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五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 业报比神通强耶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我弟子比丘中具神通第一是大目犍连。』然,传闻:『彼为贼棒打,头盖破裂、骨碎、筋肉、血管、骨髓截断,彼因其危祸而死。』尊者那先!若长老大目犍连达神通之至极,而『为贼棒打致死』之言是邪。若为贼棒打致死,而『达神通之至极』之言是邪。应为人天界之归依处者,不得依神通除自己之伤害耶?此两刀性之穷问,向卿提出。此依卿宜解。」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我弟子中比丘具神通第一是大目犍连。』然,尊者大目犍连为〔贼〕棒打致死。然,此乃彼宿业所系缚。」

「尊者那先!具足神通之神通境与宿业之报应,二者俱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非依不可思议可去除耶?尊者!譬如欲得果实者以苹果打落苹果,以檬果打落檬果。尊者那先!如是,以不可思议者打除不可思议者。」

[p.271] 「大王!不可思议者中,一者胜强。大王!譬如〔此〕地上有诸王,生来相等,生来相等之彼等中,一王打胜其他一切〔王〕而发命令。大王!不可思议者中,业报胜强,业报打胜一切而发命令。对於为业所系缚者,其余之行作则不得机。大王!於此有人,或於行为犯罪,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事皆不保护彼。於此,王打胜〔彼等〕而发命令。其理由如何?彼犯罪故。大王!如是,是等不可思议中,业报胜强,业报打胜一切而发命令。对於为业所系缚者,其余之行作不得机。大王!譬如地上森林发生大火时,千瓶之水亦不得镇息,於此火打胜〔其等〕而发命令。其理由如何?火力强故。大王!如是,此等不可思议中,业报胜强,业报打胜一切而发命令。对於为业所系缚者,其余之行作不得机。大王!故尊者大目犍连为业所系缚,以棒打时,不显现其神通。」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p.272] 第二 菩萨法性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於法性法门如是说:『诸菩萨之父母预先决定,菩提树亦决定,上首弟子亦决定,子亦决定,侍者亦决定。』然,又卿等言:『在兜率天群中时,菩萨作八大观察,观察时,观察洲,观察地方,观察家,观察母,观察寿,观察月,观察踰城。』尊者那先!智不徧熟之时不觉,智之徧熟时,瞬时亦不要等待,徧熟之意乃无过误。何故,菩萨言:『我生於如何之时。』而观察时耶?智之不徧熟时不觉,智之徧熟时,瞬时亦不要等待。何故,菩萨观察『我生於如何之家』耶?尊者那先!若菩萨之父母预先决定,然,『观察家』之言是邪。若作观察家者,然,『菩萨之父母预先决定』之言是邪。此两刀性之穷问,向卿提出,此依卿宜解。」

「大王!诸菩萨之父母预先决定。然,菩萨观察家。如何观察家耶?我父母是刹帝利耶?或婆罗门耶?如是观察家。大王!八人可预先观察未来者。何等为八耶?大王!商人可预先观察商品,象以鼻子可先观察未来之路,驭者可先观察未来之渡 [p.273] 处,舵手可先观察未来之岸而备船,医师可先观察寿命而近患者,渡桥者可先知桥坚不坚而渡,比丘可先思惟至正午之时而作食事,诸菩萨可先『或为刹帝利耶?或为婆罗门耶?』而观察家。大王!此等之八人可先观察未来。」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三 投身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不可投身,若投身者於如法处置。』然,又卿等言:『世尊教示法於诸弟子时,於如何之时,亦依种种方法而教示至断生老病死之法,超越生老病死者以最上之赞辞而赞。』尊者那先!若依世尊言:『诸比丘!不可投身,若投身者於如法处置。』然者,『教示至断生老病死法』之言是邪。若教示至断生老病死之法,然者,『诸比丘!不可投身,若投身者於如法处置』之言 [p.274] 是邪。此两刀论法之问,为卿提出,此依卿而解。」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不可投身,若投身者於如法处理。』然,又世尊教示法於诸弟子时,於如何之时,亦依种种方法而教示至断生老病死之法。然,世尊或斥责或劝诱,有所以之理由。」

