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世间所有布施、持戒,不如一念慈心的功德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我们念十句就好了。好不好?这样我们也达到了一个闻、思、修法的意义。各位讲佛经的功德太大,你要发愿,能够讲经的,那个是很大的功德。所以直接讲《地藏经》讲《心经》那个是很大的功德。所以,虽然今天时间有限,我们没办法讲整部,但是我们来讲一段,就像《金刚经》讲的,讲一句四句偈为人讲说,就超过恒河沙布施的功德。所以我想各位要,要把这个经典的法语记下来。甚至古人会给它写下来,贴在墙壁对不对?现在寺庙都贴着这些法语。所以我们来念一下。第一句先念经典的名字,再念里面的法语。我们简单的解释一下。

第一,来:《菩萨善戒经》若见众生,受大苦恼,生于悲心,随其己力而为除断,愿诸众生悉令安稳。所以大乘的经典,都是教我们如何实践悲心的。所以如果看到,若有众生正在受苦,我们要马上生起悲心。随其己力,不管你能够做几分,就做几分。能够减除他的痛苦,为其除断。而且这个时候,还要发起一个愿。愿诸众生说,你在帮助这个人,消除这个苦的时候,你要发愿所有众生都不要有这个痛苦。愿诸众生悉令安稳。就把一个悲心,成为一个大悲心。成为一个菩提心。这个就是菩萨的戒律,《菩萨善戒经》。

第二,来:《菩萨善戒经》菩萨因慈悲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菩提心修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做一个菩萨,就是要帮助众生。所以因看到众生苦,而发起菩提心。所以各位你发菩提心有一个重点。比如说你在佛堂里面念阿弥陀佛,如果不相应于菩提心,这样意义就不大了。所以如果你要念佛之前,你要先观想众生苦,地狱道、鬼道、生癌症的人,畜生被杀好苦。所以我现在要发菩提心,来念阿弥陀佛。这才是大乘的修法。所以菩提心一定要缘一个悲心。如果没有悲心,虽然你读的是大乘经典,我发觉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要念某某经典念几遍,他是有在念,但是他没有一个前行,没有一个悲心,菩提心做前行。而来诵这个经,力量就比较少。就变成我念几遍,几遍了。所以我想佛经讲的三殊胜,最重要了。前行一定要有悲心,正行的时候不退转。

专心的来忆念。结行呢?要回向。回向也是一种悲心跟菩提心。回向众生离苦,回向早成佛道。这样以后就成为大乘佛教。但是为了要如此,各位就要一精一进修行。三十七道品看起来,是解脱道。八正道的细分,就是三十七道品。各位要会背三四、二五、一七、一八、所以要把这三十七道品背下来。然后一一去实践。所以你为了要真实圆满菩提心,你一定要断除自己的烦恼。让自己保持正念。五根、五力、所以你到极乐世界做什么?你到极乐世界就是修这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所以只是你在,你在极乐世界你就不用修四正勤、四正断、四如意足,因为到极乐世界你不会去造坏的恶业。所以为什么说《阿弥陀经》讲的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支,不用修四正勤,所以这一些。所以你发菩提心要成佛,一定要老实修三十七道品。所以下回把三十七道品印傍各位。各位一上网就好了。你就写个“三十七道品”或是“佛学辞典”它就出来了。但是重点不是光看,你要看还要读诵。读诵以后保持这样去修。你才能够圆满菩提。

第三,来:《杂阿含经》慈心无害想,不害于众生,心常无怨结,是则生天路。所以一个人要有福报,生天路,要有慈悲心,不伤害众生的想法。所以在这个世间如果大家都信因果、学佛。大家就不会害来害去。我们不会怕钱被骗。甚至有些人骗我们,这个世间多的是。有些女孩子找工作被骗,有些上网路被骗,所以那我们无论如何,我们要保持这个。为了让众生快乐,不想去伤害对方。直心无害想,不害于众生。而且内心里面没有排斥,没有这个怨结,没有恨。那你这个叫,虽然人在人间,已经有天福,生天路不是叫将来你生天,你现在心里就有天福的心态了。

再来,第四:《杂阿含经》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其有智慧者,孰能不悯伤?善逝哀悯故,常教授众生;哀悯众生者,是法之所应。所以所有的众生,你爱我,我恨你,互相这样子在纠缠。甚至做个女人也是这样,她要绑住她先生,所以做个有权利的人,他要把握他的地位。所以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所以有智慧的人看到以后就会生起悲心。冤冤相报何时了。你爱我,我爱你,爱到什么时候?所以造成轮回。爱跟恨都是轮回。所以有智慧的人,他就是不要这个苦。他看到真相。什么叫智慧?智慧跟知识不一样。知识可以让你有做博士,但是智慧可以让你解脱。所以老菩萨虽然没读书,他知道说,师父世间都是假的,念佛比较重要。有智慧。所以甚至念佛可以度众生。发那个大悲心的智慧。所以有智慧的人,看到世间的人在追求这些不该求的,而互相纠缠。怎么能不生起这个怜悯、伤心?

