶,今夕月華烟細。’文忠詞亦云:‘向烟樓撞破何時,怪鐙影照他無睡。’固不離本恉。相傳文忠募善泅者,鑿破敵艦,敵頗憚之。因有詔留文忠督粤,而移嶰筠督兩江。嶰筠上元人,建節鄉里,尤推異數。於道光庚子元旦受代,賦《换巢鸞鳳》云:‘梅嶺煙宵。正南枝意懶,北蕊香饒。甚因催燕睇,底事趁鴻遥。頭番消息恰春朝。蓼汀杏梁,青雲换巢。離亭柳,漫綰綫繫人蘭櫂。  思悄。波渺渺。簫鼓月明,何處長安道。洗手諳姑,畫眉詢壻,三日情懷應惱。新婦無端置車帷,故山還許尋芳草。珠瀛清,者襟期兩地都曉。’文忠亦和之,迨抵金陵,寄文忠《酷相思》句云:‘眼下病,心頭事。怕愁重和春擔不起。儂去也心應碎。君住也心應碎’,尤見藎臣肫抱。二公忠誠體國,而其詞皆雍容閑雅,世以韓范擬之。”

忍寒漫録(十七)

《清詞玉屑》卷四,又紀林、鄧二公在戍所以詞相唱和云:“朝廷用時相穆鶴舫議,以琦相督粤主和,而二公俱譴戍。嶰筠有伊江新月《百字令》詞,頗傷遲暮云:‘戍樓西眺,乍纖纖光逗,邊庭新月。曾是烏孫盤馬地,笳管而今吹裂。草尚藏鉤,冰將碎玉,冷照弓刀雪。如環纔好,那禁窺户如玦。  搔首欲問孀娥,還應知我,白了盈簪髮。縱不傷春春也瘦,休負枚生七發。雲擁參旗,風催疊鼓,夜向南山獵。歸來欹枕,夢回天上宫闕。’又與文忠綏定城看花,同賦《金縷曲》,嶰筠句云:‘雁柱華年真一夢,問嗁鵑可解離人意。春漸老,勸歸未。’文忠則云:‘怨緑愁紅成底事,任花開花謝皆天意。休問訊,春歸未’,襟抱固稍不同。蓋嶰筠長於文忠者十年,當戍邊時,已逾周甲,後竟先文忠賜環。九日入嘉峪關,有‘説與歡腸,者回客況是歸去’之句。嶰筠七十,文忠亦六十,有寄壽少穆《壽星明》四闋,次闋後半云:‘賈生才調無倫。聽交口同聲徧 紳。笑吾先衰也,安能爲役,公真健者,迴不猶人。百斛扛餘,千鈞繫處,宣室還聞念逐臣。曾造膝,謂公才勝我,天語如春。’注謂‘去冬引對養心殿,蒙諭:朕看林某才具,似勝於汝。具徵先皇睿識。’又末闋述墾荒事云:‘萬里邊城,地幹遥通,萊蕪未開。恰我聞有命,勸農隴右,公行復起,闢地輪臺。雁户操豚,鱗塍買犢,搜粟摸金莫浪猜。真成笑,笑屯田籌海,一例相陪。曼胡纓短風吹,定策馬龍沙幾日回。念花門種别,休教咨怨,葑陂利溥,盡盼招徠。將受厥明,曰嘉乃績,異域銘功羨此才。承丹詔,向酒泉西望,定遠歸來。’文忠督墾,周歷邊城者累載。迄奏績,歲省濟邊費甚巨。邊帥入告,盡歸其功於文忠。乃以京卿内召,其不蔽賢,亦有足多者。”

忍寒漫録(十八)

自《孽海花》説部,豔稱賽金花事,近人尤喜言之。《清詞玉屑》引晚清諸家詩詞,似較他説爲可徵信,爰特録之如次。

瓦酋踞西苑,適儀鸞殿災,盪腥氛,剗瑕迹,若有神主之。劉忍盦《河瀆神》云:“東望海塵飛。青山千騎來時,霧花零落彩鸞啼。紅牆十里烟迷。八琅靈曲宫商换。沈醉瑶池宵宴。開徧宫牙小蒨。芙蓉城畔誰見。”疑即紀瓦酋事。蓋北里有賽娘者,曾從某學士使西瀛,因與瓦酋舊識。油碧重迎,流黄雙綰,時憑鶯舌,以戢鯨牙。半塘《畫堂春》云:“清歌都作斷腸聲。西園斜月朧明。海棠濃睡近三更。誰唤春醒。自是楊花輕薄,等閒易逐浮萍。墜歡如夢隔銀屏。慵似心情。”當亦指此。後聞瓦酋以此攖譴,賽復流轉章臺。林畏廬於酒間見之,傷其憔悴,爲填《子夜歌》一解云:“悄花陰玉人半面。抑抑似聞微歎。溯前事鸞宫,春圍夢裏,柳風吹散。臨鏡黛蛾,勝衣釵客,未解年光换。甚天家全缺,金甌抛下,趯臺黯碧,燕慵鶯懶。  舊游處珠樓錦榭,望裏已堪悽惋。倦枕追歡,芳園罷酒,都覺傷心慣。儘移紅换紫,春痕銷盡啼眼。年少風流,擔愁禁恨,争比楊花健。想歸休人静鐙昏,怎生排遣。”前數年聞人言,賽娘適人復寡,留滯故都,時爲人述所歷事。貧甚,至以米袋爲簾,蓋幾於李師師之掬飲檐溜矣。樊山《彩雲曲》結句云“彩雲易散琉璃脆,此是香山悟道詩”,爲之三歎。

忍寒漫録(十九)

朱彊邨先生詞,言外多有事在。先生晚年寓滬,予嘗叩以各詞所指。僅約略告知若干則,嘗就所聞,爲文載於《詞學季刊》,意欲備他日爲《彊邨語業》作箋之用。人事牽率,迄無所成,殊可愧也。向閲郭氏《清詞玉屑》,有紀及《庚子秋詞》本事者,因并録之。

《庚子秋詞》,惟漚尹(彊邨别號)弔山陰王輔臣郎中《鳳銜杯》詞,序其事特詳,其詞云:“斡難河北陣雲寒。咽西風鄰笛淒然。説著舊恩新怨總無端。誰與問,九重泉。  悲顧影,悔投箋。斷魂招、哀迸朱絃。料得有人、收骨夜江邊。鸚鵡賦誰憐。”蓋輔臣客吉林將軍幕,將軍欲募拳仇外,輔臣力諫,不納,遂行。或言去將不利於將軍,乃追回而殺之。先是輔臣嘗濟其困,故有“舊恩新怨”語,余已録於《詩乘》。其他諸作,皆隱約其詞,惜無箋釋之者,然大旨尋繹可見。如漚尹《夜游宫》云:“門掩黄昏細雨。乍傳出當筵金縷。休唱江南斷腸句。小銀筝,十三絃,新换柱。  花外殘蛩絮。暗咽斷碧紗烟語。愁結行雲夢中路。起挑鐙,疊紅箋,封淚與。”言政府易人,留京臣僚,合詞請懲凶議款也。半塘《鷓鴣天》云:“無計銷愁獨醉眠。倦看星斗鳳城邊。舊時勝賞迷游鹿,入夜秋聲雜斷猨。  空暗澹,漫留連。眼中不分此山川。何堪歌酒東華路,淚盡西風理怨絃。”謂聯軍盤據禁苑,叫囂廛陌也。又《謁金門》云:“霜信驟。消得驚秋人瘦。昨日紅蓮今日藕。斷腸君信否。  人世悲歡原偶。休怨雨雲翻覆。寶玦珊瑚珍重取。五陵佳氣有。”哀首禍親貴也。《三字令》云:“春去遠,雁來遲。恨參差。金屋冷,緑塵飛。玉關遥,羌笛怨,盡情吹。  從别後,數歸期。幾然疑。紅燼暗,玉繩低。枕邊書,襟上淚,斷腸時。”謂京僚疏請回鑾,而訂期屢展也。餘作皆有所指,略舉其大端而已。

忍寒漫録(二十)

吾鄉文道希先生(廷式),爲陳蘭甫先生(澧)高第弟子。光緒庚寅成進士,以一甲第二授編修,旋擢侍讀學士。感激帝知,屢上封事,太后憎之,削職南歸。戊戌政變,慮禍及,走日本,與彼邦詩人游處,甚見推挹。内藤湖南博士所著《意園懷舊録》,屢稱道之。頃閲番禺葉氏輯印《文道希先生遺詩》,所存與彼邦人士唱酬之作,如《日本古城貞吉,字坦堂。相遇滬上,贈予以所撰〈支那文學史〉,索詩,别後卻寄》云:“滄海横流寄此身,頭銜私喜署天民。豈知零落栖遲地,忽遇嶔崎磊砢人。定論文章千古在,放懷世界一花新。停雲自此長相憶,何處桃源欲問秦。”又《和禾原君韻》云:“同洲贈縞話新歡,醉聽清歌七返丹。鐵鑄六州成錯久,鋼經百鍊化柔難。冲霄龍劍光仍燦,照座鶯花夜未殘。翦燭欲論興廢事,天河不動感微瀾。”“春風吹暖白蘋江,嘉客來遊泛海艭。叔度風裁容我接,元龍豪氣爲君降。篋中劍術千人敵,鏡裏花光一笑雙。酒半更添詩思綺,夜珠如月勝蘭缸。”又《贈内藤湖南》云:“七國三邊正糾紛,驚猿挂木雁呼羣。逍遥曠野期遺世,縹緲仙山獨見君。奇字每詢劉貢父,兵謀還憶杜司勳。靈芝鬯草今猶昔,重理瀛洲百代文。”又《和野口寧齋贈詩韻》云:“小院風簾皺細漪,梅花飄霰紙窗知。可無雪櫂尋安道,恰有琴絃待子期。世局長安連□□,君心樂府只銜碑。他時殿閣微涼夕,争得南薰解愠吹。”又《再疊前韻》云:“聞香讀畫静風漪,春信猶寒燕子知。並饜熊魚從我欲,相逢勞燕與君期。優游且唱無愁曲,感仰終書有道碑。回首崎陽題别緒,南風猶惜片帆吹。”於此足見同聲之雅。日前與今關天彭君譚及,知道希先生在彼邦詩友,當不止上述諸人。其詩篇之散佚者,殆亦不知幾許矣。

