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九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女儿要毕业了,向我汇报说,课程都学完了,各科成绩均不高,但五年间在图书馆借书读二百余本,自购书一箱。女儿说,如果把课程学得成绩很高,以她的力量就没有时间读课外书了,而好多学习 好的孩子真就没到图书馆借过书。女儿说:“你不希望这五年我只读教材吧?”我不语,我希望这五年她每天都有实一习一 的机会,但这是不可能的。

翻看女儿自购的书,不仅有中医书,还有西医书,临床 用书也不少。捡了本一个内科急诊医生写的书翻看起来,觉得挺有意思,四百多页的书,竟一口气读完了。合上书不由心生感慨:越是靠近临床 第一线,中西医的相近之处就越多,互相借鉴之处也越多,望、闻、问、切对西医来说也不可少。作者说“我们是西医,但我们不是西方人。”他口袋里就常备两套针灸针以应对一些紧急情况。

今天顺路到医院给朋友取报告单,看到医生正拿着胃镜片子告诉病人,治他胃病的方法是做手术,将胃切去三分之二。但看病人十分瘦弱,又说他的体质承受不了这种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开了两种西药后,医生告诉病人,买些萝卜籽砸碎泡水喝,“效果相当好”医生肯定地说。

看来,中西医之争主要是争在理论上。中西医之间的差别可能还没有西医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大。

年轻时读中国革命史,对重点讲一党一 内斗争感到不解。我们往往觉得求大同难,存小异易,只有对敌斗争才应该是最严酷的,而在同一个目标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是否结合的问题竟使一党一 内斗争那么激烈,由此看来,这理论与实践结合与否还真是个大问题。

人类热衷于创建理论并致力于推行,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所以,不要嘲笑《黄帝内经》,如果我们的老祖宗不肯著书立说,那现在人们讨论的问题就不是中国是否落后的问题,而是东方人应归于猿类还是人类的问题了。理论一旦建立,就会有人视其为绝对正确,认为把这种理论贯彻到底就能实现理想社会。大同世界,共产主义,民一主 社会,都是这般促使人为之奋斗过。

但理论如同中药,是有偏性的,任何理论都不能直插现实底部,也不可能贯彻到底。

我曾在一次课后向一位法学家表示感谢:“你讲的理论很高深,我听了很有启发,对我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令我获益匪浅。”当法学家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我又说:“但是,你的理论应到我们这层为止,如果你到乡镇当法庭庭长,定会被农民乱棒打死。”

随着教育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关系也开始颠倒。如今的孩子是在课堂中长大,书本是他们的第一现实,理论在他们眼中越来越真实,而现实反倒愈发虚幻起来。问问许多学医的孩子,是不是认为看书比看病重要?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认为现实就应该服从理论,因此,批判起现实来理直气壮。

真正的医学和法学只存在于专家的著作和讲授中,而实践中的医学和法学都可称为人学。

我一位政法大学毕业的同事先是批评我对理论不够推崇,后是自我诧异:“教授在课堂上讲的案例是何等清晰,可现实中怎么一个都对不上号呢?”

一个朋友曾捧着法学书批评我执法不严。我说,如果我们执法严格,那么,所有收留精神病妇女的光棍汉都得以强奸罪治罪,大部分罪犯的父母都得按包庇罪惩处,你认为我们应该这样严格执法么?

做为人学,实践中的医学和法学不可能是那么纯粹的,经验、直感、主观意识,甚至是捆一绑思维不仅仅是不可免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送朋友家孩子礼物时,常常选送工具箱,无不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在选择、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认识到,一把锤子用来敲钉子好使,用来舀水就不行了。有个学者说,我能学懂量子力学,却学不懂阴阳,这不很荒谬么?其实这不奇怪,用学量子力学的方法学阴阳如同用锤子舀水,问题出在“学”上。便是学得懂量子力学的人,能创建量子力学么?

以为身在科技之中就必然具有科学素质,把事物拆开来就一定是分析,,于是批评中医不在科技中,不会拆事物。

坐在电脑公司看人修电脑。把主板上的插件逐一拔下来再插到另一台电脑上试,找出坏掉的集成块换个新的便成了,比我当年修理收音机要容易得多。如今许多医生看病也是这样,谈不上深入分析,科技进步反让许多人越来越少动脑筋。

电子产品的发展路线是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管和半导体电路能够拆开进行分析,而集成电路没法拆了分析。按拆不了就无法分析的逻辑,如果非要找出集成电路出现的问题就只能是“猜”了。这科学发展自己堵塞了分析之路。自然的发展也是这样,人一体 臟器哪个不是“集成块”?如果否定了中医的“猜”,那么即使是集成块也得“拆”。

拆,需要手段和工具,拆个原子得用半个城大的粒子加速器。要把人一体 拆明白了,现在医院的规模显然不够。我家附近的医院正在盖十一层的外科大楼,为的就是进一步增强拆人的能力。拆人是庞大医院的主要功能。

一百年前的西医院也是一个小诊所。有人说中医现在门庭冷落,却没有看到西医诊所也冷落,乡镇卫生院也没人去看病。大家奔大医院主要是奔设备去的,医大毕业生想进大医院也奔的是设备。照现在医院发展的速度,再过几十年医院就有可能成为医疗城,从事医疗工作的人数得超过服务行业,看一次病相当一次旅游,说不定到那时会有旅行社专门组一团一 看病,打出“消化系统三日游”的看病路线。

但是,拆的能力不管发展到何等高级的程度,猜的能力也不能废除,更不能被列为低级,因为拆得多了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而急诊医生最需要的能力就是猜。

病理上的病因可以无止境地追究下去,“顺藤摸瓜”的查病方法最终会让医生湮没在无尽的检查数据中,最终的解脱方法可能还得是“猜”。

猜解能力实在是人类发展到“集成”阶段的产物。“拆”总是要阶段性地回归到“猜”,而且每次回归都会提升人的猜解能力。一百年后,说不定医生坐在那里猜病有如一百年前的中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