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十三-脚气病诸候(凡八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脚气缓弱候

凡脚气病,皆由感风毒所致。得此病,多不即觉,或先无他疾,而忽得之;或因众病后得之。初甚微,饮食嬉戏,气力如故,当熟察之。

其状:自膝至脚有不仁,或若痹,或婬婬如虫所缘,或脚指及膝胫洒洒尔,或脚屈弱不能行,或微肿,或酷冷,或痛疼,或缓从不随,或挛急;或至困能饮食者,或有不能者,或见饮食而呕吐,恶闻食臭;或有物如指,发于 肠,迳上冲心,气上者;或举体转筋,或壮热、头痛;或胸头冲悸,寝处不欲见明;或腹内苦痛而兼下者;或言语错乱,有善忘误者;或眼浊,精神昏愦者。此皆病之证也,若治之缓,便上入腹。入腹或肿,或不肿,胸胁满,气上便杀人。急者不全日,缓者或一、二、三日。初得此病,便宜速治之,不同常病。

病既入脏,其脉有三品,内外证候相似,但脉异耳。若病患脉得浮大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术四两。若脉转快而紧,宜服竹沥汤。脉微而弱,宜服风引汤二三剂。此皆多是因虚而得。若大虚乏气短,可以间作补汤,随病体之冷热而用。若未愈,更作竹沥汤。

若病患脉浮大而紧快,此是三品之最恶脉。脉或沉细而快者,此脉正与浮大而紧者同是恶脉。浮大者,病在外;沉细者,病在内,治亦不异,当消息以意耳。其形或尚可,而手脚未及至弱,数日之内,上气便死。如此之脉,急服竹沥汤,日一剂,汤势恒令相及,勿令半日之内空无汤也。若服竹沥汤得下者必佳。此汤竹汁多,服之,皆须热服。

不热,辄停在胸膈,更为人患。若已服数剂,病及脉势未折,而若胀满者,可以大鳖甲汤下之。汤热尽而不得下,可以丸药助令得下;下后更服竹沥汤,趣令脉势折,气息料理乃佳。

江东、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初得此病,多从下上,所以脚先屈弱,然后毒气循经络,渐入腑脏,腑脏受邪,气便喘满。以其病从脚起,故名脚气。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坐,两足长舒,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后屈一足,安膝下,长舒一足,仰足指向上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一时各各取势,来去二七,递互亦然。去脚疼、腰膊冷、血冷、风痹、日日渐损。

又云:覆卧,傍视,立两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脚痹弱。

又云: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到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三七,不失气。数寻。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也。

又云:一足屈之,足指仰,使急;一足安膝头。散心,两足跟出气向下。一手拓膝头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时极势,左右亦然,二七。去膝髀疼急。

又云: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将足解溪安 上。急努两手,偏相向后,侧身如转,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二、脚气上气候

此由风湿毒气,初从脚上,后转入腹,而乘于气,故上气也。

三、脚气痹弱候

此由血气虚弱,若受风寒湿毒,与血并行肤腠,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痹,虚则弱,故令痹弱也。

四、脚气疼不仁候

此由风湿毒气,与血气相搏,正气与邪气交击,而正气不宣散,故疼痛。邪在肤腠,血气则涩,涩则皮肤浓,搔之如隔衣不觉知,是名为痹不仁也。

五、脚气痹挛候

脚气之病,有挟风毒,风毒则搏于筋,筋为挛。风湿乘于血,则痹,故令痹挛也。

六、脚气心腹胀急候

此由风湿毒气,从脚上入于内,与脏气相搏,结聚不散,故心腹胀急也。

七、脚气肿满候

此由风湿毒气,搏于肾经。肾主于水,今为邪所搏,则肾气不能宣通水液,水液不传于小肠,致壅溢腑脏,腑脏既浸渍,溢于皮肤之间,故肿满也。

八、脚气风经五脏惊悸候

夫温湿成脚气,而挟风毒,毒少风多,则风证偏见。风邪之来,初客肤腠,后经腑脏,脏虚,乘虚而入,经游五脏,与神气相搏,神气为邪所乘,则心惊悸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