善逝哀悯故,所以佛菩萨为了哀悯这些纠缠的众生,经常教授众生,告诉他们世间无常、无我、空无自性。苦啊,要了解。所以佛陀讲了一部叫《诃欲经》就是诃责欲望,各位多看一点。特别各位是在家人有结婚,有男女之情?多看一下,慢慢你会了解佛法。当然佛陀是一步一步来:先让我们持戒,不要伤害众生;再来让我们布施,修福报;对更有根器的人就讲了,四圣谛、出离心;欲望、轮回的苦。然后再对更有根器的人,就讲了一个发菩提心的教法。所以佛菩萨哀悯众生的轮回苦。就经常这样来教授众生。我们发菩提心也要学这个。但是各位《地藏十轮经》最好多看一下。不一样的众生你要讲不一样的教法。你不能说讲空性就好了,其他的世间法不要讲。或是只讲世间法,持戒、布施,但是没有提到空性。要看时间、因缘。但是对不一样的根器,你讲不对的法,是犯菩萨戒的。甚至是会堕落的。所以哀悯众生者,是法之所应。所以像我们也是对哀悯众生的人,我们也要学佛菩萨一样,来以法来教化众生,引导众生这个意思。

第五:《增壹阿含经》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广大。所以佛经说,世间的所有布施、持戒的功德,不如一念慈心的功德。一念慈心功德,超过梵天的功德。超过上帝的功德。所以我们有这个善良心,想要帮助别人,这是福报最大的。所以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我们做好事,就是我们有一颗慈悲心。所以能够履仁行慈,真实的去慈悲众生的,这个是功德最大的。

第六:《大般涅盘经。梵行品》四无量能令菩萨增长具足六波罗蜜,其余诸行不必能尔。所以你要是修四无量心的人,就能够增长,而且具足六波罗蜜。所以但是其它的修行的方法,不见得能够如此。所以四无量心很重要。所以各位每天都要发四无量心。不是光念而已,真实的观想。愿诸有情具乐及乐因,愿大家都快乐。找到快乐的方法,要这样祈愿。离苦及苦因,如果你有这个四无量心,遍及所有众生,你当然会去实践自利利他的波罗蜜。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每次要诵《地藏经》诵《心经》念大悲咒之前,一定要发起四无量心。皈依、发心、四无量心。

第七:《涅盘经》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佛。所以学佛、学佛,就学佛的大慈、大悲心。所以如果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是大乘的佛弟子,念观世音菩萨的、念地藏王菩萨的,就一定要有大慈、大悲心。这个大就是无量的意思。包含一切。你不能说我对这边很大,我恨那个人。那就不大了。所以不管那个人如何伤害你,你都要一样对他有悲心。有悲心就能够成就佛道。没有悲心,不可能成就佛道。所以我想,我们不分在家、出家。大家来一直回光返照,我自己真有大悲心吗?做什么事情要不能利用佛教。不能伤害、批评佛教。有大悲心,你在修天主教,我都祝福你。因为大悲心就是希望对方离苦。先慢慢离苦将来究竟离苦。但是如果你去批评对方,就是没悲心。所以各位对于大悲心这两个字,我们还是要按照经典,云何大悲?什么是大悲心?当然这个大悲心讲起来就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四无量到底是怎么做?我们要真实的按照经典去了解。

第八:《大集会正法经》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能救护众生。所以要救护众生,要具足这三个,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这个善法讲的就是一个深信因果的空性。所以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所以你要这样去实践,就能够帮助众生。

第九:《月灯三昧经》智者恒住悲,住慈与喜合。常舍一切有,修定证菩提。这部《月灯三昧经》第八世噶玛巴就给它翻成藏文。而且规定所有佛学院的修学者,一定要读这一部经。为什么呢?因为,《月灯三昧经》里面的这位月光童子,佛陀整部《月灯三昧经》就在回答月光童子所问的菩提心修行的菩萨道的方法而提出来的。所以月光童子是谁?就是冈波巴大师。所以《月灯三昧经》也是噶举教派的大手印的蓝本。就是这个月灯三昧。月灯三昧就是大手印的意思。所以各位有机会,我们这一部经,印经协会也有印,各位网路也可以找的到。这一部经一定要读诵、串习。

