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诸葛孔明

万古云霄之卷 第十三章 貌合神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刘备终非省油的灯,他对孙权说:“我告诉关羽和孔明,此番前来京口会立即返回,我担心回去晚了,他们恐怕会找我。”所谓“恐怕会找我”,言下之意是“恐怕会采取军事行动”。

刘备、孙权联军为赤壁的胜利而兴奋,几乎是在陶醉的状态下追击败逃的曹操军,就像追逐受伤猎物的猎人一般,兴高采烈地西进华容道。

唯独诸葛孔明不露喜色。

“这次的追击实在痛快!”在马上起伏跃动的张飞,抖动满腮虎鬚说道。

“那么痛快吗?”骑马并列的孔明问。

“当然痛快啰!你看,咱们不是这样休休地追击吗?”

“我们休休地追击,是因为敌军休休地逃。”

“这当然了……”张飞点头,他并不知孔明为何不高兴。

因为重大的情报来得太迟了。东进华容道的曹操殿军曹丕队,一边修补道路一边行军,所以晚到集合地点——这个情报在从赤壁展开追击的前一刻,才传至孔明耳中。

“糟了!”孔明皱起眉头。

将天下万民救出战火的第一阶段,就是“三分天下”。为实现这一点,必须在此刻给予过分庞大的曹操势力决定性的打击。

在赤壁所攻击的曹操的水军,他们原本是荆州的水军,根本没办法予以致命的打击。唯有捕捉、歼灭败逃的曹操军,才算得了胜利。然而,曹操军却溜得意外的快。其实也难怪,因为曹丕早已准备好退路。

曹军摆脱刘孙联军的追击,逃入江陵城。联军在华容道击毙和俘虏的曹军,几乎都是病患。

“战果辉煌!”张飞等人高声欢呼,孔明却转头不看这个场面。他觉得自己被曹丕这个小伙子给摆了一道。

曹操令征南将军曹仁和横野将军徐晃留驻江陵城,为图他日再举,扬师北去。途中,又令折冲将军乐进留驻襄阳。换句话说,曹操虽然北归,但在重要据点都留下守备军。

刘孙联合迎击曹军南下,时间也很紧迫,几乎没约定战后的事宜。不过,击退曹军功劳愈大者,分得的战果当然就愈多。赤壁之战孙军的功劳远较刘军大太多,刘备阵营多少显得有点焦躁。孔明劝谏将兵说:“不可急功,当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尽量避免无谓的牺牲。切不可为眼前之功动心。”

走华容道中途必须渡过夏水。

曹军渡完河后,当然会烧掉船只。向附近民家打听的结果,得知曹军东进时,殿军指挥官已经事先安排舟船,停靠在东岸。

曹丕的撤退准备已经做到这种程度,当然不会被追到江陵。孔明以掌遮阳,看着因数日前下雨而水量大增的夏水水流,突然背后有人叫道:“孔明兄!”

孔明回头一看:“哦!是你!”

孔明不自觉地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只见对方眼睛清澄,目光柔和,被太阳晒成浅黑色的脸孔,露出爽朗可人的微笑。虽然时近十五年,孔明依然记得这张脸孔。说得正确一点,他记得驻留在这张脸孔上面的该位男子的母亲面容。而且记忆深刻,绝对忘记不了。

“母亲可好?”孔明问。

“非常健朗。”对方回答。此人正是孔明继母带过门的儿子张怡,从小书就读得好,应该比孔明大两岁。眼前则身着文官服饰。

“这最好不过了。”孔明说,觉得喉头有什么硬住似的。

前阵子,孔明出使柴桑的孙权阵营,晤见哥哥瑾,才刚听说母亲安康无恙。不过,那时候并没提及张怡。因为当时自己是正式而且紧急的使者,兄弟二人都尽量避免谈私事。不过,数年前曾听往来于江东和襄阳之间的甘海提到,张怡出仕东吴,担任主簿,评价相当好。

“母亲只是担心战乱。”张怡说。

“是担心战场上的儿子?”

