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陆游诗选

陆游诗选 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山村经行因施药(五首选二)

其二

耕佣蚕妇共欣然[1],得见先生定有年[2];扫洒门庭拂床几,瓦盆盛酒荐豚肩。

《山村经行因施药》诗是开禧元年(1205)冬陆游在山阴作。诗人施送药物为山村劳动人民治病,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和真诚的接待。诗中具体地描述了这一动人的场面。

其四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3]。

* * *

[1] 耕佣:受雇为人耕田的农民。蚕妇:养蚕的妇女。

[2] “得见”句:是耕佣蚕妇说的话。先生,是他们对陆游的称呼。有年,本是五谷丰收之年,这里作有寿、有福气讲。

[3] “共说”二句:大家都说陆游从前曾救活了他们,所以很多人都把陆游的姓来给小儿们命名,以作纪念。

杂感(六首选一)

其三

雨霁花无几,愁多酒不支[1]。凄凉数声笛,零乱一枰棋[2]。蹈海言犹在[3],移山志未衰[4]。何人知壮士[5],击筑有余悲[6]!

这首诗是开禧二年(1206)春陆游在山阴作。

* * *

[1] “愁多”句:愁多不胜酒之意。或解为:愁绪太多,非酒所能消除。

[2] 一枰棋:犹言一局棋。

[3] “蹈海”句:蹈海,齐人鲁仲连反对赵国尊秦为帝,他说如秦为帝,他就宁肯蹈海而死。(参见《叹俗》诗注)按高宗“绍兴和议”中规定向金奉表称臣,孝宗“隆兴和议”中规定宋主称金主为叔父。陆游借用鲁仲连的话,以表示自己始终反对南宋统治者甘心为金帝之臣侄的可耻行为,坚持抗金主张。

[4] “移山”句:移山,指愚公移山的寓言。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将九十。他的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出路。愚公不顾他妻子的怀疑,率领他的子孙们挖凿山上的石头和土壤,运到渤海之尾。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讥笑他,劝阻他,说:你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以你这样的残年余力,连大山一根毛都不能毁,别说这么多的土和石头。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说的智叟无言对答。后来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了两个神仙把这两座山背走。(见《列子·汤问》)陆游借用此事以说明自己坚强的志向至今未曾衰退。

[5] 壮士:作者自称。

[6] “击筑”句:筑,古代的一种乐器,似琴有弦,以竹击之作声。战国时,高渐离善击筑。他常与侠士荆轲在燕市上喝酒,醉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后荆轲为燕太子丹入刺秦始皇,不中,被杀。荆轲死后,高渐离改换姓名,找得机会为秦始皇击筑。秦始皇弄瞎了他的眼睛,把他留用下来。高渐离就在筑里面装上铅块,在一次击筑的时候,以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这里是用高渐离故事,以说明自己不忘为国家报仇雪耻。

耒阳令曾君寄禾谱农器谱二书求诗[1]

欧阳公谱西都花[2],蔡公亦记北苑茶[3]。农功最大置不录,如弃六艺崇百家[4]。曾侯奋笔谱多稼,儋州读罢深咨嗟!一篇秧马传海内,农器名数方萌芽[5]。令君继之笔何健,古今一一辨等差[6]。我今八十归抱耒[7],两编入手喜莫涯[8]!神农之学未可废,坐使末俗惭浮华。

这是陆游为《禾谱》、《农器谱》二书所题的诗,作于开禧二年(1206)。诗中认为记述、研究有关农业生产的书比谱花记茶都更有价值,对于农业生产表现了极大的重视和关心。

* * *

[1] 耒阳令曾君:耒阳,今湖南耒阳县;曾君,即曾之谨。

[2] “欧阳”句:欧阳公,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谱,这里是记录的意思。西都花,谓洛阳牡丹花。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

[3] “蔡公”句:蔡公,蔡襄,宋代人。北苑,在福建建瓯县,以产茶著名。蔡襄著有《茶录》,记述有关该地产茶制茶等事。

[4] “农功”二句:六艺,这里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古代儒者认为六经是最重要的典籍。二句是说农事关系最大,反弃置不记,却来谱花品茶,这就好比抛弃六艺而去尊崇诸子百家,未免轻重倒置。

[5] “曾侯”四句:曾侯,即曾安止。古制,公侯地方百里,后世县令所治地区与之相当,曾安止曾为彭泽令,故尊称之为曾侯。奋笔,犹振笔。多稼,多种多样的禾稼。曾安止著有《禾谱》一书。儋(dān,音丹)州,州治在今广东省儋县。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谪贬于此,所以称苏轼为儋州。秧马,是一种插秧时用的农具。其形如马,其腹如舟,骑马插秧,用两足推动前进,平滑快速,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减轻体力劳动。曾安止曾将《禾谱》送呈苏轼,苏轼见了该书就写了一篇《秧马歌》,记述秧马的形制和功用,在序里说《禾谱》一书“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所缺,不谱农器”。读罢深咨嗟,谓苏轼慨叹《禾谱》一书虽好,但未记述农器。方萌芽,是说秧马当时尚未推广,苏轼作《秧马歌》才开始记述了它。

[6] “令君”二句:令君即耒阳令曾之谨,他是曾安止的侄孙。他追述他伯祖著《禾谱》和苏轼作《秧马歌》的意思,著了《农器谱》一书,对古代和当时的农器,作了分析和记述。辨等差,是辨别各种农器的形制、功用的意思。

