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十二 ◎天部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雪

《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凝,绥绥然下也。

《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雰雰,雪貌也。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又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又曰:蜉蝣掘阅,麻衣如雪。郑玄注曰:"喻曹昭公君臣朝夕变易衣服。麻衣,深衣也。"

《礼》曰: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

《传》曰:隐公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平地尺为大雪。(三月,今正月也。大雪失时也。)

又曰:楚子次于乾谿。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秦所遗羽衣也。)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易通卦验》曰:《乾》得《坎》之《蹇》,则当夏雨雪。

《诗推度灾》曰:逆天地,绝人伦,当夏雨雪。

《大戴礼》曰:天地积陰,温 则为雨,寒则为雪。

《春秋元命苞》曰:陰陽凝而为雪。

《史记》曰: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弊,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

《汉书》曰:汉女者,居东海养姑,姑女谗之於姑。姑诣太守。诉而杀之。五月下雪。

又曰:苏武使於单于,单于幽武置大窖中,绝,不与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因以为神。

又曰:壶广鞮单于,自将领万骑击乌孙,会天大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

《续汉书》曰:赤眉入安定北地,逢大雪,坑谷皆满,多冻死。

《晋书》曰:王恭衣鹤氅,雪中行,时人谓之神仙中人。

又曰:太傅谢安,雪骤降,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客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又曰:东瀛公腾(公姓司马,名腾。)伐石勒,於常山屯营。时天大雪。有一处方数丈,融液,怪而掘之,得一玉马高尺许,以为晋家之瑞。

《晋朝杂事》曰:太康七年,河陰雨赤雪二顷。

《宋书》曰:大明中元日,雪花降殿庭,左将军谢庄下殿,雪暴衣白。上以为嘉瑞,群臣皆作《雪花诗》。

崔鸿《北凉录》曰:先酒泉南有铜驼山,大雨雪。沮渠蒙逊遣工取之,得铜数万斤。

《宋齐语》曰: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唐书》曰:郭元振为安西大都护。时西突厥首领乌质勒部落强盛,款塞通和,元振就其牙帐计会军事。时天大雪,元振立於帐前,与乌质勒言议。须臾,雪深风冻,元振未尝移足。乌质勒年老,不胜寒苦,会罢而死。

《录异传》曰:汉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陽令自出案行,见民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皇甫谧《高士传》曰:世莫知焦光所出,野火烧其庐,先因露寝。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

《穆天子传》曰: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死人,天子作《黄竹诗》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黄竹负閟寒。"(閟,闭也。音秘。)

又曰:雨雪,天子猎於钘山之西河。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曰:"仙之上药有玄霜绛雪。"

《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相与为死友。闻楚王好士,欲往仕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并衣粮与角哀,入树而死。

《陆机别传》曰:机诛日,平地尺雪,时人以为冤。

《曹摅别传》曰:摅为洛陽令,于时大雪,而宫门夜忽失行马。摅曰:"此非他窃,理可保明,必是门士以疗寒。"验之而具服。

王子年《拾遗记》曰:穆王东至大扌戏之谷,西王母来进嵰州甜雪。嵰州去玉门 三十万里,地多寒,雪霜露著木石之上,皆融而甘,可以为果也。

又曰:周灵王起昆昭之台,召诸方士。有二人乘龙飞游之辇,王迎之上席,酣醒。时天赤旱地裂,其一人先倡能为霜雪,王乃请焉。於是引气一吸,则云起雪飞。

又曰:广延之国去燕七万里,在扶桑东,其地寒,盛夏之日冰厚至丈。常雨青雪,冰霜之色,皆如绀碧。

《沙洲记》曰:自龙涸至大浸川一千九百里,昼肃肃,常有风寒。七月,雨便是雪,遥望四山,皓然皆白。

《西京杂记》曰:董仲舒曰:"太平之世,雪不封条,凌弭毒害而已。"

《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曾子》曰:陰气胜则凝为雪。

《孟子》曰: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牛目。群臣请弛期,太子不许,惠公谏曰:"昔王季葬涡山之尾,灤水齧其墓,见棺。文王曰:先君欲见群臣百姓矣。乃出为帐,三日而后葬。今太子亦宜曰先王欲少留而抚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为日,比文王义也。"太子曰:"善!"

又曰:齐宣王见孟子於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曰:"为人上而不与民同乐者,非也。"

《晏子春秋》曰:景公时雨雪三日,公被狐白之裘见晏子。公曰:"怪哉,雨雪三日不寒。"晏子曰:"古之贤君饱而知人饥,温 而知人寒。"公曰:"善!"乃脱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秦子》曰:今欲骋光日下,显白雪中,不可得也。

《孙子》曰:昔卫君重裘累茵而坐,见路有负薪而哭之者,问:"何故也?"对曰:"雪下衣薄,是以哭之。"於是卫君惧,见於颜色曰:"为君而不知民,孰以我为君!"於是开府金,出仓粟,以赈贫。

