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上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法师那连提耶舍译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大菩萨众八千人俱。尔时王舍城中。有淫女。女名胜金色光明德。彼女宿世善根因缘。形貌端正众相具足。身真金色光明照曜。容仪媚丽世所希有。神慧聪敏辩才无碍。音辞清妙深邃柔软。言常含笑语无粗犷。顾眄进止容豫安详。随所在处。或行或住或坐或卧。地皆金色。光明照曜。所著衣服青黄赤白亦皆金色。时王舍城一切人众。或是王子或大臣子。或长者子或豪富子。见者贪染系心爱着。情无舍离。是金色女。或在聚落或在街巷。或在市肆或在河岸。或在园林所游之处。若男若女童男童女。皆悉随从观无厌足。复于异日。有长者子名上威德。为欲乐故多与财宝。共相要契乘驷马车。其车纯以金银琉璃摩尼真珠上妙众宝。严饰庄校。建立宝幢微妙幡盖。宝座华鬘涂香末香。如是种种和合胜香以用涂薰。以瞻卜华而为璎珞。庄严其身同载宝车。于宝车前。种种伎乐歌舞作倡。于其车后。复持种种甘美饮食衣服卧具。次第随从往诣园林。尔时大众。若男若女童男童女。皆悉随逐左右观看。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从禅定起。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而作是念。何等众生。于大乘中堪受教化。何等众生。应以神通而受教化。何等众生。应以过去业缘而受教化。何等众生。应闻正法而受教化。作是念已。见金色女与长者子。同载宝车欲诣园林。见已即观根性差别。差别观已作是念言。此女过去善业因缘堪受教化。若闻我法即能信受。尔时文殊师利以神通力身放光明。映蔽日光悉不复现。何况余光。时文殊师利所著衣服。面各光照满一由旬。令彼多众皆悉睹见。复以种种众宝璎珞天冠臂印。庄严其身。欲令见者心生贪乐。作是事已。往诣女所当路而住。光照女身及长者子。驷马宝车所有光明皆悉闇蔽。犹如聚墨比于真金无有光明。彼金色女。见文殊师利众宝庄严衣服清洁光明远照。谓是天童自于己身及长者子。而生鄙恶不复爱乐。于文殊身及以衣服起贪着心。默自念言。我当就彼共为嬉戏。从心欲乐求索彼衣。作是念时。文殊师利威神力故。毗沙门王化为人像。从空而下立于女前而语之言。汝今不应于彼人所生贪欲心。何以故。彼人清净无贪欲故。金色女言。此是何人。毗沙门言。此是文殊师利童子菩萨。金色女言。云何名菩萨愿善说之。为是天耶。为是夜叉。为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为是帝释。为是梵天。为是四天王天耶。毗沙门言。非天。非夜叉。非乾闼婆。非阿修罗。非迦楼罗。非紧那罗。非摩睺罗伽。亦非帝释。亦非梵天。亦非四天王天。如是等辈悉非菩萨。言菩萨者。一切众生随所愿求悉能满足不生悭吝。是名菩萨。时胜金色女即作是念。如所说者。我今乞衣必定应得。即便下车向文殊师利所。到已白言。文殊师利。愿能施我所著衣裳文殊师利言。妹汝若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与汝衣。女言。文殊师利。何者名为菩提心耶。文殊师利言。汝身即是菩提。女言。云何我身即是菩提。愿重广说令我得解。于是女人说偈乞衣。