“儿子?不!母亲担心的,毋宁是孙子。母亲似乎担心孙子们将来长大了,战乱还没结束。……子瑜(诸葛瑾)兄的小孩,还有过到您那儿的小孩,以及我的小孩……,光是他们,都够母亲操心的了。”

“是吗?……”孔明觉得眼角湿热起来。

“得实现三分天下之计才行……”这是解消母亲心忧的唯一方法。

在第一阶段,孔明已经尝到挫折。虽然就与孙权结盟成功、击退曹军而阻止曹操统一天下这件事来说,未必算是挫折,但赤壁大胜并没有给予曹操致命性的打击。

如今曹军经由这条夏水西方的华容道,此刻正经江陵移进。联军方面涉渡夏水相当困难,要截击敌军主力已不可能。

“你可真魁梧啊!”张怡说。

在阳都分手的时候,孔明十四岁。虽然孔明从小个头就很大,但大他两岁的张怡当时还是比他高一些,但现在张怡的头却只到孔明耳际。

“好好珍惜性命!”孔明说。

“孔明兄才应保重。我仅是区区主簿,孔明兄上战场的机会比我多的是,请多珍重。……这也是为母亲。”

张怡说着,再次紧握孔明的手。

所谓主簿,是书记官,通常都在后方的司令部。孔明则负责部署整个刘备军,站在第一线的机会当然不少。

“你也为母亲多珍重。”孔明回以同样的话,并回握张怡的手。

这时候孔明突然觉得空气间飘荡着继母的香味。回想起来,在泰山和阳都时几乎都不曾站在继母的身边过。

“那,这股香味又是什么呢?”它似乎发自生命的根源。

晚秋和煦的阳光停留在张怡白皙的面孔上。

曹操令曹仁和徐晃驻留江陵,挥师北去后,孙刘联军好不容易才抵达长江一线,得以仰望江陵城。

此时,隶属孙权军的甘宁脱口说道:“西方有座夷陵城,先取下再说!”

夷陵位于现在湖北省宜昌市一带,由江陵往西约一百余公里,据说是战国时代楚国的王陵所在。

“应该断绝敌方往西的退路。……”

周瑜说。联军打算由东进攻江陵。只要特遣队占据西方的夷陵,至少就能让敌军无法往西逃窜。南方是长江,所以只能往北方撤退。

“我军想参与攻击夷陵的行动。”

孔明提出此要求。

“我已经对我军下了进击的命令。”

周瑜对刘备军的“好意”,并不领情。

“甘宁的兵力太少了!”孔明说出意见。

“夷陵是座空城,没有敌军在,甘宁的军队足足有余了。”周瑜坚拒刘备军。

“我了解了。”孔明让步:“不过,如果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让我军先赶往夷陵。”

“就这么约定。”周瑜说。

甘宁率领一支小军占领没有军队的夷陵。但是,曹仁立即动员大军,反攻夷陵。夷陵的甘宁遭曹仁军包围,只好向总队求援。

各方阵营之所以独锺夷陵,是有原因的。

夷陵面向长江,由此往西上溯约五十公里,即可进入西陵峡。此峡与巫峡、瞿塘峡并称“三峡”。

三峡正是荆州和益州的分界线。益州乃巴蜀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历任南阳太守、太常卿的刘焉受命为益州牧,建立了地方政权,此地俨然成了独立小王国。如今刘焉已死,其子刘璋当权。

据说,刘焉厌恶中原的动乱,希望谋得偏远边境的官职,起先运用关系想担任交阯牧。交阯即现在的越南,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在此设交阯郡以来,一直隶属中国版图。但是,侍中(侍从官)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急忙将目标由交阯改为益州。

当时的人相信“气”。一般人认为擅长看“气”的人可以预言天上、天下的森罗万象。刘焉听说益州有天子之气,便想去益州,可见刘焉本人想当天子,野心相当大。

《三国志》评刘焉的儿子刘璋说“非人雄”。由此不难想像其缺乏乃父的野心与霸气。

不过,益州土地丰沃,有“天府”之称,而且刘焉遗下为数可观的精兵。刘璋并无运用此遗产的才干,便打算依附天下的实力者。

依诸葛孔明的三分之计,只有荆州是不行的,他盘算必须合里并益州,才能与曹操、孙权对抗。只要占据益州的出入口夷陵,便可以用它作为接收益州兵力的踏板。因此,孔明才想加入夷陵的攻击行动。周瑜当然知道孔明的用心。