[7] 抱耒:抱持耒耜,谓种田,这里指作者致仕乡居。

[8] 两编:指《禾谱》及《农器谱》。莫涯:无涯,无限。

剧暑[1]

六月暑方剧,喘汗不支持;逃之顾无术,惟望树影移[2]。或谓当读书,或劝把酒卮,或夸作字好,萧然却炎曦[3]。或欲溪上钓,或思竹间棋;亦有出下策,买簟倾家赀[4]。赤脚蹋增冰[5],此计又绝痴!我独谓不然,愿子少置思:方今诏书下,淮汴方出师[6]。黄旗立辕门[7],羽檄昼夜驰。大将先擐甲[8],三军随指挥。行伍未尽食,大将不言饥。渴不先饮水,骤不先告疲[9]。吾侪独安居,茂林荫茅茨[10]。脱巾濯寒泉[11],卧起从其私[12]。于此尚畏热,鬼神其可欺!坐客皆谓然[13],索纸遂成诗[14]。便觉窗几间,飒飒清风吹[15]。

宁宗开禧二年(1206)五月,南宋下诏伐金。次月,陆游写了这首诗。诗中说夏天暑热难耐,人们想尽了各种各样避暑的办法。作者却告诉大家说,北伐的将士们正在前方披坚执锐,饥渴疲劳,比起安居后方,自由自在的人,不知辛苦多少。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于北伐将士的关怀。诗中“方今”至“鬼神”十六句是作为诗人自己对那些不耐暑热的人们说的话。

* * *

[1] 剧暑:谓天气甚热。

[2] 树影移:谓太阳快落。

[3] 炎曦:炎热的阳光。

[4] “买簟”句:簟,竹席。韩愈《郑群赠簟》诗:“有卖直欲倾家赀。”

[5] “赤脚”句:增与层通。杜甫《早秋苦热》诗:“安得赤脚踏层冰?”此用其句。

[6] “方今”二句:淮汴,宋代时汴水至安徽北部流入淮河。宁宗开禧二年(1206)五月下诏伐金,宋兵曾攻宿州、寿州等地,并派兵分守江淮要地,二句事指此。

[7] 辕门:辕,原是驾车之木,夹在牲口的两旁。辕门,古时国王外出宿营的地方,四周用车子围起,作为屏藩,用两车仰立相向以为门,谓之辕门。后来就以为官署外门之称。这里指军中主帅所居的地方。

[8] 擐甲:犹言穿甲。

[9] 骤:驰骤,谓追逐或奔跑。

[10] 荫:遮蔽。

[11] “脱巾”句:濯(zhúo,音浊),洗涤。全句是说脱去头巾用寒凉的泉水洗洗头和脸。

[12] “卧起”句:或卧或起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像军中生活须受约束。

[13] 然:同意之词。

[14] “索纸”句:索,求索。全句是说要了纸张写成这首诗。

[15] 飒飒:风声。

书叹

齐民困衣食,如疲马思秣[1]。我欲达其情,疏远畏强聒[2]。有司或苛取[3],兼并亦豪夺[4];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5]!政本在养民[6],此论岂迂阔[7]?我今虽退休[8],尝缀廷议末[9]。明恩殊未报[10],敢自同衣褐[11]?吾君不可负,愿治甚饥渴[12]。

这首诗是开禧二年(1206)七月陆游在山阴作。诗中以明确的政论式的语言,斥责了封建政权和剥削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横江大网的譬喻,揭示了在封建制度下人民是处在一种怎样不可避免的悲惨境地。

* * *

[1] 秣(mò,音末):饲马的谷料。

[2] 畏强聒:强聒,多言不已。畏强聒,是说畏惧当权者嫌自己多言烦扰。

[3] 有司:官府。

[4] “兼并”句:谓土地兼并者恃势强夺人民的财物。

[5] “正如”二句:横江网,横截江河的大网。二句用鱼不能自横江网下逃脱,以比南宋人民无法逃避官吏和地主的榨取和掠夺。

[6] “政本”句:《尚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7] 迂阔:迂远疏阔,不切实际。

[8] “我今”句:陆游于嘉泰四年(1204)以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致仕,故说是退休。

[9] “尝缀”句:缀,连属之意。全句谦言自己曾在朝参加政事讨论,列居班末。

[10] 明恩:在封建社会中,臣下认为君主对他有恩,称为明恩。殊:极甚之意。

[11] 衣褐:谓穿布衣的平民。

[12] “愿治”句:是说当时皇帝希望国家太平,比饥渴时要求饮食还更急切,这是臣下赞颂皇帝的话。

老马行

老马虺依晚照[1],自计岂堪三品料[2]?玉鞭金络付梦想[3],瘦稗枯萁空咀噍[4]。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这首诗是开禧二年(1206)八月陆游在山阴作。诗人虽年已八十二岁,但其为国而战的热情仍然是炽烈的,故以老马自比。

* * *

[1] 虺(hui tuí,音灰颓):马疲劳过度之病。

[2] 三品料:谓以三品官的待遇来饲养马匹。五代时北汉刘旻与周世宗战于高平,大败,独乘契丹黄骝驰归太原。后来他就为黄骝治厩,饰以金银,食以三品料,号自在将军。

[3] “玉鞭”句:天子之马用黄金为饰,以络马头,执玉鞭以御之。

[4] 瘦稗枯萁:稗,草类,所结实可供牲畜食用。萁,豆叶。瘦稗枯萁都是粗恶的饲料。咀噍(jiào,音叫):犹咀嚼。

农家

吴农耕泽泽[1],吴牛耳湿湿[2]。农功何崇崇[3]!农事常汲汲[4]!冬休筑陂防,丁壮皆云集[5]。春耕人在野,农具已山立[6]。房栊鸣机杼[7],烟雨暗蓑笠[8]。尺薪仰有取,断屦俯有拾[9]。洪水昔滔天,得禹民乃粒[10]。食不知所从,汝悔将何及[11]?孩提同一初,勤惰在所习[12]。周公有遗训,请视七月什[13]。