文殊久发菩提愿  今可施我身上衣

若不能施非菩萨  犹如枯河而无水

尔时文殊师利。说偈答言。

汝若能发菩提心  我当随愿施汝衣

若有坚固菩提者  一切天人皆供养

尔时胜金色女。复以偈问。

菩提有何义  菩提从谁得

菩提谁能与  菩提何行成

尔时文殊师利。语金色女言。于今现在有佛。号释迦牟尼多他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彼佛所说。身及菩提皆悉平等。于意云何。汝身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是女过去善根因缘闻此语已。即得法光。得法光已白文殊言。如是如是。我今此身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文殊师利言。于汝意云何。色可觉可知不。女言。不也。不可觉不可知。文殊师利言。菩提亦如是。不可觉不可知。如是色平等故。菩提亦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文殊师利言。于汝意云何受想行识可觉可知不。女言。不也。不可觉不可知。文殊师利言。菩提亦如是。不可觉知。如是受想行识平等故。菩提亦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文殊师利言。于汝意云何。此色可说在此在彼在内在外在中间不。可说青黄赤白颇梨杂色不。女言不也。文殊师利言。菩提亦如是不可得说。如是色平等故菩提亦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文殊师利言。受想行识可说在此在彼在内在外在中间不。可说青黄赤白颇梨杂色不。女言。不也。如色不可说。乃至受想行识亦不可说。文殊师利言。菩提亦如是不可说。如是受想行识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五阴如幻体性不实。颠倒故生。菩提亦如幻体性不实。以颠倒故。世俗说生如是。幻平等故五阴平等。幻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五阴如梦体性不生。菩提亦如是体性不生如是梦平等故五阴平等。梦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五阴如阳炎以业缘故生。菩提亦如阳焰无业无报。如是阳炎平等故五阴平等。阳炎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五阴如镜中像。体性空无不去不来。菩提亦如是无去无来。如是镜像平等故五阴平等。镜像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五阴但是假名。菩提亦如是但是假名。如是五阴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五阴无有作者。离作者义。是菩提五阴无体性离体性义。是菩提五阴不生离生义。是菩提五阴无常离常义。是菩提五阴无乐离乐义。是菩提五阴无清净离清净义。是菩提五阴无我离我义。是菩提五阴不清净离清净义。是菩提五阴无取离取义。是菩提五阴无家离家义。是菩提五阴无去来无去来义。是菩提五阴圣人法论。菩提亦圣人法论。如是论非论法五阴体性。如来一切觉故。是名菩提。如是五阴体性即是菩提体性。菩提体性即是一切诸佛体性。如汝身中。五阴体性即是一切诸佛体性。诸佛体性即是一切众生五阴体性。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觉五阴者。名觉菩提。何以故。非离五阴佛得菩提。非离菩提佛觉五阴。此方便知。一切众生悉同菩提。菩提亦同一切众生。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四大法生。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而此地界非我。非众生。非寿命。非晡沙。非富伽罗。地界平等是菩提过去无取故。水界平等是菩提。体性不生故。火界平等是菩提。体性不可觉故。风界平等是菩提。体性不可见故。地界体性如来觉故得菩提。如是水界火界风界如来觉故得菩提。觉地性者是名菩提。如是能觉水火风等是名菩提。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复次地界不知水。水界不知火。火界不知风。如是诸界无名不可说者是名菩提。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汝身眼法生不。如是耳鼻舌身意生不。妹此中眼空眼空体性即是菩提。如是耳鼻舌身意空。意空体性即是菩提。

复次若眼体性空色不可说。色空体性即是菩提。如是耳鼻舌身意体性空。一切法不可说法空体性即是菩提。复次眼不取色菩提亦如眼不取色。如是耳鼻舌身意不取声香味触法。菩提亦如是不取一切法。如是眼识界色界中不住。眼识色界菩提中亦不住。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法界中不住。如是意识法界菩提中不住。眼识界菩提界无二无别。乃至意识界菩提界无二无别。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觉眼者是名菩提。如是觉耳鼻舌身意者是名菩提。眼体性空。能觉如是体性空者即是菩提。耳鼻舌身意体性空。能觉知者即是菩提。复次眼体性不贪不嗔不痴。离贪嗔痴即是菩提。如是耳鼻舌身意体性不贪不嗔不痴。离贪嗔痴即是菩提。眼无主者无取者。菩提亦无主者无取者。如是耳鼻舌身意亦无主者无取者。菩提亦无主者无取者。眼中无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无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耳鼻舌身意中无男法女法。耳鼻舌身意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无男法女法。菩提亦非男非女。复次眼色如如来。觉此如故名为菩提。如是意法如如来。觉此如故名为菩提。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汝身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晡沙。无富伽罗。无人。无摩那摩。无作者。无受者。无见者。无闻者。无嗅者。无味者。无触者。无知者。彼菩提亦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晡沙。无富伽罗。无人。无摩那摩。无作者。无受者。无见者。无闻者。无嗅者。无味者。无触者。无知者。是故说一切法不可知即是菩提。