《淮南子》曰:欲灭迹而走雪中。

《金匮》曰:武王伐纣,都洛邑,陰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不知何五大夫乘马车从两骑止门外,王使太师尚父谢五大夫宾幸临之,失不先闻,方修法服,太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进五车两骑曰:"先生大夫在内方对天子,寒,故进热粥却寒。"粥皆毕,使者具以告尚父,尚父问武王曰:"客可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耳!"王曰:"不知有名乎?"曰:"南海神曰祝融,东海神曰勾芒,北海曰玄冥,西海曰蓐收。"河伯雨师请使谒者於殿下门内引祝融五神,皆惊,相视而叹。

《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陰,大雪,夜开室命酌,四望皎然,因咏《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在剡,乘兴棹舟,经宿方至。既造门而返,或问之,对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

《氾胜之书》曰:取雪汁渍原蚕屎五六日,待释,手挼之,和穀种之,能御旱,故谓雪为"五穀精"也。

《山海经》曰:由首之山,小咸之山,空桑之山,冬夏有雪。

《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并冬则为霜,温 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其由地发,不从天降。

《琴操》曰:曾子耕太山下,雨雪,不得归,思父母,作《梁山操》。

《广志》曰:云南郡四五月犹积皓雪,代郡以五月山陰犹宿雪,八月末复雪。

宋玉对问曰:客有歌於郢中,始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及为陽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而和弥寡。

宋谢惠连《雪赋》曰: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於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於卫诗,咏《南山》於周雅。相如於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於东国,雪山峙於西域,岐昌发咏於来思,姬满申歌於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於丰年,袤丈则表沴於陰德。其为状也,散漫交 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奕奕,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既因方而为珪,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於是台如重璧,逵似莲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

《楚辞·九辩》曰:雪霰纷糅。(女救反。)

又曰:魂来归兮,北方不可止。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又曰:霰雪纷其无恨些,云霏霏而承宇些。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时既西夕,玄陰晦冥,凉风萧然,素雪飘零。

伏系之《雪赋序》曰:结陰凝雪,皎如帔素。

谢灵运诗曰: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乐府歌诗曰: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庾肃之《雪赞》曰:皓若天汉,色逾玉粲。

李颙《悲四时》曰:云霮(徒敢反。)(徒对反。)以时兴,雪联翩而聚密。枯林皦如琼干,空岫朗若玉室。

王韶之《咏雪离合》曰:霰先集兮雪霏霏,散辉素兮被檐庭。曲室寒兮朔风厉,川陆涸兮百籁鸣。

○霰

《释名》曰:霰,星也。冰雪相搏,(补各反。)如星而散。

《说文》曰:霰,积雪也。从雨散声。

《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暴雪也。《笺》云:雪自上遇温 气而抟谓之霰。)

《尔雅》曰:雨霰为消雪。(郭璞注云:霰,冰雪杂下,故谓消雪。)

又曰:雨雪相和为霰。

《尚书洪范五行传》曰:盛陰,雨雪凝滞而冰寒。陽气薄之,不相入,则散而为霰。故沸汤之在闭器,而湛於寒泉则为冰;及雪之消,亦冰解而散。此其验也。

《韩诗》薛君注曰:霰,霙也。

《曾子》曰:陰之专气为霰。

○露

《释名》曰:露,虑也。覆虑物也。

许慎《说文》曰:露,润泽也。从雨,路声。

《诗》曰: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又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又曰:《湛露》,天子燕诸侯也。"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抟(徒官反。)兮。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如章反。)

《礼》曰:立秋后五日白露降。

又曰: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

又曰:天不爱其道,故天降甘露。

又曰: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焉。如将见之感时念亲也。

又曰:王所以为顺而弗悖也,天降甘露。

《易通卦验》曰:立秋白露下。

《尚书中候》曰:尧时甘露降。

《诗含神雾》曰:陽气终,白露为霜。(宋均曰:白露,行露也。陽终陰用事,故曰白露凝为大霜也。)

《大戴礼》曰:露,陰陽之气也。夫陰气胜则凝为霜雪,陽气胜则散为雨露。

《礼斗威仪》曰:君治政,则轩辕之精散为甘露。

《春秋繁露》曰:恩及於物,顺於人而甘露降。

《春秋序》曰:桀无道,露冬下。

《春秋元命苞》曰:霜以杀木,露以润草。

又曰:陰陽散为露。

《五经通义》曰:和气津液凝为露,露从地出。

《吴越春秋》曰:子胥谏吴王,王怒,暮归,举衣出宫,宫中群臣皆曰:"天无霖雨,宫中无泥露,相君举衣,行高何为?"子胥曰:"吾以越谏王,王心迷,不听吾言,宫中生草棘,雾露沾吾衣。"群臣闻之,莫不悲伤。

《汉书》曰:宣帝元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宫,大赦天下。

又曰:平帝永平十七年,自春迄夏,多甘露降。谒元陵,太常丞上言陵树叶上有甘露,令百官采之。

又曰:成帝幸河东,祠后土,甘露降京师。

又曰:宣帝诏曰:"乃者,凤凰集太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宜赦天下。"