这首诗是开禧二年(1206)八月作于山阴。诗中描绘了农业劳动的巨大场面,写出了农家辛勤劳作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于劳动的尊敬和重视。

* * *

[1] 耕泽泽:谓土壤被耕而松散。《诗经·载芟》:“其耕泽泽。”

[2] 耳湿湿:疑是说牛出汗耳湿。《诗经·无羊》:“其耳湿湿。”毛传解为“呞而动其耳,湿湿然”,朱熹《诗集传》云:“牛病则耳燥,今呞而动其耳,有湿湿然之润泽也。”

[3] 崇崇:崇高重大之意。

[4] 汲汲:紧张的意思。

[5] 云集:人多如云之集合。

[6] 山立:堆积如山,极言其多。

[7] “房栊”句:栊,窗户,房栊,这里泛指房室。全句指农妇在家织布说。

[8] “烟雨”句:烟雨,谓下雨时云气迷蒙之状。蓑,蓑衣;笠,斗笠;都是雨具。暗,谓看不清楚。全句形容农家男子冒雨在田里耕作。

[9] “尺薪”二句:是说农家只靠自己勤劳,生活资料可以随处获得。

[10] “洪水”二句:《尚书·益稷》云:“禹曰:‘洪水滔天……下民昏垫。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烝民乃粒。’”此用其文,是说由于传说中的夏禹治平了洪水,后稷播种五谷,人民才有饭吃。滔天,漫天,形容水大。

[11] “食不”二句:意思是说如果不知食从何来,不知稼穑之艰难,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12] “孩提”二句:孩提,孩童。是说小孩起初都是一样的,将来或者是勤劳,或者是懒惰,决定在于习惯。

[13] 七月什:什,指诗篇。七月什,指《诗经·七月》篇。参看《邻曲有未饭被追入郭者,悯然有作》诗注。

夜投山家(四首选一)

其一

蓦沟上坂到山家[1],牧竖譍门两髻丫[2];葑火正红煨芋熟[3],岂知新贵筑堤沙[4]?

这首诗是开禧二年(1206)十月陆游在山阴作。

* * *

[1] 蓦沟:越过沟溪。

[2] 譍(ying,音应):应对。

[3] 葑(fēng,音封):菰草根。

[4] “岂知”句:筑堤沙,唐代任命新宰相,京兆尹派人运沙铺路,从长安城东街至宰相住宅,名曰沙堤。这句诗是说山家不知京师权贵们的威势,言外有轻视富贵之意。

戍兵有新婚之明日遂行者,予闻而悲之,为作绝句

送女忽忽不择日[1],彩绕羊身花照席[2]。暮婚晨别已可悲,犹胜空房未相识。俗有夫出未返而纳妇,谓之空妇房。

这首诗是开禧二年(1206)十二月陆游在山阴作。诗中对一位因出外戍守而离家的新婚士兵,致以安慰之意。

* * *

[1] 送女:嫁女。忽忽:急促之意。

[2] 彩绕羊身:羊身披绕着绸彩,乃结婚时的景况。古代民间有嫁女送羊的风俗。按《南史·孔淳之传》:“(王)敬弘以女适(嫁)淳之子尚,遂以乌羊系所乘轩辕,提壶为礼。至则尽欢共饮,迄暮而归。或怪其如此,答曰:‘固亦农夫田父之礼也。’”

自勉

学诗当学陶[1],学书当学颜[2]。正复不能到,趣乡已可观[3]。养气要使完[4],处身要使端。勿谓在屋漏,人见汝肺肝[5]。节义实大闲[6],忠孝后代看。汝虽老将死[7],更勉未死间。

这首诗是开禧三年(1207)正月陆游在山阴作。八十三岁的老诗人,对于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品格锻炼,并不因老年而放松努力,在这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用以自勉。

* * *

[1] 陶:指陶渊明。

[2] 颜:指颜真卿,我国唐代书法家。

[3] 趣乡:同趋向。

[4] “养气”句:养气,是古代儒家一种修养的方法。养,涵养的意思;气,指心志说。完,谓无亏损。

[5] “勿谓”二句:屋漏,古时室内西北隅隐蔽的地方称为屋漏。二句是说不要以为你在隐蔽的地方所作所为别人就不知道,其实是连你的肺肝都是看得见的。

[6] 大闲:犹大防,古代封建社会中称必须遵守的道德为防闲。

[7] 汝:作者自谓。

读李杜诗

濯锦沧浪客[1],青莲淡荡人[2]。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3]。士固难推挽[4],人谁不贱贫?明窗数编在[5],长与物华新[6]!