业已进入江陵的曹仁一听夷陵失陷,便以大军相向,也认为接收益州兵力是一雪赤壁之耻的踏板,不可任由敌方夺取。

益州虽然想找人依附,但有唯独曹操不可的倾向。以前益州派遣使者去曹操那儿,最早的使者名叫阴溥。为此,曹操予以优遇,赐刘璋为“振威将军”。益州方面特别派遣张肃以益州兵三百做为谢礼,进行示敬谒拜。曹操这边当然也以大礼回报。此次益州又派遣张肃之弟张松前去。

张松抵达荆州时,曹操已经攻陷襄阳,势如中天。

此时曹操已不将益州看在眼里。曹操认为统一天下已指日可待,没有必要借助益州之力,而且降服荆州和东吴之后,便打算进攻益州。现在看来甚至连赠送阴溥和张肃财物,都是浪费。张松来的真不是时候。

“又来要东西啦?”

张松觉得自己受到这样的对待,主簿杨修建议曹操优遇张松,不为曹操采纳。

“曹操不是咱们益州所能依靠的人。”

张松如此急报益州。张松并不只是因为自己受到冷落的对待,才这样报告的,史书说:(张)松,为人短小、放荡,然识达而精果也。

也就是说,张松个子矮小,无风采,而且浪荡不羁,素行亦有问题,但却有鉴识之力。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刘璋会选他负责观察曹操这个重大任务,可见其才干。

建议周瑜夺取夷陵的甘宁,本来就出身益州,深知此地之重要性。他最初投身于刘表部将黄祖麾下。如前所述,在和为杀黄祖以报父仇的孙军交战中,甘宁射杀了孙军部将凌操。甘宁本是用箭高手。

后来,甘宁投效孙权阵营。他所射杀的凌操之子凌统也在其中,成了他的烦恼。周瑜等将军首脑尽量将二人隔开。此次甘宁提议进驻夷陵,周瑜故意对身边的人说:“凌统攻江陵,甘宁攻夷陵,正好可以把他们分开。”

这只是一种障眼法,骗不了孔明。

曹仁终究无法夺回夷陵,最后甚至连江陵都守不住,翌年,便整兵北去。周瑜立即进入江陵,号称“南郡太守”。

战后视荆州为己物的刘备,对周瑜的嚣张行径真是痛恨至极。但是,这是力量决定整个局势的时代。刘备在江陵对岸附近的油口设置司令部,将此地命名为“公安”,并推派刘表遗子刘琦为荆州刺史,以收揽人心。

虽然没有细部的约定,但荆州的主要部分归属于刘备的势力范围,毋宁已是当事者默认的事实。而孙权与黄祖持续多年宿命争战的战场江夏郡,其归属就有问题了。

位于荆州正中央的江陵,划入刘备版图,任谁都认为理所当然。但如今周瑜却自称南郡太守,在那儿坐镇。

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其愤慨自不待言。

“江陵只不过是垫脚尖的东吴的脚后跟,只要轻轻踢一脚,就会倒,并不成问题。”

诸葛孔明说明道。

东吴孙权集团有周瑜驻屯江陵、程普驻屯沙羡(湖北省武汉市之西),明白摆出进击荆州的态势。

不过,孔明看出这只是装腔作势罢了。

孙权阵营最大的弱点,在于人口稀疏。而人口太少则表示兵力有其限度。孔明所谓的垫脚尖,便指此事。江陵和沙羡是驻屯了相当数量的军队,但这两支军队一旦遭受攻击,就不太能指望东吴会派援军。而且,江陵和沙羡一旦有任何军事行动,便正中北方霸者曹操的下怀,很可能就兴师南下,而东吴已无兵力可以抵抗。

“军队阵势摆得很漂亮,可是却打不起战争。”

孔明指出这一点。与其和这种虚有其表的对手为敌,不如用心经营肥沃的湖南地方,以收实果。刘备听取孔明的建议,向南挥兵。

“周瑜这家伙会不会从后面偷袭啊?”

