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嘉祥画像石寓意之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嘉祥画像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艺术三大瑰宝。嘉祥画像石种类繁多,表现了许许多多的主题和故事。有人说,画像石反映了学术思想中多种思想混合的复杂状况;有人说,画像石代表了古人对生死的思想信念和礼仪习俗;有人说,画像石是人类一精一神世界的反映。

嘉祥画像石出土于山东的武氏祠,位于嘉祥县城南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上的画像石。总共有44块,这些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一精一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因为出土于嘉祥,所以又叫嘉祥画像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与同时期的埃及石刻、希腊瓶画并列为世界艺术三大瑰宝。武氏墓群石刻石阙画面和画像石画面的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神话传说类、经史故事类、现实生活类。以每石中的一层为一组,共98组,每组有的是一个故事,有的是几个故事。

第一类画像主要反映了汉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老百姓的家庭饮宴、贵族们的狩猎郊游以及军事作战、亭台楼阁等。比如武氏墓群石刻前石室“令车”画像上,主车“令车”一辆,车上四维,车后四个骑者,另有一辆“主簿车”,一个送行者。主车前有两人骑马,带剑骑吏两人,步卒两人,,迎者一人。这些情况同当时的文献记载完全相符。完全反映了汉朝人的生活。

第二类着重是历史故事。这部分题材主要反映了汉朝以及先秦时期的历史故事。并借助这些故事来宣传诸侯名臣、孝子义士等。嘉祥汉画石的历史故事中首先体现便是对忠臣的赞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周公辅成王的画像,以及为彰显忠义之士而作的“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豫让刺赵襄”等。嘉祥汉画石还有刻四组八个十三处孝亲故事,如“老莱子娱亲”、“汉休屠王”等。

第三种则是神话传说。该题材中占主要地位是天神雷公、风伯、雨师等;另外一些是传说中的圣君祖先有女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神话部分的画面内容极为一精一彩,实为中国艺术史上绚丽多彩的珍品。

嘉祥汉画石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演变、融合的发展轨迹,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道德等方面的缩影。但它到底是刻在坟墓里的,中国有句老话叫“盖棺定论”,作为刻在坟墓里的画像,它除了装饰作用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用处呢?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嘉祥汉画像石反映出汉代学术思想中多种思想互相渗透,儒学尚未占据统治地位的复杂状况。虽然说汉朝自汉武帝开始便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这并不说明,儒学已经在社会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汉代提倡孝道、盛行厚葬、崇尚道家升仙思想的结果,中国人历来重视血缘关系和祖先崇拜,汉画像石中只有孝道的故事画面,这些都来源于早期未被利用的儒学和传统的道家的思想。这也和当时统治者实际的政策相吻合。汉代统治者表面上采纳董仲舒等的主张,实际上他对各派采取的是“为我所用”的态度。在个人生活上他们笃信得道成仙的观念,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药;在政治上他实行的是“外儒内法”。社会的大风气也影响着百姓坟墓的装饰,反过来,老百姓的坟墓装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另外有人认为嘉祥画像石表现了汉代人对生死的思想信念和礼仪习俗。

观察嘉祥图像石上的图像我们发现几乎每块画像都充满了对人死后升仙所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人和动物无不处于飘逸洒脱状态,毫无悲哀痛苦之感,可见当时的人们把死当作了“极乐”,这与秦汉皇室的兵马俑墓葬严整呆板的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画像和石墓还是一种特殊的一精一神文化空间。它的特殊一精一神功用就在于,画像石墓的主人——死者从这里得道升仙;而间接的受益者则是家族亲属和邻里。直系亲属凭借如此一精一美的墓室来表现自己的孝心可以举孝廉、受美誉;亲朋邻里们则可以在这个特殊的公共空间得到一精一神上的抚慰和寄托。因此,这种“双赢”的建墓方式自然产生了如此多和一精一美的画像石。

还有人则用内部心理因素来解释嘉祥汉画像石。认为它所刻画的非现实世界——天国仙境,想像丰富形象夸张,表现大胆充满激情,以“画”代话,用形象化的图画语言表达了幻想。表明在汉代人的记忆里还大量保留着人类史前时期的行为和冲动的记忆,可以说他们比我们现在更接近原始人类。

汉代人幻想的仙境是汉代人把原始社会无意识的一精一神生活,转换为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自由梦想。因此,嘉祥汉画像石或者说是汉朝的画像石更直接、更有力地把汉民族的深层心理活动刻画在石块上了。

嘉祥汉画像石究竟承担起了如何的功用呢,现在我们的种种见解都只能是揣测,画像石真正的功用恐怕还是传播文化,将老祖宗的历史流传下去,其余的功用也只是附属品。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