这首诗是开禧三年(1207)春陆游在山阴作。诗中赞扬了李白、杜甫诗的永不可磨灭的价值,并对两位诗人的遭遇,感慨不平。

* * *

[1] “濯锦”句:濯锦,江名,即四川成都的浣花溪。杜甫曾在浣花溪旁筑草堂居住。杜甫《惜别行送向卿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还是沧浪客。”故谓杜甫为濯锦沧浪客。沧浪,谓水色青苍。

[2] “青莲”句: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其《古风》之十:“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故谓李白为淡荡人。淡荡,恬静畅适之意。

[3] “才名”二句:极言李白、杜甫两位诗人天才、名声天下皆知,但仍不免流浪到老,备尝艰辛。

[4] 推挽:推荐和援引。

[5] 数编:指李、杜诗集。

[6] “长与”句:物华,鲜妍的景物。全句意思是说李杜的诗与此等景物一样,永远是鲜明不可磨灭。

春早得雨(二首选一)

其二

稻陂方渴雨[1],蚕箔却忧寒[2]。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3]!

这首诗是开禧三年(1207)春陆游在山阴作。

* * *

[1] 稻陂:陂,水障叫作陂。稻陂,即稻田之土埂。

[2] 蚕箔:养蚕之器,俗称蚕帘。

[3] “更有”二句:富贵人家不顾禾稻枯死,不以得雨为喜;反而以早春阴雨妨碍牡丹开放为可惜。难知,是说他们的用心难以理解。

春晚即事(四首选二)[1]

其三

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残虏游魂苗渴雨[2],杜门忧国复忧民[3]。

《春晚即事》诗是开禧三年(1207)春末陆游在山阴作。诗人以老病之身,却仍然关心时事。“忧国复忧民”的伟大怀抱,说明了诗人崇高的思想品质。

其四

龙骨车鸣水入塘[4],雨来犹可望丰穰[5]。老农爱犊行泥缓[6],幼妇忧蚕采叶忙。

* * *

[1] 春晚:谓春季之末。即事:犹言当前的事物。我国古代抒写当前事物之诗常以“即事”为题。

[2] 残虏游魂:是说金国如像脱离躯体的精魂,浮游离散,其势已不能久存。

[3] 忧国复忧民:开禧三年北伐失败,那时南宋又发生旱灾,民不聊生。所以诗人深以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为忧。

[4] 龙骨车:即水车,其构制形状像一条长龙的骨节,所以叫作龙骨车。

[5] 丰穰:丰熟。

[6] “老农”句:这是说老农民爱惜牛犊,知道它的气力不大,所以让它在泥田里慢慢行进,不忍驱打。

秋思(十首选一)

其七

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前山雨过云无迹,别浦潮回岸有痕[1]。

这首诗是开禧三年(1207)秋陆游在山阴作。诗中描绘了山阴三山农村优美的秋景。

* * *

[1] 浦:河水的岔口处。

岁晚(六首选一)

其一

云暗郊原雪意稠[1],天公似欲富来[2]。布衾岁久真如铁,讵敢私怀一己忧[3]!

这首诗是开禧三年(1207)冬陆游在山阴作。

* * *

[1] 郊原:郊外原野之地。稠:浓密。

[2] 来(móu,音牟):麦子。

[3] “布衾”二句:衾,被。讵敢,岂敢,何敢。如铁,形容衾冷而硬。二句是说,如果下雪,自己多年的老布被不足以抵御寒冷,但我怎么能考虑个人所担心的事情呢?下了雪麦子可望丰收,对大众都是有利的。

贫病戏书(二首选一)

其二

头痛涔涔齿动摇[1],医骄折简不能招[2]。亦知客疾无根柢[3],少健还能起负樵。

这首诗是宁宗嘉定元年(1208)初春陆游在山阴作。

* * *

[1] 头痛:陆游这年春天得头风症,至初夏痊愈。涔涔(cén,音岑):困顿烦闷的样子。

[2] 折简:简,书简。折简,犹言作书。

[3] 客疾:犹言疾病。古代一种关于病理的推测的说法:认为“客气”中人,与正气并存人体中,即成疾病。

喜雨

入夏久不雨,旱势已岌岌[1]。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2]。何由白水满?但守青秧泣!上天忽悔祸[3],川云起呼吸[4]。虚檐雨竞泻,平野苗尽立[5]。儿停蹋沟车,妇免忧谷汲。人言雨非雨,乃是倾玉粒[6]。移床亦细事,敢叹屋漏湿[7]?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初夏陆游在山阴作。

* * *

[1] 岌岌:危急。

[2] 蛰:虫类冬天藏伏不出为蛰。

[3] 悔祸:不愿再为灾祸。

[4] “川云”句:呼吸,这里极言时间短暂。全句是说川上的云聚起得很快。

[5] 苗尽立:是说旱苗得雨都直立起来。

[6] “乃是”句:是说时雨下降,则收成有望,简直就是倾泻白米。

[7] “移床”二句:这是说雨水救活了旱苗,是大事,值得庆喜;自己的屋子漏了,要迁移床榻,是小事,值不得慨叹。

自贻(四首选一)[1]

其四

退士愤骄虏,闲人忧旱年[2]。耄期身未病[3],贫困气犹全!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夏陆游在山阴作。

* * *

[1] 自贻:自赠。

[2] 退士、闲人:皆作者自谓。愤骄虏:这时南宋北伐失败,投降派正与金议和,金人要求苛酷,态度蛮横,陆游对金人侵略者极为愤恨。

[3] 耄(mào,音冒)期:谓高年。古时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陆游这时八十四岁,年龄已在耄期之间。

异梦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1];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2];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3]。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4]!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六月陆游在山阴作。诗中通过了一个奇异的梦的记述,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奋战的决心和对于收复失地的迫切要求。

