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十善业道经讲记(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乙三、广申依十善庄严万行分三:一、广说以施庄严之大利二、略示众行庄严之大利三、结说能令一切佛法圆满

“万行”,指大乘道六度、四摄、四无量心、三十七菩提分、止观、方便等无量无数的菩萨行。“依十善庄严”,指依止十善业道,在自心上庄严各种妙行。应当依止十善的原因是:不论修哪种菩萨行,都是依止身、口、意来修。身、口、意远离了恶业,就堪能修持深广的大行,不然就会被恶业的力量牵制,而没有能力修持大行。就像一张纸没有污垢、很清净,就能在纸上描绘美妙的图画,如果纸上染上了很多污点,就不堪作为描绘庄严的所依,也就画不成庄严图画。也就是,身、口、意有很多恶业的污点时,就修不出万行的庄严。

所以前面开示菩萨应当昼夜观察善法,不容许心中有丝毫恶业夹杂,就是为了保持清净的心,好在清净的心上绘出万行庄严。如果心里被恶业染得污七八糟,那就不可能修出万行庄严。

很多人没有切实在自己身口意上远离恶业,每天都造下各种恶业,这样身心处在很染污、混乱的状况中,就难以出现修法的效果。

重要的一点是要认清恶业的破坏一性一、染污一性一。比如常常造十恶业的人,心就被恶业牢牢缠住,以恶业的力量导致内心混乱、污浊,或者沉重、压抑、心力脆弱等等,这样就无法持续、稳定地展开修行,而且由于恶业蒙蔽心灵,有很大的障碍,就发不出广大的善心,比如发不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或者自己身口意没有修好,就没有德行感化别人,行持不了四摄;或者基本的十善业道还没有修清净,更广、更细的菩萨戒就更加免谈;而且以恶业力使心扰动不安,也难以修成止观。所以心没有远离十恶业时,就受恶业力的牵制,困在狭隘、杂乱、污浊的心境中,无力展开广大的修行。

这样就知道,菩萨道万行只有依止十善才能建立,不然就像空中建楼阁一样永远建不成;或者没有打稳固十善的基础,暂时有的功德也会失坏,就像冰上建楼房一样。

丙一、广说以施庄严之大利

万行中,这里以布施度为例说明依止十善修持布施会得到哪些利益。“依止十善”,就是依止远离恶业的清净身、口、意业。“以施庄严”,就是在心上修出布施的功德庄严。“大利”,就是由清净的布施行感召到大利益。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尔时世尊又告诉龙王依止十善庄严万行会得到哪些大利益。

“依此善业,于修道时”,就是依止远离身口意恶业的十善,而在修持菩萨道的这时候。首先行持布施的利益是:如果能远离杀害众生的意乐和行为,对众生做财物、佛法、无畏的布施,将来就会常常资财丰裕、而且资财稳固、不会被水、火、盗贼等侵夺,不仅如此,还享有长寿、不会短命夭折,不会被怨家损害。

总的意思是:如果十善业修得清净,再以清净的身口意修持大乘法门,感果就会十分圆满,因为恶业已经基本净除,再修善行,就像大地已经铲除了杂草等障碍,再往里面播种,长的果实就非常清净、坚实。像这样,首先把身口意修清净了,在清净的心地里种布施度等的善根,结的果实就非常清净、圆满。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远离以权势、欺诈、盗窃等手段做不与取,对众生布施财物、佛法和无畏,这样就会常常富裕、无能侵夺,而且会出现最好的福报,又能圆满地把诸佛法藏摄集在心里。

布施的果报是得到加倍的报偿。越是慷慨地施舍,就越能增长福德。一方面不造不与取,远离了贫乏的因,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布施,财富就会辗转不断地增长,以至于达到无人能比的程度。法的方面也是心里无私无求地给众生布施佛法,就会让智慧日益广大,最终心里能圆满摄集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远离不清净的邪一婬一行,对众生做财物、佛法、无畏的布施,将来常常拥有财富、无人能侵夺,而且家庭非常稳固、和顺,母亲、妻子、儿女没有人能以欲心看待。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远离说欺骗的语言,以诚实的心施舍财物、佛法和无畏,将来常常财物丰裕、没有人能侵夺;而且声誉很清净、没有人毁谤;再者,内心保持真诚,没有以虚伪的恶行损坏真诚,就能诚恳地把正法摄持在心里;而且凡是发自真诚心的善愿都能实现。