「尊者那先!世尊,或斥责或劝诱,所以之理由如何。」

「大王!具戒者、戒具足者如阿伽陀药(解毒剂),消除有情烦恼之毒,如药草镇息有情烦恼之病,如水除去有情烦恼之尘垢,如摩尼宝附与有情之一切成就,如船渡有情四暴流於彼岸,如队商主令有情渡生命之荒野,如风消灭有情三种之火,如大雨以充有情之意,如阿闍梨善教於有情。如良能之向导者告於有情安稳路。大王!具戒者有如是多功德、多种功德、无量功德、功德之积聚、功德之堆积而为有情之增益者。大王!世尊言:『勿泯灭。』而依哀愍有情而制学处,谓:『诸比丘!不可投身,若投身者於如法处置。』大王!此是世尊斥责所以之理由。

大王!又能辩之长老拘玛拉迦叶对巴耶斯王说明他界时如是言:『王!具 [p.275] 戒、有德之沙门婆罗门久长世随住於人间,为甚多人之饶益,为甚多人之幸福,为世间之哀愍,为人天之利益、饶益、幸福而行道』

其次,世尊依如何之理由而劝诱耶?

大王!生亦苦,老亦苦,病亦苦,死亦苦,愁亦苦,悲亦苦,忧亦苦,恼亦苦,与不可爱者会亦苦,与可爱者别亦苦,母死亦苦,父死亦苦,兄弟死亦苦,姊妹死亦苦,男儿死亦苦,女儿死亦苦,亲族死亦苦,失去亲族亦苦,失去健康亦苦,失去财富亦苦,失戒亦苦,失见亦苦,王之怖畏亦苦,贼之怖畏亦苦,怨敌之怖畏亦苦,饥馑之怖畏亦苦,火之怖畏亦苦,水之怖畏亦苦,波之怖畏亦苦,涡之怖畏亦苦,鰐之怖畏亦苦,鲛之怖畏亦苦,自毁之怖畏亦苦,他毁之怖畏亦苦,刀杖之怖畏亦苦,恶趣之怖畏亦苦,会众之怖畏亦苦,生计之怖畏亦苦,死之怖畏亦苦,鞭打亦苦,藤打亦苦,半杖打亦苦,截手亦苦,断足亦苦,截断手足亦苦,截耳亦苦,截鼻亦苦,截耳鼻亦苦,打破头盖入热铁丸亦苦,剥皮而研磨头盖亦苦,於口中点火亦苦,缠卷油布而燃烧全身亦苦,缠卷油布而燃烧其手亦苦,剥下皮肤而拉亦苦,剥下皮肤而缠绕亦苦,缠缚手足於周围焚火亦苦,剖下皮、肉腱亦苦,於钱形寸断其身亦苦,伤其身而注入灰汁亦苦,以铁棒刺通两耳孔而回转亦苦,溃骨如藁蒲团亦苦,注入热油亦苦,於狗所噉亦苦,活活串刺亦苦,以刀断首亦苦。大王!入轮回流之有情,受如是多种之苦。大王!譬如於雪山所降之雨,如石、砾、粗砂、 [p.276] 树根、树枝之障碍、妨障之间通徧流入恒河。大王!入轮回流之有情,受如是多种之苦。大王!轮转是苦,不轮转是乐。大王!世尊明不轮转之功德与轮转之怖畏,作证不轮转,而劝诱超越生老病死而劝诱。大王!此是世尊劝诱所以之理由。」