* * *

[1] 重铠:厚甲。雕戈:雕刻有花纹的戈。

[2] “敷水”二句:敷水,在陕西华阴县西,源出大敷谷,流入于渭水。二句是述说梦中作战所至地区的山川形势。

[3] “凄凉”二句:是说梦中收复了中原,鼓赵瑟,和燕歌,凄凉慷慨一时交集。

[4] “此事”二句:是说梦中之事终究会成为事实的,无奈自己年老将死,不能亲身经历罢了。

识愧[1]路逢野老共语,归舍赋此诗

几年羸疾卧家山[2],牧竖樵夫日往还。至论本求编简上[3],忠言乃在里闾间。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4]。二句实书其语。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5]。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秋陆游在山阴作。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乡居期间经常和劳动人民保持着广泛的、密切的接触;通过这种接触,他们的爱国思想和观点,获得了诗人的高度尊敬和重视,并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起了巨大的影响。

* * *

[1] 识:通“志”。

[2] 家山:谓故乡。

[3] 至论:至当不易之论。

[4] “私忧”二句:折,摧折。明时,指当代说。二句是野老所说的话。意思是说金人仍在横行,自己心中感到忧愤,经常难过;每一想到报效国家,又不免感慨万端,涕泪交流。

[5] “寸禄”二句:是说此野老没有领受过一点俸禄,尚能如此仇恨金人,热爱祖国,细细听来,自己心中只有更加惭愧。厚颜,惭愧的意思。

村女

白襦女儿系青裙[1],东家西家世通婚。采桑饷饭无百步[2],至老何曾识别村。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秋末陆游在山阴作。

* * *

[1] 襦(rú,音如):短衣,短袄。

[2] 饷饭:给田中劳作的人送饭。

示子遹[1]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2];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3],如石漱湍濑[4]。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5]。元白才倚门[6],温李真自郐[7]。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8]。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9]?晋人谓戏为狡狯,今闽语尚尔。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10]。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秋末陆游在山阴作。诗中简要论述了诗人自己所经历的写作道路。在初学诗的时候,只知追求文词的华丽;至中年以后才渐趋“宏大”,向李白、杜甫学习。并且认为诗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对对待诗的儿戏态度;并指出学习作诗需要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工夫。

* * *

[1] 子遹:即陆游幼子陆子聿。

[2] 藻绘:藻饰和绘画,比喻华丽的文词。

[3] “怪奇”句:在诗的创作里间或也出现一种险怪奇特的、不平凡的作风。

[4] “如石”句:漱,这里是被水冲荡的意思。水流与石冲激则成湍濑。全句以石水相冲击,来形容上句所说的不平凡的作风。

[5] “数仞”二句:子贡曾赞孔子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见《论语·子张》)这借以赞扬李白、杜甫的诗。而认为自己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作品缺乏体会,常引以为恨。

[6] “元白”句:作者认为诗人元稹、白居易只是靠近李白、杜甫创作的大门,并没有深入他们的堂奥。

[7] “温李”句:温李指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郐(kuài,音快),古国名,在今河南密县东北。自郐,据《左传》,春秋时吴季札观乐于鲁,对各国的诗歌都有评论。“自郐以下无讥焉”,意思是说季札以为郐国等国的诗歌微不足道,故不加评论。后来“自郐”就成了对事物表示轻视,不屑齿及的意思。全句是说作者自己看不起温李的作品,认为他们不足与李杜相提并论。

[8] “正令”二句:扛鼎,鼎为重物,需要很大力量才能举起来,扛鼎,这里比笔力雄健。造,达到。三昧,要诀之意。二句意思是说学诗如果不循李白、杜甫的创作道路,不管笔力如何雄健,也不能得到作诗的要诀。

[9] “诗为”二句:是说诗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能作为游戏之资,不能以儿戏的态度对待。

[10] “工夫”句:意思是说学习作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工夫。

读陶诗

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1]。君看夏木扶疏句,还许诗家更道不[2]?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陆游在山阴作。诗中对于陶渊明的诗评价极高。

* * *

[1] “陶谢”二句:陶,陶渊明;谢,南朝宋时诗人谢灵运。读陶诗而并及谢灵运,是因为旧时向以陶谢并称,所以作者也连带提到他。文章,广义的文章包括诗歌在内,这里单指诗说。造化谓天地,犹今言大自然。侔,齐等之意。造化侔,是说陶诗浑朴自然,不假雕饰,与造化齐等,极赞陶诗的成就。

[2] “君看”二句:扶疏,枝叶茂盛之貌。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之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即所谓造化侔之一例。道,原是说出的意思,这里指吟诗、作诗。不,通“否”。二句意思是说,你看像陶诗《读山海经》那样的句子,后世的诗人们还能再作得出来吗?

春日杂兴(十二首选一)[1]

其四

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2]。身为野老已无责[3],路有流民终动心[4]!闻有流移人到城中。

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初春陆游在山阴作。

* * *

[1] 杂兴:大略相当于杂感的意思。

[2] “夜夜”二句:禺中,即隅中,将至正午的时间称作隅中。直,通“值”。二句是作者自述他自己尚无饥寒之忧。

[3] 身为野老:陆游于嘉泰四年(1204)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开禧二年(1206)宰相韩侂胄专权跋扈,为了巩固权位,趁金与蒙古连年战争,国势衰弱,发动北伐。但此时南宋国力更加衰敝,结果战败。南宋杀韩侂胄求和。陆游从爱国的角度出发,赞成这次北伐;被借口曾为韩写《南园记》、《阅古泉记》二文,于本年春被劾免宝谟阁待制,故自称身为野老。

