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七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 念行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念者依几何之行相而生耶?」

长老言:「大王!念是依十七行相而生。大王!念是由自证而生,念是由外部之助成而生,念是由强印象而生,念是由饶益之知识而生,念是由非饶益之知识而生,念是由相似之相而生,念是由非相似之相而生,念是由谈话之认知而生,念是由特相而生,念是由忆念而生,念是由记号而生,念是由算术而生,念是由忆持而生,念是由修习而生,念是由参考书藉而生,念是由抵当物而生,念是由已生之经验而生。」

「尊者!念如何由自证而生耶?」

「大王!譬如尊者阿难与优婆夷久寿多罗随念〔前〕生,或其他任何人忆念〔前〕生者亦随念〔前〕生。如是,念是由自证而生。」

「尊者!念如何由外部之助成而生耶?」

「大王!有生来易忘之人,而其他人人为忆念於彼而反复,依彼而忆念。如是,念是由外部之助成而生。」

「念如何由强印象而生耶?」

「大王!譬如灌顶即位,或达预流果之〔时〕,如是念是由强印象而生。」

「念如何由饶益之知识而生耶?」

[p.111] 「譬如若於某事得幸福,於如是之事忆念得如是之幸福,如是念是依饶益之知识而生。」

「念如何由非饶益之知识而生耶?」

「譬如若於某事得苦,於如是之事忆念得如是之苦,如是念是由非饶益之知识而生。」

「念如何由相似之相而生耶?」

「如若见类似之人,或忆念母、或父、或兄弟、或姐妹,或见骆驼、或牡牛、或驴马,忆念〔其他类似之动物〕,如是念是由相似之相而生。」

「念如何由非相似之相而生耶?」

「如对〔不类似〕之事物,忆念色如是,声如是,香如是,味如是,所触如是,如是念由非相似之相而生。」

「念如何由谈话之认知而生耶?」

「有生来易忘之人,令忆念他人之彼,依此而彼忆念,如是念是由谈话之认知而生。」

「念如何由特相而生耶?」

「如牛由特徵而知,如由特相而知,如是念是由特相而生。」

「念如何由忆念而生耶?」

「有生来易忘之人,对其人如是再三言忆念:『汝忆念!汝忆念!』如是念是由忆念而生。」

「念如何由记号而生耶?」

「由学书写,知书写此字,立刻次知书此字,如是念是由记号而生。」

「念如何由算术而生耶?」

「计算者由学算术而忆念大数量,如是念是由算术而生。」

「念如何由忆持而生耶?」

「忆持者由学忆持而忆持大量,如是念是由忆持而生。」

「念如何由修习而生耶?」

[p.112] 「此处比丘随念种种之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乃至……如是状态与方处俱随念宿住,如是念是由修习而生。」

「念如何由参考书藉而生耶?」

「王随念命令之时『持来此书』,依此书而忆念,如是念是由参考书藉而生。」

「念如何由抵当物而生耶?」

「见抵当之物品而忆念,如是念是由抵当物而生。」

「念如何由已得之经验而生耶?」

「依曾见而忆念其色,依曾闻而忆念其声,依曾嗅而忆念其香,依曾味而忆念其味,依曾触而忆念其所触,依曾识而忆念法,如是念是由已得之经验而生。大王!念是由此等十七行相而生。」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二 作百年非福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言:『虽作百年非福,但於临终获得佛归依之一念,则可往生天上。』予不信此言。又卿等如是言:『依一杀生而生於地狱。』予亦不信此言。」

长老言:「大王!卿如何思耶?小石虽非船,亦可浮於水上耶?」

「尊者!不然。」

「百车量之石,若乘载於船,可浮於水上耶?」

「尊者!然,可浮於水上。」

[p.113] 「大王!善业恰如可见是船只。」

如雇人船只   有无量重荷

积集过重物   必沈於大海

如是人作恶   由少少累积

积集过重荷   必沈於地狱

故汲出舟水(恶)   为汝速前进

彼方良彼岸   〔速上〕涅盘地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三 未来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为过去苦之舍离而精进耶?」