“离众毁谤”,是远离虚诳语所得的等流果。意思是:自己从不说妄语诳骗他人,也就不会领受无中生有的毁谤,这是以口业清净的力量感得声誉清净。“摄持正法”是指把心修真诚了,就能非常诚心地摄持正法,能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奉行佛法,这都源于真诚的力量。如果常常说妄语、做虚伪的行为,就会损坏真诚,即使遇到殊胜的正法,也没有力量坚定地奉行。

“如其誓愿、所作必果”:也是真诚心微妙的作用。内心真诚就随顺本一性一,凡是发自真诚的善愿,都能按自己所做得到实现。也就是内心真诚、没有虚伪,以至诚的心就会感召所愿的结果。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远离说破坏别人关系的语言,对众生做财物、佛法、无畏的布施,这样将来常常资财富裕、无人能侵夺,而且眷属和睦,彼此同心同德,任何时候不会发生矛盾和诤执。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远离说粗恶伤人的语言,对众生做财物、佛法、无畏的布施,将来常常资财丰裕、无人能侵夺,而且不论到哪里,大众都欢喜归投、依靠,所说的话为人信受,没有违反、抗拒。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远离无实义的语言,对有情布施财物、佛法、无畏,由此常常资财丰裕、无人能侵夺;自己说话不会成为虚设,会被人恭敬领受;又能善巧地运用语言,解除别人心中的疑惑。

常常造绮语业,不断地生产语言废品,这样的语言只会被人轻视、舍弃。相反地,常常说有意义的语言,就会被人尊重领受,也就是别人会恭敬地听受你的话,依教奉行。再者,由于远离了绮语业障,就能善巧地运用语言,断除别人心里的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远离贪求而做布施(就是心里不求别人回报,也不求来世的人天福报等等,这样无私无求地施舍财物、佛法和无畏),就能常常资财富裕,无人能侵夺;而且养成了布施习一性一,在得到一切所有时都能惠舍有情;又会具有对法的坚固信解,身心有很大威力。

“一切所有,悉以惠舍”是指长期修布施的等流果。等流的意思,就是像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同等地流那样,以不断地串习施舍的心,将来得到福报时,又会把一切所有毫无悭吝地布施众生。

“信解坚固”可以这样解释:法宝的涵义就是清净、离欲,常常无私无求地布施奉献,就会对清净离欲的正法生起信解,心里坚固地信解:所谓的正法就是这样。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一爱一。】

心里远离忿怒、常常一一团一和气,对众生施舍财物、佛法和无畏,将来就会资财丰裕、无人能侵夺,而且能快速成就无障无碍的智慧,又有庄严、妙好的根身,让见到的人都心生敬一爱一。

忿怒使心失去平静、损坏智慧,而远离忿怒,心就安住在平静、清明当中,就像风平一浪一静,平静的水中现出万物的影像,以平静的心能无障碍地了达万法真相,所以说“速自成就无碍心智”。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远离各种邪见或颠倒观念,安住在正见中对众生布施财物、佛法和无畏,将来就会资财丰裕、无人能侵夺,而且常常生在具有正见、信奉三宝的家庭,能遇到佛、听佛说法、供养众僧,常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我们要想生生世世生在佛教家庭、值遇三宝、不忘失菩提心,就应当修相应的因来感召,这个因就是远离邪见、生起正见。如果能远离颠倒邪见、生起正见,就会自然而然对佛法生起恭敬信受,而且自然而然对开示正法的佛、随学正法的僧发起永世皈依的誓愿。这样的善根长养到坚固时,如果还要转世,就和具有正见、敬信三宝的家庭同类相感而投生;而且以善业力量,出生后就能遇到三宝、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又由于在生之时,对大乘法生起了正见,引出了“世世常行菩萨道”的愿力,以愿力的摄持,就能常常不忘记寻求无上菩提,救度法界众生。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以上就是发大愿的菩萨在修习菩萨道时,依止十善业而以布施作为庄严,所获得的各种大利益。