[4] 流民:流亡逃难的人民。开禧、嘉定年间,长江、淮河广大地区连年发生旱灾、蝗灾或兵灾,至嘉定二年春天,人民成批饿死,不少人向城市流亡。

赏山园牡丹有感

洛阳牡丹面径尺[1],鄜畤牡丹高丈余[2]。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3]。俗人用意苦局促[4],目所未见辄谓无[5]。周汉故都亦岂远[6]?安得尺箠驱群胡[7]!山阴距长安三千七百四十里,距洛阳二千八百九十里。

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春末陆游在山阴作。作者因赏牡丹花,想起了洛阳、鄜畤盛产牡丹,因而再一次迫切要求收复这些失去的地方。

* * *

[1] 洛阳:河南洛阳。

[2] 鄜(fu,音夫)畤:在今陕西洛川县南。

[3] 总角:总聚其发以为两角,指童年说。

[4] 局促:短浅之意。

[5] 辄:即。

[6] 周汉故都:指洛阳与长安。

[7] 尺箠驱群胡:尺箠,一尺长的马鞭。尺箠驱群胡,意思是说从军北伐,驱逐金人。

夏日六言(四首选一)

其三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夏陆游在山阴作。诗中描绘了山阴三山夏夜景色。这是一首六言绝句,四句皆用对偶,每句写一种物象或事象,风调颇近于小词。这一形式,宋人是常用的。相传六言诗为西汉谷永所创,但其所作今已失传。按《诗经》中已有六言诗句,可能是谷永本此创为六言体。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

这是陆游的绝笔诗,写于嘉定三年(1210)春。诗人在他最后的一篇作品里,集中地表现了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抒写了他对于南宋政权向金侵略者妥协投降所造成的屈辱局势的悲愤,提出了驱逐侵略者、恢复北中国失地的希望和要求,表达了正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韧不可摧毁的信念。

* * *

[1] 九州同:谓驱逐金人,统一中国。

[2] 乃翁:作者自谓。

〔附〕词选

蝶恋花[1]

离小益作[2]

桐叶晨飘蛩夜语[3]。旅思秋光[4],黯黯长安路[5]。忽记横戈盘马处[6],散关清渭应如故[7]。 江海轻舟今已具[8]。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9]。

钗头凤

红酥手[10],黄縢酒[11],满城春色宫墙柳[12]。东风恶[13],欢情薄[14]。一怀愁绪[15],几年离索[16]。错,错,错[17]!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蛟绡透[18]。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19],锦书难托[20]。莫,莫,莫[21]!

放翁妻唐氏既为姑所逼,离婚后改嫁同郡赵士程。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赵夫妇出游,与放翁相遇于禹迹寺南的沈氏园。唐氏以告赵,“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此词。参看本书《沈园》诗注。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2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23]。无意苦争春[24],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以梅花比清高之士,淡泊自守,与世无争,虽飘零凋落,践踏成泥,而清香终不消散。这是作者为自己写照。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25],截虎平川[26],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27]。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28]。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29],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30]。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31]。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32]。

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33],想关河,雁门西[34],青海际[35]。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36],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37]。有谁知,鬓虽残[38],心未死!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39]。

桃源忆故人

题华山图

中原当日三川震[40],关辅回头煨烬[41]。泪尽两河征镇[42],日望中兴运[43]。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44]。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45]。

鹊桥仙

一竿风月[46],一蓑烟雨[47],家在钓台西住[48]。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49]? 潮生理棹[50],潮平系缆[51],潮落浩歌归去[5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53]。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54]。 胡未灭,鬓先秋[55],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56]!

其二

青衫初入九重城[57],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58],驰骑谕幽并[59]。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60],弹压江山[61],别是功名[62]。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63]。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64],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65]。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66]。漫悲歌[67],伤怀吊古。烟波无际[68],望秦关何处!叹流年[69],又成虚度!

恋绣衾

不惜貂裘换钓篷[70],嗟时人,谁识放翁!归棹借樵风稳[71],数声闻林外暮钟。 幽栖莫笑蜗庐小[72],有云山,烟水万重。半世向丹青看[73],喜如今身在画中[74]。

* * *

[1] 蝶恋花:词牌名。下同。

[2] 小益:地名,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宁羌县一带。

[3] 蛩夜语:蛩音筇,蟋蟀。语谓叫。

[4] 旅思:旅客的心情。思音sì。

[5] 黯黯:失意之貌。长安路:借指汉中道上。

[6] “忽记”句:放翁尝佐王炎军幕,居南郑数年,故曰横戈盘马处。

[7] 散关清渭:散关即大散关,诗中屡见。渭水清,故曰清渭。

[8] “江海”句:这是说,准备辞官去朝,归隐江湖。

[9] “早信”二句:长杨,汉宫名。汉成帝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扬雄作《长杨赋》以讽谏。这是说,早知如此,悔不该以文章妄图显达。按南宋自建炎以来,进士应举,除经义外,仍考诗赋。故以扬雄献赋为比。

[10] 红酥手:肌肤红润酥腻的手腕。

[11] 黄縢酒:酒名。縢一作藤。

[12] 宫墙:指禹迹寺的宫墙。

[13] 东风恶:谓唐氏为姑所恶,境遇恶劣,有如众芳为东风所摧残。

[14] 欢情薄:江南人谓情人为欢。这是说自己情薄,不能永远相爱,终于被迫离婚。

[15] 一怀:犹满怀。

[16] 离索:分离孤独。

[17] 错,错,错:这是说从前自己做错了。

[18] 红浥:红谓血泪,浥是湿。蛟绡:即鲛绡,谓鲛人所织的生丝缯。相传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能织绢帛。此处的绡指衣袖说。