难得张飞也会有这番顾虑。

“周郎这个人话是说得比较冲,但颇能分辨实务,不至做出这种糊涂事。湖南四郡本来就非东吴的势力范围,咱们进兵,东吴没理由抱怨。周郎要是攻击咱们的后背,那他自己的后背也就会受到乐进攻击了。”

孔明笑道。

曹操命令折冲将军乐进驻留襄阳,用意就在刘、孙任何一者出现空隙,便立即南下攻击。

刘备悠哉地挥军南征。湖南四郡不战而降。当时武陵郡太守为金旋、长沙太守为韩玄、桂阳太守为赵范、零陵太守为刘度。各郡太守虽然兵力不多,但都有一些,它们全被编入刘备军。

四郡的行政都是一塌糊涂,赋税一到地主或下级官僚手中,几乎就不见了,因此,每个郡都很贫困。任何一个太守对刘备的南征几乎都没什么抵抗,理由也在于这个官位根本没什么油水。

“对新收纳的百姓,课税绝不可比以往重,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收揽人心。”

这是孔明对经营新版图的看法。一旦能免除地主、下级官僚、税吏等多重的“私吞”,即使怎么减税,实收应当仍是以往郡岁入的数倍。

诸葛孔明受命为军师中郎将,凭此身份负责零陵、桂阳和长沙之郡的赋税。

如果说当时所谓的“将军”是现在的上将,那么中郎将就相当于中将。根据汉制,将军又可分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四种,与三公(丞相级)同格。而前、后、左、右将军则与九卿(阁僚级)同格;刘备就是被任命为左将军。此外,还有所谓的杂号将军,这是临时命名的非常设官职,例如曹仁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其等级稍低于九卿。

九卿级被称为中二千石之官,月俸一百八十石,年俸在二千石以上。孔明被任命为中郎将,这是号为“比二千石”之官,虽然月俸百石,年俸仅一千二百石,但被视为准二千石。如果说将军是阁僚(译注:相当于部长级)的话,中郎将则可视为紧接其下的次长。郡太守在这中间,仅号称“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石,年俸一千四百四十石。

汉代的高官统称为“二千石”,不过,这当中还有“中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三个阶级。

孔明被任命为比二千石的军师中郎将时,关羽是二千石的襄阳太守、张飞是宜都太守、赵云是桂阳太守。孔明的地位略低于他们。但他去年才出仕刘备,而且年仅二十八岁,就用人拔擢而言,已属异例。附带一提,关羽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但襄阳已有曹操所任命的乐进当太守,关羽并没有真的赴任,而待在刘备身边。

刘备本人既然是荆州的实力者,理当进驻中心地江陵。可是,江陵已有同盟对手孙权麾下的周瑜坐镇。刘备只好在公安设置司令部,由关羽镇守。

在刘备进兵湖南四郡期间,孙权亦讨伐盘据丹阳郡林历山的陈僕和祖山等人。他称呼他们是丹阳的黟县、歙县(在今安徽省)的“贼”,但说穿了只不过是一群不服从孙权的人罢了。林历山约有二万户人家,孙权派遣的威武中郎将贺齐,费一番苦心平定丹阳,重新设置新都郡,第一代太守理所当然由贺齐担任。

长江沿岸的九江,在当涂一地有不服从孙权的集团。老将张昭领兵攻伐,仍不能使其屈服。

东吴有很多问题,政权的苛敛征求是原因所在。人口过疏不仅导致兵力不足,也造成财政困难,只好严苛征收赋税。因此,不服的人屡屡伺机造反,政情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孙权年轻气盛,只想以武力压制不平分子,反而招致反弹。

庐江郡位于东吴司令部柴桑的东北方,就位置来说,属于东吴的势力范围,但当地有势力者雷绪却带领数万人前去投靠刘备。

在东吴阵营中,北方来的移民和原住民之间,有难以化解的对立。统治这种地域,也许需要采取相当强的态势,但孙权的态势却也太过强硬。

孔明看出东吴政权这个弱点,也知道愈是有弱点的人,愈容易摆高姿态。东吴刻意粉饰整体形象,却被孔明看得一清二楚。

面对曹操的南下,孔明自信孙权会答应结盟,因为再怎么逞强,孙权的军队都无法独力与曹操作战,否则也只有投降一途。孙权当然绝不会投降,因此,只能与刘备结盟。孔明前去柴桑,为的是想给自尊心强的孙权下台阶。

“为什么你不帮我把孔明这样的人才留在东吴呢?”