「善哉,尊者那先!问而善解示,善说理由。彼然,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四 慈功德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慈心解脱习行、修习、多修、熟达、究竟、修行、精通、善企之时,期待十一种功德,何等是十一耶?乃安乐而眠、安乐而寤、不见恶梦、人人所爱、非人所爱、天神安护、火、毒、刀皆无作用、心速等持、颜色悦豫,临终不昏昧,若不通达最上(阿罗汉果)则至梵天界。』然,又卿等言:『住慈之苏圆那莎摩为鹿群所围绕,巡游山腹之时,为毘利耶加王 [p.277] 以毒箭所射,昏倒其处。』尊者那先!若依世尊说:『诸比丘!慈心解脱习行……乃至……梵天界。』然者,『住慈之苏圆那莎摩为鹿群所围绕,巡游山腹之时,为毘利耶加王以毒箭所射,昏倒其处』之言是邪。若苏圆那莎摩为鹿群所围绕,巡游山腹之时,为毘利耶加王以毒箭所射,昏倒其处,然者,『诸比丘!慈心解脱习行……乃至……火、毒、刀皆无作用』之言是邪。此亦两刀性之穷问,微妙、微细、甚深,虽是巧妙人人亦汗流肢体。此向卿提出。解此大结缚,与未来胜者子之眼。」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慈心解脱习行……乃至……火、毒、刀皆无作用。』然,住慈之苏圆那莎摩为鹿群所围绕,巡游山腹之时,为毘利耶加以毒箭所射,昏倒其处。大王!有其理由。如何其理由耶?大王!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苏圆那莎摩举起水瓶之时,於其刹那放逸於慈修习。大王!人於成就慈之刹那,火、毒、刀对其人皆无作用,何人对彼欲〔与〕不利而近之,亦不发现彼,於彼不得机。大王!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依譬喻而知。

[p.278] 大王!譬如战士戴不贯通之胄,欲赴交战,放出之箭至彼或落下散乱,於彼不得机。大王!放出之箭〔至〕彼或落下散乱,是其功德非战士,在不贯通之胄。大王!如是,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大王!人於成就慈之刹那,火、毒、刀对其人皆无作用,何人对彼欲〔与〕不利而近之,亦不发现彼,於彼不得机。大王!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

大王!又譬如有人,欲收天性忍术之根本於手中,其根本只要在彼手中,常人无法发现彼。大王!彼於常人之眼路不能发现,其功德非於人,在忍术之根本。大王!如是,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大王!人於成就慈之刹那,火、毒、刀对彼皆无作用,何人对彼欲〔与〕不利而近之,亦不发现彼,於彼不得机。大王!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

大王!又譬如人入坚牢大洞穴,则降大雨亦不淋湿,降大雨亦不淋湿彼,其功德非於人,在大洞穴。大王!如是,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人於成就慈之刹那,火、毒、刀对彼皆无作用,何人对彼欲〔与〕不利而近之,亦不发现彼,对彼不得作不利。此等之功德非於人,在慈修习。」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慈修防一切之祸。」