丙二、略示众行庄严之大利分六:一、余五度二、四无量心三、四摄四、三十七菩提分五、止观六、方便

丁一、余五度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举要言之”,就是提出要点来讲述依止十善、修持万行的利益。

十善是修万行的基础。修十善的目的是远离身口意的恶业,好依止清净的身心修持万行。这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好在上面染种种色彩,绘出庄严的图画。我们首先做到身、口、意业清净,然后再从心中画出戒的庄严、定的庄严、慧的庄严、忍的庄严等等。业行清净是修任何法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基础上还要修出心中无量的功德。就好像房间的墙壁涮得很白,这还不够,还要做各种装饰,要陈设佛像、摆好鲜花、挂上壁灯、雕梁画栋等等,这叫做“庄严”。就像这样,我们应当依止清净的身口意,修出六度、四无量、三十七菩提分、止观、方便等的万德庄严。

比如以戒庄严,就是通过行十善业道,使得身口意业清净之后,还要拓展开来,具足戒的庄严。以大乘来说,要有三种戒的庄严,就是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的庄严。成熟自己方面,要以律仪戒远离恶行,以摄善法戒摄集善行;利益众生方面,要以饶益有情戒成熟众生。具有这样三戒庄严,就能按自己的所愿生起一切佛法的义利。(“义利”就是有实义的利益。世间人求的利益就像谷的空壳一样,没有实义。而“义利”是指有实义的利益。)就像大地是生长一切庄稼的依处,由持戒的力量能出生一切佛法义利。也就是,守好了三聚净戒,就能安住在三摩地中;以安住三摩地的缘故,就从中发出智慧光明;以智慧照见诸法实相的缘故,就能从贪嗔痴中解脱出来;以解脱贪嗔痴的缘故,就自然照见一切所知。因此能成就一切佛法功德。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真正把身口意修清净了还不够,还要在心上具足忍辱的庄严。忍辱是内心的品德,要把它修出来。这又包括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如果去实修,这三种忍都可以修出来,到时心中就有了安忍的庄严。

别人伤害你,或者伤害身一体,或者用语言诽谤、谩骂,或者以毒辣的手段谋害等,都叫“怨害”。遭遇怨害时,心里安忍不动,不会以愤怒、怨恨等动摇自己的心态;其次,遇到天气寒热、生活艰苦、干渴饥饿、各种劳累,或者受宿世的业报、身一体生病等时,心里安然忍受而不动摇;再就是心能安住在佛法中不动摇,也就是经过思维抉择、成就了胜解之后,心就安住在法义中,无法动摇,这就是谛察法忍。修出了这三种忍,心上就有安忍的庄严,将来就得到佛的梵音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我们没有成就安忍期间,遇到怨害、苦受等时,心里做不到安忍不动,就会发出愤怒、怨恨、哀愁等的声音,这些不清净的声音就是来自不能安忍的心。而修出了安忍的力量,内心能不波动,发出的就是清净、柔和的声音。很多人一遇到违缘,稍微受一点苦时,就怨天尤人、哀声叹气;稍微受一点委屈,就暴跳如雷、愤怒地咆哮、谩骂,就是因为心里忍受不了,才发出这些不清净的语言。但有安忍的力量,内心不波动,就不会发出不清净的声音,将来就能成就佛的梵音。

再从相貌上说,心里忍受不了时,就有愁眉苦脸、愤怒哀愁、满脸陰沉等的表现,这些不好的表现也来自不能安忍。如果具有安忍的功德,外现的就是庄严相,将来就得到紫磨真金色等的妙相。

所以《六波罗蜜多经》上这样讲:善巧的画师能画出各种美妙的图画,不论描绘的线条、形象,渲染的种种彩色,或者结构、气势都具足美妙。这位善巧的画师就是安忍,由于安忍的妙力,就会圆满地成就功德庄严。因为安忍的心是庄严的、调柔的,表现的相貌、威仪、谈吐、一性一格等也全是庄严的。