孙权在孔明出使柴桑、完成任务回去之后,对孔明之兄诸葛瑾如此说道。诸葛瑾回答:“孔明已经和刘备结下君臣之契,他不会出仕将军(孙权),就如同臣不会出仕刘备。”

曹操北归之后,孙权因内部矛盾,暂时没有余力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对刘备阵营而言,这正是没有外忧、可以悠然培蓄实力的好机会,孔明用心经营湖南诸郡。掌管三郡的他,在临蒸设置居所。此地面临湘江支流蒸水,位于现在衡阳市附近。由此至三郡,距离大约相同。

曹操北返以后,立即训练水军,虽然赤壁战败,他仍有再度南征的意图。因为不擅水战,才会吃了意外的败仗,但下次不会再吃相同的败仗。——训练水军便表明曹操这个意念。

获知这个消息,孙权阵营当然紧张起来。

“我们必须一直和刘备维持友好关系才行。”

鲁肃如是主张。孙权也心知肚明,他不可两面树敌。

不久,北方又传来情报说:“曹操着手建造大宫殿。”

此番大兴土木,简直是在夸示赤壁的挫折不算什么,连擦伤都没有。

“可能是逞强吧!也许只是口头上说要做,其实做不了这么大的工程。”

也有人持这种看法。

然而,邺郡的大宫殿的确在世人眼前动工了。

——铜雀台!

动工前宫殿已经取好这个名字。有文诵称动工前正好有代表好兆头的铜雀出土,为纪念而有此命名。不过,铜雀为什么代表好兆头,就没有人知道了。

据说这座大宫殿,是先构筑十丈高的地基,而盖在上头的。东汉的“丈”是二点三米,因此,宫殿是盖在二十几米的地基上,的确堪称为“台”。《邺中记》记载铜雀台高六十七丈,所以它是一百五十米高的摩天楼。最上层据说有一百二十个房间。总而言之,是一座高大得离谱的宫殿。

即使是逞强,能办到也显示出曹操的实力,他的潜力委实令人畏惧。

“我正在思索南征的秘策。”

据说曹操北归后,发出这样的豪语。

既然是秘策,就应该是秘密的,但却洩露出来,传至孙权耳中。虽称乱世,往来各地的旅客和商人却为数不少,不,也许应该说因为是乱世,这种人才那么多。他们传递着各种情报。

曹操反省赤壁的战败,认为没有做好退路是主因。还好儿子曹丕事先尽量修补道路,使损伤减轻到相当的程度。但,沿途对曹操都不是友善的地域,虽然他有刘表之子刘棕随行,不过百姓仍视中原来的军队为侵略者。

曹操本想在荆州驻足的,可是却发觉无法巩固其中心地江陵。这绝非曹仁的责任,因为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合作,江陵陷入孤立状态。

于是,曹操下令从事军屯。

屯田开垦荒地,是曹操拿手的政策。从十几年前,他就召募人民耕作荒地,在州郡设置“典农中郎将”负责管理,缔下相当好的实绩。

这些荒地本来就是耕作的土地。只因战乱,农民逃散,才沦为荒地。名为开垦,其实说召回农民更加恰当。农民担心的是,耕作原来的土地到底安不安全,收穫是否有保障。他们心里存着各种疑虑,后来看到设有专职官吏,当此为国家事业,便安下心从事耕作。这也是在中原的事,号称“民屯”。当时由全国民屯所得的租粮,一年可达数千万石。这便是支撑曹操潜力的所在。

这之外,曹操又从事“军屯”,让军队在战争和军事训练的空隙开垦荒地。民屯方面,是贷与个人土地、耕牛,田地由个人耕作,收穫公私折半;以往借用官牛,必须六成缴官。和民屯相对的,军屯以集体耕作为多。

据说,屯田原本始于军屯,起源于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命令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的守备军六十万耕作国境地带。

曹操的军屯,计划由中原往东南,一直到淮河流域,不断推进其屯田地。曹操的势力范围已经南越淮河,及于合肥(在今安徽省)。只是,那只是兵站线的延伸点,合肥在这时候还不能算是有力的基地,补给远来自后方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有力不从心之感。不过,合肥和寿春之间如果有几处军屯,补给就容易多了,作为前线基地的合肥即可大力强化。

“应该乘现在击溃合肥!”