长老言:「大王!不然。」

「尊者!然者,为未来苦之舍离而精进耶?」

「大王!不然。」

「尊者!然者,为现在苦之舍离而精进耶?」

「大王!不然。」

「尊者!卿等非为过去苦之舍离而精进,非为未来苦之舍离而精进,非为现在苦之舍离而精进,为如何目的而精进耶?」

长老言:「大王!『愿此苦灭,他苦不生。』为此目的而精进。」

「尊者那先!然者,未来之苦存在耶?」

「大王!然。」

[p.114] 「尊者那先!卿等为现在不存在苦之舍离而精进,卿等为甚贤。」

「大王!於卿谁是敌王、仇敌、有反对者之反抗耶?」

「尊者!然,有。」

「大王!卿及时挖掘堑壕,作堡垒,筑造城门,筑造望塔,搬运谷类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准备。」

「大王!卿及时学习象〔术〕,学习马〔术〕,学习车〔术〕,学习弓〔术〕,学习剑〔术〕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学习。」

「为如何目的而作耶?」

「为防御未来之怖畏而作。」

「大王!未来之怖畏存在耶?」

「尊者!存在。」

「大王!卿等〔现不存在〕为防御未来之怖畏而准备,是甚贤。」

「请再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临渴之时,『予欲喝饮物』而挖掘小井,挖掘莲池,挖掘水池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准备。」

「为如何目的而作耶?」

「尊者!为未来防御渴而准备。」

「大王!未来之渴存在耶?」

「尊者!存在。」

「大王!卿等现不存在而为防御未来口渴而准备者甚贤。」

「请再譬喻之。」

[p.115]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临空腹之时,『予欲食食物』而耕作田地,割稻,割麦,收割谷类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准备。」

「为如何目的而作耶?」

「为防御未来饥饿而作。」

「大王!未来之饥饿存在耶?」

「尊者!存在。」

「大王!卿等现不存在而为防御未来饥饿而准备甚贤。」

「宜也,尊者那先!」

第四 对梵天界距离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梵天界由此有几何之距离耶?」

「大王!梵天界由此很远。虽有重阁亦有落石之时分,一昼夜落四万八千由旬,於四个月止於地上。」

「尊者那先!卿等言:『例如力强之人或伸曲腕,或曲伸腕,如是有神通力,心达自在之比丘於阎浮提没而现於梵天界。』予不信此言。如是得速行几百由旬耶?」

长老言:「大王!卿之出生地是何处耶?」

「尊者!有名之阿拉删达岛,予生於其处。」

「大王!阿拉删达由此有几何之距离耶?」

「尊者!有二百由旬。」

「大王!卿在其处曾有所作,今认为忆认〔彼〕耶?」

「尊者!然,予忆。」

[p.116] 「大王!卿亦速行二百由旬。」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五 梵天界与迦湿弥罗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於此处死之人生於梵天界与於此处死之人生於迦湿弥罗者,何者迟,何者速耶?」

长老言:「大王!同时。」

「请譬喻之。」

「大王!卿之出生地是何处耶?」

「尊者!有迦拉湿罗村,予生於其处。」

「大王!迦拉湿罗村由此有几何之距离耶?」

「尊者!有二百由旬。」

「大王!迦湿弥罗由彼有几何之距离耶?」

「尊者!有十二由旬。」

「大王!然,卿思念迦拉湿罗村。」

「尊者!思念。」

「大王!卿思念迦湿弥罗。」

「尊者!思念。」

「大王!何者思念迟,何者思念速耶?」

「尊者!同时。」

「大王!如是,於此处死之人生於梵天界与於此处死之人生於迦湿弥罗者,於同时生。」

「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二羽之鸟欲飞於空中,其中一羽止於低树,一羽止於高树。彼等於同时止之时,何者之影初映於地上耶?何者之影迟映於地上耶?」

「尊者!同时。」

「大王!如是,於此处死之人生於梵天界与於此处死之人生於迦湿弥罗者,於同时生。」

「请再譬喻之。」

[p.117] 「大王!视我。」

「尊者!视。」

「视日月。」

「尊者!视。」

「大王!卿视我迟耶?或视四万二千由旬〔远方〕之日月迟耶?」

「视是同时、等时。」

「大王!如是,有一人於此处死生於梵天界与有一人於此处而生於迦湿弥罗者,生是同时。」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六 往他界色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我欲问速行事。尊者那先!有情往他界之时,或青、或赤、或黄、或白、或茜、或光辉——以何色而行耶?或以象色、马色、车色而行耶?」