忍寒漫録(二一)

夏吷盦丈手批《東山樂府》,又拈出其近清真者,如《斷湘絃》(《萬年歡》)云:“淑質柔情,靚妝豔笑,未容桃李争妍。紅粉牆東,曾記窺宋三年。不間雲朝雨暮,向西樓南館留連。何嘗信美景良辰,賞心樂事難全。  青門解袂,畫橋回首,初沈漢佩,永斷湘絃。漫寫濃愁幽恨,封寄魚箋。擬話當時舊好,問同誰與醉尊前。除非是明月清風,向人今夜依然。”批云:“迴環宛轉,清真作法如此。”又《傷春曲》(《滿江紅》)云:“火禁初開,深深院儘重簾箔。人自起、翠衾寒夢,夜來風惡。腸斷殘紅和淚落,半隨經雨飄池角。記採蘭攜手曲江游,年時約。  芳物大,都如昨。自怨别,疏行樂。被無情雙燕,短封難託。誰念東陽消瘦骨,更堪白紵衣衫薄。向小窗題滿杏花箋,傷春作。”批云:“‘人自起’句,挺接妙極。此篇所用虚字,前後貫串。此類處所,又清真所同。”又卷末總批云:“《老學庵筆記》,稱方回喜校書,丹黄未嘗去手。詩文皆高,不獨工長短句。張文潛序,亦有或者譏方回好學能文,而惟是爲工之語。今人稱方回,遂但知其詞矣。《四庫提要》於《慶湖遺老集》評語,亦言詞勝於詩。余以爲方回詞之工,正得力於詩功之深也。《王直方詩話》,謂方回言,學詩於前輩,得八句云:‘平淡不涉於流俗。奇古不隣於怪僻。題詠不窘於物義。叙事不病於聲律。比興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見於成篇,渾然不可鐫。氣出於言外,浩然不可屈’。此八語,余謂亦方回作詞之訣也。  小令喜用前人成句,其造句亦恒類晚唐人詩。慢詞命辭遣意,多自唐賢詩篇得來。不施破碎藻采,可謂無假脂粉,自然穠麗。張叔夏謂與吴夢窗皆善於鍊字面者,多於李長吉、温庭筠詩中來,大謬不然。方回詞取材於長吉、飛卿者不多,所以整而不碎也。”

忍寒漫録(二二)

予素喜賀方回《東山樂府》,以爲能兼豪放婉約二派之勝,爲學詞者所宜先。頃讀夏吷庵丈手批本,發明義藴,尤足爲讀賀詞者之大助。其認爲近稼軒者,有如《將進酒》(《小梅花》)云:“城下路。淒風露。今人犂田古人墓。岸頭沙。帶蒹葭。漫漫昔時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長安道。倦客無漿馬無草。開函關。掩函關。千古如何不見一人閒。  六國擾。三秦掃。初謂商山遺四老。馳單車。致緘書。裂荷焚芰接武曳長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鄉安穩處。生忘形。死忘名。誰論二豪初不數劉伶。”批云:“是漢魏樂府。”又《行路難》云:“縳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白綸巾。撲黄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爲壽。青鬢常青古無有。笑嫣然。舞翩然。當罏秦女十五語如絃。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繫扶桑。争奈愁來一日却爲長。”批云:“稼軒豪邁之處,從此脱胎。豪而不放,稼軒所不能學也。”又《横塘路》(《青玉案》)云:“凌波不過横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户,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黄時雨。”批云:“稼軒穠麗之處,從此脱胎。細讀《東山詞》,知其爲稼軒所師也。世但言蘇辛爲一派,不知方回,亦不知稼軒。”又《六州歌頭》云:“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悤悤。  似黄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鶡弁如雲衆。供麤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繫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批云:“與《小梅花》一曲,同樣功力。雄姿壯采,不可一世。”又《伴雲來》(《天香》)云:“煙絡横林,山沈遠照,邐迆黄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駸駸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批云:“稼軒所師。”

忍寒漫録(二三)

春韶且逝,芳節多陰。偶憶湖上舊游,不勝悵惘。適從廖懺翁處,獲觀奚鐵生(岡)爲郭頻伽(麐)畫《西湖餞春圖》,題詠諸家,皆一時名勝。感懷今昔,又不僅有風流消歇之悲而已。頻伽自爲《西湖餞春詩序》云:“山水之樂,友朋之懽,離合聚散之感,動於中而發於言,人情所不能已者乎。西湖天下之名山水也。羇旅之日,春盡之朝,放舟延緣,折簡招客,於時新樹皆緑,孤花猶紅,白雲忽起,滃渤浮動。少選之間,四山盡失,湖雨乍歇,倒景入船。蒼翠萬狀,一日數變。婆娑其間,不知日之向夕。夫山水終古而在,四時之序,終則復始。友朋之離合聚散,邈然不可得而知也。況東西南北之人之偶會於此,而又值其時與地之足以樂乎心者乎。忻然而樂,悽然以感,斐然而有作,情也。與是會者,東鄉吴嵩梁、錢唐何元錫、陳鴻壽,期而不至者錢唐奚岡。岡以畫名一時,實爲其圖。序之者吴江郭麐也。”又是日得五律二首即書於後云:“湖頭誰浣紗,湖面明朝霞。良友忽相見,莫春初落花。船如天上坐,人以水爲家。(蘭雪時居舟中)及此渺然去,我生安有涯。”“好雨疏還密,亂山澹欲無。天連三面水,人弄一湖珠。投宿漚鷺國,餞春櫻筍廚。不須王潑墨,隨意作新圖。”吴何諸家詩,容俟續録。先録阮文達公(元)所題五律云:“湖似詩常好,春如人易歸。六橋紅雨歇,三月緑陰肥。把琖理吟篋,題襟聯裌衣。浮蹤愁未定,雙槳白鷗飛。”

忍寒漫録(二四)

伏中於雙照樓席上,聞鶴亭翁誦其外叔祖祥符周昀叔先生(星譽)詞,有“牆裏梨花花上月,花底闌干”之句,以爲風華絶勝。頃間于役吴門,買得江陰金氏原刊《東鷗草堂詞》二卷,展誦一過。知其取逕於白石、稼軒。疎快清新,信爲才人之筆。其《浪淘沙》全闋云:“六曲小屏山。杏子單衫。笙囊如水玉鳧殘。雙燕和人同不睡,商略春寒。  香霧溼雲鬟。逤邏慵彈。重門深鎖蠣牆南。牆裏梨花花上月,花底闌干。”輕綺而不流於纖弱,讀之殊令人迴腸盪氣也。

頃又於吴門舊肆,得嘉慶初吴江徐山民(達源)校刻《誠齋詩集》十六卷。誠齋詩宋刻本,世已無傳,乾隆間廬陵楊氏曾據舊鈔重刻。今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即據以翻印者也。原刊亦殊罕覯,《四部叢刊》所據舊鈔本,訛奪特多。往聞王伯沆先生藏有精鈔,惜已經亂散佚矣。此徐刻本,由郭頻伽得吴氏瓶花齋鈔本,考校付刊,頗有删汰,約得全集十之七八。前有陽湖趙翼序,略云:“詩文隨氣運日趨於新,新者未有不故,惟就人人所共見共聞,習焉不察者。慧眼静觀,一經指出,不覺出人意外,而其實仍在人意中。此則新者常新,可歷久不敝。故巧於争新者,必不肯傍門户,落窠臼,戛戛獨造,以自成一家。其争新也,在意而不在詞。當其意有所得,雖村夫牧竪之俚言稚語,一切闌入,初不以爲嫌。及其既成,則俚者轉覺其雅,稚者轉覺其老。初閲之,不免列爲小家。惟不避小家,乃益成其獨有千古。此誠齋詩所以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也。”吾觀甌北詩,出以淺語,往往能曲盡人情物態,宜其知誠齋之深切也。

忍寒漫録(二五)

北宋人論詞之作,殊不多覯。近讀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有關論詞之作,足爲研討之資。之儀見重於東坡,又與蘇門四學士及賀方回等常有往還。而遺集除《姑溪詞》見於毛刻《宋六十家詞》外,惟《粤雅堂叢書》有其詩文全本。以是他家引用宋人詞論者,亦罕及之。兹爲轉録如次。

之儀《跋吴思道小詞》云:“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爲難工,自有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唐人但以詩句,而用和聲抑揚以就之,若今之歌陽關詞是也。至唐末,遂因其聲之長短句,而以意填之,始一變以成音律。大抵以《花間集》中所載爲宗,然多小闋。至柳耆卿,始鋪叙展衍,備足無餘。形容盛明,千載如逢當日。較之花間所集,韻終不勝。由是知其爲難能也。張子野獨矯拂而振起之,雖刻意追逐,要是才不足而情有餘。良可佳者,晏元憲、歐陽文忠、宋景文,則以其餘力游戲,而風流閒雅,超出意表,又非其類也。諦味研究,字字皆有據,而其妙見於卒章。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豈平平可得髣髴哉。思道覃思精詣,專以花間所集爲準。其自得處,未易咫尺可論。苟輔之以晏歐陽宋,而取舍於張柳,其進也,將不可得而禦矣。”此一段可見李氏教人學詞之法。

忍寒漫録(二六)

《姑溪集》又有《跋小重山詞》云:“右六詩,託長短句,寄《小重山》。是譜不傳久矣。張先子野始從梨園樂工花日新度之,然卒無其詞。異時秦觀少游,謂其聲有琴中韻,將爲予寫其欲言者,竟亦不逮。崇寧四年冬,予遇故人賀鑄方回,遂傳兩闋。宛轉紬繹,能到人所不到處。下略 ”此一段可見北宋人填詞,必依樂譜,以求協律。不似後人之斤斤於四聲清濁,而仍不免盲填也。