「大王!对於自党,对敌方亦慈修习者,则持来一切之善功德。有大功德之慈修习具识有情,一切应颁与。」

第五 善不善应报一异之问

「尊者那先!善行者与不善行者其报是等等耶?或有相异耶?」

[p.279] 「大王!善与不善其报有相异。大王!善者有乐报,令至於天上,不善者有苦报,令至於地狱。」

「尊者那先!卿等言:『提婆达多是一向黑、一向黑法具足者。菩萨是一向白、一向白法具足者。』然,提婆达多非但生生世世名望徒党与菩萨相等,却某情况是或杰出。提婆达多於波罗柰城为梵与王之司祭时,菩萨卑贱〔他〕为旃陀罗之持明咒者。唱诵明呪令於非时生檬果。此时菩萨确比婆达多生劣名望亦劣。复次,又提婆达多为王,作地上之主,充满一切欲望时,菩萨具足一切相之王乘用象王。王不能忍受其优雅行仪之魅惑欲与杀害,对象使如是言:『象使!汝之象未调练,试空中飞行!』。此时菩萨确比提婆达多为生劣卑贱之畜生。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以农耕为业之时,菩萨即名『大地』之猿。此时实亦人与畜生之差别,此时菩萨实比提婆达多生劣。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强力、大力而有象名苏努达拉猎夫时,菩萨即名六牙之象王。其时,彼猎夫杀其象王。此时提婆达多实较优胜。复 [p.280] 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无家之林行者时,菩萨为鸟,为诵呪之鹧鸪。其时彼林行者亦杀其鸟。此时提婆达多实亦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名迦拉普迦尸王时,菩萨为说忍之苦行者。其时,彼王怒其苦行者,恰如切竹芽截断手足。此时提婆达多实亦生〔名望皆〕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樵夫之时,菩萨为难提耶之猿王。尔时,彼樵夫俱杀其猿王与母弟。此时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名迦兰毘耶之裸形者时,菩萨为潘达罗迦之象王。此时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山腹之结髻行者时,菩萨为塔闍迦之大猪。此时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优婆利闍罗之制底国王,为行人头上高空中者时,菩萨为迦毘罗之婆罗门。此时提婆达多实生与名望皆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沙摩人时,菩萨为鲁鲁之鹿王。此时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斯沙摩林行之猎夫时,菩萨为象。彼猎夫七度切其象牙而去。此时 [p.281] 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王者之性为野干,彼悉令服从阎浮提之地方王时,菩萨为维度罗之贤者。此时提婆达多实为名望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象,杀鹑之子时,菩萨亦为象,即象群之主。此时两者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阿坛摩之夜叉时,菩萨亦为斯坛摩之夜叉。此时两者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船头,为五百家之主时,菩萨亦为船头,为五百家之主。此时两者实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萨迦之鹿王时,菩萨亦为尼具罗达之鹿王。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萨迦之将军时,菩萨为尼具罗达王。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康达哈罗之司祭时,菩萨为姜达王子。其时,此康达哈罗为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队商主,为五百车之主时,菩萨亦为队商主,为五百车之主。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阿罗达之大将军,执行大政之时,菩萨为那 [p.282] 罗达之婆罗门。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梵与王时,菩萨为其子名摩诃巴度摩王子。其时,彼王〔投弃〕己子为贼,令投弃於悬崖。父不仅优胜於子,此时提婆达多实亦优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摩诃巴达巴王时,菩萨为彼子名坛摩巴罗王子。彼王截断己子之手足与首。此时提婆达多实亦优胜。现在两者皆生於释迦族。菩萨为佛陀、一切知者、世间导者。提婆达多於其天中天之教而出家,现神通,生起欲为佛陀之非望。尊者那先!予之话一切如实耶?或为异耶?」

「大王!卿示多种之例,其一切如实而非异。」

「尊者那先!若黑(恶人)与白(善人)皆是趣等者,然,善、不善、报亦等。」

「大王!善、不善非报皆等。大王!提婆达多非与一切人敌对,唯与菩萨敌对。彼对菩萨敌对於种种於生报结果,大王!提婆达多亦为主权者之时,对於诸地方加 [p.283] 以保护,令造桥梁、集会堂、福堂,施与沙门婆罗门、贫穷乞人之所望。彼依其报生生世世获得荣位。大王!谁言不行布施、调御、制御、布萨而得享荣位耶?大王!『提婆达多与菩萨一起流转』卿如是言,〔两者之〕际会亦不过百生,不过千生,不过百千生,过几多之日夜,际会於某时或机会。大王!知此两者之际会宛如世尊所说示『随受人身有如盲龟〔浮木〕之譬喻』。大王!菩萨非唯与提婆达多际会。大王!长老舍利弗亦於多百千生之间为菩萨之父、伯父、兄弟、子、姊妹、朋友。菩萨亦於多百千生之间,为长老舍利之父、祖父、伯父、兄弟、子、姊妹、朋友。大王!有情聚所摄而入轮回之流,流入轮回之流,一切者亦与不可爱者际会,亦与可爱者际会。大王!譬如所流之水与清净者、不净者、美好者、污秽者相会。大王!有情聚所摄而入轮回之流,流入轮回之流,一切者亦与不可爱者际会,亦与可爱者际会。大王!提婆达多为夜叉之时,自身非法而令他非法,使之五十七亿六百万年 [p.284] 於大地狱受苦。大王!菩萨为夜叉之时,自身正法而令他正法,使五十七亿六百万年於天上,充满一切欲望而受乐。大王!提婆达多於今生,娆害不可娆害之佛陀,破和合僧,没入於大地。如来正觉一切法,依於灭而般涅盘。」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六 阿摩罗女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

