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桑叶-原态

桑叶-药材

桑叶-饮片

桑叶-原态桑叶-药材桑叶-饮片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大都有野生或栽培。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药一性一】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一陽一,清肝明目。

【应用】

1.风热感冒,一温一病初起。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一温一病初起,一温一热犯肺,发一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如桑菊饮(《一温一病条辨》)。

2.肺热咳嗽、燥一热咳嗽。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一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粘一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一温一病条辨》);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肝一陽一上亢。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一陽一之效,故可用治肝一陽一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一陽一药同用。

4.目赤昏花。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甘润益一陰一以明目,故常用治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可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决明子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若肝肾一精一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滋补一精一血之黑芝麻,如扶桑至宝丹(《寿世保元》)。若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本品亦可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除寒热,出汗。”

2.《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3.《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脱皮固酮、芸香苷、桑苷、槲皮素、异槲皮素、东莨菪素、东莨菪苷等。

2.药理作用: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一性一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对人一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

3.临一床一研究:1桑芦汤(桑叶20g,芦根60g,鱼腥草60g,白茅根60g,刺黄柏30g)水煎服(鲜品更好),日1剂,连续服药,定期复查,治愈后停药,疗程一般14~47天,共治疗肺脓肿72例,疗效较好(华西医学,1993,8(2):158)。266名一乳一糜尿患者,在不住院治疗、照常劳动情况下,每日3次分服,每片含0.4g的生桑叶制成的药片12g/d,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控制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待蛋白、脂肪转一陰一后,巩固治疗2~3个疗程。效果良好(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4):232)。3取市售桑叶500g隔水蒸煮消毒,去杂质,干燥后备用。每日15g,沸水浸泡后代茶饮。连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褐色斑有效(浙一江一中医杂志,1992,27(9):432)。4以桑杷祛风汤(桑叶20~40g,蚤休、生地各10~15g,枇杷叶10~20g,生甘草5~10g)每剂加清水浸泡20min,煎3次,取汁混合为450ml。每服150ml,2次/日,必要时取渣再煎汁外洗,共治疗22例红斑类皮肤病,效果良好(吉林中医杂志,1990,(4):20)。此外,桑叶还可用治水肿、下肢象皮肿、脑萎一缩、喉源一性一咳嗽、螫伤、化脓一性一中耳炎等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