又《題賀方回詞》云:“右賀方回詞。吴女宛轉有餘韻,方回過而悦之,遂將委質焉。其投懷固在所先也。自方回南北,垢面蓬首,不復與世故接。卒歲注望,雖博記抑揚一意不遷者,不是過也。方回每爲吾語,必悵然恨不即致之。一日暮夜,叩門墜簡,始輒異其來非時。果以是見訃,繼出二闋。予嘗報之曰,已儲一升許淚,以俟佳作。於是呻吟不絶韻,幾爲之墮睫。尤物不耐久,不獨今日所艱。予豈木石哉。其與我同者,試一度之。”此一節可爲考方回行實之資料。

忍寒漫録(二七)

亡友大厂居士,詞翰之餘,兼精繪事。偶因興到,放筆寫花卉山水,有蕭疎淡遠之趣,洵爲天賦逸才也。畫成,隨手題句,或詩或詞,立就不加雕飾,較其精心結撰之作,轉近自然。惜未能彙刻成編,傳之來葉耳。偶於行篋中,得其水仙小幅,題云“吴覺翁‘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詞旨蕭寂,率筆儗之。并賦小句,仍次翁《夜游宫》韻”:“鐙下摧絲已響,讋孤夢練衣初冷。如寄珠江蛋家艇。賦湘妃,奈塵生,水中影。  毫秃鋒猶勁,賸慘緑蘸成俄頃。未借幽馨愛光景。抱清幽,隔年人,獨知醒。”是幅作於丙子長至夕。録存於此,蓋不勝人琴之痛矣。

忍寒漫録(二八)

《姑溪集》又有《跋凌敲引》云:“凌敲臺表見江左,異時詞人墨客,形容藻繪,多發於詩句。而樂府之傳,則未聞焉。一日,會稽賀方回,登而賦之。借《金人捧露盤》,以寄其聲。於是昔之形容藻繪者,奄奄如九泉下人矣。至其必待到而後知者,皆因語以會其境,緣聲以同其感,亦非深造而自得者,不足以擊節。方回又以一時所寓,固已超然絶詣。獨無桓野王輩,相與周旋,遂於卒章以申其不得而已者。則方回之人物,兹可量已。”此一節可爲研讀《東山寓聲樂府》之參攷。

忍寒漫録(二九)

南皮張文襄公之洞 “酖毒山川是建康”之句,爲時傳誦。頃讀文襄全集,有《金陵雜詩》十六首,精闢之處甚多,撮録數首如次:“兵力無如劉宋强,勵精政事數蕭梁。何因不享百年祚,酖毒山川是建康。”“太白南遊意可傷,吴宫泯滅國山荒。雪讒自寫浮雲感,豈爲登臺弔鳳凰。”“孟老録中思汴臺,達摩曲裏鄴城灰。世間少有蘭成賦,便覺江南最可哀。”“宰相荒嬉夜宴闌,保儀新拜掌書官。春風一半殘桃李,獨有潘郎忍淚看。”“媒翳開場隴麥肥,君王射雉撒重圍。祇今遊戲無生氣,惟見蕃兒獵騎歸。”文襄號爲近世達官中之最工歌詠者,此亦足見一斑矣。

忍寒漫録(三十)

吾鄉楊昀谷先生,名增犖,又稱僧若。工詩,尤敦風操。晚歲歸依佛法,憔悴以終。遺詩已刊行。頃見其題釋戡先生握蘭簃裁曲圖《沁園春》詞云:“誰譜新歌,促調繁聲,使人不歡。歎桂華飄斷,柘枝顛倒,雲階寂寞,月殿荒寒。樹下逢君,花間斠律,幾度追尋空谷蘭。天如夢,又澥風相激,井水都乾。  偷閒嚼句珠鞍。記酒後歸來星未闌。有玉簫金管,銀笙鐵笛,仙姝驚喜,梵衆留連。周郭豪情,湯洪餘韻,今日猶聞三五絃。君何恨,怪數章初定,兩鬢微斑。”典瞻可喜,因轉録之。

忍寒漫録(三一)

《樂府補題》載《水龍吟·浮翠山房擬賦白蓮》,除王沂孫外,尚有周密、王易簡、陳恕可、唐珏、吕同老、趙汝鈉、李居仁、張炎諸家同作。蓋皆南宋遺民,結社聯吟,以寄身世之悲,與宗邦之痛也。詞多不備録,録王易簡、唐珏各一首,以資參證。王作云:“翠裳微護冰肌,夜深暗泣瑶臺露。芳容淡泞。風神蕭散,凌波晚步。西子殘妝,環兒初起,未須匀注。看明璫素襪,相逢憔悴,當應被,西風誤。  十里雲愁雪妒。抱淒涼盼嬌無語。當時姊妹,朱顔褪酒,紅衣按舞。别浦重尋,舊盟惟有,一行鷗鷺。伴玉顔月曉,盈盈冷豔,洗人間暑。”唐作云:“淡妝人更嬋娟,晚匳浄洗鉛華膩。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歎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爲誰輕墜。  别有凌空一葉,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淚溼。明璫恨遠,舊游夢裏。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奈香雲易散,綃衣半脱,露涼如水。”二家非專力於詞者,託意亦殊相仿彿也。

忍寒漫録(三二)

旌德吕碧城女士,早歲蜚聲詞苑,晚乃皈依佛法,而仍不廢倚聲。其所歷可喜可愕之境,殆爲我國數千年來女子中所僅有。其人奇,其境奇,故其發而爲詞,亦絶非歷來閨秀所能囿。其詞初刊於中華書局出版之《吕碧城全集》。壬申秋末,在日内瓦湖畔,重加訂定,單印《信芳詞》二卷。丁丑孟夏,復合舊稿,益以新製,釐爲四卷,題曰《曉珠詞》,後附其長姊遺著《惠如長短句》一卷,託友人刊於新嘉坡。曾寄數十册,屬予分貽同好。其後復手寫《雪繪詞》一卷見寄,藏篋衍中。去歲得女士自香港寄予新刊小册,則《雪繪詞》又改題《山中白雪詞選》,附於所著《觀音菩薩靈籤·勸發菩提心文》之後。播梵音於樂苑,而仍不失其爲絶妙好詞。其人雖亡,而芳菲無歇矣。

忍寒漫録(三三)

嘉興沈乙庵先生,在近世名儒中,最稱淹博。中年致力西北輿地之學,撰述甚富。遺稿經張孟劬先生校定者,將在本刊次第發表。餘力爲詩詞,隨手拈破舊日曆,或截新聞紙之一角,或取友朋箋封,反面書之。無題可考者,尤居多數。先生下世後,歷經朱彊邨、陳仁先諸先生爬梳理董,仍未能一一寫出。本刊第一卷所載《重編海日樓詩》四卷,尚非其全也。

忍寒漫録(三四)

大厂居士病中曾爲予作《衰柳殘荷》立幅,淡墨留痕,極凋疎之致。并題《浣溪沙》詞云:“多難誰從證此秋。新涼能病悟真愁。肯扶幽怨共登樓。  絲慘儘交流夢去,香紅猶帶夕陽收。近池塘處笑輕漚。”蓋絶筆也。

忍寒漫録(三五)

長洲吴瞿安先生(梅),以治南北曲,擅名當世。事變忽起,避兵轉徙湖湘間,復由桂入滇,病殁於大姚縣。當居湘潭日,曾以手定《霜厓詞録》寄予滬上,欲予爲刊入《滄海遺音集續編》。時變亂方亟,力有未能也。其門人潘景鄭君(承弼),從予録副,云將爲壽棃棗。轉瞬五年,潘君始以石印本見示。喜其得廣流傳而無負師門風誼也,因綴數語紀之。瞿翁《自叙》略云:“長調澀體,如耆卿、清真、白石。夢窗諸家創調,概依四聲。至習見各牌,若摸魚子、水龍吟、水調歌頭、六州歌頭、念奴嬌、甘州、臺城路等,宋賢作者,不可勝數,去取從違,安敢臆測。因止及平側,聊以自寬。中調小令,古人傳作,尤多同異,亦無勞齗齗焉。”此足窺見其填詞之態度矣。

忍寒漫録(三六)

詩發於人情所不能自已。勞人思婦,偶然寄懷於此,往往超出名家之上。以其情真語真,無意於弋名取譽也。讀瀏陽譚復生嗣同《石鞠影廬筆識》,載有灞橋題壁詩云:“柳色黄於陌上塵,秋來長是翠眉顰。一灣月更黄於柳,愁殺橋南繫馬人。”又會寧縣云:“最是淒涼鄉夢醒,臥聽老馬嚙殘芻。”又西安旅舍有贊卿氏詩云:“閒花著地秋將盡,落葉敲鐙夢不圓。”皆掩抑低回,令人把玩無盡。

忍寒漫録(三七)

檢行篋得沈乙庵先生致朱彊邨先生二札,特録存之。其一云:“古微仁兄大人閣下:冶城分道,瞬已逾年。冬月明聖泛舟,雲山韶濩,頗有領會。惜不得與公偕行共證也。獻歲以來,伏惟起居集福。坡詞校例精詳,恐當爲七百年來第一善本。願記數語,發揮此意,機緒尚未湊泊也。杭游得詩十餘首,録奉教覽,以當晤談。頗有鄧尉探梅之意,天氣稍和,即當買棹,但須公作導師耳。甚望覆我數字,此請道安。植,初九日。”其二云:“古微仁兄大人閣下:冶城分手,倐已五旬。歸禾後埋首書叢,幾及一月,卷帙始稍歸次第,而《詞律》末帙迄未檢得。感夫人楚歌聲節,尚在夢夢也。硯傳大屋,未曾忘懷,兹請李景虞君往前一看。景虞爲橘農廉訪喆嗣,公在都當曾見過,乞飭紀嚮導爲盼。鄉閭凋敝,月異歲殊,而農民疾苦真形,轉掩於斷爛名詞之下。法政學者主持加税,心理更熱於農曹。此事隱憂,殊難意量。憲法不保治安,氓庶安所托命乎。日内擬至杭一轉。近有新製,乞示一二,以警蓬心。即請著安不具。植,冬月初五日。”