《后汉书》曰:桓帝永康元年秋八月,魏郡言嘉禾生,甘露降。

范晔《后汉书》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甘露降于原陵。

谢承《后汉书》曰:吴郡沈丰为零陵太守,至官一年,甘露降,膏润草木。

《东观汉记》曰:光武帝时,甘露降四十五里。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梦见先帝、光烈皇后,梦中喜觉,悲不能寐,明旦上陵,其日甘露降於陵树,帝令百官采之。帝伏御床 流涕也。

《魏志》曰:明帝铸承露盘,茎长一十二丈,铜龙绕其根,立於芳林园,甘露乃降。

又曰:明帝与东阿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屡降於仁寿殿前,灵芝生芳林园中。自吾建承露盘已来,甘露复降於芳林园仁寿殿前。"

《晋书》曰:皇甫谧幼时,有甘露降其柳树,谧母以食之,谓蜜也。

《晋中兴书》曰:王者敬养耆老则甘露降於松柏,尊贤容众则竹苇受之。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

《宋书》曰:文帝元嘉中,甘露频降,状如细雪。

《隋书》曰:李德饶,赵郡柏人人也。性至孝。丁父忧,单縗徒跣,后甘露降其树,白鸠巢其庐。

《豫章耆旧传》曰:太守陈蕃临郡二年,甘露降。

《汝南先贤传》曰:新蔡郑敬、都尉高懿厅前槐树有白露,类甘露。懿问掾属,皆言是甘露,敬曰:"明府德政未致甘露,但树汁耳。"懿不悦,因称疾而去。

《洞冥记》曰: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语国"。饮丹露为浆。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珠也。

又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汉武帝问朔曰:"何名吉云?"曰:"其国俗常以云气占吉凶。若吉乐之事,则满室云起,五色照著於草树,皆成五色露,露味甘。"帝曰:"吉云五色露可得以尝不?"朔乃东走,至夕而还,得玄、黄、青露,盛之琉璃器以授帝。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

又曰:元封二年,数过国献能言龟一头,长一尺二寸。东方朔曰:"惟承树露以饮之。"

王子年《拾遗记》曰:昆仑山有甘露,望之色如丹,着木石则皎然如霜雪,宝器承之如饴,人君圣德则下。

周处《风土记》曰:白鹤性警,至八月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则鸣。

《述仙记》曰: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头露,以之洗眼,眼明也。

《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庄子》曰:姑射之山有神人焉,不食五穀,吸风饮露。

《鹖冠子》曰:圣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膏露下。

《苏子》曰:夫人一代,若朝露之托桐叶耳,其与几何!

《吕氏春秋》曰: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三危,西极山名。)和之美者揭雩之露,揭雩之露其色紫。"

《淮南子》曰:方诸取露於月。(高诱注曰:方诸,陰燧也。)

东方朔《神异经》曰:西北海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里,但日饮天酒五斗。(张华云:天酒,甘露也。)

又曰:黄父以雾露为浆。

《古史考》曰:太古之初,民吮露精,食草木实。

刘向《说苑》曰:吴欲伐荆,王令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怀弹於后园,露沾其衣者三朝。王曰:"子求何苦,露沾衣如是?"对曰:"园中有树,其端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风噏露,不知螳螂在其后曲跗,(方无反。)欲取其蝉。而螳螂又不知黄雀居其后,延颈欲啄之。然黄雀又不知臣操弹丸在其下,臣但捕其黄雀,不觉露沾衣。此者为窥其利而不思患。"王闻之,遂不伐荆。

又曰:腾蛇游於雾露,千里不止。

《汉武帝故事》曰:帝作金茎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拟和玉屑服之以求仙。

又曰:作铜承露槃,上有仙人掌以承露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露者,陰液也。释为露,凝为霜。

《白虎通》曰: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

又曰:露者霜之始,寒即变为霜。

《论衡》曰:甘露味如饴,王者之太平应则降。

《地镜图》曰:视山川多露无霜,其下有美玉。

徐整《长历》曰:北斗当昆仑山,气运注天下,春夏为露。

崔豹《古今注》曰:《薤露》,丧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灭也。其一章曰:"薤上露,何易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何时归。"

《瑞应图》曰:露色浓甘者,谓之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

又曰:甘露者,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

又曰:王者德至於天,和气感则甘露降於松柏。

《山海经》曰:仙丘降甘露,人常饮之。

又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

《列星图》曰:天乳一星,在氐北,主甘露。占。若明而润,则甘露降;不然,则否也。

《楚辞》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采秋菊之落英。

《张衡奏事》曰:飞尘增山,雾露增海。

曹植《魏德论》曰:玄德洞幽,飞化上蒸,甘露以降,蜜淳水凝,睹陽弗晞,琼爵是承,献之帝朝,以明圣征。

曹植《承露盘铭叙》曰:夫形能见者莫如高,物不朽者莫如金,气之清者莫如露,盛之安者莫如盘,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于芳林园。

《束晳集》曰:薄冰凝池,非宗庙之宝;零露垂林,非缀冕之饰。

张载《羽扇赋》曰:濯以云精,拂以芝露。

《太平御览》宋·李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