「大王!此不由世尊所说,不存在於三藏佛语中。」

「尊者那先!沙门瞿昙不说:『有情往他界之时,或有青、赤、黄、白、茜、光辉耶?』如何知一切耶?有情不行於他界。尊者那先!德者邪命〔外道〕之言者是如,是真。彼之阿闍梨是贤者哉!彼言:『世界是无,他界是无,有情行於他界是无。』」

「大王!请闻我所说。」

「尊者那先!然。予闻卿之所说。」

[p.118] 「大王!自我口所发,达卿耳之语言,於途中或见青、赤……乃至……光辉,耶?」

「尊者那先!予无见者。」

「大王!若我之言语於途中,或不见青、赤……乃至……光辉,我之语言不达卿耳耶?卿言虚妄耶?」

「尊者那先!予不言虚妄。如语言者於途中不能知或青、或赤〔……乃至……光辉〕,卿之语言乃达於予之耳。」

「大王!如是,如有情往他界之时,於途中使不能知或青、或赤〔……乃至……光辉〕,有情往他界恰如语言。」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於全阎浮提之大国请享受食。此等之五蕴是不往他界,如是之五蕴不往者,则无轮回者耶?」

「大王!卿耕作其田耶?」

「尊者那先!然。予耕作其田,播植稻〔种〕。」

「大王!卿植於地上之稻〔种〕行於上方、稻〔穗〕端耶?如是之物生於稻之〔穗〕端耶?」

「尊者那先!植於地上稻〔种〕於上方、非行稻〔穗〕端,又如是之物非生於稻〔穗〕之端。」

「大王!若植於地上稻〔种〕於上方、非行稻〔穗〕端,又如是之物非生於稻〔穗〕端,名稻者无耶?」

「尊者那先!稻非无,稻存。尊者那先!若植於地上之稻〔种〕於上、行稻之〔穗〕端者,於上方得稻〔种〕。若如是之物生於稻〔穗〕之端者,等於稻穗端之谷粒生,等重〔之谷粒〕生。」

[p.119] 「大王!如是,若此等之五蕴往他界,盲为再盲,哑为再哑。如何作福耶?若如是之五蕴生,应依不善业而行於地狱。」

「请再譬喻之。」

「大王!例如〔点火之时〕,由一灯或焰、或炎转移他灯耶?如是之物生耶?」

「尊者那先!非由一灯或焰、或炎转移他灯,如是之物非生。」

「如是,大王!此等之五蕴非往他界,又如是之五蕴亦非生。」

「尊者那先!受蕴往他界耶?」

「大王!若受蕴往他界者,此等五蕴中唯受之彼等有情往他界而为受蕴耶?」

「尊者那先!不然。」

「大王!知其理由。於此自体之受蕴不往他界。」

「尊者那先!想蕴往他界耶?」

「大王!若想蕴往他界者,於此自体切断其手者、切断其足者,有『往他界切断其手、切断其足者』之想耶?」

「尊者!无。」

「大王!知其理由。於此自体之想蕴不往他界。」

「请再譬喻之。」

「大王!卿有圆镜耶?」

「大王!然,有。」

[p.120] 「大王!卿取圆镜而立於前!」

「尊者!立。」

「大王!於此圆镜能见卿之眼、耳、鼻、齿耶?或能见原样之卿耶?」

「尊者那先!於圆镜〔所见之〕眼、耳、鼻、齿者予之物。」

「若〔於圆镜中〕除去卿之眼,除去卿之耳,除去卿之鼻,除去卿之齿,大王!卿乃为盲,为不具者耶?」

「尊者那先!不为不具者。尊者那先!圆镜中之影像依止於予而映。非如原样之物。」

「大王!如是,此等之五蕴不往他界,又亦非生原样之五蕴。恰如圆镜之影像,依止於之五蕴之有情依善、不善业而结生於母胎。」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七 母胎结生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有情结生於母胎时,通行於如何之门而结生耶?」