忍寒漫録(三八)

近閲《松江府志》稿本,附《松風餘韻》,載上海徐文定公光啓詩二首,其《邊塞苦寒吟》云:“四座且莫讙,聽我吟苦寒。寒從何地起,乃自邊城始。涼秋白露前,霜華大如錢。窮陰歲欲往,雪片過於掌。木皮三寸隴山頭,層冰百尺交河上。愁遠望,空青蒼。玄猿嘯,雕鴻翔。衝飈旦夕至,沙礫自飄揚。地迥浮雲凍,城危落日黄。戍孤笳響切,風緊角聲長。金柝朝朝傳朔氣,鐵衣夜夜迸寒光。慘兮絶,憭兮冽。行路難,無家别。自古向沙場,驚魂常九折。君不見,戰將人持瀚海冰,忠臣獨飲天山雪。嗟嗟苦寒,慨以眇歡。憂來無方,何用相寬。弧矢男兒志,鬚眉壯士顔。雕文雙劍去,龍額錦衣旋。那羨五陵游俠子,終老紅爐暖閣間。”頗有古樂府遺意。文定詩流傳絶少,爰特録之。

忍寒漫録(三九)

張孟劬先生寄示其師秦右衡先生遺詩一首,爲孟劬寫詩而作,其詩云:“君詩如披沙,金光見瀢沱。珠王信罡風,咳唾寧有我。我書亦君詩,十奡會一妥。方法孕靈水,陽燧胚奇火。鵬背厚於積,鷃枋搶且墮。所遇非强對,耳耳良亦叵。文人何以觀,瘣木浪爲 。媿彼稷下人,帥天雜髠過。”書近狂草,頗難辨識,惜孟劬遠客燕都,不獲就詢有無訛誤耳。秦名樹聲,字晦明,與朱彊邨先生爲至友,著有《乖庵文録》。詩詞不多作,詞只一首,已載入葉遐庵氏之《廣篋中詞》云。

忍寒漫録(四十)

晚近詞流,以高密鄭叔問(文焯)、榮縣趙堯生(熙)兩先生最精筆札。寥寥短簡,風趣盎然。予與趙先生神交廿載,往還書問,累數十通。直至最近數年,始行阻絶。峨眉西望,輒爲神傷。鄭先生卒於民國初年,予不獲奉手,然絶愛其手蹟。吴友徐澐秋君,爲收集見贈,前後亦得數十通。内有致鄧秋枚(實)一札云:“一昨散帙寒窗,忽得戊戌秋夜舊製《月下笛》一解。時方信宿故人王給諫半塘前輩西齋,是夕急風飄雨颯然自西來,殘鐙相對,揮忽無魂。哀天難之横侵,悲才命之奇薄。感音而作,不自知老淚之浪浪也。半塘極爲嗟異。此紙猶曩所書,十餘年竄置篋衍,不忍發視。今以寄奉秋枚先生,亦久要遺存之一端也。”吐屬悲涼,書法蒼秀,令人愛不忍釋。因思學藝皆與年俱老,不可以倖致。録畢不勝悵望千秋之感矣。乙酉春盡日。

忍寒漫録(四一)

予篋中所存趙堯生先生書札,得暇擬彙録一通,公諸同好。兹先録冒孝魯兄見示堯翁寄其尊人鶴亭先生一札云:“鶴亭先生:昨漚公招飲,出示喬梓新詩。不覺快飲劇譚,狂奴故態復作。今日雨水節也,果得細雨,遂勉强奉和。老年知舊,不免性命相依。工拙誠不計矣。山腴辟居鄉縣,音問久乖。桑梓龍沙,臨筆三歎。即頌興居百適。熙再拜。”又《得冒君孝魯詩即寄其尊人鶴亭翁》云:“索居聞喜鈍宧存,異代山含古木尊。生日記將三月望,同僚招得幾人魂。衰年了不殊哀樂,信史無堪記怨恩。有子真爲不羈馬,詩才青海出龍孫。”時爲己卯小雪前,先生年七十三云。

忍寒漫録(四二)

予於十載前,以詞學受知於汪先生,函札往還談藝,積高尺許。方擬手加校録,公表於世,藉見先生文學評論之一斑。半載而還,耗心力於校務,夙興夜寐,冀獲一變士風,庶不負先生知遇之明,而償百年樹人之願。鈔校之役,遂致因循。除本期先載數通外,全行發表,尚須留待後緣也。予教授南北,已逾廿年,志在育才,無情禄仕。雖感知心切,且以激於先生“爲蒼生請命,爲千古詞人吐氣”之語,勉至金陵。五年之中,專心教育。自參加籌備“中央大學”復校,以迄於今。當陳昌祖繼任校長之時,先生病榻作書,以此相託。其書云:“榆生先生惠鑒:手書敬悉。弟割症創口已完全平復,惟旬日以來,感冒風寒,熱度忽高忽低。予創口以惡影響,疼痛不止,竟至不能起坐。久稽晤教,至歉於心。先生與昌祖交誼甚篤,爲中大爲朋友,乞和衷協力,以期改進。《同聲》收到,謝謝。百物騰貴,自本月起酌增至萬元,祈查收。枕上作書,潦草不堪,祈寬宥爲幸。此上敬請文安。兆銘頓首。一月卅一日。”自後病勢益劇,遂絶嗣音。每展此書,輒爲掩涕。既竭心力,以匡輔昌祖。乃昌祖師心自用,誤信讒言,駸相疑忌。校事不復可爲,惟有潔身以退。方謀躬率妻子,遯跡荒山,設帳授徒,博升斗以苟全性命。聊書此以自白云。

(載《同聲月刊》一~四卷)

陳璧君手抄本雙照樓詩詞稿跋

壬午春汪先生六十歲時,陳君人鶴以校刻先生所爲詩詞全藳,請先生取曾仲鳴氏校印《小休集》,益以十九年後所爲《掃葉集》,手加删訂,仍總題曰《雙照樓詩詞藳》付之,余實與於勘校之役,即世所傳澤存書庫本也。先生下世後,冰如夫人及曹君少巖復裒集遺藳,寫定爲未刊藳一卷,其於澤存本《掃葉集》字句間亦小有删改,並於《初秋偶成》後增“風雨縱横”一首,《辛巳除夕寄榆生》前增《菊花》、《梅花》兩絶句,詞末增《水調歌頭·辛巳中秋寄冰如》一首,余曾據撰校記,載入所輯《同聲月刊》中。越二歲,余遭囚繫,與冰如夫人同在吴門獅子口獄中,先生子婿何君文傑自京獄手録全藳以寄夫人,夫人據寫數本,分貽親厚,復命余爲寫一袖珍本,以爲朝夕吟玩之資。余十數年來以倚聲之學受先生知遇,仲鳴既没,先生每有所作,必飛箋見示,自二十九年後手書篇咏,存余篋中者幾十之六七。一夕漏將盡,聞叩門聲甚急,家人驚起,發函伸紙,則先生所自改詩,蓋三易藳而後定。急足凡三至,亦驚訝莫審所由也。先生憂勞萃於一身而不廢歌詠,且矜慎不苟如此。某夜余得讀其新製《虞美人》詞,至“閣筆悽然我”之句,爲之泫然,徹旦不復成寐。先生故喜陶詩,晚歲益廣羅衆本,致力愈勤且細,曾草《讀陶隨筆》數千言,亦屢易其藳,先生五言詩之淵源所自,於此亦略可窺知焉。先生詩詞全藳,自曾氏校印《小休集》後,越十年始出《掃葉集》,初由余分載於《同聲月刊》,其後日本人黑田君復從先生假録一本,以仿宋聚珍版印布於北平,訛敚滋甚。已而澤存本出,校刻頗精而流傳特少。林君柏生復以仿宋字精印於中華日報社,其後柏生又並未刊藳,屬由報社别以鉛字印行。余所見先生詩詞集之行世者止此。嗚呼!先生往矣!人鶴、柏生亦後先身殉,每撫兹集,當日情況歷歷如在目前,未嘗不愴然長懷。竊意先生之心終當大白於天下,而讀先生詩詞者,必各有所興觀也。余既依何鈔迻録,復略爲更定款式,以歸一律。其先生爲余題《彊邨授硯圖》一絶句,亦依手迹補入《掃葉集》中,以見余受知於先生之所由。他日如爲吾力之所能,猶思别壽梨棗也。中華民國三十六年歲在丁亥盛夏之月,龍沐勛謹跋。

(收汪夢川注釋《雙照樓詩詞稿》附録)

陳璧君手抄本雙照樓詩詞稿識語

丁亥夏大熱,冰如夫人以國事繫吴門獄中,終日據小几鈔書自遣,汗涔涔浹背。既爲端木律師手寫《雙照樓詩詞藳》竟,復語余曰:“自前歲吾家遭難,老身而外,逮吾兒女,若壻,若在襁褓中之外孫,皆牽連入獄。乃端木先生挺身爲吾兩子及壻任辯護,不特不受費,而往來於京、滬、吴間行旅所資,亦由自出,有心哉若人也!老身無以爲報,惟竭其血汗之所注,勉寫汪先生此集,以表感激之微誠而已。”余惟汪先生憂國之情與四十餘年所從事,實歷吾中華亘古未有之變局,其難言之痛,自可於諸篇什弦外得之。而夫人之所以手寫此本以貽端木先生者,其微旨當爲端木先生所默喻。伸公道而重人權,明是非而雪冤抑,此固法律家之神聖責任,而爲舉國人士所共欽挹者也。於是乎書。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八月四日,忍寒居士謹識於吴門師子口獄中。

(汪夢川注釋《雙照樓詩詞稿》附録)

與吴則虞論碧山詞書

蕅 詞長撰席:

前荷寄示尊著《花外集斠箋》,困於羸病,未暇細讀爲愧。至其考覈之精審,數易稿而後定,使碧山心事,歷數百年,猶能與讀者精爽相接,其有功詞苑,又豈待短拙之仰贊耶?碧山生天水末造,躬罹亡國之慘,舉其幽潔芳悱、淒涼怨慕之懷,一托之於詠物,危絃自咽,欲吐還茹。集中如《齊天樂》之詠蟬、詠螢,《眉嫵》之詠新月,《疏影》之詠梅,《慶宫春》之詠水仙,《天香》之詠龍涎香,皆詞外别有事在。試一詳其身世,有不爲之低徊往復,臨風掩涕,而深歎其無涯之戚,故有難於自已者乎。在當時朋輩中,如周公謹、張叔夏,已深氣類之感,叔夏且贊其琢語峭拔,有白石意度,其可言者如此。其在彼時有絶不能言者,則有待於陵谷遷變後之知人論世,於嘲風雪、弄花草之中,故自猿嘯鵑啼,淚盡而繼之以血,此亦歷來選家所不敢明言,至晚清周止庵、譚復堂輩,乃稍稍逗露消息耳。碧山詞見采於公謹《絶妙好詞》者十首、朱竹垞氏《詞綜》者三十一首,二氏故已心知其意,至武進張氏茗柯《詞選》,以比興言詞,始標舉碧山詠新月、詠蟬、詠梅、詠榴花四闋,而各綴以識語,使讀者得知其用心之所在。周止庵氏《宋四家詞選》,則逕取碧山與清真、稼軒、夢窗並列,而又爲之説云:“清真,集大成者也。稼軒歛雄心,抗高調,變温婉,成悲涼。碧山饜心切理,言近旨遠,聲容調度,一一可循。夢窗奇思壯采,騰天潛淵,返南宋之清泚,爲北宋之穠摯。是爲四家,領袖一代。”又云:“問途碧山,歷稼軒、夢窗以還清真之渾化。余所望於世之爲詞人者,蓋如此。”自《周選》一出,碧山乃大爲世重,《花外》一集,既於沉霾數百年後,由鮑氏知不足齋、王氏四印齋次第刊行,一時作者如端木子疇、王佑霞、況夔笙輩,幾無不染指於碧山,有如《薇省同聲集》、《庚子秋詞》、《春蟄吟》等,更唱叠和之作,亦駸駸乎《樂府補題》之嗣響。蓋自甲午以來,外侮頻仍,國幾不國,有心之士,故不能漠然無動於中,一事一物,引而申之,以寫其幽憂憤悱之情,以結一代詞壇之局,碧山詞所以特盛於清季,殆不僅因其隸事處以意貫串,渾化無痕,爲有矩度可循也。彊邨先生序《半塘定稿》,且贊其與止庵周氏之説,契若鍼芥,至其晚歲,始稍稍欲脱常州覊絆,以東坡之清雄,運夢窗之緜密,卓然有以自樹。弟曾以《周選》叩諸先生,先生謂以碧山儕諸周、辛、吴之列,微嫌未稱,蓋由其格局較小耳。拉雜書此,質之左右,以爲何如?幸有以教之。

一九五六年九月,弟龍元亮謹上。

介紹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

夏瞿禪先生這本著作,從出版到現在,剛巧半年,一般研究唐、宋詞的專家們和文學史家都給以很高的評價。《文學遺産》第一〇五期(一九五六年五月二十日《光明日報》)載有顧學頡先生的《〈唐宋詞人年譜〉評介》一文,提出四點,肯定了這本書的成績。他的評論是很中肯的。筆者和夏先生雖然有了三十年的往來,而且當它陸續在《詞學季刊》發表時,都曾親自校閲過,但對作者辛勤勞動的成果,却只有驚喜贊嘆!我是疏於考據之學的,對本書的看法,很難越出顧學頡先生的範圍。現在單就本書給予唐、宋詞的批判者和欣賞者的許多幫助,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意見,作爲讀者們的參考:

本書内容,包括韋端己(莊)、馮正中(延巳)、南唐二主(李璟、李煜)、張子野(先)、二晏(晏殊、晏幾道)、賀方回(鑄)、周草窗(密)等七種九家年譜,温飛卿(庭筠)、姜白石(夔)、吴夢窗(文英)等三家系年,還附有《草窗著述考》、《樂府補題考》、《白石懷人詞考》、《夢窗晚年與賈似道絶交辨》等四篇重要論文,全書三十多萬字,在詞人史迹的考證上,可稱得起是空前的杰構了!

詞本是依附於“胡夷里巷之曲”而産生的。它的初期發展,也和《詩經》十五國風一樣,多數是抒寫“勞人思婦之情”,借着管弦和喉吻的力量,散播在廣大人民群衆中間,希望引起同情而發生共鳴的作用。它的情感是真率的,語言是樸素的,没有專門的作家。這在敦煌千佛洞遺留下來的《雲謡集雜曲子》和許多無名作者的小詞,都很容易看出它的題旨所在。可是到了中唐以後,這種新興歌曲引起了詩人們的興趣,大量地從事創作,因而有了所謂“曲子相公”(和凝)一類的填詞專家。自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爲側艷之詞”(《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下)到姜夔的“初率意爲長短句,然後協以律”(《白石道人歌曲》卷四《長亭怨慢》詞序),雖然所採的方式不同,而作家的複雜情感和表現手法,是和初期無名作家的作品大不相同了。他們的階級出身,他們的思想根源,他們的社會關係,他們在彼時彼地的政治經濟環境,錯綜複雜地影響着作者們的思想情感,因而表現在作品上的,也會隨時隨地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他們所採用的形式,同樣地“相挾俱變”。我們要在這個錯綜複雜的情況下,瞭解某一作家、某一作品的真實内容,那末,第一步就得掌握這一切有關的資料,進而考訂這些資料,分析這些資料,更從而結合作品,相互印證,這樣才能够得出一個比較正确的結論來。這工作是相當細緻而艱巨的。本書著者積累了四十年的辛勤勞動,尤其是在他的青少年時代的寶貴光陰,都消耗在這渺無涯際的故紙堆里,“披沙揀金”般的隨筆疏記下來,再把許多片斷的資料,鈎稽考校,貫穿成每一作家的專史。這著者的畢生弘願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是爲了要完成這一部分的艱巨任務,不但爲讀者們省下了不少精力,還有許多詞學史上懸而未決的問題,得着這樣一份淵博而精覈的材料,只要再加以正确的分析批判,就不難“迎刃而解”了。譬如最近關於“如何評價李煜的詞”的争論,如果仔細讀過《南唐二主年譜》,有些不必要的争執,是很可以“節約”的。這是本書有助於理解批判唐、宋名家詞的第一點。

一個卓然自立的作家,因了他的身世關係和藝術修養,必然會有他的獨特風格和真實内容,或多或少地反映着彼時彼地的社會生活。依照過去的説法,這就是所謂“言之有物”,所謂“言在此而意在彼”。清代常州詞派所争的“寄托”,也就是説,好的作品,必定要有真實内容,而不是“無病呻吟”或“塗飾爲工”的没有生氣的東西。原來傳統的表現手法,是着重於“含蓄”的。尤其是作者生活在混亂的社會裏或者身經“亡國之痛”,他們的情感是要用另一種方式來發泄的。讀者如果不能够掌握一切有關的資料,結合作品,加以反復體會,那就只有和張惠言對馮延巳的看法一般,把作家和作品孤立起來,以致認識模糊,搔不着癢處。過去詞評家所以多是“捕風捉影”之談,很難作出具體的分析和正确的結論,主要原因就在這裏。本書《馮正中年譜》對南唐黨争的史實,考訂得異常精審,從而明白“延巳爲人,專蔽嫉妒”(張惠言《詞選》説)的説法,全由異黨傾軋而來。在這樣一個複雜矛盾的生活環境中,作者内心的苦悶,是可以理解的。他的作品雖然未必像張惠言所稱“忠厚纏绵”,而如馮煦所説:“其旨隱,其詞微,類勞人思婦羇臣屏子鬱伊愴怳之所爲”,(四印齋本《陽春集序》)這确有它的内在原因,更由《馮譜》的分析考證而可以深入體會了。著者《後記》亦頗以這一節自喜,説:“偶亦訂正《通鑒》及馬、陸兩家書之失照。”這是本書有助於體會欣賞唐、宋名家詞的第二點。

晚唐、五代詞,以西蜀、南唐最爲突出。温庭筠、韋莊是“花間派”的宗匠,南唐二主和馮延巳則代表江南一系的作風。這兩個系統的不同作風,又和兩個偏安局面的政治經濟環境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北宋詞風,是承接南唐系統的。二晏專工小令,張先和柳永開拓了慢詞的疆土。賀鑄出入於蘇(軾)、柳兩派之間,下開辛棄疾一派。南宋則姜夔、吴文英、周密三人是畢生致力於詞的專家。本書對於這些作家的史實,幾乎搜輯得“燦然大備”,而且能够着眼於時間、地點的考覈,注意於行迹和作品的結合探究,以史證詞,以詞印史,這樣,對唐、宋詞的發展過程,也就有了十之六七的可靠資料。依靠這一份資料,進而“標舉作品以考索作家之思想”(本書《自序》),治詞史者可以減少因襲謬論的浮談,搞批評者可以得出比較明确的結論。這是本書有助於研治文學史者的第三點。

詞到了南宋,除了叶夢得、張孝祥、陸游、辛棄疾一系發揚踔厲以自寫其壯烈襟抱之外,範圍越來越窄了!專家們争奇鬥靡於一句一字之間,特别致力於“咏物詞”的雕琢。有如劉過的“美人指甲”、“美人足”,(汲古閣本《龍洲詞》)叫人看了“惡心”。可是宋末遺民却常借着“咏物”來發抒他們的“亡國之痛”,“其旨隱,其詞微”,像這一類帶有愛國主義思想的東西,用了許多典故,加上一些朦朧的字面,把内心的隱痛掩蓋了起來,這在作者有其萬不得已的苦衷,也正反映了在當時暴力壓迫之下,一般有心之士是很難從正面吐一口氣的。因了所咏的是“物”,又用許多詞藻掩蔽了這裏面的真相,如果不把其人、其事搞個清楚,就會只看到一大堆“炫人眼目”的垃圾,感覺討厭,連作者的苦心都要全被湮没了!本書附録的《樂府補題考》,就是爲了要體會作者王沂孫、唐珏等的“國族淪胥之痛”,而不憚煩瑣地加以疏通證明的。這是本書有助於分析作品内容的第四點。