若有机会於隐密   又得应然之招者

一切妇人欲作恶   不得他为不具者

然,言:『摩睺沙达之妻名为阿摩罗之阿摩罗妇人留在村庄,夫动身出旅,隐密远离而坐,思夫恰如主君,以千金招之亦不作恶。』尊者那先!若依世尊言:

若有机会於隐密   又得应然之招者

[p.285] 一切妇人欲作恶   不得他为不具者

然,『摩睺沙达之妻名为阿摩罗妇人留在村庄,夫动身出旅,隐密远离而坐,思夫恰如主君,以千金招之亦不作恶』之言是邪。若摩睺沙达之妻名为阿摩罗妇人留在村庄,夫动身出旅,隐密远离而坐,思夫恰如主君,以千金招之亦不作恶,然者:

若有机会於隐密   又得应然之招者

一切妇人欲作恶   不得他为不具者

之言是邪。此亦两刀性之穷问,为卿提出,此依卿而解。」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

若有机会於隐密   又得应然之招者

一切妇人欲作恶   不得他为不具者

然,摩睺沙达之妻名阿摩罗妇人留在村庄,夫动身出旅,隐密远离而坐,思夫恰如主君,以千金招之亦不作恶。大王!若有机会而隐密,又得应然之招者,彼妇人得千金,欲与应然之人行恶事。然,大王!彼妇人熟虑时,机会与隐密皆不见应 [p.286] 然之招者。於此世怖畏非难故,不见机会;於他世怖畏地狱故,不见机会;言恶者有痛苦之报,不见机会;不欲失去爱人故,不见机会;尊敬夫故,不见机会;恭敬法故,不见机会;责难卑劣者故,不见机会;不欲行错误故,不见机会。如是依甚多理由而不见机会。又彼妇人熟虑时,不见隐密,不行恶事。若彼妇人得隐密於诸人,不得隐密於非人。若得隐密於非人,不得隐密於知他心之出家。若得隐密於知他心之出家,不得隐密於知他心之天神。若得隐密於知他心之天神,不得隐密於恶者之自己。若得隐密於恶者之自己,不得隐密於非法者。如是,依甚多理由而不得隐密,〔彼之妇人〕不行恶事。又彼妇人熟虑时,不得应然之招者,不行恶事。大王!摩睺沙达贤者具足二十八支。何等是二十八?大王!摩睺沙达有勇、有惭、有愧、有徒党、友具足、有忍、有戒、语真实、净具足、不忿怒、不过慢、不嫉妬、有精进、勤勉、摄受、颁与、作柔软语、为谦让、不诳、不谄、极觉具足、有声望、明 [p.287] 具足、求从者之益,喜好一切人人、有财,有名望。大王!摩睺沙达贤者具足此等二十八支。彼妇人於他,如是,不得招者,不行恶事。」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七 漏尽者无怖畏耶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阿罗汉远离怖畏、战栗。』然,於王舍城达那巴罗迦象面向世尊而来,五百人之漏尽者(阿罗汉)舍弃最胜者(世尊)而向诸方离去,但除长老阿难一人。尊者那先!彼等五百人之阿罗汉因怖畏而离去耶?或『依自己之宿业而行』,欲令十力(世尊)倒下而去耶?或又欲见如来之无比、广大、无等之神变而去耶?尊者那先!若依世尊言:『阿罗汉远离怖畏、战栗。』然者,『於王舍城见达那巴罗迦象面向世尊而来,五百人之漏尽者舍最胜者而向诸方离去,但除长老阿难一人』之言是邪。若於王舍城见达那巴罗迦象面向世尊而来,五百人之漏尽者舍弃最胜者而向诸方离去,但除长老阿难一人,然者,『阿罗汉远离怖畏、战栗』之言是邪。此亦两刀性之穷问,向卿提出,此依卿而解。」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阿罗汉远离怖畏、战栗。』然,於於王舍城见达那 [p.288] 巴罗迦象面向世尊而来,五百人之漏尽者舍最胜者而向诸方离去,但除长老阿难一人。然,此非怖畏,又非欲令世尊倒下。大王!阿罗汉所以怖畏战栗之因,是断绝阿罗汉。故阿罗汉远离怖畏战栗。大王!大地掘时,毁灭时,运载海、山、山顶时,为怖畏耶?」