「大王!有情通行於此结生母胎之门不存在。」

「请譬喻之。」

「大王!卿有宝箧耶?」

「尊者!然,有。」

「大王!卿思念宝箧!」

「尊者!思念。」

「大王!卿之心行於宝箧时,通行於如何之门耶?」

「尊者那先!予之心行於彼宝箧时,通行之门不存在。」

[p.121] 「大王!有情结生於母胎时,门之不存在与此相同。恰如卿之心思念宝箧,有情结生於母胎。」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多彩之问有所解答。宜也,尊者那先!若佛在,亦应发『善哉』。『善哉,尊者那先!善哉,尊者那先!』」

第八 七觉支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觉支有几何耶?」

「大王!觉支有七。」

「尊者!依几何之觉支而觉证耶?」

「大王!依一觉支而觉证。」

「尊者!如何之一觉支耶?」

「是择法觉支。」

「然者,何故称七觉支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剑置於鞘中,不取於手时,得斩耶?」

「尊者!不然。」

「大王!如是,无〔其他之〕六觉支者,依择法觉支而不得觉证。」

「宜也,尊者那先!」

第九 恶与福何者为大耶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福与非福何者为大耶?」

长老言:「大王!福为大,非福为小。」

「尊者那先!如何福为大,非福为小耶?」

[p.122] 「大王!作非福者悔过『我作恶业』。依此理由,恶不增大。大王!作福者无悔过,无悔过而极喜生,极喜生者喜生,心喜者身轻安,身轻安者感受其乐,乐者得心定。依此理由,福乃增大。大王!〔犯罪受刑〕被切断手足之人,献上一束莲华於世尊,九十一劫之间,不行於堕处。大王!依此之理由,我等言:『福为重大,非福为轻少。』」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 知作恶业与不知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知作恶业者与不知作恶业者,何者非福大耶?」

长老言:「大王!不知作恶业者之非福大。」

「尊者那先!然者,予之王子或侍臣者不知而作恶业,予科罚二倍。」

「大王!卿如何思耶?灼热、燃烧、炎热、炎上之铁丸,一人不知而抓,一人知而抓,何者火伤甚耶?」

「尊者!不知而抓住之人火伤甚。」

「大王!如是,不知而作恶业非福大。」

「宜也,尊者那先!」

[p.123] 第十一 郁单越洲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此〔现〕身俱行於郁单越洲,或有得行於梵天界或他洲者耶?」

长老言:「大王!有以此四大种〔所造〕之身而行於郁单越洲,或得行於梵天界或他洲。」

「尊者!如何以此四大种所造之身而行於郁单越洲,或行於梵天界或他洲耶?」

「大王!卿认为此地上一胀手或一肘飞耶?」

「尊者!予飞八肘。尊者!予承认。」

「大王!卿如何飞八肘耶?」

「尊者!予心发起『向此飞下』。随此心发起身轻。」

「大王!如是,有神通力,心得自在之比丘,以身上昇於心中,依心之修习而行於空中。」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二 长骨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言有『百由旬之长骨』。树本亦无百由旬之物,何处有百由旬之长骨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曾闻大海有五百由旬之鱼耶?」

「尊者!然。予曾闻大海有五百由旬之鱼。」

「大王!五百由旬之鱼非有五百由旬之长骨耶?」

「宜也,尊者那先!」

[p.124] 第十三 止灭出息入息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言得止灭出息入息耶?」

「大王!得止灭出息入息。」

「尊者!如何而得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曾闻几何人之鼾声耶?」

「尊者!然,曾闻。」

「大王!其鼾声回转其身之时不止耶?」

「尊者!然,应止。」

「大王!其鼾声,以不修习其身、不修习其戒、不修习其心者,回转其身时止。如何以修习其身、修习其戒、修习其心、达第四禅者,不能止灭出息入息者耶?」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四 海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有〕言海〔之语〕,依如何之理由水言为海耶?」

长老言:「大王!有水同量之盐,有盐同量之水,依此而言为海。」

王言:「尊者那先!依如何之理由海是一咸味耶?」

长老言:「大王!依水之久住海成一咸味。」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五 截断最微细者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得截断最微细者耶?」

长老言:「大王!得截断最微细者。」

「尊者!最微细者何耶?」

[p.125] 「大王!法最微细。大王!然诸法(现象)非悉微细,诸法谓或细或粗。一切可截断者悉依慧而截断,依慧以外之物无截断。」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六 慧所住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慧住於何处耶?」