孙权担心曹操巩固合肥的后方,想抢先夺下曹操这一个据点。但是,合肥的军屯虽然尚未正式成形,却颇能挺住孙权军的包围。

孙权宣称将亲自率兵突击,长史张紘劝他:“兵乃凶器,战争是危事,将军英年焕发,可能有点轻视敌方的凶暴。在战场斩敌将、宣扬武威,那是野战将军的任务,将军应该克制这方面的冲动,以霸王之计为重。”

孙权接纳他的建议。

曹操派遣将军张喜前往救援。孙权一得知张喜的援军来到,便立即解围撤兵。现在他的军队分散在江陵、江夏、彭泽、寻阳各地。兵力不足的东吴以往都利用几乎集中全军的方法,例如在柴桑,刻意塑造远比本身还要庞大的形象,还好在赤壁打了胜仗;但现在军队分散各地,恐怕会暴露出兵力的单薄。好面子的孙权尽量想掩饰窘态。

赤壁之战翌年,亦即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曹操率领水军由淮河流域进入合肥。此行目的不在战争,为的是要在芍坡这个地方展开军屯。此地位于寿春西南四十公里处,位置正好可以作为前往合肥途间的补给站。曹操在此安置军队和军粮,以便随时救援合肥。

赤壁之战以来,刘备有点消沉。主要是因为两个人的亡故。

首先是甘夫人。大概是妻运不佳吧,刘备连连失去几位正妻,而且是在历经艰辛、就要开始安闲的时候。她是儿子刘禅的生母。去年由襄阳败逃南下时,刘备将怀抱婴儿的甘夫人座车,留置在群众当中,因为他不愿独让自己的家人享有特别待遇。幸好就在将要沦为曹操军的俘虏时,被赵云救出。

甘夫人生于沛县贫穷人家。刘备是在受陶谦任派为豫州刺史、住在小沛时,纳她为妾的。当时有正妻在,其苦境不难想像。经过十几年,在刘备寄身荆州时,她才产子。

“在荆州我虽然有过髀肉之叹,但可能是我最幸福的时候。刘表让我生活无虑,而且也没有战争。……最后的战事还是赤壁那场胜仗,这大概是仅有的安慰吧!……”刘备红着眼眶说道。

失去甘夫人没多久,年轻的刘琦也去世。听到丧闻,刘备叹道:“大概有人会说是我杀的。”

先前刘备拥戴刘表遗子刘琦为荆州牧,但谁都知道这个阵营的领袖是刘备。

“刘备迟早会取代他的地位。”

这是当时一般人的想法。就连刘备本人也认为不这么做不行。

“到时候孔明会告诉我该怎么做吧?”

刘备内心如此期待着。这种野战猛将关羽、张飞无法做的事情,孔明应当可以处理得很好。这也是他尽三顾之礼迎聘孔明的原因。

刘琦本人并无当荆州主子的野心,他的生命曾受到威胁,只要能保住性命,此外便无所求。因此,最希望政权能圆满交替的,毋宁是刘琦。

刘琦体弱多病,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因此,倒不用担心有人会对他的病故起疑心。

对刘备来说,刘琦是恩人之子。刘备为他的死而悲伤,是基于人之常情。但由于此事发生在甘夫人死后没多久,更加深了他的悲伤。

然而,烦恼继之而来。

曹操北去,使许多原本跟随刘表的人前来投靠刘备。当然,也有人像刘琦之弟刘棕那样,跟随曹操去邺城。但那也许应该说是情非得已吧!因为和刘棕一起向曹操投降的人,后来都陆续离开曹操阵营,投靠在公安的刘备。

一方面是因为荆州人不习惯去中原,另一方面则是心有不安。想留在住惯了的荆州,是人之常情,但这似乎不是唯一的理由。

曹操严格执行信赏必罚的作风,作为乱世领袖是很自然的事。但就臣仕者的立场来看,他却是可怕的主君。待在曹操阵营,即使时间不长也必定能感受到此事。他们以前所臣仕的刘表虽然虚华不实,但却是个宽容的人,也因此相较之下,曹操显得特别严厉。

“刘备在这方面好很多。”

众人都这么觉得。

“这不是好事吗?大家仰慕而来,是因为您的德操。”

孔明对刘备说。

刘备是在都哝大批人来投靠是好事,但要养这一大批人可就麻烦了。

“话是没错。……只不过没土地给人家,周瑜还盘据着江陵……”

刘备又叹气,这已成了他的习惯。

“就请他们暂时忍耐一下,他们也知道情况的。请主公为人才彙集而喜悦吧!庞统、黄忠、廖立,还有马氏兄弟……大家都仰慕主公而来的,他们原本可以出仕曹操的。此外,来到江陵,也可以投靠周瑜或出仕孙权,却都没这么做,光冲着这一点,不就值得主公高兴吗?”

