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孝文帝改革旧俗之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陽,开始了对旧俗的改革,积极推行汉化。公元499年,亲政只有九年的孝文帝去世了,然而其取得的成就却是十分可 观。孝文帝对鲜卑旧俗的革除,不仅对北魏的发展影响极大,而且对我国整个历史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经过三代,帝位传到拓跋宏 手里,这便是著名的孝文帝。冯太皇太后去世时,孝文帝二十四岁,他那有名无实的皇帝已经做了第二十年。太后生前不仅亲自决定一切,有时甚至还虐待皇帝。一 次,她脾气发作,大冷天把皇帝关在空屋子里,三天不给饭吃。她还打算把他废掉,改立咸陽王拓跋禧(孝文帝弟)做皇帝,后因东陽王拓跋丕(宗室中辈分最长之人)和大臣穆泰、李冲等人的力谏才作罢。然而,孝文帝对祖母并不怨恨,对拓跋丕等人心存感激。

历史上,母后掌权时用的人,幼君长大后一般都会将其全部除掉。但魏孝文帝并不这样,例如李冲,跟他的祖母冯太后有极亲密的关系,孝文帝却丝毫不以为意,仍视其为股肱之臣,朝廷大政大都和李冲商量,“君臣之间,情义莫二。”这种情形,历史上好像没有相近似的例子。

魏孝文帝对祖母的孝顺是出于衷心。太后死后,他滴水不沾达五天之久。他以改革旧俗、实行汉化著名,这其实与他秉承祖母的教导是分不开的。群臣见他在 大丧中哀伤过甚,劝他节哀,他的答辞中有几句极可注意。他说:“祖宗情专武略,未修文教;朕今仰禀圣训,庶习古道……”由此可见,孝文帝认为在冯太后以 前,魏的君主只晓得用兵打仗,冯太后才开始振兴文教,他本人受到太后的教导,才懂得“古道”。所谓“古道”,即治国必须依照汉魏的规制。他的这段话,已是 在无意中宣布,要把冯太后开始的改革进行下去。

孝文帝在太和二十三年(499)就去世了,他亲政的时间只有九年,然而取得的成就却是可观的,然而他与守旧势力的斗争却是特别的艰巨。

孝文帝非常希望能了解南朝的典章制度。太和十七年(493),机会来了。南朝齐国的雍州刺史王奂因故被杀,他的儿子王肃逃奔北朝,孝文帝在邺接见他 时,谈得非常投机。王肃谈萧氏有可乘之机,劝孝文帝南征,同时也谈起了治国之道和南朝的典章制度。两人越谈越有劲,相谈一个晚上丝毫不感到疲倦。从此以 后,孝文帝对王肃的器重礼遇,丝毫不逊于亲贵重臣,有时谈话还命左右回避。孝文帝把他比为春秋时的伍子胥,君臣之间也自比为刘备与孔明。

了解了汉朝制度确有优越的一面,孝文帝开始改革了。首先是关于迁都。王肃投魏的那年,就是孝文帝决策迁都洛陽的同一年。这年五月(即在接见王肃以前五个月),他打算以伐齐为名,行南迁之实。七月,北魏公开宣布准备伐齐。八月,孝文帝率大军从平城出发,渡河到达洛陽。

孝文帝先到旧时的太学,参观《石经》。过了几天,命先头部队继续进军。次日,孝文帝全身戎装,上马出发。群臣在马前下拜,像是有什么请求的模样,孝 文帝一看就知道大臣们想说什么,但他装出没有看出来:“如果不伐南朝,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如何?”其中一位便应声道:“如果陛下放弃南征,迁都洛陽,这是臣等之愿,苍生之幸,再好也没有了。”于是群臣都高呼万岁。当时,许多旧人都不愿南迁,但更怕南征,但想想既已南行至此,只得赞成,不敢再生异议。这好像是一出预先排好的戏,而李冲和个别宗室是预定的角色。随着大家欢呼万岁,迁都洛陽也 就定了下来。孝文帝是要把改革旧俗的斗争进行到底的。太和十八年十二月,他宣布士民禁止穿胡服,一律改穿汉人的服装。十九年五月又下诏:在朝廷上不得讲鲜 卑语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一律改说汉语,并且规定三十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人不会汉语的要免官。在这一年里,孝文帝还推行了其他几项措施。

有位亲王病故,他的妃子先已去世,葬在北都。有关方面请示:亲王该葬在哪里。孝文帝指示:“迁洛的代人,死后都葬在邙山。凡丈夫已葬在代郡的,妻子死后可以回葬北方;丈夫在洛陽去世的,不得还北方就妻。”他还下诏:“迁洛的百姓,死后葬在洛陽,不得回北。”于是迁洛的代人,其籍贯都改为河南洛陽了。此外,他在洛陽设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训教培养贵族子弟。汉地使用金属货币,而少数民族组成的北魏以前是不用铸币的,这年孝文帝令铸太和五铢钱,命公私使用。

太和二十年(496)正月,孝文帝又宣布实行一项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激烈的措施:改变鲜卑人的姓氏。鲜卑姓多为复姓,如拓拔、独孤、丘穆陵等,汉姓 则为单姓。孝文帝带头改拓拔为元。同年,孝文帝又下令鲜卑与汉族士族之间通婚。他率先娶李冲等五家汉族官僚和士族的女儿为妃,又命自己的六个弟弟各娶汉人 士族之女为妻。

孝文帝是要彻底革除旧俗,把南朝的典章制度全部照搬过来。他的改革促进了汉族与鲜卑族的融合,在历史上有着巨大贡献。然而在当时却引起了一部分鲜卑 人的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太子元恂。元恂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旬,他乘父亲到 嵩山去的机会,带着左右心腹逃往平城。临走时,还亲手把高道悦杀死。小领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

次日一早,尚书陆秀飞马出城,向孝文帝报告。孝文帝大惊,令严守秘密,并且故示镇静,不立即赶回去。他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兄弟咸陽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

闰十二月,孝文帝把元恂废为庶人,安置在河陽无鼻城,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到河陽,逼他自杀,其时年仅十五岁。

从长远看来,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的。鲜卑人南迁后,汉人和鲜卑人在血统上相互融合,风俗上、生产上互相学习。他的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而那些企图阻碍历史潮流进展的势力,不管当时怎么强大,但最后总是要遭历史淘汰。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孝文帝去世,享年仅三十三岁。太子元恪即位,是为世祖宣武帝。根据一些史书记录,六世纪初的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北魏文风大 盛,燕、齐、赵、魏之间,教授者不可胜数,其弟子多的达千余人,少的也有几百人。这虽然是在太和以后的事情,然足以说明孝文帝改革以后北朝文化日益发达的 事实,大河南北已经完全摆脱了西晋末年丧乱以来停滞落后的状态。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孝文帝的革除旧俗有着很大的关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