复次此身无知无觉无作。犹如草木石壁。若内地界若外地界名地体性。此地界性。如来般若智力觉已。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妹如汝心意和合思量分别。而此心意思量分别无觉无知。不在皮肤。不在筋血。不在骨髓。不在发毛。不在指爪。不在内外。不在眼耳鼻舌身意。非住非不住。不定住非不定住。非此住非彼住。非色不可见不可捉。无障碍无分别。不可执不和合。非家离家。清净最清净。光明照曜彼心意思量分别。不与烦恼和合亦非清净。何以故。体性净故不与烦恼和合。不和合故清净光明。又彼光明无身。无身故不与烦恼和合亦非清净。如是阴界入体性即是菩提。菩提体性即是阴界入。是故汝身阴界入性是名菩提。何以故。非离彼故名为菩提。离阴界入事中菩提不可得。觉阴界入即是菩提。是故我说一切法平等觉此名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说此法已。时虚空中五百诸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随从胜金色光明德女。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二百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十天人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时胜金色女踊跃欢喜心得清净。五体投地礼文殊师利足。作如是言。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三宝已。受梵行五戒。受戒法已。至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白文殊言。我今得闻如是法教。为一切众生得安隐故起慈悲心。为不断佛种故至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文殊师利为我说此菩提之法。我当顺行。亦当广为一切众生说如是法文殊师利。如是佛法寂灭大寂灭。我不知故随恶觉观起颠倒心执于身见。自贪着身复令他贪。我今至心清净忏悔一切罪业。如文殊师利所说贪寂灭法一切和合法亦如是寂灭。若有众生不知此法起贪著者。我能令彼远离贪着。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烦恼犹如死人。但以颠倒妄想故生。若无颠倒诸妄想者烦恼则灭。我今得闻文殊师利所说法要。知一切烦恼犹如云雾体性不实。烦恼如电。一念不住。烦恼如风。体性不生。烦恼如空中画。不可见故。烦恼如画水。随画随灭故。烦恼如夜叉鬼。生恶觉故。烦恼如热病。狂妄语故。烦恼体性无。恶觉生故。烦恼难舍。我我所执故。无物妄取客尘。烦恼妄生故。烦恼随想现。恶觉观取故。烦恼如眼。见种种境起故。烦恼体无尽。犹心浊生故。烦恼体性无。和合缘生故。烦恼如团聚。阴入界合故。烦恼不可识。无名色故。烦恼不可知。无善觉故。烦恼如种子。能生菩提故。何以故要因烦恼能满菩提故。

文殊师利。菩提者如金刚撅。众生烦恼不能动故。又菩提者如金刚迹一切烦恼不能破故。何以故。法界方便不可坏故。文殊师利。见烦恼者名为菩提。何以故。一切境界顺菩提故。如是菩提无有住处。一切烦恼亦无住处。何以故。生即灭故。文殊师利如心体性不可说示。亦不可说在此在彼。贪嗔痴体性亦复如是。菩萨如是知烦恼故。于多贪众生多嗔众生多痴众生。善能教化然不为彼众生恼乱。乃至教化等分众生亦不恼乱。文殊师利。如我贪嗔痴。一切众生贪嗔痴亦复如是。如我烦恼当知一切众生烦恼亦复如是。

复次文殊师利。譬如猛火于一切草木不生恐怖。如是智慧行菩萨。于诸烦恼不生恐怖。譬如日轮不与闇住。如是智慧行菩萨不与惑住。譬如大风诸山树木无能障碍。如是智慧行菩萨。一切世间烦恼境界无能障碍。譬如虚空劫火不烧。如是智慧行菩萨。诸烦恼火亦不能烧。譬如有宝名曰铁爱。不住不净随所止处一切清净。如是智慧行菩萨。于一切烦恼亦复不住。譬如虚空不与地合。如是智慧行菩萨。不与烦恼诸结和合。如铁围山风不能动。如是智慧行菩萨。一切烦恼所不能动。譬如仓鹄水乳和合惟啑于乳而不取水。如是智慧行菩萨。虽与一切烦恼和合。而但取智不取烦恼。如郁单越国男女和合。悉诣树下若非亲者树枝垂下阴覆其身。菩萨如是。于根未熟众生智不垂化。