所以这里面有一句话,智者恒住悲,所以有智慧的修行者,我们修行就是要永远安祝不离叫恒住在悲心。安住在慈心,安住在喜心,安住在舍心。这里面讲的就是慈、悲、喜、舍。所以有智慧的人,要这样当愿众生得乐、离苦、庆喜众生。而且冤亲平等的来对待一切众生。然后这个定讲的就是四无量心定。如果你能够以四无量心为基本,你就能够证得菩提,成就佛果。所以那个大手印就是讲的这个。所以但是你要讲到慈、悲、喜、舍。又不能够离开空性。因为这个三昧,讲的就是一种密乘里面讲的相续的状态。三昧,,念佛三昧,般舟三昧。就是不离开这个正念。所以不管用什么名词,不离开这个空性。不离开悲心,不离开菩提心。手印的意思,就是你就抓到佛陀所有的教法。叫大手印,大圆满。所以甚至我们讲的一个禅证得般若波罗蜜,都是一样的意思。但是不论如何,慈、悲、喜、舍,而真实的去观修跟实践……。

你眼睛打开,路上这么多人,你要对他们修慈、悲、喜、舍。愿大家都平安。愿大家走路平安。愿要去上学、上班的都事业成就。愿他们都不要生玻愿他们所做的善事都能够成就。你要这样的平等的去关心他们。你要真实去做,就像各位我现在在讲话,我比较福报,有个对境,有各位做我的对境,我要必须要真实要这样,这样子去做。所以对我的修四无量心,有助缘。就想我们去放生,你很容易修四无量心。各位你去做甘露施食、药供、烟供,你也很容易,因为你的慈悲心有形象,你把它变成甘露妙欲云,有形象。看了你会有一种法喜,所以这也是一个助缘。如果能够保持这样,你就能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十:《大庄严论经》若于禁戒中,不尽心护持,便为违大悲。对,虽然我们想要利益众生,但是基本上你要持戒,所以不能伤害到众生。我们不能说,今天我要十万块,虽然我这十万块要拿来做善事,但是这个过程,我伤害到别人的法身慧命,或是我违背了三宝的教戒,去所谓买卖佛教、赶经忏,你这样你违背戒律在前,你不能讲说你有悲心。所以做什么事情你要从因地,因地去做。所以不能够护持戒律,你就不能谈慈悲。第十一,把它念完,来:《大般若经》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缘一切智智,以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所以这里面这个《大般若经》各位一定要读,我们下回办一个《大般若经》读诵法会。

好不好?时间要很长,但是各位你现在好好自己读吧。因为真华长老往生前两个月,都是在读《大般若经》,虽然讲的般若,但他讲的这个般若,讲的就是为了要成佛的。所以这里面讲的菩提心、大悲心、空性,你要以这样的心去求布施。所以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这代表菩提行愿,我发菩提心。菩提心以什么为基础?应缘一切智智,不能够离开空性。特别是佛陀的智慧,因缘一切智智。所以那展现出来以大悲为上首,你的外相就是大悲心,内心安住在佛的智慧。来追求菩提。这样来修行菩提道,最基本的布施波罗蜜多,所以特别布施最容易摄化众生。最容易接近众生。所以不离开这个三心。菩提心、空性、相应大悲为上首,来修种种的波罗蜜。

好,愿各位多多的这样来读诵大乘的经典跟思惟、实修。然后久了以后你会发觉,你就慢慢的不离开这个菩提心了。不离开,入这个法流。而且经常以这个法相应的来引导教化,帮助周围的人。因为周围的人就一直在这种无明、贪、瞋、痴,很辛苦。各位做人辛不辛苦?你去住老人院住一个月你就知道,很辛苦。所以因为他们又病又苦,又担心儿女,又听不下佛法,生命真苦。哪一天我们也会老了,又躺在那边,所以要乘着我们的肉体老化的过程里面,坚定我们的心。所以我们的心,要保持在这种心态。你如果年轻更要如此。所以释迦牟尼佛有一次跟阿难在一起,前面有一对老乞丐很老了,夫妻做乞丐,佛陀就跟阿难说,阿难那一位老人如果年轻就出家、一精一进,他可以证阿罗汉;

如果他没出家,他年轻就努力工作,他现在是一个国家里面最有钱的。佛陀又说了,阿难,就算他年轻没有这样做,如果他进入中年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懂得佛法来出家,他至少证得初果或二果;如果在中年他能够勤劳工作,至少他是一位富贵长者。但可惜他都没做,这么老了,现在做乞丐。将来死了以后还堕落恶道轮回。所以佛陀这样讲就告诉我们说,年轻就要努力了,所以各位要一精一进修行,所以佛法还要究竟解脱。当然世间的富贵长者是个世间的幸福,但是不究竟,所以最好的方法各位要努力发菩提心,修证佛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