「大王!何处亦不住。」

「尊者那先!然者,无慧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风住於何处耶?」

「尊者!何处亦不住。」

「大王!然者,无风耶?」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七 识与慧与命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或言识,或言慧,或言於有类之命〔灵〕,此等之诸法是义异,语亦异耶?或义同而唯语异耶?」

长老言:「大王!识以了别为特相,慧以般若为特相,於有类之命是不得。」

王言:「若命不存在,谁依眼而见色,依耳而闻声,依鼻而嗅香,依舌而味味,依身而触所触,依意而识法耶?」

长老言:「若命依眼而见色……乃至……依意而识法,眼被除去之时,其命颜面出於外,通过大虚空,更见色……耳被除去之时……鼻被除去之时……舌被除去之时 [p.126] ……身被除去之时……意被除去之时,颜面出於外,通过大虚空,更识法耶?」

「尊者!不然。」

「大王!然者,於有类之命是不得。」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八 非色法分析之问

长老言:「大王!世尊作难事。」

「尊者那先!世尊所作之难事者何耶?」

「大王!世尊作难事。即对一所缘而作用,说此等非色之心心所法之分析,『此是触,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心』。」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有人以乘船出於大海,以手凹处掬取海水,以舌味味而知『此是恒河之水,此是摇尤那河之水,此是萨罗浮河之水,此是阿夷罗跋底河之水,此是摩企河之水』耶?」

「尊者!彼难知。」

「大王!由此更难者依世尊而作。即对一所缘而作用,说此等之心心所法之分析,『此是触,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心』。」

王随喜言:「善也,尊者!」

[p.127] 第十九 〔问答终〕

「大王!知今如何之时刻耶?」

「然,尊者!予知,今初更过後而为中更,松火点燃。」

「四旒之旛立,王所赠〔之品〕自库而出。」

臾那人如是言:「大王!卿是明达,比丘是贤者。」

「然,实有如彼之阿闍梨与如予之弟子,应不长时理解其法。」

满足对解答彼问之王,赠予长老那先价百千之褐子:「尊者那先!今日以後八百日之间,予欲准备食物於卿,於宫中适合〔於卿〕之物,即任何物予亦献。」

长老言:「大王!请止,我得生活。」

「尊者那先!卿得生活予善知。然,护自又护予。如何而护自耶?那先『令弥兰王起净信,何物亦不获』当行世评,故自护。如何而护予耶?弥兰王『起净信而不示净信之相』当行世评,故护予。」

「大王!然。」

「尊者!例如狮子兽王入黄金之槛,面亦向外,如是,尊者!予为在家生活,面亦应向外。尊者!若我自在家至出家者,应不长生,我敌多。」

[p.128] 时,尊者那先即解弥兰王之问,从座而起,行至僧伽蓝。尊者那先离去不久时,弥兰王谓:「依予作何问耶?依尊者作何解答耶?」时,弥兰王如是思惟:「一切依予是正问,一切依尊者是正解答。」

行至僧伽蓝之尊者那先谓:「何者依弥兰王而问耶?何者依予而解答耶?时,尊者那先如是思惟:一切依弥兰王而正问,一切依我而正解答。」

时,尊者那先过其夜,翌朝着内衣,持衣鉢,前往弥兰王之宫殿,至已坐所设之座。时,弥兰王接近尊者那先之处,近已问讯尊者那先,坐於一方。坐於一方之弥兰王对尊者那先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勿如是思惟:『予问那先之喜悦,予过其夜终夜〔不眠〕。』非应如是见。尊者!予其夜终夜如是思惟:『何依予而问耶?何依尊者而解耶?』『一切依予而正问,一切依尊者而正解答。』」

长老言:「大王!卿勿如是思惟:『以我对弥兰王解答其问之喜悦,我过其夜终不眠。』非应如是见。大王!我其夜终夜如是思惟:『何是依弥兰王而问耶?何是依 [p.129] 我而解答耶?』『一切依弥兰王而正问,一切依我而正解答。』」如是两贤者随喜相互之正说与正话。

时,尊者那先还至僧伽蓝。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