[19] 山盟:古时谓男女相爱不渝者为山盟海誓。意谓其情如山海的长久不变。

[20] “锦书”句:谓唐氏既已改嫁,自不便再寄书函以通情好。

[21] 莫,莫,莫:劝彼此莫再为旧情所牵挂。

[22] 无主:这是说野外梅花,不是人家园林所种的。

[23] 更著:更遭遇着。

[24] 争春:与百花在春天争妍斗靡之意。

[25] 呼鹰:指打猎的事。鹰经过训练,可以听人指挥,猎取禽鸟。

[26] 平川:平原。

[27] 青毡:帐篷。

[28] 龙蛇:草书。蛮笺:即蜀纸。

[29] 元夕:上元之夜,即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

[30] 欹帽:欹借为敧,音欺。欹帽,帽不正的样子。

[31] 尊:与樽同,酒杯。

[32] “功名”:句:这是说,功名是可以用人力获取的,并非由于天命。

[33] “铁骑”句:骑音寄。铁骑,披甲的战马。这是承上句言梦中望见铁马如流水不断地奔驰。

[34] 雁门:关名,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的雁门山上。

[35] 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东境。

[36] 漏声断:古时计时之法,以铜壶盛水,底穿一孔,谓之漏壶。壶中立箭,箭上刻百分度数。壶中的水逐渐漏减,箭上的度数亦逐渐显露,如此,即可知昼夜时刻。漏声断,是水已漏完,夜尽天明的时候。

[37] “自许”句:这是说自己相信能在边疆万里之外破敌立功,以取封侯之赏。后汉班超有相者预言他当封侯万里之外,见《后汉书》七十七。此暗用其事。

[38] 残:此处是说年已衰老,头发零落稀疏。

[39] “鬓丝”句:鬓丝,鬓发白色如丝。茶烟,煮茶时的火烟。这是说,在烹茶煮茗的生活中不觉老境已至。借用杜牧诗“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而变其意。

[40] 三川:秦置三川郡,其地有河、洛、伊三川,故名,即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之地。

[41] 煨烬:犹灰烬。谓中原既失,陕西关辅一带立即陷敌,焚劫一空,化为灰烬。

[42] 征镇:将军的名号。汉、魏以来,设置东、西、南、北四征将军及四镇将军,使各负一方面的责任,合称为征镇。

[43] 中兴运:国家由衰而转兴为中兴。运是从前所谓气运,指出师北伐,收复失地说。

[44] 新丰英俊:新丰,旧县名,故城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这是说,关辅沦陷区中的豪杰天天盼望收复失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年复一年,未见实现,有老了英雄之感。英俊,作者有隐然自指之意。

[45] “云外”二句:华山在沦陷区中,无人过问它,这是感叹朝廷无意恢复。

[46] “一竿”句:竿是钓竿,风月是说或在风中或在月下钓鱼。

[47] “一蓑”句:是说披着蓑衣在烟雨中钓鱼。烟是雾气之类。

[48] “家在”句:后汉严光,字子陵,与光武帝为友,隐居不仕,耕钓以终。今浙江省桐庐县富春山有钓台,相传为严子陵垂钓处,有东西二台,各高数百丈。按放翁自淳熙十三年(1186)七月至十五年(1188)七月权知严州军州事,居严州凡二年。严州即今浙江省建德县,在桐庐县西南,故曰“家在钓台西住”。

[49] 红尘:繁华热闹的地方,指城市说。

[50] 理棹:棹,船桨。理棹,修理船桨。

[51] 缆:音览,系船的绳索。

[52] 浩歌:已见《喜谭德称归》诗注。

[53] 无名渔父:《楚辞》和《庄子》都有渔父,其名不传,所谓无名渔父,即是作者把自己来比他们。

[54] “尘暗”句:这是说貂裘已为灰尘所封,故颜色暗淡。

[55] 鬓先秋:谓年已衰老,鬓发凋零。

[56] 沧洲:水隈之地,谓隐者所居。

[57] 九重城:旧指天子所居之处。

[58] 蜡封:以蜡封书。

[59] 幽并:幽州和并州,皆古州名。幽州大抵在今河北省境,并州大抵在今山西省境。并音兵。

[60] 平章:评论较量之意。

[61] “弹压”句:弹压,镇压管领之意。言山川风景都归我管领。《淮南子·本经训》有“牢笼天地,弹压山川”之文,此用其语。

[62] “别是”句:这是说虽然功名未立,壮志未成,但退居后,得以流连光景,管领风月,也算是另外一种功名。这是故意解嘲之词。

[63] “壮岁”二句:指参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事,故下文有西戍秦关等语。

[64] 朱颜青鬓:红颜黑发,谓壮盛之年。

[65] “笑儒冠”二句:杜甫诗有“儒冠多误身”之句,就是说读书没有出息。此借用为一事无成之意。

[66] “功名”二句:这是说从川陕东归。

[67] 漫:随意。

[68] “烟波”句:烟云波浪中一望无边。此承上泛舟言。

[69] 流年: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同流水一样,故谓之流年。

[70] “不惜”句:言宁甘弃官归隐,不惜抛弃从前出游的貂裘,退老家园,以渔钓为事。钓篷,钓鱼的船。

[71] 归棹:钓罢棹船回家。樵风:犹言山风。

[72] 幽栖:犹深居。隐者所居,深藏不露,故曰幽栖。蜗庐:三国时隐士焦先作圜舍,形如蜗牛壳,谓之蜗牛庐。后遂谓居室隘陋者为蜗庐。

[73] 丹青:谓图画。

[74] “喜如今”句:言所居之地风景绝佳,如置身画图中。

忆游国恩先生(代跋)