复次文殊师利。我今于此一切烦恼不生惊怖。何以故。以知一切烦恼性故。善披菩萨无畏铠故。譬如健人临阵不怖。若生恐惧则非健人。菩萨亦尔。于诸烦恼而生恐怖则非菩萨。又如有人入阵相击。不能胜他反为他害不名健儿。若诸菩萨而为烦恼之所害者。不名菩萨文殊师利。如净水珠投之浊水。水则清净而不为彼浊水所污。菩萨虽与烦恼和合。不为烦恼之所染污。

尔时胜金色女说是语已。问文殊师利言。云何菩萨能离烦恼。文殊答言。若有菩萨知烦恼生知烦恼灭。是则不名离烦恼者。譬如明灯能灭诸闇。若与闇俱不名为灯。如是菩萨见烦恼生见烦恼灭。则不得名离烦恼菩萨。复次离烦恼菩萨。不见烦恼不见清净。非见非不见。离心意识者名离烦恼。于彼彼处心有分别。乃至念涅槃者。是名不离烦恼。何以故。或心或心数生攀缘罪福故。此攀缘者名一切作行。若作行已是为流转若流转法名实流转。一切流转名为烦恼。

复次和合者名为烦恼。何者和合。眼与色和合。耳与声和合。鼻与香和合。舌与味和合。身与触和合。意与法和合。三昧与烦恼和合。何以故。见得三昧出没相者名为烦恼。离恶觉者名离烦恼。离心行者名离烦恼。无功用者名离烦恼。离数量者名离烦恼。若有菩萨。自离烦恼复令他离。为解一切众生缚故勤行精进。如来说此名离烦恼精进菩萨。时胜金色女问文殊师利言。何者名为最胜精进菩萨。文殊师利言。若有菩萨不证空法。于身见众生悲心不舍不证无相。于恶见众生悲心不舍不证无愿。于愿行众生悲心不舍不证无作法。于作行众生悲心不舍不证无生法。于生老死众生悲心不舍不证无出法。于生灭众生悲心不舍。不证声闻辟支佛果住菩萨位。于一切众生悲心不舍。是名最胜精进菩萨。譬如大海易入难出。何以故无善方便故。如是声闻缘觉入空无相无作法中。无方便故不能自出。最胜精进菩萨有方便故能入能出。譬如有人入阵斗战身无伤损而能免出。是最为难。如是菩萨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有方便故则能免出。是则名为菩萨方便。

胜金色女问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为菩萨方便。文殊师利言。方便有二种。一者不舍生死。二者不住涅槃。复有二种。一者空门。二者恶见门。复有二种。一者无相门。二者相觉观门。复有二种。一者无愿门。二者愿生门。复有二种。一者无作门。二者种善根行门。复有二种。一者无生门。二者示生门。复有二种。一者无出门。二者阴入界门。复有二种。一者寂灭门。二者出生门。复有二种。一者定门。二者教化门。复有二种。一者法界门。二者护正法门。复有二种。一者声闻门。二者深心菩提行门。复有二种。一者辟支佛门。二者四无碍门。若有菩萨于如是等二种法门。为他示现无所执着。于一切法门亦复如是。是名方便。复有二种门。一者贪门。二者离贪门。复有二种。一者嗔门。二者离嗔门。复有二门。一者痴门。二者离痴门。复有二门。一者烦恼门。二者离烦恼门。复有二种。一者一切生门。二者离生门。此名菩萨方便门。复有二种。一者一切凡夫行门。二者一切学无学声闻辟支佛菩萨如来门。若能知此二种门者。是名菩萨最胜方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