之外,在資料考訂方面,遇有疑難問題,著者用心的細密,真可稱得起是“一絲不苟”。例如:考定韋莊生年(第三頁)和訂補“除左補闕”(二〇頁)的缺文,辨明馮延巳的“巳”,當是辰、巳的“巳”(三六頁),糾正馬令《南唐書》誤引楊溥詩爲李煜渡江之作(一五一頁),考定張先的生年(一七〇頁)和《西崑酬唱集》無晏殊在内(二〇六頁),以及推論温庭筠(三八八頁)、晏幾道(二二七頁)的生年和周密(三六六頁)的卒年,考證晏殊罷相(二四二頁)和温庭筠貶官(四〇三頁)的事實,都是經過反復推勘,能够有新發現的。至於考晏殊草丁謂制(二一三頁),記范仲淹論事不與晏殊苟同(二二四頁),辨吴文英晚年與賈似道絶交(四八四頁),又都根據史實,不作偏袒“隱惡”之論,這是符合科學精神,也是著者所説“知人論世之學,貴求真而戒附會迴護”(四八六頁),确能實踐其言,值得我們學習的。

提到本書的缺點,我覺得著者對各作家彼時彼地的社會經濟情況是相當忽略的,因而影響到作家和作品的深入探究,有待重新發掘的資料還很多。由於著者採輯的辛勞,考訂的細密,一方面固然肯定了本書的卓越成就,同時也就難免有些“不忍割愛”,存在着一些累贅的東西。還有爲了要顯示著者深入探索的創見,有的地方很可能指引讀者陷入鑽牛角尖的危險,反而會貶損了作家和作品的某些價值。例如《白石懷人詞考》,對姜詞的體會,真可説得是“細入秋毫”,因而證明有本事的情詞幾占全部歌曲三分之一,好像姜夔在詞學上的地位,幾乎全是爲了那一位“合肥人”。這怕有些受了陳海綃(洵)、楊鉄夫(玉銜)兩先生説夢窗詞的影響,可能産生一些流弊。還有温、姜、吴三家,因難确定他們的生卒,不稱“年譜”而稱“系年”,爲了史迹有所附麗,這樣做,當然是有其必要的。但對各人假定年歲來排列,我總覺得不很妥當。這幾點,由於個人的看法不同,對本書的崇高價值是毫無貶損的。一時想到,提供著者和讀者的參酌而已。

末了,我要向出版社提出,像這類的專門性著作,校對是應該特别重視的。本書還有不少訛奪的字句,希望再版時即予補正。

(載《文藝書刊》1956年6月號)

竟無小品跋

予獲奉教於宜黄歐陽竟無先生,蓋在三十年前。時予方教授上海暨南大學,每於春秋佳日,恒作秣陵之遊,盤桓數日而返。先生創内學院於秦淮河畔之半邊街,專弘法相之學,遠近學者聞風而至。新會梁任公於東南大學講學之暇,亦嘗往聽先生説法焉。予以鄉後進初謁先生,先生亦不甚措意。已而國難日岌,不可終日,先生惄焉憂之,思得海内賢豪,共以文字圖匡救,謬以予爲有志焉,遂深期許。一九三五年秋,予移講廣州中山大學,特赴金陵告别,先生所以策勉之者尤至。爲設素筵并命其高第弟子吕秋逸接席共話。先生激昂奮厲,一及内憂外患,輒瞋目直視,目光炯炯逼人,使人肅然悚然,儼若金剛怒目,凜乎其不可犯也。聲若洪鐘,震徹屋瓦,席散復以七言長句一首書諸扇面以贈行。逾歲,予鎩羽北歸,復謁先生於秣陵,先生慰喻良厚,思共振夏聲,未果也。當南都淪陷之前,先生多方奔走,獲將内學院歷年所收梵藏經典及其他珍籍舟載入蜀,設分院於江津,與余函札往還猶不絶,直至兵戈道梗乃已。旋傳先生之子某被害於某氏,先生憂悽以卒,予惟望風殞涕而已。先生之學出入儒釋間,特於奘師之學究極精微,世共推爲千年來所未曾有,而旨在濟世,非棲心禪悦苟圖自了者所可同年而語也。所輯《藏要》第一二輯,皆精心抉擇,手自勘定,窮三藏之奥義焉。入蜀後刊有《大般若經序》三卷、《大涅槃經序》一卷、《瑜伽師地論序》二卷、《法相諸論序》一卷、《藏要》序經論各一卷、《經論斷章讀》二卷、《唯識研究次第》、《唯識抉擇談》各一卷、《内學院院訓釋》一卷、《内學雜著》二卷,皆闡述釋迦遺教者,其宏富如是,而旁及世法之作不與焉。此《竟無小品》一卷率爲聯語、雜文之屬,信手拈來,都成妙諦。十八年前予獲諸劫火餘燼中,既擇要録副,因記所感如次。一九六〇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一周年。

(未刊,據手稿)

錢塘張爾田清史后妃傳跋

《清史后妃傳》二卷,錢塘張爾田孟劬 撰,山陰平毅校録《遯堪外集》本。往歲同客滬上時,先生舉以見貽者。憶予初識先生,約在一九二八年至二九年間,予方任教於上海真如暨南大學兼音樂院講席。七日一入市,以半日講授,半日走朱彊邨、章太炎兩先生或孟劬先生家請業。與孟劬誼兼師友,所以匡益之者良厚。其時先生居貝勒路同益里,距樂院尤近,因而月必至焉。其後先生北行教授燕京大學,絶迹南下。雖晤對末由,而翰札往還,商討倚聲之學,月必數通。有新制即寄示,予因得匯刊爲《遯盦樂府》二卷,惜遭亂版毁,印本甚稀,爲怏悒耳。一九四一至四五年間,予三至舊京,輒往謁先生於寓宅,歔欷談國事,且恒以飾巾待盡爲言之,予特爲寬解。四五年農曆除夕前數日,予復因事北游,與先生撥爐火話舊,且稱生平纂述略已刊行,惟少壯日讀《俱舍論》而篤好之,蠅頭細字,滿卷帙間,老眼昏花,已不復能辨認,遑言理董,亦無來者可傳。爲悵惋者久之,既執手告别,意甚戀戀。予南歸未及半月,而先生凶問至矣。北望沾巾,以不得一哭寢門爲憾。先生於史學特深,爲日本内藤湖南博士所激賞。入清史館,任纂《樂志》及《后妃傳》,史筆絶似范曄。《清史稿》迭經他手纂亂,不足窺先生之全。獨此《后妃傳》,由平氏録櫻花館别本單行,庶幾媲美班范,爲史家之矩則焉。先生詩學李商隱,詞喜元好問,身世悲涼之感,纏绵悱惻之思,一於韻語發之。晚作諸詞直摩遺山之壘,蔣春霖未足以喻也。先生撰述之已行世者有《史微》及《玉谿生年譜會箋》,皆吴興劉氏承幹嘉業堂刊本。《遯堪文存》有排印本,《遯堪書跋》爲燕京學報抽印本,詩曾載入予往歲所輯《同聲月刊》中,皆卓然有以自樹。予所及知如此,特爲記之如上,俾來者有所考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一周年國慶後七日拂曉,萬載龍元亮瑜生謹跋,庚子中秋後二日。

(收《龍榆生先生年譜》附録)

普庵咒跋

世所傳琴曲中有《普庵咒》,稍習操縵者類能言之,而不知所自出。或有以爲蕭梁時某高僧作者。沈知白方與《辭海》編纂之役,疑不能明也。予告以此爲南宋乾道間宜春高僧普庵印肅禪師在山中習禪定時,聽流泉音所作。湘贛間婦孺率多知之,且有刊印爲小幀,家貽户送,以鎮宅驅邪者。宜春、萬載、萍鄉、瀏陽、平江一帶爲猶盛。憶予於一九二五年夏自厦門返鄉省親,曾侍先君蜕庵與從兄松生往慈化南泉寺訪禪師遺迹。得觀禪師手寫自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泥金端楷,書於磁蓝紙上,寶光粲然,作梵夾式。前繪佛像數葉,筆細若游絲,而精勁絶倫,嘗招照相技師攝影數片,至滬以奉章太炎先生,于所主編《華國月刊》印布。寺樓尚存宋刊經注版,字大如蜀本,匆匆無暇清點,亦無力重印。但從真迹録副一通,用木活字排印若干本,擕滬以貽知好。某寺僧復爲翻印數千册,藉廣流傳。蓋諸家都未著録,世人已絶不知禪師有此經注也。《普庵咒》則盛傳於僧尼及善男信女間,并見禪門日誦。曩年印光法師曾與松生言之,贊印肅師爲神通廣大也。師爲臨濟宗法嗣,本宜春余氏子,民間沿稱余祖師,自幼出家,兼通顯密二宗,《金剛經注》所以發“顯”,《普庵咒》所以闡“密”。其《普庵印肅禪師語録》□卷,中土散佚已久,獨日本所刊《續藏》有之。商務印書館曾縮印《續藏》二百部,中邦始得重睹其書焉。南泉寺自南宋至清康乾間,香火不絶,棟宇绵亘數里。予往觀時,於頽垣敗瓦中猶可想見當日之興隆氣象。今又卅餘年,不知《經注》尚在人間否?《南泉寺志》存有禪師所作詩及言《普庵咒》事,今亦不復可得。輒書所聞以示世之習《普庵咒》者。庚子中秋後五日昧旦。

(收《龍榆生先生年譜》附録)