被孔明这么一说,刘备耸耸肩,苦笑道:“不高兴也不行啰!嗯!我懂、我懂了。因为连凤雏、白眉都来了嘛。……”

庞统与孔明被并称为龙凤,也是一名人才。年轻的时候,孔明被称为龙,但仍是卧龙,而庞统则被称为凤,却也还是雏凤。在襄阳,卧龙指孔明,凤雏指庞统。

庞统与孔明姊夫庞山民是堂兄弟,这两位被并称的英才,也有此亲戚关系。

襄阳马氏共有五个兄弟,各个都是俊英之才。其中尤以长兄马良最为出色。马良年纪尚轻,但却生得一对白眉,众人遂称呼优秀者中更出类拔萃的人叫“白眉”。

孔明三分天下之计,有两个前提:其一是刘备必须取得荆州和益州,另一是刘备必须募集足以经营天下的人才。目前这两个前提都未齐备,但情况似乎日渐看好。

人才不只要募集,还得培养。关于培养人才,孔明略有自信,他觉得马氏兄弟中的白眉马良诚然是人才,但弟弟马谡还有待培养。

姊夫庞山民没有加入刘备阵营,令孔明颇感落寞。山民之父庞德公厌恶出仕,受刘表屡屡邀聘,他却不肯跨出岘山麓的庐门。山民可能受到父亲这种生存之道的影响吧!

“也许这样姊姊反倒比较幸福。”孔明想。

姊夫在相同的阵营,对孔明而言,可能也有不方便之处。因此,虽然有点落寞,但其实也松了一口气。

乱世屡屡残酷地践踏人的情与爱。原本享有长期和平的襄阳,一旦英雄动兵,亲人也得被迫离散。孔明也与姊姊分开了,但绝少人没经历过这种别离。孔明的妻子绶亦是如此。投降曹操而跟着去中原的刘棕,是绶的表兄弟。刘表后妻,亦即刘棕的生母,便是绶的母亲之妹。

“据说曹公派他当青州刺史。”

孔明告诉妻子刘棕的消息。

“哦!是吗?……大概只有头衔吧?”绶反问。

“大概吧!因为青州是曹公的地盘。”

“这就好。……他只适合当装饰品。”

孔明想缔造一个亲人不用分离的时代。至于何时才能一遂志愿,孔明真是没有把握。有时候他真想半夜爬到楼顶尽情地嚣叫,因为他的胸口一直堆满着无法说出的鬱闷。

在临蒸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不过,孔明却乐于这样的忙碌。

一件意想不到的亲事,居然找上在公安的刘备。

临蒸的孔明突然接到急使通知,要他速去公安。

“请夫人一道去。”

使者特地这么说,使孔明一时沉思起来。

“主公要娶亲了,一定没错。”绶说。

“那也没必要找我们商量啊——如果是这种个人家庭私事。”

“乱世领袖的家庭私事,未必就和底下的人没关系,在襄阳不就是如此吗?”

“你说的是没错……但是,这一次似乎主要是想找你商量,否则不会特地叫你去。既然这样,就拜托你了。……谈亲事,我可一窍不通啊!”

到公安一谈,果然如绶所猜测的,是有关娶亲的事。而这门亲事的对象,连绶也意想不到。

“孙权的妹妹?……”

孔明叫出声来。

不仅是因为哥哥在孙权阵营,也因为三分天下之大计,孔明一直仔细在观察着东吴。对于东吴领袖孙权的家世,也知之甚详。

据说孙权对这个妹妹很头大。她似乎是身材、容貌都相当标緻的美人。只不过,性格很强,连孙权都管不住她,想早点把她嫁掉。她的性格东吴的人太了解了,因此很难找到对象。据说东吴良家小伙子一被提到她,就急忙说:“我已经订婚了。”随即逃之夭夭。而她本人也放下豪语:“我对这地方的年轻人没兴趣,我要当天下英雄之妻。”

“据使者的话说,这不是孙权,而是她本人的意思……”

连刘备都显得有点害臊。

“原来是这么回事。……”

孔明心想是有可能的事。天下英雄并不多见,当今大概可归纳成三人。其中之一是她的哥哥孙权,剩下的两人,有一个丧偶。

“我就当刘备的妻子吧!”

