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虚实之间

21、选择媒体,只因加利一句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21、选择媒体,只因加利一句话

不久前遇到达沃斯选出的“全球科技先锋”——网秦公司ceo林宇,归纳出一个“林宇公式”:value(n)=ability×(1+δ)365n。意思是,如果你在一年当中,每天让自己某方面的知识能力增加一点,不怕少,只要坚持,就会形成巨大能量,生成巨大价值。正所谓大道至简,真理看上去往往都很朴素,当你将身边的案例一一代入对比,却发现结果概莫能外。

不说他人,且说自己,十年前与十年后,确有天壤之别。十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尽管英语水平不错,翻开一篇专业领域的英文报道,要想完全读懂其中含义并不容易。此后十年,读书行路阅人无数,对自己谋生吃饭的本行也算初初有了些体会。

我的大学时代在外交学院度过。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更愿意选择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但同时我也相信,人在某个关键点上作出的选择,会将命运引到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如果高考后我没有被外交学院提前录取,或许不会走上做媒体的道路。

那是15年前,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应邀到外交学院做一场演讲。我问他:“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将成立第6个常任理事国,您认为谁最有资格当选?”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恐怕是cnn。”

cnn(cablenewsnetwork),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年这个世界的决策制定者们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他们的反应速度和决策制定有相当一部分成分依赖于此。某日,假如一方地震,,一方水灾,而cnn只报道前者,第二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救灾物资都会涌至那一方,而水灾处无人过问。从这个角度上看,cnn对世界的影响力不逊于一个中等国家。

那天我受到很大触动,第一次动了做媒体这个念头。

1998年,我参加了“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之后的“伦敦国际演讲比赛”。大赛组委会将每个选手的演讲汇总,录成一盘磁带。中央电视台外语专题部的野露露老师和王晰老师听了以后,觉得“这小伙子还行”,于是我开始了在央视的实习。

外语专题部隶属于央视4套,是后来cctv9英语频道的前身。当时,英语新闻只是嵌在cctv4中的一个板块,杨福庆老师和党冰老师等共同主持,严肃正统,每人播报一段,播报结束后就用手一指对方:“yangfuqinghasmore?”“dangbinghasmore?”

老师们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工作时间没有硬性规定,更何况稿费在我这个穷学生看来,也相当可观,存上两个月就能买一部手机了。

我的任务是做独立编导,给cctv4《中国投资指南》做英语新闻专题。我斗志昂扬,十分高产,每月能完成两个专题,每个专题时长15~20分钟。这大概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个英语财经栏目,每周播出一期。我学会了在短时间内以独特角度切入一个陌生领域,并完成命题。

1999年夏天我从外交学院毕业,正式加入了中央电视台。

签约之前还有个小插曲。我去台里的人事办公室面试,有位叫杨一龙的处长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嫌我眼睛近视,牙齿不白。我当时也自视甚高,心想自己怎么说也是刚从国际赛场上载誉归来,凭什么受你的气。多亏野露露老师及时安慰我一番,我才打消了拍屁一股走人的念头。有意思的是,后来杨一龙成了我在央视最好的朋友之一。

野露露老师说:“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干上5年,才对得起我们费这番周折吧。”

我在英语频道一干就是8年,超额完成任务,直到2008年春天调到经济频道。

加入央视的第一年,我被派到山东平一陰一县电视台学习锻炼,一边做记者,一边尝试做主持人。每次上镜前,都请女同事帮我打打粉底,抹抹口红,那个造型,今天想起来格外吓人,但当时不觉得。既然是下基层锻炼,少不了跑一跑田间地头。采访完当地农民,他们没什么东西可招待,就让我自己去地里挖点儿花生吃。带着泥土味儿的新鲜花生,在水里洗洗就剥开吃,挺香。县电视台条件有限,只有一支话筒,大家轮着用。出去采访还得抓点儿紧,否则回来迟了,晚上播新闻的主持人急得跳脚。

结束一年的基层学习回到央视,cctv9英语频道正式成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