唐人寫經殘卷跋尾

右唐人寫本《妙法蓮華經》及《大智度論》各一小段,敦煌石室舊藏,曾入德化李氏木樨軒,經亂散出者也。石室所貯圖書,封閉千年,至清季始被道士發現,并竊出若干以易米,初不知其爲可貴也。其後匈牙利人史坦因與法蘭西人伯希和聞風而至,賂道士得入室,恣取所有珍本,捆載以去,分入倫敦博物院與巴黎圖書館,而國人懵無所覺也。迨域外盛傳,清廷始命學部派員往勘,僅有唐寫佛教經論尚富,遂盡運往北京。時李盛鐸氏方掌學部,復乘機竊取以入私藏。廿年前李氏藏書全鬻於北京圖書館,所有唐寫經卷,合之原存京都圖書館者共得八千餘卷。於是沉埋已久之石室秘藏,遂乃復全落人間,所惜重要文獻,不能復爲國人所有耳。黔中馬生於李氏爲戚屬,曾攜唐人告身數卷求售於予,予以索值過高無力收取,僅留寫經三殘卷。一卷爲金陵老友酈衡叔承銓 索去,餘二卷藏之行篋,歷經轉徙,幸獲無恙。以  平廬道長清修梵行,復分一卷奉貽,附記因緣如此。

庚子歲不盡九日,忍寒居士龍元亮記於滬南小五柳堂。

(未刊,據手稿)

詳評明刊牡丹亭還魂記跋尾

右明刊《牡丹亭還魂記》二卷,白棉紙印本,絶精。卷首止萬曆戊戌龝清遠道人《牡丹亭還魂記題辭》一篇,與木石居舊石印本同其款式,殆出作者原刊,可無疑也。卷内鈐有“豐華堂書庫寶藏印”、“自得草堂藏書”、“特健藥齋珎去金石書畫圖籍”、“豐華堂藏閲書”、“豐華堂鬻賸書”、“洪字”、“字曾有”、“〇章心賞”、“武林唐氏所藏”諸圖記。己亥冬偶從古籍書店見之,愛其細批滿紙,字跡特矯健,料必出一時名手。遂商諸書友孫實君,以篋中所有明嘉靖刊白棉紙印《歐陽永叔文集》五十卷本、日本覆刊白皮紙印《白氏長慶集》巾箱本、歸安朱氏原刊連史紙印《彊邨叢書》足本,作價百圓,從而易得,矜爲小五柳堂中壓架之品。藏諸玻璃櫥内,亦未暇細讀也。越一年,偶於市上遇實君,詢予願更出讓否。予姑漫應之,旋即爲上海圖書館没收歸公有。因念身外之物,終難永保,藏諸公庫,原契夙心。爰請略緩其期,俾得迻録諸評語以爲研討之資。既竭五日力録竟,即分黏石印本内。於原刊雖依戀不捨,亦末如之何。公理固當戰勝私情也。評語出乾隆間人手筆,卷首《題辭》稱此書爲“僉俞伯祖貽先君子者,僉俞公今已百年外”,又稱“乾隆己酉清和下澣,偶置案間下酒,爲貓雛抓傷數頁,既慨殘劫何常,且傷題括不易,輒填其殘闕,因而析其句讀,標其筋節,以殘膏賸馥轉餉世賢。猶憶十四歲時,外祖蒼霞先生手《會真記》填詞見與,且曰是千古文章大關鍵也”,其淵源可攷者止此數語。評者又稱“詞指刺太倉相國女爲木商見誘,但以此求之,費解語都落了地頭。如自號曇陽子,曾傳言仙去,尤其微詞注射所在”,又稱“四川有嘉定府,元馭先生本蘇之嘉定縣人,已改邑隸太倉,故影稱蜀。而杜字從半,則右影姓,左影所犇也。家傳第載其出處大者,亦不及所配誰氏。而云壽登八十,旁無姬侍,然則氏之以甄,固醜其女,并隸所生,亦借以直揭魏姓之影耳。文肅十二爲諸生,及隆慶壬戌第,子衡亦萬曆辛丑第二人,孫時敏刻其疏稿行世”,又稱“衡非所生,而若士所刺乃其中年事也”云云。又下卷眉批中有“即如曇陽始末,文肅身家,二百年始幸而有人宣著”之語,評者之精心考核,可見一斑。獨惜卷尾損傷,不知果出誰氏,俟更訪諸通雅,以發幽光。至其評語之批郤導窾,析入毫芒,設非斲輪老手,莫得而仿佛一二也。乃世竟無刊本流傳,文士苦心往往及身而泯,亦良可傷已。庚子小雪前五日昧旦書。

(未刊,據手稿)

沈巽齋影印張奕樞本白石道人歌曲跋

今所傳宋詞樂譜,以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闋所注旁譜爲唯一可據文獻,在我國音樂史上有其重大價值。自番禺陳東塾先生澧以工尺譜譯出《暗香》、《疏影》二曲(見予所輯《詞學季刊》)後,楊蔭瀏、夏承燾、丘瓊蓀、錢仁康諸先生皆曾作深入探究,並多譯成五綫譜,廣爲演奏,重傳於世焉。

此爲嘉興沈巽齋先生曾植影印清乾隆間張奕樞景宋刊本,爲世傳《白石道人歌曲》各種版本之最爲可信者。張氏原刊已絶不易見,此影印本流傳亦稀。予在滬四十餘年,僅遇二册。一以貽先師蘄春黄季剛侃教授,燬於倭亂。一即此本,爲先師歸安朱彊邨先生孝臧 舊藏,眉端所録,皆出先生之手。後附《樂星圖譜》,亦足爲研治宋樂之助。予珍藏行篋,歷三十餘年。今以捐獻上海音樂學院,爲建立民族四學系之慶。幸讀者護惜之。

一九六四年五月,龍榆生題記。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海日樓札記手稿跋

右《海日樓札記》一册,嘉興沈乙庵先生曾植手稿,原藏其子慈護熲 家。慈護曾屬爲校理,珍藏行篋者二十餘載。慈護亦於去年下世,因以歸之浙江圖書館,俾來者有所考焉。

予來滬差晚,不獲承教於先生,惟從歸安朱先生孝臧 、錢塘張孟劬先生爾田 處數聞緒論,驚其學識之淹博,徒深向往耳。先生晚歲遯迹滬濱,居新閘路所謂海日樓者,終日不出户,而海内外踵門問字者絡繹於庭,先生酬應如流,無不饜其意以去。治學恒以夜,隨筆疏記,倦即敧沙發椅稍偃息,不更就枕,故雖號寐叟而實極少睡也。

先生逝後,慈護奉其遺稿,分乞仁和孫隘堪德謙 、錢塘張孟劬、蘄水陳蒼虬曾壽 、臨川李證剛翊灼 諸先生爲任校理。其叢殘札記,則以屬其鄉人王瑗仲蘧常 。其專著如《元朝秘史注》及《蒙古源流箋證》早經雕版行世。《蠻書斠補》以下八種,並由孫、張二氏寫定待刊。札記庋瑗仲篋中,其後爲孟劬假閲,曾以若干種屬予及予從兄松生試爲參校,苦牽塵冗,率率未遑也。終由常熟錢仲聯萼孫 爲之編次,定爲《海日樓札叢》八卷、《海日樓題跋》二卷,付中華書局印行。

先生札記手稿中之專論詞者,有《菌閣瑣談》二卷,江寧唐圭璋收入所輯《詞話叢編》,此册《宋詞三家》條略稱:“叔耕《方壼詩餘》作者汪莘字。 詞頗質木,其人蓋學道有得者。其所稱舉,則南渡初以至光、寧士大夫涉筆詩餘者標尚如此,略如詩有江西派然。石湖、放翁潤以文采,要爲樂而不淫,以自别爲詩人之旨格。曾端伯《樂府雅詞》,是以此意裁别者。白石老人此派極則,詩與詞幾合同而化矣。吴夢窗、史邦卿影響江湖,别成絢麗,特宜於酒樓歌館,飣坐持杯,追擬周、秦,以纘東都侈盛,於聲律爲當行,於格韻則卑靡。賴其後有草窗、玉田、聖與出,而後風雅遺音,絶而復續,亦猶皋羽、霽山振起江湖衰響也。自道光末,戈順卿輩推戴夢窗,周止庵心厭浙派,亦揚夢窗以抑玉田。近代承之,幾若夢窗爲詞家韓、杜;而爲南唐、北宋學者,或又以欣厭之情,概加排斥。若以宋人之論折衷之,夢窗不得爲不工,或尚非雅詞勝諦乎。”此論雖亦稍有偏頗,要具特識。結尾所説,前者殆暗指朱、況諸氏,後者其爲海寧王氏《人間詞話》而發乎!因附及之而略紀所聞如上。

一九六四年五月九日拂曉,萬載龍元亮榆生題記。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海日樓批注四印齋景元刊本稼軒長短句跋

右臨桂王鵬運四印齋重刊元大德信州書院本《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嘉興沈乙庵先生曾植批注本。予曾輯録眉批爲《稼軒長短句小箋》一卷,載入《詞學季刊》。此爲哲嗣慈護所藏,留予篋中者甚久。慈護下世,謹以歸之浙江圖書館,俾永保之。

劉後村克莊 曾稱稼軒詞爲“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横絶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辛稼軒集·序》。 傳至今日,彌爲世重。而自來無爲之箋注者,讀者憾焉。晚近新會梁啓超、啓勛兄弟稍有疏釋,至鄧廣銘氏《稼軒詞編年箋注》徵引浩博,於作者用意所在,多所發明。而大輅椎輪,實自先生創始。乃鄧氏略不及之,爲可怪也。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日拂曉,萬載龍元亮謹跋。時年六十二,卧病上海南昌路寓齋。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彊邨先生手寫蟄庵詞跋

右揭陽曾習經剛父《蟄庵詞》一卷,歸安朱彊邨先生孝臧 晚年删定手寫本,已刊入《滄海遺音集》中。

剛父爲《春蟄吟》倡和諸家之一。其所爲詩,由番禺葉氏恭綽 據手稿本影印行世。此彊翁寫本詞集,緑格端楷,與所寫海寧王國維静安 《觀堂長短句》了無二致。於以見老輩學者篤於友誼,一絲不苟爲可風也。謹以獻之浙江圖書館,庶永保之。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日雨窗下,萬載龍元亮謹識。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跋彊邨先生舊藏王鵬運味梨、鶩翁、蜩知三集原刊初印本,校夢龕集原鈔本

