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三、缪希雍 疟疾,又是倒霉的疟疾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此时的缪家,已经破败了,他们的生活很是贫困,但是缪母本着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原则,一直支持着缪希雍的读书学习。

真是位了不起的母亲啊,要是搁一般人,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早让缪希雍去东莞打工去了。

就这样,缪希雍虽然身子骨还是那么的弱,但是,还一直坚持着刻苦学习。

但是,倒霉事儿还是来了,他在十七岁的时候染上了可怕的疟疾。

之前,其实缪希雍患过几次大病,但是和这次的疟疾比起来,那就显得太小儿科了。

这次的疟疾的确是十分的严重,搞得本来就身体单薄的缪希雍更是骨瘦如柴,母亲把仅有的钱都拿出来请医生了,用缪希雍后来的话说,那是“凡汤液丸饮巫祝,靡不备尝”,就是说基本上广告上宣传的药都买回来吃了,报纸上介绍的名医也都去看了,最后没有办法,连神仙巫婆的山头都拜了,结果还是没有好。(终无救于病)

这个病最后折腾了快有一年,缪希雍和母亲几乎绝望了,天啊,难道我们要束手待毙吗?

这个时候,一个响亮的口号出现在了缪希雍的脑子中,这就是:求医不如求己啊!

对啊,自己家里不是还有几本医书吗?不是还有一本叫做《黄帝内经》的基本读物吗?难道我自己不能研究一下这个医学吗?

是啊,这个医学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为什么社会上的这些医生很多都治不好病呢?

此时,父亲去世前医生一张张惊慌失措的面孔又重新出现在了缪希雍的脑海里。

对,我就自己看医书,自己琢磨这个病到底该怎么治!

过去有句话,叫“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另外一个说法是:“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什么意思呢?这两句话都是用极其通俗的语言(通俗到有点不像秀才说的,倒是很像是秀才的老婆说的),形容了如果受过了正规的传统教育,那么学习中医是很容易的。

因为它们的理论根基是相同的,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于是,缪希雍开始翻出尘封已久的医书,仔细地翻阅了起来,从此在缪家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会儿看见缪希雍捧着本《黄帝内经》在冷得直打哆嗦地看,一会儿又看见同样捧着《黄帝内经》的他在热得满脸通红地看。

看着看着,缪希雍读到了这样的句子:“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缪希雍的心里终于敞亮了起来,原来这个疟疾是这样啊。

于是,缪希雍把这个疟疾当作暑邪来治疗,斗胆给自己开了方子,并在忐忑不安中服下了自己开的药方。

缪母此时是最紧张的了,她已经做好了如果缪希雍突然口吐白沫并翻白眼时去请医生的准备。

结果是,缪希雍并没有翻白眼,反而更精神了,没到十天,这个折腾了近一年的疟疾,居然让他自己给治好了!(不旬日瘳)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