睹物思人,和主编者游国恩先生相处的往事一一涌现在眼前。

那是五十年代的一个春天吧。人民文学出版社着手组织编辑一套“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其中有《陆游诗选》一种,叫我去约请当时在北大任教的古典文学专家游国恩先生担任此书的编选指导工作。先生听明了来意,指着正堆积满案的《屈赋长编》的资料和刚摆到上边的《陆放翁全集》,说:“你知道,战国时的屈原,是为了振兴楚国,‘上下求索’而不得,终于抱恨沉江的。南宋时的陆游,则是戎衣铁马,欲求献身而苦无战场,到临终仍然呼吁祖国的胜利统一的。他们的生死,都是和祖国的安危,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放翁诗,和屈原赋一样,都是一代的最强音,是世世代代永不磨灭的!”在此以前,我曾听说,这位学术界的前辈一向是沉着稳健的,但此刻从他捧着陆集的手指的颤动上,仿佛可以窥测出一颗炽热的心的跳动。他屏息了一口气,打开函套,接着说:“编选陆诗,自然是义不容辞的——不过,北大的教研工作也确实不少,年纪又大了;你读过陆诗,也留意诗集的选注工作,就帮着搞起来吧。”

这样,就首先着重从九千多首诗中圈定了一部分历来传诵的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这怕还不够充分”,一次先生指点说,“过去常讲,陆游晚年诗风趋于平淡。其实也不能用这样的眼光不加分辨地去看待他晚年的全部作品。他返乡后的二十年,‘身杂老农间’,从一定范围讲,国事民情,可说是兼而知之。放翁是发扬了爱国诗人屈原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汲取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可贵特征。或者可以说,爱国和爱乡,在他的诗作中取得了某种程度的统一。所以,对他的晚年诗需要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评价。”——这些看法,后来都大致地体现在选目和前言里边。

在确定选目的时候,我又想补进一些写花木鱼鸟和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诗。先生看了以后说:“有些是可取的,选目可以丰满一些。不过,要注意,不要流连忘返,冲淡了主旨。就拿‘梅花’来说吧,在他看来这是‘高人’的化身;‘孤云’呢,也寓有不肯同流合污的感慨。比兴的深意,是不宜忽略的。”从这指点和警诫中,我才开始体会到,搞一个既能反映诗的主流而又兼顾全面的选目,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对解放以后的第一本陆诗的选目来说,更是如此。

关于注释,回想起来,先生是强调阐发作品本身的社会意义;而于释文,则要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和偏僻。他说:“我同意这种主张,像这样的大作家的普通选本,对象又主要是一般的爱好者,详尽的引证、专门的考辨,可以留到其他著作中去搞。”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他却又强调要溯本辨源,在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个可靠的依据。记得有一次,我为一个典故遍寻类书,弄得满头大汗。先生觉察到了我的困窘,就探手从壁架上抽出一卷原作,手指道:“,这里。——噢,看急成这样子!注书么,是得先记住一些书。——慢慢来。”于是,我只有抑制住惶恐而又感激的心情,赶忙抄下了那一段文字。又有一次,校勘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先生问:“怎么,人们口头上却常把第一句说成‘山穷水尽’。‘重复’、‘穷尽’,景况大有分别。又谁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这样说起,又是为什么呢?”我遍查了当时手头的有关资料,竟没有一点线索。先生最后说:“‘不知为不知’,只有以后再努力解决了。”

给先生当助手,或者勉强算一个合作者吧,到出书时自然要遇到诸如署名和稿酬之类的具体问题。先生在学术上要求一字不苟,俨然是一位令人敬畏的老师;但在关乎个人名利上,却又是礼让当先,表现出一位长辈的亲切慈祥的风度。那前言本是先生审核了提纲,并亲手删正的,却一定要署上我一个人的名字。“要学着负起责任来”,他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责备的口气说。到领稿费时,他又说:“这怎么办呢。题解部分都归你领吧。”我争辩说,这里面也有先生不少的心血。他笑笑说:“注解你也有补充嘛。再说,年轻人,刚搞古典没有几年,书也要备起来的。”

在五十年代《陆游诗选》出版以后了,在仓卒异常的,也是最后的一次会面中,先生慨然叹曰:“说起来,咳,书出十来年了,选目还该有些调整和补充;对放翁的胸怀,特别是在逆境下都不忘祖国的情操,体会得还是不够深刻;艺术上的阐发也不够深入细致。——然而,这一切,只有待诸来日了……”

而今,这“来日”终于来到了。可不幸的是,游国恩先生却已于四年前抱病长逝。如果不是那么长的动乱,他的病是不至于积得那么沉重的。要是先生今日尚健在,同其他白首丹心的老学人们一起,继续在祖国文化建设的园地里奋笔力作,并且更进一步地挖掘放翁诗的宝藏;而我自然也就还能磨墨端砚,侍立于先生身旁,那该有多好!

忆至此,置笔肃然立,顿觉长夜寂清而斗星灿烂。于是恭吟一绝,以志永念。

戎衣铁马放翁篇,水复山重释意难。今日师亡我何倚?一灯不忘示儿传。

李易

1982年9月30日于北京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