右臨桂王鵬運幼遐《味梨集》一册,光緒乙未原刊初印本;又《鶩翁集》、《蜩知集》合一册,原刊初印本;並經彊邨先生標識,選入《半塘定稿》中。又《校夢龕集》一卷,清祕閣朱絲欄紙舊鈔本,亦彊邨先生所藏。册中别録靈川蘇汝謙栩谷 《雪坡詞》一卷,尾有半塘老人手書跋語。三十年前,北流陳柱尊柱曾從予假録,雕版行世。

彊邨先生嘗語予:“五十後始學填詞,實出半塘翁誘導。”又稱:“翁以不獲登甲科,頗引爲憾,因之自定詞集,獨缺甲乙兩編。”今觀《味梨集》題“半塘填詞丙稿”,《鶩翁集》題“半塘丁稿”,《蜩知集》題“半塘戊稿”,《校夢龕集》題“半塘己稿”,則彊翁之説爲不虚矣。

清季詞家,以愚所見,當推半塘老人及萍鄉文道希先生廷式 最爲傑出。半塘直逼稼軒而道希逕入東坡之室,其繫心宗國,怵目外侮,一以抑塞磊落不平之氣發之,故自使人讀之神王。兹檢敝篋,得此諸本,寄贈廣西圖書館,庶永保之。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日,萬載龍元亮榆生書於上海南昌路寓廬之葵傾室。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樂静詞跋

右《樂静詞》一册,德清俞階青陛雲 手寫本。卷首有其女弟子蔣慧所繪《樂静居填詞圖》及江陰夏閏枝孫桐 《鷓鴣天》題詞一闋。所録詞三十三首,皆階青先生晚年定稿也。

予廿年前,始獲納交於平伯,曾至北京老君堂寓宅,謁其尊人階青先生,相與談詞極契,因舉此册相貽。階翁爲曲園先生長孫,額突出,四世略無少異,此爲予所留印象之最深者。翁年八十餘,撰述不輟。下世亦逾十載矣。今以此册歸之浙江圖書館,亦使來者知平伯詞學之淵源所自云。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五日,萬載龍元亮榆生謹識於上海寓樓。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跋天游閣集東海漁歌卷二抄本

右《天游閣集·東海漁歌二》一卷,太清西林春著,山陰諸貞壯宗元 從原稿録出。予從彊邨先生處得之,曾據以載入《詞學季刊》。

有清一代滿族人詞,男以納蘭性德、女以太清春最爲杰出。清季詞家臨桂王半塘鵬運、 況蕙風周頤 皆極重之。況氏曾從如皋冒甌隱廣生 得傳鈔本《東海漁歌》三卷,爲撰序跋,付西泠印社以仿宋活字本印行,署“西林顧春太清著”。獨以不得第二卷爲憾。今西泠活字本傳世亦稀,安得有好事者并此重刊爲四卷足本乎?特以此册歸之浙江圖書館,略綴數語如上。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五日,龍元亮榆生題記。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凌波詞跋

右《凌波詞》一卷,吴曹元忠君直撰,歸安朱孝臧漚尹删定手寫本,已刊入《滄海遺音集》。

君直長於三禮之學,亦嘗與朱先生商榷宋、元詞籍,寫有校記,見《彊邨叢書》中。兹以此册歸之浙江圖書館,略綴數語如上。

甲辰初夏,萬載龍元亮榆生記於上海寓齋。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舊紙初印遯庵樂府跋

予曩爲錢塘張孟劬翁爾田 校刻所爲《遯庵樂府》二卷,雕版初成,翁寄所藏舊紙,屬印兩部,一以寄彼,一以見貽。翁下世瞬且廿年,都門臨别之言,恍猶在耳,思之腹痛。今以此本轉獻浙江圖書館,以永其傳焉。

一九六四年孟夏,龍榆生題記。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跋鈔本湘真閣詩餘

曩居真如,從某友借讀舊刊本《陳忠裕公全集》,因屬舍弟華生鈔出《湘真閣詩餘》一册,以備吟諷。其後武進趙氏尊岳惜陰堂彙刻明詞,亦據《全集》本。鏤版初成,而倭寇陷金陵,大肆屠戮,刻字工姜毓麟爲埋版地下,遂多斷爛,不獲印書,《湘真》一編,遂尠流布。偶於敝篋中檢出此册,爰綴數語,以貽沈軼劉。忽忽且卅年,華生亦下世久矣!

明季詞人,惟青浦陳臥子子龍 、衡陽王船山夫之 、嶺南屈翁山大均 三氏風力遒上,具起衰之力。臥子英年殉國,大節凛然,而所作词婉麗绵密,韻格在淮海、漱玉間,尤爲當行出色,此亦事之難解者。詩人比興之義,固不以叫囂怒駡爲能表壯節,而感染之深,原别有所在也。

甲辰孟夏,忍寒居士龍榆生記於上海南昌路寓樓。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彊邨雜稿跋

右《彊邨雜稿》一册,歸安朱孝臧古微 手寫本。有詞七十七首。《薄倖》一首,早由先生改定,録入《彊邨語業》卷三。其餘除經先生乙去及注明代筆者外,先生逝後,徇諸故舊之請,輯爲《彊邨集外詞》,附刻《彊邨遺書》中。詞後雜録前人詩詞,有周密《蠟屐集·湖上感事》二絶句,汪元量《柳梢青·湖上和徐雪江》(有目無詞),孫居敬《畸庵詞·湖上·水調歌頭》,《定齋林淳集·清明湖上·浣溪沙》,李璧《雁湖集·同蔣洋州飲湖上賦·滿江紅》,又《蔣示和篇余亦再作》,耿元鼎《雨中湖上作·浣溪沙》,孫居敬《畸菴集·念奴嬌·游湖》,陳造《臨江仙·江湖長翁集·六月十日偕客泛湖客有賦香袋詞者甚工予賦臨江仙袋兒綉雙鴛鴦》、《蝶戀花·泛湖》、《賀新郎·六月十日泛湖歸作》等闋。意或從《永樂大典》湖字韻録出,以備補入《彊邨叢書》者歟?又次録秦晦鳴樹聲 《霜葉飛》二闋,則先生朋舊之作也。又次爲文稿,計有《施渚書院碑記》、《重建道場山萬壽寺記》(注:劉裴邨代作)、《徐蔭軒相國八十壽頌》、《熊母雷淑人六十壽敍》、《言仲遠妻丁夫人傳》共五篇。中雜集宋詞聯語若干則,殆如《梡鞠録》以備鬻書者,迻録如下:

素壁寫歸來,畫舫行齋,細雨斜風時候;

瑶琴才聽徹,鈞天廣樂,高山流水知音。

右集稼軒

竹邊松底,曾贈梅花,共結歲寒三益;

蘚老苔荒,摩挲峭石,恍然月白千峯。

右集玉田

欺寒茸帽,拂雪金鞭,漸爲尋花來去;

款語梅邊,虚堂松外,幾番問竹平安。

右集白石玉田

錦幄初温,葡萄上架春藤秀;

闌干四繞,蒼蘚沿階秋意濃。

右集美成

高會惜分陰,爲我攀梅,細寫茶經煮香雪;

長歌自深酌,請君置酒,醉扶怪石看飛泉。

右集幼安

竹杖敲苔,倚窗小梅索句;

簾波浸笋,閉門明月關心。

右集梅溪

飛雪翻空,窺魚笑汝癡計;

浮圖倒影,與鷗同一清波。

右集幼安玉田

古今興廢幾池臺,往日繁華,雲烟忽過,者般庭院,風月新收,人事底虧全,美景良辰,且安排剪竹尋泉,看花索句;

從來天地一稊米,漁樵故里,白髮歸耕,湖海平生,蒼顔照影,我志在寥廓,朝吟暮醉,又何知冰蠶語熱,火鼠論寒。

右集幼安

流水洗花顔,擁蓮媛三千,誰道采菱波狹;

紫雲承露掌,倚瑶臺十二,猶聞憑袖香留。

右集夢窗

蓮葉共分題,貯月杯寬,笑拍闌干呼范蠡;

筠屏掩雙扇,避風臺淺,旋移芳檻引流鶯。

右集草窗

雲網插天開,欲往何從,一百八盤狹路;

湘屏展翠疊,臨流更好,幾千萬縷垂楊。

右集幼安草窗

此事吴中文士最喜爲之,其工者直如無縫天衣,彌堪把玩。彊邨興寄所托,偶亦及此,庶幾文同己出,饒有絃外之音。此外則吾亡友鶴山易大厂居士曾手寫《集宋詞帖》一册,用珂羅版印行,亦多可喜。今則嗣音闃然矣。

甲辰孟夏之月,萬載門人龍元亮敬識於上海寓樓。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影明萬曆刊本南唐二主詞跋

《南唐二主詞》一卷,一九三四年北平來薰閣影明萬曆庚申譚爾進精刊本,前有俞平伯一序並原刻譚氏題詞。雖所采亦頗雜他人之作,兼有訛誤,要爲現存《二主詞》之精槧。即此影印本,亦不易得矣。

江楓同志從予問倚聲之學,自謂“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没個安排處”二語,爲能道著其心中事。因檢此册,漫次原韻,題一闋以貽之。其詞云:“肯向邯鄲輕學步。青眼相看,那復傷遲暮。只恨芳韶留不住。消凝洛浦凌波去。  一霎滄桑經幾度。月上潮平,静愛幽花語。合共湘累緜墜緒。澧蘭沅芷迷歸處。”亦冀楓也能以靈均之芳悱,重光之語妙,更從大處着眼,使所有含靈普被薰染,以躋於大同之盛,亦如若梅花之化身千億,香滿三千大千世界也。

甲辰孟夏之月,廿六日拂曉,忍寒詞客漫筆。

(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