她这种女子是有可能说出这种话的。

“我想娶她。”刘备已经下了结论:“如果我和孙权结下姻亲关系,那荆州的事也许不动干戈就能圆满解决了。孔明,你觉得如何?”

“很好。”孔明说。

“既然是娶进门,而非入赘,那敢情好啊!”

被征询意见时,绶也作如是的答覆。

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孙权之妹嫁给公安的刘备。刘备四十九岁,新娘约莫二十岁。有一百余名侍女陪嫁至公安,而且侍女各个全副武装。

“简直是杀进敌阵嘛!……”看到陪嫁的排场,孔明都起嘴说道。

对于此门亲事,孙权有他的用心。事实上,刘备的新婚生活并不怎么愉快。史书有以下的记载:

(孙权之)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常凛凛。

在武装女兵环伺的闺房中,刘备岂能安心?简直受到监视一般。孙权之妹之所以下嫁刘备,也有说服和监视刘备不要妨碍到其兄完成霸业的用意。

为照顾前来投靠的众人,刘备希望能掌握以江陵为首的荆州北方诸郡,这已成为刘备的宿愿,他之所以当孙权的妹夫,多少也希望能藉此实现这个宿愿。

刘备想要孙权任派他为荆州都督,决定至孙权的司令部造访。时间是在结婚的翌年,也就是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

所谓都督,是什么“都”监督的职位。刘备想要荆州八个郡全部的权力,因为实际上,他当前仅保有湖南四郡而已。

“危险!不可去。”

孔明获悉刘备决定前往京口,立即派遣急使,劝止刘备。但急使抵达时,刘备早已由公安出发了。

这时候,孙权正患“曹操恐惧症”,只要能应付曹操的威胁,什么手段都可采用。荆州的刘备如果心生不满,江汉一带恐将不稳,曹操绝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就孙权而言,现在怎么样都得安抚刘备。但是,为防万一,现在周瑜等人所据守的土地,还是不能给刘备。

“现在还处于战后的过渡期,你再忍耐一阵子,等到痛宰了北方那个老混蛋(指曹操)之后,全荆州都是你的。……毕竟你是我的妹夫嘛!”

孙权的托辞并不太漂亮。

事实上,刘备来到京口之际,江陵的周瑜也派人送一封信给孙权。

“刘备有枭雄之相,而且,关羽和张飞又是熊虎之将,因此并非甘心长久居人下之辈。依属下之见,不妨藉此机会将刘备扣留在东吴,最好给他豪华的宫室、美女和各种玩物,让他纵情声色。一旦和关羽、张飞分开,属下就可以轻易将他的阵营攻溃,主公的霸业必可完成。现在如果给他土地,等于是援助他的霸业,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如蛟龙得云雨,恐将大为飞跃,因此届时他们已非池中之物了。……”

周瑜主张用美女、财宝将刘备从部下关、张等猛将身边抽离。因此建议将刘备扣留在东吴。吕范也持有相同意见。

但是,鲁肃反对。他一直是孙权阵营中的亲刘备派,或许说是反曹操派,比较恰当。

“属下听说荆州的人才都去投靠刘备。主公才刚领有一部分荆州,百姓尚未驯服,委实遗憾。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的曹操才是我们要提防的对象,属下以为不妨暂时将荆州托付刘备,全力防备曹操要紧。”

这是鲁肃的看法。

刘备也终非省油的灯,他对孙权说:“我告诉关羽和孔明,此番前来京口,会立即返回,我担心回去晚了,他们恐怕会找我。”

所谓“恐怕会找我”,言下之意是“恐怕会采取军事行动”。

“这么一来,岂不正中曹操下怀?”

孙权对曹操已是杯弓蛇影,不想在此时与刘备阵营发生事端,只好让刘备回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