【一精一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身口意修清净了还不够,还要具足一精一进庄严。这也是心中的品德,一旦开发出来,心地就非常庄严,就有不一样的气质和行为。

一精一进就是对于善法勇悍,这又包括恒常一精一进和恭敬一精一进。恒常一精一进,就是昼夜不断地行善,没有一刻间断、懈怠;恭敬一精一进,就是在行善、修法的时候,内心保持虔诚恭敬。如果心上有了这样一精一进的庄严,就能做到昼夜不断地一精一进修法,以一精一进的力量破除魔怨、深入法藏。

魔怨指的是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魔就是破坏人、使人堕入苦海的因素。而修行发起了一精一进的力量,持续不断地虔诚修法,这就像钻木取火,坚持钻下去就能发出火一样,以一精一进的力量,就会具有定的力量、慧的力量、对治烦恼的力量等等,由此就能消除烦恼、寂灭五蕴,也就能了生脱死、降伏天魔。

其次,以一精一进的力量能深入佛法的秘藏。这是说,打好了十善业道的基础,身口意远离了恶业,心力就能凝聚起来,长期稳定地修法,由此就会逐渐证入佛法。相反的方面:如果没打好十善业道的基础,还在用身口意造恶,那只要造下一种恶业,就会损坏修行。比如:忽然间杀了生命,或者造下邪一婬一,马上就被罪业缠住;或者打了妄语、说了绮语,心态就变得很乱;或者生了很重的贪嗔烦恼,心里安静不下,也无法持续一精一进地修法。即使原来有一些修行境界,但只要造了恶业,就会使原有的修行境界退失,使修法大打折扣。所以只有保持身口意恒时清净,心里不被罪业干扰、染污,心力才能凝聚起来勇一猛一精一进地修行。这样修好了十善业道,加上长久、虔诚地一精一进,就会对佛法深入地通达。

“入佛法藏”,可以做两层解释:一层是由于一精一勤地闻思修持,佛法的宝藏就能逐渐深入;另一层:由于持续不断地一精一进修法,就会见到心一性一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入佛法藏。一切佛法不离这一念心一性一,离开它就没有佛法!所以无量法门以一个心一性一的奥藏就全部包括进去了,只要能见到这一法,就会见到一切法!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还要具足禅定的庄严。就是要在心上发起禅定的功德。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心安住在修法的所缘上,不再散乱在其它所缘上面,这叫做“心一境一性一”。

那么,具足禅定的功德之后,就能生出念、慧、惭愧、轻安。也就是有了定力就生起正念,时时刻刻能明记佛法不忘失;没有定力,心里散散乱乱,就没有明记不忘的念力。又由于有定的功德,会生起智慧,就像水波平静,能照见万法的影像那样,有了定力,心不散乱,就能照见实相。

然后会生惭愧心。比如心里安定时,能照见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烦恼和错误,这样就会心生惭愧。

之后是得到轻安,就是生了定力,远离了身心杂乱,就会消除沉重和不安,而得到轻安快乐。

【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还要在心上具足慧的庄严。智慧也是心上的品德,就是能如实拣择万法体一性一的心。心安住在一个所缘上不动,不会散乱到其它所缘上,这叫做定。慧是像明镜照见物体的相状那样。那么,万法归纳起来就是事和理两种,一是形形色一色的现象,二是能显现这些现象的实际理体,能无误地了达事和理,就是具有慧的庄严了。

由于心上有了慧的庄严,就能断除一切分别妄见。就是在智慧了达实相时,以往的各种分别妄见就会随着寂灭。智慧是分别妄见最直接的对治。没有智慧庄严,就会被缠在复杂的分别网当中,比如分别有漏的世间是常存的、安乐的、有我的、清净的,认为心前种种现象是实有的,身一体是实有的、房屋是实有的、街道是实有的、色声香味是实有的、思想感受是实有的……,这些都是分别妄见。我们众生都堕在分别妄见里出不来,完全被妄见缠住了,所以昼夜不断地虚妄分别,停息不下。为什么停息不下呢?就是没见到万法的真相,但只要能生起慧的功德,能认识万法的真相,这些虚妄分别就会逐渐停止下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