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中耳炎会惹大麻烦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中耳炎已有6年,右耳内经常流像腐乳汁一样的脓水,并有恶臭味,时好时犯。前段时间,他的中耳炎又复发了,并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嗜睡,还有一阵阵呕吐等症状。家人急忙将他送进医院。经耳科医师检查,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脑脓肿。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和中耳乳突根治术,才转危为安。或许有人会问:“小小的中耳炎,怎么会有这么严重?”

中耳炎,俗称“烂耳底”。多数人认为烂耳底淌脓水,不算大毛病,其实不然。医学上根据“烂耳底”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单纯型”“胆脂瘤型”。单纯型中耳炎淌的脓水像黏鼻涕一样,不太臭,脓汁时流时止,病情时好时坏;胆脂瘤型中耳炎淌的脓水像腐乳汁一样,厚厚的并伴有恶臭味,几年或十几年流淌不止。

胆脂瘤这个名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肿瘤,其实它不是真正的肿瘤。它是因为耳膜松弛部分长期穿孔,外耳道的上皮细胞长入中耳腔里,由于炎症缠绵不愈,这些上皮细胞活动力增强,层层脱落的皮屑逐渐堆积增大,_扩张压迫而侵犯周围骨质,使骨质吸收破坏。这时,如拍一张乳突x线片,就会显示出一个“瘤”样的阴影来。“瘤”的中心部分因缺乏营养而分解坏死产生恶臭,因其中含有胆固醇,所以取名“胆脂瘤”。

胆脂瘤的部位在中耳腔里,中耳腔的上边有薄骨质与大脑相隔,后壁有一骨壁与颅内的大血管——血窦相隔。有人说:胆脂瘤就像一颗埋在中耳内的“定时炸弹”,随着炎症的加重,它常常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中耳内的脓液穿过破坏的骨质,积存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可形成硬膜外脓肿。患者常有一侧头痛、低热、耳道有周期性大量脓液流出。中耳炎症扩散到蛛网膜下隙,侵入软脑膜即可引起耳源性脑膜炎。患者有严重的高热寒战中毒症状,又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等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症状。中耳炎症侵入到颅内,,或是细菌随血液或淋巴液侵入脑组织,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可出现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失语甚至昏迷症状;如果胆脂瘤向外(即耳郭后边)穿破乳突骨质,可在骨膜下形成脓肿,耳后会红肿高起,把耳郭推向前方,挤得耳郭耸起来,或穿破皮肤,在耳后形成瘘孔,臭脓流个不停;如果向内侵犯面神经,可发生周围性面瘫,患者患耳侧的眼皮闭不拢,嘴角歪向对侧;若侵犯“内耳迷路”,则出现天旋地转的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每一个慢性中耳炎患者,应及时求助于耳科医师,看是否有胆脂瘤存在的可能。如有胆脂瘤存在,应及时清除这个“炸弹”,早做中耳乳突根治术,给瘤腔来个“大清扫”,去除皮屑、腐骨和臭脓,把中耳“房门”开得大些,使引流畅通,再通过局部清洗及使用抗生素药物,逐渐使耳腔干燥而达到痊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