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宇宙开拓者爱因斯坦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几乎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创造历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爱因斯坦因创立了相对论而闻名于世。相对论原理的建立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它圆满地把传统物理学包括在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广义的相对论 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使科学研究的范围从无限小的微观世界直至无限大的宏观世界。今天,相对论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和天文学的理论基础,被广泛运用于 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之中。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相对论,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05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发表狭义相对论。1933年因受德国纳粹反犹太主义狂潮迫害而离开祖国,迁居美国。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从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自然科学正面临着重大的突破。正是在这个时期,年轻的爱因斯坦以旧科学理论“叛逆者”的姿态,登上了自然科学舞台。

爱因斯坦还在少年时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追赶光线的人。这个关于光线的想法引出了后来的狭义相对论。他又设想:假如吊索断了,一架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 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拆了旧房盖新房,它像登山一样。创立一个新理论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视野扩大了,原来 隐蔽着的东西被发现了。原有的理论仍然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小了,成了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爱因斯坦在登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高峰以后,没有满足, 没有停顿。他环顾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间无比壮丽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统一场论。这是相对论的第三阶段。他希望把引力场和电磁场 统一起来,而且希望这统一的场能够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反对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钻头”,对准统一场论上最厚最厚的 地方,希望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给物质结构一种统一的解释。他也知道统一场论不会在自己手里完成。可是他认为,“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 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 的。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他给比利时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这样写的:“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 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

爱因斯坦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几十年,直到最后一息。他在生命弥留之夜,在医院的病榻旁还 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翌晨醒来再继续演算。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热情和顽强性格的写照。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 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 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 论。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声明。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罗素—爱因 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主张禁用核武器,反对核军备竞赛,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