「否,尊者!」

「大王!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大地所以怖畏战栗之因者不存於大地。」

「大王!如是,阿罗汉所以怖畏战栗之因者不存於阿罗汉。大王!山顶截断时,毁灭时,倒下时,火烧时,为怖畏耶?」

「否,尊者!」

「大王!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大地所以怖畏战栗之因者不存於大地。」

「大王!如是,阿罗汉所以怖畏战栗之因者不存於阿罗汉。大王!如於百千世界,有情聚所摄之一切者以手为枪,一人迫近阿罗汉,虽欲令战栗,但阿罗汉之心,无任何变异。所以者何?阿罗汉远离怖畏、战栗之故。大王!然,彼等漏尽者,如次心思念生,言:『今日於最胜都城,最胜胜者牛王入於最胜都城之时,於街上达那巴罗迦象欲突进,侍者(阿难)无疑不舍天中天(世尊)。若我等亦不舍世尊,则 [p.289] 阿难之德应不显现,又象应不近如来。然,我等去。如是,大人聚应解脱烦恼之缚,又阿难之德应予显现。』彼等阿罗汉见功德而向四方四维离去。」

「善哉,尊者那先!阿罗汉不怖畏,亦不战栗。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八 亲交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

『亲交生怖畏   由家而生尘

无家亦无屋   此是牟尼见。』

然,又言:

『建立愉快之精舍

令多闻者住其处。』

尊者那先!若依如来言:

『亲交生怖畏   由家而生尘

无家亦无屋   此是牟尼见。』

然者,

『建立愉快之精舍   以令闻者住其处。』

之言是邪。若依如来言:

『建立愉快之精舍   令多闻者住其处。』

然者,

『亲交生怖畏   由家而生尘

无家亦无屋   此是牟尼见。』

[p.290] 之言是邪。此亦两刀性之问,向卿提出,此依卿而解。」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

『亲交生怖畏   由家而生尘

无家亦无屋   此是牟尼见。』

然,又言:

『建立愉快之精舍

令多闻者住其处。』

大王!依世尊言『亲交生怖畏……乃至……此是牟尼见』者,此是真实之语,无余之语,无残之语,无方便之语,顺应於沙门,适应於沙门,相当於沙门,沙门之行境,沙门之行道,沙门之行履。大王!譬如林栖之鹿徘徊於林中,无住所无家,卧於所欲处。大王!比丘思惟:

『亲交生怖畏   由家而生尘

无家亦无屋   此是牟尼见。』

然,大王!依世尊言:

『建立愉快之精舍

令多闻者住其处。』

此是世尊见二事而说示。何等为二耶?精舍之施於一切诸佛所称赞、赞可、赞叹、叹誉。作此精舍之施,可解脱生老死,此是精舍施之第一功德。复次,又精舍存 [p.291] 时,比丘尼可得与聪明者亲交,欲会见者易会见,无家时,难会见,此是精舍施之第二功德。世尊见此等二事而言:

『建立愉快之精舍

令多闻者住其处。』

依此,诸佛子不可执着於家。」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九 世尊无病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我是婆罗门,应於所求,常清净手,持最後身,是无上之医师,箭医。』然,依世尊言:『诸比丘!我弟子比丘之无病者中第一是薄拘罗。』且知世尊身屡屡病起。尊者那先!若如来是无上之医师,箭医,然者,『诸比丘!我弟子比丘无病者中第一是薄拘罗』之言是邪。若长老薄拘罗是无病者中第一,然者,『诸比丘!我是婆罗门,应於所请,常清净手,持最後身,无上之医师,箭医』之言是邪。此亦两刀性之穷问,向卿提出,此依卿而解。」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我是婆罗门,应於所求,常清净手,持最 [p.292] 後身,无上之医师,箭医。』然,又言:『诸比丘!我弟子比丘无病者之第一是薄拘罗。』大王!然,此外在之圣教、得达、教法,有关存於自身中者而言。大王!世尊之弟子有住立经行者,彼等依住立,依经行而过昼夜。大王!然而,世尊依住立,依经行,依坐,依卧而过昼夜。大王!一切彼等比丘之住立、经行者於其支分而胜。大王!世尊之弟子有一坐食者,彼等不顾生命亦不取二度食。大王!然,世尊二度甚至於三度皆亦取食。大王!彼等比丘为一坐食者於其支分而胜。大王!彼等〔诸弟子〕对其各别〔之支分〕所述者有甚多事态。大王!然,世尊於戒、於定、於慧、於解脱、於解脱智见、於十力、於四无所畏、於十八佛法、於六不共智而无上。随着佛之全境域,关於此,言:『诸比丘!我是婆罗门,应於所求,常清净手,持最後身,无上之医师,箭医。』大王!人人之中,或人生善,或人财富,或人有明,或人有工巧,或人有勇,或人是贤者。大王!然,王打胜於彼等一切而彼等中之最上。大王!如是,世尊是彼等有情中第一,最尊,最优秀。然,尊者薄拘罗是无病者依 [p.293] 〔前生之〕决意。大王!阿诺玛达新世尊生起胃痛时,又毘婆尸世尊与六万八千之比丘生起草花病时,彼自身是苦行者,依种种药而除其病,彼等是无病。故言:『诸比丘!我弟子比丘无病者中第一是薄拘罗。』大王!世尊生起病时,不生起时,持头陀支时,不持时,无等於世尊之有情。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而於最胜寄与相应部如是说:『诸比丘!或无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或有色,或无色,或有想,或无想,或非想非非想者於一切有情之中,言应供正等觉者於彼等中之第一。』」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十 令生未生道者之问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之道。』然,又言:『诸比丘!我见过去之正觉者步古道、古路。』尊者那先!若如来令生未生之道,然者,『诸比丘!我见过去之正等觉者步古道、古路』之言是邪。 [p.294] 若如来言:『诸比丘!我见过去之正等觉者步古道、古路。』然者,『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道』之言是邪。此亦两刀性之穷问,向卿提出,此依卿而解。」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之道。』然,又言:『诸比丘!我见过去之正等觉者步古道、古路。』此两者俱真实之语。大王!由於过去诸如来之隐没而无教导时,道隐没。彼如来将其道之坏、毁、妨、障、蔽、不通,以慧眼视正见。是故言:『诸比丘!我见过去之正等觉者步古道、古路。』大王!由於过去诸如来之隐没而无教导时,其道之坏、毁、妨、障、蔽、不通,者今如来通之。是故言:『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之道。』大王!由於转轮王之隐没,摩尼宝被伏藏山顶中,其他转轮王有正行道时出现。大王!其摩尼宝是其转轮王之所造耶?」

「否,尊者!尊者!其摩尼宝是元本之物。然,依彼再现。」

「大王!如是,过去诸如来之步道,本来八支祥福道,无教导之时,世尊将〔其 [p.295] 道之〕坏、毁、妨、障、蔽、不通者以慧眼令生、通正见。是故言:『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之道。』

大王!又譬如母产下已存於胎中之子,称为能生者。大王!如来将已存道之坏、毁、妨、障、蔽、不通者以慧眼令生、通正见。是故言:『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之道。』

大王!又譬如或有人,或发现遗失物时,人言说其品出现。大王!如来将已存道之坏、毁、妨、障、蔽、不通者,以慧眼令生、通正见。是故言:『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之道。』

大王!又譬如有人,切林拓地,人言说其地为彼之物。然,其地非彼所造,使用其地者称为土地所有者。大王!如来将已存道之坏、毁、妨、障、蔽、不通者,以慧眼令生、通正见。是故言:『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令生未生之道。』」

[p.296]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