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秋之意象之二)(2)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在秋风中思归的还有老杜。客居夔州,九月九日登高的日子,杜甫写下这样的句子:“重一陽一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一江一 上台。”这已是杜甫的晚年,已经快要到“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时候了,但重一陽一节是登高饮酒赏菊的节日,他仍然勉强地喝了一杯,抱病强起去登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这里的“竹叶”指的是好酒竹叶青。杜甫的身一体不好,实际上已经不能再喝了,酒必须得停下来。消愁之物都没了!竹叶青既然与他的生命没了缘分,那么菊花也不须再开了。他的日子里不再有酒,他的眼前不再有花,一切寥落了。“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玄猿是黑猿,白雁又似雪,一黑一白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身在远方,听见猿声哀哀啼鸣;如此冷落的深秋,北方的雁都飞往南边了,似曾相识雁归来,那只飞来的白雁是从故乡来的吗?可曾带来了家乡亲人的音信?重一陽一本来是亲人一团一 聚的日子,但现在自己流落在异乡,弟弟妹妹们又都在何方?“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不知道亲人何在,战争催老了年华,秋意一逼一老了生命。这种“两相催”,这样的寂寞晚境,让一个老病之躯何以担当?读这首诗,我们想一想,杜甫的心是何等的百转千回。

还是在夔州,杜甫写过著名的《秋兴八首》。第一首一开始就很伤感,“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凋伤”二字,用意极重,起笔写得气冷萧瑟。寒露晶莹剔透,但是它的冷气一点一点地把成片的红枫树林都伤残了;整个的巫山巫峡,秋气萧森。前一句极小,相当于今天的特写,眼前尽是伤残的枫叶;后一句极大,相当于今天的全景,从枫叶到巫山巫峡,视线的转换何等跌宕。再看“一江一 间波一浪一兼天涌”,波一浪一随着一江一 水的翻滚,一点一点地升上去,涌到了天边,再从天边一点一点落回来;“塞上风云接地一陰一”,天上的寒风连接着一陰一冷的地气,天地一体。前一句,从眼前推到了远方,后一句从地上看到了天边,再从天边回到了地上。波一浪一滔天,风云匝地,萧瑟秋光充塞巫山巫峡。千锤百炼始成老杜诗,只有杜甫的诗,才有这么大的气势,使秋景之悲,悲得辽阔,悲得苍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他在这个地方已经羁留了两年,眼里看着那些菊花开了两度,伴随他度过流一浪一岁月的,只有一叶孤舟,他身在此际,心在远方,穿过距离的隔绝,一直系在故乡那儿。“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意真的是太深了,家家都开始准备寒衣,拿出尺子剪子裁剪更厚的衣服。捣衣砧上洗衣服的声音,如此多,如此密,隔着一江一 面,从对岸的白帝城中传过来。年光就在漂泊中这样老去。杜甫曾经写过“岁暮一陰一陽一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到了秋已深,冬已近的时候,人就会觉得一陰一陽一交一 叠,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这叫“催短景”。而人在天涯,心在天涯,时在岁末,天涯、霜雪、寒宵,世界的冷、距离的冷、时间的冷,重重叠叠,直一逼一心上。

《秋兴八首》写在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秋天,杜甫滞留在夔州。这个时候,老杜五十五岁,蜀地战乱不息,他自己晚年多病,知一交一 零落,壮志难酬。在心境最寂寞、最抑郁的时候,他在那个不朽的秋天,写出了八首七律。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缠一绵连属,又各自成篇。凄清的秋色秋声,映衬了暮年抱病漂泊的境况,还有不忘社稷一江一 山的衷情,这一切编织出独属于老杜的《秋兴》,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律诗的巅峰之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